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畫了一幅《皓月當空》,給大家賞月助興!

 今天中秋,我親手畫了幅畫,名叫《皓月當空》,配上科比演奏的《月光曲》,送給大家,為大家賞月助興!公眾號未來也會在音樂與其他藝術,比如繪畫、建築的溝通上加強學習,與大家一起進步,下面請大家欣賞《皓月當空》:

《皓月當空》

以下是一位美術鑒賞家對我的這幅作品的評析:

「看到這幅畫,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它充分利用廣袤無垠的空間與體積有限的月亮之間巨大的反差,營造出了一種讓人窒息的虛無感,表現了作者對宇宙時空的深深思索。這無疑會啟發欣賞者進一步思考人生的意義,渺小的個人在無窮宇宙中的地位。作者開創性地使用了西方式極簡主義與東方式留白相結合的畫風,線條簡單明快,結構看似無所用心,卻暗地裡符合黃金分割的審美原則。寓繁於簡,餘味無窮,真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堪稱二十一世紀第一名畫!」

——謹以此畫作,祝關注、轉發和閱讀公眾號的朋友們中秋節快樂!下面為大家分享一篇談繪畫與音樂的聯繫的文章。過節伴著具有學習成長性的休閑娛樂,再好不過了。

科比彈奏《月光曲》

《神奈川衝浪里》談繪畫與音樂的聯繫

人們常說:「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畫面。」

音樂與美術這兩種不同門類的藝術雖然各有自己的領地,卻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它們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能共同陶冶人們的情操,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培養人們熱愛美、熱愛藝術、熱愛生命的熱情,並不斷使人們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古今中外的名畫名曲,每一個創作它都不是單純的在其自己的領域內存在的,畫中流露著律動美,曲中洒脫著色彩曲線,才能稱其為好的作品,這也就充分說明了兩門藝術的融合,滲透的發展。

縱觀今天繪畫,音樂界的名曲名畫,欣賞者研究理解的內容已不單單只是作品或者繪畫音樂本身,懂行的人能從藝術的大層次解讀作品,畫中的節奏律動美,音樂中的線條色彩美,都在作品中顯露無疑。現今的畫家音樂家寫作,也都越來越注意到兩者的交融創作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才是作為「同門中人」的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好發展趨勢。

(一)繪畫中的音樂表現;音樂中的視覺效果。

音樂與繪畫被稱為姐妹藝術,音樂只能稱為繪畫的妹妹,因為它依賴於次於視覺的聽覺,而繪畫凌駕於音樂之上,因為它不會方生即死,像音樂一般。相反,它經久不變,雖然事實上受限在一個平面上,但卻栩栩如生。即使是曇花一現的美,也能被生動地保存。音樂能表現萬物的形象及精神。繪畫也同樣能充分地表現出萬物的真善美。詩人說:「音樂是流動的詩,而繪面是可讀的更能發揮個人想像的和更能拓展空間思維藝術的更美的詩篇。」

「色彩是琴鍵,眼晴是琴錘。靈魂是緊繃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只要敲下一個個的琴鍵,就會觸動心靈最深處的悸動。」

這是抽象派藝術大師康定斯基所一著《論藝術里的精神》中的一段文字。在這裡,康定斯基用極其生動的比喻,以音樂為契機,描繪出畫家在創作時的心靈感受,表明真正的藝術,不是以簡單描摹自然美感為日的,而是以強烈地抒發和言泄藝術家內心深處的與激情,尤其是藝術家「心靈最深處的悸動」為出發點,傳達出畫家的內心情愫和對自然的真情實感。音樂創作如此,繪畫創作亦然。

  

《藝術中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第一本系統闡發他的抽象藝術主張的理論著作。在這本書里,他採取身心二元論的觀點,沿用通神學者的說法,認為精神(靈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質只是蒙在真實世界之上的一層面紗,人們只能透過面紗才能看到閃光的精神。康定斯基認為藝術家具備這種才能,是因為藝術是心靈的活動,是絕少有人覺察的「心靈震蕩」,「是一種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靈的特殊狀態」。

 繪畫與音樂從理論上講,似乎是兩門不同的藝術門類。前者是通過富有魅力的線條與色彩,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而後者則是通過音樂優美的節奏與旋律給人們的聽覺感官以刺激。但人們在評論繪畫作品時,又經常喜歡用「節奏感」、「韻律美」這樣的詞句,諸如「觀賞這幅畫竟然像欣賞一首樂曲那樣令人心醉」「這張畫節奏感很強」等等。生活中,人們欣賞德彪西的鋼琴曲《月光》彷彿置身在深邃幽遠的藍色月夜,從莫扎特明快的樂曲中感受到生機盎然的綠色春天;梵高在他完成的一幅秋天景色的油畫中,設想演奏出一部黃色交響曲;蒙德里安從音樂的感受中聯想生髮,創作出一著名的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熱門音樂》;保羅·克利則把音樂注入繪畫,使他成為傑出的天才畫家和音樂家……

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 》

  

可見,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也是一幅流動的優美的畫。而這幅畫則是用音符當色彩、旋律當線條所描繪出的,只能用聽覺去感悟觀賞的心靈之畫;同樣,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又是一部凝固的樂章,心有靈犀的觀眾會從畫面中的色彩、線條、結構中感受到音樂強烈的韻律與節奏,使人產生無限豐富的聯想。而這種繪畫中的音樂感表現的是無數畫家普遍關注的話題和追求的理想境界,因而,這一點也是繪畫藝術打動觀眾、懾人心魄的奧秘所在。

康定斯基《和緩的躍動》

  

(二)繪畫與音樂的對應性

繪畫與音樂在整體結構和外部形態上有一定的對應性。美術作品的構圖與音樂作品的曲式、節奏等結構形式對應;美術作品的線條、造型和音樂作品的旋律相對應。而音樂與色彩的對應關係就更加密切,物理學家牛頓就認為,音樂中的C, D, E,F, G, A, B這7個音的音高,分別相當於「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在音樂中和聲和音色可以渲染色彩,而和聲、織體、調性的變化可以造成明暗、深淺、疏密、濃淡的色彩變化。現代音樂體系包括約100多種按長短、高低、音色和強弱來確定的音調,這些音樂符號的組成正如黑格爾在《美學》中所說,是「富於音樂性的聲音構圖。」

 

法國作曲家梅西安曾說過:「要理解我的音樂中的音色和聲及聲音的組合,你就必須熱愛色彩,對色彩敏感,懂得音樂和色彩的聯繫。」「音樂的過程就是聲音和色彩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此可見,音樂和美術之間有一座互相貫通、聯繫的橋樑。

(三)繪畫與音樂的本質聯繫:

   

繪畫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藝術形式,音樂在其表達效果方面,對於欣賞者來說更容易與繪畫聯繫起來,故而有音樂中具有繪畫性內容之說。作曲家在創作時也刻意追求視覺上的效果,音樂體裁中的交響音畫、交響素描等形式顯然是受繪畫創作的影響,例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三首交響素描,俄國作曲家鮑羅丁的交響音畫,還有貝多芬創作的第六交響樂《田園》等,都用優美動聽的旋律、生動形象的音樂語言,描繪出大自然的美好和農村生活的景象。欣賞這些作品時,能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根據古曲《夕陽蕭鼓》改編的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猶如一幅長卷畫面,把豐富多彩的情景組合在一起,通過動與靜、近與遠、景與情的結合,使整個樂曲富有層次和詩情畫意,引人人勝。同樣,我們也可以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名畫中用眼睛「聽」出美妙的樂章。宋代畫家李迪的《雪樹寒禽》里沒有風聲,也沒有鳥鳴,只有雪花在溟溟空際飛舞,顯得閑適而安靜,然而那節奏鮮明、富有彈性的樹枝的搖動,由根至梢曲轉迴環,恰似瑤箏彈出的一串音響飄向天空,充滿詩意和音韻。

李迪《雪樹寒禽》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繪畫與音樂的緊密聯繫,在藝術這一大家庭中互相影響,互相汲取精華,繁榮的發展進行著。我相信,在以後的藝術道路上,他們會攜手走的更遠,更美麗。(轉自扭曲的機器的博客)

《聆聽音樂》之「印象派音樂和異國情調」


推薦閱讀:

教大家辨認一個男生是不是GAY
大家怎麼看待嫩草和老牛?
告訴大家什麼才是小三!
[報料] 一組我們女生宿舍的照片,能勾起大家的回憶嗎?
《科學大家》專欄| 從「臉書」數據泄露談起:社交網路中該如何保護隱私?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