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 (鳩摩羅什大師原譯 與 夏蓮居大士會集本 對照)
05-30
佛說阿彌陀經(鳩摩羅什大師原譯 與 夏蓮居大士會集本 對照)佛說阿彌陀經姚秦叄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佛說阿彌陀經 秦譯一名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唐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 譯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 會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尊宿聲聞、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妙吉祥菩薩、無能勝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帝釋、大梵天王、堪忍界主、護世四王、諸天子眾,及餘世間無量天、人、阿素洛等,為聞法故,俱來會坐。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汝今知否?從是西方,去此世界,過十萬億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其中有佛,號阿彌陀,名無量壽,及無量光,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今現在彼,安隱住持,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舍利弗,何因緣故,彼佛世界名為極樂?由彼界中,諸有情類,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凈喜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世界凈佛土中,處處皆有七重行列妙寶欄楯,七重行列寶多羅樹,及有七重妙寶羅網,皆是四寶周匝圍繞,眾妙綺飾,功德莊嚴,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極樂凈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何等名為八功德水?一者澄凈,二者清涼,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常樂受用。是諸寶池,底布金沙,四邊階道,四寶莊嚴。諸池周匝,有妙寶樹,間飾行列,香氣芬馥。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是諸池中,常有種種雜色蓮花,量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光影四顯,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凈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凈土,自然常有眾妙天樂,音曲和雅,甚可愛樂。諸有情類,聞斯妙音,諸惡煩惱,悉皆消滅,無量善法,漸次增長,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又彼佛土,黃金為地,其觸柔軟,香潔光明,無量無邊妙寶間飾。晝夜六時,常雨種種上妙天華,光澤香潔,細軟雜色。雖令見者身心適悅,而不貪著,增長有情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彼有情類,常持供養阿彌陀佛。每以清旦,持此天華,於一食頃,飛至他方無量世界,於諸佛所,持散供養。即以食時,還至本處,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凈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復次舍利弗,彼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隨其類音,演暢妙法,所謂甚深念住、正斷、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等,無量妙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各得念佛、念法、念僧無量功德,熏修其身。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凈土無三惡道,尚不聞有三惡趣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當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作諸有情利益安樂。「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凈土,常有妙風吹諸寶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天樂,同時俱作,出種種聲,說種種法。聞是音者,自然生起佛、法、僧念、作意等無量功德。舍利弗,彼佛凈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舍利弗,極樂世界凈佛土中,有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稀有事,假使經百千劫,以無量舌,出無量聲,贊其功德,亦不能盡,是故名為極樂世界。「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何緣名無量壽?由彼如來,及諸有情,壽命無量阿僧祇劫,由是緣故,名無量壽。舍利弗,何緣彼佛名無量光?由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無有障礙,由是緣故,名無量光。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阿彌陀佛常有無量聲聞弟子,一切皆是大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具足種種微妙功德。菩薩弟子,亦復如是,其量無邊不可稱數。舍利弗,彼佛凈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又舍利弗,若諸有情生彼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生補處,必不復墮諸險惡趣,常游諸佛清凈國土,殊勝行願,念念增進,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諸有情,聞彼西方阿彌陀佛清凈佛土,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若生彼土,得與如是功德莊嚴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受用如是功德莊嚴清凈佛土大乘法樂,常無退轉,無量行願,念念增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故。「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福德、因緣諸有情類可得往生。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執持繫念。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清凈佛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若有眾生,聞是說者,一切皆應信受發願,如說修行,生彼佛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如我今者,稱揚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佛土功德。東方亦有現在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東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現在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光蘊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南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西方現在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西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北方現在有無量光嚴通達覺慧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北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現在有獅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下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現在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住在上方自佛凈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法門,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何故名為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由此經中,稱揚讚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佛土功德。十方諸佛,為欲方便利益安樂諸有情故,各住本土,現大神變,說誠諦言,勸諸有情,信受此法。是故此經名為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是經及諸佛名,深生信解。生信解已,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如說行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等有情,皆應信受領解我語,及諸佛所說。當勤精進,如說修行,勿生疑慮。「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必為諸佛之所攝受。如說行者,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清凈佛土。是故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皆應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如我今者,稱揚諸佛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佛土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無邊功德,而作是言:甚奇稀有!釋迦牟尼法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乃能於是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方便利益安樂諸有情故,說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舍利弗,當知我今於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方便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稀有不可思議。又舍利弗,於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如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稀有,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功德莊嚴清凈佛土大乘法樂,日夜六時親近供養阿彌陀佛。游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所,聞法受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諸大聲聞,及諸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附註:會集本中『一心不亂』經文下之『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廿一字,本自襄陽石經。此乃六朝人手書而刻石者。宋律師靈芝(諱元照,晚主靈芝寺卅年)據石經載入《靈芝疏》。明永樂蘧庵師(諱大佑,精於教理,深得淨宗之妙)於所著《彌陀略解》中,亦復推讚石刻古本。明天啟,淨宗龍象幽溪大師(諱傳燈),於《彌陀圓中鈔》中,徑截指出:『今傳訛脫,凡讀習者,應依古本,而增正之。』清沈善登居士於《報恩論》中亦力贊石本,並曰:『六朝寫本,原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為一句,猶言一心專持名號而不亂也。』先師會集按石本補入,乃依以上諸德之見。經此考訂,則秦譯應為『一心不亂專持名號』,即與唐譯之『繫念不亂』並無二致矣。黃念祖 謹註網頁編輯註:以上文字copy自 「報佛恩網」,特此致謝!網頁編輯註:以上文字copy自 淨土專頁--南無阿彌陀佛http://www.jingtu.org/http://www.jingtu.org/xljzj.htm ,特此致謝!網頁編輯註:以下是當代淨土高僧 淨空老法師有關另一部經「無量壽經」(夏蓮居大士亦有作會集本)的開示,其中有談到關於「阿彌陀經」的原譯以及會集本。Copy 自 報佛恩網http://book.bfnn.org/books/0285.htm ,供養讀者。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 之 (七、部類差別)淨空法師講述◎ 七、部類差別一、同部:本經與小本《彌陀》,是同部經典。《疏鈔》謂,大小二本,「文有繁簡,義無勝劣」,判屬同部。本經與《佛說阿彌陀經》是屬同部。實在講,就是一部經,佛有略說,有廣說。「廣說」就是詳細說。詳細說就是大本《無量壽經》。文字有繁簡,言語有廣略,義理是相同的,沒有差等,所以屬於同部。我們修淨宗,受持經典,這兩部都可以。如果你喜歡詳細一點,就受持大本;喜歡簡單一點,就受持小本。功德效果,完全相同。小本現有三種。秦唐二譯,大體相同,稍有出入。小本現有三種不同的版本。「秦譯」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唐譯」是唐朝玄奘大師的譯本。他們二人翻譯,所依據的梵文原本是相同的,大意是相同的,可是文字不一樣。所以說,『大體相同,稍有出入』。秦譯精要流暢,眾所宗向。唐譯則準確詳備,力保原面。夏蓮居居士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廿一字。按襄陽石經乃六朝人手書而刻石者,於「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會本依古德意,補入此廿一字,大有益於聖教。這是對兩種翻譯的比較。羅什大師譯得好,文字流暢,讀起來很順口,不生澀。中國人很喜歡念這個本子,從翻譯出來一直流通到現在,大眾還是喜歡。羅什譯的文字,純粹像是中國人寫的文章。唐譯則『準確詳備,力保原面』,這是玄奘大師翻譯的好處。他是直譯,不是意譯,完全照梵文直譯的,因此裡面有許多是印度文法。我們讀起來不太順口,因此中國人就不太喜歡它。實在講,玄奘大師譯得詳細,他一句一句的翻譯,非常正確。羅什大師沒有照原文一句一句翻譯。一個是意譯,一個是直譯。意譯,完全像中國人自己作的文章,中國人當然喜歡它。直譯的雖然很正確,讀起來彆扭,反而不太喜歡它。玄奘大師譯的本子,沒有法子流通,原因就在此。『夏蓮居居士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廿一字』。這是近代夏蓮居居士《阿彌陀經》的會集本。這三個本子,我們將它合刊一冊印出來了。夏老居士就是把羅什的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會合起來,重新寫了一個本子,就是《阿彌陀經》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文意圓滿具足。古代流傳本子都是抄寫的,秦譯的經,可能漏掉一行(二十一個字在古時候就是一行)。襄陽石經(就是刻在石板上的),比我們現在讀的《阿彌陀經》多了二十一個字。這塊石經是在南北朝時代刻的,距離羅什大師的時代不遠,應該是正確的。後來傳寫,漏掉這二十一個字。一直到今天,所有版本上都看不到這二十一個字。如果把二十一個字補進去,羅什大師翻的這一段經文,跟玄奘大師所翻的就非常接近。所以,根據幾個本子會合起來看,這二十一個字應當是羅什大師翻譯,後人抄寫時漏掉的。這二十一個字在「一心不亂」下面,是『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現在《阿彌陀經》,「一心不亂」下面,沒有這二十一個字,所以夏蓮居依據石經把這二十一個字補進去。『會本依古德意,補入此二十一字,大有益於聖教也』。這些年來,我與黃念祖極力提倡夏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沒有提倡《阿彌陀經》的會集本。如果提倡《阿彌陀經》的會集本,恐怕會惹來很多是非。因為羅什大師的譯本已經普遍流通,就不要再改。我們將奘師的本子,夏蓮居的會集本印出來,如果有研究《阿彌陀經》的,我們提供他作參考。平常我們還是念羅什大師的本子。大家都念這個本子,我們也就念這個本子。羅什大師這個本子,玄奘大師見過。玄奘大師對於羅什的本子,並沒有不好的批評。不但沒有不好的批評,反而讚歎。從什麼地方曉得他讚歎?玄奘大師最得意的學生窺基法師。窺基是玄奘的傳法弟子,是玄奘的傳人,也是中國法相唯識宗的始祖。法相唯識宗的經論是玄奘大師翻譯出來的。當時並沒有建立一宗,到他弟子手上才成立了法相唯識宗。窺基大師為《阿彌陀經》寫了一個註解《通贊疏》,他用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沒有用他老師的譯本。這就證明,師徒二人對於羅什的本子非常推崇。如果說羅什的本子有問題,就不可能採用他的本子。這種公而無私之精神給我們後人,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佛法裡沒有人情。現代的佛法,是人情佛法。要是拿現代標準,我當然要捧老師,怎麼可以捧別人。你看窺基不捧老師,去捧古人。這個意義很深,真的依法不依人。玄奘大師也沒有怪他—這個徒弟對不起我,不捧我,不用我的本子,還用羅什的本子。玄奘大師沒有責備他,他也沒有覺得對不起老師。你就曉得古人重法,不重人情。依法不依人,才是正確的。這二種是屬於同部。除同部,還有同類。凡是說明勸導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典,就是屬於同一類的。二、同類:凡倡導憶念彌陀,願生極樂之經典,均屬同類。其中亦有親疏,以持名念佛為親,其他為疏。如:『同類』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其中亦有親疏』。親疏的差別是講念佛方法。《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都主張持名念佛。假如同類中,也主張持名念佛,這就「親」。如果不是用持名,或者用觀像、觀想、其他方法來念佛,就比較疏遠一點。親疏是這麼說的。『以持名念佛為親,其他為疏』。下面舉幾個例子。(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是同類的。《觀無量壽佛經》裡講的有觀想、觀像、持名,算是親了。(二)《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是《四十華嚴》末後一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它是用修十大願王的方法,迴向求生西方淨土,這就比較疏了。(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部也親,因為它也主張持名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四)《往生論》。(五)《安樂集》等等。這些雖然不是經,是祖師的著述,可以把它看作經典。這些都是屬於同類的。「經」有同類的,「論」有同類的。同類的就不少了,譬如蕅益大師所選的《淨土十要》,全是同類的。三、帶說淨土經論:《淨宗經論合刊》內載有二百四十餘種。此乃略舉其要,遺漏難免。有些經論不是同類的,而是附帶說的。佛講經說法,有幾句話特別勸勉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附帶說的。「同部」是專說。「同類」也可以說是專說,專裡不是純粹專,還附帶一些其他的,所以就變成同類。「帶說」的只是幾句話,分量很少。像這樣帶說的經典,就太多了。《淨宗經論合刊》,我們以前流通的一部書。『內載有二百四十餘種』,這是經論的目錄。在《大藏經》裡隨便去查一查,就找出二百四十多種。『此乃略舉其要,遺漏難免』。所以,古人說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佛往生,真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可見佛陀的苦口婆心。佛典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句話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深意,要細心去體會,要能理解,然後才曉得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真正的意願是什麼。講實話,就是希望我們早一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現的本願!諸位遍讀大乘才會發現,才知道佛勸我們往生的話講得最多。四十九年中講了幾百遍,這就是最重要的;要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重複講幾百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