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字合婚--婚嫁禮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至今,人們普遍把男婚女嫁當做人生大事,極為重視。山東榮成市王連鎮峨石山清末舉人姜海峰,寫過—部《士庶婚禮考》,對古代士大夫階級和普通白姓的婚禮,進行了廣泛的考證。婚媾乃人倫之始,合好兩姓,上可事宗廟,下可紀後世,正是因為它關係到人類自身的發展,所以婚禮既繁瑣又鄭重。在古代的中國,不僅士大夫通行六禮,即使普通百姓也要照「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進行,只是禮的繁簡有些差異罷了。榮成地處邊遠,也在山東治下,但卻一改「齊俗不親迎」的做法,嚴格按照六禮辦事,只是將「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為

「說親」、「送柬」、「送表裡」、「送閂子」等名稱所代替,整個婚禮大體分三個階段。

提  親

俗話說:「閨女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結怨仇。」過去男婚女嫁,大都偏早,女的超過十八歲不訂婚或未結婚,不僅女方自己,連她的父母也會受到人們的恥笑。男的超過二十未結婚,也會招致種種非議,甚至影響到將來的婚事。所以,當父母的生出孩子以後,便留心孩子的婚姻。民間農家結娃娃親的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指腹為婚。提親這個階段,包括說媒、合婚、過小帖三部分,相當於古禮中的「納彩」、「問名」。

    說媒  俗稱說親。從前男婚女嫁,都是家長包辦,通過媒人說合,將合兩姓之好,所以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造婚姻關係,首先要遵從同姓不婚以及特殊規定(如關曹兩姓不婚的社會習慣),然後考慮是否門當戶對、年齡般配等。說親一般是男方主動,遣媒提親,媒人在男女婚配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榮成鄉間的媒人,都不以此為業。

相反,人們把幫助別人締結婚姻看做是「成人之美」,是行好事,行善事。這種人說媒實話實說,不遮不蓋,做媒人只牽線搭橋,成與不成是兩家當事人的事,跟媒人沒有利害衝突:事成之後,男家或送套衣料,或送個豬頭吃。境內較大的集鎮就不同了,有專門以說親為業的媒婆。這些人腿勤嘴勤腦瓜靈,「能把死人說活」。由於她們把說親當做職業,平日廣為交流,積累應婚男女的各種資料,如年齡、丑俊、品行、家庭狀況等情況,不用主家交代就主動出擊,為人牽線保媒,事成之後可以得到豐厚的謝禮。所以,這些人保媒大都心存欺瞞,添枝加葉,況得兩家沒有了主意,稀里糊塗地應下,往往造成不良後果。榮成民間諺語就有「當媒婆的兩頭瞞,不瞞成不了姻緣」。因此,古代把她們列入「六婆之列」。說成親事後,她的任務也完成了,主家另請兩位最好有功名的男性當大媒,因大媒名字寫在帖上,所以,又稱「紅媒」,電就是書面語言的「蹇修」。說媒提親這個過程,古代婚禮稱之為「納彩」。

    合婚  通過媒人往返介紹、解釋,男女兩家都有締結婚姻的願望時,麻煩也就來了。首先是家長與子女間的矛盾,因為是父母之命,子女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兒子希望娶個俊媳婦,父親往往罵道:「說媳婦是過日子,不是拿她當畫貼。」「只要賢惠,莫看顏色。」兒子喜歡高個兒,說什麼「爹矬矬一個兒,娘矬矬一窩」,父親反唇相譏:「高人不如矮人有智謀。」父子爭吵一番,仍然不能簽訂婚約,必須請算命或陰陽先生合婚,也就是看看這門親事是否合乎要求。合婚的內容包括男女雙方的生育、命、生辰八字相剋還是相成。男女雙方的生肖首先要求相對。合婚十二生肖的口訣是:

    白馬怕青牛,羊鼠—旦休:

    蛇虎如刀銼,豬猴不到頭。

    金雞怕玉犬.兔龍淚交流。

    生肖相剋,再好的條件也不能成親,也不必再合下去。如果生肖相合,再推雙方的「命」是否相合。所謂「命」,就是根據雙方各自出生的年月日時所屬的天干地支為依據,構成按「五行」命名的「命」,即金木水火十命。按「五行」相生相剋,看命是否相合。命合,則「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否則,則「五行」相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自然是好姻緣,但不可能都那麼順暢,這就要看相剋所對應的「五行」,只要不是相剋的如金克木,排除木命,換成火土亦可成婚。這就是「五行」中的相侮。即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侮雖不如生,但優於克。經過生肖、命的推算以後,還有最後一道關口,即生辰八字的沖與合。所以說,合婚是非常複雜的,一般要請算命先生或陰陽先生來推算。不過,也有一套口訣,如果沒有這會口決,他們有時也會抓瞎。牛辰八字,講究六合六衝,合則古,沖則凶。六合是:寅亥、卯戊、辰未、戌木、巳申、子丑。六衝是:寅申、卯酉、子戊、丑未、辰戌、巳亥。生肖、命、生辰完全相合為人吉,二項相合為中吉。一項相合為小吉,全不相合則不成婚配。這在古婚禮中叫做「問名」、「卜吉」:

    過小帖  又稱「換庚帖』』或「傳紅帖」。經過合婚,生肖、命及生辰不相違者,即可簽訂婚約,這就是「過小帖」,也就是雙方初步落實婚姻意圖的書面協議,類似現在的「草簽」,不能算做正式文本。過小帖,首先,由男家請人用紅紙寫上求婚之意,並寫清男方三代及其生辰八字,所以,又叫「紅帖」、「庚帖」或「求婚帖」。女家接到投帖後,要寫回帖,即「允帖」或「允婚帖」。亦要寫清女方的生辰八字。過去,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因此,帖上不能由當事人具帖,必須以家長的名義具帖。有祖父的由祖父具帖,父喪由長兄具帖,父喪又無兄弟者由伯、叔具帖。也就是說具帖人論輩分,有輩高者不讓低者;論血統近者不讓遠者。對長輩稱大德望,平輩稱大姻望,晚輩稱大懿望;對長輩自稱眷姻晚,平輩自稱眷姻弟,晚輩自稱眷姻愛。

    (父親為子求婚)

    忝眷弟    薰沐端  拜

    啟

    德望    翁  老兄先生大人閣下:

       不揣寒微,仰攀高門。

       伏承冰言,敬求

    金諾。

並將小兒三代命名開列於後,恭呈

鈞鑒。

                                   三代諱

    曾祖X X、祖X X、父X X

                    年庚命名

                    學名x x  行X X

    現年X X歲,生於X X年XX月XX日吉時

                          長命富貴  金玉滿堂

X年歲次XXX月X浣吉期

如果女方同意,亦山其父代女回帖允親。允帖的格式是:

    忝姻眷弟x x x薰沐端甫拜

    啟

    大姻望  翁  親家先生大人閣下:

    不棄葑菲,仰攀

高弟  願籍鴻音,謹遵

台命。

遂將小女三代年庚開列於後,恭呈

鈞鑒。

    三代  諱

    曾祖、祖、父

    現年歲,生於  年  月  日吉時

    好合二姓,永偕百年。

    年歲次  月日  浣吉期

    男方「眷弟」而不加姻,「德望」而不加大,皆因求婚而尚未獲准,因此不便貿然稱「姻弟」。女方允婚當然可稱親家,眷弟上加「姻」。女只列年庚而不開命名,皆因輕視婦女所致,中國在很長時間裡婦女有氏而無名,因而不列命名。「過小帖」後對男家有約束力,男家一般不許悔婚;對女家約束力不大,女家可以進一步考察,如不中意,允許悔婚,社會上亦承認這種做法的合法性,俗稱「羞男不羞女」。

「過小帖」雖然屬於「草簽協議」,但其關係重大。它的重點在於年庚和行幾,可以防止男女雙方由媒人在年齡上弄虛作假,或者出現「姐妹易嫁」的現象。但民間有時圖省事,和「送柬」合二為一,結果鬧出很多笑話,也使喜事引出悲劇式的結果。崖頭大町有家張姓人家兄弟三人,老大老二在家務農,老三在京城挑水,家道挺殷實的。因此被女家看中,托媒婆說親。媒婆到男家直誇:「閨女長得好,聰明、伶俐,不笑不說話兒,那張臉啊,粉嘟嘟的跟雞蛋清似的。」男家聽了當然高興,便問媒婆:「閨女多大?」媒婆回說:「大不了一兩歲。」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女方大兩歲不算大,沒「過小帖」就直接「送柬」。第二

年,男家十九歲了,準備「送日子」結婚,結果發現女孩才三歲。找媒婆,媒婆說:「俺說得清清楚楚,閨女大不了一兩歲嘛。不是吃奶的孩子,臉能粉嘟嘟?」「送柬」以後不能悔婚約,當閨女十六歲結婚時,新郎倌已經年滿三十了。所以,「過小帖」是非常重要的,雙方都可以進行考察,加深了解。

訂  婚

訂婚,是男女婚姻進入實質性階段,並通過「柬帖」加以固定和約束。男女雙方再也不能像孩童時期那樣玩耍、嬉鬧了,要學得規規矩矩。特別是女方被人視為「有了人家的人」了,婚前避免隨便出入,走路也要穩重,免得被人視為張狂。訂婚也分三個過程,即「送柬」、「送表裡」、「送日子」。

送柬  榮成通稱送柬,也有叫「傳啟」的。送柬,是在過小帖之後,男女兩家均無異意後進行的。柬帖分三部分,由外函、內函和名簽組成。外函紅色,形同信封,長約二十七厘米,寬約十五厘米,正面套印金色吉祥圖案,如龍、鳳、雙喜等,所以,又稱龍鳳帖。龍帖供男方使用,印有蟠龍;鳳帖供女方使用,印著一雙飛風。男帖正中寫「天作之合」,女帖正中書「文定厥祥」字樣。內函與外函等長,寬為外函的四倍,按「M」形摺疊成四頁,右開中間兩頁之前頁,書寫五行。男方寫:

        敬修

    赤箋;

        恭候

    金諾

        右啟

    後頁上方寫冰人(亦稱蹇修)的名字。所謂冰人,不是媒婆,而是另請的大媒,亦即紅媒,由有功名或有影響的男性二人擔任。寫冰人的名字要並立整齊。下端落款。格式為:

    眷姻晚暨男姻婿

    頓首拜。

    名簽寫對方姓名,如對方高一輩則寫「大德望翁親家大人閣下」,將名簽夾在內函「右啟」落款中間,名簽外露內函少許,裝入外函。女方的柬帖同男方一樣,只是中間八個字的寫法不一樣。男方徵求意見,由女方答覆。所以,女方一般寫為:

        謹遵

    台命

        甫此

    復奉

    也有寫:

        願效

    秦晉

        永結

    百年

    下面落款同男方格式。

    柬帖每一行的總字數求雙不求單,若出現單數可將姓氏去掉,只寫名字,同時每行字要盡下不盡上,除非為尊重對方另開頭起行的,一般都要盡下端,排列整齊,如下面有餘地,可將「拜」字最後一豎拉到底,另外,還需用「塵死病樂哀」五個字逐行逐字反覆對照柬帖上的字,如果柬帖上的最末一字恰與「死」字相碰,則把「頓首拜」改寫成「頓首百拜」。

    柬帖傳遞,榮成概屬差人傳啟,親翁之間、翁婿之間均不照面,一般是由媒婆和—位懂得種種禮儀的男性為代表,手捧柬匣,去對方家傳啟。柬帖放在柬匣內,並附上簡單的訂婚禮物。男方付給女方的禮物是:銀手鐲一對,耳環一對,紅頭繩八尺,銀元兩枚以上,但不能出現單數。女家收下柬帖後,將自家的柬帖放進柬匣,並回贈男方禮帽一頂,鞋襪各一雙,寬二寸長二尺擀好的麵條坯兩疊,毛筆一支,墨一錠,由去人帶回。男家設簡單宴席招待傳啟人及親中長者,並由男家將女家附上的面坯切成寬麵條煮食。自此,婚約即生效,並具有效力,如一方賴婚,另一方可持柬告訴。男女雙方生死病殘均無反悔。婚前如女方早亡,也需將屍體送給男家,由男方擇地葬埋,待男方死後,再行起靈與夫併骨。若男方早亡,女方不得另適他人,俗稱「望門寡」。達到婚齡後,由男方擇下迎親吉日,用一隻公雞,頭戴紅彩放在花轎之內,將女方娶回守節。這在古婚禮中屬於「納吉」,由此可見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送柬之後,男女雙方都開始了婚前的準備。現代婚姻,雖不講送柬,但這一關還是要過的,農村說是「看地方」,即女方到男家實地考察。男方家長則備麵條招待,女方留下喝面就表示同意,不喝面則婚事告吹,所以,俗稱「喝面」。

    下聘禮  榮成男女訂婚以後,男家要向女家下兩次聘禮,即俗稱「送彩禮」和「送表裡」,「送彩禮」與「送表裡」的差異,在於「送表裡」不需徵求女家的意見,而「送彩禮」卻必須徵得女家的同意。如果女家不同意,不接受「彩禮」,那麼,男家只能取消這次聘禮,改由「送表裡」代替。

    「送彩禮」俗稱「送年豬」。在婚前的一年或半年以內,男家差媒人問女家「吃不吃豬子」。女家必須根據自己的家景和家族親朋的經濟條件,決定吃與不吃。「吃豬子」是不能白吃的,女家吃了豬子必須準備嫁妝。而不吃豬子可以只備被褥衣服等不陪送嫁妝。不過,這多是貧苦人家不得已為之。但凡有點能耐還是要吃豬子的。不吃豬子不陪送嫁妝,閨女出門子後往往被人瞧不起,說她來了個「光身人」,連點嫁妝都沒有。而妯娌們覺得她佔了男家的便宜,不僅受到冷落,往往會因此引起家務糾紛。所以,在—般情況下,女家大都同意「吃豬子」,即同意送彩禮。

    「送彩禮」是非常隆重的。踏進臘月以後,男家選個吉口,宰殺一頭大肥豬,去掉內臟,不剝皮,用開水燙後煺凈豬毛,整個肥豬通體潔白,然後用顏料染成紅色,並在豬頭上掛上紅色綵綢,再附上四至八升小麥,大米一二升。小麥大米可以混算,以成雙數。然後,用騾子或馬馱著送到女家,女家只收不回。女家收到「彩禮」後,即卸下蹄頭,將豬肉割成長條,分送家族近支及親戚朋友。親朋及本家收到肉後,都把準備好的賀儀送到女家,俗稱「添箱錢」,從此,女家開始準備大件嫁妝,如箱子、柜子、桌子、椅子、杌凳、盆架、炕琴等木製傢具。所以,這也是一種互助,多家幫一家打發閨女,他們的賀儀往往幾倍於豬肉的價錢。

    「送彩禮」之所以選擇傍年靠節,並俗稱「送年豬」或「拜年」,是過去社會經濟條件決定的。那時,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很苦,平時很少吃肉,只有在年節時才吃一點。平時「送彩禮」,無疑增加了女方親朋的負擔。而傍年靠節「送年豬」,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屆時,女家將肉分給親戚朋友,省下他們辦置年貨的吃肉錢,把肉錢變成賀儀的一部分,皆大歡喜。凡送過彩禮的,一般不再單獨「送表裡」,而是將「送表裡」合併到「送日子」那天一起進行。如果不送彩禮的,「表裡』』得單獨送,以符合古婚禮的「納徵」。需要說明的是,送彩禮所附的小麥和大米,既包括好口那天的耗費,也包括做嫁妝匠人的食需。至於「送表裡」所附的小麥則為「歸寧」時烙餅所需。現在的聘禮與過去相比,有天壤之別。現在,一般是金首飾,如戒指、項鏈等。即使在農村,最少的也是一副金耳環;見面錢少則六百,多則上千。

    送日子  境內叫「次期」,大概是占婚禮「請期」轉音吧。送日子是雙方最後敲定結婚的日期,因此男家要把女家縫製結婚穿用衣服、被褥等所需布料,一併送到女家,所以,又叫做「送表裡」。送「表裡」忌送成品、緞子等犯忌的物品,全部是各色布料。俗話說:「娶個媳婦百尺布,嫁個閨女不拘數。」同時把結婚的日子通知女家。

    送日子好送,關鍵在於「擇好日」,或者叫「看好日」。因為選擇一個好日廣是十分不容易的。「擇好日」以女方為主,首先要選一個吉日,由媒人到女家討取女方的生肖、生辰八字。女家用紅紙寫上「坤命x相x月x日x時生人」。如果過小帖則不必討坤命。男家根據女家的生肖、生辰八字請算命先生或陰陽先生擇定結婚的利月吉日,從生肖選擇行嫁月,即屬雞、兔的選正月和七月;屬猴虎的選二月、八月;屬蛇豬的選三月,九月;屬龍、狗的選四月、十月;屆牛、羊的選五月、十一月;屬鼠、馬的選六月和十二月。根據生肖,這幾個月都是行嫁的利月。所以,行嫁口訣為:「正七迎雞兔,二八虎與猴,三九蛇共豬,四十龍和狗,羊牛五十一,鼠馬六十二,,」這只是按生肖選擇的利月,但要選擇一個吉日則更難。選女子日,首先要避開「陰將日」、「陽將日」和「陰陽俱將口」,只能選擇「不將日」。「陰將日」傷婦,「陽將日」傷夫,「陰陽俱將日」夫婦俱傷,在一個利月里,不將日只有那麼幾天,能不能合成婚嫁吉日還要看女方生辰八字能否符合屬命、陰陽八卦和九官方位,亦即皇曆上所標的「建滿平收、除危定執、成開避破」十二字而定。這十二個字逐月逐日排定,其口訣是:「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避破不相當。」也就是說這十二個字中,只有四個黃道吉日,兩個一般的,其他六個皆不可用。即使費了很大週摺,選出一個好日,還要看男方父母的年命。如果男方父母的年命遇上禁婚年,即使再好的吉日也只能作罷。如必須按此吉口行嫁則公婆必須迴避,婚後三日不得見新娘始可破解。所以,真正選擇一個利年、利月、利日、利時的日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利月吉日選定之後,送親迎親及參加婚禮的雜役、禁忌、生肖和吉神的方位就容易定了。凡在申子辰年舉行婚禮的,忌屬蛇雞牛的人參加;凡在亥卯未年舉行婚禮的,忌屬龍鼠猴的人參加,凡在巳酉丑年舉行婚禮的,忌屬虎馬狗的人參加;凡在寅午戌年舉行婚禮的,忌屬豬羊兔的人參加。其口訣是:「辰子申忌蛇雞牛,巳酉丑虎馬狗,寅午戌豬兔羊,亥卯未龍鼠猴。此外,孕婦不能參加婚禮,更不能擔任執事。這一切都擇好之後,要根據陰陽先生的推算寫出婚書,其內容和格式如下:

    謹遵坤命,選擇嫁娶期

    行嫁利月,擇於本年x月x日,全吉;娶送男女客人,忌相,大吉;上下轎,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安廬坐帳,宜用x屋x間;冠戴(即開臉上頭),面向方迎福神,大吉;路逢井、石、廟宇,用花紅遮之,大吉。天地氤氳,咸恆慶會,金玉滿堂,長命富貴。

    X X年X月X日

    擇定好日子就要下婚書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送日子。送日子由媒人和男家本家的人但排除男方的父親和男方本人,連同「表裡」及八十八斤小麥,八斤八兩豬肉,一起送至女家。女家這次設家宴招待來人;媒人的責任已告完成,所以,女家趁此謝媒人。席上吃餃子。餃子熟了以後,首先打一笊籬倒在飯撐子上控凈水,然後才可以撈出上桌。家宴結束後,女家要將撈在飯撐上的餃子包好,交來人帶給男家,同時要回送八斤小麥,八兩豬肉。男家收到餃子要攤開數數兒,如果餃子是單數,預示婚後先生男孩,如果是雙數則預示婚後先生女孩。

    「送日子」以後,女方在家候婚,一般不再出門見外人,免得被人議論。

結  婚

    結婚是整個婚禮中最隆重的部分,又稱「親迎」。此前的一切工作,從說媒到訂婚,都是為結婚做準備的。按古婚禮結婚就是「親迎」,齊俗不親迎;地處邊遠海隅之地的榮成,卻反齊俗而一直採用「親迎」之舉,可見受古婚禮影響至深。

    送嫁妝  吉日的頭一天上午,女家便向男家送嫁妝。過去,榮成送嫁妝講究人抬,兩人抬一件,即使一把椅子也要兩人抬。所以,「送嫁妝」的隊伍浩浩蕩蕩,嫁妝大都是紅顏色,十分鮮亮、顯眼。由於「送嫁妝」走村串街,招人觀看,女家盡量把嫁妝辦得體面。而且榮成是女家跟人送嫁妝,嫁妝辦得不體面,娘家人臉上也不光彩。除抬嫁妝人以外,女家一般派一男一女押嫁妝,,過去,女方的嫁妝多是兩鋪兩蓋,一對方長枕,一對耳枕,一組箱櫃,一張抽桌,兩把椅子或兩張板凳及臉盆等梳洗工具。現在不同,女方的嫁妝勝過男方的籌備。一般家庭,男方準備傢具、床具及床上用品,女方的嫁妝有卧具及日常用品,凡是女方勞動需要的家電用具及家庭娛樂用具全由女方陪送。特別是沿海漁村,女方的嫁妝從電視機、洗衣機、收錄機到電扇,從沙發到吹風機幾乎應有盡有。

    在女家送嫁妝的同時,男家也在緊張地準備。清晨起來,就要把庭院打掃乾淨,粉刷一新的洞房冉擦洗一遍,連彩紙糊好的地方也要撣撣灰塵,窗子貼上紅紙剪好的窗花,牆上貼好「百子畫」,一切都準備停當,單等嫁妝到來。嫁妝到來後,由男家指揮,將箱櫃桌椅安放在預定位置,然後,由娘家押嫁妝的女性和男家不忌諱屬相的「全和人」,即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丈夫健在的女性來布置洞房,實際是鋪炕。因為此前,男方已將洞房布置停當。鋪炕之前,要開女方送嫁妝的箱子,以便取出被褥。此時,女家來人掏出鑰匙打開鎖,男方的大伯哥或「全和」的伯、叔,一手持擀麵杖,一手拉開箱門,用擀麵杖在衣物中攪一攪,趕走路上沾來的晦氣和不祥之物。婆婆趁此將用紅紙包好的銀元塞進箱里,謂之壓箱。這個風俗在少數村莊延續至今,破壞了喜慶氣氛,影響了雙方團結。鋪好炕,疊好被,在褥子下面放上紅棗、花生、栗子等,寓意「早生子」和「花花著生」,或者讓小男孩在炕上打滾兒,以求早生貴子。

男家要給抬嫁妝的人散賞錢,並留下同請來的轎夫一起吃飯。這頓飯一般比較簡單,抬嫁妝的人吃完即回去,轎夫則等候新郎去女家迎娶。

走轎  或者叫迎親。吃過午飯後,新郎打扮得煥然一新,身披紅彩,有的還在禮帽兩旁各插一朵金花。清時,允許此日頭戴紅纓秋帽,穿吉服,故稱之為「小登科」。然後給族中長者行禮,有家廟者需到家廟叩拜列祖列宗,謂之告廟。下午兩點左右,新郎乘轎起程,到女家迎娶,於古日吉時返回。如果路途很遠,新郎可提前幾天起程。女方起程,也可視路程遠近決定,但中途不能落轎,而且必須趕在吉口吉時到達夫家。所以,過去有錢人家說遠親,沿路每隔二三十里搭座轎棚,安排好轎夫。花轎到達一個轎棚後,等在轎棚中的轎夫抬轎就走,原來的轎夫可在棚中打尖休息。農村人家很少說遠親,大都是臨近村莊,二十里地就算遠的,所以,新郎一般都是在下午動身。過去,非常講究選定的好日。好日已經選定,不管什麼原因是絕對不能更改的,如嚴冬大雪封路,需派專人掃雪開路;盛夏大雨傾盆,也必須冒雨而行;如中途有河阻攔,得派人護轎,以防不測,即使新郎偶染重病,或外出因道路所阻不能按期到達.也不能改變吉期,可選一童男代迎,俗稱「壓轎娶」,轎有兩乘,—乘叫「雅轎」,一乘叫「花轎」。新郎乘雅轎.新娘乘花轎。兩乘轎名稱有別,但都是紅緞花轎衣、金頂、飛檐、流蘇下垂,上綴許多金屬片,亮晶晶的,閃閃發光,裝扮得富麗堂皇,花枝招展。起程迎娶時,新郎口含紅棗,乘坐花轎前往,寓意早生貴子,雅轎空著跟在花轎後面。有的地方也找小孩壓轎,花轎轎頂上放著一面用紅綵綢打上十字的篩子,前面插著三支箭和一面銅鏡,用以避邪和破煞。在轎的前面,由男家請本家不犯屬相的年輕人抬著食盒

引路,否則轎夫即使知道路怎樣走,也找不到女家的門。食盒,紅色、圓桶形,類似現在的汽油桶,分隔、木製,由二人抬著,用紅長紙條封好。紙條上寫:某年某門某日親迎。盒內裝著一方肉,俗稱「離娘肉」,即在這塊肉中間割一道口子,但不通到兩頭,到女家後由女家分割開來,一塊用于吉日早飯包餃子供「上頭」和招待賓客用。盒內還裝有米、向,均用特別的紙斗盛著,用於「上頭」使用。另外還有一條卷好的封條,上寫某年某月某日吉封,待吉日使用。食盒架兩側各綁一隻紅紙封口的酒壺,內盛黃酒,用以噴洒新娘的衣物。

    如果是大戶人家或富裕人家,作為前導的則是儀仗和樂隊。儀仗人人都要披紅結綵,沿途吹吹打打來到女家。到了女家大門口,文武樂器一齊上,謂之「三吹三打」。一般人家不興此舉,只由抬食盒的前導。到了女家,花轎門向喜神方位落定,男領客來到轎前,向新郎一揖到地,請新郎下轎。新郎拱手為禮出轎,也一揖到地,以示道謝與酬勞,,男領客伴新郎至客房拜見岳父後,上茶與點心,稍事休息,為新郎打尖。然後,男領客伴新郎去女家宗廟拜祖,並叩拜族中老者。

    在新郎告廟拜祖的同時,女家則為新娘開臉。所謂開臉就是用五色線將新娘臉上的毫毛拔去。給新娘開臉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子女雙全的嬸子、大娘,她嘴咬一根線頭,左手扯住一根線頭,右手撐開線圈並挽上「勁兒」,貼緊新娘的面部一緊一松,便將毫毛拔去。開臉時,新娘坐在柳條笸籮里。笸籮裡面放一把用紅彩裹著的斧頭,以示坐在「福」上開臉,又閑笸籮小漏水,取其福運常存之意。同時,新娘要照男方送口子規定的方向開臉。

    新郎到女家宗廟祭祖及叩拜族中長者回來後,仍回客房,稍事休息即入席,女家親屬作陪。轎夫則在另一處設宴,女家須請人陪,而且一定要伺候好轎夫,使他們吃得滿意,喝得滿意,請他們多關照:新娘年紀小,體質差,求他們抬轎平穩些。如果款待不周,次日下轎,新娘非暈不可。因此,招待轎夫萬萬不可馬虎,一定找一位乖巧伶俐的人當陪客,盡量使他們滿意。女家眷屬則在屋同新娘共席,謂之「暖轎」。晚上,新娘舉行辭娘禮,做母親囑咐女子應注意的事項。

    迎娶  真正的好日,是新郎正式娶回新娘的一天,這天早晨,男家要在住家、洞房及伺候客人暫借的房屋大門張掛綵綢。綵綢中央簇一朵大花懸於大門正中,兩頭沿門框左右分開,再在兩頭再各簇一朵小花,用新的紅筷別住,垂向前框下部。貼好門聯。貼門聯有的非常講究,如洞房該貼什麼,喜主的大門該貼什麼,頗多講究。但民家個講究,凡是吉慶的詞兒,貼哪裡都行,如「今日洞房花燭夜,明朝金榜題名時」,「五彩雲臨門煥彩,七香車擁轡如琴」,「彎鳳和嗚呂百世,麒麟瑞葉(讀「協」)慶千齡」。早飯後,參加婚禮的人們穿戴一新齊集男家,男家由陪客的將來客領到客房待茶,等候花轎的到來。

    女家早飯後,開始給新娘「上頭」;上頭之前,先用男家食盒的酒,隔著篩子噴洒新娘的衣服被褥等物,以期新郎新娘相親相愛,白頭到老。上頭實際上就是古代稱之的「行加笄禮」,只不過與婚禮一起舉行罷了。笄是女人盤頭時使用的簪子,加笄就是給出嫁的姑娘盤頭,俗稱上頭,也就是把當姑娘時的髮辮扯散,重新梳理,挽成髮髻,插上簪和釵,戴好冠飾、花朵,然後更衣,換上新婚古服。所有這一些,都由父母、子女、夫婦雙全的女儐相幫助完成。但女儐相絕對不能由新娘的姨、嫂擔任,即使條件再好也不行。俗話說:「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著腚。」就是說姨、嫂若當儐相,日子將過得貧窮不順利。新娘更好衣後,將—塊方形、四角各綴兩枚銅錢的紅彩,俗稱蓋頭,遮住新娘的頭、頸、臉部。此時,男領客即男儐相將新郎請入二堂。二堂已擺下八仙桌子,桌前放一凳。新郎進屋後,男領客請其坐在長凳左側,然後男領客進屋將穿戴一新的新娘抱出,安坐在長凳右側。此後,女儐相把十雙新開封的紅筷子遞給新娘,新娘雙臂交叉,兩手各接五雙撒向地面,寓意兩頭髮得快。男領客揀起兩雙交給新郎,新郎分別插在左右腿帶上。這時,男領客從桌上已備好的木盤中取來一碗餃子、一碗米飯端到新郎面前。新郎將水餃和米飯撒向地面少許,以示祭奠女家祖先。餃子和米飯,都是新郎走轎時用食盒帶來的肉、面、大米做成的。新郎祭祖結束,男領客將剩下的餃子、米飯用新郎的手帕包好,交新郎帶回,餃子留合巹後夫妻吃飯用,米飯待第三日煮粥用,然後請新郎登轎。

    新郎走出大門端坐在雅轎里。花轎的前轎桿從門框插進院里,門框兩邊要遮擋嚴實,不留任何縫隙,防止有人偷看犯了禁忌和生肖。轎內鋪墊完畢,由男領客將新娘從裡屋抱進轎內。新娘呢,全身穿戴非常整齊,惟腳上穿一雙紅軟鞋,實際是用紅布縫的套襪,以此向兄弟和親朋表明,自己沒沾娘家的一點。再將陪送的臉盆放進轎里,防止新娘暈轎。做完這一切再由女儐相檢查一遍,看有無遺漏。新娘起碼要帶兩三塊手帕,以備路遇別人的花轎作禮物交換。一切無誤後,掩緊轎簾,將轎順出,由轎夫接過,轎頭喊聲「起轎」,兩乘轎便顫悠悠地前進。前進的順序是食盒在前,此時食盒換上某年某月某日吉封的紅封條。雅轎居中,花轎次之,兩位男陪客此時變成兩位送客,護轎走在最後。食盒裡,有女家視新郎走轎時帶來的禮物,即米、面、肉月等,等量還回,惟酒用後,在酒瓶里各插一棵大蔥,借蔥之諧音,祝婚後日子過得富裕從容。如果日子犯白虎,則將肉片懸掛在花轎右邊轎桿卜,以饗白虎,免得殃及新娘。

    過去,喜事大於喪事,如迎新吉日偶遇喪事,則暫不成殮,並移屍別處,待喜事完畢後再論喪事。行轎途中如遇官轎,官轎應偃旗息鼓,避讓喜轎,官員亦應拱手為禮。如遇發喪之靈柩,謂之「見材」,視為大吉,預示新娘夫婦「白頭到老」。如果喜轎與喜轎相遇,由送客人報知新娘,新娘通過雙方送客人互贈禮物,婚後可當親戚走動。如路過外祖、姑、姨等所住村莊,應暫時歇轎,新娘到親戚家拜客,受拜者應予壓腰錢。沿路橋樑、井台、廟宇等,都應以花紅遮避,以免沖犯神靈。一般家庭很難負擔花紅,改由男家在上述等處遍貼喜字避之。

    過去,送客的稱為賓客,是女家安排到男家送親的人,要雙不要單,原是有功名的人擔任,使男家不敢輕視女家。後來由新娘的近親如伯、叔、兄、弟或舅舅擔任,其主要任務是護轎,服侍新娘突然出現的不適並向男家訂好「歸寧」的日子,以便做好準備。至於大戶人家行轎時,仍然以旗羅傘扇等儀仗及樂隊為前導,吹吹打打伴轎前進。

拜天地是婚禮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組成部分。女家有送親的賓客,男家就必須在參加婚禮的親朋中,請德高望重或年長位尊的人擔任迎親客,他們都屬於婚禮中的上賓。花轎來到之前,男家派一小孩到村頭高處探望。看到花轎以後立即通知迎親的人。迎親客率男家親屬出村迎接,首先挽住馬韁。送親客見此連忙跳下馬鞍,互道「恭喜」。迎親客順手將馬韁交給男家晚輩,由其看管馬匹。迎親客伴送親客在男家門前站定寒喧,待花轎進門後,則去客廳侍茶、入席。而花轎卻在街心緩緩而行,謂之「壓街」。此時無論是轎夫,還是樂隊,都要賣弄精神,各顯其能,將婚禮推向高潮。

花轎來到男家大門口時,三聲炮響或一掛鞭炮響聲中,雅轎轎門面朝喜神所在方位落定,新郎走下轎來。此時花轎不能落下,轎夫在原地踏步。新郎  行到門前早有人將用紅布包裹著的一把斧頭、一千枚制錢搭在新郎背上踏進門裡,這就叫做「資斧」進  門。以此表明新郎已經成年,應該自己開闢新的生活途徑,創家立業,發家致富。在踏進門檻前,事先  安排好的人把兩個烤得金黃的「蓮子花兒』』並在一起,遞到新郎嘴邊,新郎至少得咬一口才能進門,這叫「大妻恩愛,蓮結並蒂」。新娘似乎沒有新郎那樣幸運,不受一番折磨是不能下轎的,

    烤拖拖  也有叫「跨火盆」,新郎進院後.有男家二人接過花轎前桿,將轎桿插進門框裡面,門框周圍遮嚴,不留縫隙,以免被犯忌之人所窺。遮嚴後,解開轎簾,女儐相拿著糖和紅棗塞進新娘門中,寓意夫妻生活甜蜜,早生子女,所以嘴裡反覆念叨:「吃個棗,一個小兒。」此時,順轎的男家人將一盆燃燒的耕地犁上的舊拖拖,放在轎門前。烘烤新娘,俗稱「烤拖拖」,也叫「烤性」,即熬磨新娘的性情,以免口後暴烈。另一男性,則將花轎頂上的篩子、箭、銅鏡解下,放在房頂的陽坡上。至於烤到什麼時候,要看吉時定在什麼時間。古代所以稱婚禮為昏禮,據姜海峰考證是把吉時安排在夜半時分,而現今榮成的吉時大都定在午時。一到午時,女儐相一左一右將新娘攙扶起來,跨過火盆,然後踏在轎前的紅氈上。再將一根紅線兩端各拴一枚銅錢放在兩隻酒杯里,用食盒架的兩瓶酒拔去蔥,將酒斟進杯里,分別送給新郎和新娘。新郎和新娘各喝一口,再交給女儐相,女儐相將兩杯剩酒兌在一起,又分成兩杯,新郎和新娘冉各喝一口,謂之「喝同心酒」。紅氈分別由兩位喜童交替移動鋪下,使新娘一直踏在紅氈上。紅氈四角各綴用紅線束結的面蒸元寶兩個、銅錢八枚,再用一條紅綵綢由新郎、新娘各執一端,新郎在前旁行於氈外,新娘後行於紅氈上。過門檻時,門檻上扣著一架馬鞍,即所謂「馬上來,鞍上去,將來家大業大」,直走到庭院正中。

    拜天地  庭院正中早已擺好八仙桌作為香案,香案上擺好供品:兩摞貼著紅剪紙花的棗餑餑及燭台、香爐等,同時,擺放著香紙、酒杯等。新娘山兩位女儐相攙扶,跟新郎行至香案前,面南,按男左女右站定。待吉時到來,新郎將「資斧」行李置於案上,然後焚香燒紙,燭火齊明。新郎上香三炷,酹酒三巡後,後退與新娘平行。新娘在女儐相攙扶下,與新郎一起向天地神位,行一拜三叩禮。起身後再—拜,禮成,感謝「天作之合」。後來有司儀參與,新郎新娘根據司儀司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大妻對拜,送入洞房。

    合巹  俗稱「吃入婚鍾」。拜完天地以後,新娘仍由新郎用紅綢牽著,踏著紅氈,在兩位女儐相攙扶下走向洞房。進入洞房後新娘要踏著橫放一吊錢的馬鞍子上炕,待新娘坐定,由新郎已婚的兄長,俗稱大伯哥用秤桿兒將新娘蓋頭挑下,收好。所以用秤,蓋因舊時秤十六個星為一斤,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祿壽三星,共應十六星之數,渭之「吉星合到,大吉大利」。此時,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見面。新娘向著喜神或貴神的方位與新郎相向而坐。女儐相在新娘臉上象徵性地搽點粉,謂之「添胭脂」。添完胭脂後開始吃合巹飯,也稱「喝交杯酒」、「合婚酒」的。吃飯的筷子必須用新郎從女家帶回的那兩雙。合巹飯,榮成民間有兩種約定俗成,幾乎都是:老闆魚一盤,謂之「相伴到老」;豆腐一盤,謂之富福有餘;蜊子一盤,謂之早生貴子;陪菜一盤,黏糕一盤,謂之日子過得步步高;點心餑餑一盤,謂之子孫滿堂;寬幅麵湯兩碗,謂之財寶川流不息,滾滾而來:吃完合巹飯後,新郎告退:吃合巹飯用的筷子,由女儐相交給新郎的兄長將新娘的蓋頭扔在正屋房頂上,筷子收好。待成婚第三大將蓋頭取下,和筷子卷在一起,以備將來蓋新房時,掛在脊椽上為房神定位。

坐帳  俗稱坐床。吃完合巹飯後,由女儐相服侍新娘更衣,將坐轎時穿的「表裡紅裝」換下來,上鮮亮的衣裙,並修面梳頭,女儐相盡量把炕鋪軟些,然後讓新娘面向喜神或貴神坐定,這得視洞房而定。坐帳是新娘最難忍受的。吃罷早飯,直坐到夜半鬧房結束,不吃不喝,不撤不拉,為此,在婚前的七天,女方就開始餓轎,對婦女身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鬧房是婚禮上不可缺少的節目。俗話說「進門三天無大小」,所以鬧房變成了年輕人最喜歡的節目。不過,榮成鬧房比較文雅,也不稱「鬧」,而是叫「看媳婦」。過去,年輕人頂多說幾句俏皮話,如果沒人去看媳婦,說明這家的人緣不好,當公公婆婆的反到各家各戶請人看媳婦。

洞房裡的燈要長明不熄。新郎新娘上床後,小叔小姑等在窗外聽「悄悄話」。據說新婚第一夜,「娘說生女,爹說生兒,兩人不說話,孩了是啞巴」。所以,新娘大都等新郎先說。新郎實在嘴緊,新娘可以捅一指頭,再不然只好先說了,因為誰也不想生個啞巴。

    宴席結束後,送親的賓客在迎親的陪同下,來到男家堂屋向男家男女主人辭行,請多關照、指教新娘,說些客套話,並定下「歸寧」』的日子,最後來到洞房再對新娘囑咐幾句:迎親客伴送親客走出村頭,並將男家準備的禮物交給他們。送親客牽馬步行一段路後,再上馬前行。

婚後拜祖  婚後第三天早晨,新娘結束坐帳,先給公婆及長輩叩頭請安。請安後,婆婆交給她一把掏灰耙讓其掏灰三次,每掏一次婆婆在旁邊說贊語:「一掏金,二掏銀,三掏騾馬成群。」掏灰結束,梳洗一番,由女儐相伴同,一名少童在前手執紅色氈墊,女儐捫端著木盤,上置酒具,到宗祠酹酒叩祭,謂之告廟拜祖,之後,再到族中長者家中叩拜。

 搬三日  婚後第三天早飯,由男家原先約定的人家搬請,俗稱「搬三日」或「吃三口」。新娘告廟祭祖回來後,稍事休息,約的人家就來搬請。女儐相陪同新郎一起到約定人家赴宴。這是一種家宴.大都坐在炕上,除新郎外俱為女性,氣氛非常寬鬆。當席過半酣時,女領客提示新郎新娘鬆鬆褲腰帶。這時,新郎新娘放下酒杯、筷子,當真解松腰帶。女儐相在旁贊道:「鬆鬆褲帶,防荒又防債。」

    回門  俗稱站九,也稱歸寧。婚禮之日以後,男家要擇日送新娘回門:俗話說:「待要走,逢六九:」所以一般選六或兒,新郎和新娘到女家回拜,行謝親禮。清末民初新郎新娘坐軕子,後來有的坐秈子,有的騎牲門。騎牲口時新郎步行,新娘中途不得落腳,回門往返的時間,有的在當天,有的住一至二天,而且各有各的理兒,如「站七回八,兩頭一齊發」,這是在女家住一天;住兩天,則「站—七回九,兩頭一齊有」。回門回來以後,要將從娘家帶回的蓮子花兒餅、包子、面耳朵、小餅等,分送鄰舍親友,謂之「分包袱」,俗稱「分小餅」。受禮者不能讓包袱空著,要用錢、雞蛋或小麥來壓包袱。同時,新娘要向長輩贈送鞋帽、衣物,俗稱「散針線」,讓長輩品評自己巧拙,長輩要有回贈。此後,即按親戚走動,婚禮方告結束。


推薦閱讀:

名字合婚測試免費:男友出軌了,分手後還會在一起嗎?
合婚研究3
八字合婚的四大禁忌
彭文深推命集:命運簡批合婚一例

TAG:婚嫁 | 合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