感冒濫用抗生素,終將無葯可用
05-30
長沙晚報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戴婧 指導專家 劉麗華 長沙市第三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 核心提示
推薦閱讀:
近期氣溫低,陰雨還伴有大霧,不少人得了感冒,便自行去藥房買些抗生素服用。
抗菌藥物具有抑制或殺滅細菌的作用,可顯著降低機體傷口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然而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以及不規範應用抗菌藥物導致的耐葯問題,已使某些抗菌藥物對致病微生物「束手無策」。最終危害是,人類在應對感染性疾病時,可能真的將面臨「彈盡糧絕」。究竟如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才能控制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寶寶感冒媽媽自行「當醫生」 4歲的薇薇感冒了,吃了兩天感冒藥也不見好轉,年輕的媽媽便帶薇薇到附近的診所輸液,打了兩天「青黴素」(具體藥名不詳)後,薇薇的燒退了,咳嗽癥狀也暫時得以控制。可是過了兩天後又開始咳嗽,服用止咳藥後,不僅癥狀沒有得到緩解,還有加重的趨勢。媽媽隨即帶薇薇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就診。經過抽血化驗檢查,薇薇被確診為支原體感染,醫生給薇薇開了盒阿奇黴素混懸劑,並交代薇薇媽媽每天只需讓孩子服用1次即可,可以與食物同時服用。3天後,薇薇完全康復了。
「抗菌藥物是把雙刃劍,患者不能憑經驗用藥。」劉麗華表示,孩子生病了,不會也不懂如何描述身體狀況,任由家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憑經驗用藥,再加上父母在家自行給孩子用藥時,也不看說明書,只要是「發熱咳嗽」,全靠「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長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用「最好的,效果最強的葯」,導致目前抗生素使用不當,甚至濫用的現象日益突出。 久而久之,抗生素將無法殺滅或有效抑制細菌,導致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超級細菌」誕生,屆時恐將無葯可用。 抗菌藥物是把雙刃劍切莫亂用 劉麗華指出,抗菌藥物是雙刃劍意味著,對症用藥,可以防治疾病;不合理使用或濫用,不僅副作用明顯,導致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損害患者健康,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針對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抗菌藥物,大致可分成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葯兩大類,其中包括以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常見的家庭常備葯。每一類都有自己對症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疾病、細菌等,使用不同的藥物。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尚沒有哪一種抗菌藥物能殺滅所有的細菌,也沒有哪一種藥物是萬能的。因此,充分了解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合理用藥,是避免細菌耐葯產生的重要環節。 比如上述病例中提到的阿奇黴素,就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生殖系統感染等,尤其是支原體感染,由於其療效肯定,常常作為首選藥物。 青黴素類藥物,對於敏感菌所致的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依然有效,如果患者是支原體、衣原體感染,阿莫西林就有點「力不從心」。 抗菌藥物濫用嚴重者將危及生命如果將口服的阿奇黴素按照不同劑型細分,可分為片劑、顆粒、膠囊、混懸劑、糖漿等十幾種。從服用方法上講,阿奇黴素的片劑、顆粒、膠囊等,宜選擇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此時藥物能被人體最大程度吸收,從而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其缺點是可能引起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比如噁心、嘔吐、腹瀉等;而更加適用於小孩服用的混懸劑、糖漿,則可以與食物同服,因為食物並不影響這兩種製劑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程度,同時還能減少該藥物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此,在選擇抗菌藥物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如果身體出現不適,即使家中備有藥物,也應在服用前到正規醫院確診病因後,聽從醫生建議,由醫生決定是否使用、使用哪一種以及如何使用等,而不是自己「下診斷、開處方葯」。 同時,在用藥過程中,不要隨便停葯或間斷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做到不隨意減量或過量使用。劉麗華忠告大家,一定不要盲目「自我診斷、憑經驗用藥」,這樣極易導致抗菌藥物的誤用、濫用,嚴重者將延誤最佳治療時期,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健身或者運動的人依然容易感冒?
※健解 | 患上流感應該這樣吃
※感冒了到底該不該吃藥?
※感冒真的是只能夠自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