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格拉斯 追憶那些遠去的西方現代文學巨匠

  4月13日,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去世。差不多一年前,哥倫比亞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這些叱吒20世紀文壇、令人如雷貫耳的風雲人物,他們的身影正在悄然間漸漸遠去……

君特·格拉斯

  生日:1927年10月16日

  忌日:2015年4月13日

  國別:德國

  代表作:《鐵皮鼓》、《德國人會死絕?》、《比目魚》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於但澤市(現今波蘭的格但斯克),父親是德國商人,母親為波蘭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戰爭結束時落入美軍戰俘營。戰後曾從事過各種職業,先當農業工人,學習過石雕和造型藝術,後成為職業作家、雕刻家和版畫家。格拉斯為德國重要作家,因其語言新穎,想像豐富,手法獨特使他在當代世界文學中佔有一定地位,曾多次獲獎,幾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最終獲得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1979年秋,格拉斯曾攜夫人訪問中國。據格拉斯所屬的出版社表示,2015年4月13日格拉斯在德國呂貝克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87歲。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生日:1927年3月6日

  忌日:2014年4月17日

  國別:哥倫比亞

  代表作:《百年孤獨》、《迷宮中的將軍》、《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是著名的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大學肄業後,曾任駐外記者等職。1967年其作品《百年孤獨》出版後,立即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傑作,被譯成多種文字,並為他贏得各類獎金,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寫作。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1999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罹患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6年1月宣布封筆。由於患淋巴癌後為了抗癌接受的化療,導致他大量腦部神經元缺失,加速了他阿茲海默症的癥狀。2014年4月18日,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於北京時間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歲。

伊塔洛·卡爾維諾

  生日:1923年10月15日

  忌日:1985年9月19日

  國別:義大利

  代表作:《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義大利民間故事》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年10月15日生於古巴哈瓦那附近聖地亞哥的一個名叫拉斯維加斯的小鎮,義大利著名作家、新聞工作者。卡爾維諾的父親原是義大利聖萊莫人,曾定居古巴,是個出色的園藝師;母親是撒丁島人,植物學家,為了使出生在異國他鄉的兒子不忘故土,母親特意給兒子取名為伊泰洛(「義大利」的意思),以寄託他們對故鄉的懷念。2歲時,卡爾維諾便隨家人搬回了義大利。長大後的卡爾維諾曾在都靈大學先後攻讀農學和文學,1947年大學畢業,並於同一年發表了處女座《蜘蛛小徑》。卡爾維諾憑藉奇特和充滿想像的寓言作品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小說家之一。他有句名言:「我對文學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只有文學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給予我們的感受。」1985年9月,卡爾維諾在休假期間突患腦溢血,9月19日終因醫治無效在義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終年62歲。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生日:1899年8月24日

  忌日:1986年6月14日

  國別:阿根廷

  代表作:《老虎的金黃》、《沙之書》、《小徑分岔的花園》

  博爾赫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1899年8月24日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1914年,父親因眼疾而退休後,博爾赫斯隨全家轉赴歐洲,定居瑞士日內瓦,並在此就讀中學,後又赴劍橋讀大學。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博爾赫斯開始從事圖書館工作,歷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圖書館的職員和館長。博爾赫斯從小博覽全書,展示了極高的文學天分,其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上世紀60年代,由於家族遺傳,博爾赫斯便因嚴重的眼疾,導致雙目近乎失明,但他仍以無窮的毅力繼續創作,到晚年時依靠口授的方式進行的創作,依舊成就驚人。1986年6月14日,博爾赫斯因肝癌醫治無效,在瑞士日內瓦逝世。

格雷厄姆·格林

  生日:1904年10月2日

  忌日:1991年4月3日

  國別:英國

  代表作:《愛情的盡頭》、《事物的核心》、《沉靜的美國人》

  格雷厄姆·格林,1904年出生於英國中部的赫特福德郡。曾在牛津大學貝利奧學院攻讀歷史,以二級乙等的成績從歷史系畢業之後開始接觸新聞事業。他早先在《諾丁漢日報》擔任副編輯,並在同事兼未來妻子維維安·戴雷爾·布朗寧的影響下開始接觸天主教,1926年2月受洗。格林第一本出版的小說是1929年的「The Man Within」,這部作品銷量不錯,因此他辭去了泰晤士報副總編的職務,成為全職作家。但因後來的2部作品銷量不加,又開始做起了書評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軍情六處的官員被派往非洲。戰後他創作了大量的間諜小說,被稱為間諜作家。他的小說混合了偵探、間諜和心理等多種元素,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卻從來沒有獲過獎。格林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住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沃韋鎮,1991年4月3日去世,享年86歲,被安葬在沃韋河畔的墓地。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生日:1899年4月23日

  忌日:1977年7月2日

  國別:美國

  代表作:《洛麗塔》、《微暗的火》、《黑暗中的笑聲》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個富裕而顯赫的貴族家庭。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納博科夫一家乘船離開俄國,1919年移民英國。納博科夫在英國時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一名學生。1922年,納博科夫遷往柏林與家人同住,1941年轉往美國。1953年,他在美國用法文創作了他的文學代表作《洛麗塔》(1955年出版),該作品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一部小說。但真正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文家的還是他用英語寫出的作品。此外,他同樣也在昆蟲學、象棋等領域有所貢獻。《洛麗塔》獲得的巨大反響,使納博科夫有足夠的金錢回到歐洲,獻身於寫作事業。1961年10月1日,他移居瑞士,直至他生命完結。1977年,納博科夫在洛桑患嚴重支氣管充血,同年7月2日,納博科夫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

瑪格麗特·杜拉斯

  生日:1914年4月4日

  忌日:1996年3月3日

  國別:法國

  代表作:《廣島之戀》、《情人》、《印度之歌》

  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胡志明市),法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導。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波雷諾是柬埔寨當地小學的教師。16歲那年,杜拉斯遇見了一個中國男人胡陶樂(音譯),成為她的第一個也是終身難忘的情人,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後才向世人吐露。杜拉斯18歲時首次回到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開啟創作生涯。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遍世界。杜拉斯在小說戲劇、電影方面皆成就卓著,曾獲龔古爾文學獎、法蘭西學院戲劇大獎等獎項。她的寫作別具一格,一度成為許多女作家模仿的對象。1996年3月3日,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享年81歲,葬於蒙帕納斯公墓。(來源:新華文化)

推薦閱讀:

俄羅斯專家:西方世界是美國第一,非西方世界中國第一
為什麼西方媒體要將中國塑造成一個負面國家的形象? ?
歷史上有什麼西方借鑒中國的例子,其成敗如何?
川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得那麼多支持是否意味著西方主流社會有右轉的傾向?
你認為,現代西方價值觀對當下社會最不好的影響有哪些?

TAG:文學 | 西方 | 現代 | 現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