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分析」內觀自我

  以「精神分析」內觀自我

                                                                                      ——「我是誰?」

一、主宰人生的三個命題 

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追求的過程,即使陶醉於成就之中,也是身臨成就而品味走向成就的過程,而不是收穫成就之本身! 

此過程中,在理想(願望、欲求)的牽引下,不斷地操作著各種行為過程,這些行為過程的進行又常常受到客觀現實和社會法律規章的局限和制約,而不能如願順利地實現。於是,在被制約和受挫折的情況下,產生不良的心理體驗,不良的心理體驗是以消極的情緒過程和不正確的情感內涵為表現的精神活動,這類不良的精神活動的高度矛盾性和衝突性,通常表現為自我心理對話的「自言自語」過程。如:                       

「難道我的計劃不正確嗎?」

「難道我的能力太差嗎?」 

「為什麼社會對我如此不公平?」 

「我的命運怎麼就如此凄涼?」

「幸福到底是什麼?」

「世界上真的存在幸福嗎?」

「我的前途還有希望嗎?」

「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嗎?」

「我還能夠重新站立起來嗎?在什麼時候能站起來?」

「假如我當時不那麼做的話,我現在能如此難堪嗎?」

「假如我當時不是因為那件偶然的事情,就不會遇到他,現在也就不會…」

「事情既然發生了,我也那樣做了,但假如他再大度一些、通融一些的話,現在我們也不至於…唉…煩死了」

……   

諸如此類的自我對話過程,就是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的過程!      

當我們每每發生這類矛盾衝突時,被一種困惑和痛苦折磨得疲憊不堪,當我們再也無法承受這種煎熬的時候,我們就對自己說:

「事情已經發生了,還是想開點吧,樂觀向前吧。」費爾巴哈曾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能夠如此自我解脫和調整的人,已經是通常人當中,比較優秀和很了不起的人了。但是他們在擺脫煩惱之後,其實也並沒有真正發現這個煩惱的原委,沒有確切地找到正確的答案!這種解脫,不是解決了困惑,充其量是忽略了困惑而已。

心理矛盾和衝突的根源答案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與人發生口角時,其實別人經常提示我們,只是我們在被提示的時候,往往聽到對方的語氣和態度是不寬容和不尊重的,使我們的主觀不願意接受,而在我們的憤怒抵抗中被我們司空見慣地忽略了,忠言逆耳呀:

「你以為你是誰呀?」

「知不知道自己的半斤八兩?」

「自以為是…」

我們每個人都經常這樣「輕視」別人,也被別人這樣「輕視」著!由於這種「輕視」,我們真的「輕視」了一個極其關鍵的答案:「我是誰?」

人在追求一生幸福的過程中,習慣性地一味檢驗結果、對照「付出」與「收穫」的比例。「付出」是我們的現實行為,「收穫」是現實行為的成果反饋,都屬外部現象,實在是表面化和形式化。而我們真正忽略的是我們的「內在」—「我是誰?」儘管有很多文學描述,諸如: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等等的說法。但是缺乏詳盡的解析和可操作性的論述,所以這類原本很有價值的命題也就成為口號而不被我們重視了。

就「內在」而言,人生其實是三個命題的過程:         

「我從哪裡來?」(我的過去是什麼?如何接納?)

「我是誰?」       (我的構成是什麼?如何運用?)

「我要到哪裡去?」(我的未來是什麼?如何實現?)

 

二、「意識」層面的「現實我」、「理想我」及「統一我」

[諮詢案例]求助者:李xx,女,28歲,大學文化,職業白領。

我:你需要我在什麼方面為你提供幫助嗎?

求助者:我恨死他了。

我:你能談談關於他的情況嗎?

求助者:他是我剛剛分手的男友,他背叛了我。

我:你如何理解「背叛」這個概念呢?

求助者:我是全心全意對待他,他卻不理解我,更不念這麼長時間的感情經歷,很絕情,就和我分手,絲毫不顧及我的感受,太沒良心了。我恨他。

我:你全心全意地對待他,這個「全心全意」是什麼含義呢?

求助者:我從認識他開始,不但沒有嫌棄他的經濟條件之差,而且在他需要用錢的時候,我的工資和獎金都給他了,我支持他的很多經濟需要和社會活動。生活上,我能想到的細節我都照顧他,洗衣服、打掃他的獨身宿舍、送加班晚飯。當時我父母都很反對我和他交往,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和限制地愛著他,對他的關心照顧遠遠超過了對待父母。儘管這樣,他還是背叛了我。他真沒良心,我很不平衡,也對不起我的父母。

我:(求助者的情緒強度遠遠超過了以上的付出程度)你除了在日常生活和經濟方面對他的關照,還為她做了什麼?或者說還為他付出了更多更大的是什麼呢?

求助者:猶豫沉默…

我:心理諮詢是一個相互尊重的過程,諮詢師想了解更多,只為了一個職業目標,那就是更有效地幫助求助者。對於求助者的隱私,會嚴格地保密,這是對求助者的理解和尊重,是職業道德。

求助者:(輕鬆了一些)為了更好地照顧和接近他,我們同居了。

我:心理醫生有著嚴格的職業道德,他必須尊重和保密來訪者的私人信息,對此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當你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你有權利訴訟於法律。

求助者:(完全輕鬆)哦,是這樣的呀…

我:你如何看待你們的同居呢?

求助者:我把第一次和全部都給了他,他卻背叛了我,對我不負責任,我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我:在你們同居期間,你認為自己幸福快樂嗎?

求助者:(表情略顯溫馨)是的,我很幸福,我們是雙方自願的,都曾給了彼此快樂。他對我溫存備至,我無法忘記,那時的他真好。

我: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你們的結局完全由你來決定的話,你將如何打算?

求助者:(眼中閃現著希望)我們儘快結婚,相愛一輩子,永遠不分開,好好建設家庭。有條件的話,生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我:雖然你開始時說過,你恨死他了。但實際上你仍然愛他,對嗎?

求助者:沉默不語…

我:因為你如此深愛著他,但是他已經不愛你了,所以你無法接受痛苦的事實,才非常恨他,是這樣的嗎?

求知者:潸然淚下…

我:在你美好的理想中,你不得不承認你還深愛著他;在你痛苦的現實里,你非常恨他。在「理想中的愛」與「現實中的恨」的交織里,你時而深愛著他,時而痛恨著他,極度衝突和矛盾,於是你不知道如何面對當前和未來的人生。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求助者:失聲痛哭…

顯然,求助者面對被拋棄的「現實」時,非常痛恨其前男友;而在她的「理想」(願望和欲求)中,卻深深地愛著她的前男友。愛與恨是絕對的對立、矛盾、衝突。「恨」在如此真實殘酷的「現實」里,楚楚神傷;「愛」在願望和欲求的「理想」中,枝繁葉茂。

一個人,同時被「理想中的愛」高度牽引、被「現實中的恨」沉重製約,就好象被兩種對立的力量反向拉伸,撕心裂肺!

面對已經分手的「現實」,仍然愛著對方的這個「理想」變得很不「現實」;面對深愛著對方的「理想」,已經分手的「現實」變得太不「理想」。她完全處在「理想很不現實,現實很不理想」的矛盾衝突之中。體現為「愛」與「恨」的生死糾纏。痛苦不堪!

由此可見,人具有現實的一面,也具有理想的一面。現實一面的「我」心理學稱之為「現實我」,就是「恨著對方的我」;理想一面的「我」心理學稱之為「理想我」,就是「愛著對方的我」。那麼,「我是誰」呢?我是「現實我」和「理想我」的兩個人的集合,合稱之為「統一我」。

請不要把「我」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單純個體,至此我們已經很清楚,每個「統一我」至少都是兩個「我」——「現實我」和「理想我」所組成。每個人處在「現實」與「理想」對立的時候,就是自相矛盾和內心衝突的。這種自相矛盾和內心衝突會轉化成 「自言自語」 的自我心理對話的方式體現出來,就是「理想我」對「現實我」的批評、責備、質問、否定、打擊甚至毀滅,以及「現實我」對「理想我」的消極怠工和抵制叛逆。體現為:

 「他這麼無情,你為什麼還想著他?」

「你既然如此想念他,何必痛恨他呢?不能寬容大度一些嗎?」

「你真不自重,對這樣一個人還如此用心?」

「為了愛一個人而付出不是很正常嗎?為什麼不平衡?還要恨他呢?」

「愛是利他的,你付出了就不應該在意回報,但是你為什麼心裡竟如此委屈?」

「難道你傻嗎?曾經無謂地付出?」

「其實你也沒有白白付出,你不是曾經也得到了幸福和溫暖嗎?」

「你真沒用,太賤了,還有什麼臉活著?」

「如此不幸,你真是個倒霉鬼,別人都比你幸運快樂,你死了得了。」

「今後你千萬不要再相信任何男人了,他們沒有一個好東西!」

這個心理活動的過程,就是「理想我」對「現實我」的批評、責備、質問、否定、打擊甚至毀滅,以及「現實我」對「理想我」的抵制和叛逆。這個過程就是求助者心理矛盾和衝突的過程形式,極其痛苦!

「現實我」代表「當前的我」,只會行動,不會說話。

「理想我」代表「未來的我」,就是願望和欲求,只會說話(思維),不會行動。

當「現實我」與「理想我」一致時,只會說話的「理想我」與只會行動的「現實我」和睦相處,協調統一,於是「統一我」身心愉悅。

「理想我」是帥,「現實我」是將,「理想我」發出願望和欲求的指令,「現實我」隨即協同執行,通過「現實我」的行為努力和「理想我」的監督鼓勵,取得的成果為他們共同所有,這個成果證明了「理想我」的才智,也證明了「現實我」的才幹。於是在成功的喜悅中,彼此相互讚揚和肯定,各自的自我價值得到肯定和滿足,「理想我」與「現實我」形成良性互動。於是「統一我」就高度滿足和協調愉悅,甚至洋洋得意,人心大快!

當「現實我」與「理想我」對立時,因「統一我」處於自相矛盾和衝突之中,只會說話的「理想我」把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現實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對「現實我」進行批評、責備、質問、否定、打擊甚至毀滅,如:(內心對話)

「他這麼好,當初那件事情你要不那樣做的話,他能不滿意嗎?他能離開你嗎?到底還是把他搞丟了,真笨,你實在是無能,有機會都不會把握。」

同樣,因「統一我」 處於自相矛盾和衝突之中,只會行動的「現實我」也把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理想我」,而消極怠工,抵抗叛逆,懶散不堪,放棄努力,沉迷痛苦。認為「理想我」發生了決策錯誤,如:(內心對話)

「他這麼沒良心,你當初真是瞎了眼了,硬是沒看出來,你智商真是有問題,你的識別和判斷能力有嚴重的問題,純屬沒腦子,就是一個250!」

「現實我」與「理想我」如此對立,形成不良的心理互動,開始相互爭辯甚至殊死搏殺,表現為「統一我」處於極度的矛盾痛苦中!我們看到的和她自己感知到的,就是「自己折磨自己」的詆毀和撕殺過程,甚至泛化到對周圍的人和事的詆毀和抱怨,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問題的痛苦程度會達到生不如死的原因!

至此,我們清楚地知道,「我(統一我)是誰」呢?「我(統一我)」就是「現實我」與「理想我」的兩個人的構成。至此,讀者只要慢慢閱讀,就非常容易理解,其原因就是「理想我」的願望和欲求與「現實我」的行為和操作,都是在我們知覺清醒的狀態下出現並完成的,為我們的意識所感知,隸屬「意識」的範疇。所以心知肚明,身體力行,不難理解!

 

三、「無意識」或叫做「潛意識」層面的「真實我」

人的心理活動,除了「意識」知覺清醒狀態之外,還存在著「無意識」的狀態。在「無意識」的狀態里,我們有著很多奇異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發生,這是「統一我」的另一個成分!

「無意識」也叫做「潛意識」,就是知覺清醒程度很低的狀態,如:「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無意之間」、「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地」、「夢境中」、「半夢半醒之間」、「麻醉狀態」等等。這些狀態都是知覺程度很低的「無意識」即「潛意識」狀態,這是我們的另一個狀態,其實就是我們的另一個心理世界,通常我們在分析問題時總是以理性(意識)出發,所以很容易忽略我們自身的這個「無意識」狀態。在這個「無意識」狀態里,我們是另外一個人!

如果說「理想我」是心理系統中「意識」層面的高山,「現實我」是心理系統中「意識」層面的平原,那麼,「無意識」即「潛意識」就是心理系統中深不可測的海底深淵—「真實我」!不為我們的「意識」所感知,但時時在「自發自動」著強大的「潛能」作用,「潛意識」的能量叫做「潛能」。驅動了奇蹟的創造、不可思議的行為發生、匪夷所思的想法浮現!

好了,首先讓我們通過一些生動的事例,沿著奇異的心理隧道「無意識」即「潛意識」,走進我們心理系統的海底世界—「潛意識」層面的「真實我」,去洞察我們心理世界最深層的真切與微妙吧。

本文一律使用「第一人稱」描述,詣在引領大家從中發現深藏不露、神出鬼沒的另一個「我」—「真實我」:

[奇異現象1]

我曾經想找到一件極其重要而且必須馬上使用的東西,在家裡翻箱倒櫃地找啊找,把家翻了個底朝天,我確信每個地方都找過了,沒有疏漏,就是找不到,簡直要把我氣得暈死過去。最後,我氣急敗壞地把花瓶摔在地上,大罵:「見鬼去吧,再也不找你了。」

兩天後,不經意間,這個東西就在我家裡一個十分顯著的位置上擺放著,它竟然出現了。其實不是它出現了,因為它原本就在那裡,不論我看見沒看見、發現沒發現它,它都是在那裡的!所以不是它出現了,而是I see it(我看見了它),也就是I find it(我發現了、找到了它)!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思考]

我在翻箱倒櫃地找它的時候,是誰在找這個東西呢?當時我有找到它的迫切的心情,這是我的願望和欲求,就是我的「理想我」;同時我翻箱倒櫃地找,付出了艱苦的行為,這是我的「現實我」。結果「理想我」和「現實我」兩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無功而返;兩天後我找到它的時候,是在「不經意」之間,那時我沒有找到它的願望和欲求,說明不是「理想我」找到的。我也沒有付出行動去找,說明也不是「現實我」找到的。但是我確實找到它了,很明顯是在「不經意」之間找到的,是「不經意」找到了它!處於「不經意」的狀態里的「我」既不是「理想我」,也不是「現實我」,那麼這個「我」到底是「誰」呢?暫且叫做「不經意的我」吧。難道這個「不經意的我」是「統一我」的構成中的另外一個因子嗎?

[奇異現象2]

我是一個年輕人,精力旺盛,文化程度碩士,態度認真,做事嚴謹,業務嫻熟。我的工作是從事商業談判,在商業談判的過程中,準確報價太關鍵了,而且我對自己的產品的價格實在是了如指掌,可以脫口而出。

在一次談判報價中,我的失誤至今記憶猶新。我明明知道我的產品價格是一萬二,在說出一萬二的前一秒鐘,我非常清晰地記得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一萬二的信息,甚至浮現出了這個數字圖象,但是我開口時卻「恍惚間」說成了一千二。當時我被自己驚呆了,甚至不知所措,慌作一團。

[思考]

我知道這叫做「口誤」,我也知道還有類似情形的「筆誤」。我明明腦海里浮現出了一萬二的信息,包括這個數字的圖象信息和發音信息,而且想說的就是一萬二,結果說成一千二,看來這不是「理想我」所為。但確實是「現實我」所為,然而當時不會行動、只會說話的「理想我」確實發出了一萬二的正確指令呀,「現實我」為什麼還是說錯了呢?當時口誤的瞬間,我有一瞬間的恍惚(精力不集中)。「現實我」說出一千二,一定是接受到了另一個指令—一千二,這個指令難道是由「恍惚」發出來的嗎?暫且把處於「恍惚」中的我叫做「恍惚的我」吧,這個「恍惚的我」到底是誰?他在哪裡呢?是怎麼來的?

[奇異現象3]

我是一個初中學生,我酷愛文學,語文是我最喜歡的課程。老師耐心地教我們寫作。起初,我只是按照老師講解的作文段落結構,生搬硬套地堆砌出一篇文章,草草交差。不論我多麼窮思竭慮,翻盡了肚子里的所有辭彙,寫出來的文章,自己看了都覺得太牽強附會,承上啟下的連接實在是生硬不堪。我在鼓勵自己:「你要努力,你一定行,只要堅持,你肯定會成功。」

我如此努力的結果卻連自己都仍不滿意,別說寫出精彩的文章,簡直是為了拼湊文章的規定字數而狼狽不堪,唉!焦慮呀。

我在苦苦地堅持著。有一次語文考試的作文,因為我寫文章的套路已經很熟練了,我沒有了焦慮和緊張,我根本沒有那麼強烈地想寫好作文的自我苛求。只是安靜地去寫,我沒有搜腸刮肚地找辭彙。大量的詞語自然流淌出來,躍然紙上。文章規定1500字,我寫到2000字的時候仍然意猶未盡,簡直收不住筆了,完全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

我的這篇文章被評為第一名。事後再讀自己的這篇文章,實在是不可思議,不知道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竟然如此行文流暢,我被自己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太神奇了。

後來再寫文章的時候,我有意識地去尋找那種感覺,結果找不到了。又回到了以前笨拙的字數拼湊和堆砌之中。

[思考]

我知道,這叫「靈感」。當靈感出現時,才思涌瀉,自溢流淌,猶如神助。

那麼什麼是「靈感」呢?我說不清楚。但是我知道「靈感」出現時,我是一個深度的「忘我」的狀態。因為熟練了文章套路,我輕鬆得沒有了想拚命寫好這篇文章的掙扎,「理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靈感」一定不是想拚命好這篇文章的「理想我」。甚至我也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好象有一隻無形的手,移動著筆完成了文章。這篇文章當然是「現實我」完成的,但確實不是在「理想我」的指令下完成的。那是「誰」指使了「現實我」完成的呢?是「靈感」指使的嗎?這個「靈感」是在「忘我」的狀態下出現的。暫且把「忘我」狀態的「我」叫做「忘我的我」吧,這個「忘我的我」到底是什麼呢?

[奇異現象4]

     我文化程度很高,態度客觀,崇尚唯物,從不相信什麼鬼神迷信。

     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裡,一個房間,有艷麗的鮮花,有華貴的沙發,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斜射進來照在茶几上,茶几上蘭色的文件夾清晰可見。茶几相隔的兩邊,坐著我和另外一個人。他難為情地深表歉意道:實在對不起,我今天有些意外的事情要辦理,所以我們的商談簡捷快速進行吧。中午我就要出去處理那些事情,有機會再請你共進午餐,好嗎?

這個夢實在是太清晰了,清晰得讓我看見了沙發布料上的花紋。

昨天,我去一家公司商談業務,進入對方的辦公室,這個熟悉的環境讓我突然想起了那個久違的夢。遲疑之間,看見了沙發布料上熟悉的花紋和茶几上蘭色的文件夾。我鬼使神差落座,正在從公文包里拿名片,對方說:我們今天簡捷快速地敲定一個初步方案,換一個時間再詳細論證操作細則如何?實在是不好意思,我今天家裡有些突發情況,我需要儘快去處理一下。

我們快速地確定了一致的意見後,他匆忙送我離開。走出他的辦公室,看見走廊里員工們正拿著飯盒向食堂的方向走去。我意識到午飯的時間到了,就試探地說:有機會我請你吃午飯,我們好好交流交流。他感激地說:好、好、好,我也是這麼想的,有緣分呀。

很多年過四十的人,30%左右的人都有過類似的夢與現實吻合的蹊蹺經歷,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普遍認識:年輕時文化程度再高,再不相信「迷信」的人,到晚年時,面對諸如夢與事實的巧合,對很多「迷信」的說法不再強烈抵抗了,開始沉默了。原因是以事實經歷了很多奇異的現象,覺得事實畢竟是存在的,無法輕易否認了。只是由於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當然也不能盲目奉承,更找不到接納的確切理由,所以只好沉默。

其實,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當科學處於相對滯後的時期,就無法對心理現象提供科學的解釋和依據。人們又無法承受這種奇異的困惑,為了變通甚至擺脫這種困惑去尋求安然、解除焦慮,就做出了主觀臆斷的唯心解釋,牽強附會,逐漸誇大、賦予豐富的內容、思維加工操作後,就製造了「迷信」,暫且得以偷生。

[思考]

人們對這類夢的理解和認識,通常認為人具有預知能力、預見能力。但至少我們知道這並不是「理想我」和「現實我」的所為,因為在夢的狀態里,我們的意識知覺降到了最低,是無意識的,沒有了「理想我」(願望和欲求),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沒有了「現實我」。暫且把處於「夢境」狀態的「我」,叫做「夢中的我」吧。通常的解夢總是力求從夢的內容去找到答案,這必然是唯心的!其實要解夢,首先應該搞清楚「夢中的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有時「託夢」非常巧合靈驗,其實並非「夢」靈驗,而是「夢中的我」是另一個「我」,有著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奇異現象5]

馬克思給燕妮的情書這樣寫道:

——「我要以宇宙作為紙張,用天空中最耀眼的閃電組成文字,表達我對你的愛。我要讓全世界把你永遠牢記!」

我同樣要放聲告訴全世界:

——「我戀愛了,他愛我愛得溫馨備至,關懷我到體切入微,每當他的關愛發生時,我才明白這種關愛的方式,原來竟是我的最渴望。過去對此我竟全然不知。一個完全懂得自己的人愛著自己,能夠適時地體會到並給予我最當前的感受,是多麼的幸福。」

他,就是我的男朋友,對我無微不至,體貼關懷。我被他深深地吸引著,凡是我想到的,他總是同時也想到了,甚至提前想到了,他懂得並關注我的感受。在我開心地想對他表達愛意卻又難以啟齒時,他象一個「飛賊」一樣能及時準確地洞察到我的內心並「竊取」到我的感受,而且他機智主動地替我把難為情的表達說出來,尤其故意用那種大大咧咧的釋然態度,把我的「難以啟齒」表達得肉麻誇張,他簡直是個要多好有多好、要多壞有多壞的傢伙,給我愛和溫暖的充分滿足的同時,總是大方地讓我羞澀,原來他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在他生日的那天,我瞞著他來到商場,想送他一件精心的禮物。就在我逐個櫃檯反覆挑選禮物直至疲憊的無意之間,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說不明白的感覺產生,忽而好象我在想他,馬上就想見到他,忽而好象他在想我,馬上想見到我。到底是他在想我還是我在想他?我真是說不清楚。就好象彼此的想念正在交替出現,我說不清楚的恍惚和玄妙觸動著我的心尖,楚癢隱動,似乎是一種奇異的相互想念正在交感出現在我的身體的諸多敏感處,心慌意亂、六神無主。

我心動迫切、抓心撓肝地倉皇之間走出商場的大門。

天哪!他正在那裡四處張望。

我衝上去挽著他的胳膊,死別重逢般說:你怎麼會在這裡?你在搞什麼鬼呀?

「可惡」的傢伙故做漫不經心的樣子說:你是不是在給我挑選禮物呀?打算賄賂我是吧?幹嗎跑到這個商場雲集的地方來,害得我拿不定主義進哪家商場去抓你。

我象在夢裡,牢牢地掐著他的手臂,甜蜜地依偎在他溫暖的肩上…

[思考]

我聽說過,這種現象叫做「心靈感應」。「心靈感應」是另一種「靈感」嗎?如果說「心靈感應」是一種特殊的感知能力,那麼至少這種特殊的感知能力是由我而發並「承載」於「我」的,它的到來是在我挑選禮物直至「疲憊的無意之間」。這個「疲憊的無意之間的我」是誰呢?

[奇異現象6]

我們相愛得百折不撓般執著,刻守得無怨無悔般堅強。笑迎過歲月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歷盡了長夜的渴渴望望、想想念念。

飽經風霜止日月,相依互伴暖心間!

在相愛相挽的漫漫歲月,我們堅守著一個崇高的神話:

 

—在很久很久以前,

—天地合一,混沌未開,

—人,

—原本是男女一體,

—就象是連體的嬰兒,

—無私無欲地相依相偎…

 

—後來,

—因無知觸犯了上帝的神靈,

—而被強行地拆分以示懲罰,

—於是,

—我們各自胸懷著虔誠的負罪,

—開始漫漫的孤寂旅程,

—苦苦地尋覓著無法割捨的,

—原本屬於自己的另一半…

—後來…

—再後來…

 

牽掛是一種痛,但不是一種很強的痛。是一股股的撩撥,一絲絲的扯動,一陣陣的漫舞…

在不得已分手後的日子裡,我神情恍然,苟且維生,冥冥虛度。

情感摯真的我倆,過去就象「皮」和「毛」一樣,相濟而生,渾然一體。失戀後的極度煩惱無法抗拒,我只能努力地試圖忘記他。我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想把「皮」累垮,以求「毛」的脫落,來忘記他!

於是在運動場拚命地狂奔,之後在我企圖享受運動後的疲憊帶給我的可憐的只有一點點的瞬間釋然時,他卻躍然出現在我疲憊的視線里,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揮之不去…

我背起行囊,遠赴邊疆,去尋找孩提時的記憶。那晚,與童年摯友的久別重逢,觥酬笑朗,痛斥方酋,情真歌亢,揮汗如爽…頃刻間,失戀的不悅果真蕩然無存。煙消雲散,眉開眼笑,神清氣爽,喜上心頭…

盛宴散去,夜深人靜,回到房間,攤開鋪被,安然衾枕的無意之間,他竟朝著我朦朧的醉眼,翩然而至,悠然輕歌。我下意識地關閉房燈,黑暗中,他一閃一閃,縈繞闌珊…

回程中,我路經A城。來到當地最時尚的化妝品商廈,為自己選購了最高檔的品牌護膚系列,愛不釋手,自信倍增,心中高唱著我自己的名言:「美自己的容,讓別人丟臉去吧!」好舒服,心情愉快許多,終於找回了我的自信。

走出商廈,喧囂沸騰,人潮簇動。無意之間,廣告牌上洒脫的男模頸上的領帶,朝著我剛剛找回的自信輕輕地鞭打過來,心中浮現隱痛。雖置身人海,一陣悵然若失的涼意從天邊悄悄襲來,由體表將我徐徐浸透,身體里清清淡淡的冷與熱的隱隱對流,在我心頭的上空化作無形的旋渦蔓延開來,瞬間擴張成為一處虛空,將我緩緩舉起…

在這個無形的虛空中,我體無所支、心無所依。緩緩地被舉起著,高不及天,冥冥地墜落著,深不見底…心靜悄悄地棄我遠去,漫漫到無際的好遠好遠,微弱得與我只有一絲牽連,飄飄忽忽,時隱時現,將斷未斷…

人海茫茫,悵然失意,此時願意安慰我的竟另有其人,他來得如此適時而自然,他的名字叫「委屈」!喧囂的人潮中,「委屈」默默地陪伴著木僵的我,黯然神傷,潸然淚下…

我如此努力想走出困境,百折不撓,卻屢戰屢敗。於是我無助地放棄了抗爭,轉為與「沉默」為伴。「沉默」溫柔地把我的手挽牽,我順從地跟隨著它重新回到痛苦不堪的原點。

無力抗爭,深沉在痛苦的絕望之中。只有讀一些雜書以遣時間,獃獃的眼神看著枯燥的文字,一目N行,不知所云,心不在焉。他卻又楚楚隱現在字裡行間,面容憔悴,好似心痛,我淚如泉湧,滿目蒼茫。

揮手抹去傷心的淚水的瞬間,他隨即從字裡行間躍然升起,遊動到我的手指間,融化在我的淚水裡,幽默憨笑…我下意識地伸手抓去,他卻飄然遊離,隱遁於綽約的樹影間,漂越過斷壁的殘垣處…漸漸地消失、閃現、消失、閃現在我模糊視線的無限遠、無限遠…

彷彿輕輕地剪一縷情絲,放飛於瑟瑟的秋風中,默默地扯一絲牽掛,撒落在茫茫的夜色里…

[思考]

「牽掛」不是刻意的尋找和追憶,這種真實微妙的心理活動,絕不是「現實我」與「理想我」的所為。都發生在「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

這到底是誰在活動呢?活動得如此魂繞夢牽?

「運動得疲憊不堪的瞬間釋然」時,他躍然於我的視線,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揮之不去…這個「運動得疲憊不堪的瞬間釋然的我」到底是誰?

「安然衾枕的瞬間」的「醉眼朦朧」的我,竟然看見他「翩然而至,悠然輕歌。一閃一閃,縈繞闌珊…」。這個「安然衾枕醉眼朦朧的我」到底是誰?」

「走出商廈、喧囂沸騰、人潮簇動、無意之間的我」,為什麼從一條「領帶」里感受到自己「體無所支、心無所依」的飄飄忽忽,將斷未斷… ?

在獃滯的讀書目光下,為什麼他會隱現在字裡行間?    

在舉手抹去淚水的瞬間,他為什麼會從字裡行間遊動到我的手指間,融化在我的淚水裡,幽默憨笑?…

我伸手抓去,他為什麼飄然遊離,隱遁於綽約的樹影,漂越過斷壁的殘垣…?

不論以上的現象如何,但都是出現在我「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狀態里。在這些狀態里,我是另一個人嗎?

[奇異現象7]

高中時,我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我為人正直,積極向上。雖然剛剛分到理科班,但是我的文科成績和興趣是全校有名的,一個理科成績優異的學生,寫著一筆絕好的字,而且口才和文採過人,是多麼的有人緣和備受矚目。

在一次小組討論中,我思想的深刻和口才的過人,深深地吸引了一位女生,她酷愛文學,學習成績中上。我當時根本沒有注意過她。後來的一次對話中,我無意傷害了她,其實那根本不算什麼傷害,但她竟然暗自哭了。事後另一位女生告訴我的時候,我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我心裡根本沒有太在意她,而且說的話也是很正常的語言。可是我還是認為畢竟我致使她不愉快了,應該多關注和尊重對方為好。

隨著我有意無意地關注她,才發現很多男生都想接近她,她確實很美。我發現她對我很好,於是我萌動了一種奇妙的念頭,有時候很想看她一眼,有時候下意識地看看她在不在周圍。兩周之後,我每當進入校園,第一眼就是去尋找她的身影,一天看不見她,心裡好象缺少了什麼,很空的感覺。隨後我開始有意地接近她,她絲毫不反感,反倒很開心大方。接近了竟然聞到她的體味,甚至距離十公分左右時能感覺到她的體溫。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明確地有意識地感受到女孩的氣息,我開始想她很多很多,腦子有時亂極了。

在後來的集體討論中,我好象能夠表現的更加帥氣,在表現的同時,時不時地關注她的反應。於是我更積極於集體討論,甚至在盼望和期待。在即將討論之前,我懂得準備了,準備中參雜了很多她的即時表情回應。看見她時,心情愉悅而安慰,看不見時,空虛焦慮而不安。這種安慰感和糾纏感竟然伴隨著心理和生理的反應。天吶,我愛上她了。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老師發現了這種現象,在班會上不指名地嚴厲批評,甚至諷刺打擊,語言難聽得不堪入耳。全班人都心知肚明老師是在說哪兩個人。奇怪的是我們倆並不感到羞恥和膽怯,反倒在班會後,我們及時地對望並會心地彼此微笑。那個微笑是心有靈犀的,好象彼此在說:「別怕,他們多可笑,都是紙老虎。加油啊!」

後來老師再在班會上諷刺出不堪入耳的語言時,我幾經險些站起來,與之爭辯,甚至打擊老師。因為我有男人的感覺了。我認為我是男人,說我什麼都無所謂,但是她是我的,老師這樣說話,考慮她在眾目睽睽之下的感受了嗎?我不愛護我的女朋友誰來愛護?幾次想跳出來與老師一比高下,但還是委屈地忍耐了。

她的父親堅決反對我們交往,我從來不敢去她家,肯定進不去家門,肯定被她家長趕出門。每個休息日都是她到我家來,我的父母相對開明,似乎知道我們之間的事情,但只要我學習成績不下降,就不做太過強烈的反應。

好壓抑,青春期叛逆的我開始賭氣尋找另外的出路。對抗老師的方法就是把學習搞得更好,看你有什麼說的?給我閉嘴!對父母的緩兵之計同樣是把學習搞好,父母對我的學習成績安心了,就會放鬆警惕,嘿嘿!對她父親的想法是,我的學習成績優秀,你能說我心靈不純潔嗎?減速慢行!

當我心緒煩亂時,我拿出字帖練字,練到心靜後,開始學習,挑燈夜戰。結果我的字寫得筆峰剛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同時把學習小組的討論形式,擴大為開辦校刊。我偷偷找到父親的朋友,一位書法家,他為我起了校刊的刊名叫《朝翼》,鼓勵我迎著朝霞去飛翔,並為刊名題字。父親的另一個朋友,給我無償提供紙張和油墨。我組織編委們撰稿、刻蠟版、油印、發送到各個班級。半年後,我的《朝翼》在當地中學界影響很大,發送量擴展到臨近中學。教育局的很多領導都知道我的名字。

至此,我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同時,我的女朋友更喜歡和我交往了,我好象認為學校里誰都知道她是我的,誰想把她從我身邊領走,簡直是白日做夢!

我歷經了長達兩年多的如此艱辛,周旋了各種壓力和打擊,高中畢業了。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學,相當於現在的國本中的第一流院校。成功喜悅的同時,我迎來了另一個煩惱:我和她不在同一個城市上大學。

大學裡,沒有她在身邊,學習實在沒有樂趣,不知道明天做什麼,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著。她深深地在我的心底,儘管她不在身邊,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會下意識地考慮她的存在。大學裡的個別同學,由於好奇心,偷偷去看從國外引進來的錄象片,就是三級片。小聲招呼我一起去看,我想一想沒有去。我想到了她,好象她在看著我,我不能如此「墮落」。如果她將來是我的妻子,我這樣做是對她的背叛和不忠,太骯髒了,將來我無法面對她的身體,在她面前我永遠是純潔和正直的才對。當時自己真是如此執著和認真。

後來她受到來自父親的壓力,無奈地提出和我分手,她哭了。看見她哭泣的樣子,我不忍心,就故做堅強地答應了她分手的要求,其實心如刀割。

我實在無法承受這種分離的壓力和情感前途未卜的困擾。借著一個國慶節的休息時間,離開學校,回到家鄉。徑直敲開了她的家門,與她的父親真實表白了自己的願望,做最後一搏。當時她在另外一個城市讀大學,不在家裡。

長達9個小時的交談後,她的父親將我拒之門外。臨別時,我說:「叔叔,您不可能照顧她一輩子,她早晚還是需要一個歸屬的。」她父親沒有理睬我,我完全絕望了,此後我沒有再出現,斷絕了和她的聯絡,如石沉大海般消失了。

回到大學後,我完全沉浸在哲學的書籍里,可能是企圖解脫吧。往日堅強、自信、勇敢的我,完全倒塌在一堆哲學書籍之中,恍恍度日,歷時一年半才慢慢蘇醒。大學畢業後我獨自到了遠離家鄉的一個城市,不願回到家鄉。因為無法面對將來作為別人新娘的她。

工作的第一年的一天,恍惚之間想到她,竟然想到將來她父親離世的那天,我應該出現,因為她需要安慰和幫助。甚至清楚地想像到她家裡當時亂作一團的場面。後來我告戒自己不許胡思亂想。

在我婚後的一天,妻子在洗衣服,我在刷碗。無意識之間在水池的水影中,看見兩個人影,好象是她和她的丈夫。於是想起了我們共處的日子裡,我們交流文學的情景,忽而一種擔心漂浮在心頭:假如她丈夫的文化程度較低,怎麼和她交流文學詩歌呢?對於一個酷愛文學的她,夫妻共同語言很少,能開心快樂嗎?甚至想到她因此滿臉的委屈和無奈。我突然清醒過來,覺得自己很可笑,自己實在是太荒謬。

我在國外進修期間,時常鬱悶得一個月都見不到一個中國人,沒有說一句漢語的機會。每當此時我就給妻子打電話,特別想家,真想回到家裡,把妻子抱在懷裡,盡情地白乎一番,想體會和妻子吹牛說大話的快樂感覺。

有時也想起初戀女友,因為當時國內企業因經營不利,正在轉制,員工大規模的「下崗」。而她的大學專業不是很好,那個行業當時正在大規模倒閉,員工紛紛下崗。我又很挂念她的處境,想起了她。

我一直認為我對她的各種想法,都是因為我想念她的原因。至於這些離奇荒誕的思維內容,我只是覺得自己很好笑,甚至很阿Q。

七年前,我竟然在家鄉遇到了她。我們在一個咖啡廳落座,彼此的交談竟如雷轟頂:

1、          她始終不知道我當年,為了這份感情,專程回家鄉與她父親長談了9個小時。其實這些年她一直很想念我,就象我想念她一樣。

2、          在我大學畢業的那個夏天,她的父親就患癌症去世了。就是在我想到她父親離世時我應該出現、並去安慰和幫助她、而且看見她家當時很亂的那個時間的前半年。

3、          她父親臨終時,因為不放心,為她安排了現在的丈夫,是一個高中學歷的人,做著小生意。她當時儘管不完全滿意這種學歷的差異,但是面對病卧在床、即將離世的父親,她答應了。

4、          她所在的企業,因行業不景氣而倒閉,她下崗後隨丈夫做著小生意。

5、          她生了一個男孩,和我是同一天的生日。這個日子對她來說實在無法面對,所以每年孩子的生日,都過農曆。

她訴說著,淚如雨下,我聆聽著,心如刀絞。

[思考]

這些真實發生了的情節,都是在我過去「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思維狀態中出現的,難道這只是巧合嗎?於是我頓悟到:並不是我曾胡思亂想到了這些信息,而是有一種力量在暗示我、告訴了我。這種「力量」來自於「不經意間的我」、「下意識的我 」、「恍惚之間的我」、「冥冥之中的我」、「忘我的狀態的我」、「半夢半醒之間的我」,這些「我」到底是誰?從哪裡來的?如何發生的呢?

 

四、「統一我」的「過去」——「真實我」

「統一我」在「意識」層面的兩個「我」被稱為「現實我」和「理想我」。「現實我」代表「當前的我」,「理想我」代表「未來的我」,那麼沿著生命的數軸尋去,一定存在「過去的我」,他在哪裡?是什麼呢?

「過去的我」,就是我的過去的實踐經歷和心理感受的總和。如何理解這個「過去」呢?

 我們從出生至今,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件。在當前,那些事件中有的我們能夠記憶起來,有的我們已經遺忘。之所以能夠記憶起來,是因為它停留在我們的「意識」層面,為我們的「意識」所能夠意識到;之所以已經遺忘,想不起來了,是因為它不存在於我們的「意識」層面。

 所有被我們「遺忘」的,都是不存在於我們的「意識」層面,那麼「遺忘」的去向是哪裡?被「遺忘」的事件到底去了哪裡呢?我要沿著生命的軌跡去追蹤記憶…

 我們經歷任何事件的同時,都有兩個維度的心理內涵:一個維度是心理活動的形式!就是事件發生時的運動操作,比如:開懷大笑的表情;另一個維度是我們的心理活動的驅動力!就是支持我們「運動操作」這個「形式」所對應的心理能量,就是驅動「開懷大笑的表情」的「心理能量」!

 我的一個老朋友,和我講起我們曾經開懷大笑的過去經歷時,我居然完全遺忘了。這就是說,當初開懷大笑的「運動操作」的「形式」,在我的「意識」層面不存在了,所以我怎麼都想不起來!通常講的「遺忘」是這種「運動操作」的「形式」的蛻化和脫落;那麼,我當初開懷大笑的心理能量也蛻化和脫落了嗎?

我們從物理學知道「能量守恆定律」!即:能量的值是恆定不變的,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被消滅,它只能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這就是說,我當初開懷大笑的心理能量不是消失消滅了,而是轉化了。轉化成了什麼?轉化到哪裡了呢?

  「我」的摩擦生電物理實驗:

在摩擦生電的過程中,是「電刷」與「轉子」相對運動,就是摩擦生電,「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

 「電刷」與「轉子」相對運動就是「運動操作」的「形式」,相當於我在「開懷大笑」;支持「電刷」與「轉子」相對運動的「機械能」就是驅動力,相當於我開懷大笑的「心理能量」!

摩擦生電完成後,「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存儲在了「蓄電池」中,這個轉化存儲的過程叫做「能量內化」。這個「蓄電池」後來被使用時,電能釋放出來,我們只知道其中有電能,而不知道其中的電能是怎麼來的,因為「電刷」與「轉子」相對運動的「運動操作」的「形式」被「遺忘」了,就是「蓄電池」中的「電能」完全脫離了「電刷」與「轉子」相對運動的「運動操作」的「形式」,就是事件的「形式」脫落了。

我開懷大笑的經歷,很久之後的當前,面部表情的「運動形式」在我的「意識」層面「脫落」了,就是被我 「遺忘」了。

當初開懷大笑對應的心理能量哪裡去了呢?「內化」了! 「內化」到了「潛意識」的層面,不為「意識」所意識,所以我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其實它仍然存在!它以「潛能」的形式存在於我的「潛意識」里。

存儲在蓄電池中的電能,一旦被連接在一個閉合的電路中就會「釋放」出來,可以照明、也可以加熱、也可以焊接、也可以驅動、也可以製造火災…功能巨大,形式多樣!我只知道其釋放出來時當前的功能,而不知道其由來。那麼這些電能到底將發揮什麼樣的功能?要看我如何支配(運用)它。

我開懷大笑後的心理能量「內化」累積成為「潛意識」層面的能量——「潛能」,不為我的「意識」所意識到,所以我平時全然不知。在「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狀態里,就是我進入了「無意識」即「潛意識」的狀態里,它就會「自發自動」出來,致使我可能會不經意地微笑、可能會無意識間善待他人、可能會釋然間不計菲薄、可能會恍惚間嫉妒朋友…同樣功能巨大,形式多樣!至於這個「潛能」將發揮出哪種功能?我的「性格」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器」!(而認知是「理想我」的解碼器)

    在[奇異現象6]當中的微妙的牽掛心理活動就是這樣形成的:

我深愛我的男友,我們如膠似漆地相愛的過去歲月里,我經歷了太多的甜蜜和美好,因為太多太多的太美好太美好,以致於我只知道他太好太好。好的程度達到了:你真要讓我講他的具體好,我根本說不出來,我就是只知道他最好!這種只知道好而說不出來具體如何好的感覺,就是所有以往的幸福經驗(經歷和體驗)逐漸「脫落」了「形式」後,大量的相關心理能量逐次「內化」到了「潛意識」的層面,被累積成為「情結」,存儲的巨大的情感「潛能」!

     後來,在我努力想擺脫分手的煩惱時,我處於「意識」的狀態時,只感到當前的現實痛苦和矛盾,「潛意識」的能量沒有「自發自動」出來,也就沒有奇異的心理現象發生。但當我處於「無意識」(意識的知覺程度降低)的諸多瞬間里,在我的心理系統中,飄逸出那麼多微妙的「牽動」情思。這就是「潛意識」的巨大情感能量——「潛能」的「自發自動」作用,表現為各種奇異現象的發生!

為了適合中國人理解,我將弗洛伊德的「本我」改名為「真實我」,冒昧!!!

弗洛伊德之所以發現了人格結構中的「本我(潛意識)」,是通過觀察研究很多精神病患者的無意識活動的結果。我通過觀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來感悟弗洛伊德的理論,如下:

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患者,整天進食甚微,吃不飽,穿不暖,嚴重缺乏睡眠,骨瘦如柴。但是當他受到驚嚇時,他能夠快速奔跑,疾馳如飛,我們健康人根本追不上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瘋子」的表現;如果他講起話來,情緒高昂,滔滔不絕,通宵達旦,不知疲倦。那麼,他如此骨瘦如柴般體弱,怎麼能夠完成如此高強度的心理活動?其「體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是因為,精神分裂患者,在病症形成之前,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心理矛盾衝突和備受打擊的壓抑過程,此過程中所經歷的所有不良事件,其「形式」逐漸「脫落」而被「遺忘」,相應的心理能量(不良情緒)逐漸「內化」到「潛意識」層面,累積了太大的「潛能」(不良情結)。他發病後處於「自知力」嚴重不完整的狀態,就是處於「無意識」狀態,這些「潛能」「自發自動」出來的「成就卓著」的超強體能表現!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真實我)」,是從出生到當前,已經被「遺忘」的經驗(經歷及體驗),逐漸「形式脫落」而心理能量「內化」到了「潛意識」即「無意識」深層的結果。代表著「過去的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會「自發自動」發生作用。

榮格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做了偉大的拓展,榮格認為:

弗洛伊德認為的「潛意識」,是從出生到當前的被「遺忘」的經驗的「內化」結果,屬個體成長區間的所有經驗「形式遺忘」並「能量內化」的結果,叫做「個體潛意識」。 「個體潛意識」層面的「我」叫做「個體本我」,就是我所理解的「個體真實我」。

而我們在出生前的漫漫歲月,是世世代代的延續過程,是真實發生,傳承著經驗信息累積的漫長過程。是一個無限遠的世世代代的經驗信息「形式」被「遺忘」並「能量」被「內化」的累積過程。如此更廣度的「潛意識」,蘊涵的信息能量更為巨大,被容格稱之為「集體潛意識」。或者叫做「集體本我」,就是我理解的「集體真實我」。

容格的觀點似乎有道理,比如:

民間確實存在一種奇異現象:一個人做夢,居然夢見他從未謀面的曾祖父。夢醒後與其父交流,其父說曾祖父確實是他夢中看見的相貌;夢中其曾祖父告訴他的事件,確實在他們家族歷史中曾經發生過,而他此前確實從未聽說過。那麼,這樣的信息是在他本人出生之前的信息經驗,根本不是他的個人成長區間的經驗,那就是其祖先的信息被「遺忘」並「內化」的結果,傳遞到了他的「潛意識」中。在夢境里,他的「意識」程度極度降低,處於「潛意識」的狀態下,這個信息「潛能」「自發自動」地出來告訴了他。

 

從「集體潛意識」範疇的「集體真實我」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同的。因為我們都是從無限遠至今的「經驗」的「形式」被「遺忘」後「心理能量」被「內化」的累積結果。

從這個能量的「數量」來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出生前的久遠歷史是一樣長的,就是人類的進化史,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一樣;

從能量的「性質」來看,我們的無限先輩中,各種各樣經驗的人都有,我們的「潛意識」里,被「內化」的各種各樣的「經驗信息」當然就都有,所以我們的「綜合性質」就是一樣的。有善的,也有惡的,我們當然就是善惡「中性」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的「集體真實我」是完全一樣的,就好象是同一個人。這個意義上的「集體真實我」,似乎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所講的人的「底蘊」、「心靈」,或者就叫做「靈魂」!對此,不從事專業心理學工作的朋友們,不必牽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百家爭鳴!

我們在現實中每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原因是我們看到的每個人的不同,是每個人的「統一我」是不同的,儘管「統一我」中「潛意識」層面的「真實我」都相同,但是「統一我」中「意識」層面的「現實我」和「理想我」確實是迥異的!

有人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通過對精神病患者的研究發現的,根本不適用於健康人。我認為這個觀點不正確!比如:

上面講到的[奇異現象3]中「忘我」的「靈感」之下,我寫文章的故事:

我很努力,我在頑強地按照老師講的作文規則練習著。在此過程中,我不知道練習了多少遍,在這個關於作文練習的動作操作的「形式」被「遺忘」而「心理能量」不斷「內化」的過程中,我寫作的「潛意識」在不斷累積,優秀寫作的「潛意識」層面的「真實我」在不斷長大。

當我在擺脫了想寫好作文的竭力掙扎後,進入了「忘我」的狀態時,竟然才思涌瀉,收不住筆了。這是「潛意識」層面的已經累積的寫作「潛能」的「自發自動」的結果。相當於「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潛能」的集中釋放必然創造奇蹟!

這個寫作的我的奇蹟「靈感」的出現,和體弱不支的精神分裂患者的超長「體能」的發揮,根本不存在邏輯上的任何區別。所以俗話說: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五、「統一我」是「理想我」、「現實我」和「真實我」的組成

以上7類奇異現象,都發生在「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情形下。說明是我在意識知覺低下狀態中的心理現象,這些現象發生的狀態叫做「無意識」狀態即「潛意識」狀態,這種狀態里發生的奇異現象、巧合現象是一種力量的作用,這種力量是人的「無意識」即「潛意識」的能量,就是「潛能」!

人的心理活動分為兩種狀態:

(1)意識知覺高度清醒的狀態,叫做「意識」狀態。「意識」狀態的「我」分為「理想我」和「現實我」!因「理想我」和「現實我」處於「意識」狀態,是能夠被「意識」所意識到的,所以我們能夠知道發生的通常心理現象的明確原因。

 「理想我」是我們的願望和欲求,是指令,只說不做,代表我們的未來!

「現實我」是我們的行為和操作,是動作,只做不說,代表我們的當前!

(2)「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狀態叫做「無意識」狀態即「潛意識」狀態。「無意識」即「潛意識」狀態中的「我」,叫做「真實我」,是我們以往經驗中的信息不斷被「遺忘」「形式」並「能量」「內化」到「潛意識」的深層的累積的總合。代表我們的厚重的過去!所謂「經驗」就是「經歷過的並親身體驗和感受到的心理能量」。

 「真實我」在「潛意識」的狀態中、即「意識」知覺降低的狀態中、即「不經意間」、「下意識地 」、「恍惚之間」、「冥冥之中」、「忘我的狀態里」、「半夢半醒之間」的狀態中,「潛意識」狀態的「真實我」的「潛能」在「不說也不做」地「悄悄」地發生著巨大的「自發自動」的作用!「潛意識」的能量叫做「潛能」。「潛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態中,「潛能」的載體——「真實我」出來發生「自發自動」的作用,不為「意識」所意識和支配,站在現實的平台去看,就呈現為「奇異」!

由於「潛能」是我們厚重的過去,是被「遺忘」的大量經驗的「信息能量」的「內化」累積,所以其能量十分巨大,就會創造「奇蹟」,體現為「奇異現象」的「奇蹟」發生!

我們經歷的事件,凡是我們能夠知覺到明確原因的部分,都是我們「意識」層面的心理活動;凡是我們不能夠知覺到明確原因的部分,例如莫名其妙的感覺和行為,都是我們「潛意識」層面的心理活動!

本人斗膽體會:通常所說的「我」就是「統一我」,由「真實我」、「現實我」和「理想我」構成。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中所說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對人類社會20世紀的深遠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三位偉大的猶太人是: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科醫生,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六、我是什麼?

我似乎象是一台電腦,軀體是硬體,心理是軟體!

電腦是硬體的連接組成:有主板、硬碟、內存、顯卡、音效卡、光碟機、顯示器、滑鼠、鍵盤、數據線,等等;

我有一個完整的軀體,是一個系統組成:有軀幹、四肢、大腦、肌腱、內臟、組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等。

我的驅體和電腦的部件都屬於硬體範疇。

電腦的硬體系統只是一個空殼,安裝Windows系統和各種操作軟體,在相應的指令(操作)下,才可以實現數據處理,完成相應的工作;

我的軀體是一個有機的生物體,發揮各種功能的行為活動,同樣受到我的心理程序的驅動、操作和牽引。我的運行軟體即心理程序包括三個維度:過去、現在和未來!

(1)                   驅動程序(過去):過去的經驗通過「形式」「脫落」的「遺忘」過程中,相應的心理信息能量逐漸「內化」所形成「真實我」的「潛意識」驅動程序;

(2)                   支配程序(現在):「現實我」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的習慣傾向和行為模式的支配程序;

(3)                   牽引程序(未來):「理想我」在成長過程中塑造的追求志向和價值慾望的牽引程序。

當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錯誤和挫折,「內化」形成的「真實我」的驅動程序里,飽含了太多的謬誤邏輯和謬誤語句;

當我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合理和制約,「意識」層面的「現實我」的支配程序里,構建了太多的不良習慣傾向和行為方式的模塊;

當我在理念培養中,沒得到正確的教育和真情感化,「意識」層面的「理想我」的牽引程序里,缺乏崇高的追求和信仰,導致了程序運行的錯誤「定址」語句!

我全部的棲息之地: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一處環保健康。我受到謬誤邏輯和謬誤語句的驅使,執行著不良習慣傾向和行為模式(性格)的操作,奔向缺乏崇高的追求和信仰的錯誤「定址」(認知)目標…

於是,我病了,病得很重很重,我如此重病纏身,面對誹謗,無人理解…

 

我時而「無意識」地活在過去;時而「理性」地活在當前;時而「感性」地活在未來;時而「有意識」「無意識」地活在兩者或三者的協同俱進中,長驅直入,所向披靡;時而「有意識」「無意識」地活在兩者或三者的相互矛盾衝突里,自相詆毀,殊死搏殺!

這個過程,就是我在「有意識」「無意識」的狀態的交替組合形成的生命數軸上,時而頹廢煩惱,時而充滿歡欣,在「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之間變換角色、忙碌穿梭,一生恍恍,一世匆匆…

此間,我珍藏著過去、擁有著現在、貪婪著未來!

求求大家不要排斥「喜怒無常」的我,當「真實我」、「現實我」、「理想我」處於不同的組合時,體現為形同神異的我:

 

有時,

我因深陷過去、

空虛現在、

失去未來、

而偏執沉迷;

 

有時,

我因只顧現在、

不懂過去、

無暇未來、

而功利世故;

 

有時,

我因亢奮未來、

迷失過去、

不知現在、

而主觀癲狂…

 

偶爾,

我接納了過去、

著實於現在、

憧憬著未來、

而心曠神怡…

 

   古詩有曰:

有時魂至神無,    (過去找不到未來)

有時魂雖神到,    (過去與未來協同)

吾有時神魂顛倒,  (過去與未來衝突)

嗟乎!            (接受客觀吧)

淡薄為懷,        (理想與現實統一)

知足者常樂矣…    (過去驅動著理想,理想緊握著現實的手)

 

那麼,同樣都是「潛意識」狀態的「潛能」的「自發自動」,為什麼天才與瘋子的外在表現竟如此迥異?

我們接下來分析「真實我」、「現實我」和「理想我」的運動機制,揭開「我是誰」的神秘而親切的心理世界…

 

七、我是怎樣活著的?

「真實我」、「現實我」、「理想我」是怎樣相互運動的呢?——「我是誰?」

「真實我」代表「過去」,「潛能」巨大,「自發自動」;

「現實我」代表「現在」,能量有限,只做不說;

「理想我」代表「未來」,能量有限,只說不做;

「我」的壓水井實驗:

年過40歲的人都曾見過,在自來水普及之前,有一種手動的壓水井。這種壓水井就是一個單缸活塞運動。當我需要取水時,把少量的水倒入其中,然後將手柄上下往複壓動,不一會工夫,源源不斷的水會被從地下抽取上來,注入水桶。

起初倒入的少量水,是為了取出更多的水而加入的,是一種願望和欲求,發出指令(倒入)後就完事大吉,「只說不做」,就是「理想我」;

壓水井適時手柄上下往複壓動,二話沒說就幹活,「只做不說」,就是「現實我」;在「倒入的水」和「手柄上下往複壓動」的協調一致下,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涌動而上,就是「真實我」!

這個完整的水井就是「統一我」!

這個實驗只是一個比喻,有助於我們直觀理解「真實我」、「現實我」和「理想我」的運動關係。

在心理系統的運動機制中,當「現實我」與「理想我」之間發生相互運動關係(協調運動或對立運動)時,「真實我」的「潛能」(良性的或不良的)就會受到觸動(撩撥)而躍躍欲出。當「現實我」與「理想我」持續地相互運動時,就是「真實我」持續被觸動(撩撥)的過程,其躍躍欲出的傾向就持續加劇強烈,當加劇強烈到一定程度,同時處於「無意識」即「潛意識」的狀態時,「真實我」就躍然「自發自動」出來,因能量巨大而創造奇蹟,產生奇異的心理現象!

「現實我」與「理想我」協調一致運動後,躍然「自發自動」出來的「真實我」的「潛能」性質與「理想我」的能量性質相同(倒入的是清水,出來的同樣是清水),「統一我」如願以嘗,這就是一個「天才」的誕生;

「現實我」與「理想我」矛盾對抗運動後,躍然「自發自動」出來的「真實我」的「潛能」性質與「理想我」的能量性質相反(倒入的是清水,出來的卻是污水),「統一我」神叛魂離,這就是一個「瘋子」的降臨!

巴浦洛夫研究神經系統的「正誘導」發現,大腦皮層的某個局部接受刺激,就產生局部興奮,該局部興奮會引起周邊其他局部皮層的興奮,乃至整個大腦皮層的徹底興奮。

當「現實我」與「理想我」協調一致,「真實我」中相應的局部積極「潛能」就會興奮,會引發周邊其他局部的積極「潛能」興奮,乃至整個「真實我」的積極「潛能」的徹底興奮。於是 「現實我」與「理想我」的協調後,「自發自動」了無數的美好奇蹟。個體愉悅,與人共樂,普天同樂!

當「現實我」與「理想我」矛盾對立,「真實我」中相應的局部消極「潛能」就會興奮,會引發周邊其他局部的消極「潛能」興奮,乃至整個「真實我」的消極「潛能」的徹底興奮。於是「現實我」與「理想我」的矛盾對立後,「自發自動」了無數的消極惡果。個體矛盾,與人對立,普天仇視!

從廣義的善惡而言,「現實我」與「理想我」協調一致的持續結果即為「大善」, 「現實我」與「理想我」矛盾對立的持續結果即為「大惡」。

 

八、心理疾病的內在機制(病理)

1、抑鬱症:「現實我」對「理想我」的絕望

2、強迫症:「現實我」對「真實我」的抵抗

3、恐懼症:「現實我」對「真實我」的逃避

4、焦慮症:「現實我」對「真實我」的戰勝

5、疑病症:「現實我」對「理想我」的逃避

    以上病症,通常受到「潛意識」的作用,不為「意識」所知覺。因此患者認識不到真正的病因,甚至不知道和不承認這是心理疾病;同樣,因為這些病理是「潛意識」層面的,所以,通常「意識」層面的思想教育和開導是不生效的。

    詳盡病理,專業性強,如做詳述,必然涉及心理矯正技術,冗長枯燥,故簡單提示,恕不詳述。

 

九、創造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實現幸福

很多文學描述如是寫道: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的正確和完整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而非進度,亦非結果!

只有正確和完整的人生過程,才可以避免太多的錯誤和挫折,才可以完成積極經驗信息的「內化」累積(潛能),才可以實現積極美好「真實我」的成長。當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錯誤和挫折,大量的消極經驗的「內化」,使我儲備了大量的不良「潛能」,我的「真實我」是不幸和無辜的。我需要理解和善待。

只有正確和完整的人生過程,才可以化解太多的不合理和制約,才可以構建良好的習慣傾向和行為模式(性格),才可以實現客觀正確的「現實我」的成長。當我的成長過程中,存在太多的不合理和制約,得不到正確的化解,矛盾衝突使我獲得不良的習慣傾向和行為模式,我的「現實我」是消極和錯誤的。我需要修正和幫助。

只有正確和完整的人生過程,才可以獲得正確的教育和真情感化,才可以建設崇高的追求和信仰(認知),才可以建立積極樂觀的「理想我」的成長。當我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不正確的教育和情感的挫折,我的追求和信仰是偏激的,我的「理想我」是茫然和無望的。我需要真情和感化。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過程」,那麼,這個過程的完美實現,唯一的途徑就是使「真實我」、「現實我」和「理想我」積極正確成長,並不斷調試三者的協調平衡以實現「統一我」達到積極超然的諧振過程。

 

我出生了,忙碌的醫護人員第一眼見到我,無暇顧及我的污垢的面容和哭嚎的心情,肆無忌憚地查看我的生殖器,他們第一關注的就是我的性別。我的爺爺、奶奶、老爺、姥姥及所有親人都是如此。

此時的我,只是一個性的產物。只是前輩們的經驗信息的累積傳承,只有純本能的吃奶和排泄的能力,是一個單純的「真實我」。

我根本不關心自己的身體組成和範疇,也全然不知。當我的手抓到自己的眼睛,我從不想這隻手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當我吮吸媽媽的乳頭,我也不知道這個乳頭是不是我身體的一個部分。我無暇顧及模模糊糊的周圍的物品和人的雜亂無章的組成,更不關心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我。此時我沒有「現實我」的成分。

我沒有任何想法和願望,我才不關心明天會如何?有沒有奶吃?大小便應該注意什麼?我也同樣沒有「理想我」的成分。

我就是一個純粹的「真實我」,就是一個不知軀體、沒有理想的單純「心靈」,在「無意識」即「潛意識」的「潛能」的驅動下,不停地蹬腿和抓手,只要你們不強行制止我,我就不停止下來,我如此超常的體能就是我的「潛能」,你們成年人有誰不服的話,就躺在我身邊和我比試比試,累跨你沒商量,無一不是我手腳之下的敗將!千萬別因為我小就輕視我,沒門兒!

當我不停地蹬腿和抓手的運動持續數日後,我的身體快速強壯了,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有感覺了。於是我開始以動作行為來感覺和感知周圍事物了,這種動作本身不是我的心理,但是我從出生時的「潛能」驅動的無條件反射動作,逐漸轉化為條件反射的過程,我的心理反應開始建立了。

我在3歲前,運動過程就是我獲取知識的過程。我抓取一個塑料玩具後,通過感覺知道塑料是堅硬和冰冷的,我在抓取一個毛絨玩具後,通過感覺知道布料是柔軟和溫暖的,沒必要把我反覆的動作叫做「多動症」,我其實是在努力地學習,應該多為我提供各種材料的東西讓我玩耍;我把玩具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才獲得了距離感,才逐漸構建起空間知覺,何必因為我把東西擺放得凌亂不堪而教育斥責我,能不能幫助我擺放出更新奇的空間相對位置,讓我充分感受;我把水反覆倒在地板上,我是在觀察液體的流動,我不是在破壞環境衛生,能不能提供我更多是不同濃度和顏色的液體,讓我感受流體的屬性;我把積木壘得很高,迅速推倒後大笑,是我在感受事物的組合與分解的玄妙,何必指責我不珍惜成果呢?我在不停地敲打各種傢具和器皿,是我通過聽覺感受事物的屬性,不要責備我破壞物品和製造噪音;我喜歡爸爸媽媽拉著我的手去散步,我喜歡爸爸媽媽擁抱、親吻、撫摩我,這是我通過身體交流獲得心理感受的要求,使我感到爸爸媽媽是最可信任的,這種內心情感的建立決定著我將後對社會人際的信任,所以對我親切一些、寵愛一些,好嗎?

這個對客觀事物的好奇認知過程中,各種經驗的「內化」是「真實我」不斷成長的過程,同時形成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模式和興趣願望將構建我的「現實我」和「理想我」。

在3歲之前,我處在嬰兒期,天真好動、竭盡全力地感受和體會周圍事物的屬性,因為我最想知道周圍的一切「是什麼」?我總是東走走西看看,見到一個東西,就指著去問爸爸媽媽說:「這是什麼?」爸爸媽媽經常這樣回答我:「你還小,長大了就知道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知道的就必須馬上知道,我想得到的就必須馬上得到,爸爸媽媽不理解我,不支持我對客觀事物的興趣和實現願望的要求。如果我的興趣得不到支持和願望得不到實現,我將失去剛剛萌生的興趣和願望,變得消極和失望。

我太想知道關於身邊的世界,所以我最愛聽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一個故事我要聽好多遍,沒完沒了地聽。當我聽到完全記住的程度我還要聽,因為爸爸媽媽講前一句的時候,我心裡在說後一句,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這是我「參與」意識的雛形。。

可是爸爸媽媽總是說,這個故事已經講了10遍了,多沒意思呀,還是講一個新的故事吧。其實是他們覺得沒意思了,我卻覺得很有意思。爸爸媽媽講了新的故事,其實我還在為舊的故事中自己記不住的細節而焦慮,舊故事的遠去讓我不安於會不會把它忘記,常常擔心。對新故事我不知道下一句是什麼,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能參與進去,體會不到內心的激動。爸爸媽媽不懂我,他們迫切地想給我講很多很多故事來豐富我的知識,我卻想反覆聆聽一個故事來發展我的思維和表達。爸爸媽媽在決定講新故事時,應該徵求我的意見,我的意見有我的道理。

我很淘氣和固執,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只是口頭承認這是我的天性,但實際上對我的淘氣和固執總是批評和限制,並不尊重我的天性,更不會引導我是天性(潛能)。在我的要求得不到及時滿足和願望得不到及時實現時,我感到委屈和焦慮,有時因此而無助、孤單、愛哭、沒意思。爸爸媽媽只會對我說,不要這樣沮喪,要自信、勇敢、堅強。

在0~3歲時期,我已經基本掌握了周圍事物的名詞,將對事物的名詞認識建立到聽覺、視覺、觸覺和語言表達的維度上。

 

3~6歲期間,我已經不滿足於對事物的名詞了解,而是進一步去探知事物內在的本質和規律。

所以,我不厭其煩地問爸爸媽媽:「小白兔為什麼有兩隻耳朵?」「鄰居家的小花貓為什麼是黑白相間的?而咱們家的小貓只是白色的?」「電燈為什麼能發光?而電飯鍋為什麼不能發光呢?」「為什麼白天看不見星星?而夜晚看不見太陽呢?」

我就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被隨處可見的「為什麼」困惑著。爸爸媽媽被我問得什麼都說不出來,他們經常這樣:

我問:「小白兔為什麼有兩隻耳朵?」

媽媽說:「小白兔就是長著兩隻耳朵呀,要是長了三隻耳朵,就不是小白兔了呀。」

我問:「為什麼小白兔不能長出三隻耳朵呢?」

媽媽說:「世界上根本沒有三隻耳朵的小白兔呀。」

我問:「假如有一隻小白兔不小心長了三隻耳朵,那怎麼辦呀?」

媽媽說:「不可能!」

我問:「為什麼不可能呢?」

媽媽說:「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沒有為什麼!」

我問:「為什麼就沒有為什麼呢?」

媽媽說:「就是告訴了你,你也聽不懂,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我問:「為什麼等我長大了就明白了,現在為什麼不明白呢?」

媽媽說:「你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為什麼?」

我問:「媽媽為什麼總是回答不了我的為什麼?」

後來,媽媽什麼都回答不了我,也不回答我的問題了;我也什麼都不去問媽媽,也不想知道更多的「為什麼」了。爸爸媽媽不知道我問這些天真問題的原因,只以為我太小,什麼都不知道,是無知,所以需要接受教育快速成長。於是爸爸媽媽讓我去參加特長班的學習,我什麼都不想學,因為我想知道的問題總是沒有答案,所以思考問題是不會有結果的,是最沒有意思的事情。學習根本沒有用。

老師說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原因是學習興趣不高。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的學習興趣是怎麼沒有的。

我處在被強迫學習的壓力下,沒有時間去擺弄玩具,很煩惱。不得不應付不感興趣的學習,心不在焉。爸爸媽媽見狀更是驚慌不安,更嚴加管教地強迫我學習,他們以為學習興趣是強迫出來的。

爸爸媽媽和老師真沒勁,連小孩子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什麼都不知道。他們不和我交流我感興趣的事情,簡直沒有共同語言。作為獨生子女,我的知音在哪裡呢?太孤獨了。於是,我迫切地想和小朋友們去玩遊戲。

在10歲之前,我仍然是一個完整或局部的「泛靈論」者,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當我被凳子絆倒時,奶奶當著我的面狠狠地拍打了凳子,並對凳子罵道:打死你,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再絆倒我家寶貝。於是,我不哭了,因為我認為凳子被打得疼痛難忍,被懲罰了,我淚水未乾便開心地笑了。

正是因為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當我看到成年人不愛惜物品的行為時,我暗暗地為那個物品感到疼痛,假如你虐待我的玩具就是在鞭打我的心,我會拚命地咬你的手。當我司空見慣於成年人的不愛惜物品的行為後,我承受了太多的心痛,心變得冷漠起來。心雖小,但已無情,甚至比你更殘忍、更暴力。

 

7~12歲的我,貪婪地玩著遊戲。此時的我,「現實我」和「理想我」太小太小,而「真實我」仍太大太大,三者不成比例,內心極其矛盾和衝突,無人知曉。龐大的「真實我」的「潛能」使我精力過剩,心緒不安。他們給我起個綽號叫「兒童多動症」,甚至給我打針、吃藥、思想教育,真無知。

我在遊戲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過剩精力而情緒安然,心情愉悅,身體快速發育,生命在於運動。我在得不到玩耍機會時,頂嘴對抗,爸爸媽媽認為我不聽話,其實他們不知道,我是因為過剩的精力無法疏導而不安。爸爸媽媽在反覆教育我要聽話、守規矩,甚至強行陪我學習,就是約束我、壓制我的天性,我無路可走。他們並不懂得,我只有在遊戲後安然的狀態里,才可以學習。

在遊戲的過程中,我與小朋友們相互協同配合,相互信任,各自分工,使用著不同的道具,劃分為不同的級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執行著不同的任務,遵守著共同的紀律,向著統一的目標,一致批評著錯誤,共同分享著快樂…這就是我的社會,你們懂嗎?

我們通過遊戲主動控制情境,以調節情緒、釋放焦慮、飽償願望;對未來生活所必需的技能進行排演和練習;重演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增進了組織合作的團隊精神;大量的交流和爭議,激發了我的語言、思維和識別能力;塑造人心向善的美好信仰;一個角色的扮演成功可能成為我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增強了體質和發展了智商及情商;總結了大量的失敗和成功,培養了我樂觀、自信、堅強的人格;豐富了直面謬誤和追求真理的品德。你們以為我淘氣貪玩,其實我的成長速度和內涵比你們期望的還高。

有時爸爸說:孩子想玩就玩吧,要麼什麼樂趣都沒有,實在太枯燥了。

有時媽媽說:競爭太激烈了,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呀?沒有出路啊。

有時爸爸和媽媽因為對我學習和玩耍各持己見而激烈爭吵,我很無助。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模仿爸爸媽媽,這是我成長的必由之路。但是當爸爸媽媽發生強烈分歧時,我不知道模仿誰了,沒有了目標,我很焦慮不安。爸爸媽媽卻很安然,因為他們認為都是為了我好。

媽媽經常說:要遵守公共道德,不能隨意扔垃圾,要遵守交通信號。但是爸爸總是把煙頭隨意扔在馬路上,總是不遵守交通信號。我覺得道理都是要求別人的,自己可以靈活一些。有時我甚至認為人都是說一套做另一套,我的「理想我」和「現實我」開始分離;完全可信的人真的存在嗎?我經常不知道該不該相信同學和老師的話,逐漸從懷疑他們轉為排斥他們,我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開始分離。

爸爸和他的哥們兒們在一起,開懷地喝酒,高談闊論。時常說髒話,那些髒話中,都是些男女生殖器的名詞(土語),或者是男女之間性行為的動詞(很噁心)。說到這些語言時,從他們語氣中聽得出來,生殖器是一個卑鄙的、骯髒的和醜惡的東西。同時,惡劣的性攻擊行為都是指向女性的,作為女孩的我感到恐懼不安,作為男孩的我懷疑自己會不會成為一個下流無恥的人。於是我很困惑,每當我看到、觸摸到甚至想到我的生殖器的時候,我很矛盾,我一點壞心眼都沒有,為什麼長了這麼個無奈下流的東西?有時我覺得自己很卑鄙,有時我覺得自己很骯髒,有時我覺得自己很壞,有時我覺得自己很不安全。每當我看見或想到異性小夥伴時,我或胡思亂想,或盡量什麼都不敢想。我不知道如何看待異性小夥伴,我更不知道如何與之交往或保持距離,慢慢地我開始迴避,把自己封閉起來,把自己排斥在封閉里。封閉之後,剋制不了更去想,好壓抑,透不過氣來。

 

12~18歲,我進入了青春期。我的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速變化,生長發育達到高峰期,內心非常複雜、充滿矛盾。

我的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我時常有性衝動的難耐體驗,這種體驗時時告訴我,我當然是成人,不是以往的孩子了。

但是,媽媽還把我當孩子對待,總是婆婆媽媽地囑咐交代我所有的瑣事:

媽媽:天氣涼了,趕緊把毛褲穿上吧。

我:不用! 

媽媽:凍壞了怎麼辦?感冒了影響學習怎麼辦?

我:你怎麼總是那麼消極,瞬間想出N個糟糕結果?

媽媽:你懂還是我懂,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呢。

我:我都這麼大了,還不知道冷熱嗎?真搞笑。

媽媽:你這孩子,關心你懂不懂?

我:但是真的沒有必要,我會自己安排。

媽媽:越大越不聽話,不如小的時候了。

我:以後別煩我好不好,求你了,行嗎?

媽媽:我拉扯你這麼大容易嗎?沒良心。

我:    (摔門離去)…

媽媽:(嚎啕大哭)…

凡是媽媽對我說的事情,我根本不假思索地否認和拒絕,因為從我小的時候,她就什麼都關照我,我就是她的小孩子。我現在已經是成年人了,她的眼光還是老樣子。我要做我自己,即使她說的對,而且我需要,那我也不聽,我必須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完全擺脫她的提示和幫助獨立完成,否則我不還是個孩子嗎?少把我當孩子看待,太小看人了。

因為我是成年人了,所以我開始認為並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是成人水平,我應該被社會、環境和周圍成人一致認同,作出肯定評價。即使我錯了,也不能當眾批評,尤其奚落,懂不懂尊重成年人啊!你認為是在批評我的錯誤,我卻認為你在打擊我的成人尊嚴,否定我的成人價值,難道你就沒有錯誤的時候嗎?我就不聽你的。把你氣成這樣,我卻不生氣,說明我是成熟的,你才是小孩呢。

所以,媽媽沒完沒了關心幫助我,真讓我心煩。但是,當她什麼都不管我的時候,我心裡暗自抱怨她,沒有人情味。我要擺脫她,但又離不開她,我很矛盾。

雖然我從身體的發育和性的成熟體驗上,認為自己是成年人了。但是我的心理發育還遠遠不夠完善,我缺乏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模式,經常想得很好,遇到問題卻很棘手,不知道怎麼辦。此時我的成年自尊不允許我請教媽媽,因為我是成年人,我應該能夠自行解決;但是我真的束手無策,於是我在偷窺媽媽,我希望從她那裡偷來一些方法,解決問題,來證明是我自己完成的,維護我的成人感。

媽媽卻反應得無動於衷,她簡直太不懂我的感受了,真沒勁,就不能默契一些嗎?

我實在憋得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請教媽媽。媽媽頓時火冒三丈:

媽媽:你不是什麼都能自己解決嗎?我這麼out,智商這麼低,能幫你什麼呢?你的能耐哪裡去了?倔強得象牛一樣的你哪裡去了?

我:好、好、好,我發誓,今後再求你什麼事情的話,我頭朝下走路我。

我不但沒有得到幫助,還把我剛剛成年的臉丟得一乾二淨,說了還不如不說呢,真鬱悶。

在學校,老師更加刻薄,什麼事情都是獨斷規定,我的成人感被打壓,得不到舒展。我經常和老師對抗PK。

爸爸就不是這樣,他好象沒有發現我遇到的困難,很巧合地講了一個故事給我,我從中受到啟發,正好偷來了方法,解決了問題。之後爸爸很驚訝地說:你能完全自己想辦法,獨立思考解決這樣的問題,太了不起了,你真的長大了,完全成熟了!

我洋洋得意,我得意於我是成年人,我更暗自慶幸我是幸運的成年人。對解決新的問題充滿興趣和自信。

所以,我對爸爸感到親切,對媽媽感到矛盾,其實是我自己矛盾,但我不明白,媽媽也不明白。

有時,一件事情媽媽會反覆強調100遍,在她眼裡我簡直就是一個嬰兒,哪裡象一個成人呀。我煩透了,奮力和媽媽對抗。媽媽強調的頻率已經遠遠超過了我成人的需要,引發了我的「超限叛逆」!

有時,媽媽在指出我的錯誤時,其實我知道我把事情做錯了,也想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但媽媽不幫我分析錯誤,完全是在指責我本身,把我說得一無是處,一點不尊重我的自我價值,我同樣不假思索地對抗起來。引發了我的「自我價值保護叛逆」!

有時,媽媽擔心我做某件錯誤的事情,就把這個錯誤的後果誇大一萬倍,非要說得我毛骨悚然不可。太不實事求是了吧,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去犯這個錯誤,控制自己犯錯誤後根本不是媽媽說得那麼惡劣的後果出現,以此證明我是成熟的,她是幼稚的。所以,她越不讓我做什麼,我就越做什麼。引發了我的「禁果叛逆」!

我在「超限叛逆」、 「自我價值保護叛逆」、 「禁果叛逆」之間,花樣翻新地叛逆著,以媽媽的寓言失敗而自得其樂,備感成熟。

我的心很想敞開,但是我又不斷地閉鎖自己,我很矛盾。

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經常得不到賞識,我的成人感得不到尊重和認同,甚至被說成是幼稚。於是,我開始不信任他們,生怕暴露了自己的孩子的一面,所以我閉鎖自己。

同時,我強大的成人感,驅使我想處處證明自己的成熟而去表現,甚至惡作劇。這就是,我迫切地想開放自己的心靈。

我在閉鎖自己和開放自己的矛盾中,頑強地叛逆著。

我又通常想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幹練。假如獲得了成功或良好的成績,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與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敗,並被否認,因心理的不成熟,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不講理叛逆。成就感和挫折感的情緒體驗常常交替出現,一時激情滿懷,一時低沉沮喪。我甚至歇斯底里,無人理解我的「不定性」。

在這些心理與生理的矛盾衝突中,

我的青春叛逆著我,

我叛逆著我的青春。

 

18~40歲。青年期是我情感的黃金時代。

甚至很多年輕的心理醫生,都大惑不解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力比多」(性)。弗洛伊德對很多心理現象的分析都歸結為「力比多」(性)的潛能作用,比如:體育競技是「力比多」(性)潛能的釋放,很多人難以接受。

之所以難以接受,原因是從「意識」的層面去理解了,其實是「潛意識」層面的能量內化累積。「潛意識」是以往經驗(成長經驗及前世經驗)的事件「形式」「脫落」後,相應心理能量「內化」的結果。

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每一個人,無一不是「性行為」的產物並通過「性行為」延續了其後代。「性行為」經驗是每一個人的親歷經驗。在進化過程中的每一個人,必然親歷「性行為」事件和經驗,而其它的生活事件和社會實踐經驗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經歷到的。所以人類的「集體潛意識」的「內化」「累積」過程中,「性」的「潛意識」能量的累積是最巨大的。因此,「性」的「潛意識」能量對人的作用就是最強的,體現為每個人對「性」的想像、要求、操作都是形形色色的,期望值極高。

和諧的性生活,是一個高度投入、備感溫馨、只知對方的溫存美好、不知自我的「忘我」體驗的過程。是「潛意識」的狀態,是不安「潛能」的釋放修復和美好「潛能」的激發泛化過程,是人的精神深度調整、消除焦慮達到心靈愉悅的過程。文學描述之為「消魂」!

夫妻之間因性生活的不協調,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衝突和矛盾、情感破裂,以致泛化為社會人際衝突;夫妻之間因性生活的高度和諧,頃刻化解掉滅頂的抗爭和對立、破鏡重圓,以致泛化為社會人際協調;情人間因「性」的無法割捨,而放棄一切,如財富、地位、親情、原則、法律、民族、國家等等,以致泛化為放棄生命;情人間因「性」的被剝奪,會殊死相拼,選擇打擊、謀殺等等,以致泛化為危及無辜、對抗社會。

作用之強,說明其「潛能」之高!貫穿於個體的一生,作用於方方面面,傳承著世世代代,驅動著人類的未來。因此,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科學的性觀念。

青年期的我,因步入社會,需要承載強大的社會負荷,承擔艱巨的社會責任,實現理想的人生價值,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我個體的力量已遠遠不夠。於是,我需要確立愛情,選擇婚姻,建設家庭,拓展人際。

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特定的人際關係。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這種相互吸引的強烈性體現在其非理性方面。是男女雙方之間的性(愛)、美感(情)、依附(戀)的相互理解和接納、統一和給予的過程。

我在性本能的驅使下,期待著異性之中出現我的偶像,如果你問我期待的偶像是什麼標準,我說不出來或說不明確,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是愛情。我高度關注異性群體中的每個人,如果你問我是不是在尋找我的偶像,我根本不承認,我認為我僅僅是在確認我的偶像到底是什麼樣子。其實我是真的在尋找。這就是我的由「性」而生的「愛」。

偶然之間,某個異性的瞬間表現引起我的高度關注和欣賞,或一個手勢、或一絲笑容、或一個眼神、或一句幽默…總之,只是一個瞬間的氣質,便深深打動了我的內心,我的注意力被這種「美感」強烈地吸引過去,久久縈繞,我對「美感」產生的體驗叫做「情」。「情」的產生才使我明白我的偶像是什麼樣子,並將我對「美感」追求的心理投射於這個偶像,我似乎也剛剛明白了自己。我到底是找到了自己,還是找到了偶像,我不知道。這就是「美感」之「情」的玄妙。

我在「性」的驅使下,產生「愛」的需求,某個對象的瞬間氣質引發了我「美感」之「情」的深刻良好感受,我的「愛」有了明確的指向和著實的期望,我不再是「懸空」的。因擔心失去這個「期望」而重新被「懸空」起來,於是我對這個偶像備感「依附」,不願失去。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就是我的「依附」之「戀」。

於是,我處在「性」之「愛」、「美感」之「情」、「依附」之「戀」的高度非理性之中,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得到了最美好的幸福。

這麼美好,我不但不願將之失去,我更期待將之徹底擁有。於是,我以具體化的行為方式去尊重對方、關注對方、接近對方、觸摸對方、親吻對方、與對方做愛。

在高度的性生活的身心體驗之中,對偶像「美感」的體驗更豐富了、更深刻了、更具體了,使我對其產生的「美感」之「情」更高度了;更高度的「美感」之「情」又激勵了我對偶像的「依附」之「戀」更高度;更高度的「依附」之「戀」進一步促使我更不願意失去,而更高度地投入到「性」之「愛」的行為操作之中,周而復始…我完全沉醉了。

於是,我在「性」之「愛」、 「美感」之「情」、 「依附」之「戀」的循環俱進中,浪漫、幸福、痴迷…我完全不需要理性。

父母親是高度的理性,他們不主張我的婚姻,原因是對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太弱。我卻是高度的非理性,執著於走向婚姻,理由是我們的愛情太感動。

我認為父母太勢力,不懂什麼是愛情的美麗。父母認為我太幼稚,不懂什麼是婚姻的現實。

我與父母之間的分歧與日衝突,我與偶像之間的愛情與時俱進。我不屑父母的勸導,那都是陳舊的「過去」;我不需要展望「未來」,實在是虛無縹緲;我滿足於擁有「現在」,我浪漫在愛情的甜蜜中,陶醉於敢愛敢恨的偉大里。

擇偶的標準有多種。

外在的標準(易變因素):身材、外貌、個人收入、家庭經濟條件等;

內在的標準(穩定因素):學識、能力、性格、修養、為人等。

如果我具有足夠的婚姻知識,明白這些內在和外在的標準,我會追求內在標準與外在標準俱全的完美結果,我很累也很不成功;

如果我不具有足夠的婚姻知識,不明白這些內在和外在的標準,我可能功利地追求外在標準,致使婚姻缺乏足夠的內涵而不得成長;

如果我不具有足夠的婚姻知識,我可能主觀地追求內在標準,致使婚姻缺乏外在支持而機械刻板。

到底要把內在的標準放在首位,還是把外在的標準放在首位?我很難取捨,我的父母也很難定奪。

愛情是兩個人的愛情,婚姻是大家的婚姻!

愛情是兩個人的愛情,因為我們倆之間,只要「性」之「愛」、 「美感」之「情」、 「依附」之「戀」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處於正反饋的良性循環中,就是如醉如痴的甜蜜美好。任何力量都無法將我們分割,我們的愛情與他人無關。

婚姻是大家的婚姻,因為我即使如何愛得死去活來,但一個家族成員的閑言絮語、人際層面的離間爍辭,都可能使我的婚姻產生危機甚至解體,我們的婚姻與他人有關。

愛情的構成是:「性」之「愛」、 「美感」之「情」、 「依附」之「戀」。

婚姻的構成是:愛情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

婚姻的愛情功能,是指我們的「性」之「愛」、 「美感」之「情」、 「依附」之「戀」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沒有這個核心成分,我的婚姻是沒有靈魂的,是我婚姻的內因。

婚姻的經濟功能,是我愛情得以續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適度的經濟支持,我的愛情將變得口語化和空泛。所以,我在享受愛情甜蜜的同時,增強擇業意識的自主性,促進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

婚姻的社會功能,是與我婚姻生活相關的社會群體,即:家族成員、朋友群體、社會工作環境成員,是我愛情的土壤。這個社會群體對我們的關心、理解、幫助、評價,就是對我們愛情的關心、理解、幫助、評價,影響甚至左右我們愛情的發展動力。對我的婚姻產生深刻長遠的影響。所以,我在建設婚姻的同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積極適應社會環境變化,是高瞻遠矚的。

有時,我的愛情出現了問題,我要分析其三個成分中,到底是哪一個成分發生了僵直。我不以消極的態度做「以偏概全」的全盤否定我的愛情。我以愛情中活躍的成分促進僵直成分的復燃是十分有效的:

活躍的「性」之「愛」與「美感」之「情」,可以增強「依附」之「戀」;

活躍的「性」之「愛」 與「依附」之「戀」,可以增強「美感」之「情」;

活躍的「美感」之「情」與「依附」之「戀」,可以增強「性」之「愛」!

愛情的成敗完全由我自主。

有時,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我也去分析其三個成分中,到底是哪一個成分喪失了功能。我不以消極的態度做「以偏概全」的全盤否定我的婚姻。我以婚姻中健全的功能完善重建不健全的功能同樣是有效的:

以愛情功能和經濟功能去發展社會功能;

以愛情功能和社會功能去發展經濟功能;

以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去激勵愛情功能!

婚姻的幸福完全由我自己掌握!

 

40歲~65歲的我,已是中年。

「四十不惑」!

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忙碌不堪,缺乏成就,羨慕別人。矛盾困惑時,常常想起「四十不惑」,甚至寄希望熬到四十歲好好輕鬆一些,從此再沒有煩惱和困惑。

 面對四十,我感到這個世界與我的預期截然不同,我不但沒有安然,反倒更加困惑。

何謂「四十不惑」?我以懷疑的心理默默思忖…

「惑」,即為:不懂、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不通曉。 

「不惑」,即為:沒有什麼不懂、沒有什麼不知道、沒有什麼不明白、沒有什麼不理解、沒有什麼不通曉。

「四十不惑」即為:我什麼都明白了,看清楚了因過去的失誤,致使我產生了今天的不足。但是歷史無法重演,我不能改變我的過去,我無力回天,我遺憾、悔恨。因「不惑」而備感困惑!

四十歲的我,經歷了太多的實踐磨練,我回頭看看過去,一清二楚。我曾經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做錯了?應該怎麼做?為什麼當初就沒有正確地做?假如我能重新活過,我必將會…我必將不會…我當初真無知。

我曾經做正確了什麼?為什麼做正確了?如果我能重新做一次,我必定會那樣做,那樣才更完美…唉,美中不足。

我為什麼曾經那麼愛他,還是沒有把握好?如果能夠重新年輕和戀愛,我不會失去他…為什麼失戀後我恨他?因恨他,我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失去了友情,徒勞一場…

我似乎把過去看得太清楚太清楚了,什麼都知道和明白。

在明白和通曉過去的同時,我不由自主地把對當前的不滿意和遺憾,完全集中指向了過去的失誤。我處在「現在」與「過去」的衝突里。

反省過程中,當過去的失誤是我主觀所致,我悔恨自己;當過去的失誤是客觀所致,我抱怨他人。我雖沉默不語,但內心卻翻江倒海。

我明白了我的「過去」卻否定了我的「過去」,我不滿我的「現在」而不接納我的「現在」,我因「過去」與「現在」徹底對抗而放棄了「未來」。

有時,我雖有成就卻失去熱情;

有時,我因功利而自私自利;

有時,我因生計感到壓力;

有時,我因孩子不上進而憤恨頭痛;

有時,我因贍養老人而躊躇;

有時,我因婚外情而痴狂;

有時,我因離婚而痛苦不堪;

有時,我因疾病而焦慮;

有時,我因性滿足缺乏而失望;

有時,我什麼都不為而失眠。

 

我時時深陷「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的衝突對立中,矛盾彷徨。

我因遺憾「過去」,無望「未來」而失落,我抑鬱(症)了;

我因悔恨「過去」,排斥「現在」而抵抗,我強迫(症)了;

我因逃避「過去」,背離「現在」而怯懦,我恐懼(症)了;

我因杜絕「現在」,擔憂「未來」而不安,我焦慮(症)了;

我因關切「現在」,迴避「未來」而自卑,我疑病(症)了。

我想擺脫一切困境,我想找到幸福。我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事業的成就上,我拚命地工作,拚命地賺錢,我認為經濟是改變一切的唯一途徑。

於是,我瘋狂地賺錢,我不顧一切。我放棄了對愛人的關心和體貼,我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放棄了對父母的照料和贍養,我放棄了與朋友的交流和情誼…不知不覺間,我完全放棄了我自己。

我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地賺了很多錢,我卻失去了世界。更大的困惑霹靂而至,我恍然明白,但為時甚晚:

 

人不能把錢帶入墳墓,

錢卻能把人帶入墳墓!

 

65歲之後的我,進入了老年期。有人稱之為晚年期,謝謝。將「老年」表達為「晚年」,表達得如此含蓄,這是對我的尊重和體貼,非常感謝,我很開心。

性發育的成熟,給青春期的孩子帶來的內心感受和體驗,致使他們有強烈的成人感,致使忽略了自己心理發育的滯後而超高度積極和自信,期盼人格獨立的內心自我奮鬥。

老年期的我,因為身體機能的衰退,帶來了生理的衰退感。但我可以將之忽略,自信於我大半生的知識和經驗的累積,這是我的財富。我不會因身體發展的停止而放棄心理的發展。

巴爾特斯說,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個體可塑性,即由於生活條件和經驗的變化,個體心理發展只是出現發展形式上的變化,而並非停滯。生理髮展的衰退,確實影響心理發展的進程加速度,但是我晚年的這個加速度不是一個負值。所以,你要是認為自己不發展了,那是你放棄了自身的心理發展,我決不會放棄。就象一個落後的小學生,我從一年級堅持到六年級,即使始終是班級的最後一名,但是我自己同樣是在發展之中,是進步的。如果因最後一名而輟學,就是放棄發展,嘿嘿。

我已經上年紀了,行動遲緩,記憶力在降低,但理解力和洞察力沒有降低,只是反應速度下降了,因為我的感覺系統遲緩了。玩慢工夫,年輕人還未必比我強,因為我的生活和社會閱歷深厚。

我堅持讀書、讀報和學習,經常梳理我的知識和經驗,為年輕人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是我應盡的責任和價值。我是智慧的。

我經常上網,關注社會動態,不讓自己的思想落伍,求得與年輕人思想的同步,與社會價值觀的協調。

我飽經風霜,態度客觀,不以「看不慣」為由批評和指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我年長賢明,更懂得尊重。所以我會愛護年輕人。在我眼裡,年輕人永遠是可愛的孩子。

我雖退休,但是我很注重朋友,我有自己的社會交往。我仍充滿熱情。

我積極投身運動,促進我心理活動的旺盛。

我對年輕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大包大攬,不親歷親為,不剝奪他們成長的權利。

我讀一些哲學、宗教類書籍,加深對生命的理解。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我通過學習、生活、運動、交際,克服我的不安感、孤獨感、拘泥刻板性、趨於保守性,提高對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度。我是快樂健康的,智慧賢明的。

 

我即將完成生命的全過程。如果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都正確認真地生活了,我才真正理解了我的生命、善待了我的生命、實現了我的幸福,我懂得「我是誰」。

理解了我的生命,是尊重了我的生物性;

善待了我的生命,是支持了我的社會性;

實現了我的幸福,是完善了我的心理性!

 

我已進入晚年。在我此生的奮鬥過程中,承載了太多的無人知曉、無人問津的坎坷和艱辛。無數生活壓力和困惑的克服過程里,矛盾心理的經驗累積中,心理衝突的不良能量逐漸「內化」到我的「潛意識」里,凝結了我強大的心理「潛能」—「真實我」。

這個「真實我」所蘊涵的不安「潛能」,就是我一生的操勞與艱辛。當我進入無意識狀態時(老年人意識控制力降低),自發自動出來,驅使我做出各種表現:

有時,我嘮叨不堪;

有時,我語無倫次;

有時,我重複強調;

有時,我故意刁難;

有時,我討價還價;

有時,我喜怒無常…

子女兒孫備感厭煩,經常說話咽得我喘不上氣來。我辛苦一生,為兒女奉獻無數;自己所剩的就是嘮叨不堪、語無倫次、重複強調、故意刁難、討價還價、喜怒無常;換回的是不理解和不安慰。其中原委,我不明白,兒女更不明白。

嘮叨不堪、語無倫次、重複強調、故意刁難、討價還價、喜怒無常的過程中,我獨自地向今生的終點走去。我對「現在」和「未來」沒有任何要求,我的「理想我」和「現實我」在減弱、消退。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過程,就是我的「現實我」和「理想我」逐漸縮小、我的「真實我」開始相對放大的過程,直至佔據了「統一我」的全部。那時,就好象我剛剛出生時的嬰兒狀態。我好象一個孩子一樣走向生命的原點,圓滿今生的輪迴。

我走後,所有人都痛哭不已。他們懊悔在我最後的日子裡,經常不滿於我的嘮叨不堪、語無倫次、重複強調、故意刁難、討價還價、喜怒無常。

他們哭得那樣傷心、真切,我在天堂聽得見。但是,我可愛的孩子們,永遠都不明白,在我最後的日子裡,我為什麼會那樣的嘮叨不堪、語無倫次、重複強調、故意刁難、討價還價、喜怒無常。因為他們永遠不明白,所以每當想起我,他們總是懷念和遺憾。我的孩子們總是那樣單純得主觀、任性得可愛。

親愛的孩子們,「龜蛇雖壽,猶有竟時」,我走了,很少後悔。隨著我身體的衰老,我的精神意識力的下降,我的意識很難高度持久地集中。在我生命的末期,經常處於「無意識」即「潛意識」的狀態里,我一生坎坷的「潛意識」能量在自發自動,致使我變得嘮叨不堪、語無倫次、重複強調、故意刁難、討價還價、喜怒無常。我也很奇怪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我愛你們,你們永遠是我心愛的孩子。           

在天堂,我經常對因此使你們不悅和煩惱而大惑不解。每當此時,我同樣想念你們,同樣懷念和遺憾…


推薦閱讀:

精神出軌比身體出軌更可怕嗎?
何謂真正的母性精神?
離婚要賠70億!豪門「李英愛」錯嫁渣男:精神貧窮的男人,不能嫁!
比較幸福感,美國,中國,朝鮮,平均來說哪一個幸福感更強烈?
什麼狀態才叫做精神自洽?

TAG:精神分析 | 精神 | 自我 | 內觀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