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異地戀:等到你回來,我們就結婚

嘿 你 睡 了 嗎 ?

文/ 格姐 

好像一直沒有聊過異地戀這個話題,原因大概是在眾多戀愛方式里,異地戀是最「苦逼」的。

幾乎沒有人喜歡異地戀,冷冰冰的電話和觸摸不到的臉頰,甚至連吵架都看不到對方臉上的表情,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戀愛,很多人都聰明地繞道而行。

01

我聽過幾個故事,都是關於異地戀。

朋友S上高三時他女朋友就去澳洲留學了,走之前女生很捨不得他,讓他一定要等她回來,然後毅然踏上了求學之路。

剛到澳洲的前一個月,女生的信息幾乎沒停過,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清醒的時候她總是會忍不住流淚。並非不能融入國外學習交流的圈子,只是一旦閑下來,思念、委屈和無助全都湧上心頭,她很沮喪。

其實很多事都做不了,S也只能一遍遍安慰她,可蒼白的語言真的很無力,往往不堪一擊。

第二個月,女生沒有那麼勤快地找S哭訴了,S以為她習慣了現狀,找到了打發不安情緒的辦法。有一天女生給S發信息,說她找到了能陪伴她的人,她哭著發了最後一條語音,略帶哭腔地說了聲「對不起」,然後再沒有找過S。

我以為S沒有那麼在意這段感情,直到有一次喝多了酒他把我當成那個女孩,傻乎乎地跟我說他的人生藍圖,幾歲結婚,幾歲生孩子,求婚怎麼求,婚禮創意是怎樣,他很小聲喊著她的小名,像個失去心愛玩具的孩子一樣無助。

坐在S家聽他講這個往事,他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可能是過去了很久,早已經放下,也可能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這樣的結果至少不是最壞。

異地戀本來就很考驗雙方的感情基礎,不是任何人都能不甘寂寞,也不是所有人內心都足夠強大。

02

一個關係很好的女朋友,叫小白,她也幾次經歷異地戀。

她和很多女孩兒一樣,一旦愛上一個人就是死心塌地,愛到敏感脆弱,愛到忘掉自我。

小白跟男朋友阿豪是在朋友的聚會上認識的,第一次見面阿豪沒好意思要小白的微信,時隔半年兩人陰差陽錯終於加了好友。兩個年輕人一下就擦出火花,迅速墜入愛河。

開始總是很美好,但阿豪在外省讀書,兩人無法常常見面,甜言蜜語慢慢變成了一聲聲質問,無法長時間陪伴也成了小白的介懷。一次深夜聊天后小白終於沒忍住,說了分手,事後阿豪挽回了這段感情。小白並非真的想就此結束,分手這事也就順理成章翻篇了。

問題沒能得到徹底的解決,矛盾也會再次出現。上個月小白飛去阿豪所在的城市找他,回來後沒多久,他們徹底分手了。

小白說,她怎麼也想不到,她篤定不會變心的男朋友居然在她說完第一次分手後就開始變心,戀愛的這一年多,一共見過五次面,最後一次小白去找阿豪,他嘴裡說小白以後肯定不會來這了,她以為是他快畢業,不久就能過上每天抱著取暖的日子,可惜她以為錯了。其實當時阿豪就知道,這段感情已經接近尾聲,他終於耗盡了最後的力氣。

小白後來還是問了原因,她想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問阿豪為什麼不愛她了,阿豪說,「剛開始的時候以為可以,但最後發現真的不行」。

異地戀中先行離開的人並沒有錯,只是愛得不夠深。誰愛誰更多原本就是無法控制的事,我們不可能拿槍頂著對方的腦袋讓ta承諾愛我永遠,因此學會接受成了唯一的解脫。

03

其實挺高興的,很多人的愛情還是那麼純粹,雖然現實不夠理想,但我們都願意為了所愛去嘗試。異地戀可以收穫真愛,因為距離,ta不會圖你的錢,能夠拒絕身邊的誘惑,每天孤獨的生活。願意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下去,是因為真的想跟愛的人有一個未來。 

我們都足夠成熟,也足夠理智,誰會拿自己的感情和青春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但因為那個人是你,所以我願意。

我不喜歡談異地戀,我只是很喜歡你。

雖然異地戀失敗的案例有很多,但我覺得經歷過異地戀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強大。

記得某位作家說過,談戀愛就該經歷一下異地戀,體會一下憂慮無從分享、歡笑落淚、不能擁抱,隔著屏幕隔著電話隔著書信聯繫,直到你幾乎發瘋。

學會拒絕誘惑,學會處理一個人的時間,學會照顧自己,也只有這樣,在下一個擁抱乃至白頭偕老的時候,你才會感恩,異地戀不止考驗著對方的耐心,更考驗自己的真心。

誠然,並非每一段異地戀都會有結果,但你連異地戀這種缺乏人性的事兒都能堅持下來,以後的日子還有什麼能難倒你呢?

所以,等到你回來,我們就結婚吧,驕傲的告訴所有人,我們嫁給了愛情。我們對得起自己,我們做到了讓所有人都羨慕的事,真的很了不起。以後的很多很多年,我都會陪著你,再也不會讓你一個人。

送給所有正在經歷異地戀的人:

 很感謝你還執著地愛著異地的那個愛人,

 也許你還不夠成熟,也總會鬧點小脾氣,

 但是謝謝你還沒放棄。

也送給沒能走完異地戀的你:

 找一個能在身邊好好照顧你的人吧。

沒看夠的這裡一定有你愛的

推薦閱讀:

改變我們人生的經典語錄
3.8女權日 | 為了這一天,我們歷經艱辛
和女生約會後,我們該做好這3點!
八字中有這些特點的人,我們不易深交為好
人生,註定是一場修行;我們,一路朝聖而去

TAG:異地戀 | 結婚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