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背後的歷史!九龍奪嫡,為何四爺可以逆襲!

康熙帝有35子,除夭折者外,成年者20人,原以「胤」字排行,雍正帝即位後,為避諱,將諸兄弟名中的「胤」統改為「允」。

  康熙14年(1675年)12月,孝誠後赫舍里氏(索額圖之女)所出皇二子允礽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不足兩歲。由於儲位已定,康熙諸子又年紀尚幼,此後20餘年中,在康熙帝的繼嗣問題上並沒有起過什麼風波。康熙35年、36年(1696年、1697年),康熙帝兩次親征噶爾丹,命太子居守監國。這期間,有人傳說太子昵比匪人,行為大不端正。康熙帝聽到了這種說法,班師回京後嚴懲了太子身邊用事諸人,從此對這位法定繼承人有了疏遠戒備之心。這種情況使得皇太子允礽的地位岌岌可危,而諸皇子卻由此生出了取而代之之心,各結黨羽。康熙諸皇子為爭奪儲位而進行的激烈黨爭自此始。

  康熙47年(1708年)9月,康熙帝攜太子及王公大臣在布爾哈蘇台打獵,一日,召集王公大臣和太子,說:允礽不效法祖宗,不聽朕的教訓,肆意胡作非為,朕已忍了20年。最近,他竟然糾結黨羽,刺探朕的起居,夜裡扒開布縫向里張望。以前,朕將幫助他胡來的索額圖處死,現在允礽竟想為他報仇,朕不得不日夜提防他們下毒或行刺。這樣的人,怎麼能把祖宗的基業交給他呢?皇帝邊說邊哭,傷心過度竟昏倒在地。隨即命斬了索額圖的兩個兒子和允礽身邊的幾個親信,宣布廢掉太子,並將其幽禁。皇帝回去後將此事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宣示天下。

  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必將引起諸子的爭鬥,發上諭說:「諸阿哥中如有鑽營謀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容。」然而這道嚴厲的上諭,並沒使諸阿哥有所忌憚。不久,允褆藉機奏稱皇八子允禩好,堪為太子。皇帝發怒,即令鎖拿允禩。十四阿哥允禵上前願保,皇帝益怒,竟抽刀要殺允禵,眾皇子見狀,一齊上前跪抱勸止,皇帝怒猶未消,遂令大家一齊把允禵痛打一頓。11月,皇長子允褆令蒙古喇嘛用針扎小人的妖術鎮魘太子,盼其速死事東窗事發,康熙皇帝大怒,令革去允褆郡王爵位,幽禁在府內。

  諸阿哥爭謀儲位,使康熙帝心力交瘁。這年冬天就患起病來。康熙帝恐自己不久於世,便在暢春園召集王公大臣,讓大家推薦可為太子的阿哥。大臣阿婁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私下協商好,在皇帝面前共薦允禩,其他人也隨之附合。皇帝當時未置可否。

  康熙48年(1709年)正月,皇帝病癒。21日召集廷臣問:去年冬天朕病時,令你們保奏太子,為什麼千口一言一致推薦允禩,他出身微賤,因為冒犯了我被看管起來,朕怎麼會讓他繼承皇位?這老八原和老大是一黨,早就沒安好心。那天先舉薦允禩的是誰?諸臣答: 「公同入奏。」這天晚朝,皇帝又召集廷臣追問,大學士張玉書說眾人實是受大學士馬齊的指使,皇帝當即將馬齊交允禩嚴行拘禁。

  太子被廢幾個月,諸阿哥爭鬥到了白熱化地步,眾大臣也結黨依附,使皇帝憂鬱氣憤不已,為平息這場內訌,實在沒有良方,康熙帝只好於這年3月,復立允礽為皇太子。同時,按排行大小、出身貴賤,冊封皇三子允祉為和碩誠親王、皇四子胤禛為和碩雍親王、五子允祺為和碩恆親王,皇七子允祐為多羅淳郡王、皇十子允珴為多羅敦郡王,皇九子允禟、十二子允裪、十四子允禵俱封固山貝子。通過這次封爵,既想達到安撫眾人的目的,又要使他們斷掉非份之想。至此,諸皇子謀爭嗣君的鬥爭告一段落。

  允礽復為太子後,並沒像皇帝希望的那樣痛改前非,依然胡作非為,不但飲酒縱慾,還任意凌辱王公大臣。平郡王納爾素、貝勒代善被他鞭撻,師傅徐元夢被他罵過,朝里多數人對他沒好感。允礽知道拖下去沒好處,便加緊了搶班即位的活動,在服飾,儀仗等方面多有僭越。大臣們非議他的小報告經常打到皇帝面前。鑒於此人言行種種,實在不堪為君,康熙51年(1712年)9月,康熙帝只好又諭諸皇子:「皇太子允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太后,著將允礽拘執看守。」

  康熙帝此時年事已高,諸皇子謀爭儲貳又掀起高潮。呼聲較高的有八阿哥允禩,支持他的有大阿哥和九阿哥等不少皇子,朝上不少文武重臣也傾向於他,據說此人頗有文才且待人有禮,大學士李光地甚至到處散布:「日下諸王,八王最賢」。此外則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允祥等人支持他,他還私下結交封疆大臣(時任四川提督,後任陝甘總督。)年羹堯和掌握著京師衛戍部隊的尚書兼提督九門步軍統領(九門提督)隆科多。胤禛表面持重,心多詭計。還有十四阿哥允禵,他年輕英武,頗得老年皇帝的賞識,讓他掌了撫遠大將軍印,到青海前線去建功立業。

  晚年的康熙帝被立嗣的事擾得心煩意亂,幾乎到了神經質的地步。群臣誰要提及立太子事,必然受到極嚴厲的處分。康熙57年(1718年)正月,檢討朱天保奏請復立允礽為皇太子,遭到皇帝嚴旨斥責,下令將他和一個同謀即行斬首。這件事也說明皇帝已對允礽徹底寒心。康熙60年,幾位御史公奏,懇請早建儲位,皇帝把他們統統發配軍前效力。

  康熙61年(1722年),11月初七,康熙帝病故,口述遺詔傳位給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是為雍正皇帝。嗣皇帝即位後,立刻變成了孤家寡人,幾乎所有皇子都大為不滿。雍正皇帝為了坐穩江山,極盡又打又拉之政治能事。他封政敵八阿哥為廉親王,但允禩並不買帳,仍然夥同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珴等處處拆台。雍正帝最不放心的還有自己的同母弟,十四阿哥貝子撫遠大將軍允禵,他首先將撫遠大將軍印令交延信署理,然後將回京奔喪的允禵發去守陵。

  雍正帝為了表示自己並非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得帝位,在寫給內閣的上諭中說:「朕在藩邸,皇考知朕中立不倚,斷無殺戮之事,是以命朕纘承大統。」又說自己「不與人結仇,亦不與人結黨」,「更無希望大位之心」。這些自我表白起的作用恰恰與初衷相違。待到江山坐穩之後,雍正皇帝便迫不及待地對康熙諸皇子,自己的兄弟露出殺機。原被囚的允褆和允礽自然不能放出來,雍正元年(1723年)5月,允禵被公開斥責,雍正2年(1724年),允禩被派往西寧參戰,允珴被革爵禁固。雍正4年(1726年)正月,允禩被削籍監禁;五月允禵被監禁,允禩被鎖拿回京。不久,定允禩、允褆、,允禵、允珴、允禟為覬覦大位一黨。貶稱允禩為「阿其那」、允禟為「塞思黑」,即「狗東西」,「豬玀」的意思。不久,負責看管的大臣奏允禩「染患嘔症」亡,允禟「患腹瀉之疾」亡。

  雍正帝的大位來之不易,他唯恐後代子孫效尤,因之於雍正元年(1723年)8月,搞了一套秘密立嗣的制度:在十分秘密的情況下,御筆書寫了接班人的名字,密封在一個錦繡匣內,並藏入「正大光明」匾額背面,諸大臣只能在他死後,當眾臣面放下匾額,開啟錦匣,宣讀御筆所書的皇太子名,立為新君。這套建儲制度被清王朝崇為「立嗣家法。永禩相承」。


推薦閱讀:

雙語:揭秘:「疑似UFO」背後的黑飛真相
男人出軌背後的隱情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背後的現實邏輯
李白四次婚姻背後的辛酸
每一個訴苦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委屈的男人

TAG:歷史 | 逆襲 | 步步驚心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