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胡瑋哲道長 —— 養生修性之道

《十堰Magazine》記者 呂偉

武當武術的養生價值已然無需贅述。

以養生為宗旨,以自然為神韻,以技擊為末學,武當武術是道教道法自然修身養性的一個典型代表。

置身武當山這樣一個具有生氣的環境,武當內家功夫的養生特性也就隨自然而生長,和自然融為一體。因此,武當功夫中,以動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譬如形意拳中鷹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再如太極拳中以野馬、黑虎、白猿、大鵬、白蛇等命名的招式,這大概也算是中國最早的「仿生學」了吧。

無論太極拳隨著時光的流逝怎樣演變,張三丰所創立的這些最基礎的招式已成為太極拳的精髓所在。這座大山用另一種方式永遠的記住了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武當道人。

公元2005年底,武當武術被納入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當博物館特意為這位武學宗師設計了一面太極牆。

莊子說,陰陽為之道,陰陽演化太極。古老的中國文化衍生出一門意蘊悠長的拳法。它的追隨者從古至今,超越國界。陰陽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中國文化具象的表現。在道家眼中,「太極圓」是世間萬物最本質的運動軌跡,也是自然周而復始的永恆主題。這些「圓」的運動,既表現出一種力的柔韌含蓄之美,又蘊含著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無論內功心法,還是姿態體式,武當內家拳法都給人以仙風道骨的飄逸之感和唯美享受。這樣的功夫,既能養生,又能健體,被武林界推崇了數百年之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全世界有將近5億人練習太極拳,它被稱為強身健體的最好武術門類。

無論寒暑雨雪,玉虛宮、紫霄宮、逍遙谷等武當道觀總有道人修習武功心法,洋弟子們的虔誠恭敬同樣也讓武當武術光耀世界。

靜動圓融

記者採訪了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弟子胡瑋哲(道號無心子),師從鍾雲龍道長,因道心清明和修鍊上獨闢蹊徑被師授以真傳。胡瑋哲道長苦己利人,心地虔誠,在術業上專心修鍊,奉師如父母,恪守門訊不曾逾越。

Q:胡道長您好,從當年流浪學藝、清苦出家到今日修養氣度,您對武當武術有何感觸?

A:武當武術是以道家哲學思想為基礎而延伸出的,我深深體會到的是「道」的偉大,而武當武術只是「道」的一個載體。古往今來,武當武術早已沒有了那層神秘面紗,但其本質的健身、養生和修鍊心性是被全人類所認可的。特別是太極拳,他結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其哲理深奧,內容全面,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思想。通過習練武當武術,從中明白了為人立世的中庸之道。相信通過持修,能找到人生的逍遙快樂,達到長生久視的超脫。

Q:都有哪些作為?

A:2006年,我與師兄肖師陽一起下山創辦武館傳授武當武術,在館期間擔任武術總教練,在教授學生期間,驗證了自己所學所練的功夫,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諸多不足,深感武當武術是以道家哲學思想為基礎而延伸出的。

所以,2008年我開始雲遊參訪全國道教名山宮觀,從武當山一路南下到道教祖庭龍虎山、茅山、齊雲山等地學習道教文化;後又一路北上,在河北楊式太極拳發祥地邯鄲永年縣學習交流,在二郎拳發祥地唐山傳拳,並在唐山玉清觀掛單修行。可能是因為刻苦好學吧,我被道觀領導推薦到了北京學習深造,在中國道家養生協會從事道教功法研究整理工作,業餘時間以武演道、廣結善緣,免費向所有愛好太極拳的善信傳授武當太極,同時受邀在山東、河北、天津等地舉辦養生講座、教授養生功法,以自身行動踐行著弘道濟世之初心。

Q:在您眼中,道教武術養生有著什麼樣的發展脈絡?

A:提到道教武術,必然為想到太極拳,但太極拳並不是全部的道教武術,他是道教武術的縮影。太極拳是道教內丹術的配套動功,以太極內功與道教養生術之宗的內丹術及它的「三丹田」學說,是道教養生文化與武當太極拳的核心觀念。

道家思想和道教教理教義的影響直接關乎武當武術理論和實踐,在養生文化上體現尤甚。道教的願望很明確,就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所以,道教修鍊的最基本原則就是獲得養生之益。

基於這一目標,道教在秦漢時頗崇外丹術,認為通過這一方式燒煉的金丹可服食飛升成仙。事實上是,誤食致死者歷代數不勝數。自隋唐以後,主張修鍊人體真元之氣的內丹術開始盛行,並逐步認識到必須要真走動靜功結合的道路。歷代祖師不斷地創造和提升,逐步向理想的成仙目標邁進,由此而形成的載體文化。

這應該就是道教武術養生的雛形。

Q:五禽戲,大家都知道是華佗創造的,這一功法和後來的道教武術有什麼關聯嗎?

A:這是道教武術養生拳法和武功的雛形,除五禽戲外,還有八段錦、及六字訣等。元明之際,我們武當三豐派祖師張三丰集大成開創武當太極丹道體系,以後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種器械在內的武當內家拳派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首先保證養生功能的基礎上派生出神奇的技擊功能。

比如,武當內家拳,無論劍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對人進行生理心理的調節。有舒筋活絡、補血調氣、滋養五臟、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擊中,也不能違背養生的原則,所用方法為「以四兩撥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說,凡是武當武術必須具有養生功用,不具有養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當。

Q:武當武術的精髓是什麼?

A:具體講,武當武術在實踐中極其重視人體精、氣、神的修鍊,對外強調手、眼、身、法、步的訓練,對內則強調精、神、氣、力、功,內與外兩個方面都堅持中、正、平、圓、松、靜、柔、活兼修,注重陰陽變換,圓弧扭絲、動靜結合、柔中含剛。其修持到一定層次,一方面增強了人的生命活務,取得祛病益壽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徵的合理運用,發揮出意想不到的防身禦敵技擊效果。

Q:如何理解「以技擊為末學」?

A:武當武術講究「非危困而不發」,一方面體現道教的慈悲情懷;另一方面,在修鍊上,不想傷丹、傷氣;再次,即使是發放之法,也是先化後發、後發先至,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其目的主要是保全自己,特別是張三丰祖師在太極丹道體系中提倡的:「欲令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爾」。這是武當內家拳的道德觀核心,根本原理是「道」。人與人之間不應發生矛盾鬧對立,要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擊理所當然地被視為「不急之末學」。道家要的是養生,而不是傷生,所以盡量避免和人爭鬥,自然又把技擊視為「不急之末學」。

Q:如此說來,道家既然一味養生就是了,何必要創造發明出武功拳法來呢?

A:道家看事物從來都講辯證。事物從無到有,從先天到後來,從無極到有極,有個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演化過程。當演化到後天有極時,便出現陰陽對立。

換言之,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該如何?」為了 「護道降魔」,你必須制服他。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學要練。而且要練出最高本領,雖「百年不一用」,卻 「未可一日忘」。

所以,道教武術便產生了「後發制人」這個重德重禮的出發點和「貴化不貴抗」的鬥爭原則。又因為它始終不忘養生之本,所以在戰術上多講求「虛心實腹」、「守柔處雌」、「崇下尚退」、「靜以制動」。


推薦閱讀:

健化堂分享胃不好適合的養生茶有哪些 女性可以喝嗎?
【道教修鍊養生】1
柑胎果晒成柑胎,縮水率是多少啊?
紅棗有什麼營養價值及功效?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