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憶。揚州】(五)史公祠

    史公祠,即史可法墓祠,在揚州城區的梅花嶺,附近不遠就是天寧寺。史可法是晚明崇禎年間的進士,南明時任兵部尚書,清軍入關時督師揚州,城破殉難。桐城派散文大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講的就是左光斗、史可法師生之間的陳夢舊影。    夏完淳說:「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鄭廉說史可法「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顧誠的《南明史》批評:作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清軍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寫的遺書中說:清軍於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為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實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陰縣區區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率領城中百姓奮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部份專家認為史可法在軍事上「昏聵無能,誤國誤民」,「渡河復山東,不聽;勸之西征復河南,又不聽;勸之稍留徐州為河北望,又不聽」,「一以退保揚州為上策」,還妄想「聯虜滅寇」,清軍兵分三路,揮師南下時,史可法竟朝令夕改,可謂進退失據、戰守皆廢。經營一年有餘的揚州城,清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就佔領了揚州城。史可法至多可算一個「忠貞之士」、「民族英烈」。捨生取義成了史可法人生的最高選擇,也掩蓋了他諸多的錯誤,讓他成為和岳飛、文天祥等人同等恭贊的英雄。中國自古崇尚節操,在江河日下、氣數已盡的王朝中,有時氣節救不了江山,只能成全了個人。但唯有氣節,千秋享廟,亘古未變。   

     院內林木蔚秀,無遊人之擾,盡顯清逸。大堂前張爾藎撰的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多有凄悵無奈之感。堂後即為史可法的衣冠墓,史公死後的第2年,奈於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狀況,其義子史德威葬史可法生前衣冠,成以念悼故人之地。  

    乾隆曾議過明朝殉節的諸臣,袁崇煥、張蒼水、史可法、劉宗周、黃道周等人,認為應給予謚典,用以崇獎忠貞。乾隆41年(1776年)追謚史可法為「忠正」,評價是: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足稱一代完人。而將大清統戰成功的功臣洪承疇、錢謙益等列為貳臣,其價值取向和政治用心,盡顯無遺。志節凜然,義烈可嘉,這也是所有英雄受用的標準。

我的相關日誌:【憶。揚州】(一)瘦西湖【憶。揚州】(二)大明寺【憶。揚州】(三)漢陵苑【憶。揚州】(四)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
推薦閱讀:

江北四鎮數十萬大軍,為何史可法僅有數千人守揚州,一日便被破城
揚州女人·恬淡清澈的揚州佳麗
春風十里揚州路
【微遊記】揚州,淺吟低唱你的模樣……
1645年5月20日,明末名臣史可法於揚州殉國

TAG: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