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岳飛,血淚滿天飛之六——金宋為姦殺岳飛(上)

淮西兵變,已讓宋高宗暗起殺岳之心。岳飛卻毫無意識。紹興七年(1137)九月,淮西兵變不過一月,他再鑄大錯。

    這時瘋傳金人準備送宋欽宗皇太子趙諶回開封。這是非常毒辣的政治招術。看官須知,7年前宋高宗未奉宋欽宗之命即自行登基,嚴格說來就算篡位,如果不是金軍擄走宋欽宗,說宋高宗謀反都沒有冤枉他。宋欽宗也確實很不滿意他還沒「駕崩」百官就擁戴宋高宗當皇帝。金人後來還曾放風準備直接讓宋欽宗回開封接替劉豫當「大齊」皇帝,宋高宗聽說之後當即表示回到開封就要狠狠收拾那些捧宋高宗臭腳的大臣。為強調自己稱帝合法,心虛的宋高宗一直信誓旦旦只是「暫代」宋欽宗,一旦大哥回來就讓出皇位回家種田。現在趙諶真要回來了,你就算不種田,起碼得回家吧?

    金軍南下,大批北宋文武官員降金當了金國的官兒,他們與南宋官場藕斷絲連,金人這些決定南宋大臣都知道,此議一出,湯澆蚊穴。南宋大部分當官兒的在朝堂上都義正辭嚴大喊大叫堅決效忠宋高宗,但回家吃完羊肉捧著肚子剔牙時想的可就兩樣了:人趙諶可是根紅苗正的皇太子,宋高宗一萬年也是他親叔,趙諶當皇帝未見得就砍了宋高宗,但我這個宋高宗的走狗,那可就難說了哇!

    因此,當走狗也不容易,此話並非完全借口。

    趙諶如在開封稱帝,百官馬上就面臨抉擇。朝堂上站著的這些大官兒都飽讀詩書,心裡都明白,降金就是萬年鐵打的賣國賊,子孫一百萬代都賴不掉,投趙諶頂多算跳槽,關鍵是哪個槽更有機會坐穩天下,哪個槽能給自己多少草料。所以大家都玩兒命替自己找後路。當時真心替宋高宗想辦法的只有岳飛他們幾個。岳飛的辦法是以毒攻毒:提議宋高宗立建國公為皇太子。有了接班人,交皇位的事兒就大可迴旋,實在混不過,還可把天下交給自己立的皇太子,弄個太上皇接著玩。對宋高宗來說,這個政治策劃實在「不要太合適」。而且,宋高宗最後也確實把皇位交給建國公,自己當了太上皇。

    但是,以官場規矩而言,岳飛提議立皇太子,算武將干政。

    人活百年終有一死。論公而言,官場中最大的政治就是確立繼承人,美國甚至專門有部《政府繼承法》,規定總統死了副總統繼任,往下是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國防部長等等,即使拉登真地成功在華盛頓特區點個原子彈,讓奧巴馬和拜登同歸於塵土,美國也不會癱瘓。封建王朝沒有副總統,要保持政治穩定,關鍵在於皇太子。但立皇太子是一招險棋,立了皇太子,一不留神,大家都去奉承皇太子,皇帝說話就不管用了。其次,擁立皇太子登基者就是新朝元勛,那就富貴榮華一把抓,封妻蔭子,金玉滿堂,青史留名,只比直接當皇帝差一篾塊兒。誰不想當新朝元勛啊?所以,中國歷史五千年,百分之九十的宮廷陰謀源於此。因此歷史上,提議立皇太子,文臣扯著嗓子喊都算赤膽忠心,武將提議就是干政。

    武將干政向為天下大忌,歷朝歷代都基本上直接視為謀反。曹操一路擁戴漢獻帝,最後漢獻帝把帝位禪讓給曹操兒子曺丕。趙匡胤是後周託孤大臣,最後卻把自己托成宋太祖,都是明證。宋朝基本國策「強幹弱枝」,第一要弱的就是武將,防的就是武將干政,結交朝中權貴,內外聯手奪取趙家天下,何況提議立皇太子。

    論私而言,岳飛這個建議還嚴重侵犯人宋高宗的絕對隱私,因為建國公趙瑗並非宋高宗親兒子。宋高宗就一個親兒趙旉(音夫),明受之變後被宮女不慎撞倒銅爐嚇死,宋高宗於是收趙昚(音慎)為養子,改名趙瑗。這趙瑗是宋太祖七世孫,論輩份算宋高宗堂弟,突然變成兒子,整整矮了一輩兒,全家人卻高興得半夜裡咬著棉被才能忍住不笑出聲兒來。

    可宋高宗比岳飛還小4歲,年方31,能甘心把皇位傳給堂弟?他千方百計求醫問葯希望生個兒子接班,遲遲不肯立趙瑗為皇太子。岳飛入朝時去過趙瑗讀書的資善堂,見10來歲的趙瑗聰慧可愛,曾感嘆:「這才是宋朝中興的基礎啊!」此話傳進宋高宗耳中當然很難聽。趙瑗是中興基礎,那是宋高宗這一朝根本不算「中興」呢?還是宋高宗算不上「基礎」呢?

    紹興七年九月岳飛奉召前往建康面聖,在船上反覆練習小楷,參謀長薛弼問他幹嘛,岳飛說正親寫密奏求立皇太子,連兒子兼秘書岳雲都不知道。薛弼勸他,武將手握重兵要求立皇太子不合適,岳飛卻說為國家著想不用顧慮太多。面聖時岳飛當面向宋高宗宣讀密奏,事體重大,他神情凝重,加上畢竟有些緊張,拿紙的手微微顫抖,宋高宗見狀疑心大起,冷臉道:「你雖然忠心,但手握重兵在外,不應參與議論此事」。岳飛歷次面聖都是表揚一天,賞賜一地,從未遭此冷遇,下殿時面如死灰,但他自認忠心體國,並沒下跪磕頭謝罪,宋高宗很惱火,隨後召見薛弼時卻假惺惺說:「岳飛好像不高興,你開導開導他」。薛弼還沒出門,宋高宗就流了一屁股的冷汗啊。如果當初真按「寢閣之議」把天下五分之三軍隊交給岳飛,這會兒就得拍拍屁股起立宣布讓位給趙瑗!

    宋高宗生不齣兒子,事關宋朝千秋萬代基業,更是重男輕女的農業社會中男人無法啟齒之痛,知道的人沒幾個,更沒一個敢提。岳飛這樣手握重兵的雙料大軍區司令面聖,按例所有談話都要記檔,而且他還提交了書面報告,不僅觸犯「武將干政」官場大忌,更嚴重傷害宋高宗的男性自尊,宋高宗第二天對新任左相趙鼎說及此事時猶恨聲不已。主和派趙鼎倒為岳飛開脫了幾句,退朝後急召薛弼:「大將率重兵於外,怎能插嘴朝廷政治?岳飛是武夫,此事肯定是秘書教的。你回去告訴秘書,再這樣可難保功名和腦袋啊!」(事見趙鼎《忠正德文集》)自認忠心可對天地的岳飛不以為然,後來再次密奏提議立建國公為皇太子,宋高宗倍感岳飛「驕橫」,簡直把他「痛木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在岳飛被害那年不過12歲蒙童,後來評論宋高宗手下將軍說:「若論數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一屁股坐在統治階級那邊,拾宋高宗余唾為甘露,充分體現中國古代讀書人「腦袋被門夾過」的優良傳統。

 

    淮西兵變,宋高宗軍事政治雙遭重創,象所有皇帝一樣,他把責任一盆子扣在張浚腦袋上,罷相外放,發毒誓「寧可亡國,永不起用」。宋高宗這個才子經常發這種毒誓,但經常起用「永不起用」,比如秦檜,比如趙鼎,比如劉光世,惟獨張浚,真的終宋高宗一朝未再起用。25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退位為太上皇,接班人宋孝宗想起用張浚伐金,宋高宗還說:「別信張浚,將來他肯定誤你大事。他一貫喜歡拿國家名器財物做人情。」

    其實,淮西兵變主因是宋高宗出爾反爾,違背自己跟岳飛的「寢閣之議」,其次是張浚權欲熏心想抓軍隊,而主管軍事的樞密使秦檜也難辭其咎,論理應在張浚之前辭職。但秦檜此時還未重新爬上相位,問政謹慎小心,八面玲瓏,不僅沒吃掛落兒,反而成為宰相首選,張浚罷相後宋高宗問他:「秦檜怎樣?」這時對秦檜已有所認識的張浚說:「近來跟他共事,方知此人很陰險。」於是宋高宗重新起用趙鼎出任左相。為這句話,秦檜把張浚痛木了,張浚東山再起,要等到秦檜死了之後。

    主和派趙鼎「起複」,秦檜馬上拚命巴結:「皇帝其實早想用你,都是張浚從中作梗」。這話趙鼎愛聽,加之都是主和派,於是要求留用秦檜。紹興八年三月,罷相6年的秦檜重任右相兼樞密使,百官競相道賀,吏部侍郎晏敦復卻沒去,這個婉約派大詞人晏殊的曾孫仰天長嘆:「漢奸當宰相,北方領土從此沒指望啦!」

    宋高宗登基11年,換了十來個宰相,秦檜二相後卻一直當到病死。如果不是政見相同,臭味相投,秦檜能霸佔相位18年?

    主和派趙鼎和秦檜沒有辜負宋高宗厚望,上任後立刻把「行在」從建康南撤臨安,當時滿朝文官獨李綱不斷勸宋高宗「臨大難而不懼」,不要「望風怯敵」,以致「棄前功,蹈後患,以自趨於禍敗」。宋高宗把他痛木了,不久便免去他的江西安撫制置大使,改任閑官。

    昏君不一定是蠢豬。

    但是他一定是昏君。

    岳飛完全沒讀懂到秦檜再相背後的宋高宗之心,紹興八年(1138)二月再次因防區過大而上奏要求增兵。宋高宗大為不悅,批示「防區面積過大,寧願削減防區也不可增兵。現在諸將難調,已經夠頭痛的了。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自古所戒。現在雖然還沒那麼嚴重,但與其增加大將兵力,不如另增部隊,緩急之際,分合之間,更易調度」。同一個宋高宗,幾年前對同樣要求卻說:「他們都說不宜再給大將增兵。想當年漢高祖平定天下,大將經常手握重兵幾十萬,漢高祖從不懷疑,所以才能得天下」。

    這就叫封建專制,沒有是非,沒有規則,沒有對錯,一切都是皇帝一句話,即法王路易十四的「朕即國家(L』etat, c』est moi)。

    紹興七年(1137)是宋高宗和岳飛關係不可逆轉急劇惡化的一年。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登基,到紹興六年這十年,主要目標就是坐穩皇位,內平叛亂,外抗強金的岳飛深受重用,不次拔擢,屢屢超升,乃題中應有之義。但岳飛從來不是宋高宗的愛將。因為,才子宋高宗心裡明白,岳飛的偉大人格,遙不可及。

 

    要求立皇太子,讓宋高宗對岳飛猜疑大增。

    但猜疑大增,不等於宋高宗必殺岳飛。

    宋高宗必殺岳飛,在於他已經決定向金乞和。

    而不乞和,就殺不了岳飛。

    兩宋319年王朝,始終是個挨打的,主要的國際交流就是屈膝乞和。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國蕭太后攻宋,宋軍在澶洲擊斃遼軍大將蕭撻凜,之後才有資格向遼軍乞和,最後談下來的和議卻是稱遼蕭太后為「叔母」,即宋真宗是「侄皇帝」,跟「兒皇帝」五十步笑百步。

南宋宋高宗一登基就向金乞求稱臣,第一次紹興和議後宋高宗給金人國書都自稱「臣構」,口口聲聲「世世子孫,謹守臣節」,後來乾脆自稱「侄宋皇帝」,而金皇回信都是「叔大金皇帝」,結尾都是:「致書於侄宋皇帝」。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賣國的中央政權是後晉兒皇帝石敬塘,這個不要臉的已然流芳百世。但中國歷史上最不要臉的中央賣國政權卻是宋。石敬塘賣國純粹因為沒實力又想當皇帝,而遼太宗耶律德光也是一代雄主,當他爹都算便宜他。宋朝皇帝賣國,在「不要臉」這個長距離項目上遙遙領先石敬塘,因為他們是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和科技領先的情況下賣國。宋遼「澶淵之盟」,沒收回戰略要地燕雲16州,每年卻向遼進貢銀30萬兩,絹20萬匹,最後聯金滅遼才用錢買回燕雲16州,但不久又被金佔去。宋與西夏議和,西夏稱臣,終於嘴上佔了回便宜,但每年要「賜」西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節日及宋夏皇帝生日再「賜」銀2萬兩,銀器2千兩,絹、帛、衣著等2.3萬匹,茶1萬斤,純粹是拿銀子墊腳量身高,花錢買面子。宋孝宗孫子宋寧宗當政後,禮部侍郞史彌遠為向金乞和居然暗殺主張伐金的韓侂冑,後更在金人要求下鑿開韓侂胄棺材,割下頭顱獻給金人,始有嘉定和議。

    最後宋聯蒙滅金,實際是蒙古滅金,南宋在旁邊拍巴掌助威,偶爾打個冷拳。當年北宋聯金滅遼,金轉身兒就滅北宋;南宋聯蒙滅金,蒙古也是轉身就打南宋,南宋一路割地納銀乞和,蒙古仍在大批漢奸幫助下款款南行,最後在廣東崖山逼得末代宰相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

    宋亡。

    宋朝不僅是最不要臉的乞和王朝,而且堪稱最有文化的乞和王朝,明明跪地乞和磕頭進貢,卻不稱「貢」而稱「輸」和「納」,向西夏進貢更稱「賜」,拚命掩蓋自己的卑鄙可恥,可笑地以為文過真的可以飾非。「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同為金囚,皇后妃子在浣衣院隨時被金人點去睡,給宋高宗生了一大堆混血兄弟姊妹,南宋官史卻記為「二帝北狩」(到北方打獵遊玩)。

    因此,宋朝確有文化。

    宋朝皇帝擅長乞和,除了皇帝多為嚴重缺鈣的風流才子,主要原因是腐敗。宋是中國最腐敗的封建王朝。中國王朝一般開國後都勵精圖治,和平發展幾百年,實在錢太多了之後才開始腐敗。宋是建國就開始腐敗,而且是制度腐敗,即陞官等於發財,當官就是做生意,以個人金錢的投入產出來衡量當官是否成功,腐敗不僅合法,而且合乎社會道德,大家都認為腐敗很正常,不腐敗倒是怪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即用金錢買兵權,轉過來說就是兵權等於錢,陞官等於發財,開合法腐敗之先河。後來宋太祖和宋太宗廣開科舉收買知識分子,把提出「三綱五常」的董仲舒抬進孔廟「配享」,具體落實孔丘的「學而優則仕」,搞得讀書人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中國名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出自宋真宗編寫的《勸學詩》,直到21世紀還被好多教授大聲武氣地在課堂上宣講。

    真正令人驚嘆的是,中國王朝通常一腐敗就滅亡,惟獨宋朝,因其文官制度體系遠遠領先於當時亞洲的其它文化,所以從上到下制度腐敗的宋朝,居然維持了319年才亡國。

    宋朝制度腐敗,源頭是專制。所謂專制,就是一個人獨斷專行,朕即國家,國家即朕,舉天下而奉一人,全國的錢都是我的,全國美女都是我的老婆,想要陪我睡還得經過層層選拔。宋經三百年強幹弱枝,實權官員都由皇帝臨時「差遣」,天下所有的官兒都是臨時工,權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裡。宰相被弱;國家大事無人負責;大將被弱,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未戰先亂,望風而逃;文官被弱,一個國家養了「官」、「職」、「差遣」三套公務員,國家財政不堪重負;還要收買文武大臣和讀書人;還要向遼、金、蒙進貢,重金買和平,因此,有多少錢都不夠用。

    專制,是宋朝懦弱、腐敗和賣國的最後根源。

    任何專制國家,到最後也逃不脫這三條出路。

    看論南宋文章,老有人說宋高宗「早期一度徘徊在戰和之間」。這是個笑話。宋高宗第1條基本國策是「強幹弱枝」,第2條到第100條基本國策都是乞和,從來沒有「徘徊」過。「早期一度徘徊在戰和之間」的是金人。「靖康之恥」金滅北宋,只要抓住宋高宗,中原群龍無首,必將崩解成幾十個金的附屬小國,金國萬歲指日可待,所以金兀朮才「搜山檢海拿趙構」。

    那時,所有的「完顏」都是主戰派,連他們家放的羊都不主和。

    然而,隨著岳飛閃電般崛起,不可一世的金軍連吃敗仗,金人只好立傀儡政權「大齊」。大齊皇帝劉豫知道如果宋高宗當了兒皇帝,他就沒的混了,所以不僅連年攻打南宋,而且廣為布告宋高宗醜事,無情切斷宋高宗乞和之路,其中以陳東歐陽澈冤案最為典型。

    陳東(1089—1127)是潤州(鎮江)人,太學生(社科院研究員),靖康元年(1126)時四次上書宋欽宗強烈要求誅殺「六賊」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和童貫,終為國家除害,名動中原。「靖康之恥」金軍第一次圍困開封,宋欽宗罷免主戰派李綱,陳東於二月初五率太學生和開封軍民十餘萬到宣德門外伏闕上書,宋欽宗被迫恢復李綱職務,再次名震全國。五月初一,21歲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登基,5天後請李綱再為宰相,10天後以「欲聽天下之言」下詔陳東赴應天府。但陳東到達應天府時,僅在位75天的李綱卻因與主和派政爭被宋高宗罷相。陳東和李綱其實從未謀面,卻再次挺身而出,連續三次上書宋高宗,要求罷免奸臣黃潛善和汪伯彥,恢復李綱職務,還都開封,率軍北伐,迎回二聖。黃潛善和汪伯彥把他痛木了。恰好此時撫州(江西)布衣歐陽澈徒步北上到達應天府伏闕上書,指責當權者誤國,言辭激烈,黃潛善和汪伯彥趁機密奏宋高宗,說歐陽澈散布宮中醜聞,並牽連陳東,說陳東反對宋高宗父兄未死就宣布登基,宋高宗大恨,立即點頭,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二十五,陳東和歐陽澈被捕殺於市,陳東年僅42歲,歐陽澈剛31歲。

    宋高宗甫一登基,抗金復國屁嘛兒沒幹,卻先罷李綱宰相,再殺名滿天下的直士陳東,頓時招致全國口誅筆伐,形象大黑。作惡者都明白自己作惡,雖然作惡時狼心狗肺,肆無忌憚,但做惡後卻一律膽小如鼠,諱莫如深,忙於推卸惡名。陳東與歐陽澈死後宋高宗馬上表示此是黃潛善和汪伯彥背他所為,黃汪卻到處暗示是「奉上意而行」,黃潛善見到捕殺陳東的應天府府尹(市長)孟庾還當眾責備他濫殺無辜,倒霉的孟庾只好一聲不吭。劉豫得知此事後大喜,建炎四年專門在陳東和歐陽澈就義的應天府為他們立雙廟,封陳東為安義侯,歐陽澈為全節侯,彰顯宋高宗同志「無德無道」,搞得他狼狽不堪,不得不親自主持為兩人平反,贈官祭墓,沉痛檢討「朕初即位,昧於治體,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雖已贈官推恩,猶未足以稱朕悔過之意。」

    其實,殺陳東歐陽澈,都是宋高宗的意思。第一次紹興和議後金人歸還應天府,宋高宗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授意拆毀劉豫為他們所建的雙廟。

    宋高宗殺陳東,就是15年後殺岳飛的預演。 


推薦閱讀:

TAG:岳飛 | 說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