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講話:變化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有理由樂觀

董建華先生是香港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從1997年7月1日到2005年3月,董先生曾擔任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以下是董建華先生2017年6月12日在《南華早報》主辦的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論壇上的講話。

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左)於周一在香港港麗酒店舉辦的論壇上與現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握手。(照片:K. Y. Cheng)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在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之際,我們來回顧一下回歸以來所發生的事情,看看我們今天的情勢,以及未來會帶給我們什麼。我發言結束時,你們也許認為我過於樂觀,但事實上的確是有理由樂觀的。

20年回顧

成功實施《基本法》

我先談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無論以什麼標準看,香港「一國兩制」的實施都是成功的。香港的法治、自由市場經濟、國際化特點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全部得以保留,由於這20年里經濟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長,我們的繁榮也得以保持。

在這方面,我想給你們引用2016年10月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數》報告中的一些數據。這份報告評估了215個國家和地區的治理指標,香港1996-2015年這20年里在很多關鍵領域的排名都上升了。法治一項,香港從第60位上升到第12位。政府效率,香港從第28位上升到第3位。腐敗控制方面,香港從第20位上升到第17位。最後,在規管質量上,香港從第4位上升到第2位。事實上,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成功是人人看得到的。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還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競爭優勢,去推動經濟與社會計劃。事實上,「一國兩制」帶給我們的一系列競爭優勢是任何一個亞洲城市都比不上的。

我跟大家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香港回歸前幾個月,我見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我們私下經常見面。他對我說,香港實在是太幸運了,他希望新加坡也能享受到「一國兩制」的特權。那以後,不少內地大城市的負責人也告訴我香港有多幸運,他們非常羨慕香港因為兩制而享有的競爭優勢。

從國家角度看,香港過去20年「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讓人民深感自豪,因為它是一個嶄新的嘗試,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壯舉。

經濟與社會發展

過去20年,香港GDP每年平均增長3.3%。考慮到1997年嚴重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打擊,以及2008年再度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顯然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但必須承認,我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還面臨挑戰。全球化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是許多自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共同經歷,香港也不能倖免。在香港,這種情況還因為房價快速攀升而加劇。就香港年輕人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高房價,還有向上流動的停滯。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再看看未來。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還會持續下去,因此,我們的戰略必須是更好地利用我們在「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使我們的經濟基礎多樣化。

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它在亞洲就相當於美國的紐約、歐洲的倫敦。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以及亞洲經濟因此也不斷增長,香港金融服務業將迎來擴展機遇。

例如,中國目前是世界各地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香港可以而且應當成為商品交易金融中心,而現在這類交易都是在倫敦和芝加哥進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在這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其他像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這樣的機會也會出現。我們應當讓香港貼近中國未來在這些方面的需求。堅持「一國兩制」使我們在法治上保持了極高聲望,並延續了嚴格的監管制度,這是國際金融界對香港的信心所在。

另一個例子是,1997年前,香港常被稱作「東方好萊塢」。那些年裡,我們的電影市場包括香港、台灣和海外華人圈,當時我們的觀眾有3000萬到4000萬人。但此後香港電影業一直在冬眠。不過好消息是,一兩年內,有14億人口的中國電影市場將成為世界第一。在「一國兩制」下,利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香港電影業大有機會復興。

接下來,「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提供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例子就是,沿線許多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有著巨大的資本需求。在融資的初期階段很可能要靠政策性銀行,但隨著項目開始成熟,作為高水準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在IPO融資或幫助籌集長期債務方面就會處於有利地位。

中國另一個新的偉大創舉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它的科技創新蓬勃發展,消費市場因中產階層崛起而快速增長,並且它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隨著這一規劃的進展,香港面臨的機遇是無比巨大的。

上面提到的經濟活動將促進我們的經濟增長,並創造新的就業,其中許多是高端服務崗位。我相信,憑藉我們在「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香港會在所有這些經濟活動中競爭成功。讓我們抓住面前的這些機會吧。

現在我要強調一下香港面臨的其他兩個挑戰,也就是住房和土地供應,以及教育。

住房和土地供應

在每一個香港人心裡,最首要的問題就是住房。我們必須實施有前瞻性考量的住房政策,以便提供足夠的、人們能負擔得起的住房。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帶著緊迫感解決土地供應的短缺。估計今後15年里,我們必須利用現有土地和尚待實施的填海造地,建60萬個居住單位。這一宏大計劃不僅會穩定住房局面,也會給香港經濟各業增加就業機會。還需要注意的是,住房不僅要負擔得起,居住空間也不能太狹小。我們的人民應該生活的有尊嚴。

教育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快速發展的內地,我們需要更好地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特別是,這個世界上技術正飛速發展,並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我們的下一代想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必須教給他們計算機科學、物理、數學和工程基礎知識。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準備是不夠的。

這20年里,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非常成功。1997年,香港經濟規模相當於內地的18%,但到去年年底香港經濟只相當於內地的3%。整個世界都在追趕中國的成功,希望加入這一波漲勢。我們要有緊迫感,讓我們的下一代意識到自己家門口的這個巨大市場。為此,我們的年輕人必須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中國歷史,尤其是過去150年里所發生的事情。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前瞻性不足。整體教育投資的不足使我們今天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們在香港常聽到說,我們的年輕人缺少向上流動的機會,其根源就是教育投資不足。我們必須明白,教育支出實際上是為我們的未來投資。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應當做的事太多了。我的許多朋友告訴我說,我過於樂觀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出於對我們這個社會的看法而感到悲觀。我們的社會存在巨大分歧,有太多既得利益擋路。我們的政府機構習慣於市場導向經濟,無法響應其他的發展形式。我們分化的立法機構讓政府的管理非常之難。太多的偏見和假新聞讓人們無法看清問題。最後,我們的選舉民主究竟所謂何事?

對於這一切,我想回答說,我們也許有分歧,在一個開放社會有許多不同觀點是很自然的。但經過多年停滯,我認為大多數香港人希望我們往前行,絕大多數人也是贊成「一國兩制」的。那些主張獨立或反對「一國兩制」的人不得民心。公務人員一直受到批評和指責,但我認為也有許多有能力、有獻身精神的公務人員,他們會響應人民的呼聲並具備較強的領導力。我相信,即使立法機構也會明白,大多數香港人厭倦了拉布,他們真心希望見到一個建設性的、有進取心的立法機構。至於媒體,我祈禱它們好運吧。

關於民主的發展,我們本來有機會在2017年上半年推進普選,但遺憾的是被泛民否決了。如今社會太過分裂,以至於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事實上在我看來,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應該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像我之前說過的,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重要的是未來幾年裡我們要一心一意地做好這件事。

對香港年輕人,我想說,你們的未來在香港,你們的未來與「一國兩制」相關,如果你們不這麼想,那你真的需要開始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以及中國正在發生什麼。你們對香港和中國的責任感不僅能讓你實現個人夢想,也會給你帶來滿足,因為你參與了香港為中國復興發揮作用這件更加偉大而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感覺是變化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是有理由樂觀的。香港人厭倦了今天社會中存在的負能量,希望向前發展。

結束髮言之前,我想趁這個機會感謝今天上午和我們在一起的梁振英先生,感謝你出色的工作,感謝你堅定地維護「一國兩制」。確實,在梁振英長官五年來的關注下,我們在土地與住房、教育、醫療保健、科技、援助弱勢群體和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等領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公共政策取得效果是需要時間的。不過,儘管有政治阻力,一些領域已經有了進步的基礎。值得稱讚的是,在梁振英先生任職的五年里,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數的年增幅達到了4.9%,相比之下,過去20年的平均年增幅僅為1.8%。

在我發言結束之際,我要告訴大家我對香港未來感到樂觀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幾個月前我們就下一任行政長官作出了正確的選擇,7月1日林鄭月娥女士將帶領我們前進。我堅信她是一位有智慧、有獻身精神、有遠見的領導者。她能幹、勤奮,並且受到香港人和中國中央政府的信任。她有能力應對我們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讓我們祝她好運,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她。

近 期 精 彩 回 顧

逆歷史潮流,違各國人心:陶文釗評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

「穆勒調查」:當白宮為政治生存而戰時,特朗普與中國關係又怎樣?

從凡爾賽宮了解中國:國際學者的一場反思

美國錢緊:特朗普打退堂鼓傷透各路夥伴心

特朗普不提「重返亞太」但並不代表放棄,五角大樓又有了新計劃!

在重塑美中俄三國關係這件事上,特朗普似乎也沒有做到

你知道有多少美國人在為中國老闆打工嗎?


推薦閱讀:

喇叭褲今年回歸了 壓箱底的那條還好沒扔
周末綜藝指南丨《七十二層奇樓》開播,《來吧冠軍》第二季回歸
暴走大事件終於回歸,那麼回歸後的暴大會有什麼不同?
周末綜藝指南丨 《旅途的花樣》開播,《奔跑吧》Angelababy回歸
回歸音樂的本質,無PK無淘汰,你只需「圍爐」聽歌

TAG:香港 | 香港回歸 | 樂觀 | 紀念 | 變化 | 理由 | 回歸 | 董建華 | 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