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如何欣賞芭蕾舞劇

芭蕾舞是一種時空綜合藝術,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它對於美的要求十分苛刻,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造型都力求完美。我們應該了解和掌握芭蕾舞的基本審美要求和技術規範,這樣在欣賞時就能更加深刻地領悟到芭蕾舞之美。

芭蕾的美可以概括為「開、綳、直、立」四大原則,這四大原則也是各個時期芭蕾編舞家和表演家們的審美標準。

「開」指的是芭蕾舞者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部位,左右對稱地向外打開,尤其是兩腳應該向外打開,比如,古典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每個腳位大腿必須從髖關節開始向外打開180度,以便使兩隻腳的腳趾都能準確地面對左右兩側。舞者整個身體向外轉開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肢體線條,擴大動作空間範圍,使動作幅度增大,從而使動作姿態更加優雅。

「綳」指的是芭蕾舞者需將肢體各個部位「綳」起來,尤其是腿腳上的膝關節和踝關節,「綳膝蓋」、「綳腳尖」是對芭蕾技術完美性的基本要求。比如女芭蕾舞演員的高抬腿舞姿,當一條腿的全腳尖著地,另外一條腿向上伸展時,必須使兩條腿的膝蓋都綳直,兩隻腳最大限度綳起腳尖兒,這樣既保證了動作的平穩和安全,又能使原來的腿腳長度顯得更長,更優美,否則將斷送芭蕾那挺拔而蒼勁、舒展而明快的美感。

「直」指的是芭蕾舞者需要使背部像門板似地向上挺直。芭蕾是一種直線的藝術,這大概與西方人「直線」思維方式有關。在沒有特殊動作需要情況下,舞者的後背以及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筆直、穩定、有力。這樣使舞姿更顯舒展、延伸、清新。而且芭蕾舞台上的運動軌跡大多也是呈直線的,隊形多用橫豎直線來交織和穿梭。

「立」指的是芭蕾舞者需要頭頸、軀幹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挺拔向上,舞者必須整個身體能量內聚,重心上提,以便在較高的空間層面上發射能量,產生更加顯赫的空間佔有感。這與芭蕾來源於歐洲宮廷和表現貴族氣派有直接關係。因此,芭蕾舞者無論男女都在刻意炫耀貴族氣度,像古典宮廷式地傲然挺立,氣宇軒昂。

此外,在欣賞芭蕾舞劇時,我們常常被演員穩定而快速的旋轉吸引,被輕盈而完美的跳躍感嘆。因此,「高、輕、穩」也是芭蕾舞演員的基本功,更是衡量芭蕾舞演員技術優劣的硬性標準。

「高」指的是芭蕾舞者完成騰空或者跳躍動作時,身體盡量擺脫地心引力,高高地躍入空中並能保持優雅的舞姿和翩翩的風度。技藝超群者不但跳得高,還能在瞬間保持高度停頓片刻,甚至在空中變化動作。俄國舞者達瑪肖夫完成的「交織擊腿跳」創下了一次躍入空中雙腿腳擊打八次令人瞠目結舌的記錄。

「輕」 指的是芭蕾舞者完成動作要輕盈、自如。特別是完成跳躍之後落地時,身體不能鬆懈,舞姿不能走形,在音樂的遮蓋下,落地聲不應讓觀眾聽得見,優雅而無聲的落地是評判舞者水平高低的又一條標準。

「穩」指的是芭蕾舞者完成動作要穩健,乾淨利落。比如芭蕾舞的旋轉,技藝高超的演員旋轉時不僅舞姿優美,數量多,而且停轉時身體非常平穩。前蘇聯的芭蕾男明星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在二位轉中,他不但可以一次起法兒轉他八到十圈,而且還可以任意屈伸支撐腿,依然保持旋轉的流暢度。

雙人舞、獨舞、群舞是古典芭蕾常用的結構形式。雙人舞是古典芭蕾的核心舞段,大多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按照「ABA」三段體的模式表演,「A」 代表男女合舞,「B」 代表男女獨舞。第一次合舞必定是在慢板的音樂中優美抒情地開始,第二次合舞則一定是在快板的音樂中歡快活潑地結束。如《天鵝湖》中的《二幕雙人舞》和《黑天鵝雙人舞》就全面展示男女舞者各自的肢體條件、藝術氣質、舞台形象、技術水平、音樂感覺、表現能力以及相互配合的默契。

群舞是一種集體舞蹈,可以是純粹的古典舞,如《睡美人》中的華爾茲;也可以是性格舞,如《天鵝湖》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馬祖卡舞等;還可以是宮廷舞蹈或舞會舞蹈。群舞具有渲染氣氛、烘托場面、豐富色彩和推動情節等功能。

啞劇是芭蕾舞劇的有機組成部分,經常出現在各舞蹈段落之間,與各種形式和風格的舞蹈編織在一起,貫穿於整部舞劇始終。它既給演員們稍作休整調節體力的時間,又合理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在芭蕾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某些啞劇手勢已經具有了特定的含義,譬如:演員用手輕按左胸表示「愛」;攤開雙手或單手表示「詢問」等等。明白了這些啞劇手勢動作的含義,可以一定程度地幫助我們加深對芭蕾舞蹈的理解,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欣賞。

舞台美術包括服裝、布景、燈光和道具等,也是芭蕾舞劇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在舞劇中舞台美術對於展現舞蹈作品所處的時代、環境和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動舞蹈情節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芭蕾是將舞蹈、文學、戲劇、音樂和美術結合為一體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芭蕾舞劇多取材於神話傳說或文學著作,在觀賞芭蕾舞劇之前,應粗略把握作品的故事概要,如舞劇《艾斯米拉達》就是根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改編的。

音樂是舞蹈最親密的夥伴,在舞劇中音樂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沒有好的音樂很難產生優秀的舞蹈作品。音樂在芭蕾舞劇中起著描繪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渲染和襯托客觀環境和氣氛;說明劇情和推動劇情的重要作用。如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白天鵝主題》音樂,在舞劇中多次出現(或變化出現),我們能夠從音樂中看到那溫柔、憂傷、楚楚動人的天鵝公主形象,同時也為她的命運感嘆、擔憂。此外,舞劇音樂還能體現作品的時代背景、地域風貌等。因此,學會聆聽音樂,對欣賞芭蕾舞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芭蕾舞劇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舞蹈語言豐富,表現力極強。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於不辯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所以,我們要想更好地鑒賞芭蕾舞劇,首先要掌握芭蕾舞劇常識,具備一定的芭蕾舞劇欣賞水平和認識能力,這樣,我們欣賞起來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也必然能從中得到更豐富、更深刻的感受。


推薦閱讀:

《朱?之鳴,餘韻無窮》——舞劇《朱?》觀後
觀舞劇《朱?》有感~
舞劇《朱?》,這是一個憂傷而又美麗的故事
看不懂舞劇,白瞎了精彩,教你如何欣賞舞劇
《高閣人去春芳盡》——舞劇《家》觀後

TAG:芭蕾舞 | 舞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