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心理學――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人際交往中主體信息出現的次序對印象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在心理學中,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一印象」效應。它是指當人們第一次與事物或某人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心理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的產生與人們的社會經歷、社交經驗豐富程度有關。如果說個體的社會經歷豐富,閱歷深厚,社交經驗老道,那麼首因效應的作用有可能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但是,這並不代表首因效應的作用消失或已失效,只是通過進一步的交往與認知、了解的深入了,逐漸較少了首因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或偏見,然而需要明確的是,首因效應的作用並沒有消失也很難消失。
首先,首因效應在人際關係交往的過程中產生「先入為主」的作用,它奠定了對人認知和印象的基礎。而這種「先入為主」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的,它決定著「我們」是否繼續交往,是否能夠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一般而言,衣著、禮儀、談吐等特徵信息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我們注重外表,並不能認定就是愛美的膚淺表現,而是自我形象展示的重要內容,有助於我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無獨有偶,許多應聘者就吃了首因效應的虧,因此不能順利就業或搶得先機。《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之門外,儘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人對自己的最初認識便從第一眼的形象開始,若沒有進一步的交流,那麼此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會定格。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慎重初戰」,不僅要注重內在修養,外在形象也不容忽視。
其次,首因效應對於後者獲得的相關信息解釋有較為明顯的定向作用,也就是說,人們進一步去了解一個人時會以其第一印象作為背景框架去接收關於此人的信息。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萬科集團總部捐款200萬元,員工捐款20萬元左右,引髮網友指責。有「好公民」之稱的萬科董事長王石以及他領導下多次被評為「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的萬科,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幾乎成為了眾矢之的。萬科隨後宣布出資1億元參與地震災區災後百姓安置、房屋修復和重建工作。王石也於
初步了解了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就要恰當把握,運用首因效應。第一,在教育上,運用首因效應,加強學生與教師的好感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老師導入新課,尤其是新學期第一堂課,是課堂調動學生興趣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老師與學生良好師生關係的重要內容。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首因效應在第一堂課發揮自信和藹的形象,形象生動的授課,採取有趣多樣的授課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讓學生在第一堂課上就愛上學習、愛上老師。不僅老師要與學生建立首因效應的聯繫,課本也要與學生建立首因效應的聯繫。課本文字的過分繁密,容易學生產生類似悶、無聊的印象,從而導致沒有興趣學習,不利於本課程的學習。因此,課本的質量所給學生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無論老師還是書本,給學生以良好的「先入為主」的作用,使學生學習有積極的定向,有利於知識的吸收與學習質量的提高。第二,在就業面試中,利用首因效應,獲取機遇。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永遠也沒有第二次機會樹立第一印象」。我們與人見面的最初幾秒或幾分鐘便形成了對此人的判斷評價,形成了第一印象。在就業面試中,考官每天面對面試的應聘者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這幾分鐘的第一印象便決定了考官的決策。利用首因效應,在面試中注意穿著、禮儀、態度及談吐,保持自信的形象有助於順利通過面試。
綜上所述,首因效應在整個社會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是明顯而突出的。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了解了首因效應的重要性後,更要在人際交往中活以致用,時刻保持良好形象與自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知道幸運女神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第一印象很重要。
推薦閱讀:
※易水硯的風水效應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十神效應·食神
※為什麼在多數情況下領導總喜歡最後發言?
※【雅昌觀察】紐約拍賣:藤田專拍背後的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