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對此我們提出幾條建議讓家長能夠正確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一.冷處理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二.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三.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四.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五.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 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 

 

孩子的脾氣不好,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家長應當先檢討自己,在批評孩子前現象向海的優點,多鼓勵孩子,然後再要求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責備孩子,這樣孩子就很容易放棄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錯哦。即使在我們看來是孩子不好,那麼也是先和孩子產生「同感」,體會他的痛苦,告訴他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感情,然後再談為什麼媽媽不能同意他的決定,或者做適當地讓步,這樣孩子會比較好接受。這種「同感不同意」的態度,在現實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而且,你一旦願意和孩子產生同感,孩子也常常會和你產生同感,學會分享你的快樂,分擔你的痛苦。  

     對孩子要多鼓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盡量多給孩子以鼓勵,盡量多誇他,越是誇她好,她就越能夠自己約束自己,這樣她的脾氣就會好起來!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他們不願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對父母的包辦或擺布產生反感。當大人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泄出來。另外,孩子只不過剛剛具備了一些初步的簡單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借大世界個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還不能理解,他們要獨立,卻又做不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發脾氣。  

     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能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宣洩其壓抑的情緒。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同時,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兒童,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於火上加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過脾氣過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孩子病後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後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無原則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後,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東西,讓他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後再講清道理。千萬不要在對孩子願望不了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火,更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專家分析:孩子在2歲左右愛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長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常發脾氣,其原因大多在家長身上。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孩子養成了好發脾氣的習慣。  

    脾氣發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髮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於受忽視而亂髮脾氣。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註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大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大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點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裡拽。媽媽脾氣大發,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於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麼一個好發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髮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獨生子女任性、愛發脾氣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如:自己的要求沒能滿足,就大哭大鬧,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滾,頗有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 任性,愛發脾氣是幼兒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反映,與他們身心發展的水平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大人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有關。教師和父母如果平時對這類兒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糾正,使幼兒無所控制地發展自己的這種行為,成為他們要挾老師和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一種手段。  

    3歲以後,幼兒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他們力圖擺脫大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地做事情,但是由於能力的關係,再加上幼兒這時候思維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點,會出現所謂的「三歲危機。」因此,這時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穩定的情緒是很重要的。愛發脾氣,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家長要想改掉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才好對症下藥。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時候,比如,生病、疲勞時易引起發脾氣暴躁,這和大人是一樣的,只不過大人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幼兒大都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感覺。有經驗的母親善於結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緒狀態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儘可能地避免孩子發脾氣。 有時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時也會發脾氣,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媽媽玩會兒,或者很渴望家長的表楊,可媽媽卻毫不理會,照舊干自己的,孩子就會發脾氣以示心中的不滿。聰明的父母若能主動給孩子放鬆環境,溝通感情,了解孩子的願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緒不佳而發脾氣。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是由家長的溺愛和遷就造成的,家長就要注意嚴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應。  

    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有個過程的,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的家長一看孩子亂喊亂鬧,就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哄勸,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應百應,過分遷就。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這樣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把發脾氣,胡鬧作為治眼大人的手段,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壞習慣。有的父母把問題看得很簡單,解決方法也簡單,一個字「打」。其實,打的結果更壞,孩子或是表面屈眼於棍棒,或是越鬧越凶,對父母產生敵視心理。 那麼,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第一次發脾氣呢?家長應該持不予理睬的態度,專心於其它事情。或是告訴他,「什麼時候安靜下來,我才跟你講話。」漸漸地孩子會由大哭變小哭,由閉眼哭叫到睜眼看父母的反應如何,他的注意力也就會轉移到父母身上來,靜靜觀察父母做事情,漸漸忘記了撒潑。當他的情緒穩定以後,家長一定要告訴他那樣做不好,並說明為什麼不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第一次發脾氣就能被制止。在處理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這可以說是一場「意志與毅力」的較量。如果作父母的心軟,以後就很難再奏效。  

    當幼兒心情焦躁,亂髮脾氣時,大人在指出他的錯誤以後,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理睬他,讓他知道發脾氣,不講道理是行不通的,是無效的。當幼兒由於某種要求未能滿足而大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態度,非要把幼兒制服。這樣就如火上加油,幼兒的脾氣會更大。大人應該態度冷靜,方法靈活,有時要適當給孩子留點面子,找個台階,讓他自己下。有的孩子在家裡、在父母面前愛發脾氣,而在幼兒園或其他環境則表現得比較好,這樣的孩子可以讓他暫時離開使之任性發作的環境,到親戚朋友家生活一段時間或到寄宿制幼兒園過一段集體生活。這對矯正孩子愛發脾氣、任性的缺點會有好處。  

 

    一. 孩子畢竟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  

    二.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灣和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導師和助手,既要負責孩子的身體發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發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又要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既要教會孩子學習知識,又要教會孩子學會做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行為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沒有哪些孩子會越來越像自己的老師。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不要就孩子的一次小小失誤多次提出批評,不要就無關緊要的瑣事提出過於嚴格或過多的要求,不應該事無巨細地進行管教。正確的做法是正式地與孩子好好談一次,將對孩子的某種要求或期望告訴他,或者告訴他某次失誤應該吸取的教訓,說明從小事總結經驗的重要性等等。 

推薦閱讀:

寶寶晚上老是出汗怎麼辦?
作為幼師 如何與孩子相處 特別是孩子不聽話 吵鬧的時候?
小孩到底可以有多壞?
有哪些比較適合孩子從小收藏的比較經典的立體書?
小孩子都有哪些奇怪的癖好? ?

TAG:孩子 | 脾氣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