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難做,情緒管理的頭緒在哪裡?如何控制怒氣、焦慮和消沉?

現在,我的朋友們都說我是個溫和穩定的人,很少急躁或發怒,也很少長時間焦慮或消沉。

然而如果是了解我的歷史的人(希望他們沒在看這篇文),很可能會笑掉大牙。因為我曾經是個非常激烈和感性的人,完全是心情的奴隸,每天的生活都像是等待著情緒的定時炸彈去引爆。沒臉去揭過去的糗事,我就點到為止:當街吵架引人圍觀、和男友互扇耳光、聽一句批評就暴跳如雷、消沉輟學玩失蹤、絕望地用頭撞牆自殘、抑鬱期整天在樓頂徘徊......等等等等類似這樣的事件和狀態在我身上有很多年的時間。

但是人生的每個彎路都有其價值。正是因為多次陷入谷底,生活已經無法繼續,我才會像是溺水的人想要抓住一塊浮木那樣拚命地去尋找理性。我在無助的那些年廢寢忘食讀了很多書,終於意識到理性的鑰匙就在書頁之間:我不必永遠在情緒的洪流中沉溺,理性可以給我力量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可以被拯救。

幸運的是,我在生子以前已經有了多年的情緒管理的實戰經驗,因此才能在這個最摧殘耐心的戰場上倖存。

「帶娃」,可能是上天給每一位爸媽心性的最慘烈的考驗了吧?那種「人要崩」、又「不許走」的狀態,真是我們成長中前所未有過的折磨,可是已經沒有退出機制!被逼到快瘋時,最終就真的想對熊孩子大吼一場,然後自己大哭一頓,再深深自責。

即便是現在的我,也遇到過很多快崩潰的時刻,比如老二出生不久、全家三口生病的聖誕節;比如我被睡渣折騰成了一個星期沒怎麼睡覺的憤青;再比如當我疲憊不堪兩個孩子還同時高分貝哭喊滿地打滾、讓我很想原地爆炸的時候。

有時想想,如果是過去的那個自己面對這樣的時刻,那肯定已經全家在怒氣中陣亡多次了!而現在手裡有了很多情緒管理的武器,起碼絕大多數時刻,都可以保持鎮定,從容面對,不掉鏈子。

我也確信,無論是早教、親子時間、還是家庭生活,這一切的質量保障都是要先有個好心情。所有的決定和努力,都要先以能夠保持情緒穩定為基礎。如果所作的事情讓自己壓力山大、焦躁煩惱,那必定是有什麼不對,一定要按暫停鍵,先調整好了情緒再回戰場。有了以前多年的經驗,我知道無論是工作還是帶娃,帶著糟糕的情緒上場,必定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還不如time out。

對自己如此,對老公和孩子也是如此。覺察每個人的情緒狀態,一旦有誰的情緒不在正常範圍之內了,都要暫停、一起理清頭緒、調整心情。保持每個人好的情緒狀態,比拚命為家庭做很多事情更重要。

情緒管理是個大話題,不可能一次都說清。我就想到哪裡聊到哪裡,說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幾個方面。

1. 幾秒鐘的思考可以讓你變為「結果導向」的理性人

到底什麼是理性?

感性時期的我,有了情緒衝動,就會直接轉化為行動,往往後果慘烈。

理性,就是情緒衝動和行動之間停頓的那幾秒鐘,正是那幾秒鐘的思考,而改變了行為的方向。

我現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成了一個「結果導向的理性人」。我能感受到的情緒衝動還是和以前是一樣的,但是在那幾秒鐘里,我會快速思考什麼樣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而理智地去選擇效果最好的那個行為。

比如我很想對孩子吼,但我知道吼完我的情緒會特別糟,那我就不採取這個行為。

再比如不滿的時候我很想批評老公,但我知道諷刺的語氣會讓兩個人都引爆,但我就採用溫和和建設性的語氣。

最難的部分,也許還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如何停止已經高速前行的情緒列車,但好消息是,你只需要成為一個有技術的列車駕駛員,而這些技能是完全可以通過練習而習得的。

2. 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人具有內省能力,是對自身成長最為重要的能力。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思想,叫做「元認知能力」;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叫做「元情緒能力」。在自己就要發火暴怒、就要消沉崩潰時,首先要有能力覺察到自己正處在這樣的情緒中,才有可能按下暫停鍵,不跟著情緒隨波逐流。這是情緒智力的第一步。

我剛開始學習情緒管理時,我發現控制和改變自己情緒很難,但至少可以從察覺開始做起。在最低谷期、生活難以繼續的那段時間,我每天會給自己的情緒做記錄,甚至畫出一天、一周和一個月的起伏曲線,用這個方法,我會像研究員一樣觀察自己,會產生出一種跳離出來的視角,並且會去思考是什麼樣的事件讓曲線走低,而去努力避免這樣的事件,或者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這樣的事件,而不是任由自己在低迷中萎靡不振。

我並不是說每位爸媽都需要給自己的情緒時刻做記錄,但我想強調覺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思考步驟是這樣的:

(1)知道自己生氣了

(2)知道是什麼事情引起自己了的怒氣

(3)能夠意識到產生怒氣的規律

(4)事先避免這樣的事件或者事先給自己的心情「打針」、做好心理準備

(5)思考和執行任何可能對這類事件有改善的方法

比如對於睡渣這件事,我覺察到自己如果哄覺一小時以上就會怒意猛增。那麼與其到時吼孩子,不如盡量做各種準備而保護自己的心情。一個是睡眠訓練,讓寶寶睡得規律,睡前她需要的那些小毯子、枕邊書都準備好;二是自己要陪得舒服,給自己準備一杯熱巧克力和柔軟的墊子;三是如果一小時後睡渣還不睡,就換爸爸上場。

總之,因為了解自己何時會發怒,就不給這種場景以發生的機會。

3. 控制與改變怒氣的方法

首先,「怒氣」不是像人們相信的那樣,一旦釋放,人的感覺就會變好,事實上,「發怒」會使人在怒氣中的時間更長。因為激活了大腦情緒區的活動,越發怒你就會越生氣。

反正我是有特別鮮明的體會:以前我每次發怒大吼,都會因此心跳加速而有更多的源源不斷的怒氣想要通過吼叫而發泄。當我真的平靜下來以後,就會被深深的內疚感和失控感擊敗,對自己的感覺會更差。

因為我特別熟悉這種循環,所以再也不想被那種「失控和內疚」的感覺掩埋,每次想要發怒時,我都會積極調動「理性腦」,不讓自己通過發怒吼叫而釋放怒氣。

但是怒氣也不能壓抑啊,要怎麼疏通這種情緒呢?

(1)深呼吸

怒氣產生後的那幾秒,如果做不到理性思考,那我就要求自己深呼吸,起碼深呼吸10下,再張口說話。深呼吸可以降低心跳,使高刺激狀態降低到低刺激狀態,平靜時說出的話,才會對人際關係更有益。

(2)Time out

當深呼吸也解決不了怒氣,我就會選擇time out。如果是和孩子生氣,那麼在孩子們安全的情況下,我會讓自己到廁所躲5分鐘冷靜一下。如果有別的成人在場,我就把孩子交給別人,自己躲一躲或者出門走走。如果身心疲憊有一段時間,怒氣值比較高,我也會和老公請假,自己去酒店住一兩個晚上,拋開一切憂慮,整頓好再回來。但在time out的時刻,也不要任由自己想那些令生氣的細節。

(3)寫日記

我會把讓自己生氣的事情寫下來。經常寫下之後,就好像不那麼糟糕了,忽然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時甚至還會看出滑稽。更重要的是,在書寫的過程里,也能開始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從而產生同理心。

比如,在日記中我寫到:「今天晚上我哄Sula哄了三個小時她還不睡,我餓得不行,耐心都碎成渣渣,要氣瘋了!不過她確實也是鼻子堵了,沒法呼吸順暢,挺可憐的。」

(4)冥想

冥想是我這些年學習的,對於修養心性最強大的工具。冥想本身的意義,就是能夠察覺自己的思緒,察覺自己的情緒,因而能夠主動引導自己的思緒和情緒。

淺度的冥想可以幫助一個人學習情緒管理、成長自身、增強專註力和自控力,深度的冥想更可以引領修鍊者的視野和對世界的哲思、讓人更謙和、有更廣的心胸。這個話題今天不在這裡展開,我只是想說,每天10分鐘的冥想可以給人生帶來極大的力量。

4. 如何從消沉與焦慮中反彈

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不停地擔心和焦慮,大量珍貴的腦部能量都消耗在對自我和環境的負面批判里:自己怎麼這麼不好、怎麼這麼不成功、這種情境無法改變怎麼辦、孩子被耽誤了怎麼辦,等等等等。

問題是,這些負面思維,不僅吃掉了大量的腦能量,還對改變現狀、改變自身沒有任何幫助。

我是一個對「消沉」的滋味熟悉到不行的人,在負面思維里沉浸了很多年,整個青春期都是低落和焦慮的。後來我學習了如何控制負面思維,整個人生和世界都開始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那種改變可以說是天翻地覆,像是從監獄裡逃離。

我學會了應對消沉的四個步驟:

(1)要用任何方法停止脫韁的負面思維

難過的時候,不沉溺於那些消極的思想,作為一個「結果導向」的理性人,會明白思考那些消極的、糟糕的情形,真的沒用!負面思維是無效的,只是一種自我放任。越去負面地思考,情形就會越糟。

偶爾的哭泣可以,但不縱容自己哭泣太多,哭的時候就會引發更多負面思維。如果沒有辦法去理性、積極地思考,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去犒勞自己泡個澡吃個飯、去看場電影,不讓那個負面思維的火車橫衝直闖。自己一定要做自己思維的駕駛員。

轉移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每次運動之後都會對自己的感覺好一點。而對於消沉的人,「自我感覺」的每一次提升都價值無限。

(2)寫日記

把自己承受的壓力、感受到的焦慮和擔心都寫下來,試著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它。比如,從一個失敗的事件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

打個比方,也許我們會悲傷地怪罪自己的原生家庭給了自己傷害、塑造了不完美的自己,但與其沉溺於不可改變的過去,不如看到其珍貴的價值:過去的經歷使自己更敏感和悲憫,同樣的傷害就不會再帶給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因此成為更好的父母。

(3)一次完成一小步

就事論事,把一個看似巨大的壓迫人的問題拆解成無數個小步驟,一次只專心完成面前的一小步上,一旦有進步了就肯定自己、獎勵自己,信心就是在這些小台階上積累的。無論是自我成長、解決矛盾還是帶娃早教,這個方法在各個問題上都適用。

(4)幫助他人

消沉和焦慮的時候,就為別人和社區做一些事,會改變我們的視野和看問題的角度,能夠更理解別人的困難和心情,幫助我們從自己負面情緒的枷鎖中脫離出來。

幫助他人也會讓我們的「自我感覺」變好一點。在對抗消沉的戰役中,提升「自我感覺」是最重要的步驟,能提升一格是一格。

在我特別低落找不到方向的一段時期,我去參加了社區的公益種植,周末和大家一起流汗,在公園裡種花植樹,經過時間,看到它們茁壯成長起來,我的心情是很被安慰的,也感到了一點點自己的價值。

只要你願意張大眼睛,就能看到自己身邊有很多做公益和幫助他人的機會。

5. 批評的藝術

如果你問我,是哪個技巧對我的生活質量有最大的影響?你也許想不到這個答案,它就是「批評的藝術」。

什麼對家庭生活質量最重要?不是物質條件,不是親子陪伴,而是夫妻關係。對夫妻來說,兩個人好的時候,什麼都是容易。難的在於,當兩個人有矛盾的時候,能夠一起去積極地解決。而「批評的藝術」,簡直就是夫妻關係不翻船的重要保護傘,把夫妻摩擦降到最低、順暢地疏通家庭壓力和矛盾,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情緒。因此我把「如何批評」也放在情緒管理的重要內容當中。

在「批評」這方面,我和老R在婚前硬碰硬地磨合了很久。我是個處女座,處處都想儘力做到最好,因此以前的我也特別聽不得批評,稍微有點不滿的口吻都會讓我火冒三丈。

而老R雖然沉穩溫和,但他其實也特別有自尊,對他說話的聲音大一點,他都會立即豎起擋箭牌。

慢慢地,我們小心翼翼地摸索出了批評的藝術:當兩個人之間出現任何矛盾,都要盡量讓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

首先,一定不要有針對人本身的攻擊,最糟的批評方式就是:你連這個都做不好,真沒用,你太差勁了,你一點不在乎我。而諷刺是最傷人的口吻,任何被傷害的人,都會感到不被信任,首先會自我防衛,而缺乏去變得更好的動力。

作為一個「結果導向」的理性人,會斷然評判:只有負面效果的溝通不予採用!

兩個人溝通的時候,要先控制住情緒的列車,不要讓負面情緒在兩個人的對話里橫衝直撞!在心情有怒意時,先time out,平靜下來,再溝通。

溝通時,要讓對方感覺到信任,相信對方能做更好,並且給出具體的建議:

(1)就事論事,討論要具體,不指責

比如:咱們兩個最近又工作又帶孩子,太累了,兩個人的情緒狀態都不太好。(而不是:我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心情很差,你也不多幫忙帶帶孩子,你一點也不關心我。)

(2)給出建設性的提議和選項

比如:咱們能不能每周有一個晚上的時間給對方散心,周四晚上你帶兩個孩子,我出去休閑一下,周五晚上咱們互換?這樣我們都會有點自己的空間鬆口氣。或者你還有什麼其他的點子?

(3)約定一個時間,面對面地說

簡訊和郵件聽不到語氣,很容易誤解,電話也看不到對方的肢體語言,最好約個兩個人都不被打擾的平靜時間,見面好好說。

(4)能夠站在對方角度,有同理心

同理心在溝通中是最重要的。想要批評對方時,不該是單純地指責對方,溝通的方式應該是:

討論對方的立場,理解對方,肯定對方所做的;

闡述自己的立場,說明自己的難處和需要;

溝通解決方法,給出選項,看哪個選項兩個人都能接受。

維護夫妻感情的手段,真的不是甜言蜜語和買禮物!懂得如何批評和溝通,才能讓雙方都內心坦然,感到被理解和被信任。而夫妻之間的和諧與否,可以最直接地影響家庭生活的壓力與焦慮、自己怒氣值的高低,因此也是保證親子與早教質量的前提。

文章一不小心又寫長了。如果情緒管理這個話題是你需要的,可以給我留言,我們繼續一起分享和成長。


推薦閱讀:

外向的人更快樂,快樂的人更外向
有效運用情緒結構管理情緒
這些精英為什麼會死(中上)?
除了坐享,你還可以這樣訓練自我覺知
控制情緒做情緒主人只要2招,還能保證高逼格有人品

TAG:情緒 | 父母 | 管理 | 情緒管理 | 焦慮 | 控制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