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一台兩個演員一個觀眾的好戲

 衣賜履按:接著韓信受胯下之辱講哈。

韓信就那麼有一頓沒一頓地挺著,終於等到了機會——天下大亂啦!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路英雄紛紛響應,項梁起事,渡淮河北上。韓信聽說之後,帶著他全部家產——那柄長劍——前往投奔。不過呢,在項梁軍中,他一直沒怎麼受到待見。項梁兵敗被殺,韓信又歸屬項羽,項羽給了他個小官「郎中」(宮廷禁衛官)做。韓信多次向項羽出謀獻計,項羽連亞父的話都不聽,豈能聽一個「郎中」的話?當然一概不理。劉邦進入漢中,韓信琢磨著在項羽軍中不會有發展了,就逃離楚軍投奔劉邦,沒人引見,只當了個小官「連敖」(倉庫管理員)。後來不知犯了什麼法,被判死刑,一塊處死的有十三個人。輪到韓信時,韓信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嬰(就是給高祖駕車那位),便大聲喊道,漢王難道不想獲取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啊!夏侯嬰聽到這話心頭一陣,又見這個死囚威武雄壯,不像是一般人,就把他給放了,幾經交談,非常欣賞韓信的才能,隨即向劉邦彙報。於是,劉邦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糧食總監),依然未得重用。

衣賜履說:夏侯嬰能夠一句話就從刑場上帶走死囚,讓人費解。恐怕裡面還有故事。

韓信與蕭何有過接觸(丞相也得管後勤,估計是韓信借彙報工作的機會與蕭何作過深層次交流),幾次談話之後,蕭何發覺,韓信是個人物!

前206年四五月間,漢軍到達南鄭。將領和士兵們思念故鄉(大部分都是故楚國人),不少人在中途就逃跑了。韓信估計蕭何、夏侯嬰等人已經多次向劉邦薦舉過他,但劉邦並沒有要重用他的跡象,於是也逃亡而去。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了,根本沒來得及向漢王報告,跳上自行車,二八加重的,就親自去追趕韓信了!

【這車,一看就是二八加重的,質量賊好!】

衣賜履說:這就是聞名後世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告訴劉邦說,老大,大事不好,蕭丞相也逃跑啦!劉邦都聽愣掉了,愣完了大怒,怒完了大吼,蕭何你個王八蛋也跑了,讓老子怎麼辦?散夥散夥,不幹了,老子也逃!

發了一通火兒,也沒辦法。豈料過了兩天,蕭何竟然回來了。劉邦又氣又喜,大罵蕭何,你個王八蛋,你特么也逃跑了,嚇死老子了!

蕭何笑說,老大,我跑什麼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啊。

劉邦說,你追誰去了?

蕭何說,韓信。

劉邦罵道,將領士卒,跑了那麼多,你都不去追,為什麼追那個鑽人褲襠的破貨,純粹胡扯!

蕭何說,其他人都是大路貨,成把抓,但韓信卻是赤足金的貨色,國士無雙。老大你如果只想當漢王,自然用不到他;但你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人能和你一起圖謀大業。不知你什麼打算?

劉邦說,天天待在這個破地兒算怎麼回事兒?我當然想爭奪天下啊!

蕭何說,如果你決計打出漢中,那就要任用韓信,否則,他終究還是要逃跑的。

劉邦說,韓信有你說的那麼牛嗎?看你面子,給他個將軍乾乾。

蕭何說,不成,只當個將軍,韓信不會留下來。

劉邦說,靠!那就任他為大將軍吧。

蕭何說,這才靠譜!

於是,劉邦就想召見韓信授給他官職。

蕭何說,老大,你這個人向來傲慢無禮,現在要任命人家當大將軍,卻像呼喝小孩兒一樣,這就是人家要離開的原因啊。你如果真要用他,就請選擇吉日,進行齋戒,設置拜將壇,舉行全套的儀式,這才行啊。

劉邦說,行吧,按你的意思辦。

【韓信拜將,全軍震驚】

聽說劉邦要任命大將軍了,眾將皆大歡喜,都覺得自己是不二人選,個個喜氣洋洋準備接受新職位的考驗。結果登台拜將的居然是那個鑽人褲襠的韓信,全軍震驚。

衣賜履說:蕭何月下追韓信,這故事,實在是盡人皆知。然而,我認為,這是韓信和蕭何自導自演的一齣戲,觀眾只有一位,就是劉邦。非如此,劉邦不會任命韓信當大將軍。為什麼呢?且聽我擺哈。

1.不出奇招,韓信無法得到重用。蕭何與韓信多次詳談後,認為韓信是無雙國士,劉邦要圖謀天下,必須委韓信以重任。然而,此前,夏侯嬰也推薦過,蕭何自己也推薦過,劉邦只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是管後勤的,並沒有讓韓信帶兵打仗的意思。因此,韓信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按部就班推薦是不行的。於是,哥兒倆一商量,劍走偏鋒,演了這麼一齣戲,讓劉邦在驚愕之下不得不委韓信以重任。且韓信拜將的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與韓信日後打仗的思路和形式是一脈相承的,韓信打仗,幾乎都是出奇制勝,從不與人來硬的。

2.蕭何去追韓信,為什麼不向劉邦報告?難道真的沒有時間嗎?非也。事態再緊急,也可以派手下向劉邦打個招呼啊。或曰,也許當時身邊確實沒人可找。非也。蕭何前腳走,立即有人向劉邦彙報說,丞相逃跑了。那不是身邊有人嗎?呵呵。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蕭何故意安排了這一出,告訴那人,我一走,就向漢王彙報我逃跑了,目的就是嚇劉邦一大跳。

3.韓信逃往何處?可能有人還會覺得我在胡說八道。那麼,我要問,如果是真的要逃,韓信將逃往何處?韓信這輩子等的就是帶兵打仗的機會,項羽那裡不受待見,劉邦這裡也不受待見,當時的天下,就在劉項之間,韓信如果真心想逃,他去投奔誰?難道逃跑了準備回家種地不成?

因此,這件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蕭何、韓信商量好了之後,一先一後跑了,找了個地方呆著,吹牛喝酒,過了一兩天,回大營向劉邦彙報情況,然後韓信拜將。於是,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就成了千古美談。

另,韓信拜將之前,眾將都以為自己會被任為大將軍,這件事情比較搞笑。任職這種事情,特別是重要崗位,百分百的情況是,別人可以不知道,但當事人不能不知道。所以,不管是從政的還是混企業的,誰也不要心懷僥倖頭上會掉餡餅,更有可能的是炸雷。

韓信正式拜將後,劉邦與他交談。劉邦說,蕭丞相屢次向我稱道你,但不知你有什麼可以教導我的?

韓信簡單謙讓了一下,就直奔主題,說,如今爭奪天下,老大你的對手不就是項羽嗎?

劉邦說,是啊。

韓信說,你自己掂量一下,勇猛剽悍,你比項羽如何?

劉邦沉默了許久,說,我不如他。

韓信向劉邦拜了兩拜,說,我也認為你在這些方面比不上他。不過我曾經跟項羽混過,我向你說說他的基本情況。項羽發火怒喝時,有如雷霆,幾百上千人都嚇得不敢動一動,但他卻不能任用有真本事的將領,因此,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別人生了病,他會心痛流淚,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病人;但當有人立了功,應該賞封爵位時,他卻把刻好的印捏在手裡,把玩得磨去了稜角還捨不得授給人家,這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項羽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卻不佔據關中而是建都彭城;背棄義帝懷王的約定,給自己親信和偏愛的將領封王,諸侯忿忿不平;他驅逐原來的各國國王,而讓那些國家的將相為王,又把義帝放逐到江南;他的軍隊所過之處,一片狼籍;老百姓都不願依附他,只不過是迫於他的威勢勉強歸順罷了。如此種種,他名義上雖然還是霸主,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人心,所以他的強盛是很容易轉化為虛弱。現在老大你如果真的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那還有什麼對手不能誅滅掉啊!把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之臣(此處,埋下了向劉邦討要齊王的伏筆),那還有什麼人會不心悅誠服的呢!用正義的軍事行動去順從惦念東歸故鄉的將士們,那還有什麼敵人打不垮、擊不潰呀?況且分封在秦地的三個王(章邯、司馬欣、董翳)都是過去秦朝的將領,他們率領二十多萬將士向項羽投降,結果全部被項羽活埋,唯獨章邯、司馬欣、董翳得以脫身不死(可參閱拙文《劉邦、項羽各對秦人做了一件什麼事,結局竟然如此不同?》)。秦地百姓對這三個人恨得痛徹骨髓。現今項羽倚仗自己的威勢,強行把他們封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愛戴他們的。老大你進入武關時,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嚴刑苛法,與百姓約法三章,百姓們沒有不希望你在關中做王的。而且按照原來與諸侯的約定,你本來就應當在關中稱王,這事兒地球人都知道啊。你失掉了應得之位而被發往漢中,對此秦地的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只要你向東起兵,三秦之地只要發布一篇檄文就可以平定。

韓信一席話,劉邦笑得牙花子都露出來了,感到相見恨晚,隨即就聽從韓信的計策,準備出征。

衣賜履說:這就是著名的「漢中對」。有了這場談話,增添了劉邦奪取天下的信心,開啟了韓信戰無不勝的神話。我們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劉邦並不是笨蛋,你們說韓信能打仗我就讓他去打仗啊!實際上,雖然韓信拜了將,但劉邦並沒有立即讓他帶兵,而是把他帶在身邊,一邊歷練一邊觀察,直到確實放心之後,才放韓信單飛的。後來,韓信帶兵滅代、滅趙、滅燕、滅齊,幾乎佔了楚漢時期一半以上領土,尤其是最後一仗幹掉項羽,真可謂是百戰百勝。劉邦手下其他大將,沒有不服氣的。韓信由楚王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有一次去見樊噲,樊噲跪在地上迎接,口稱大王,自比臣子。這可是樊噲啊,立功無數,封舞陽侯,尤其是,他是漢高祖劉邦的「擔挑兒」誒!可見,韓信厲害,別人是從心底里服氣的。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宋江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 ,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

TAG:演員 | 觀眾 | 好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