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潛江「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探析

這幾天,湖北省潛江市千特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軍正忙著安排把倉庫里最後的1萬斤「蝦鄉稻」包裝上市。劉軍告訴記者:「根據往年龍蝦節的促銷經驗,這1萬斤不夠賣,但去年蝦鄉稻逆勢而上,銷售情況很好,合作社輻射3萬畝基地的存糧就只有這些了。」 

潛江是「中國小龍蝦之鄉」。蝦鄉稻,顧名思義,是在稻田裡一邊養蝦一邊種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潛江調研時指出,要大力培育「稻蝦」和「蝦稻」兩大品牌。潛江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了發展稻蝦、蝦稻雙輪驅動戰略。近年來,潛江水稻種植面積連年增長,2015年稻田養蝦面積達35萬畝,占稻田總面積一半以上,小龍蝦產量6萬噸,其中「稻蝦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畝平均收益4000元左右,帶動種糧農民人均年增收628元。讓種糧農民的收入和積極性得以提高。農藥經銷商種起了「生態稻」     「80後」的劉軍從中國農大畢業,最初在潛江創業成立公司,從事農藥代理等農資經營生意。在與客戶打交道過程中,他發現潛江稻田養蝦的農民會主動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生物農藥,而普通水稻種植戶則沒有這個需求。也會有稻田養蝦的農民跟他抱怨,「蝦子賣得不錯,可稻子還是給糧販子當作普通水稻收走了。」 

    劉軍開始思考,他認為在稻田養蝦模式中,與小龍蝦相伴而生的稻穀,具有天然的生態食品特徵,優質應該優價。2010年,潛江正處在探索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模式的過渡期,「一蝦一稻」變為「一蝦兩稻」。劉軍在白鷺湖農場關山分場找到合作夥伴,15畝田的「蝦稻共作」試驗區,約產2萬斤稻穀,劉軍以高於當時市場價0.6元/斤的價格全部收購,並委託加工成商品稻米,正式亮出「蝦鄉稻」品牌,大米零售價6元/斤。當年底,在潛江市裡的農產品展銷會上,首批「蝦鄉稻」成了搶手貨。     從此,劉軍看準了這款綠色生態稻的市場前景,2011年前後,他陸續牽頭成立了千特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及湖北蝦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註冊了「蝦鄉稻」商標,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社員增產增收。     在千特水稻合作社社員自有的7000畝稻田養蝦核心基地上,農藥包括生物農藥已經較少使用。「在二次攔網稻—蝦—鴨複合種養模式基地,早已不用農藥,明年就能拿到有機轉換證。」劉軍說,「以前的農藥代理同行跟他開玩笑,說你這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啊。」    蝦不離稻,稻不離蝦     去年糧食交售行情緊張,有不少農民看到千特水稻合作社這邊還在加價收購稻穀,託人來找劉軍說情,希望能簽訂水稻訂單種植收購合同。劉軍說,根據目前蝦鄉公司發展實力,「蝦鄉稻」只按合作社訂單收購,訂單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採取「稻蝦共作」模式,再是按地下水位及灌溉條件擇優選擇基地。而且水稻從種到收,必須在公司「五個統一」的管理下,即「統一優良稻種、統一種植模式、統一生物防疫、統一管理、統一質量標準」,以確保達到綠色環保生態稻標準。 

    稻田養蝦,蝦不離稻,稻不離蝦,小龍蝦成為生態稻米質量的一線「監管員」。劉軍介紹說,小龍蝦本身對水質要求就高,目前小龍蝦經濟效益好,如果濫用農藥化肥,小龍蝦產量低,收入就會減少,這樣不划算的買賣農民一般不會做。而且,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稻田裡的害蟲為小龍蝦提供了餌料,小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生物肥,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再加上稻田養蝦一年只種一季水稻,冬季涵養水土保持了地力,通過選用優良水稻品種、合理密植等辦法,保證了水稻的有效分櫱、有效穗數和正常穴數,水稻也能增收。     在植保上,「蝦鄉稻」生產基地綜合運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除了使用頻振燈等誘殺成蟲外,還大力保護青蛙、蜻蜓、蜘蛛等益蟲,推廣鴨、蝦、蟹等與稻配套的複合種養治蟲。在土肥方面,採取「稻草留高茬還田」「動物過腹還田」等土地有機質推升措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減輕面源污染。     這樣生產出來的「蝦鄉稻」大米,在潛江一些大型小龍蝦餐飲店,以28元/鍋的價格讓食客品嘗。一鍋煮一斤米,鍋是劉軍專門定製的,送給餐館使用,主食被當作主菜來點。     農民成為合作社的命運共同體千特水稻合作社股東118戶,社員116人,劉軍的蝦鄉公司和農資公司各佔1戶,社員以土地入股,土地預估折算價值4550萬元。以農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入股蝦鄉公司,公司入股合作社的方式,使基地農民成為合作社的命運共同體。劉軍介紹說,社員一般是有兩個稻田養蝦池、約60畝田以上的種養大戶,根據各自情況不同,社員最大占股比例為7.8%,最小為0.2%。蝦鄉公司按高於當年國家中晚稻保護價收購社員的稻穀,去年收購價最高達2.5元/斤。     打響品牌難,打響大米品牌難上加難。大米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蝦鄉稻」作為具有相對較高附加值、投入較高成本的農產品,走普通大米批發市場之路根本沒有競爭力。劉軍深知,要想穩定種植基地,緊密抓住核心農戶,提高收購價,就必須開拓出新的市場銷售渠道。 

    這5年來,跑了全國多少農產品展會,只有劉軍自己清楚,他執著地奔波在各大展會參與送獎評選。「蝦鄉稻」先後獲得全國大米博覽會金獎、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武漢農產品博覽會金獎、漢江流域農產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     今年初,蝦鄉公司在武漢股權接管中心四板掛牌,新的倉儲、物流、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開工,潛江市組織了財政扶持資金對「蝦鄉稻」品牌及項目建設給予支持。在稻米加工行情整體低迷的背景下,「蝦鄉稻」的銷售額每年正以2-3倍的增長呈上升趨勢,「明年就會過億元。」劉軍預期,「蝦鄉稻」真正掙大錢還在3年以後,那時,消費者寧願多花錢買健康產品的信任感才會逐漸培養穩定。 5月25日,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焦泰文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第七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圍繞小龍蝦發展的稻蝦和蝦稻產業,應該說是湖北省農產品供給側結構調整改革過程中最成功的產品和最典型的案例,在不少農產品市場價格都有起伏波動的情況下,小龍蝦產業發展是一路凱歌,價格一路上漲,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增長了地方的稅收。

來源:農民日報
推薦閱讀:

《我獨自生活》的節目模式是怎樣的?
胸椎姿態與呼吸模式的調整
新模式:數學和物理學地圖
現代學佛者最安全的修行模式
新模式:數字營銷框架

TAG:生態 | 湖北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