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中中日關係發展趨勢分析

 

[摘要] 展望中日關係的發展趨勢,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則將維持,因為中日友好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二是矛盾與合作並存將是兩國關係的基本特點,中日之間相互交往國際關係論文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將繼續發生變化,新的方式將在長期相互「磨合」中逐漸形成,直至相對穩定。三是兩國關係的發展將受眾多國際因素的制約,主要有:中美日之間的相互關係、東盟的崛起和朝鮮半島局勢等;亞太多邊合作的發展將使中日關係從封閉型體系走向開放型體系。

 

[關鍵詞] 中日關係;原則;矛盾

 

    中日關係是今天國際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亞洲和世界擁有重大影響的中日兩國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不僅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因素。但是遺憾的是,2001年中日關係中再次發生了歷史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李登輝訪日問題等嚴重損壞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事件。同時,在經貿領域也發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嚴重的貿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雙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那麼今後中日關係的發展趨勢將會如何呢?

 

    一、中日友好的原則將維持

    (一)兩國人民的友好是中日關係的堅實基礎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毛澤東就指出,「要把帝國主義政府和這些國家的人民區別開來」。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也明確地表示,「中日兩國人民永遠地友好下去,這是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這是共同的,沒有衝突」,「中日兩國關係,從根本上說必須建立在兩國人民友好的基礎上」。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又指出:「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號,代表了我們大家的理想。應該說,這個口號三十多年前就提出來了,不是今天提出來的,更不是某一個人提出來的,是中日雙方提出來的」。[1](P.231)2000年5月20日江澤民主席在會見日本「2000中日文化觀光交流大會使節團」主要成員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動兩國友好合作不斷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及子孫後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日友好歸根結底是兩國人民的友好。」[2](P.3)顯然,江澤民關於中日友好的論述,同黨和國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人關於中日友好的論述和見解是一脈相承的,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第一代、第二代領導人關於中日友好的指導思想所作出的新發展。其中,特別是「中日友好歸根14訴我們,不管中日兩國關係中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曲折和風波,甚至一時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情緒,中日兩國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願望和發展趨勢絕不會出現根本的改變;只要抓住了「兩國人民的友好」這個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圖破壞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終是不會得逞的。

    (二)中日友好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良好的中日關係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日本起著很大作用,既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又是引進資金技術的重要來源。同時要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和穩定周邊,也必須搞好中日關係。因此,中國早就把發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關係定為基本國策,並一直堅持力行。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日本在謀求政治大國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一個良好的中日關係。首先在外交上,日本需要藉助中國。在對美外交中要藉助中國的影響。每當日美關係緊張時,日本只要加強對華關係,日美關係便緩解,日中關係是日本對付美國壓力的一張「王牌」。在謀求大國地位方面,日本將中國視為其推行聯合國外交的關鍵因素。日本聯合國外交的重點放在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如果得不到中國的理解和支持,將難以如願。日本的亞洲外交也需要借用中國的支柱作用,日本無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在東南亞問題上要發揮作用,沒有中國的支持與合作都將是困難的。其次,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是日本發展戰略的需要。中日經濟在亞洲佔有重要的位置。中日兩國GDP之和占亞洲GDP總和的3/4。21世紀合作的焦點是經濟安全,在維護亞洲的穩定與繁榮上中日兩國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同時,日本也需要中國的巨大市場和某些資源。再次,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日本同樣需藉助日中關係。目前,美國謀求單極世界,日本雖怕觸怒美國不敢明確支持多極世界,但面對中俄法等國建立起戰略夥伴關係,日本有失落感。冷戰結束初期,日本主張建立「日美歐」三極世界,但海灣戰爭後,美謀求獨霸世界和歐洲主張建立歐洲人的歐洲,使日本感到日中關係的重要,強調日中關係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因素。[3](P.5)上海APEC前夕,小泉首相匆忙來訪,即要在兩周內兩訪中國,也充分說明他對中日關係的重視。中日關係目前處在困難時期,而導致這一結果的最直接原因,是小泉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執意參拜供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破壞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日關係的惡化已成為日本嚴重的外交問題。「9·11」恐怖事件後,冷卻的日中關係嚴重阻礙了日本大國外交的開展,於是,為了日本的根本利益,修復日中關係成為小泉政權的當務之急。

 

    二、矛盾與合作並存將是兩國關係的基本狀況  

    (一)中日政治關係將在繼續調整中得到發展,但圍繞歷史、台灣、防衛、領土問題的摩擦還可能出現波折中日兩國對共同戰略利益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化,對要從大局著眼的必要性認識越發清楚,因為孰輕孰重還是明確的。這一切驅使著兩國關係朝著良好方向發展。中國需要為自身的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並在多極世界形成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坐標,為建立國際新秩序而努力。而日本儘管近年民族主義勢力有所抬頭,但絕大多數在和平主義憲法成長起來的日本國民對極端民族主義還是有一定免疫力的。由於雙方正在逐漸擯棄零和博弈的陳舊觀點,中國和日本的未來政治關係將在繼續調整中得到發展,因為在沒有零和效果的今天,爭取雙贏避免兩敗俱傷是唯一理智的選擇。同時,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困擾中日關係的四大問題,即歷史問題、台灣問題、防衛問題、領土問題,一個都沒解決,也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圍繞這些問題的摩擦,中日政治關係還會出現波折。在歷史問題上,日本尚未形成足以承認侵略罪行的政治氣氛和道德價值觀。日本政界還有相當一些人認為否定歷史就是否定自民黨政治,否定戰爭就是否定他們15動蕩,國內親台政治勢力膨脹。戰後出生的一代外務省官僚中的傲氣與民族情緒等因素使其遇到矛盾時對華態度較為強硬。他們強調從維護日本海上運輸線的安全看,台灣的位置意義重大。於是,欲以台灣長期牽制中國大陸,維持台灣的現狀,不願中國實現統一。在防衛問題上,日美修訂防衛合作指針實際上已將台灣納入其合作範圍。日本實際已將中國作為其防範對象。而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問題及東海大陸架問題作為中日兩國間懸而未決的領土主權爭議問題也有可能長期存在,不時引

起中日之間的一些摩擦。

    (二)中日經濟關係可望持續、快速發展,但日本將進一步調整對華經濟政策中日經貿關係互補性強,競爭性弱,近10年來,中日雙邊貿易額不斷上升。尤其是2000年中日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更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兩國不僅貿易額有大幅度增長,日本企業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也改變了連續幾年下降的勢頭,出現恢復性增長。2001年雖然出現了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嚴重的貿易摩擦,但兩國貿易額仍可望達到人們所預計的1000億美元左右,再創歷史新紀錄。日本企業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也將有較大增長。僅從去年1—6月份的統計來看,中日貿易額已近425億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長11.8%,日本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則高達近30億美元,而2000年全年才36.8億美元。[4]今後中日兩國經貿合作的前景更加寬廣,發展趨勢方興未艾,兩國的相互依存關係會不斷提高。中國即將加入WTO,這意味著中國的市場會更加開放,更加充滿生機;中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又為中日兩國的經貿合作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到有些因素不利於中日經濟關係的順利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應是經貿合作的政治因素增大,日本在進一步調整其經援政策。冷戰後,由於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而日本經濟持續滑坡,日本一些人大肆宣揚「21世紀是中國的時代」,擔心中國成為日本經濟上的對手,安全上的威脅,於是不願意看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希望中日經貿關係順利進行,並企圖在對華經濟合作中附加政治條件,干擾兩國經貿合作的正常發展。以對華ODA為例,今後日本將繼續把「支援中國的改革開放」作為對華ODA的基本理念,但現階段特別把「支援中國的市場經濟化和民主化」作為重點。其調整趨向勢必對中日關係的政治氛圍和兩國間經濟合作前景產生重要影響。[5](P.30-31)

    (三)文化傳統的相近性將繼續成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的積極因素,但相互理解不深的負面影響也將突顯出來中日間的文化交流與人民往來歷史悠久,兩國文化又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進行文化合作有較好的基礎,比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可能更容易一些。事實上,這個因素在1972年中日復交時顯然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此後中日關係的發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在未來中日關係的發展進程中,中日文化傳統的相近性,將繼續成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的積極因素。然而,中日之間相互了解不深的負面影響也突出地暴露出來。例如,在中日關係中,中國方面往往提出幾項原則,而日本人則不這樣,即使提出也大都是附和中國的提議。正如中根千枝教授所指出的那樣,提出某種原則是處理多民族的複雜關係的有效方式,但往往使日本人為難,感到難以接受。日本人也並不是不能提出原則性的東西,但在極為單一的民族關係中,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直接接觸的關係,沒有再提出什麼原則的必要,但這在中國人看來往往容易視為沒有原則。[6](P.200)另外,受各自的文化觀的影響,日本人比較富於變化,中國人則不太富於變化。這樣,日本人在中國人眼裡的形象往往是實用主義、機會主義的,而中國人在日本人眼裡的形象則往往是頑固不化的。事實上,中日兩國雖號稱「同文同種」,但畢竟有各自的社會文化背景,思維方法及行為模式各不相同。而且,如果說中日兩國與歐美國家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話,同為東方民族的中日之間的差別往往似是而非,且潛在的差別多於顯見的差別,這種微妙的差別反倒增加了了解辯明的難度。  

    (四)中日之間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將繼16互「磨合」中逐漸形成,直至相對穩定今後中國的經濟力量將持續增強,日本的國際作用也將不斷得到加強。在這種雙向同步變化中,中日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將得到調整。當前日本的對外政治影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的牽制、侵略歷史形象的影響、國內法律框架的約束。日本正積極爭取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對外政治影響能力,力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在全球及亞太多邊框架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日本需要得到中國的支持,但其對華姿態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將進一步務實化和「普通化」。[7](P.227)現任日本外相田中真紀子2000年在接受記者關於對華外交問題採訪時直截了當地說:「對中國該說什麼就堅決說什麼」,「日本對中國貸款也貸了,對過去也作了道歉」,「中國問題如果成為日本的威脅,日本應向中國表示出堅決的態度」,「日中建交已近30年,如還建立不起不看對方眼色,直言不諱的人際關係就太成問題了」。聯繫到冷戰結束以來日本在歷史、台灣及與美防衛合作問題上不顧中國的意見和批評,否定中日關係的特殊性,執意推行所謂「普通國家」路線,表明未來的中日關係在形態上將與過去有所不同。[8](P.129)另外,中日之間以老一輩友好人士的渠道推動官方政治關係的作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中日交往渠道將在年輕化和多元化變化中得到更新,交往方式也將呈現出「普通」化的傾向。新的交往方式將在長期相互「磨合」中逐漸形成,直至相對穩定。

 

    三、兩國關係的發展將受眾多國際因素的制約  

    (一)中美日之間的相互關係,仍將會對中日關係產生強烈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當前,特別是在亞太地區,中美日相互關係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並對本地區有著重要影響。中美日三國近些年來也在不斷協調相互關係,在亞太地區發揮了一些建設性的作用。在新世紀,人們更加期望中日關係能受到美國的積極影響。然而,當前美國作為惟一的超級大國,仍在以雄厚的軍事與經濟實力為後盾,在國際上採取強權主義。美國的強權政策不僅對全球,也給中日關係帶來直接影響。中日雙方均受到美國的制約,以致影響到雙方的相互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仍將堅持以日美關係為「基軸」的外交路線和安全政策,其對華政策仍將受到美國政策的制約,「中美關係感冒,中日關係發燒」的結構將依然存在。能否儘可能排除或減少美國因素對中日關係的消極影響,將是能否保證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二)東盟的崛起和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將起到相對降低中日關係的突出地位的作用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正式加入東盟。東盟成為由10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東盟的崛起對於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格局的走向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於中日兩國來說,同東盟的三角關係在今後的時期內將是僅次於中美日三角關係的多邊因素。經過東亞金融危機,東盟活力雖然受到影響,但正在恢復並有所發展。特別是2000年7月底東盟主辦的東盟外長、地區論壇、對話國會議等十分成功。這不僅為中日提供了參與多邊外交的機遇,也為中日相互溝通協調提供了方便,應該說是有利於中日關係的發展。但同時不能不承認中日關係在亞洲地區的突出地位也相對降低了。朝鮮半島是東北亞矛盾最集中與最突出的地區。1999年,美國部分解除對朝制裁,金大中總統採取「陽光政策」,促使朝韓雙方自主實行民族和解,實現南北首腦會談,從而使朝鮮半島形勢走向緩和。這一形勢的變化,不僅給朝韓雙方帶來

實際利益,也使整個東北亞出現了和平穩定的希望,削弱了美國在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強權勢頭,更使中日友好與合作關係出現新的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但是,如果朝鮮北南雙方關係實現突破性進展,以先經濟文化,後政治軍事的次序向民族統一順利過渡的話,則將使朝鮮半島大大增強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屆時中國、日本與統一後的朝鮮半島將形成又一個三角關17的突出地位也會相對降低。

    (三)亞太多邊合作的發展將使中日共同利益從封閉型體系走向開放型體系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安全、文化諸領域中,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但這些共同利益也將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國、東盟和朝鮮半島因素之外,亞太多邊合作的發展,將把中日雙邊關係逐步融入多邊關係網路之中,使中日共同利益從封閉型體系走向開放型體系。今後,亞太多邊政治、安全、經濟合作勢必日益發展,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勢必不斷增大。中日關係將日益超出單純的雙邊關係的範圍,而向多邊合作關係發展。尤其是地區多邊政治與安全合作的發展,將使中日兩國不斷面臨新的課題。在協調國家間關係方面,中日兩國將面臨如何對待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對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等問題。在建立國際秩序方面,中日兩國將面臨如何對待已有的國際規則和如何制定新規則的問題。在具體合作領域方面,中日兩國將在地區政治與安全機制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面臨如何加強溝通和協調的新問題。亞太經濟合作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首先,美歐日對東亞及中國市場的日益重視,將對中日關係產生很大影響。據估計,到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實現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後,貿易量將立即增長20%~30%,加之亞洲國家經濟將以8%的年平均增長率持續發展10~15年,屆時區域內貿易和投資量將出現驚人的擴大。[9](P.151)其中,中國作為蓬勃向上的市場將倍受發達國家的重視,美歐日在東亞及中國的經濟利益不斷增大,中日關係將在多邊經濟關係結構中重新定位。其次,受西歐和北美經濟區域集團化動向的影響,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也呈現出不可逆轉的發展勢頭。但由於亞太地區在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同於西歐和北美的多樣性,缺乏歐盟那種經濟一體化經驗,所以今後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將在不少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而分屬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又同屬於亞洲國家的中日兩國之間,即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又有著不同的利害關係。中日關係將不得不在這種雙重性的考驗中,不斷相互協調對亞太經合組織的立場。再次,亞太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也將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重要因素。中日兩國能否在亞太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上不斷擴大共識,也將對雙方合作關係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警惕日本極少數人復活軍國主義[A].鄧小平文選(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新華社電.江澤民會見日本客人[N].人民日報,2000-05-21(3).

[3] 徐之先.21世紀中日新型關係展望[J].現代國際關係,1998(9).

[4] 資料.國際貿易[J].2001(8).

[5] 金熙德.經援政治化———日本對華ODA政策調整[J].國際貿易,2001(2).

[6]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中日青年論壇:面向21世紀的中日關係[Z].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7] 國際關係論文金熙德.日美基軸與經濟外交———日本外交的轉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8]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

[9] 蔣立峰.中日關係三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責任編輯:雙 木)

 


推薦閱讀:

【當代|第8期】構建經濟「小蘇聯」——2018年俄羅斯戰略重心獨聯體經濟政策解讀(上)
近20 年國際地緣zz學的研究進展
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流血事件升級為大規模暴力衝突的定性分析(摘自《世紀》,葉書宗)
蘭德公司研究員:美國會放棄自己一手創建的國際秩序么?
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中美裂紋告訴我什麼?|艾問人物

TAG:國際關係 | 中日關係 | 發展趨勢 | 發展 | 趨勢 | 國際 | 中日 | 關係 | 趨勢分析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