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風傳承需要和風細雨

家風傳承需要和風細雨2015年01月05日  來源:齊魯晚報 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微信分享到:

【PDF版】

  王志民

  干春松

  朱松美

  顏炳罡

  王鈞林     本報深度記者 劉帥          

  在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干春松教授眼中,孔孟之鄉的齊魯家風是中國家風的優秀代表。而在顏氏後人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看來,如何培養家風則是一種實踐。

  2014年12月28日,圍繞家風如何在現代發揮作用,干春松,顏炳罡,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志民,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王鈞林以及濟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朱松美展開演講與討論。

    肯定家風文化,很大程度是在糾偏

  今天的家早已迥異於古代的家,不再是家族式生活,整個家族居住於一個庭院。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悄然變化,見長輩不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但萬變之中,仍有些古代家族中絲絲縷縷的痕迹。近代以來,不斷遭遇挫折與屈辱的中國人對自己的家文化也產生質疑,進行批評。古代的家文化是怎樣的?家又是遭遇怎樣的批判呢?今天是否還有留存?

  干春松:中國古代的家肯定區別於現代,傳統家庭形成家風,背後跟家這樣的組織有關。儒家常講,如果連家人、親戚朋友都不關心,怎麼可能關心別人或者怎麼可能關心社會?所以,儒家特彆強調要親親、仁民、愛物,推己及人,先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

  家還是文化的共同體,所謂文化共同體,就是因為這個家庭的成員在共同的生產、勞動、教育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價值,這些價值會被家庭所接受。儒家強調要珍視父母,尤其是父親的技藝,看中家族文化創造的成果的繼承和發揚。比如近代劉師培,他們家一直研究《左傳》,孩子繼承父親的志願,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研究成果不斷累積,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就是我們說的家風。

  王鈞林:從秦漢到明清,古代的家,有一個家族踐行的核心價值觀,我概括為6個字:耕讀勤儉忠孝。

  在現代社會,家族的作用減弱了。家庭成員的社會身份變化大,家庭成員不居住在一起,家庭的家風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就很難維繫。

  為什麼說在傳統社會家族是家風的養成所、承載者和產生者?在傳統社會,家的結構分家庭和家族兩級結構。家族在農業社會裡,經濟基礎就是以農立家,有非常大的穩定性。很多家庭是耕讀傳家,一邊農耕一邊讀書,通過科舉考試,他的子弟出去做官。但所有這樣的家庭都有一個分工,在家長或者族長的支持之下,一定要留一個子弟在家務農,固守祖業,不是所有子弟都走科舉考試的道路。

  我們發現所有通過科舉考試出去做官的人,到了退休的時候,一定會告老還鄉。因為在外邊有了豐富的閱歷和很好的學問,成為家族的榜樣,再督促家族的子弟讀書學習。這樣一種家族,就能把家風維繫下來。這樣來看,傳統的家風一定是以家族為基礎、為單位而形成的。

  干春松:但近代以來,家文化遭到批評。新文化運動就把批判的對象下落到家。新文化運動大多數人物都是搞文學的,比較擅長做具體的批評,批評國家、政府需要抽象的東西,家庭最核心的東西是血緣的傳遞、感情的維繫,這些都是感覺性的,易被發揮,所以家就成為最核心的批評對象。

  從五四運動到「文革」,中國的20世紀,嚴格來說,是一個否定家的價值的世紀,以致我們現在就面臨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傳統家庭有那麼豐富的遺產,經過20世紀的毀壞,這樣的一個文化幾乎被盪滅。對家文化的肯定,很大程度上是糾偏,但不是要完完全全回到古代。

  認為有一種美好的制度非要馬上就實現,這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情,我覺得這是20世紀的烏托邦給我們帶來的很嚴重的後果,這不僅是制度上的大躍進,也是道德上的大躍進。

  任何一種家訓和家風,都和社會道德一致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曲阜後,全國興起傳統文化熱。遭遇百年曲折的中國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對本民族文化重新重視是理所當然的。一個曾經在英國接受西方教育的哈里·李回到新加坡後變成了李光耀,而儒家文化也是李光耀在新加坡大力倡導的。

  但面對居住環境的變化、城市化以及互聯網世界,傳統文化中重要一環的家風又該如何進行現代化轉化?如何在無數個家庭中紮根發芽又累代相習呢?

  干春松:借用北大一個教授「抽象繼承法」的說法,不是要恢復到原來的家庭狀況,而是家風和家訓實現凝聚,這是一個社會大的道德的凝聚。任何一種家訓和家風,都和整個社會大的道德一致。

  跟大的傳統道德相比,家風和家訓的內容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所以,這樣的道德原則,大家接受起來更方便。

  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是有變化的,但變化背後其實有不變的東西。不變的東西就是那些很基本的道德,比如尊老愛幼等等,這些道德到了什麼社會、什麼時代都是有用的。所以,我認為傳統的家風和家訓是一個突破口。

  王志民:20世紀以來,傳統家風發生了很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講了,優秀文化傳統是每一個民族和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拋棄了這個優秀的文化傳統,就是割斷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怎麼使優秀的齊魯家風成為新興家風的豐富營養?

  第一點,要吸取優秀傳統家風中的精神追求。不要看形式,要吸取精神追求。  

  第二點,是責任意識。什麼是責任意識?應該學習古人修身、齊家。如果連一室都治不好,怎麼為國家做大貢獻?古人賦予每一個家庭成員家風建設的責任,每個人都有擔當。今天的人們對孩子不負責,對父母不負責,責任意識去哪了?這一點要學賢人,擔負起你應當擔負起的責任。如果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這樣,這個社會就好了。  

  第三點,應吸取治家之道或治家之方。治家之道,就是躬身示範,要教育好孩子,先做好自己。成功的世家都是這麼乾的。

  希望今天在座聽講的各位,從自身做起,把我們的家風建設成一個好的家風,適應新時代,又傳承傳統美德。我們社會整個風氣就會為之一振。

  顏炳罡:每一個時代都有對家風的不同理解,時代是最好的過濾器,所有人都不要憂慮,所有人都會明白,在實踐中知道應該怎麼做。實踐是傳統家風面對現代化的最好回答。

  有些可以現代化,但是有些永遠無法現代化。爹就是爹,兒子就是兒子,所以像這樣的意義來講,父慈子孝就有意義。

  干春松:傳承家風和家訓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要正本清源,就是要正面肯定傳統家風家訓的價值,要對過去我們對家風家訓的破壞和毀滅做一個全盤的反思,這樣也為我們建立一個新的家的精神做出貢獻。

  朱松美: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心理民俗變遷、文化變遷、精神變遷,是相對艱難的。很多精神都是長時間積澱下來,我們潛移默化,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或者叫潛意識。樹立好的家風、樹立好的民風和國風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也就是說,能夠把它從今往後作為一個社會常態。台灣有位學者說:文化的傳承是一個和風細雨的過程,而不是急風暴雨。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建設一個新常態,這應該是新常態。

  用好齊魯文化優勢,闡發中國優秀傳統

  「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像這則故事一樣,發祥於齊魯的孔孟之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家風正是以儒風為核心的。齊魯家風在中國家風建設中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王志民:齊魯家風是中國家風的優秀代表。首先說文化世家,應該是最早或者大多數是從齊魯興起的。春秋戰國以前,世家大族是世情世祿,也就是貴族,世世代代世襲,春秋戰國時期將這個模式打破。真正文化世家是從漢代開始的,文化世家在漢代興起,和經學聯繫在一起。漢代文化世家其實就是經學世家,也就是說傳播五經一代一代傳承,成為文化大家族。漢代特別注重經師,就是傳播五經的大師,那些博士,給他高官厚祿,這樣有的家庭成為士,幾代人傳播,比如春秋、禮、易等等。所以最早的文化世家,應該是和經學的家傳有直接關係的。

  朱松美:我是研究孟氏家族的。孟母教子,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再一個就是要持之以恆,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優良的品格。所謂斷機教子,《三字經》里說「子不教,斷機杼」,就是教育孩子要有堅定的毅力,要有這樣的品格。所以在德與才裡面,最重要、最基礎的還是德教。有了高尚的品德,有了堅韌的毅力,有了良好的素養,還擔心人不會成才嗎?孟母這些觀念影響到後代無數個家庭,一直到今天。

  中國傳統的家教都是重德的。所謂德,就是孩子的道德品質和道德素養、品格的養成。為什麼是這樣?因為會做人才能做事,做人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點,連做人都不會,何談做事?所以,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值得繼承的精髓。

  王志民:漢代經學主要的經學大師是山東人。錢穆有個統計,漢代中期以前,12個經學大師中有10個是山東人。在《漢書·儒林傳》里寫了八大經師,有6個是山東人。這與孔子生於山東是有關係的,孔子的弟子大多是山東人,傳播五經的人大體上以山東人為骨幹。所以從這樣的角度,優秀家風主要凝練、體現、傳承在文化世家,而山東是文化世家首興之域。齊魯家風,我們從時間上來講,是中國傳統優秀家風的代表。

  漢代以後,孔子成為聖人,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骨幹,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家風的形成和發展以儒風為主,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風氣來傳承家庭,成為建設的標準。

  結合當下中央提出的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我覺得要用好齊魯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和闡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我們今天對待傳統優秀家風的一個指針。

  干春松:今年我來山東七八次了,多數去的是曲阜。我寫過一篇文章叫《為什麼我們要來曲阜》,曲阜是我的精神思想的重要來源。看到齊魯文化世家的頒牌儀式,我感到很震撼。文化的傳承,看起來是一件類似大江大河的事情,但事實上,每一個文化家族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都發揮著特別大的作用。這28個世家,是我們偉大民族、偉大文明傳承的縮影。


推薦閱讀:

一口氣十遍《離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皇氏三墳
木匠爸爸鄭安全 :故鄉是我必須回去的地方
排卵期同房最容易懷孕,但你總是懷不上,原因出在這裡!
獨生子女無法繼承父母遺產,99.99%的人都想不到

TAG:傳承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