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的治療

皮膚病的治療

堅持皮膚保養,預防皮膚病發生

 

皮膚概述

皮膚被覆於體表。皮膚除了可以保護機體,抵禦外界侵害外,還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調節體溫、維持水鹽代謝、修復及排泄廢物等功能。對保障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一、皮膚的結構

 

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皮膚的淺層結構,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從基底層到表面可分為五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1、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深層,借基膜與深層的真皮相連。基底層是一層矮柱狀上皮細胞。細胞較小、排列整齊,核呈卵圓形胞質中常含有黑色素顆粒。矮柱狀上皮細胞之間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略呈圓形,有樹枝狀突起,胞核較小,能產生黑色素顆粒。黑色素顆粒的多少與皮膚顏色的深淺有關。黑色素顆粒能夠吸收紫外線,使深層組織免受紫外線輻射的損害。基底層的細胞分裂比較活躍,不斷產生新細胞並向淺層推移,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角質細胞。因此,也稱生髮層。

 

2、棘層:位於基底層的淺面,由 4-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由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

 

3、顆粒層:位於棘層的淺面,由 2-3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呈強嗜鹼性,胞核較小,染色較淡。

 

4、透明層:位於顆粒層的淺面,由 2-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

 

5、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幾層到幾十層扁平無核角質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對酸、鹼,摩擦等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角質層的表面細胞常呈小片脫落,形成皮屑。

 

真皮位於表皮的深面,由緻密性結締組織構成。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

 

1、乳頭層:在表皮基底層深面,形成許多乳頭狀突起,稱真皮乳頭。乳頭層內的膠原纖維較細,彈性纖維較少。真皮乳頭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神經末梢和觸覺小體等。

 

2、網狀層:在乳頭層深面,與乳頭層沒有明顯的界限。網狀層膠原纖維較粗,彈性纖維較多,細胞成分較少。纖維束縱橫交錯呈網狀,使皮膚具有較強的韌性和彈性。網狀層內有小血管、淋巴管、毛囊、皮脂腺、汗腺、神經末梢和環層小體等。

 

皮下組織不屬於皮膚,但其纖維與真皮相連接。皮下組織即淺筋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纖維束交錯成網,內含脂肪組織,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經等,其中纖維組織的含量,因年齡、性別和部位的不同而異。常用的皮下注射即注入此層,而皮內注射則注入真皮層。

 

二、皮膚的附屬器

皮膚的附屬器包括毛髮、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

毛髮分為毛乾和毛根兩部分。毛干是露出皮膚之外的部分,由角化細胞構成。胞質內含有黑色素顆粒,其含量的多少與毛髮的色澤有關。毛根是埋在皮膚內的部分,並且被毛囊包圍。毛囊是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的鞘狀囊。毛根和毛囊的末端膨大,稱毛球。毛球的細胞分裂活躍,是毛髮的生長點。毛球的底部凹陷,結締組織突入其中,形成毛乳頭。

毛乳頭內含有毛細血管及神經末梢,能營養毛球,並有感覺功能。如果毛乳頭萎縮或受到破壞,毛髮停止生長並逐漸脫落。毛囊的一側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稱為立毛肌。立毛肌一端連於毛囊下部,另一端連於真皮淺層,當立毛肌收縮時,可使毛髮豎立。

 

皮脂腺位於毛囊和立毛肌之間,由分泌部和導管部組成。導管部短小,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開口於毛囊上部。分泌部是腺泡。腺泡的外層細胞呈立方形,核圓而色淺,細胞增殖力強,腺泡中心是多角形細胞,細胞大而透明,細胞核萎縮或消失,胞質中充滿脂滴,這些細胞解體後連同脂滴一起以全漿分泌方式排出。所釋放的分泌物,稱為皮脂。皮脂經導管部、毛囊上部排泄到皮膚表面,具有滋潤皮膚、保護皮膚的作用。皮脂腺導管阻塞,可引起皮脂腺囊腫。

 

汗腺遍布全身皮膚,而以手掌,足底部最多。汗腺屬於單管狀腺,分為分泌部和導管部。分泌部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內,是蟠曲成團的小管。管壁由一層單層矮柱狀細胞圍成,細胞質較明亮,核較圓。導管部經真皮向表皮蜿蜒上行,穿越表皮,開口於皮膚表面的汗孔。汗腺分泌汗液,經導管部排泄到皮膚表面,能濕潤皮膚,排出部分水和離子,有助於調節體溫和水鹽平衡。此外,也排泄少量含氮代謝產物。

 

腋窩、乳暈和陰部等處,含有一種大汗腺,其分泌物較濃稠。這種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有臭味,俗稱狐臭。此腺在青春期較發達。

 

指(趾)甲位於手指、足趾遠端的背側面,是表皮角質層細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狀結構。

露在外面的部分,稱為甲體,甲體深面部分,稱為甲床,藏在皮膚深面部分,稱為甲根。

甲根的深部為甲母基。甲母基是甲的生長點,需拔甲時不可破壞甲母基。甲根淺面和甲體兩側的皮膚隆起,稱為甲皺襞。甲皺襞與甲床之間的溝,稱為甲溝。甲溝損傷感染,局部腫痛,稱為甲溝炎。

皮膚的四季護養

皮膚是人體防衛的第一道屏障,它不僅能保護機體免遭輕微創傷,調節體溫,而且通過感覺作用協助大腦實現體內外環境的動態平衡。清潔皮膚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每天能抗禦數十億細菌的侵襲。因此,搞好皮膚的清潔衛生,

 

用各種方法保養好皮膚,是預防疾病,使皮膚鍵美的重要一環。我國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所以皮膚的保養應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各有側重。

 

春季,是萬物更新、草木返青的美好季節。四季中春天人皮膚最美。因為此時皮膚機能活躍,顯得生氣勃勃,歲皮膚起滋潤作用的皮脂分泌開始逐漸變得旺盛,容易奪走皮膚水分的寒風和乾燥空氣已被和潤的春風所代替,因此能維護皮膚的滑潤。但春天也可以說是最容易的皮膚疾病的季節。因為春季氣溫忽高忽低忽冷忽熱,如皮脂分泌過盛,容易長出面瘡;護膚品由冬至春轉換不當,易使皮膚過敏,容易引起斑疹,所以春季更應保持皮膚的清潔,併合理使用化妝品。

 

春季,潔膚應選擇性質溫和的潔膚產品,如清潔蜜、蛋白洗面奶和柔性珍珠磨砂膏等。潤膚應逐漸轉為適於春季使用的蜜類護膚品,但在早春遇冷空氣來襲時可繼續使用動機使用的霜類護膚品。此外,在清潔皮膚後,也要像在冬季里一樣,記住爽膚和潤膚。隨著氣溫的回升,日照時間的延長,皮膚的新陳代謝機能也隨之旺盛,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也增加了。但是,早春氣候變化異常,驟冷乍暖,往往使肌膚難於適應氣候的變化。春風固然和照,但也不乏春寒,特別是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春寒與春暖是交替出現的。另外,春季大地復甦,各種肉眼看不見的細菌、病毒也活躍起來,這就更需要防病保健和保養皮膚了。在此季節,女性在沐浴、洗澡後,適當地搽些潤膚營養霜乳液,滋潤皮膚,並進行全身按摩。這樣,既可清除身上的污垢,消除疲勞,又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夏季,驕陽似火,氣候炎熱,且氣壓低,濕度大,人們揮汗如雨,即便你是位不受風吹日晒的文靜小姐,也不時汗出涔涔。當你步人舞廳,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時,更是汗濕粉面和衣裙;如果你漫步烈日當頭的街道,愈發汗流浹背。出汗雖有調節體溫之益,但也有減弱皮膚的抵抗力、使皮脂變薄、汗味變臭的弊端。再說,陽光中強烈紫外線照射也損傷皮膚,輕者皮膚變黑,重者可發生中暑和日晒病。因此,夏季的皮膚保養一是每天洗澡,最好每天中午和晚上睡前沐浴。二要洗浴搽干身體後,巧施脂粉。可用吸過水的海棉沾上粉底霜,輕輕拍在臉上,使之與皮膚溶為一體,然後撲些香粉。香粉可吸收汗水,如用香味較強的撲粉,還可防汗臭而散體香。腋下、大腿根等部位出汗較多,也宜撲些香粉。為護養皮膚,女性在夏天切勿濃妝艷抹,帶色素的化妝品少用為佳,以防起斑疹。

 

秋季,經夏天曬後的皮膚,尤其在夏天經常游泳或海水浴的女性,要及時保養皮膚,堅持按摩和敷面,防止黑斑的產生。深秋季節,皮脂與汗水分泌減少,皮膚處於乾燥狀態,應當每天搽用營養霜,以滋潤皮膚。秋天也是女性皮膚的「多事之秋」。

 

冬夜漫長。人在睡眠時,身體放鬆,毛孔張開,自由呼吸,且正是養護皮膚的好時機。

首先,每晚睡前做二十次深蹲運動,加速血液循環,再用冷水洗臉。然後將手掌撮熱,用橄欖油或冷霜在臉部、頸部縱向按摩十五次,再橫向按摩十次,重複三次。最後選用易被皮膚吸收的水劑化妝品塗抹護膚。

 

皮膚病與心理因素

皮膚病與心理因素(心理與疾病)

過去常把皮膚病看作是單純的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皮膚組織損傷性疾病,例如過敏因素,感染因素等。其實不然,許多皮膚病如濕疹、痒疹、牛皮癬和神經性皮炎等,固然是以過敏性因素為主要原因,但精神與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患神經性皮炎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每逢精神緊張或焦慮之時,皮炎部位就會充血,瘙癢和糜爛,而當緊張或焦慮解除後,炎症也會逐漸緩解,甚至癒合,而當再次緊張或焦慮時又會在原部位複發。

又如,某位對漆樹過敏的患者,有一天晚上他在夢中夢見自己走進了漆樹林,面部及背部又癢又腫,果然在他夢醒後感到眼睛難以睜開、面部腫脹及瘙癢。還有一位對花粉過敏的女患者,當她接觸到一束紙做的鮮花後不久,渾身便感到瘙癢難忍,出現了片狀的風疹團。

 

心理學家研究後指出,心理因素致病者在於它使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作用於靶組織,促進血管壁或組織細胞釋放緩激肽、組胺等介質增加,便可能誘發或加重原有皮膚病。因此,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不能只是靠藥物治療,還需要加強心理調整和治療。

 

皮膚病與情緒的關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皮脂腺分泌及毛髮的營養與植物神經系統密切相關。皮膚汗腺分泌,微血管舒縮受植物神經系統的調節。因此神經機能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以影響皮膚。

心理因素,如精神緊張、煩惱、抑鬱等是蕁麻疹的誘發條件。心理研究還證明神經性皮炎、瘙癢症、斑禿、過敏性皮炎、蕁麻疹、銀屑病、多汗症、濕疹等皮膚病發生與情緒有關。

例如:一位從未患過蕁麻疹的婦女聽到女兒自殺,頓時全身出現風疹;一位姑娘聽到高考落榜大驚失色,一會兒工夫蕁麻疹起了一身;一位教師因父親突然死亡,悲痛欲絕,數日未眠,頭髮就大片大片脫落。有學者隨機抽樣研究了 200例牛皮癬患者,發現其中 5%具有強迫症性格,16%有焦慮及恐怖傾向。

 

情緒不但與皮膚病的發病有關,而且影響皮膚病的治療。有一女性,性格內向,情緒大起大落時常常是全身起蕁麻疹,但有一次她在哭了一場,就沒有起疹;一位病人與家人慪氣,一夜之間「遍身開花」,患了蕁麻疹,醫生了解到病人的心事,並沒有採取藥物治療,僅僅安慰勸告了一番,病就治好了;一位患神經性皮炎近十年的病人,採用了多種治療未能奏效,而給予暗示催眠卻很快治癒了。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使你傷心、喜悅、憤怒和煩惱的事情。因此,怎樣調整你的情緒使機體處於動態的平衡之中,免受疾病的侵擾是十分重要的。總之,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創造豐富多採的生活,乃是預防和治療皮膚病的有效手段。

皮膚病治療 「誤區」

「我的皮膚病為什麼越治越糟糕?」昨天,「慶祝中國醫科院皮膚病醫院創建

50周年」的義診,成了一些皮膚病患者的「訴苦會」。他們爭相向義診的我國皮膚病權威講述自己治療皮膚病的痛苦經歷。

 

王女士臉上突然長了一些紅斑,自以為是過敏,就隨便用一種含激素的藥膏塗抹,結果使臉上又出現許多色斑,弄成了「大花臉」。而張先生為了根治白癜風,四處尋名醫,吃秘方,結果勞心傷財,越治越重。

 

中國醫科院皮膚病醫院院長陳志強教授對記者說,從這些患者的訴苦中,可以反映出目前人們對皮膚病治療的誤解。

 

陳志強教授說,如上述王女士所用的皮質類固醇藥膏具有抗過敏、止癢和抑制炎症等作用,可用來治療過敏性皮膚病,如濕疹、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和痒疹等。但這種藥膏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濫用或長期使用,就會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感染和痤瘡樣皮炎等。所以用此藥膏時,一定要遵從醫生的指導,儘可能採用可以控制病情的低效皮質類固醇藥物。

 

陳志強提醒說,不少人以為,皮膚外用藥物沒什麼多大講究,塗抹一下就完事了,想塗幾次就幾次。其實,皮膚用藥很有講究,要根據病情需要與藥物性質的不同,選用不同劑型的皮膚外用藥,如粉劑、乳劑、洗劑、酊劑、醑劑、糊劑、霜劑及軟膏等。即使同一藥物和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老幼患者應選低濃度藥物。用藥時間與次數也有嚴格的要求。

 

除了患者自身的原因,一些所謂的「秘方」也害人不淺。陳志強說,欺騙性最大的就是「徹底根治牛皮癬和白癜風」。據陳志強介紹,牛皮癬其實不是癬。與真菌感染引起頭癬和手足癬根本不是一回事。牛皮癬實為銀屑病,到目前為止,雖然對銀屑病進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在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及治療方面都沒有根本性的突破。目前的療法和藥物只能使皮損緩解和階段性消失或延長緩解的時間,還不能保證不複發。白癜風也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皮膚病,其確切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因此,白癜風病人經「特效藥」可完全治癒的說法是缺乏科學根據的。但是,目前,這些皮膚病只要得到正確和科學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和減少危害的,這也需要醫患的共同努力,因為這些病的發生及發展與患者的心態及生活態度有關。

 

皮膚病與氣候相關

中醫學理論對人體疾病與自然氣候的關係早有精闢的論述,《內經》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氣的「天人相應」學說。大量的臨床病例觀察與研究證明,皮膚病患者的發病及其癥狀加重或減輕與氣候的冷熱變化、季節變化,甚至一日之內的時間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例如蕁麻疹患者有的是遇到寒冷的氣候環境發病,皮膚瘙癢起風團樣皮疹,到了溫暖的氣候環境或睡入被窩內,皮疹就消退不癢;有的患者是遇到熱的氣候環境發病,皮膚瘙癢起風團樣皮疹,一到涼爽的氣候環境中,皮疹即消退不癢,也有的患者是遇到冷的氣候發病,進入溫暖的環境則癥狀減輕,但若繼續留在溫暖環境中,皮疹卻不能完全消退。再如凍瘡,每當初冬發病,進「九」以後氣溫逐漸下降,皮疹繼續加重,到了春節之後氣候逐漸變暖後自愈。結節性紅斑發病是每年春末以後。丘疹性麻疹發病是在每年 4~9月之間,瘙癢一般在傍晚或睡前加重。夏日皮炎、痱子、膿皰瘡病多在夏季發病,冬癢症多在初冬開始發病,過了冬季不治自愈。如皮膚瘙癢病、痒疹、結節性痒疹、神經性皮炎、濕疹等瘙癢的發作除與氣候的冷熱有關,與當日 24小時的不同時間也有著密切聯繫,一天之內多在下午、傍晚或晚上睡前較重。氣候變化與皮膚病密切相關,但主要還是通過患者自身的體質因素起作用。當患者體質的「寒」、「熱」因素與氣候的「寒」、「熱」因素相對應時,皮膚病發生並加重,反之則減輕或消退自愈。

 

在臨床實踐中,可依據常見多發皮膚病的時間規律及患者的飲食習慣、自身「寒熱」,再分析發病時相對應的氣候因素,然後確定患者體質的「熱」、「寒熱」或「寒」類型,最後針對患者體質因素及癥狀表現,選用清熱解表或燥濕祛寒養陰等純中藥製劑進行內服調整。全部治療過程都是以消除患者體內致病因素為主,通過促進其正常功能的恢復和對自然界氣候變化的適應性,最終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入夏之前先防手足癬 30%到 40%的正常人患有手足癬

手足癬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人們一般管這種病叫「腳濕氣」、「香港腳」。大約有 30%到 40%的正常人群患有這種皮膚病。足癬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傳染病。該病主要通過公用拖鞋、公用洗腳盆、公共浴池及毛巾互相感染。手癬大多由足癬感染而來,常因搓足引起。每到春夏季節,患「手足癬」的人會明顯增多,這是因為溫暖潮濕的環境為真菌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足部汗腺較發達,加上鞋襪使汗液不易揮發,局部溫度較高,真菌可以大量繁殖,如果不常洗腳或腳汗多,就更容易引起真菌的生長繁殖。

病人常表現為趾間潮濕、發白或起小水皰,剝去皮屑為濕潤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足癬如果遷延不愈,會引起自身感染和傳染他人,嚴重者會出現併發症。

 

真菌在 120℃的高溫里 10分鐘都不會死亡真菌的生命力極強,在-6℃的環境里能長久地存活,就算在 120℃的高溫中,10分鐘內不會死亡。真菌在脫離活體的毛髮、指甲、皮屑等也可以存活和保持毒性一年以上,所以手足癬病人脫落的皮屑就是傳染媒介。如果使用病人用過的腳盆、毛巾、鞋襪,就容易染上手足癬,穿足球鞋和不透氣膠鞋的人容易患足癬。因而要經常保持鞋內的清潔乾燥,做到常刷洗,晚上將鞋放在通風處,也可用無水明礬或無水氯化鈣、生石灰等用紗布包好,放在鞋內吸潮氣,次日早晨再將紗布放在密閉容器內,以備再用,保持鞋子乾燥。

 

手足癬也會引發敗血病

提醒患者,足癬並非小病,如果處理不當,可導致全身發疹,若繼發感染,可發生丹

毒,重者導致敗血症。足癬在治療上比較複雜,不同類型的足癬、不同階段、甚至不同個

體,選用何種藥物沒有統一的規定,此外,不同個體出汗情況及對癬菌的易感性也不同。

因此,足癬患者應去正規醫院積極治療。而且要一邊治療,一邊預防。

 

手足癬的預防更為重要。專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穿別人的鞋和襪子,洗腳

盆要一人專用。足癬患者的襪子洗滌時應盡量與其他衣物分開。容易出腳汗的人宜穿棉線

襪,不宜穿不透氣的尼龍襪和膠鞋,同時,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天天洗腳,勤換襪子,

保持鞋襪的乾燥,避免到不清潔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

 

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盡量不要在過濕過熱的環境下工作。避免使用公用剪刀和指甲鉗剪

 

病甲。

 

體癬與股癬:同種疾病,表現各異

 

癬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其中又以體癬和股癬最為常見。同一樣的疾病

 

實際上,股癬也是體癬的一部分,因其發生的部位特殊而單獨提出來。所以,從這個

意義上來講,體癬和股癬是同一種疾病。

 

體癬是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跖、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膚上的一種皮膚真菌感染。

股癬則指發生於腹股溝、會陰和肛門周圍的皮膚癬菌感染。

 

體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紫色毛癬菌等常見病原菌(真

菌)引起。該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患者、患癬家畜如狗、貓,或間接接觸被患者污染的衣物

而引起;也可由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癬等)而發生;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發

生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也易發生體癬或股癬。當然,氣候溫暖、環境潮濕,更有

利於本病的發生。一般來說,病情在夏季往往發作或加重,冬季減輕或消退。不一樣的表

 

雖然,體癬和股癬是同一種疾病,但它們有各自不同的表現。

 

體癬一般好發於面、頸、腰腹、臀及四肢等皮膚處,臨床表現為紅斑、丘疹或水皰,

由中心逐漸向周圍等距離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中央炎症減輕,伴脫屑或色素沉

著,也就是說,患部中央有自愈傾向,日久成為環形。環的邊緣稍為比鄰近正常皮膚高起,

該處炎症表現較明顯,其上有小丘疹、水皰或鱗屑附著。由於致病真菌不同及外體差異,

皮損表現可有差異,如由親人性紅色毛癬菌引起的皮損,常呈大片形,數目較少;親動物

性犬及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的皮損,炎症較明顯,常以水皰為主,損害較少,但數目較多。

 

體癬患者常感瘙癢,病久者因經常搔抓,可引起局部濕疹樣改變,或繼發細菌感染。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兒童,其次是青壯年男性,另外有免疫缺陷疾病,比如艾

滋病等,以及長期使用皮質激素的病人,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股癬可單側或雙側發生,

基本損害與體癬相同,但由於該部位溫暖潮濕,易摩擦,常表現為下側邊界清楚、炎症明

顯的紅斑。病久者,皮損可失去典型表現,或因搔抓致浸潤增厚、苔蘚樣變。

 

診治需注意

 

根據典型的皮損表現,體癬及股癬一般不難診斷。但是,一般的體癬常被誤診為其他

皮膚疾病,而給患者帶來許多不必要甚至是錯誤的治療。體癬常需與環形紅斑、慢性濕疹、

神經性皮炎、玫瑰糠疹、紅斑狼瘡等區別;而股癬應注意與陰囊濕疹、擦爛紅斑相區別。

如果在沒有明確診斷情況下,自己應用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藥膏外搽治療,開始常效果良好,

皮膚炎症迅速消退,瘙癢明顯減輕,但經過一段時間,皮損會迅速擴大,損害邊緣也不再

清楚,即使是皮膚科醫生也容易誤診,此時需要取損害邊緣鱗屑作真菌直接鏡檢以明確診

斷,有時還需反覆檢查或作真菌培養才能診斷。

 

一般來說,對於較輕的病情,僅用外用藥物就可以達到目的,如

0.1%特比萘芬霜劑。

要注意的是,待皮損消退後還應繼續用藥

2周,以免複發。對皮損廣泛或單用外用藥療效

不佳者,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內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藥物。

 

注意,這裡有一個誤區。在某些情況下,癬病表面上看似乎治好了,事實上卻並沒有

消除。比如,患者因其他疾病發熱的時候,體癬或股癬會相對減輕,等到發熱治療好了,

體癬又會重新出現。其實這是因為體溫升高,真菌會受到抑制,但其孢子仍然存在。所以,

治療該病最好要徹底。預防之法

 

預防體癬,要注意個人衛生;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盡量保持皮膚乾燥,

穿寬鬆內褲。預防股癬,除做好這些之外,還應經常換洗內褲,並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

洗晒衣被;減少出汗,促進股部蒸發作用。如患有灰指甲、鵝掌風、圓癬,應積極治療,

以防經過手傳染於股部。

 

夏日皮膚病的防治

 

夏季氣候主要的變化特點是紫外線照射量增多、氣溫上升、濕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種昆蟲

也開始大量繁殖。夏季常見的皮膚病常常與上述因素有密切關係。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常見

的夏季皮膚病的防治常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痱子: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能及時地蒸發,致使汗孔堵

塞,汗液淤積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現為為小米粒大小淺表水皰。很容易蹭破,輕度脫屑而

愈,多見於嬰兒、孕婦,稱為白痱;有的為散在紅色小丘疹,但與毛囊無關,稱為紅痱,

多見於小兒,有的為小膿皰,稱為膿痱。

 

防治:①伏暑季節室內應注意環境通風降溫,避免環境過濕,溫度過高。②衣著應寬

大,減少出汗且利於汗液蒸發。勤換衣服。③盡量保持皮膚乾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

嬰兒及產婦應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乾後撲痱子粉。

 

治療可用清涼、收斂止癢藥物。溫水洗凈擦乾後,保持皮膚乾燥及清潔。外用痱子粉。

若發生膿痱要到醫院就診,做綜合治療。

 

 

2、日晒傷和光敏性皮炎:日晒傷常由突然過度日晒造成,表現為日晒後

3-6小時於

日晒部位出現紅斑、嚴重時可形成水皰,有明顯灼痛、可有全身不適。

 

預防日晒傷首先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暴晒,應當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療一

般對症即可,可外用保護劑如各種潤膚劑、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等,嚴重者

可口服潑尼松

15-20mg/日,連續

2-3天。

 

光敏性皮炎是由於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於少數人,這些人通常在日晒後

1-2天後發病,皮疹多發於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上肢伸側,表現為小丘疹、

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

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因為發病與過敏體質有關,因此這些人應當在每個

 

夏季都注意防光,每天的

9點到下午

5點最好不外出,必須外出時要穿長袖衣、戴寬緣帽、

打陽傘、另外可用各種防晒霜。一旦發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口服

抗組胺葯如仙特明等,較重時還可服用氯喹或羥氯喹。

 

 

3、丘疹性蕁麻疹: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

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

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於軀幹、四肢,可成片或

散在,瘙癢明顯。預防措施主要為盡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

熏蚊香,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口服抗組胺葯如仙特明等,嚴重

者可肌注地塞米松

5mg, 一次即可,或服用潑尼松

15-20mg/日,連續

3-4天。注意最好

不用紅花油等,因為有時會致敏,使病情加重。

 

 

4、足癬和股癬:足癬和股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由於真菌喜好溫暖和潮濕,

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癬表現為足趾間脫皮、浸漬糜爛,或足側緣出現多數水皰,可有

瘙癢,也可不癢,如不治療,皮疹可逐漸向外擴大。股癬表現為大腿內側、臀裂部的環狀

紅斑脫屑,呈離心性擴大,周圍常可見小丘疹,自覺瘙癢或疼痛。無論是足癬還是股癬,

都有一定傳染性,因此應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換鞋襪、內褲。治療可選

用不同方法如經常在趾間、股部撲痱子粉或達克寧粉,選用各種抗真菌藥物如達克寧、蘭

美抒、環利等外用,嚴重時配合口服抗真菌劑(如伊曲康唑每日

200mg頓服連服

1周,特

比萘分片每日

250mg頓服,連續

2周)。

 

以上介紹了幾種夏季常見皮膚病的防治方法,患者如果情況緊急或不方便到醫院,可

按上述基本原則處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許多皮膚病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

疾病,因此只要條件允許,最好還是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進行診治,以便得到及時診斷和

治療。特別對那些自己嘗試治療但無效或病情加重者更應及時就醫。

夏日濕熱,男性需防陰囊皮膚病

 

男性陰囊位置隱蔽,皮膚嬌嫩,局部不通風、濕度大,外加天氣炎熱,汗水浸漬潮濕,極易發生

 

多種皮膚疾病。

 

皮炎是一種較常見的陰囊皮膚病,起因可能與飲食中缺乏

B族維生素有關。其癥狀為

 

皮膚潮紅、滲液、脫皮,甚至起水泡,又痛又癢。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和雜

 

糧,補充維生素

B2、B6等營養素。發病後應保持病變區皮膚清潔,可塗氧化鋅軟膏等。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陰囊皮膚病,主要是由汗水、不潔刺激而引起的。表現為皮膚紅腫、

 

起水皰、滲液、結痂,甚至增厚粗糙,奇癢難忍。治療方法為內服抗組胺類藥物如撲爾敏、

 

息斯敏等,病變區皮膚清洗乾淨後塗膚輕鬆、去炎松尿素軟膏等,每日

1-2次。

 

癬系由黴菌感染引起的陰囊皮膚病,常與患者其它部位的皮膚癬症相關,發病陰囊的

皮膚潮紅,起丘疹或水泡,繼而脫皮屑,病變部位常呈環狀損害,癢得厲害。防治方法是,患部

外塗治癬藥膏如達克寧霜、皮康王、克霉唑軟膏等(刺激性強的癬藥水不宜使用),同時治療

身體其它部位的癬症如手癬、腳癬、股癬等,以防愈後再度感染。

 

患了「難言之隱」的陰囊皮膚病後,一要消除緊張恐懼的情緒,切莫將其與性病相提並

論,以免增添憂慮。二要摒棄「隱病隱治」的心理,莫被江湖郎中、虛假廣告所蠱惑或自作

主張濫用藥物,應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病專科檢查治療。三要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穿著質地柔

軟、易於吸水、透氣性好的寬鬆內褲,並勤換勤洗,陰囊發癢盡量少去抓騷,以免抓破皮膚引

起感染而加重損害。四是改善飲食結構,少吃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還要禁酒特別是烈性

酒。

 

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是男子常見的性器官皮膚病,不是性傳播性疾病。它俗稱「繡球風」、「胞漏瘡

等,十分頑固,患者常因搔抓、不適當刺激引起疼痛或繼發感染。本病分急性、慢性兩種,

與人們從事的職業、居住的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如長期在煤礦、坑道及其他環境潮濕的地

點工作的人,長期居住在潮濕的地區或房間的人皆易患此病。此病瘙癢嚴重,並反覆發作。

 

陰囊濕疹的原因此較複雜,有內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過敏體質的人,精神長期緊

張、情緒變化起伏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

功能紊亂、內分泌失常、新陳代謝障礙的人,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易患本病。外部的

因素包括:①生活、工作的環境潮濕,空氣的濕度比較大;②外界刺激,寒冷或炎熱,出

汗比較多,過度的搔抓等;③內褲較緊,或異物磨擦,穿化纖的內褲都可以誘發陰囊濕疹。

 

急性陰囊濕疹的主要自覺癥狀是瘙癢,病人常因陰囊的瘙癢而發現本病。隨著病情的

發展,瘙癢逐漸加重,搔抓不能緩解瘙癢,嚴重者影響睡眠和工作。皮疹癥狀包括如下幾

點:

 

 

(1)小丘疹、皰疹和小水皰陰囊部可發現密集分布的小米大小的丘皰疹或小水皰,基

底潮紅。

 

(2)滲液和糜爛面由於瘙癢引起搔抓,將丘疹、丘皰疹、水皰等皮損抓破,不斷有漿

液滲出,常浸濕內褲,形成糜爛面。

另外,局部用肥皂水燙洗及搔抓都能使皮損加重,飲酒、失眠、緊張也可使皮損加重。

慢性陰囊濕疹由於時間長,加上不斷的搔抓,使陰囊的皮膚乾燥肥厚,皺紋變深,呈

 

核桃皮狀,常有薄薄的痂皮和鱗屑,皮膚色素加深;也有因搔抓引起色素減退的情況。常

常劇烈瘙癢,無法入睡。由於治療困難,反覆不愈,陰囊皮膚可出現象皮腫樣改變。

陰囊濕疹的診斷並不困難。根據皮損的特點和劇烈瘙癢的情況一般即可以作出診斷。

有時需要與陰囊的神經性皮炎、核黃素缺乏引起的陰囊瘙癢及乳房外濕疹樣癌作出鑒別。

 

 

(1)陰囊神經性皮炎可見連成片的扁平丘疹,嚴重者遍布整個陰囊。其特點是,雖有

瘙癢,但無滲液,日久皮膚變厚,呈席紋狀。

(2)核黃素缺乏引起的陰囊瘙癢病程一般較短,一般無明顯的皮膚肥厚,內服核黃素

可在短期內見效。常常伴有舌炎或口角炎。

(3)乳房外濕疹樣癌本病又稱

Paget"s disease(帕哲氏病),外觀類似濕疹,但仔

細觀測,皮損為境界清楚的紅色斑片,表面有滲出結痂和角化鱗屑,逐漸擴大,甚至出現

潰瘍。需要作組織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由於陰囊濕疹和其他部位的濕疹一樣與過敏有關,所以用於治療過敏的藥物都可以用

來治療陰囊濕疹。如常用的一些抗組織胺葯,常用的有賽庚啶

2mg,每日

3次;撲爾敏

4mg,

每日

3次;克敏嗪

25mg,每日

3次;息斯敏

10mg,每日

1次。外用藥主要是皮質類固醇激

素軟膏,如去炎鬆軟膏、膚樂軟膏、尤卓爾軟膏等。

 

中醫治病主要是辨證施治。中醫常把陰囊濕疹分為濕熱下注證和陰虧血燥證兩型來治

療。濕熱下注證相當於急性陰囊濕疹,陰虧血燥證相當於慢性陰囊濕疹。

 

 

(1)濕熱下注證可見陰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皰疹和小水皰,皮膚有灼熱感,搔抓後,滲

液較多,糜爛結痂,常浸濕內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這是由於濕熱之邪循經下注

於陰部所致。治療宜清熱除濕。常用方葯為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

10g 黃芩

10g

柴胡

10g 赤芍

10g 山梔子

10g 苦參

10g 澤瀉

10g 木通

10g 地膚子

20g 生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

1劑。

(2)陰虧血燥證可見陰囊皮膚皺摺變粗變深,搔破後滲出血水,夜間瘙癢劇烈。舌紅,

 

少苔,脈細滑。這是由於濕熱之邪日久傷及陰液,致陰虧血燥所致。治療宜滋陰養血潤燥,

常用方葯為當歸飲子加減:當歸

10g 熟地

20g 白芍

10g 川芎

10g 玄參

10g 荊芥

10g

防風

10g 白鮮皮

30g 白蒺藜 10g 生甘草

6g。水煎服,每日

1劑。

 

陰囊濕疹是一種頑固難於治癒的疾病,所以對它的防護是非常必要的。防護需要做到

以下幾點。

 

 

(1)內褲宜寬鬆舒適,最好為純棉製品,不要穿過緊的內褲。及時換洗內褲,尤其是運

動後,要及時清潔換洗內褲。(2)飲食上,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腥辣之品。

(3)有陰囊瘙癢時,要積極治療,勿過度搔抓和燙洗,尤其是勿用肥皂水燙洗。

陰囊濕疹

 

如何治療陰囊濕疹

 

男人的「寶庫」-陰囊,外觀看起來就像是消了氣的破輪胎,其實這主要是陰囊外表有很

多很厚的皮膚皺褶才會造成這樣的景觀;不過,陰囊的皮膚則是很松、很薄,相當敏感,

如果常處在高溫潮濕、密不透風的環境下,加上走路時雙腿摩擦,就很容易產生對磨性濕

疹。

 

皮膚科主治醫師施一新表示,向這種男人的痒痒,在病理上稱之為陰囊濕疹,其實,

這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癥狀,尤其是中年男人,不過,由於部位敏感,大家就忌諱就醫,任

憑癥狀持續,甚或是自己隨意買葯擦,造成病況加劇。

 

施一新指出,陰囊濕疹最主要的癥狀就是痛苦難耐的「癢」,尤其是從原本高溫潮濕

的環境下,脫下褲子接觸較涼的溫度時,更是讓人不得不去抓它,許多人都無法抵抗想要

 

抓的慾望,於是乎,越抓皮膚就一再受傷,然後皮膚就越變越厚,皮膚變厚就又想抓,形

成一個惡性循環。

 

施一新說,其實陰囊濕疹很像冬季癢或是異位性皮膚炎,許多人用熱水清洗患部,或

者用萬金油、薄荷藥膏等刺激性藥物擦拭,會覺得狀況有所改善,其實這只是暫時麻痹患

部的神經,對於癥狀的改善是一點用都沒有。

 

目前對於陰囊性濕疹最好方法還是使用類固醇之類治療濕疹的藥膏,但最主要的還是

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師診治,千萬克制自己要抓的慾望,否則患部一直受刺激,只會讓效果

大打折扣,甚至會一再複發。

 

施一新強調,要改善這種痒痒癥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患部的乾爽,千萬不要穿

太緊的內褲,平常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清洗夾縫,不過應盡量避免用肥皂清洗患部,洗完澡

後,也要保持乾爽,必要時也可以灑些吸汗的痱子粉,不過做好種種準備都還是不敵「抓」

這個動作,要解決痒痒,千萬記得,「不要抓」。

 

為什麼會患外陰瘙癢症

 

外陰瘙癢是女性常見病。它是指女性外陰部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癥狀,常呈陣發性

發作,發作時刺癢難忍,一般夜間加重。嚴重者坐卧不安,影響睡眠、生活和勞動。

 

為什麼會患外陰瘙癢呢其常見原因有:滴蟲性陰道炎和黴菌性陰道炎引起白帶過多,

白帶可刺激外陰部而發癢;外陰部衛生不良,經常被尿液浸漬或被經血、汗液刺激;藥物

或化學品的刺激,如肥皂、高錳酸鉀、紅汞、外用避孕藥,甚至避孕套等直接刺激或者由

此引起過敏而造成局部瘙癢;有的婦女使用橡皮或塑料月經帶,穿著化學纖維內褲,亦可

引起外陰瘙癢;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可出現局部奇癢;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黃疽、尿路

感染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能造成外陰瘙癢。得了外陰瘙癢症,應及時就醫,找出原

因,對症治療,醫生是可以為你解除痛苦的。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病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瘙癢。主要臨床表現

有:

 

 

①全身性瘙癢病: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由於瘙癢劇烈,長期不得安眠,

會有頭暈、精神憂鬱、食欲不振等神經衰弱的癥狀。

②局限性瘙癢病:瘙癢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

治療:

主要有飲食療法、藥物療法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肝膽疾患、習慣性便秘、糖尿病

等。同時應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預防:

 

首先應去除病因,如因風寒或暑熱而致者,應調適寒溫,避免暑熱及寒冷刺激;如對

食物誘發者,當忌油膩酒酪、魚蝦海味等。瘙癢處應避免過度搔抓、摩擦、熱水洗燙等方

式止癢,不用鹼性強的肥皂洗浴。內衣應柔軟鬆寬,以棉織品為好。避免羽絨、尼龍及毛

織品衣服貼身穿戴。陰癢患者,應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切忌搔抓不潔。不濫用強刺激的外

塗藥物。同時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患於未然。平時情緒逸怡,忌憂思惱怒,精神力求

欣快。

 

濕疹

 

是由多種複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

反應。本病病因複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癥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覆,可多年不愈。

 

【治療】

一、一般治療

(一)應儘可能地尋找患者發病或診發加重的原因,作過敏原檢查,以發現可能的致

 

敏原;

(二)儘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

 

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

二、局部治療

應溫和、無刺激性,具體用藥視病期及皮損情況而定。

三、全身治療

(一)抗組織胺類藥物;

(二)非特異性脫敏治療;

(三)皮質類固醇激素。

四、中醫藥治療。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當心隱形文胸帶來皮膚病

 


 

一種與皮膚顏色和質感很接近,緊貼皮膚穿著的隱形文胸正在流行,因為其沒有了肩帶

和背帶,直接粘貼在皮膚上,不用擔心文胸背帶悄然滑出,深得那些喜歡著露背裝的女士

的青睞。然而醫生卻提醒,因為隱形文胸比較特殊的質地和穿著方法,穿著不慎很容易引

起如痱子、濕疹、接觸性皮炎這樣的皮膚病,給身體造成傷害。

 

北京第六醫院皮膚科醫生路紅就接待過這樣的患者。患者是一位年輕女性,她通過郵

購的方式,花了四五百元購買了一件隱形文胸,但穿後發現胸部皮膚起了一片片紅斑,並

且瘙癢。路醫生經過診斷,認為紅斑是因為穿隱形文胸造成的。在給患者用了一些治療皮

膚病的藥品、並且患者不再穿隱形文胸後,紅斑消退。

 

這種隱形文胸一般是採用硅膠材質製成,沒有肩帶、背帶,而是靠內側的膠緊緊粘在

皮膚上來固定,以保證其不滑落。路醫生說,因為硅膠材質本身質地就比較緊密,屬於實

體性質,而且為了讓胸部線條優美,不少隱形文胸都有一定的厚度,穿上不透氣。又因為

文胸是靠內側的膠直接粘住皮膚來固定的,與皮膚的接觸就過於緊密,沒有縫隙,同樣使

汗液揮發不出去,導致局部溫度較高。而在高溫下,較長時間被汗液浸泡,這部分皮膚就

很容易有紅腫、瘙癢感,生成濕疹或痱子等皮膚疾病。另外,女性胸部皮膚是非常嬌嫩的,

較大面積讓膠直接粘貼,有些人會對膠過敏,發生接觸性皮炎,如同一些人對傷濕止痛膏

過敏那樣,甚至會出現液體滲出。路醫生說,如果有過敏等不適的感覺,一般在較短時間

內就會發現。

 

路醫生提醒愛美的女性,隱形文胸雖然會消除穿者的一些尷尬,但不適合長期穿,盡

量只在穿普通文胸不方便的情況下再穿隱形文胸,並儘可能縮短穿著時間。畢竟上班族穿

低胸露背服裝的時候不是很多,如果因為晚上有活動,需要這樣的穿著,最好白天上班時

穿普通文胸,參加活動之前再換上隱形文胸。

 

另外,如果要較長時間待在溫度較高的環境里,也盡量不要穿隱形文胸。在穿隱形文

胸前,最好能試試自己皮膚是否對其內側的膠過敏,如果有過敏反應,就要及時更換,不

要再穿了。因為如果發生接觸性皮炎,以後再穿,皮膚還會有反應,甚至會比上一次還嚴

重。胸部有傷口的女性一定要在傷口完全痊癒後再使用隱形文胸,否則因其不透氣和局部

 


 

溫度升高,會促使細菌生長,導致傷口感染化膿。如果感到皮膚有不適,應儘快到醫院就

 

診,請醫生對症用藥,不要自己隨便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血管性水腫

 

血管性水腫與蕁麻疹一樣,是龜頭對食物、藥物或昆蟲叮咬所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本病

可僅發生在龜頭,也可與蕁麻疹同時發生。兒童易患龜頭水腫,表現為龜頭處包皮高度水

腫而發亮,如同大水泡。但不影響排尿。本病常常於夜間發生,癢感不顯著,也無全身不

適,可於數日後自行消退。

 

龜頭包皮血管性水腫診斷簡單治療也較容易,局部應注意保持清潔、乾燥,必要時可

用1:1000新潔爾滅輕拭病變處。合併全身蕁麻疹者可口服撲爾敏、苯海拉明治療,

但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如何避免真菌感染

當陰道內真菌生長過多時就會發生感染,伴隨而來的會有多量、白色、濃粘的分泌物,同

時也會出現陰道搔癢、紅腫的現象。至於真菌生長過多的原因很多,例如使用抗生素殺菌

的結果是在殺掉有害細菌的同時也使有益的細菌死亡,或是月經期間荷爾蒙的波動變化、

懷孕、服用避孕藥、沖洗陰道、使用陰道除臭劑等。此外真菌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

中,所以當體溫上升時真菌就會滋長得特別快;而壓力大時會破壞免疫系統讓你容易受到

感染;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是真菌滋生的原動力。

 

要避免受到真菌感染,需留意以上原因,例如盡量少使用抗生素;最好穿著吸收力強

而且透氣的全棉內褲;在炎熱的季節時,最好不要穿褲襪,改穿長統襪。

包皮龜頭炎

很多患者在陰莖的龜頭上出現紅斑或小丘疹,懷疑自己所患的是性病。當去看醫生後,才

知道是包皮龜頭炎(陰莖頭包皮炎),事實上,包皮龜頭炎是常見的疾病。包皮龜頭炎又分為

包皮炎和龜頭炎,由於常常同時出現故稱為陰莖包皮龜頭炎。這種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的和

非感染性的,臨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較多見。感染性的常由於不潔性交,感染了白

色念珠菌、滴蟲、衣原體、支原體、淋病雙球菌或其他細菌引起;非感染因素多是由於包

皮過長,清潔不夠,包皮和龜頭之間的不潔之物,即包皮垢,便會堆積起來,刺激局部的

包皮和粘膜發生炎症。

 

臨床上常見的包皮龜頭炎有如下幾種,其癥狀:

 

 

(1)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初起時局部潮紅,陰莖的皮膚髮紅、腫脹,自覺龜頭有灼

熱和瘙癢的感覺。翻開包皮,可見包皮內面及龜頭充血糜爛,有滲液,甚至於出血。繼發

感染後可見小潰瘍,有惡臭的乳白色膿性分泌物。如與內褲磨擦即感疼痛,患者常常活動

不便。可伴有腹股溝淋巴結的腫大和壓痛。

(2)環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在龜頭和包皮上,可見紅斑,逐漸擴大,呈環狀,可形成

淺表性潰瘍面。

(3)白色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包皮和龜頭可見紅斑,表面光滑,並有小皰疹,紅斑的

邊緣較清楚,急性發作時有糜爛、滲液。

(4)滴蟲性包皮龜頭炎龜頭起丘疹和紅斑,逐漸擴大,邊緣清楚,紅斑上可見針頭大

小的小水皰,最後形成糜爛面。

西醫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消炎殺菌。一般是內外並治。對於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和環

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的治療首選紅霉素和四環素,一般每服

0.5g,每日

4次。滴蟲性包皮

 


 

龜頭炎的治療首選滅滴靈,每服

0.2g,每日

3次,連用

10天。對於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

龜頭炎的治療常用曲古黴素或伊曲康唑治療。曲古黴素

10~20萬單位,每日

2次,伊曲康

唑每服

100mg,每日

2次,連服

7天。

 

中醫治療本病常把其分為三型,即毒火鬱結型、濕熱生蟲型和肝腎陰虧型三種。根據

不同的臨床表現予以不同的治療。

 

 

(1)毒火鬱結型可見包皮和龜頭紅腫,有紅斑、丘疹、水皰或潰爛,自覺疼痛,排尿

不暢,伴有口舌生瘡,急躁易怒。這是由於毒火鬱結,不得宣洩所致。治療宜清熱、瀉火、

解毒。常用方劑為導赤丹加減:黃連

10g黃芩

10g山梔子

10g木通

10g 生地

10g淡

竹葉

10g澤瀉

10g大黃

6g生甘草

10g水煎服,每日

1劑。

(2)濕熱生蟲型可見龜頭部潮紅,起水皰或糜爛,陰莖疼痛;實驗室檢查可見白色念

珠菌或滴蟲感染;多伴有陰部潮濕,陰部瘙癢,口苦,口粘,小便黃赤。這是由於濕熱之

邪下注肝經,生蟲所致。治療宜清熱除濕,殺蟲止癢。常用方葯為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

10g柴胡

10g黃芩

10g山梔子

10g車前子

10g澤瀉

10g木通

10g土茯苓

30g

百部

10g貫眾

10g鶴虱

10g

(3)肝腎陰虧型可見包皮和龜頭有斑片或有肥厚,或硬化,一般沒有瘙癢和疼痛,可

伴有腰酸、早泄等癥狀。這是由於濕熱或濕毒傷及肝腎之陰所致。治療宜滋補肝腎為主。

常用方葯為六味地黃湯加減:生熟地各

10g山萸肉

10g山藥

10g枸杞子

10g丹皮

10g

茯苓

20g丹參

10g澤瀉

10g蒲公英

30g

治療包皮龜頭炎的外治法:

 

 

(1)滴蟲性龜頭炎可用

0.5%~1%乳酸溶液或

0.5%醋酸溶液或

1∶5000高錳酸鉀溶

液,沖洗龜頭和包皮內側。

 

 

(2)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可用小蘇打溶液清洗患部或外用咪唑類軟膏如達克寧軟膏、

克霉唑軟膏等。

(3)蒲公英洗劑取蒲公英

30g,野菊花

30g,枯礬

10g,水煎外洗患部,每日

1次,

每次敷洗約

20分鐘。

(4)青黛散主要成分為青黛。取適量青黛散,加入少許水,調成糊狀,外用於患部,

每日換藥

1次。

(5)細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龜頭炎,可用

3%硼酸水

200mL,或

0 1%雷夫奴爾溶液外洗患

部,每日

2次,每次

20分鐘。

預防和護理包皮龜頭炎

 

 

(1)注意局部衛生,每日清洗龜頭和包皮,如包皮過長要及時治療,必要時作包皮環切

術,及時清潔包皮垢很有必要。(2)夫婦一方患性器官疾病要暫停性生活,及時治療,如患

有滴蟲性或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要夫婦同時治療。(3)避免不潔性交,潔身自好。(4)如形成潰

瘍或糜爛要及時換藥,每日換藥

2次,避免不適的刺激。(5)對於急性包皮龜頭炎要避免使

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藥膏,以免引起更加嚴重的感染。

如何預防系統性紅斑狼瘡複發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主要侵犯結締組織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各個系統的組織

器官,從而引起多臟器病變。它是世界公認的難治病,雖然激素治療能暫時使癥狀緩解,

但長期應用易誘發感染併產生諸多副作用。1995年以來,我們採用對紅斑狼瘡有特殊療效

的「狼瘡康泰沖劑」(中藥配方)沖服,每天三次,每次

1—2包;新型免疫調節劑—青蒿琥

酯,口服,每次

50mg,每天兩次;強的松每日

0.2mg/kg—0 .8mg/kg,晨起頓服。治療系統性

紅斑狼瘡

121例,顯效

78例(64.5%),有效

32例(26.4%),無效

11例(9%),總有效率

91%。

在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預防複發,保持病情穩定,在紅斑狼瘡治療中非常重要。

 


 

由於系統性紅斑狼瘡誘發因素多,致使該病經常處於不穩定狀態,複發(活動)與緩

解交替出現是其臨床特點。因此醫生在治療實踐中,應該把預防複發,指導病人配合治療,

作好自我保護作為重要目標。實踐證明:病後未及時正規治療致反覆發作者預後不佳。據

近十年來的研究,隨著現代免疫學的發展,免疫檢測手段的日益完善和提高,專科醫生對

本病有關知識了解愈來愈深刻,早期確診率不斷提高。及時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特別是

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醫患雙方採取預防措施得力,本病

5年存治率達

93.5%,30年存治

率為

70%,有的甚至能存活

50年以上。但是如果反覆發作,使體內抗原抗體複合物不斷沉積

於血管、皮膚、關節、腎、心、肺、肝、腦等組織器官,特別是腎臟,複發次數愈多,病

程愈長,腎臟受損的可能性愈大,狼瘡性腎炎的發生率愈高。一般發病初期有腎炎證據的

只有

24%,患病一年後為為

61%,患病四年時高達

92%。系統性紅斑狼瘡發展為狼瘡性腎

炎,在治療上變得頗為棘手,預後差。

 

預防複發的主要措施:

 

一、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正確治療

 

由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系多種自身抗體作用於多系統多臟器,臨床表現多樣,常導致誤

診。早期易誤診為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結核性胸膜炎、溶

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包炎、心肌炎、精神病、癲癇、皮膚病等。有的病人經

過多家醫院檢查才能確診。誤診的原因是醫生對本病多系統多臟器損害這一特點認識不足,

僅僅抓住某一器官的臨床表現,沒有深入了解病史和詳細體檢,從而作出片面診斷。特別

在早期,多數病人初發癥狀僅有發熱,關節痛,所以誤診風濕、類風濕的較多。為了早期

診斷,醫生應對本病有高度警惕,熟悉臨床表現,在發病後儘可能短期內意識到紅斑狼瘡

的可能而做相應的檢查。ANA是篩選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最好指標,幾乎所有的紅斑狼瘡患

ANA均為陽性,而且滴度較高;抗雙鏈

DNA抗體和抗

Sm抗體對紅斑狼瘡診斷具有高

度特異性。

 

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前提。對僅有低熱、乏力、胸膜炎、皮疹等輕症病人可口服狼

瘡康泰沖劑、青蒿琥酯片和非甾體抗炎葯如消炎痛、芬必得等輔助治療;重症病人除了應

用狼瘡康泰和青蒿琥酯外,還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製劑,中醫辯證施治。常期定

期隨訪,每隔

1—2個月進行全面檢查,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劑量。病情緩解時,可以

逐漸減少或停用激素。實踐證明,中藥在促進和維持病情緩解,減少激素的副作用,調節

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染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二、避免誘發因素。常見的誘發因素有:

 

 

1、日光曝晒、紫外線照射。有狼瘡素質的人,由於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作

用改變了細胞內脫氧核酸,產生抗原抗體反應促使狼瘡發作。多次大量

X光照射或強烈電

光照射均可導致本病複發。有些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經曝晒或照射可變成系統性紅斑狼瘡

或由慢性型演變成急性型。因此,紅斑狼瘡患者要避免陽光照射,實在難以避免時,在陽

光下活動應使用遮陽傘,或戴寬邊帽,穿長袖衣、長褲,皮膚塗防晒膏,如

15%對氨基安

息酸軟膏等。

 

 

2、寒冷刺激。狼瘡病人最易患感冒。寒冷刺激可導致本病複發,氣候變化或季節轉換

時要隨時加減衣服,冬季外出應戴帽、手套,以防受涼。

 

 

3、藥物誘發。有的狼瘡患者發病明顯與藥物有關,如青黴素、磺胺類、保泰松、肼苯

噠嗪、普魯卡因醯胺、氯丙嗉、苯妥英鈉、異煙肼、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處於緩解期的紅

斑狼瘡患者進入活動期和實驗室改變。

 

 

4、妊娠與分娩

 


 

系統性紅斑狼瘡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其生育能力與正常人相同。但是,病人懷孕,

必須慎重從事。因為系統性紅斑狼瘡與妊娠有互相不利影響。紅斑狼瘡患者懷孕胎兒異常

發生率比正常人群高。患者在妊娠頭三個月可發生流產,特別是處在活動期狼瘡腎炎患者,

50%的孕婦發生流產,2/3左右的孕婦出現早產或死胎。反之,妊娠對紅斑狼瘡的影響也

很大,大約有半數以上的患者在懷孕末三個月和產後數月內病情加重或複發。病情處於緩

解期的紅斑狼瘡孕婦複發的機會少些,活動期的紅斑狼瘡孕婦其病情惡化比緩解期高得多。

妊娠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最為嚴重的影響是腎臟的損害。因此,處於生育期的已婚婦女能否

妊娠,何時可以妊娠,妊娠後應該注意什麼問題,不能妊娠的患者需採取什麼避孕措施等,

必須接受專科醫生指導。

 

三、及時抓住系統性紅斑狼瘡複發的先兆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緩解與複發是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對立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

互相轉化的。我們可以尋找,捕捉和創造使病情緩解的有利因素和避免或消除複發的不利

因素。及時抓住複發的早期徵兆,及早進行藥物治療和加強自我保護,不等「火種」燃燒就

將其撲滅。定期進行免疫學檢查至關重要,有條件的病人在緩解期可以每隔半年至一年檢

測一次

ANA和抗

DNA抗體。病人在病情複發前三個月內其指標即有不同程度增高,此時

如能給予中藥治療,可以控制使病情不複發或即使複發也能得到及時治療。沒有條件定期

進行免疫學檢查的病人,憑自我感覺可以估計有無複發的可能,如原有的癥狀如關節痛、

發熱、乏力等重新出現應及早就診,進行必要的檢查,如有活動應及時採取措施。

 

四、進行心理治療,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心理治療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斑狼瘡病人常見有脫髮、面部

皮疹,加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產生的副作用,如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等外表上的變化;

長期疾病折磨,對病人思想情緒影響很大。年輕女性感到無臉見人,思想包袱沉重,甚至

有悲觀厭世情緒。長期心理失衡,對本病治療十分不利。

 

人在生病時保持良好情緒對疾病的轉歸非常重要,甚至能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保

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精神免疫作用活動旺盛,機體抗病能力強,康復就快;反之,情緒緊

張,憂心忡忡,則免疫能力低下,內在抗病機能得不到充分調動,病情纏綿康復就慢。心

理緊張或不良情緒可以誘發紅斑狼瘡複發。一女性患者,病情已經穩定四年,一次同愛人

吵架,生氣好幾天後,自覺失眠、食欲不振、乏力、關節痛,繼而出現蛋白尿和腎功能不

良等複發癥狀。另一男性患者患病後治療

5個月,各種癥狀已經減輕或消失,因失戀產生

焦慮,對治療失去信心,半月後原有癥狀再現。本來他的病屬於輕症,又增加了心慌、脈

速、氣促等癥狀,再用藥物治療,效果遠不如以前好。可見,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維持

免疫功能的相對穩定,是避免複發,早日康復的重要保證。

 

醫生在紅斑狼瘡心理治療中佔主導地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醫生要成為病

人的知心朋友,病人才會敞開心扉,這樣有利於找到病人的思想癥結。幫助病人樹立戰勝

疾病的信心,強化其克服病痛的堅強意志,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排除各種消極因素;引導

病人培養廣泛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在各種文體活動中尋找人生樂趣,讓歡樂愉悅的心

情佔據精神生活空間,最大限度調動免疫機制的抗病效能;指導病人培養堅毅性格,勇敢

面對現實,處理好生活中的意外事件等,都是心理治療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參考文獻:

 


 

孔海雲,現代自身免疫學,第一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年,182

蔣明等,風濕病學(上冊),第一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年,1011

蔣明等,風濕病學(上冊),第一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年,1034

 

 

系統性紅斑狼瘡

 

病因:

 

紅斑狼瘡病因迄今為止尚未弄清,研究表明,本病是一多種免疫反應異常為特徵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引發免疫障礙的相關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日晒,

某些藥物,感染等單獨作用或綜合作用的結果。

 

主要癥狀:

乏力:發病早期即出現,也是紅斑狼瘡活動的先兆。病情緩解後,乏力癥狀隨之減輕

 

或消失,病情加重後,乏力癥狀再度出現。

發熱:有

80%以上的病人出現發熱現象。

皮膚,粘膜損害:

75---80%的病人皮膚或粘膜損害。其表現多種多樣:

 

 

1.光過敏:患者受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後面部或暴露部分皮

出現皮疹。為紅色斑疹,丘疹或片狀皮疹。伴灼熱,瘙癢或刺痛。有時為多形紅斑,蕁麻

疹,盤狀紅斑或大皰性皮疹。

2.頰部紅斑:在面頰部首發,突然出現為小片淡紅,鮮紅或紫紅色斑,逐漸擴展到鼻

梁,並相連成如蝴蝶樣斑。病癒可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也可留下色素沉著。複發此斑可

再次出現。

3.大皰性紅斑狼瘡:為水皰樣皮損(少見)。

4.脫髮

5.盤狀紅斑:皮疹外周略高於中心,周邊色素加深,中心色素消失,毛細血管擴張,

舊病灶有皮膚萎縮。

6.粘膜潰瘍:以口腔,硬齶,頰粘膜和唇部粘膜最易受累。

關節痛:以指間關節,腕,膝關節常見。其次為踝,肘,肩,髖關節,表現腫痛,有時有

積液。骨質損害少見。

肌痛:70%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出現肌痛,肌無力和肌肉壓痛。

胸膜病變:胸膜炎症出現胸痛,發熱,呼吸困難,胸腔積液。

狼瘡性肺炎:病人發熱,咳嗽,肺部啰音。

狼瘡性腎炎:病人有蛋白尿,鏡下血尿,白細胞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或腎功能

 

不全。

精神系統表現:可有幻覺,妄想,意識障礙,定向力障礙,行為異常等。

神經系統表現:表現有頭痛,偏癱或癲癇發作。

 

心臟病變:

 

 

1.心包病變:心包積液。表現為胸痛,伴發熱,心動過速,呼吸困難或可並發心律失

常。

2.心肌病變:有心動過速,呼吸困難,低熱,心電圖顯示心律不齊。

血管病變:50%的患者有血管炎性改變。表現為甲周紅斑或網狀青斑,局部紫癜樣丘疹,

皮膚節結,雷諾氏現象等。

消化道癥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有少數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

伴出血或穿孔。

 


 

肝臟病變:30%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谷丙轉氨酶或谷

草轉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

 

輔助檢查所見

 

貧血:90%以上的病人有貧血,多為正細胞性貧血、正色素性貧血,也可表現為溶血性

貧血。

 

白細胞異常:白細胞減少,低於

4.5*10 9/ L(4500/mm2),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降低,

嗜酸性細胞增多,占白細胞總數的

10%。有繼發感染時,白細胞可升高。

 

血小板減少:部分病人有輕度或重度血小板減少。

 

血沉增快

 

尿常規: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或膿尿。

 

生化檢查:可有轉氨酶升高、濁度試驗異常。當有腎功能不全時,BUN、NPN升高、血

鉀升高,多數病人蛋白電泳示

r-球蛋白升高。50%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免疫血檢查:

 

狼瘡細胞(LE細胞)平均陽性率

50%—80%

 

抗核抗體(ANA) 是機體針對細胞核的各種成分產生的相應抗體的總稱。約有

90%以上

的患者為陽性。抗核抗體中以抗

DNA抗體的特異性較強,而抗

DNA抗體中又以

ds-DNA

抗體最具有特異性,約有

60-70%SLE活動期為陽性,其滴度升降與病情活動相平行。抗

Sm

抗體是

SLE的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標誌抗體,約有

25-30%的患者陽性。此抗體一般僅出

現於

SLE,故對早期診斷很有價值。

 

補體

70%以上的患者血清總補體值下降,C3、C4亦下降,特別是

C3下降明顯。

 

狼瘡帶試驗(LBT) 特異性很高。對確診無皮損的

SLE也有價值,並可估計病情的活動

及預後。

 

診斷標準: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82年修訂的

SLE分類標準。包括

11項症

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符合其中

4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

SLE。其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均為

96%左右。

 

 

1982年修訂的

SLE分類標準

 

標準定義

 

 

1、頰部紅斑遍及頰部或高出皮膚的固定性紅斑,不累及鼻唇溝部位

 

 

2、盤狀紅斑隆起的紅斑上覆有角質性鱗屑和毛囊栓塞,舊病灶有萎縮性疤痕

 

 

3、光過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膚過敏

 

 

4、口腔潰瘍口腔或鼻咽部無痛性潰瘍

 

 

5、關節炎非侵蝕性關節炎,累及

2個或以上的周圍關節,關節腫痛或滲液

 

 

6、漿膜炎

 

(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滲液

(2)心包炎—心電圖異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滲液

7、腎臟病變

(1)蛋白尿,大於

0.5g/天或>+++


 

(2)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顆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8、神經系統異常

(1)抽搐—非藥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

9、血液學異常

(1)溶血性貧血或伴網織紅細胞增多

(2)白細胞減少(低於

4000/mm2)

(3)淋巴細胞少於

15000/mm2

(4)血小板減少,少於

100000/mm2(除外藥物影響)

10、免疫學異常

(1)LE細胞陽性

(2)抗

ds-DNA抗體陽性

(3)抗

Sm抗體陽性

(4)梅毒試驗假陽性

11、抗核抗體免疫熒光抗核抗體滴度異常,排除了藥物誘導的「狼瘡綜合症」。

增殖性紅斑

 

表現是龜頭處出現單個或數個紅斑,可為圓形、環形或不規則形,邊界清晰,略高而硬,

表面光亮。有時可有糜爛、結痂或乳頭樣增生。該病可多年無變化,也可能癌變。

 

增殖性紅斑的病因不明,但主要發生於包皮過長者,因此認為與包皮過長,包皮垢刺

激有關。筆者曾為數名本病患者做過包皮環切手術,其中幾個人的紅斑自然消失。因此,

患有本病者均應常規切除包皮。增殖性紅斑的治療問題目前沒有肯定的意見。有的學者主

張切除包皮,密切觀察;有的醫生主張冷凍或用X線照射病損。

 

另外,本病又稱為紅斑增生病或者紅色肥厚病。發現龜頭有紅斑的患者千萬不要諱疾

忌醫,而應及早上醫院的泌尿外科看病並作包皮環切手術。

皮角

表現為龜頭上長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細的牛角狀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質地堅硬。據認為,

是在龜頭炎症的基礎上表皮角質細胞增生形成的贅生物。皮角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

 

皮角的特徵突出,診斷不難。治療方法為局部切除。應該指出的是,患有龜頭皮角的

病人應儘早求醫,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或試圖自已去除,以免加重病情,或者延誤診治,

導致嚴重後果。

陰莖珍珠樣丘疹病

本病可能為生理髮育上的變異,既不是腫瘤,也不是性病。臨床表現為白色、膚色或淡紅

色丘疹,互不融合,沿龜頭後緣冠狀溝排列一行或數行。俗稱「龜頭珍珠垢

」。在醫學上,

將它命名為珍珠狀陰莖丘疹病。醫學專家經過做病理切片已經證實,其結構是正常的結締

組織增生。

 

病因尚未明確,論斷主要靠皮疹分布的部位和形態。本病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也不需

要治療。常常有男性青年他們憂心忡忡,有的擔心長了腫瘤,有的害怕得了性病。在性醫

學諮詢信中,詢問該病變的也不在少數,他們描述得非常具體:皮疹小米粒大小,與周圍

皮膚顏色相似,不痛不癢,雖然對排尿、性生活均無影響,但心理壓力卻非常大。本病對

健康和陰莖的生理功能沒有任何影響。患有本症的人最重要的是認識這個疾病,從恐懼和

憂慮中解脫出來。

 

臨床表現:

皮損為白色、膚色或淡紅色小丘疹,單個直徑

1-3mm,半透明,形似小珍珠,表面光

 

 


 

滑。可呈幾個針尖大的細珠狀。亦可呈絲狀或尖銳毛狀。皮疹互不融合,沿龜頭後緣冠狀

溝排列一行或數行,可部分或全部環繞龜頭。多見於

20-50歲青壯年。無自覺癥狀。

 

皮損有豐富血管,梭形纖維母細胞增多。周圍有豐富的結締組織包繞。

 

鑒別診斷:

 

 

1、尖銳濕疣:皮損漸次增大為雞冠或菜花狀,排列不規則,多有不潔性交史。

 

 

2、皮脂腺異位症:發生於口腔粘膜、陰莖龜頭,為黃色小丘疹。組織學檢查,丘疹為

成熟的皮脂腺小葉。

 

西醫治療:

 

不需治療。必要時可用電解或激光治療。

 

中醫治療:

 

 

1、內治法:宜清熱除濕,脫敏止癢。消炎利濕方加減:龍膽草

10克,白鮮皮

15克,

干生地

30克,木通

6克,銀花

10克。水煎服。

 

 

2、外治法:黃柏、野菊花、甘草各

10克,煎水泡洗。潔爾陰、潔身純、參子洗劑等

成藥,稀釋沖洗。

 

預防和養護: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龜頭部清潔衛生。

 

白斑

 

龜頭處可出現形狀不一的白斑,有的全白,有的較白,不痛不癢,表面光滑不伴有其它皮

 

疹,其周圍的色素常較正常膚色加深。

 

本病無特效療法,但常可不治自愈。

 

由於龜頭白斑與包皮垢慢性刺激有關,而白斑又有惡變的可能,因此有包莖或包皮過

長的龜頭生白斑者均應儘早環切包皮。

「外陰白斑」釋疑

在婦科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婦女來時就說自己得了外陰白斑病,要求治療;也

有些婦女沒有任何癥狀,自己並未發現,是在看婦產科時才被醫生髮現,被告之患了外陰

白斑,應當馬上治療。那麼,外陰白斑到底是什麼病是不是外陰部皮膚稍一變白就是外陰

白斑呢

 

外陰白斑這個名稱來源於希臘語

Leucos Placos,用以表示在皮膚上可以看到的白色斑

塊,1877年

Schwimme首先提出在口腔及舌粘膜上常有白斑發生,於

1885年

Breisky首次

提出在外陰部亦有類似的疾病稱為外陰白斑。從那時起,多年來一直就把所有外陰部皮膚

變白的疾患統稱為外陰白斑,並認為此病具有惡性潛能,屬癌前病變,惡變率約為

30%~

50%。因此婦女們一聽到自己外陰部皮膚變白,就認為是發生了外陰白斑,甚至視為癌症,

精神異常緊張,四處求醫。醫生們則認為本病雖然不是癌,但屬於癌前病變,應當立即手

術切除變白的外陰部皮膚以防癌變。那麼,這種看法是否正確呢外陰部皮膚變白都能發展

為癌症嗎能否預防和治療

 

各國學者也都在對本病進行研究和探討。為了對本病取得統一認識,國際外陰疾病學

會(ISSVD)於

1975年

1月根據病理所見曾提出如下分類方法:

 

 

●增生性營養不良,有或無不典型增生;

●硬化性苔蘚;

●混合型營養不良,有或無不典型增生。

此分類法從病理角度說明了病變性質及有無惡變傾向。


 

診斷與分類

 

為了搞清楚哪些疾病可使外陰部皮膚變白,我們對

200例被其它醫院診斷為外陰白斑

而來我院就診的所謂「外陰白斑」患者做了病變局部的活組織檢查,然後根據病理改變及臨

床所見做出診斷。這

200例患者中硬化性苔癬

61例、慢性皮炎

57例、神經性皮炎

42例、

外陰白斑

18例、扁平苔癬

11例、糖尿病外陰炎

5例、外陰乳頭瘤

2例、白癜風

2例、外

陰癌

2例。可見,在本組資料中就有

8種疾病可使外陰皮膚變白。這些疾病都有共同的變

化,即表皮增厚、基底層色素脫失、皮膚淺層血管減少。因此不能把外陰皮膚變白就統稱

為外陰白斑,應稱為外陰白色病損,然後再進一步診斷是其中的哪一種疾病。本組資料中

硬化性苔癬最多,共

61例;外陰白斑共

18例,值得提出的是已有

2例發生癌變。那麼,

對這幾種疾病造成的外陰白色病損如何進行鑒別呢

 

●硬化性苔癬(簡稱硬萎)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亦可見於幼女。本病好發於外陰部、陰道前庭區及肛門周圍,因

此有時變白區外觀呈「8」字形或砂漏狀,表面常有擴張的毛細血管及紫癜散在發生。病變開

始時為淡粉色,以後顏色逐漸變白,並伴有瘙癢,病程進展後表面皮膚萎縮、變薄,重者

雙側小陰唇部分粘連,使陰道口變得窄小,甚至產生排尿及性交困難。本病亦可發生在身

體的其它部位,如頸部、軀幹及前臂等處。

 

 

●慢性皮炎

在發生慢性皮炎之前往往先有急性炎症過程,感到外陰部瘙癢、疼痛、紅腫,然後轉

為慢性,也可能沒有急性炎症過程,於不知不覺中發生。本病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病變

多累及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半、陰蒂及陰蒂包皮。顏色減退不甚嚴重,表面皮膚常呈灰白

或黃白色,表皮增厚,萎縮並不嚴重,雙側多對稱發生。如不治療,皮膚會逐漸肥厚、粗

糙,日久則呈苔癬樣變。

 

 

●神經性皮炎

本病除外陰部外,頸部、肢體等處均可發生,病變相同。發生在外陰部者其病變範圍

可達大陰唇外側、陰阜及肛門周圍,患者常感到陰毛內亦癢。病變多呈灰白色,表皮增生

肥厚,日久則呈苔癬樣變,瘙癢嚴重,有時表面可見到細小的落屑。雙側多不對稱發生。

 

 

●外陰白斑

多發生於中年或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病變多累及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半、陰蒂、陰蒂

包皮及會陰部,但不發生在陰道壁、陰道前庭及肛門周圍。起病時首先感到外陰瘙癢,然

後局部紅腫,表面偶有少量落屑,顏色逐漸變白,但萎縮並不明顯,病變晚期則皮膚呈珠

白色,表面呈羊皮紙狀,有的大小陰唇萎縮使陰道口變窄,造成性交困難。本病多為雙側

對稱發生。

 

 

●扁平苔癬

病變由白色或淡粉色扁平丘疹融合而成,除外陰部外,身體其它部位亦可發生。發生

在外陰部者多累及小陰唇、陰蒂包皮及陰道前庭區,雙側常不對稱發生,變白區外形亦不

規整,邊界有時不甚清楚。

 

 

●白癜風

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僅發生於外陰部者易與外陰白斑混淆,病變色白,邊界不規


 

整,有時散在發生並超出外陰部界限以外,雙側不對稱發生,表皮不增厚亦不萎縮,組織

彈性正常,變白區周邊的皮膚色素略深,變白的皮膚上面生長的陰毛亦為白色。白癜風平

時無任何癥狀,如有繼發感染則出現瘙癢,顏色亦由白變為粉色,切片後顯微鏡下所見,

除基底層色素全部消失外,其它部分與正常皮膚完全相同,無異常所見。

 

 

●糖尿病外陰炎

糖尿病外陰炎的病變範圍涉及全外陰部及肛門周圍,質地呈粉紅色,有時表面覆蓋細

小的白色凝乳狀物質,如將凝乳狀物質用角板輕輕刮下後塗片,加

1滴

10%氫氧化鉀,鏡

下常可見到黴菌絲及芽孢。由於病變處奇癢,表面常可見到瘙痕及破潰處,患者常有糖尿

病史,經血液、尿液化驗可證實有糖尿病。病變晚期局部改變與慢性皮炎相同。

 

是否外陰部皮膚髮生白色斑塊後都會癌變而發生外陰癌

 

所有發生外陰白色病損的婦女,都想了解本病是否會癌變,發生外陰癌的機率是多少

一般情況是,癌變是在切片後病理檢查時看到有不典型增生的基礎上發生的。也就是說先

有不典型增生,然後再發展為癌,但是輕度不典型增生經過治療後是可以逆轉而恢復正常

的,如果疾病發生後積極治療便可減少或防止外陰癌的發生,因此患病後應適時地做病理

檢查,以便發現有無不典型增生或有無癌變。

 

據統計,外陰白斑的平均發病年齡為

55.2歲,外陰癌的平均發生年齡為

66.8歲,二者

相差

11.6年。另一統計表明,前者發生年齡平均

31歲,後者為

53.5歲,外陰白斑較外陰

癌早

22.5年,支持外陰白斑的發生早於外陰癌

10年~20年,這期間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治

療及病檢。雖然外陰癌多半是在原來白斑的基礎上發生,但其發生率並不高,本文

200例

中發生

2例,其它資料中惡變率亦不超過

5%。惡變常常發生於絕經後的婦女,因此本病患

者於絕經後更應積極治療,密切隨訪,注意有無不典型增生及癌變的發生。

 

預防及治療

 

雖然患外陰白色病損的各種疾病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做到以下各點對預防此類疾病

的發生會有一定的好處。

 

 

●治療一切使白帶增多的疾患,如陰道炎、盆腔炎、子宮頸炎等,以避免外陰部經常受

白帶浸漬而發生炎症。

●治療糖尿病、蟯蟲症以及外陰、陰道滴蟲或黴菌感染。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飲食,糾正貧血,胃酸低下及一切不正常的飲食習慣。

●內褲宜穿寬鬆的棉織品,不穿尼龍或化纖製品,夏季天熱多汗,不宜穿連褲襪,平時

不宜穿過緊的緊身褲或牛仔褲。

●清洗外陰時不宜用過錳酸鉀液或肥皂。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精神高度緊張及一切精神上的刺激。

過去對於外陰白斑多採用手術療法,將外陰部變白的皮膚切除。手術療法不但給患者

增加痛苦,複發率也很高,有統計資料表明,手術後隨診觀察

3年~15年,複發率

45%~

50%,即約有半數左右複發。近年來多採用保守治療,並定期隨訪,除非病情嚴重,久治不

愈或已發生中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時,為防止癌變可考慮手術。

 

保守治療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

 

慢性皮炎、硬萎、外陰白斑的療法基本相同。如病變處有劇烈瘙癢時,可採用中草藥

煎水薰洗外陰部,每日

1次~2次,然後擦乾,局部用

2%復方丙睾軟膏(此葯在醫生指導下

可由患者自己配製),用手指輕輕揉入患處皮膚。可口服維生素

A,每天

25萬~50萬單位,

維生素

B6每天

100毫克。

本書來自www.3gebook.com免費txt小說下載站

更多更新免費電子書請關注www.3gebook.com


 

其它各疾患的治療方法與該種皮膚病的治療原則相同,如表皮增厚或已有苔癬樣變時

可加用

2%去炎松尿素軟膏。

 

治療期間應當注意的是,當病情好轉、瘙癢停止後不可立即停葯,以防複發,可逐漸

減少用藥次數,如隔日或每周用藥

2次。不食辛辣食物;預防感冒及一切發熱性疾患;避

免溫泉浴。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或加重者,可再度行活組織檢查,以便發現有無不典型增

生或癌變。

 

如外陰萎縮嚴重、小陰唇粘連、陰裂變小,影響排尿及性交者,可在保守治療的同時

採取相應的手術治療。本病不影響妊娠,如有正常性生活,與一般婦女一樣可以懷孕,無

明顯萎縮者也可自然陰道分娩。萎縮嚴重、陰裂變小,影響正常分娩時可以行剖宮產。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由念珠菌引起的外陰或陰道疾病。系一種條件致病菌感染,80%-90%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10%-20%為其他念珠菌及球擬酵母菌屬感染。在美國,患病人數占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第

二位。通過性交可使男女雙方患病,婦女患者其配偶或性伴的

5%-20%可出現念珠菌性龜頭

炎。

 

病因白色念珠菌在直接鏡檢下可見單壁卵圓形芽生孢子及假菌絲。假菌絲相連成鏈狀

或分枝狀,芽生孢子成群集中在菌絲分隔處。如發現大量菌絲說明念珠菌處於致病狀態,

有診斷意義。該菌對乾燥、日光、柴外線及化學製劑等抵抗力較強。加熱至

60℃,1小時

即可死亡。陰道

PH值

5.5,最適宜其生長。念珠菌可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粘膜(如口腔、

陰道)、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上述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傳染。約

10%-20%的正常婦女陰道

內有少量白色念珠菌,但並不引起癥狀。當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增多,生殖道抵抗力降低,

機體菌群失調時,念珠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炎症,出現各種癥狀,故常見於孕婦、糖尿病患

者和接受雌激素治療的患者,以及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製劑者。

艾滋病患者亦易發生念珠菌感染。

 

本病可通過性接觸直接傳染,亦可通過公共浴池、浴巾及未嚴格消毒的器械等間接傳

染。

 

癥狀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白帶為白色粘稠、豆渣樣或凝乳狀,有時稀薄,內含有白

色片狀物;外陰、陰道瘙癢,有燒灼感,排尿時癥狀尤為明顯;可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

小陰唇內側及陰道粘膜紅腫,並附有白色片狀薄膜,擦除該膜後基底部出現糜爛或表淺潰

瘍。

 

診斷典型病例具有一定特徵,診斷不難。不典型病例,疑為帶菌者或以療效判定時,

應做分泌物檢查。取少量分泌物置載玻片上,加

1滴

10%氫氧化鉀液或等滲氯化鈉液,覆

以蓋玻片後鏡檢,其可靠率為

60%;採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芽生孢子及假

菌絲,其檢出率為

80%。最可靠的是真菌培養。

 

治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消除誘因。治療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等;停用廣譜抗生

素、免疫抑製劑等。2、抗真菌治療。使用伊曲康唑或制黴菌素片等。3、改變陰道酸鹼度,

可用

2%-4%蘇打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拭乾後置制黴菌素栓

1枚於陰道深處,共

2周。男女

雙方同時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見生殖器念珠菌病治療葯)

 

預防患病期間用過的衣褲、浴巾、毛巾等均須煮沸消毒,浴盆亦須消毒。保持外陰清

潔乾燥,合理應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膿皰病

 

疾病概述

 

俗稱黃水瘡,為一常見病,系接觸傳染,常發於夏秋季,多侵犯兒童。

 

病因病理

 

主要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二者混合感染。

 

促使化膿球菌侵入機體產生本病的因素:一、原存在某些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蟲

咬皮炎,外傷等,使皮膚損傷,細菌由此侵入,二、天氣炎熱、出汗、使皮膚浸漬或不潔,

三、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使免疫力下降,四、嬰幼兒皮膚薄嫩、免疫功能發育不全。

 

臨床表現

 

可分為兩型:

 

一、大皰型膿皰病:多發生於

2~8歲兒童,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頭面、四肢,也可波

及全身,初為紅斑或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米粒至黃豆大,周圍有紅暈,皰壁鬆弛,皰內

膿汁沉積於皰底,上部為透明液體,形成半月形,皰膜破裂後露出糜爛面,乾燥後形成蜜

黃色膿痂,自覺瘙癢,故而搔抓後易自我傳染,向周圍蔓延。

 

二、膿痂性膿皰病: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轉為膿皰,膿汁較粘稠,周圍炎性

紅暈明顯,乾燥後結有蜜黃色厚痂,約一周左右,痂脫而愈,不留疤痕。

 

診斷和鑒別

 

根據典型皮損發病部位、年齡、季節不難診斷。同時作膿汁培養及葯敏試驗輔助診斷

和治療。

 

併發症

 

膿皰病出現的併發症有: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急性腎炎、甚至敗血症等。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潛伏

在體內再發,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老年人和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帶狀皰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為嚴重。民間把這種病

稱作「串腰龍」,文獻上叫「纏腰火丹」,這是因為侵犯胸腰部位的帶狀皰疹占本病發病率的60%以上。實際上,這種病還可侵犯頭、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於這種病毒有親神經

的特點,發病總是沿神經走向,呈條帶狀,故稱「帶狀皰疹」。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因為肝膽火盛及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現代醫學已經知道這

種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體內,潛伏到脊神經後根神經節或其它發病部位的神經細胞中。

這種病毒平時可以不發病,但由於老年人及久病體虛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體

 


 

勞累、感冒等誘因,則易發此病。發病機制:病毒感染後無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

數是兒童)可發生原發感染,即發生水痘。或病毒隱性感染,經血行傳播到皮膚感覺神經

末梢,經神經通路到脊髓神經後根或三叉神經,然後傳播到顱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

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創傷、感冒、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等),潛伏的病毒就會大

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時病毒沿神經通路下傳,到該神經支配

的區域引起節段性皰疹。病毒也會感染運動神經元,引起病人肌無力和運動麻痹,但很少

見。發病之初,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無力,食欲不振,輕度發燒,很快發病部位感覺灼熱,

跳著疼痛。如果發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誤診為心臟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帶狀皰疹,1~3天後,發病部位的皮膚即出現綠豆粒大小、張力很大的丘疹、

水皰,沿神經分布,集簇狀排列,呈條帶狀。如果發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側斜

向前下方,極少對稱發病。民間所傳:如果圍繞腰部出現一圈皰疹即有生命危險,是不可

靠的。患此病者,輕者每簇可間隔有正常皮膚,病情嚴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帶狀分布,數日

後由澄清透明的水皰變為混濁的膿皰,部分可破潰形成糜爛。老年人多表現為大皰、血皰,

甚至出現壞死。輕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乾涸、結痂,脫落後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長到

一個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現劇烈疼痛,影響睡眠,如果治療不及時,在皮損消退後,仍

遺留疼痛,數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帶狀皰疹出現在頭部、顏面,要警惕侵犯頭面部神經

而出現的頭痛、面癱。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還會導致失明。年齡大的、體質弱的及

患有腫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會更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還常見到一種不全型帶

狀皰疹,病人除自覺發病部位劇烈疼痛外,水皰不出現或出現得很少,很容易被誤診,應

予以高度重視,以免貽誤治療,發現嚴重後果。

 

帶狀皰疹的患者,在未出現部位疼痛時,應及早請醫生確診,積極治療。

 

【治療】

一、主要是一般和對症治療。原則:抗病毒、減少疼痛、預防繼發感染、縮短病程。

 

 

①神經痛:可給止痛劑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皰疹後神

經痛需止痛劑和鎮靜劑合用,如多慮平

25mg,日

3次口服;甲氰咪胍

0.2g,地塞米松

1.5mg,

賽庚啶

2mg,日

3次口服,維生素

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

10天。

②局部皮膚護理治療;酞丁胺擦劑或爐甘石洗劑外搽,1日

3-5次。糜爛者塗

2%龍膽

紫溶液或塗新黴素糠餾油糊劑。或紫外線照射、音頻電療,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擴

束照射),TDP頻譜照射等。

③眼部帶狀皰疹:可用皰疹凈或無環鳥苷液滴眼,為防止角膜粘連用阿托品擴瞳;

二、抗病毒治療,主要用於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無環鳥苷。口服

高效抗病毒藥:阿昔洛韋、萬乃洛韋等(臨床提示:阿昔洛韋對治療後遺神經痛無效)外

用阿昔洛韋眼藥水塗患處。可口服抗菌葯或外用紅霉素軟膏塗患處。如果水泡破裂,可用

 

 

2.5%龍膽紫溶液塗患處。皮質類固醇激素:短期應用,千萬要慎重!

三、對正在用細胞毒、免疫抑製劑或代謝拮抗劑的患者,因易產生病毒擴散,應盡量

減低劑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熱解毒中藥和針刺療法。推薦中成藥如肝火熾盛者,口服龍膽瀉肝丸;

脾虛濕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參苓白朮丸;氣血淤滯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治療期間應卧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製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

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藥。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季節,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

 


 

盡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

居要有規律。

 

水痘-帶狀皰疹是一種

DNA病毒,體積

210~250nm。可經呼吸道傳播,但傳染性

很小。

 

歡迎訪問

CPO諮詢熱線的性學知識欄目,如有更多問題或想更多了解一些性病防治知

識請來信至

cpo@163.net

相關欄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礙

in 煩惱困惑

or 預防疾病||照顧身體

in 身體奧秘→性學

知識

of 中國心理熱線

 

相關文章: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

台灣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高宗桂主治醫師博士選自

freehospital@163.net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又稱腰纏火丹、串瘡、蜘蛛瘡等。

一、帶狀皰疹的病因:

(一)現代醫學描述:

 

 

a. 帶狀皰疹為一種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帶狀皰疹的病毒與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無異,因此本病也被認為是許

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潛伏在感覺神經節的再度活動所致。

c.大概得過一次後不會再複發(體力極度衰弱者,偶會得到第二次)。

(二)傳統醫學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兼

感毒邪而發。

b.以針灸立場言,帶狀皰疹病常為心經火旺、脾肺濕熱與肝膽火旺所引發。

二、帶狀皰疹的癥狀:

(一)現代醫學描述:

a.常突然發生,集簇性水泡(紅色斑丘疹,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節分布區出現,

排列成帶狀。

b.伴有強烈疼痛,多數患者有持續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癒後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驅癥狀為沿神經干周圍之疼痛約持續三日,且多合併所所屬淋巴結腫脹疼

痛。

d.皮疹為連續性帶狀或斑狀,沿神經分布出現在一至數個及節,初期為隆起性紅斑,迅

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臍窩狀大小水皰,漸漸為血皰(Hernorrhagicbulls)乃至膿皰,最後覆蓋有

壞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脅部,胸部,頸部,臉部及大腿內側面,一般不超過正中線,(非常少數病

情嚴重,或體力極度差患者偶會越過正中線,形成兩側皆有的現象)。

f.胸部及腹部帶狀皰疹之分布,明顯地終止在中線,絕無蔓延至對側可能,此點為診斷

特徵。

g.侵犯至三叉神經、頸部或腰骶部則有時會造成診斷上的困擾。

h.三叉神經的眼分枝也可為容易受侵之處,典型的皮疹出現後,頭痛將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兩側可有水皰出現。

j.眼變化將自結膜炎,結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狀體炎合併綠內障,臨床癥狀通常為羞明


 

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時,皮疹則不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皰,類

似因水痘散發在四肢或軀幹。如出現此種臨床癥狀,則應詳細檢查患者是否有潛在性白血

病等。

l.皮膚病變通常在發病後十日趨向痊癒,嚴重的壞死,額部帶狀皰疹則將延遲,病程約

4-6周。

m.本病在十五歲以下兒童極為少見,大半數患者年齡超過

45歲。

(二)傳統醫學描述:

 

 

a.《醫宗金鑒》之「纏腰火丹」記載,此症俗名蛇串瘡,台灣民間叫飛蛇。

 

 

b.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疼

發熱。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干者多疼。

c.《外科啟玄》中有關蜘蛛瘡記載,此瘡生於皮膚間與水巢相似,淡紅且痛,五七個成

堆,亦能蔭開。

 

三、帶狀皰疹的治療:

(一)現代醫學治療:

 

 

1.下列數種情況要特殊治療:

(1)臉部:帶狀皰疹有可能留下疤痕,而且面積不小,故一定要及早治療。若在三叉神

經的眼支幹,可能造成角膜潰瘍,導致視力受損。

(2)年老者:超過六十歲,帶狀皰疹會造成嚴重且持續數月的神經痛。神經痛是因神經

纖維本身發炎而引起間歇性的刺痛。

(3)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帶狀皰疹可擴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腦炎。

以上三種情形,可使用

Acyclovir 800mg,每天五次,連續使用五天,可抑制病毒繁殖。

使用

Acyclovir第二天,可開始用

Prednisolone 6O mg/天,可抑制神經發炎,連續使用十天,

Prednisalone勿用於免疫不全者。

 

 

2.處理措施

(1)一般患者應注意勿發生細菌感染及減輕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藥膏。

(2)冷敷:以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浸泡紗布冷敷,一次

30分鐘,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

速乾燥,減輕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則應減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適等定能減少。

(4)劇痛時,可服用

Demerol一顆。

(5)神經痛可用

Capsaicine軟膏鎮痛。

(6)減輕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療效。

(7)一般內服皮質類脂醇並不能縮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療後之神經痛。

(8)沿神經節以

Ethylchloride噴霧冷凍為簡單有效方法。

(9)但止痛劑對許多病患並無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對神經痛影響很大,故應鼓勵患者恢復原有工作。

建議處方如下:

 

 

(1)Dicloxacillin 250mg,6小時一顆。

(2)Brufen,6小時一顆,飯後服用。

(3)Panadol,6小時一顆,飯後服用。


 

(4)Valium,睡前一顆。

(二)傳統醫學治療:

依辯證論治,分為三型施治:

 

 

1.熱盛型:

[主證]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煩悶易易怒,食慾

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辯證]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

 

 

2.濕盛型

[主證]皮膚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

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辯證]脾失健運,蘊濕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方葯]除濕胃苓湯加減。

 

 

3.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辯證]氣滯血瘀,餘毒未盡。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餘毒。

[方葯] 活血散瘀湯加減。

(三)針灸治療:

 

 

l.根據「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選取下列經絡:

A﹒發於臉部,累及三叉神經:

a.侵犯眼支:選取膀胱經、膽經、三焦經、小腸經。

b.上顎支:選取胃經、小腸經、膽經。

c.下顎支:選取胃經、大腸經、膽經。

B﹒發於頸部:

a.胃經:距任脈

1.5寸的當頸動脈搏動處。

b.大腸經:在頸部前外則,距任脈

3.0寸。

c.小腸經:在頸部側面,距任脈

3.5寸。

C﹒發於胸、腰、背部:

a.任脈: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區旁取中之原則。

b.腎經:腹部-距中行任脈

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

2.0寸。

c.胃經:腹部-距中行任脈

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

4.0寸。

d.脾經:腹部-距中行任脈

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

6.0寸。


 

e.肝經:上貫膈,布脅肋。

f.膽經:循脅里,其直者季脅。

g.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分布於腰背,距督脈

1.5寸及

3.0寸區域。

h.督脈:主背脊柱正中,統率一身陽經。

D.發於腿部:

a.胃經:行腿部陽面前路。

b.膽經:行腿部陽面中路(側面)。

c.膀胱經:行腿部陽面後路。

d.脾經、肝經、腎經:行腿部陰面之前路,中路與後路。

2.選穴處方(選用之腧穴):

A.臉部

(1)膽經:

(a)遠部取穴:陽陵泉、足臨泣、絕骨。

(b)局部取穴:瞳子膠、上關、聽會、風池。

(2)胃經:

(a)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倉、頰車。

(3)大腸經:

(a)遠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歷。

(b)局部取穴:禾膠、迎香。

(4)三焦經:

(a)遠部取穴:支溝(十總穴:脅肋尋支溝)、中渚、外關。

(b)局部取穴:絲竹空、耳門、翳風。

B.頸部:

(1)胃經:

(a)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氣舍(頸部針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傷氣管、神經或血管。

一般應淺刺,最好不要留針)。

(2)大腸經:

(a)遠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歷。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腸經:

(a)遠部取穴:養老、陽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脈:廉泉、承漿、壇中。

(2)腎經:

(a)遠部取穴:太溪、築賓。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經:

(a)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梁門、天樞、水道、不容、庫房、屋翳。

(4)脾經:

(a)遠部取穴:公孫、血海、三陰交。

(b)局部取穴:周榮、胸鄉、大包。

(5)肝經:

(a)遠部取穴:太沖、中封、行間。

(b)局部取穴:期門。

(6)膽經:

(a)遠部取穴:陽陵泉、足臨泣、風市、絕骨。

(b)局部取穴:日月、淵液、轍筋。

(7)膀胱經:

(a)遠部取穴:委中、崑崙、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膽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經:

(a)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髀關、伏兔。

(2)膽經:

(a)遠部取穴:陽陵泉、足臨泣。

(b)局部取穴:居膠、風市、環跳。

(3)膀胱經:

(a)遠部取穴:委中、崑崙、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門、秩邊。

E.病變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皰的周圍揚刺(即在距球水皰四周的

0.5-1.0寸處用五針橫刺),或局部灸(用瀉法)。

b.施針時,針尖刺向皰疹中心區呈

10-30度角橫刺,此又名為圍針穴。

F.取穴規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鄰近取穴(即圍針穴)。

(2)背部取病損部位的神經根(即夾脊穴)。

(3)遠距離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身柱、內關、陽陵泉)。

(4)對症加用穴。

G.處方舉例:

a.局部圍針穴,再加外關、曲池、三陰交、太沖。

b.皰疹在頭面者,加合谷、內庭。

c.皰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溝、內關。

d.皰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陰陵泉。

3.手法:

(1)實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轉,用瀉法,留針

20至

30分鐘,每日針二次,用毫針刺,

局部臥針橫刺。

(2)實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膚針或梅花針於皰疹周圍淺刺。

4.耳針:

A.選穴:

a.相應敏感點、肺、肝、下屏穴、屏間。

b.肝、脾,腎上腺、內分泌、神門。

B.方法:取

2至

3穴捻轉強刺激,留針

20至

30分鐘。

四.結論:

 

 

l.中西醫對帶狀皰疹並無特效藥五,只能減輕疼痛,故針灸可輔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

水皰與紅斑,一方面能防止帶狀皰疹消失後遺留的神經痛,且可縮短療程及無不良副作用。

針灸對帶狀皰疹的療效除了雙門學說的迅速止痛的機轉外,可能尚與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

關。

2.一般來說,帶狀皰疹的預後良好,針灸可單獨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

1-3次針灸治

療後,即會有顯著的改善。

3.由於帶狀皰疹病人會感覺很痛,故經驗上須雙側同時針刺,且可數小時針刺

1次,直

到病情緩解為止。

4.治療期間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魚蝦蟹等動風發物(即引起過敏的食品)。

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猴子」,是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皮膚病。本病的傳染途徑可有直接接觸和

間接接觸,直接接觸也包括了性接觸的內容,對於成人發生於陰股部的傳染性軟疣多是由

於性接觸引起的。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本病好發於外生殖器、肛

周、腹股溝及胸背部。

 

本病的病原體是傳染性軟疣病毒,屬豆類病毒。呈「磚型」,大小為

300nm×310nm,在

普通顯微鏡下也可看到。其結構類似於天花病毒,核酸為

DNA,衣殼完全對稱,外包以囊

膜。

 

傳染性軟疣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也可自體接種。往往在公共浴池或游泳

池傳染,成人多通過性傳播。有人認為有家族性遺傳過敏素體的人對此病毒比較敏感,易

 


 

於泛發。兒童和青少年易發。

 

傳染性軟疣的臨床特點

 

 

(1)本病的潛伏期是

2~3周,接觸傳染性軟疣的患者,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後即可發病。

(2)以性傳播者發病初起多局限於會陰、小腹、肛門、腹股溝、乳房等處,然後全身播

散。損害數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處。

(3)皮損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蠟樣光澤,呈淡紅、灰白、

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軟疣頂端中央挑破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此稱為「軟疣小體」,這是本病的特

征性損害。

(5)少數患者其損害偶爾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稱為「角化性傳染性軟疣」。損害有

時可長大到

10~15mm,此種巨大的損害多為單發,常常繼發細菌感染髮生炎症反應。

(6)一般經過

6~9個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續

3~4年,甚至個別皮損可持續

5年以上。

病程與數目無關,愈後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發病幾個月以後,在某些皮損四周出現斑片狀濕疹樣損害。若眼瞼或其

附近有皮損時,可引起慢性結膜炎,軟疣消退後,此種濕疹或結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覺輕度瘙癢,可由於搔抓等原因引起繼發感染,出現膿皰瘡樣損害,甚至引起更

嚴重的疾病如腎炎等。

鑒別診斷:

1、水痘:透明清亮的水庖,周邊有紅暈,頂端無臍窩,皮疹分批發生。

2、多發性角化棘皮瘤:青年男性多見,有家族史,質堅硬,消退後留輕度萎縮性疤痕。

 

西醫治療傳染性軟疣的方法

局部治療:

 

 

(1)在無菌條件下,挑破傳染性軟疣的頂端,可見到乳酪樣的軟疣小體,然後用鑷子輕

輕擠出。或直接用小鑷子夾住疣體將其拔出,而後塗

2%-2.5%碘酊,壓迫止血即可。數目

多者,皮損消毒後,將軟疣刺破,塗以

5%-10%碘酊,每日

1次,可在

7天內乾涸脫落。

(2)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塗於疣體表面,每日

2~3次,連用

3周。如療程

結束後軟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3)1%的

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

2~3次,連用

2周。用時以棉簽蘸藥液少許,直

接點於疣體的頂端。

(4)0.1%的維生素

A酸溶液外用,每日

2次,連用

2周。要注意保護周圍皮膚。

(5)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藥液的小針管,對準皮損逐個點葯,點於疣體中央。

一般一個疣體點

2次即可,10天後皮損可自行脫落。

(6)液氮冷凍,用冷凍器將液氮噴於疣體表面,解熔

3次即可。一般

1周後疣體脫落。

(7)滅菌竹籤蘸少許濃來蘇水直接點塗軟疣表面。較大皮疹,夾出軟疣小體再行治療。

10天後復點一次。

(8)99%冰乙酸

15ml加入

20g食用麵粉中,拌勻成糊狀,外塗於疣體。

一般不需全身用藥。若皮疹過多可採用以下辦法:

1、抗病毒:①病毒唑

0.2,日

2次肌注;②聚肌胞

2mg,隔日

1次肌注;③病毒靈

0.2,

甲氰咪胍

0.2,口服每日

3次。

2、促進免疫:左旋咪唑

50mg,1日

3次口服,連用

3天,間歇

11天。

 


 

中醫的治療傳染性軟疣的方法

 

 

(1)取雄黃少許,兌入白酒中,塗於疣體表面。每日

1次,連用

5天。

(2)百部酊。百部

30g兌入

75%的酒精

100mL中浸泡

1周後,用其液塗於疣體表面。每

2次,連用

10天。

(3)紅花

30g,補骨脂

10g,乾薑

10g,吳萸

15g,樟腦

10g,生半夏

30g;用

75%的酒

1000mL 浸泡

1周,濾渣後即可外用於患處。每日

2次,連用

10天。

(4)馬齒莧

30g,蒼朮

10g,蜂房

10g,苦參

10g,雄黃

10g;水煎液待溫,擦洗患處。

這種方法適宜於皮損泛發有瘙癢者,或繼發濕疹化者。

(5)鴉膽子

40g,連殼打碎,然後裝瓶加入

80mL水,煮沸,取液

40mL。用時以棉簽點

於疣體上。

(6)板藍根

30g,芒硝

10g,紅花

10g,生薏仁

30g,馬齒莧

30g,水煎服。本方有清熱

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對於皮損泛發者特別實用。

(7)馬齒莧

30g,蒲公英

30g,水煎洗浴患處。每日

1次,每次

20分鐘。

防護傳染性軟疣

 

 

(1)杜絕不潔性交和其他性亂。

(2)潔具不混用。洗澡勿用搓澡巾搓澡,以免損傷皮膚,引起病毒的感染。

(3)患病後衣服要煮沸消毒。

(4)患病後禁止抓搔,以免抓破感染和傳染。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俗稱「風

疹塊」。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白色或紅色疹塊,發作時突然,並無一定位置,時隱時現,瘙癢

無度,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迹。

 

治療:

 

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配合情志、飲食、針灸等療法。病情嚴重者,尤其是有

過敏性休克或喉頭水腫時,必須立即送醫院救治。

 

預防:

 

蕁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藥物,食物,衣物,花粉,化

妝品等等。治療應從兩個方面著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儘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

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

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複發者,不應過分迴避,相反應

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

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

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加強體育鍛煉。

 

但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治療辦法就是口服抗過敏葯,可同時配合加服

鈣劑,維生素

C,皮質激素等。

 

慢性蕁麻疹有時治療比較困難,需要從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入手,如堅持較長時間(3-6個月)聯合服用二類抗組胺葯,即撲爾敏、賽庚啶、賽特贊、敏迪這一類和西咪替盯

雷尼替盯法莫替丁這一類。需要調整用藥時間,為了防止晚間發作,可在下午服藥。另外,

為加強療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組織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針等。部分患者隨著身

體發育,機體免疫功能會發生變化,慢性蕁麻疹也會自我緩解。

 


 

蕁麻疹

 

 

結核疹

 

結核疹常發生於龜頭,表現為淡紅色小疙瘩(丘疹),不痛不癢,進展很慢。有時破潰,形

成小的圓形潰瘍,無膿液,可逐漸結疤而愈。有時可合併皮膚結核疹,表現為四肢、背部、

頭頸出現多處皮疹,易誤診為粉刺、毛囊炎或囊腫。皮疹此起彼落,可自行吸收,但每個

皮疹一般約20-30天才能自愈。

 

龜頭結核疹可根據皮疹特徵、患者有過結核或結核接觸史以及其它部位的典型皮疹確

診。應該指出的是,結核疹是皮膚對其它部位結核灶產生過敏反應而發生的,其本身病灶

內不含有結核桿菌。

 

結核疹的治療應口服抗結核藥物,病人不宜私自治療,應請醫師給予指導用藥。

 

固定葯疹

 

固定葯疹常因口服磺胺類、巴比妥類、解熱止痛藥後,於服藥的一日內,甚至數分鐘突然

發病。表現為龜頭處出現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斑塊,大小不定,中央呈紫紅色腫脹,周圍

色紅,局部可有癢或灼熱感。嚴重者中央迅速發展為水皰,破潰後形成濕爛面,經十多日

才能癒合,且多遺有色素沉著,須經數月至一年才能逐漸消退。以後,患者每服該致敏葯

物,患處皮疹就會複發,而且面積會越來越大。

 

本病診斷不難,有服藥史和上述癥狀者容易確診,尤其有複發史者診斷更易。龜頭固

定葯疹與血管性水腫的鑒別也不困難,有服藥史,症較重的多為固定葯疹。

 

固定葯疹的預防重於治療。患者應牢記自己過敏的藥物,在看醫生時應主動說明,並

且絕不能再用那些藥物。一旦發病應立即停服致敏藥物,輕者可外用抗菌素軟膏,內服苯

海拉明治療。重者應及早就醫,請醫生診治。

銀屑病

疾病概述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類似中醫疕。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徵性皮損的慢性易於複發的皮

膚病。

 

病因病理

 

尚不完全明確。目前亦未能用實驗方法使動物或人發生本病。近年來大多認為遺傳、

代謝障礙,感染、免疫功能障礙等可能為發病的重要因素,季節變化、潮濕、精神創傷或

手術等也可能誘發本病。

 

遺傳:國外報告有族史者一般認為

30%左右,國內資料約為

10~17%.,關於遺傳方式,

有認為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率,亦有認為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性聯遺

傳者。銀屑病發病與種族似亦有關係,據報告,黑種人發病率低。

 

近年來發現組織相容性抗原(HLA)與銀屑病明顯相關。國外報道銀屑病患者

HLA

 

 


 

B13、HLA-B17 抗原頻率明顯增高,但亦有報告銀屑病患者

HLA-B3、HLA-CL7、HLA-W6增高者。我國銀屑病患者除

HLA-B13、HLA-B17抗原比正常組明顯增高外,HLA-BW35明顯降低。目前均認為銀屑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時也受環境因素影響。

 

感染:臨床上有些銀屑病的發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體炎等病有關。當應用抗生素

或切除扁桃體後,銀屑病可好轉,特別是急性點滴型銀屑病患者。亦有報告在患者受到鏈

球菌感染後,銀屑病可迅速惡化,抗鏈球菌「O」值亦增高,因而認為銀屑病發病與鏈壞菌感

染有關。有人主張本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曾觀察到對同時有病毒感染的患者進行抗

病毒治療,銀屑病也可能因之緩解。有人證實在棘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

 

代謝障礙:以往曾懷疑銀屑病的發生與代謝、蛋白質代謝、糖代謝、維生素缺乏、硫

及/或無機鹽代謝等紊亂有關,但均未以肯定。近年來研究證明,銀屑病表皮中

cAMP(環

磷腺苷)的含量明顯低於正常人表皮的含量,而

cGMP(環鳥腺苷)則較高。後者有促進

細胞增生作用,這樣就使皮損的表皮細胞失去控制。

 

免疫功能紊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銀屑病的發病機理中起著極為重要

的作用。真皮血管內皮細胞的活化、單個核細胞的聚集,細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達,以

及被誘發的角朊細胞的過度增生是本病發病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因而有人相信,銀屑病在

實質上是一種免疫細胞性疾患。

 

除上述諸種因素外,其他如精神創傷、外傷或手術、寒冷、潮濕、血液流變學改變,

以及與月經、妊娠、分娩、飲食等的關係,亦有不少報道,目前認為這些因素可能是促發

誘因。

 

臨床表現

 

銀屑病可發於各種年齡,男女發病無大差異,初發年齡懸殊頗大,最小者為

3個月,

最大者可達

70~80歲,以

15~45歲為最多,10歲以下較少見。

 

類型:一般分為四型,即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與紅皮病型。

 

(一)尋常性銀屑病(psoriasis vulgaris)臨床多見。大多急性發病,擴延全身。原發

疹為針帽頭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呈特有的淡紅色,境界明顯,表面被覆多層

銀白色鱗屑,周圍有輕度紅暈。剝除鱗屑可露出半透明薄膜(薄膜現象),剝除此膜則出現

小的出血點,稱為

Auspitz征,相當於刮破的真皮乳頭頂,此種薄膜現象與

Auspitz征具有

特徵性。自覺有不程度瘙癢。皮疹可不斷的擴大和增多,可表現各種形態,如點滴狀,錢

幣狀、花瓣狀、地圖狀、少數可呈帶狀。亦可融合擴延甚廣以至全身者。少數可有滲出濕

潤或形成蠣殼狀,稱為濕潤或蠣殼狀銀屑病。

 

銀屑病可發於全身各處,但好發於四肢伸側特別是肘、膝部位。對稱發生。其次亦常

見於頭皮、腰骶部。少數亦可見腋窩,腹股溝等皺襞部。掌跖、指(趾)甲及粘膜亦可被

累。發於頭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現,皮損處界限清楚,鱗屑厚積,發成束狀,但不脫髮。

皮損常沿髮際呈帶狀。部分患者可由頭皮開始先發生鱗屑斑,逐漸擴延至四肢或全身。皺

襞部銀屑病鱗屑較薄,境界分明,常因汗液浸漬及搔抓,表面出現濕疹樣變。掌跖部銀屑

 


 

病少見,皮損為境界明顯的棕黃色角質增殖斑,周圍有紅暈,鱗屑較厚,剝除後可見有杯

狀小凹窩。較易形成皸裂。

 

本病在經過中皮損始終保持乾燥,除蠣殼狀及發於皺襞者外,一般不傾向濕潤或繼發

水皰或膿皰,亦不累及內臟。

 

指(趾)甲銀屑病多見。常見者為甲板有「頂針狀」小凹陷,較嚴重者甲面失去光澤,

呈暗黃色,增厚變脆,可出現縱嵴、橫裂,時久可破壞或脫失。如全部指(趾)甲被累,

指關節可有強烈炎性反應。

 

少數病人可發於口唇、陰莖龜頭等處,呈境界明顯的淡紅色浸潤斑,表面乾燥,鱗屑

不明顯,但刮後可見銀白鱗屑。

 

銀屑病病程一般分三期。①進行期:皮損浸潤明顯,鱗屑較厚,周圍有紅暈,各種機

械性刺激如針刺、搔抓或塗性質劇烈藥物,常可在受刺激部位引起新的皮損,稱為同形反

應(isomorphism)亦稱

Koebner征。②穩定期或靜止期:病情穩定,暫停發展,炎症減輕,

基本無新疹出現。③退行期(恢復期):皮損炎症基本消退,縮小變平,周圍出現淺色暈,

淺色暈逐漸擴大,皮疹消退,遺留淺色斑而達臨床治癒。亦有先自中央部呈環狀消退者。

內服或外用抗腫瘤藥物如氨甲喋呤、外用芥子氣軟膏等,則愈後遺留色素沉著斑。下肢及

頭皮部皮損往往消退較遲。銀屑病在長期經過中可自行緩解,但易複發。一般冬季易於復

發增劇,冬季減輕緩解者。情緒不安、精神創傷、寒冷、潮濕、飲酒或過度勞累等常可促

使複發或病情加劇。

 

組織病理:主要為顯著角化不全,在角質層內或其下方,可見有

Munro膿腫,系嗜中

性白細胞由真皮乳頭層上端向表皮遊走聚集所致。棘細胞層增厚,表皮突向下延展,深入

真皮。真皮乳頭頂呈杵狀,向表皮內上伸,接近角質層。真皮乳頭層內血管腫脹,內皮增

生,血管周圍有少數淋巴細胞為主的細胞浸潤。

 

診斷與鑒別診斷:依據其皮損特點、好發部位、慢性經過、易於複發及組織病理學特

點等,一般易於診斷。鑒別診斷方面根據上述診斷要點,易與其它皮膚病鑒別。但限局於

其一部位而癥狀不典型者如頭皮銀屑病與頭皮脂溢性皮炎鑒別。後者無束狀發及

Auspitz

征,基底浸潤較輕,身體他部無銀屑病損害。陰莖龜頭銀屑病應與陰莖龜頭扁平苔蘚鑒別。

後者為紫紅色多角形丘疹所組成的環狀損害,表面有珍珠樣光澤,鱗屑不著,口腔粘膜常

被累。皺臂部銀屑病應與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鑒別。後者瘙癢劇烈,濕潤明顯,腋窩銀屑病

雖亦可濕潤,但如撒以撲粉使其乾燥,即可復現銀屑病樣損害特點。小腿部慢性肥厚性銀

屑病應與小腿神經性皮炎鑒別。後者顯示苔蘚樣變,無多層鱗屑及

Auspitz征。組織病理角

化不全輕微。

 

(二)膿皰型銀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可分為泛發性(或全身性)及限局性兩型。

 

 

1.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Zumbusch)臨床少見。本型發病急劇,有全身不適並伴有弛

張性高熱等全身癥狀及白細胞增多。皮損初發為急性炎性紅斑,表面有多數密集針頭至粟

粒大小黃白色無菌淺在性小膿皰。膿皰可擴大融合形成「膿糊」狀。常累及廣大皮面,甚至

可擴延全身。以四肢屈側及皺襞多見,常因接觸摩擦而出現糜爛濕潤和結痂。指(趾)甲


 

板混濁肥厚,甲下可發生角化及鱗屑堆集。甲床亦可出現小膿皰。可發生甲萎縮、甲碎裂。

常伴有關節癥狀。數周后膿皰可自行乾涸,癥狀好轉,或轉化為紅皮症。但又可因感冒、

疲勞、月經前期及感染等誘因而反覆再發。亞急性者,經過較緩,癥狀較輕。本病多見於

青壯年。本病常伴發溝狀舌。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有人認為常性銀屑病長期服用皮質類固

醇劑後,停葯者易發本病,或與感染、藥物刺激有關。本病病情較重,常呈周期性複發,

預後較差。

 

 

2.限局性膿皰型銀屑病(Barber型)亦稱掌跖膿皰性銀屑病,多限於掌跖,常在大小

魚際或足跖部成批發生多數淡黃色針頭至粟粒大小膿皰,基底潮紅。約經

1~2周膿皰破裂,

結痂,脫屑。以後又在鱗屑下出現小膿皰,時輕時重。自覺癢或疼痛。有時亦可有低熱或

全身不適,指甲常被累及,呈混濁肥厚,有嵴狀隆起。患者身體其他部位常可見有銀屑病

皮損。亦有先發於掌跖,經多次反覆發作後轉變為泛發性者。

組織病理:與尋常性銀屑病基本相同。但滲出較重,在角質層內可見有較大的

Kogoj

海綿狀膿瘍,皰內主要為嗜中性白細胞。真皮有以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

有少量嗜中性細胞,彈力纖維破壞。

 

診斷:主要依據多數密集無菌性淺在膿皰,易融合成「膿湖」,泛發性者伴有發熱、全

身不適等全身癥狀,易繼發紅皮症等,可以診斷。

 

(三)關節病型銀屑病(psoriasis arfhropathica)又名銀屑病性關節(psoriatac arthritis)。

常繼發於尋常型銀屑病或銀屑病多次反覆惡化後,亦可先出現關節癥狀或與膿皰性銀屑病

及紅皮病性銀屑病並發。關節癥狀與銀屑病皮損有平行關係,本病多見於男性。

 

臨床表現:主要為非對稱性外周多關節炎,可發於大小關節,亦見於脊柱,但以手、

腕、足等小關節特別是指(趾)末端關節多見。關節紅腫疼痛。輕者關節紅腫輕微,有輕

度變形。多累及手足小關節。重者手、足、膝、踝、肩、髖、脊柱等大小關節均可被累。

關節紅腫疼痛、變形及功能障礙均較嚴重(殘廢性關節炎)。大都伴有指甲損害,同時見有

銀屑病損害,可作診斷依據。本病多與膿皰性銀屑病或紅皮病性銀屑病並發,常伴有高熱、

貧血等全身癥狀,類風濕因子多陰性,血鈣值低,可並發內臟損害如澱粉樣變,潰瘍性結

腸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炎、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X線檢查:受累關節邊緣有輕度肥

大性改變,無普遍脫鈣。骨破壞位於一個或數個遠側指關節,近側指關節受累很少或無改

變。部分病例

X線檢查可呈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

 

本病可長期遷延,治療困難,伴發膿皰型銀屑病者預後較差。

 

診斷:主要依據為有銀屑病史或與銀屑病並發,多累及遠心端小關節,伴有指(趾)

甲損害,類風濕因子陰性。此外,參考

X線檢查所見。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後者多

侵犯近心端小關節不伴發銀屑病,類風濕因子陽性。

 

(四)紅皮病型銀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又名銀屑病性紅皮病(erythroderma

psoriaticum)。本病因治療不當,特別在尋常性銀屑病急性進行期應用刺激性較強藥物或尋

常性銀屑病長期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停葯或減量方法不當所致。此外,膿皰性銀屑

病在膿皰消退過程中,亦可出現紅皮病。本病約佔銀屑病的

1%。

 


 

初起時在原有銀屑病皮損部位出現潮紅,迅速擴延成大片,最後全身呈現瀰漫性潮紅

浸潤,在瀰漫性潮紅浸潤中,常有片狀正常「皮島」,為本病的特徵之一。發病過程中每日

均有大量鱗屑脫落,頭皮有厚積鱗痂。後期手足可呈大片皮膚剝脫,尤如穿著破襪套、手

套。指(趾)甲混濁肥厚、變形、甲可脫落。口、咽及鼻腔以及眼結膜均充血發紅。常伴

有發熱、畏寒、頭痛、全身不適等。表淺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本病性質頑固,

愈後易於複發。伴發關節炎者,預後較嚴重。由於長期遷延,反覆再發,病人逐漸衰弱,

易繼發各種合併症,引起不良後果。治癒後,皮膚恢復正常,銀屑病皮損又復出現。

 

組織病理: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似,但炎症較劇烈。

 

診斷與鑒別診斷:主要依據為全身瀰漫性浸潤潮紅,大量麩皮樣鱗屑及殘存的正常「皮

島」,有銀屑病史。應與由其他原因(如葯疹、毛髮紅糠疹等)引起的紅皮病鑒別,後者無

銀屑病史。

 

治療

 

目前對銀屑病尚無特效療法。現有各種療法只能達到近期療效,不能防止複發。

 

 

1.一般療法解除思想顧慮,消除精神創傷,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勿濫用藥物,特別

在急性進行期應避免應用強烈刺激性藥物及紫外線照射,熱肥皂水洗浴等。

2.外用藥物療法應用得當,對銀屑病可有較好的近期療效。常用者有:

(1)角質促成劑此類藥物除具有刺激皮膚,改善局部微循環作用外,並具有干擾

RNA

合成,抑制蛋白合成,減低有絲分裂作用。在紫外線作用下,並有抑制

DNA合成作用。對

尋常性銀屑病可用焦油製劑(如

5~10%黑豆餾油、糠餾油、松餾油、煤焦油等)、5-10%硫黃、5%水楊酸、5%白降汞、1-2%焦性沒食子酸(acid pyrogallol),0.1~0.4%蒽林

(anfhralin)、芥子氣(mustard gas)等,配為軟膏或泥膏。焦油類及蒽林亦可與皮質類固醇配

伍使用。蒽林刺激作用強,可引起紅斑、灼痛、劇癢、皺襞部應慎用。芥子氣常用者為

1:

2萬-1:1萬軟膏,適用於尋常性銀屑病穩定期及恢復期。本葯刺激性較強,急性進行期

禁用,對粘膜有刺激性,頭面部以不用為宜,有肝腎疾患者禁用。

(2)皮質類固醇霜劑可外塗或加封包,或加於焦油類藥物內,效果較好。對慢性限

局性皮損亦可用醋酸強的松龍加等量

1%普魯卡因溶液作皮損或皮損下封閉。

3.全身療法

(1)免疫抑製劑皮損泛發,外用藥物療效欠佳可考慮應用。常用者有氨甲喋呤(MTX、

乙亞胺、乙雙嗎啉、羥基脲(hydroxyurea)等。本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多,用時須嚴格掌握

其劑量用法,並須於療前療後定期作各項化驗檢查。乙亞胺、乙雙嗎啉(bimolani)在嚴格

控制用量下可用於尋常性銀屑病,其他免疫抑製劑可用於乙亞胺及乙雙嗎啉的療效不佳時

及某些重症膿皰性及關節病性銀屑等。


 

(2)維甲酸應用芳香性維甲酸類藥物,有一定療效。

(3)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黴素及新型青黴素,可用於尋常性銀屑病急性點滴型伴有扁

桃體炎或咽峽炎者。

(4)皮質類固醇可用於紅皮病型、關節病型或泛發性銀屑病應用其他藥物無效時,

尋常性銀屑病禁用。

除上述藥物外,在急性進行期及紅皮病型者亦可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普魯卡因

240mg

維生素

C100mg加入

5%葡萄糖液

500ml,每日

1次,7-10次為一療程)。慢性穩定期可試

用厭用厭氧短棒狀桿菌菌苗注射。

 

 

4.物理療法常用者有浴療、光療及光化學療法。①浴療:常用者有磺黃浴、糠浴、

焦油浴、礦泉浴、海水浴、中藥浴等,可刺激皮膚、改善血行,消除炎性浸潤。中藥葯浴

常用者有花椒、枯礬、側柏葉、楮桃葉等多種藥物。亦可用花椒、枯礬各

120g、野菊花

250g、

朴硝

500g、加水適量,煎水作全身浴,用於尋常性及紅皮病型,有較好療效。②光療:主

要為紫外線療法,可單用紫外線照射,亦可用藥物加紫外線照射或外塗焦油油類藥物加紫

外線照射,再加水療(Godckerman三聯療法)。③光化學療法:主要為口服或外用

8-甲氧

補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 8-MOP),再用長波紫外線(UVA)照射(PUVA)。同時須

採取預防白內障措施,服

8-MOP後

24-48小時戴防

UVA眼罩,注意繼發皮膚癌瘤。對

光敏或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禁用。

5.中醫療法國內有不少較好經驗,有用辨證施治,亦有用單味中藥者。一般對急性

進行期特別是急性點滴型伴有扁桃體炎、咽峽炎者,法宜清熱、涼血、消斑、化瘀、除風、

止癢。方用青黛飲、紫草消斑湯、涼血散風湯等加減。對穩定期,如病勢遷延,脾濕胃熱

者,可用除濕胃苓湯加減;有氣滯血瘀、月經不調者,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復方青黛丸、

鬱金銀屑片、丹參片、雷公藤片、口服,均有一定療效。單用中草藥者有丹參、當歸、拔

葜、板藍根、土大黃、三梭、莪術等。對紅皮型或急性泛發性者,法宜清熱涼血,可用黃

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加減。對膿皰性銀屑病法宜清熱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

飲加減。對關節病型者法宜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二至丸等。

銀屑病的治療方法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有特徵鱗屑性紅斑的複發性、慢性皮膚病。本病較常見,在

自然人群中的發病率為

0.1%-3%。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仍不完全清楚。銀屑病在臨床上

有四種類型: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和紅皮病型。

 

A、尋常型銀屑病

 

一、一般治療

(一)由於本病病因不清,目前治療手段尚難於根除。不主張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

 

細胞毒類等免疫抑製劑的使用應很慎重。輕症病人以局部治療為主;

(二)去除又發因素,如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

(三)有明顯瘙癢者,可給予抗組胺類葯口服。

 


 

二、進行期銀屑病的治療

(一)如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首選青黴素治療;

(二)皮損避免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物。可用復方煤焦油洗劑;

(三)同時配合內服中藥;

(四)待基本控制新發皮疹後,採用下列方法:

 

 

1.繼續用復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

2.有條件者可用改良Goeckmen療法。

三、靜止、消退期銀屑病的治療

(一)以外用治療為主;

(二)對頑固、泛發皮損,可採用下列方法治療:

 

 

1.改良Goeckmen療法;

2.蒽林與照射紫外線結合療法即

Ingram療法;

3.光化學療法(PUVA)。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牛皮癬可僅發生在陰莖而其他部位沒有,所以不易識別,表現為在陰莖頭部有邊緣清

楚的紅斑丘疹,沒有一般牛皮癬所特有的銀白色鱗屑,若長在陰莖幹上可有鱗屑。這容易

被誤解為性病。可用氫化可的鬆軟膏外塗,以控制病情。

 

尋常痤瘡

 

尋常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數認為與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內微生物密切相關。

 

此外,遺傳、飲食、胃腸功能、環境因素、化妝品及精神因素亦與發病有關。

【治療】

目的是減少皮脂分泌,清除炎症,防止囊腫形成。

一、痤瘡是由於青春期體內內分泌的變化,最主要是性激素變化而產生的一個常見現

 

象。治療可以減輕皮損,但很難完全消退,而且隨內分泌變化,可周期性加重或減輕;

二、應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溫水,含硫磺或其它去脂消炎的香

 

皂洗滌患處,避免長期使用油脂類化妝品和皮質類固醇激素;

三、勿用手摳或擠壓粉刺,

四、外用治療,目的消化、殺菌、去脂。

(一)抗生素類;(二)硫磺水楊酸類;(三)維甲酸類;(四)過氧化苯甲醯。

五、物理療法

(一)對粉刺,清洗局部後用特製的粉刺擠壓器擠出;

(二)倒膜面膜,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三)皮損內注射;

六、內用治療

(一)抗生素類,臨床表現以感染為主的應首選抗生素;

(二)性激素類,用於嚴重的病例或對其它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但不能作為常規治

 

療;

(三)維甲酸類,對於強節和囊腫性皮損效果好;

(四)氨苯碸,適用於囊腫和結節損害為主患者;

(五)鋅製劑;

七、中醫中藥治療。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類由新生血管組成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嬰幼兒。臨床可分為鮮紅斑痣、毛細

 

血管瘤、海綿狀血管及混合型四型。

【治療】

一、鮮紅斑痣多發性,發生於前額一側或枕部者很少自然消退。可用氬離子激光治療。

 

也可採用放射性同位素磷

32或鍶

90於患處敷貼,早期治療效果尚好;

 

二、草莓狀血管瘤多數患者的皮損可在

3 ̄5歲逐漸消退。不必治療。對長期不消退或

生長很快、損害較大者,可採用

X線照射、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凍治療,但應注意出現

疤痕等副作用。

 

三、海綿狀血管瘤

(一)硬化劑局部注射常用魚肝油酸鈉局部注射,注意每次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引

 

起局部明顯壞死;

(二)手術治療對較限局的腫瘤可採用手術切除。但有時會出現複發。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絨毛狀乳頭狀瘤

 

絨毛狀乳頭狀瘤在冠狀溝邊緣有粟粒樣腫物,呈粉紅色乳頭狀突起,排列成行;陰莖勃起

時突起尤為明顯,較硬。平時無疼痛等不適,但在性生活時可損傷女方陰道粘膜。治療需

作手術局部切除。

 

 

頭癬是由皮膚癬菌感染頭皮及毛髮所致的疾病。根據致病菌種類和宿主反應性不同可分為

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類型。頭癬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可通過理髮工具或接觸受

染動物而感染。

 

【治療】

一、灰黃黴素綜合療法;

二、酮康唑口服適於灰黃黴素過敏或灰黃黴素治療失敗的病例;

三、服藥三周後複查真菌鏡檢,以後每

10 ̄14天複查一次,連續三次陰性後方可認為

 

 

治癒。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手癬

 

手癬是發生在手掌和指間的皮膚癬菌感染;足癬主要發生於足跖部及趾間。手足癬的

 

主要致病菌是紅色毛癬菌,頑固,難以根治,病程較長,一般呈慢性,發病率很高。

【治療】

對於無合併症的手、足癬應分清類型正確施治;對於繼發感染者,應先控制感染;有

 

過敏者應先控制過敏反應,然後再治療真菌感染。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腳癬

 

腳癬是其他癬的傳染源,預防腳癬最重要的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腳,穿鞋要分季節,

夏天少穿球鞋、塑料鞋。治療一般選用癬藥水、癬藥膏即可。有局部糜爛,應保持乾燥,

有感染者應加用抗生素軟膏。灰指甲應予拔除,否則不易治癒。

 


 

甲癬

 

甲癬是指由皮膚癬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變。甲的真菌感染常繼發於手足癬,也可由外

 

傷直接侵犯甲板所致。

【治療】

甲癬的治療方法雖多,但因甲板較厚,外用藥物不易透入,難以治癒。內服抗真菌葯

 

需長期、較大量服用,且對肝臟有一定毒性,限制了其作用。目前有幾種新型抗真菌藥物。

一、特比萘芬;

二、伊曲康唑;

三、局部用藥。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體癬

 

體癬是發生在平滑皮膚上的淺層真菌感染。股癬是特指發生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

 

周圍的皮膚真菌感染。

【治療】

一、咪唑類抗真菌霜劑外塗;

二、角質剝脫劑配合外用;

三、對於頑固泛發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選用系統抗真菌葯治療。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股癬

 

股癬是指股內側、會陰、臀部感染真菌後引起的皮膚病。股癬的真菌可以通過內衣、浴巾

等傳播,也可通過性生活傳播,故股癬也被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

股癬就一定是通過性交傳染的,臨床上

80%以上的股癬是通過非性交傳播的。

 

在我國引起股癬的病原體主要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毛癬菌,表皮癬菌屬

的絮狀表皮癬菌以及少數白色念珠菌。

 

主要癥狀是局部瘙癢明顯。本病容易複發。多由於接觸患癬病人或通過貓、狗等傳染,

或通過衣物用具而間接傳染,或先患足癬,因搔抓蔓延而傳染。夏季時節,氣候炎熱潮濕,

人體多汗,尤其是股內,如不及時洗澡,或穿著緊身內褲大量汗液來不及蒸發,則易得此

病。另外,患有糖尿病、白帶過多等的病人,以及長期口服或局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或

皮質類固醇,也易患股癬。從發病率來看,主要是青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多發於夏

季,氣候潮濕或炎熱往往使病情加重,冬季緩解或痊癒。

 

股癬是好發於股部的皮膚病,有時還可累及會陰、陰阜部、肛周、臀部、陰囊皺褶等

處,瘙癢劇烈,由於搔抓,患者可繼發皮炎、苔癬化改變或繼發感染。

股癬皮疹的特徵為:

 

 

(1)股癬剛開始時,為邊緣清晰、稍微隆起的紅斑,漸漸擴大,上面有落屑,漸漸由紅

色轉為褐色或膚色。

(2)病損的中心漸漸自動癒合,向周圍發展,紅斑的邊緣炎症比較明顯,上面可有皮疹、

水皰、痂皮,甚至糜爛,形成環形。

(3)愈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瘙癢癥狀嚴重。

要明確診斷為股癬,首先,要找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診治,專科醫師很容易根據病史、

 


 

癥狀、體征及化驗檢查作出明確診斷。股癬是黴菌感染,一般說,作一個落屑的直接鏡檢,

即取皮損邊緣處的小片鱗屑,置於玻璃片上,滴入一點氫氧化鉀溶液,使角質蛋白溶解,

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否真菌的菌絲,就可以明確診斷。當然,有條件的,還可依真

菌的培養作出更明確的診斷。

 

診斷股癬並不困難,但應謹慎地與一些皮膚病進行鑒別,不然治療很難作到有的放矢。

容易與股癬混淆的皮膚病主要有:

 

本書來自www.3gebook.com免費txt小說下載站

更多更新免費電子書請關注www.3gebook.com

(1)脂溢性皮炎:有時也可侵犯陰股部,皮疹為淡紅色斑,有脫屑,有的呈環狀,邊界

清楚,但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2)紅癬:由一種棒狀桿菌引起的皮膚病,常見於腋下、股部等處,病變部位皮膚為磚

紅色,邊緣沒有炎性環,不癢,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可侵犯股部,表現為環狀或斑塊狀紅斑,一般表面有較厚的

鱗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樣的皮疹。

股癬多見於臀部和大腿上內側,但也常侵犯陰莖。初起為小丘診(小疙瘩),奇癢,然

後擴大形成邊緣呈環狀凸起,中央平坦的圓形或多形性皮損,常見脫屑。引起人們的憂慮,

以為是性病。這種憂慮是沒有必要的。

 

股癬是較頑固的疾病,極容易複發,對很多葯都敏感,但治療結束後一定時間內仍可

以複發。一般以外治為主,不需內治;但頑固者、泛發者可以加用內治療法。常用於治療

股癬的葯:

 

 

(1)復方雷瑣辛溶液,為醫院內部製劑,刺激小,作用迅速,每天外用

1~2次,連用

10天即可達到臨床痊癒。

(2)復方達克寧,西安楊森製藥廠出品,見效快,止癢效果好。

(3)1%克霉唑、克烈癬霜,1%益康唑霜等。我建議用克霉唑。

陰莖處皮膚薄嫩,治療時不可用刺激性過強的藥物,如久治不愈,或面積大,發病廣

泛者,可內服斯皮仁諾

200mg,每日

1次,連續

5天。

 

臨床表明,中草藥外洗是治療股癬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見效快,止癢好,治癒後不容

易複發。實驗證實,像中藥黃柏、蒼朮、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葉、花椒、地膚子、

苦參、土大黃、厚朴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

60g百部

30g苦參

10g地膚子

30g黃柏

10g艾葉

10g川椒

6g。煎水,待溫外洗,每日

1次,每次

20分鐘,見效奇快。

 

預防股癬

 

 

(1)潔身自好,不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係。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

(2)經常換洗內褲,並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洗晒衣被。

(3)減少出汗,促進股根部蒸發作用。盡量保持乾燥,穿寬鬆合貼身內褲。

(4)如患有灰指甲、鵝掌風、圓癬,應積極治療,以防經手傳染於陰股部。

疥瘡

 

疥瘡是由於疥蟲感染皮膚(挖掘隧道的機械傷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膚病,它

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尤其在青年男女性亂者中,本病傳播迅速,故本病已經被世界衛生

組織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疥瘡的體征是皮膚劇烈瘙癢,而且皮疹多發於皮膚皺摺處,

特別是陰部。疥瘡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疥瘡的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

中往往相互傳染。疥蟲離開人體能生活

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過的衣服、被褥、鞋襪、

帽子、枕巾也可間接傳染。性生活無疑是傳染的一個主要的途徑。

 

疥蟲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蟲子,疥蟲的背部有無數橫行的波狀皺紋,軀幹的後半

 


 

部有幾對桿狀的剛毛和長鬃,腹部有足四對,軀幹後緣中央是肛門。疥蟲的齶體很小,位

於軀幹的前端,一半陷入軀幹中,螯肢呈鉗形,適宜於食用皮膚的角質蛋白。寄生於人體

表皮層內。

 

疥蟲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卵呈橢圓形,淡黃色,殼很薄,

透亮,常

4~6個卵聚集一處,產在雌蟲所掘的隧道內。產卵時也排出大便,產卵後,成蟲

死在隧道盲端。

 

幼蟲自卵中孵出並生活在隧道內,不久即脫皮變成成蟲,雌性若蟲與雄性成蟲交配後,

雌蟲即在隧道內產卵,一邊排卵一邊前進,每天掘隧道向前進

0.5~5mm,移行的速度快,

蟲卵就疏散在隧道內,移行的速度慢,蟲卵就密集在隧道內。疥蟲的另一個特點是夜行晝

伏,由於晚上疥蟲的活動增加,皮膚往往瘙癢劇烈。

 

疥瘡的主要癥狀

 

 

(1)夜間陣發性劇烈瘙癢。

(2)手縫可見疥蟲掘的隧道,長約

2~4mm,呈灰褐色不規則曲線。此為疥蟲鑽行的痕

跡。

(3)皮疹好發於皮膚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縫、小腹部、乳房、腋窩、腹股溝、陰

部等。皮損主要為粟米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

(4)疥瘡結節。在陰囊、陰莖、陰唇、腹股溝等處發生黃豆大小的淡紅色結節,此為疥

瘡結節。這種結節往往經久不消,常伴有劇烈瘙癢。

諺語云:「疥是一條龍,先從手縫行,圍腰轉三圈,陰部扎大營」。這十分形象地描述

了疥瘡的一般特徵。「疥是一條龍」,說明了疥瘡的癥狀是泛發的,不是集中在某處,同時

也說明了疥瘡有發展性,常常癢無定處,如龍穿行;「先從手縫行」,說明手縫是最好發的

部位;「圍腰轉三圈」,說明腰部常常是主要的發病部位;「陰部扎大營」,說明疥瘡最後在陰

部出現疥瘡結節。

 

疥瘡患者常有的伴隨癥狀

 

 

(1)抓痕血痂由於疥瘡患者,瘙癢劇烈,患者不自覺地搔抓,常常出現皮膚的抓痕和

血痂。

(2)繼發濕疹化由於疥蟲的分泌物刺激皮膚,加上搔抓等因素,皮膚出現紅斑、丘疹、

水皰等損害,這就是繼發濕疹化,往往加重瘙癢。

(3)繼發感染由於搔抓,衛生條件差,或氣候炎熱,出汗多等原因,皮膚很容易繼發

感染,出現繼發性膿皰瘡、淺表淋巴結腫大的癥狀。

(4)繼發腎炎由於疥瘡繼發感染,而疥蟲的分泌物和細菌感染等因素可以作為抗原作

用於人體,繼而出現腎炎。患者可感到乏力、浮腫、腰痛等。

在診斷疥瘡時,醫生要作檢查化驗確定疥瘡的診斷。那麼怎樣作檢查化驗才能確定本

病的診斷呢疥瘡的成蟲多藏於皮膚的隧道內,所以在作檢查化驗時一定要找到隧道,然後

用刀片切開隧道,將疥蟲刮出,放於玻片上,用顯微鏡檢查,很容易發現疥蟲。隧道一般

在手縫多見,有時在手腕也可找到隧道。隧道事實上是一個盲管,略帶彎曲,頂端有微小

的黑點,此為疥蟲。

 

疥瘡的治療,主要以外治為主,一般不需全身用藥。如合併感染或濕疹化等也可用內

服藥治療。

 

外用藥常用的有硫黃軟膏等,一般可以治癒。

 

有的患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是由於用藥不規律,治療周期短等所致。對疥瘡的治

療特別要注意被褥、內衣的消毒。如家庭共患本病要同時治療。疥瘡的治療周期一般需要

7~

 

10天。

常用的外用藥

 

 

(1)硫黃軟膏從頸以下遍搽全身,每晚

1次,連用

7~10天。成人用

10%的硫黃軟膏,

兒童用

5%的硫黃軟膏。擦藥期間不洗澡,不更衣。治療結束後觀察

2周,判定療效。如有

複發要及時治療。

(2)1%丙體六六六又稱疥靈霜,用法為洗澡後涼干半小時,擦藥

1次,24小時後洗

澡即可。該葯為無味、無臭、無刺激的殺疥蟲藥物,療效好,但經皮膚吸收後有潛在的危

害。故婦女、嬰兒不宜使用,有皮膚破損者最好不用。

(3)25%苯甲酸苄酯乳劑每日擦藥

1~2次,連用

2~3天,殺蟲力強,效果好。

(4)30%硫代硫酸鈉溶液,每日全身擦藥

2次,1周可愈。

(5)甲硝唑又名滅滴靈,每次口服

0.2g,每日

3次,連用

7天為

1療程。該葯對疥蟎

有殺滅作用,也可外用

2%~3%滅滴靈軟膏。

(6)優力膚軟膏每晚全身擦藥

1次,連用

3~5天。

疥瘡患者在陰部特別是男性的陰囊可見黃豆大小的結節,質地較硬,瘙癢劇烈,這種

結節是由於人體局部對疥蟲的一種反應所致。嚴格來說,疥瘡結節是由於人體對疥蟲的一

種過敏反應,組織病理顯示疥瘡結節主要以嗜酸性白細胞浸潤為主,而嗜酸性白細胞的浸

潤是一種過敏的標誌。治療這種疥瘡結節用殺疥蟲的藥物是無效的,要使用含有皮質類固

醇激素的藥膏治療。常用的藥物為膚輕鬆、去炎松、復方康納樂、尤卓爾等,每日外擦

2~

3次。

 

疥瘡結節可用膚疾寧貼膏外貼,3天換

1次。

有一些疥瘡結節頑固不消,全身疥瘡已經治癒,但陰囊的結節則經久不消,患者常為

此痛苦。下面介紹幾種治療疥瘡結節的方法。

 

 

(1)冷凍採用液氮冷凍的方法,可治療疥瘡結節。具體的方法是用直接接觸法或噴霧

的方法治療,每周

1次,每次

2~3個結節。

(2)局封取強的松龍注射液加入

2%普魯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閉,每周

1次,共

3~4周。

有一些偏方驗方可用於治療疥瘡:

 

 

(1)豬大板油

100g,硫黃粉

20g,胡椒粉

20g,混合成膏,外用,每日

1次,7天為

1療

程。

(2)雄黃

30g,百部

30g,艾葉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10天為

1療程。

(3)硫黃

50g,樟腦

5g,百部

50g,冰片

2g,搗爛為末,溶於

95%酒精

500mL中,24

小時過濾即可。用時加溫,塗於患處,每日

3次,共

3~6天。

(4)地膚子

60g,花椒

20g,苦參

60g,百部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連用

7天。

(5)桐油

90g,硫黃

50g,花椒

20g。首先將桐油煎沸,再把硫黃、花椒研末,入油內煎

10分鐘,貯瓶備用,用時塗於患處。

(6)10%的百部酊百部

50g,酒精

500mL,浸泡

1周,外用每日

2~3次。

由於患者的搔抓,很容易繼發皮膚的破損及皮膚的感染。這種感染多數是葡萄球菌的

感染,表現為皮膚有膿皰或膿痂或有膿性分泌物。這種疥瘡感染我們將其稱之為膿疥。治

療膿疥一方面要用殺滅疥蟲的藥物,另一方面要用一些具有殺菌消炎的藥物。嚴重者可口

服抗生素,外用青黛膏(青黛

75g,凡士林

300g,先將凡士林烊化冷卻,再將藥粉徐徐調

入即成)。

 

預防疥瘡

 

 

(1)注意個人衛生,對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要用開水燙洗滅蟲,如不能燙洗者,

 

一定要放置於陽光下曝晒

1周以上再用。

 

 

(2)杜絕不潔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換床單。

對疥瘡的護理首先要及時清潔,尤其對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徹底消

毒;其次,要避免過度的搔抓,要及時剪指甲,以防通過搔抓感染膿疥,擦藥、洗澡及換

衣服都要及時。如一種藥物療效不理想,要及時向大夫說明。

雞眼

雞眼是由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有角質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內,基底

露於外面。多見於青年人,好發於足底及足趾,如果雞眼尖端壓迫神經末梢,則行走時感

覺疼痛。

 

治療:

 

治療時可在醫院進行激光燒灼。如各種方法均治療無效,則可行雞眼挖除術。

 

預防:

 

預防雞眼首先要矯正足畸形,穿著寬鬆、大小合適的鞋,減少局部摩擦和壓迫。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見的皮膚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發生在頸、胸背、肘窩、

腘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處。初起時皮膚髮紅,然後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

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生了痱子後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一

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

 

治療:

 

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強鹼性肥皂洗。不要用熱水燙,可用溫水沖洗擦乾,撲撒

痱子粉。抓破後有感染的患者,應塗用抗生素藥膏。

 

預防:

 

平時注意皮膚清潔,勤洗澡,保持皮膚乾燥,清洗後撲撒痱子粉可預防痱子發生。

巨細胞病毒感染

巨細胞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巨細胞病毒主要侵犯上皮細胞。由於感染該病毒後可出現巨大

細胞,故名巨細胞病毒。它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人體內引起多種疾病,並可能與致癌有

關,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

 

病原體巨細胞病毒屬皰疹病毒群,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樣結構,是一種大

DNA病毒,

直徑為

80-110納米,病毒殼體為

20面對稱體,含有

162個殼粒。周圍有單層或雙層的類脂

蛋白套膜。它有

1個血清型,可分

3個以上亞型。它只能在活細胞中生長,一般用人的纖

維母細胞培養。它在體外生長緩慢,複製周期為

36-48小時。被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細胞在光

學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到細胞和核變大,有包涵體形成。核內包涵體周圍與核膜間有一輪

「暈」,因而稱為「貓頭鷹眼細胞」,這種細胞具有形態學診斷意義。

 

傳染源傳染源是患者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他們可長期或間歇地自唾液、精液、尿

液、乳液和子宮頸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如果與有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異性性交,而恰好此人

此時處於排毒期,則可能被感染。如果孕婦在性生活時染上病毒,則可引起胎兒感染和圍

產期感染。據統計,由原發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孕婦所造成的新生兒的感染率可高達

23%,

而圍產期感染比宮內感染的百分率更高。有人報道約

13%的母親的初乳和乳汁中有病毒排

出。此外,輸血也常發生巨細胞病毒感染,感染的發生率與輸血的數量呈正比,尤其是當

血清陽性的供血者給血清陰性的受血者輸血時,其感染的危險性最高。此外,長期接受免

疫抑製劑治療的腎移植者中,有

90%在尿中可查到病毒,或抗體明顯增高。艾滋病患者比

 

正常人更易遭受病毒感染,或使原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活。

 

臨床表現因感染途徑不同而異。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者有

20%在出生時無任何症

狀,但也有出生後不久出現昏睡、呼吸困難和驚厥等,並於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其他癥狀

有意識運動障礙、智力遲鈍、肝脾腫大、耳聾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圍產期感染的嬰兒

絕大多數沒有癥狀,只有少數在出生後

3個月發生間歇性發熱、肺炎和單核細胞增多症。

成人的巨細胞病毒單核細胞增多症比兒童多見,主要表現為發熱和疲乏。在發熱

1-2周後,

血液中淋巴細胞絕對值增多,且有異形性變化、脾腫大和淋巴結炎等。因輸血所致的巨細

胞病毒單核細胞增多症,多發生於輸血後

3-4周,癥狀與一般的巨細胞單核細胞增多症相同,

偶爾可發生間質性肺炎、肝炎、腦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症等。腎移植

患者在術後

2個月內幾乎都會發生巨細胞病毒感染,50%-60%無癥狀,40%-50%的病人表

現為自限性非特異性綜合征。艾滋病患者幾乎都有巨細胞毒感染,有廣泛的內臟損害。

 

診斷僅靠臨床表現尚不能確診,而需依靠各種實驗室手段,如病毒分離、電鏡檢查、

抗體測定、免疫熒光或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如病毒分離、電鏡檢查、抗體測定、免疫熒

光或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瑞特—姬姆薩染色或帕氏染色(檢查胞漿或核內有無包涵體)等。

 

治療對巨細胞病毒感染尚無特效療法。許多抗病毒藥物如阿糖胞苷等對巨細胞病毒感

染無效。無環鳥苷在試管內對病毒有效,但在人體內無效。白細胞干擾素能延遲病毒的分

泌,但未見臨床癥狀的改善。

丹毒

 

概述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發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點是起病急,

 

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頭痛、畏寒、

 

發熱,局部表現為紅斑,色澤鮮紅,中心較淡

 

邊界清晰並略隆起,局部有燒灼樣痛,迴流區淋巴結腫大,疼痛。處理不當可導致淋巴水

 

腫,嚴重時發展為象皮腫,因此早期診斷及正確的治療是必要的。

 

癥狀

 

 1.丹毒多發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癥狀。白細胞增高。

3.局部出現腫狀紅疹,色呈玫瑰,形態不規則,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略隆起,時有

水泡,壓可褪色,有燒灼感,炎症向四周擴散,中心部逐漸褪色呈棕黃色,有落屑。

4.區域淋巴結腫大,伴疼痛及壓痛。

檢查

 

血白細胞增高。

 

治療

 

 1.卧床休息,加強營養,發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劑量青酶素靜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變消失後,仍應繼續應用5-7天。不能過

早停用,防止複發。

3.局部理療。

白癜風

 

概述

 

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症,是由於皮膚和毛囊的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酶系

統的功能減退或喪失而引起。分型:尋常型和節段型,尋常型又分為:局限性、散發性、

泛發性、肢端性。分類: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分期:活動期、穩定期。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清,多認為與黑色素細胞自身破壞、自身免疫有關。另外,神經化學因

素、血清銅離子降低及遺傳因素都認為與發病有關。

 

癥狀

 

 1、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均可發生白癲風。白斑多發生在易受摩擦及陽光照曬等暴露部

位:特別是顏面部、頸部、腰腹部、骶尾處、前臂伸面與手指背部等處。無自覺癥狀,但

日晒後皮疹處可有灼痛感,病程慢性。

 

 2、皮損為局部色素脫失斑,斑內毛髮變白,邊界清楚,日晒後局部發紅或起水泡。

 

 3、皮損可見於任何部位,多呈指甲至錢幣大,近圓形、橢圓形,以後雖然擴大或相互

融合成不規則的大片形,但無論其形態如何變化,白斑邊緣總是可見,白斑中夾有島嶼色

素點;另一種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經分布的帶狀或條索狀脫色斑,白斑的邊緣如刀切樣整

齊。

 

檢查

 

 1、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2、尿常規。

3、甲狀腺功能檢測。

4、代謝物檢測。

 

 

治療

 

 1、藥物治療:外用皮質類固醇製劑、氮芥酒精、呋喃香豆素類、銅製劑。

2、手術治療。

 

 3、其它療法:光化學療法,局部或全身應用、偽裝劑或褪色劑。

 

皮膚癌

 

概述

 

皮膚癌為來自外胚葉的一類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最常見。好發於裸

露部位,如頭、面、頸及手背;也見於口腔粘膜、唇、舌、外陰等部位。鱗狀細胞癌發病

最高,基底細胞癌發病較低,約

10∶1.5。

 

病因

 

與長期強烈日晒、皮膚乾燥、萎縮及發生角化者;化學性刺激,如長期接觸瀝青、煤

焦油或砷劑;物理性刺激,如不穩定性疤痕、慢性潰瘍及竇道長久不愈者;皮膚增生病變,

如皮膚過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症、乳頭狀瘤等密切相關。病理為鱗狀細胞癌源

於上皮細胞。基底細胞癌主要由基底細胞構成,特點是癌細胞巢常有分支形,多為實質性,

也可見空腔出現。

 

癥狀

 

 1.鱗狀細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轉化而成。生長較快,早期即

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

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

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作者遇一頭部巨大鱗狀細胞癌,其惡臭無比,膿性分泌物較多,易

出血;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其發病部位以粘膜皮膚連接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粘膜發

病者更容易轉移。

2.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癥狀,初期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

後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


 

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

侵蝕性潰瘍。

 

 3.鱗狀細胞癌以

30~50歲年齡多發,基底細胞癌

50歲以上多發。前者發病快,常在

短期內快速生長;後者緩慢。鱗癌好發於下唇、舌、鼻、外陰、多發於皮膚粘膜交界點、

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樣外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

基底細胞癌好發於眼眶、內眥、鼻、頰、前額、手背;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捲起,

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檢查

 

活檢病理檢查,對皮膚癌的分類,以及治療方法也極其重要,而且治療效果也不同。

 

治療

 

治療在眾多治療手段中,激光治療皮膚癌有積極的功能。不論腫瘤源於何部位,特別

是解剖複雜而軟組織薄弱的器官,從治療療效(包括遠期療效),器官功能保護,以及美

容都有獨到的綜合最佳療效,是很多手術及放療所不能比擬的,而且對面積較大治療後可

再行二期激光植皮術,並且治療中失血少,或不出血,術後疼痛輕微,正常組織損傷小,

對身體無嚴重干擾,治療快速。

 

色素痣

 

概述

 

色素痣是由色素細胞構成的先天良性腫瘤,大多均屬良性;在後期有惡變者,色素痣

一旦惡變,其惡性程度極高,轉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療效果不理想。該病均可見於皮膚各

處,面頸部、胸背為好發部位。少數發生在粘膜,如口腔、陰唇、瞼結膜。對某些好發交

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惡變徵狀的色素痣及時切除。

 


 

病因

 

由色素細胞構成的先天良性腫瘤,大多均屬良性。

 

癥狀

 

臨床上各型發病預後不一一般分四型:

 

(1)交界痣:其痣細胞和痣細胞巢主要位於皮膚表皮底層,少數見於表皮與真皮鄰界

部位。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多見於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者

稍有突出,面積常在

1~2cm之間,為淡棕、棕黑到藍黑色,色素分布不很均勻,個別邊界

不甚清楚。組織病理學特徵在表皮與真皮鄰接點,可觀察到增長活躍痔細胞並與表皮相連,

有惡變傾向。

(2)皮內痣:其細胞和細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層內。表面光滑,分界明顯,面積小於

1cm,

有呈片狀生長者,平坦或稍隆起,偶有成帶蒂狀或疣狀,常伴毛髮生長。顏色均勻而較深、

為淺褐、深褐黑墨黑色。發生惡變率極低,主要是皮內痣沒有活躍的痣細胞。

(3)混合痣:具有皮內痣及交界痣特點,痣細胞團位於表皮基底細胞層和真皮層。由

於有交界痣的成分,有發生惡性變的可能。

(4)藍痣比較少見,兒童期多發,好發於臀部、手背、足背。藍色是由於存在色素細

胞層淺面膠原束光反射而成,多呈良性,惡變者極少。

檢查

 

常規物理檢查。

 

病理確診。

 

治療

 

手術適應症:

 

 1.經初步確定為交界痣及有惡變前驅癥狀者,應一次性切除。

2.發生於掌、足底及口唇、外陰等經常遭受磨擦的部位。

3.皮內痣影響外貌者可一次或分期切除。

剝脫性皮炎型葯疹

概述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

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

最多。多為魯米那,磺胺類,保泰松,苯妥英鈉,對氨基苯甲酸,鏈黴素,金、砷等重金

屬。其他如羥吡唑嘧啶、甲氧噻吩頭孢菌素、甲氰咪胍、氯喹、異煙肼、硫醯脲等亦可引

起。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

比較大。

 

癥狀

 

剝脫性皮炎型葯疹可能由Ⅳ型變態反應或重金屬藥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屬重型

葯疹。

 

 1.引發藥物多為魯米那,磺胺類,保泰松,苯妥英鈉,對氨基苯甲酸,鏈黴素,金、

砷等重金屬。其他如羥吡唑嘧啶、甲氧噻吩頭孢菌素、甲氰咪胍、氯喹、異煙肼、硫醯脲

等亦可引起。

2.臨床表現首次用藥潛伏期長,一般在

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發疹型葯疹基

礎上繼續用藥而發生。此型葯疹在發病開始即有寒戰、高熱等全身癥狀出現。皮損起初表

現為麻疹樣或猩紅熱樣型損害,逐漸增重,最終全身皮膚呈現瀰漫性潮紅、腫脹,皺褶部

位出現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灼癢感重;同時,唇、口腔粘膜潮紅、水腫或水皰糜爛、

結痂;眼結合膜水腫,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淺表淋巴結可腫大。一般於兩周後,紅腫減

輕,全身皮膚開始鱗片狀脫屑,手足可呈套狀剝脫,頭髮與甲亦可脫落。病程

2~4周。重

者可伴發支氣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腎炎,皮膚感染,甚至敗血症。若處理不當,伴發水

電解質紊亂、繼發感染時也可危及生命。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

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對由重金屬如砒、金等引起的葯疹,要給

與絡合劑,如二巰基丙醇(BAL)等使之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從尿中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

1:1000腎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對

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葯疹者,及早使用大劑

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癥狀為準。癥狀控制後應儘快

減量至停葯。

3.抗組胺葯選

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粘膜損害的處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

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

的特點進行治療。

多型性日光疹

概述

 

多形性日光疹是日光照射皮膚後出現的一種遲發性過敏反應。是一種常見於中青年女

性的光感性皮膚病,春夏多見,常反覆發生。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個

T細胞介導的遲發性光變態反應。致病光譜較

寬,中波及長波紫外線均可致病。有的

 

患者有家族發病史。

 

癥狀

 

 1、常在日晒後

1小時內,局部感覺灼熱或瘙癢,數小時後至數日後發疹。

2、在暴露部位出現紅斑、丘疹、風團樣或水皰等皮疹。

3、好發於顏面、頸、胸、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

4、自覺劇癢。

5、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每於照射後,皮損明顯加重,癢感加劇。適當避光後則有好

 

轉。皮疹可反覆發作數月甚至數年。

 

檢查

 

 1、血常規。

2、肝功能。

3、X線檢查。

4、心血管檢查。

5、皮膚病特殊檢查。

光斑試驗陰性。紫外線紅斑反應試驗呈異常反應。

 

治療

 

 1、一般治療:避免日晒,外出時注意遮陽,暴露部位應用廣譜遮光劑。

 

 2、藥物治療。

 

 3、對症治療。

 

麻疹樣紅斑型葯疹(猩紅熱樣紅斑型葯疹)

概述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

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

最多。多為解熱止痛藥,巴比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

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癥狀

 

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紅斑型葯疹亦稱發疹型葯疹。較常見,屬輕型葯疹,可能由第Ⅳ型

變態反應所引起。

 

 1.引發藥物多為解熱止痛藥,巴比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等。

2.臨床表現突然發疹,常同時伴有輕或中度發熱,中或重度瘙癢。麻疹樣紅斑型葯

疹皮膚損害與麻疹酷似,為散在或密集的紅色帽針頭樣皮疹,以軀幹為多,可泛發全身。

猩紅熱樣型葯疹的損害與猩紅熱相似。初起為細小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幹順序向下

 

發展,於

2~3天可遍布全身並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現腫脹,以皺褶處及四肢屈側為明

顯。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

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對由重金屬如砒、金等引起的葯疹,要給

與絡合劑,如二巰基丙醇(BAL)等使之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從尿中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

1:1000腎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對

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葯疹者,及早使用大劑

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癥狀為準。癥狀控制後應儘快

減量至停葯。

3.抗組胺葯選

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粘膜損害的處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

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

的特點進行治療。

(三)對輕型葯疹的治療一般於停葯後

2~7天皮損即可消退。若全身癥狀明顯時,

可口服相當於強的松

20~40mg/d,皮疹消退後即可停葯或減量。有繼發感染時給與全身性

抗生素治療。局部可用單純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止癢消炎,有糜爛滲液時可用濕敷。

 

 

Stevens-Johson綜合征型葯疹

 

概述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

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

最多。常為磺胺類特別是長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熱鎮前葯,苯妥英鈉等。此外,

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

大。

 

癥狀

 

 Stevens-Johson綜合征型葯疹多由Ⅲ型變態反應引起,屬重型葯疹。

 

 1.引發藥物常為磺胺類特別是長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熱鎮前葯,苯妥英鈉

等。

2.臨床表現發病急,伴高熱等全身中毒性癥狀。皮損分布廣泛,以水皰、大皰、糜

爛與結痂為主。常位於腔口周圍,並嚴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現肝、腎功能障礙並伴發肺炎

等合併症,病死率

5%~10%。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

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對由重金屬如砒、金等引起的葯疹,要給

與絡合劑,如二巰基丙醇(BAL)等使之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從尿中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

1:1000腎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對

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葯疹者,及早使用大劑

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癥狀為準。癥狀控制後應儘快

減量至停葯。

3.抗組胺葯選

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粘膜損害的處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

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

的特點進行治療。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葯疹

 

概述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

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

最多。多為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葯,酚酞,青黴素,四環素,

巴比妥,苯妥英鈉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

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癥狀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葯疹(TEN)為最重型葯疹,一般均在急診中先見到。

 

 1.引發藥物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葯,酚酞,青黴素,

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

2.臨床表現起病急,伴有高熱、煩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顯全身中毒癥狀。皮

膚表現為表皮全層壞死及表皮下大皰形成。開始時為大片鮮紅斑片,繼而紫褐色,1~2天

內斑上出現大皰並擴展,副合成幾十厘米大小,呈現出多數平行性條狀縐紋。大皰極易擦

破而出現大片糜爛,類似Ⅱ度燙傷。Nilolsky征(十),同時,口、眼、鼻、上呼吸道、

陰部、食管處粘膜,可廣泛受累。粘膜脫落後出現大片糜爛面。疼痛極著。體溫常持續在

40℃上下,歷

2~3周不退。心、腎、肝、腦亦常受累。預後嚴重,病死率

25%~50%。多因

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

3.鑒別診斷需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相鑒別。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

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

1:1000腎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對

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葯疹者,及早使用大劑

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癥狀為準。癥狀控制後應儘快

減量至停葯。

3.抗組胺葯選

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粘膜損害的處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

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

的特點進行治療。

急性淋巴管炎

概述

 

淋巴管炎多數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破損處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鄰近淋巴管所

引起。

 

病因

 

多數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可能來源於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膚損傷以及

前述的各種皮膚、皮下化膿性感染。其主要病理變化為淋巴管壁和周圍組織充血、水腫、

增厚,淋巴管腔內充滿細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脫落的內皮細胞。本病多見於四肢,往往有

一條或數條紅色的線向近側延伸,沿行程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

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及白細胞計數增多。故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癥狀

 

 1.四肢為好發部位,有損傷感染病源。

2.可見一條或數條「紅線」向近側延伸,有壓痛,所屬淋巴結腫大、疼痛。

3.嚴重者往往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厭食,血象白細胞計數增加。

檢查

 

 1.感染病源近端皮膚沿淋巴管走行可見一條或數條紅線,並向近心端延伸,局部較硬,

有壓痛。

2.血象白細胞計數增加。

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源。

2.局部熱敷、理療。

3.有全身癥狀時,可用抗菌消炎治療(第三代頭孢抗菌素)。

 

急性淋巴結炎

概述

 

急性淋巴結炎多數繼發於其他化膿性感染病源,由於化膿菌侵淋巴管侵犯淋巴結所引

起的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和壓痛,嚴重時常有畏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如處理不

及時可形成膿腫。

 

病因

 

多數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可能來源於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膚損傷以及

前述的各種皮膚、皮下化膿性感染。

 

癥狀

 

 1.早期淋巴結腫大,疼痛和壓痛,可活動;

2.後期往往多個淋巴結粘連成硬塊,不易推動此時表現皮膚常紅、腫、壓痛明顯,並

合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如得不到及時控制,可形成膿腫。

3.以頸、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多見。

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治療

 

 1.及時治療原發病源。

2.局部熱敷,理療或外敷消炎藥膏。

 

 3.形成膿腫時,及時切開引流。

4.有全身癥狀者,可給以抗生素(第三代頭孢抗菌素)。

5.影響美容部位的膿腫,可選穿刺吸膿,局部注射抗生素。

急性蜂窩組織炎

概述

 

急性蜂窩組織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結締組織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炎症。其特

點是不易局限,且迅速擴散,與正常組織無明確界限。

 

病因

 

往往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或腐敗性細菌感染所至。炎症常在皮

膚、軟組織損傷後發生,化學

 

性物質刺激如藥物注射不當或異物存留於軟組織可誘發感染。臨床表現常因細菌的種類、

毒性和發病的部位、深淺而不同。病情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症。

 

癥狀

 

 1.局部呈現為紅、腫、熱、痛,紅色較暗無明顯界限,中央部顏色較周圍深;中央部

常因缺血發生壞死。部位表淺者癥狀明顯,部位深者常只有局部水腫及深壓痛。由產氣的

厭氧菌所引起的急性蜂窩組織炎,局部可及捻發音。

2.可伴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無力、白細胞計數增加。

 

 3.常易並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

檢查

 

血白細胞增加。

 

治療

 

 1.全身治療:卧床休息、止痛、患肢抬高,選用有效抗生素(第三代頭孢抗菌素)。

2.局部治療:熱敷,理療,外敷藥物。

3.手術治療:膿腫形成時,應及時切開引流。有時雖無膿腫形成,但為了減輕組織張力或壓迫,也應作切開減壓。

 

黃褐斑(肝斑)

概述

黃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種常見的發生於面部的後天性色素沉著過度性皮膚病,發生於日晒部位,並於日晒後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見。病程慢性,無明顯自覺癥狀。病情有一定季節性,夏重冬輕。色素沿著區域平均光密度值大於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

20%以上。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以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一般認為與內分泌改變(如妊娠)、某些藥物(如口服避孕藥)、慢性疾病及外界刺激有關。如痛經、慢性盆腔炎、長期口服避孕藥、妊娠期、營養不良、貧血、內分泌障礙或慢性疾病等,但也有不少病人的病因不明。

 

癥狀

 

 1 皮損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狀不規則。面部對稱分布,頰部最多見,邊界清楚,表面光滑無鱗屑。

2 日晒或月經期皮損顏色加深。

3 無自覺癥狀。

 

檢查

 

 1 肝功能。

2 腎功能。

3 病理檢查。

 

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可能的病因,避免加重的因素。

2、口服或靜注大劑量維生素C。

3、局部使用脫色劑及抑制黑素形成的藥物。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白癜風治不好?其中的緣由你知道嗎
醫學護膚品有哪些功效 正常皮膚可以使用嗎
護膚品一定要用大牌才好嗎?
萬小刀:我得帶狀皰疹的搞笑經歷!
寶寶長濕疹臉上脫皮特別嚴重怎麼辦?

TAG:皮膚 | 皮膚病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