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林拍案:一隻雞引發的兵變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  史林拍案

【導言】公元1368年,時為反元起義政權「韓宋」吳王的朱元璋在統一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後,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1368年1月23日)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換句話說,今天農曆的小年,也是明朝建立646周年的正日子。當然,今天我們要講不是這個充滿爭議的王朝的建立,而要來聊聊這個王朝的滅亡。

因為距離明王朝滅亡的時間比較近,明末大量歷史記錄都被比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也使得後人能更方便的研究明代歷史。另一方面,明王朝又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原因,明史在互聯網上的熱度一直比較高,甚至培養出來「明粉」這一類「熱愛」明朝的網友群體。

因為有了足夠的史料,足夠多的研究者和愛好者,互聯網上對明代的各種研究也是深入淺出,別開生面。特別是對這個大帝國的覆滅,是很多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今天我們就由興盛而及滅亡,聊一聊互聯網上流傳的比較另類或者偏激的明朝滅亡觀點,看看這樣看法是否有其合理之處,如果不對,那就當成博君一笑的妄言謬論吧。

【奇歷史】

●明清滅亡的原因是一場17世紀的全球貨幣危機

引爆大明王朝覆滅的「17世紀普遍的世界性危機」,發生於17世紀的30-40年代(與明王朝迅速走向崩潰同時)。這一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與大明王朝以白銀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貿易體系密切相關。

全球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一方面固然推動了晚明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遷——迫使國家政策更為徹底地由重農轉向重商,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它卻也加速了轉型期的社會動蕩。

市場是只「看不見的手」,價格決定一切,隨著市場的發展,作為外貿商品的白銀的價格自然不可能恆定不變,隨著中國吸納白銀的速度日漸放緩,必將造成白銀自身的價格緩慢地發生向其生產成本的回落,在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作用下,一場經濟危機即「通貨危機」遲早要到來。

明代後期遇到的滅頂之災,是由於新大陸銀產量的第一次急遽下降直接造成的,是基於世界貨幣市場動蕩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所造成的放大衝擊。這種美洲白銀供給的大幅度萎縮正好發生在1630年代,它毫無疑問地造成了白銀供應的短缺,從而導致了中國國內嚴重的通貨緊縮,明代的白銀主要靠進口,在貨幣上是「與世界接軌」、並完全依賴世界貨幣市場的,1630年之後,隨著美洲白銀供給的大幅度下降,白銀短缺,通貨緊縮擴大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

加上這一時期發生的邊關危機、對外貿易糾紛、農業災荒以及改革造成的負效應沒有得到及時糾正,終釀成了明帝國崩潰的經濟大危機。①

●明朝滅亡並非因為稅收過度 而是財政能力過弱?

明朝財政具有消極性。政府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它自身的穩定,因而明朝的財政目的不是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唐朝和宋朝的財政制度實際上要比明朝發達,因而唐宋的經濟要比明清繁榮。但是唐宋給明朝最大的啟示就是地方勢力太大會影響中央政府的穩定,所以明朝從一建立就採取消極性財政政策,使得地方無法有足夠財力對抗中央政府。

明朝在通過財政的軟弱和高度集權解決了地方政府分裂傾向問題的同時,也造成了中央政府自身財政動員能力的虛弱。因而政權一旦遭遇外族入侵,很容易就滅亡了。

明朝為滿族所滅,而清朝多次為外國所敗,都是這種財政政策的直接後果。②

●明朝為何滅亡:人口逼近兩億 耗盡糧食增長空間

明代滅亡,清軍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來自陝北延安的李自成與張獻忠兩股農民軍。李自成與張獻忠都是陝北人,骨幹也以陝北饑民為主。

為何陝北鬧饑荒?其實,饑荒的原因很簡單:明末人口逼近2億,而糧食增長的空間耗盡,難以負荷,各方面都出現崩潰的徵兆。

人類史上叫做「馬爾薩斯問題」。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認為,人口增長必定高於糧食供應,最終導致人類大危機。而且他認為,這個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就算糧食暫時增長了,人口也會跟著增長,但糧食不可能永遠增長,因為土地和產量必定有限。那怎麼辦?一種辦法是節育,馬爾薩斯贊成這辦法,但在避孕藥和避孕套之前的明朝,節育只能當作社會奇談。

另一種辦法,馬爾薩斯也說了,但不贊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殺戮,殺到最後,人死得差不多了,殘存者又可以繼續生活。很不幸,大明帝國只剩下這條路。③

【隱歷史】

●秘聞:一隻雞引發的兵變最終導致了明王朝覆滅?

儘管明軍對紅夷火炮的仿製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操作方法卻一直是當時許多明軍炮手的弱點。

16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家已經用數學知識發明許多簡明實用的儀器工具,這與中國全憑經驗發射火炮的傳統方式,形成強烈對比。

耶穌會教士將先進的火炮技術輸入中國,徐光啟最先學習。而他的學生孫元化於崇禎三年(1630年)獲授登萊巡撫。他起用王征、張燾等信教官員或將領,並裝備大量的西洋火器,還聘請了以葡萄牙軍官特謝拉·科雷亞為首的顧問團。銃規、銃尺和矩度儀的使用以及裝彈填葯技巧的掌握,都是當時孫軍中相當重要的訓練內容,這些也是一般明朝軍隊所最欠缺的。最終,孫元化的部隊成為一支受西式訓練、採用西方武器的中國軍隊。

這支本應該受到重視的精銳部隊,竟然最後因為一隻雞的緣故集體兵變,直接導致了導致明清軍事力量對比發生改變。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率清兵進攻大凌河城(今遼寧錦縣)。孫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以八百騎趕赴前線增援。

這支部隊雖是奉命北上,沿途卻得不到官府的給養。至吳橋時,風雪交加,百姓懼兵,紛紛閉門罷市。一士兵不耐饑寒,偷了當地望族王象春的一隻雞。對方要求孔有德將此士兵「穿箭遊街」,引發軍隊不滿,遂擁戴孔有德為主,發動吳橋兵變。

崇禎六年(1633年),孔、耿二人投降後金,向皇太極宣誓效忠,皇太極在瀋陽親自歡迎他們。孔有德的歸順,不僅令後金獲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鑄彈製藥的技術以及瞄準的知識與儀具。經搭配八旗步騎兵後,在當時即形成一支幾乎無堅不摧的勁旅。④

●明朝滅亡因老鼠?消滅北京守軍的非李自成是鼠疫

1644年,農曆3月15日,闖王李自成率大順軍抵達北京城北郊的居庸關。這裡是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險,然而關隘卻無人防守,明朝總兵唐通出降。接下來發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隊伍勢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檢弔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樹上。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這場大疫,是從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間流行,發源地大致在山西的興縣,然後到大同,再到潞安。接著,鼠疫傳到陝西的榆林等地。崇禎十四年時,大疫傳到河北大名府、順天府等地,那裡的地方志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殺食」的記載。崇禎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發生大疫。

明人當時的筆記稱這場大疫為「疙瘩瘟」、「疙疽病」,這實際是對腺鼠疫患者淋巴結腫大的稱呼,而當時的傳染性之烈,「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

可以想像,這時駐在北京的明朝軍隊怎能倖免於瘟疫。當時在北京的明朝軍隊,名義上說有十來萬,大疫過後,少了一半。按一位明朝遺民張怡的說法,當時李自成的隊伍殺過來時,能上京城城牆上防守的軍人,連一萬人都湊不齊。⑤

●學者揭秘氣候變遷與朝代更迭:明朝亡於天氣異常

中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在20世紀70年代初寫下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在今天全球變暖的大爭論中,這篇文章又重新被人們記起,大家發現,雄漢盛唐,太平盛世多處於暖期,積貧積弱的南宋,明末則處於寒冷的冰期,氣候變化對朝代更迭有甚麼樣的影響?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前首席專家IPCC主要作者表示:崇禎年間,從1638到1643年,持續的乾旱七、八年。明朝末年是小冰期,寒冷期中的一個階段,那段時間,大範圍的乾旱是發生了,也是明末農民大起義重要的原因。但是能不能說,什麼最後一根稻草,我想這是比較接近文學家的語言。⑥

【黑歷史】

●袁崇煥私下與後金議和的賣國行為引發了明朝滅亡

前些年,互聯網上曾流行過一本叫的《竊明》網路書籍,該書作者謝栩文引用史料指出明清兩軍作戰的「騎步軍優劣對比,騎射遠非我們以為的那麼強」,從而提出滿清騎兵並不能完全打敗明朝步兵,長驅直入中原,這也就對明朝輕易滅亡提出了質疑。

而最具顛覆性的歷史觀就是作者論證了袁崇煥是明朝滅亡原因之一,並將矛頭直指清史專家閻崇年。

謝栩文坦言,他的大部分觀點都與閻崇年是相同的,不過對於閻崇年對袁崇煥的一些看法他卻予以了駁斥。謝栩文表示,「閻崇年說袁崇煥用大炮打傷努爾哈赤,這個我不同意,因為寧遠之戰後努爾哈赤還活了8個月,而就算是恐龍也沒法在挨過大炮之後再活上8個月。他說袁崇煥沒有私下議和,我也不同意,因為明和後金的記載中,都說袁崇煥和後金秘密通信。書中諸如此類的內容還有很多,都是我根據一些歷史文獻而得出的個人理解。」⑦

●秘聞:促成清朝滅亡明朝的是一群明朝商人

晉商在滿清滅亡明朝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晉商的財力,就沒有滿清軍隊的驍勇,滿清就不可能戰勝明朝奪取漢家天下,說晉商是明朝的掘墓人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早在明末,一些山西商人即以張家口為基地,往返關內外,從事販貿活動,為滿族政權輸送物資,甚至傳遞文書情報。這些貿易活動,對後金政權在物資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後金政權對於山西商人也給予禮遇和重視。山西商人對清統治者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大明朝實施海禁,急需積蓄軍力,擴充軍備的努爾哈赤把目光投向了晉商,他向經常往來於中原和後金之間進行買賣的山西商人伸出求援之手,請求借予巨額錢款,他開出的利息是比較高的。商人的本質是追逐利潤,既然回報豐厚,有巨利可圖,國家社稷的前途就不放在心上了,這些晉商大亨們很爽快地答應了努爾哈赤,給後金提供了巨額借款。為了表示還款的信譽,努爾哈赤向借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蓋有龍璽的借票以為證據,這就是傳說中的「龍票」。⑧

引用參考資料:

①摘自《五百年來誰著史》,作者:韓毓海,出版:九州出版社

②摘自光明網,作者:張學博,原題:明朝的財政政策反思,原載於學習時報

③摘自人民網,作者:楊志,原題為:《明朝覆亡真相:人口逼近2億 糧食增長空間耗盡》

④摘自《歷史不忍細看》,作者:文歡,出版:河南文藝出版社

⑤摘自北方網,作者:佚名,原題:老鼠是壓垮明朝「稻草」?明末北京鼠疫流行

⑥摘自鳳凰衛視2010年3月30日《鳳凰大視野》節目

⑦摘自四川在線,作者:佚名,原題為《竊明》叫板閻崇年:明朝滅亡是袁崇煥害的

⑧摘自天津網,作者:文建平,原題:晉商,明朝的掘墓人


推薦閱讀:

他逼死了一個王朝,最後竟被山民一鋤頭砸死?
南明王朝
為什麼兩廣一直是我國領土而地緣上靠近兩廣被中央王朝統治千年的越南卻獨立了?
滿門忠烈漢斯貓·德意志各王朝統治時間總覽
解讀|一個醋罈子打翻一個王朝?

TAG: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