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傳奇人生
1927年農曆7月22日,江蘇揚州的江都縣經營小香燭鋪的李家,產出家中的第二個壯丁。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已育有一兒一女,為了第三個來到世界的兒子,父親取名為「國深」。這是一個佛教氣氛濃厚的家庭,全家信佛,在當地也是正常的現象。蘇北是貧窮地方,地勢低洼,淮河因出海口淤塞,假道大運河注入長江而出海。大運河的河幅窄狹,每當夏秋淮河河水上漲時,宣洩不通而鬧水災,居民生計大受影響。蘇北的土地是海升現象所逐漸淤積形成的,原本就鹽分過高,不適合農作物生長。蘇北人生活艱苦,常會感嘆「人生無常」,轉而追求宗教方面的寄託。
國深的外祖母18歲就開始茹素,每天清晨起床做早課。她原本目不識丁,但是卻能背誦《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文。國深和姐姐從小受到外婆的影響,三、四歲時就和姐姐比賽持齋。當時年幼無知,不了解中國佛教之所以注重素食的道理,只是為了討外婆的歡喜罷了! 但是佛教已經開始在小國深的心中紮根了。
國深的童年是和外婆同住的。每到半夜三更時分,外婆常起床靜坐、盤腿、息肩、結跏、止息。打坐時,肚子就發出翻江倒海似的嘩啦嘩啦的聲響。童稚貪睡的國深,經常從夢中被吵醒。於是就問:『外婆,您肚子的叫聲怎麼如此大呢?』『這是功夫,是修練以後的功夫。」外婆回答。
外婆篤厚佛教信仰,讓年幼的國深常常粘著姐姐隨著外婆到附近寺廟參拜、禮佛。從小就受外婆的影響,又常因此親近寺廟,對於寺廟自有一股親切感,由於戰亂,家鄉的貧窮,外婆因為信仰,家中偶爾也會供養一些法師,能見到出家人袈裟飄逸、法相平和莊嚴,受到大眾百姓的尊崇敬仰,他幼小心中生起「作和尚真好」的念頭。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國深就到了上私塾的年齡。但是這時地方上鬧土匪,接著日本軍隊駐進,二、三年間國深只是斷斷續續背了一些《大學》、《中庸》,就沒有機緣再進私塾了,雖然這成了他一生全部的學校教育,但是深厚的國學底子卻打下了,為他日後再繼續深造無疑奠定了基礎。
國深12歲時,母親帶著他到南京打探父親的下落。這趟旅行改變了小國深的命運。在往南京途中,「和平軍」剛成立,正在集合操練,12歲的國深感到十分的好奇,跟著去看。正看得入神,後面突然來了一位棲霞山的知客師父,大概是見到他方面大耳,胖胖的很可愛的樣子,隨口問他:「願不願意做和尚?」國深想都沒有想就答應:「願意!」不久棲霞山寺住持志開上人派人找到國深,說:「聽說你要出家當和尚,拜我作師父好啦!」從此,國深上了棲霞山。然而生身父親卻始終沒有消息,連屍身都沒有找到,母親帶著落寞的心情回到家鄉。
棲霞寺是聞名遐邇的名山古,國深拜了住持志開上人為師之後,由師父賜名悟徹,號今覺,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弟子。寺里辦有棲霞律學院,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學僧。由於棲霞寺是座十方叢林,同參來自各地寺院,只有他是在棲霞剃度的,於制不合,故以師父出家的宜興大覺寺為祖庭。
二
今覺生活的故鄉,是近現代中國佛教出家人云集之地。江蘇地勢以長江分為兩處,江南是中國魚米之鄉,江北是濕地,貧窮的地方。由於蘇北社會經濟條件貧困,鄉民到上海等大都市謀生,大多從事勞力為主的行業,尤其是「三把刀」——剃頭刀、剪刀和菜刀。和尚的教育程度雖不高,但身著袈裟、法相莊嚴,容易使鄉民產生崇敬之心。而在民間普遍流傳「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的說法,許多家族中若有父兄出家後生活改善,又會回鄉來帶領子侄出家。因此,近代以來,蘇北出家的僧侶特別多,近代中國佛教界的名僧,隸籍蘇北的就有智光、太滄、南亭、東初、演培、煮雲等一代高僧。
棲霞生活6年,奠定了今覺終身奉獻佛教的信念。1945年他考進鎮江焦山佛學院時。當時的院長即為棲霞寺住持雪煩長老。在焦山時,今覺學「俱舍論」於圓湛法師;「原始佛教」於芝峰法師等。曾教過星雲半年「唯識學」的茗山長老,後任焦山寺及寶華山寺住持,也於21世紀初圓寂。
1946年今覺從焦山佛學院回棲霞寺,由於年紀已到了需要領身份證的時候了,對於未來茫然不知,因此給自己換了名字「星雲」,期望自己的未來能如宇宙開發前像一團星雲,無邊無際,自由漫遊。從此,這個名字伴隨著他的一生,響遍了世界各地。
1947年星雲離開焦山佛學院,隨後的近十年間,一直在叢林參學。從棲霞律學院到寶華山學戒堂;從焦山佛學院到金山天寧寺的禪堂,經歷律門、教門、宗門的洗禮,體悟行解並重的大乘佛教精神。之後又帶著青年人的一腔熱血,踏進中國社會,開始了社會的歷練。完成焦山佛學院學業之後,弱冠之年的星雲至大覺寺任監院,不久出任白塔國民小學校長,進入社會的他,這時對於大時代的脈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星雲在焦山讀書時,許多老師都曾經受教於太虛大師,他自己也讀太虛大師的文章、書籍,接觸到太師的主張。那時,太虛大師喊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興亡,僧伽有責」獅子吼,令青年學僧十分振奮。太虛大師的主張應將消極避世的佛教,導入積極入世的道路,提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發動教製革命、教產革命及教理革命之佛教「三大革命」。所謂教製革命是要求把散漫的僧侶加以重新組織訓練,使男眾都能成為一個布教師、一個法師;女眾要會教書、要會看護,提高神職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教理革命是要揚棄陳舊迂腐的說法,肯定人生的價值,提倡用正當的觀念和態度去享受人生,不再陷於「生即是苦」的宿命論中。教產革命是打破靠教吃教的態度,倡導依靠自己的勞力、自己的道德行持來自給自足。寺院廟產應歸佛教公有,不是某人的私產。在佛教教育方面,太虛大師也有首開風氣之功。民國七年(1928),他開辦閩南佛學院,引起全國重視,可惜當時院舍是借用寺廟,在廟方與佛學院意見不合下,十幾年就停辦了。
太虛大師是一位知識分子型的僧人,深知沒有國就沒有教,在對日抗戰期間不忘救國,呼籲佛教徒支持政府,投入抗日行列。因為「國家、社會、眾生是一體的」。但是老一輩的教界大德認為太虛的主張是離經叛道的,對他口誅筆伐,但是太虛卻頗能引起青年僧伽的共鳴,他們大都與太虛大師站在同一陣線,認為太虛是中國佛教的救星。抗戰勝利,星雲參加了太虛大師主辦的「中國佛教會務人員訓練班」,親歷教席。
環視世局,對日抗戰甫畢,百姓暫得機會調養生息,內戰又起,星雲剛跨出的一小步也被迫暫停。民國三十五年(1946),太虛大師圓寂,佛教改革的呼聲也隨著他的去世而沉寂。日後星雲在台灣重新起步,成就非凡,太虛大師生前大概怎麼也沒有料到,他的理想竟然在海的另一端找到舞台,而且是在一位只有數面之緣的後起之秀手中發揚光大。
三
1949年,國民黨潰不成軍,年輕的星雲隨著逃離的人群踏上寶島。和許多倉惶東渡的「唐山客」一樣,星雲來台時真是芒鞋破缽,孑然一身。僅有的一個包袱在兵荒馬亂中遺失了,一件長杉送給了同道的煮雲法師,身上只有一件短掛,甚至連唯一的一雙鞋也不敢穿,因為走在路上很多人都朝他腳上看,他害怕被赤腳的本地人投以異樣眼光,就趕緊把鞋子脫了,入境隨俗打起赤腳。
這時,數十位與他同來的夥伴,已經潰不成隊,紛紛四處離散自謀出路。只有23歲的星雲,短短兩天內從台中到了台北,寺廟裡的人不是說「人已經住滿了」,就是說法師交代不接受外省人掛單。終於,找到了中壢圓光寺,慈悲的妙果老和尚收留下他。存著感恩的心,星雲向老和尚領了許多粗重活兒,發心勤作。
時間一晃又是兩年過去,星雲奮力工作之餘,仍不忘情讀書寫作。有一天出去幫忙做佛事,得了20塊錢,趕快跑去買紙買筆,歡喜滿足終身難忘。他偶爾伏案寫作,卻被其它出家人或信徒認為是偷懶,無所事事。至今仍記得,一位常在寺中幫忙的老信徒達賢姑苦口婆心地勸他:「法師,你要去工作,不然你會沒飯吃。」這期間他曾到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三月余,趴在草地上開始寫《無聲息的歌唱》這本書。他還編輯《人生》雜誌、為中廣公司撰寫廣播稿等。
台灣佛教寺廟規模很小,不像大陸的古有叢林擁有屬於寺院的田產,無法成為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台灣寺院必須依靠社會上眾多善男信女的捐助,或由僧尼出外化緣,才能維持下去。剛回歸中國懷抱的台灣,經濟條件極差,善男信女供養寺廟的能力相對降低,佛教能維持起碼生存已是萬幸,很難再求其它發展。台灣出家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一般只會超渡誦經,談不上弘法布教。佛教停留在「葬儀的宗教」,對社會、對群眾生活起不了多少作用。知識分子學佛的更有如鳳毛麟角。
星雲一生中坐過三次牢,前兩次分別是任白塔小學校長時,白天國民黨來搜查共產黨游擊隊;晚上共產黨游擊隊又來偷襲國民黨軍隊,他先後都被抓去逼問「敵軍」情報。初到台灣,星雲遭嫁禍為匪諜,與慈航法師(後來在汐止創彌勒內院的肉身菩薩)等數十名外省籍出家人一起被捕入獄。他們被關了23天,不能躺卧休息,受到捆綁扣押、呼來喚去的待遇。所幸由孫立人將軍夫人張清揚居士擔保,吳經熊居士等人奔走,才被營救出獄。
1952年,台灣「中國佛教會」改選理監事,他巧遇篤信佛教的李決和居士。來自宜蘭的李居士已北上多次,希望能請一位法師去家鄉講經。但由於該地交通不便,往返宜蘭只有兩種方法:一是經九彎十八拐、險象環生的北宜公路;要不就是搭火車,要四、五個小時,中間經過很多山洞,常弄得「面目全非」——臉上、身上、鼻孔里都是黑煤灰。再加上宜蘭經濟條件較差,請過幾位法師,都是只去一次就不再去了。李居士的心思被星雲了解了,善良熱誠的星雲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年底,他第一次來到宜蘭,之後他往返講了幾次經,信徒反應不錯,星雲決定住下來。就著雷音寺暫時棲身。
雷音寺佔地五十坪,是宜蘭最大的寺廟,然而他這時只能在大殿旁隔一角沒有窗子的空間容身。屋子低,他身材高,一進去連頭都抬不起來。駐錫宜蘭沒多久,星雲開始了他的宏大的弘法計劃,第一步是成立念佛會。1946年,宜蘭念佛會講堂落成,章嘉活佛及諸山長老雲集宜蘭祝賀,當地佛弟子欣喜若狂。講堂裡面供的佛像是台灣著名雕塑家楊英風先生早年的作品,楊先生也是宜蘭人。
念佛會成立後,信徒日益增多,開始有了經常性的講經活動。每逢發布消息時,由二位信徒扛著一塊木板,上面寫著「請聽佛經」四個大字,另一位信徒打著手鼓邊走邊喊,引人注意。念佛會堪稱宜蘭佛教的「聖地」,當地人沒有不知道的。即使到了今天,北門那一站的公車站牌上,站名仍寫著「念佛會」三個醒目的大字。
30歲不到的星雲弘揚佛教充滿熱情,在忙碌工作之餘,主編《人生》雜誌,每個月掏腰包買幾百本送人;接著又辦《覺世》旬刊,自己出去拉訂戶,所領到一點稿費,傾囊購買銀制的字項鏈送給年輕朋友,希望他們戴在胸前,以為佛教徒的光榮。而那些學生會、兒童班使用的一本本筆記簿、一枝枝鉛筆,也是他辛苦筆耕賺錢買的。
1958年,四月初八佛誕節,星雲決定舉辦夜間供奉光明燈遊行,由每個裡提供一輛花車,巡迴宜蘭48里。當時宜蘭只有五萬多人口,竟有三萬多人參加,萬人空巷,爭睹為快。這種創舉令地方民眾眼界大開,佛教徒也第一次了解到團結動員的意義。
自落腳在宜蘭的12年間,一位外來僧人與這個純樸的山城緊密結合為一體,情感深厚。沒有雷音寺,就沒有佛光山;沒有佛光山,就沒有遍布海內外的近一百個道場,更沒有一千餘出家弟子和百萬以上信徒。雷音寺大殿供奉著廬遮那佛,是佛陀法身的根本,象徵著雷音寺為根本源頭。
四
近十幾年來,星雲開始跨海做國際性的弘法活動。在香港,先由何文田會館起步,然後進駐沙田大會堂,最終移入全港最大、可容納二萬人的集會場所——紅體育館。1978年台北普門寺落成之後,由他首創的光明燈會、報恩會、婦女法座會、禪凈共修活動等陸續展開。集傳統與現代大成的「全省行腳托缽」及精緻深入的「家庭普照」,匠心獨運,有人名之為「服務到府」、「直銷式」的弘法創舉。
這時,宜蘭彈丸之地已經不能滿足洶湧而來的星雲弘法事業,要發展佛教,就應該找一處腹地更大、資源更雄厚的空間,星雲把注意力轉向高雄。
星雲早在26歲那年,駐錫雷音寺期間,就開始先後到高雄講經,受到當地信眾熱烈歡迎,一直敦請他到高雄建立道場,並設置了高雄佛教堂、佛教文化服務處。後來他獲得高雄市市議員洪地利等人支持,在壽山公園內建立壽山寺,開始定期往返宜、高兩地這一北一南的據點。
1964年起,他在壽山寺內創設壽山佛學院,招收了20餘名對佛教有興趣的青年。不料第二屆、第三屆之後,學生日漸增多,壽山寺已容納不下。畢業於壽山佛學院、現任佛光山文化院院長的慈嘉法師依然記得,因為空間不夠,她們晚上只得利用寺院一角的納骨堂自修。除了想改善學生讀書的環境,也想為日後招收更多學生時做準備,星雲計劃仿照大陸叢林的規模、體制,在台灣南部設立一座兼具教育、文化、弘法功能的現代化道場。1967年,高雄佛光山道場正在創建,從此在台灣佛教界以佛光山為體系的星雲佛教教團躋進了台灣的佛教界,日益產生了影響。如今已然是南台灣最醒目的地標,也贏得了「亞洲第一大佛教勝地」的美譽。
佛光山的宗風其實源自於星雲一生致力的目標——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他年輕時受太虛大師影響,意識到覺醒佛教必須要「打開山門,走入社會」,在台灣開展自己的事業以後,便以佛光山作為推動此一理念的勇氣與實驗之地,從而取得了成功。
星雲提出佛光人的信條是:由「生活佛教」出發,「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的四大信條。時下企業界流行所謂的「創造遠景、建立共識」,星雲早就開始實行了,佛光山上的徒眾、學生、老師、工作人員,在精神、態度上都以這四大工作信條作為遵循的依據。星雲多次以「怎樣作個佛光人」為題,闡釋這些理念。他說:
第一、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今日佛教衰微,是因為過分忽略世間滋生的問題,急於求證出世的解脫,致使世人以為佛教是消極、厭世的。但如果和人間的實際生活脫了節,國家不愛、父母不孝、族友不親,又能存容於天地社會嗎?所以佛光人必然要先有入世的事業,然後再求出世的依歸。
第二、佛光人要先度生後度死。佛教受社會最大的誤解是——佛教為度死人的宗教,專為人死後誦經超渡。佛光人不反對功德佛事,但感到生者比死者更需要佛教。佛光人要推展佛教「從出家到在家」、「從寺廟到社會」,把幸福、歡喜布滿人間。
第三、佛光人要學會先生活,後生死。學佛出家的終極目的固然是「了脫生死」,但開口閉口「我喜歡過清凈的生活」、「我要入山修行」卻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古來大德宗師學佛修行,都先發心為人服務,有的願生生世世作一條老牯牛,為眾人專事負重;有人發心服務苦行,一干就是數十寒暑。百丈懷海禪師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清規,學佛要先辦好生活上的資糧,人人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再談脫離生死輪迴。
第四、佛光人要先縮小,後放大。「滿瓶不動半瓶搖」是現代虛華浮誇社會的通病,佛光人要像千年老松,經得起歲月寒暑的流遷;要像嚴冬臘梅,受得了冰天雪地的考驗,惟有忍耐的人才會成功,惟有縮小的人才能擴大自己。
在這些理念架構下,今天「佛光山」已不單指高雄縣大樹鄉的佛光山寺,而是涵蓋了一千多出家僧尼、一百多萬信徒,影響力遍及海內外六大洲的一個「集合代名詞」。
今日的佛光山,以組織規模論,應算是台灣最完備的;以信徒人數論,也在前列之內;以社會影響力而言,少有其它佛教團體能望其項背。
回顧過去30年的努力,星雲頗感安慰,因為佛光山樹立以下幾項成就。
一、 建立現代教團的體制。包括:
1. 兩序(男、女)有級,平等發展;
2. 僧信四眾和諧相處;
3. 奠定教團事業基礎;
4. 文化教育上的成就。
二、 建立國際佛教體系。包括:
1. 國際佛光會;
2. 各國道場;
3. 國際會議;
4. 宗派交流。
三、 建立人間佛教的社會。包括:
1. 生活法語;
2. 佛化家庭;
3. 社會運用;
4. 多項活動。
四、 建立兩岸交流方式。包括:
1. 北方文化事業;
2. 南方教育事業;
3. 佛協為基礎;
4. 文教為本懷。
從零為起點,以無盡為終點,星雲心系時代的脈動,本出世的精神,走入世的道路。佛光山,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軌跡。
五
佛教文化是傳播佛教的一個重要方面。星雲情有獨鍾文字弘法,數十年來未曾中斷以文字般若傳播禪悅法喜的活動。
星雲的一生雖未受過正式的寫作訓練,但他對文字寫作卻一直有份難抑的熱情,視筆如拂塵,欲掃去人心的障垢,一直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神聖職責。在苗栗法雲寺的山林中,他趴在地上寫作《無聲息的歌唱》,1953年又出版了第一本書《觀世音普門品講話》。這本書為他贏來聲譽,數度被改編為舞台劇、閩南語及國語電影(《千金小姐萬金和尚》),甚至成為電視連續劇(《再世情緣》,1993年在「中視」播出)。
1957年,星雲首創灌制佛教唱片,灌了6張十英寸的唱片,收錄20餘首佛曲。佛教音樂最早是梵唄,「梵」是大梵天的音樂;「唄」是清凈,梵唄是真正由天上傳下來的音樂。它的音韻可使人在寧靜安祥中升華自己的境界。當時受邀參加這項工作的台北工專吳居徹老師,雖與星雲素昧平生,但從這位出家人的弘法事業看到,星雲的觀念非常新穎而富有創意,吳老師認同古老的佛教必須邁向大眾化、生活化,因而傾力襄助。這6張唱片是佛教史上空前的傑作,也是劃時代的創舉,唱片尚未出版,已經造成轟動,各地爭著預約,東南亞也有訂單飛來。30年後,佛光山叢林學院二百多名學生,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梵音海潮音」的音樂會演出,第一次將佛教的梵唄音樂,帶入「國家音樂殿堂」,給佛教音樂在新的時代定位。
佛光山始終堅守「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的四大宗旨。
在文化工作方面,他們以紀念開山20周年行腳托缽法會所得凈款,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資助國內外佛教界的學術會議,獎助優秀人才深造留學。贊助佛教雜誌《善知識》、《福報》、《佛教新聞周刊》的出版,並捐贈圖書給各地圖書館、監獄、學校等。費時十年考訂、注釋、索引的《佛光大藏經》;榮獲1989年金鼎獎的《佛光大辭典》;以及最佳工具書的《佛教史年表》,都是佛光山編藏處默默耕耘的結果,被譽為研究佛學的三寶。
此外,1957年創刊的《覺世》,是海內外幾百萬佛教徒溝通的橋樑,至今出刊不輟。1979年創刊的《普門》雜誌,是惟一有廣告收入、經銷網路、計算機管理,並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一座弘揚佛法的燈塔。
在教育及培養人才方面,從最早創於1964年的壽山佛學院,最終形成到今天的三級僧伽教育。
在「以慈善福利社會」的宗旨下,秉持佛教慈悲為懷、民胞物與的精神,佛光山的慈善及社會福利事業是由「慈善基金會」統籌。其下包括大慈育幼院(撫孤)、佛光精舍(養老)、宜蘭仁愛之家(濟貧)、佛光施診所、雲水醫院(巡迴義診)、僧伽互助基金會、友愛互助隊(探訪)、萬壽園(墓園)等,可以說從人的出生到壽終,均涵蓋在內。定期舉辦放生、冬令救濟以及各種臨時性的賑災或急難救助不斷,萬壽園則免費提供兩千個納骨龕給高雄縣政府社會局,讓孤貧的死者有安息之地。
佛光山慈善工作還有一項與眾不同之處,即特別體貼、顧念受幫助者的心理及尊嚴。設於佛光山上的大慈育幼院,住了約100位5至12歲孤苦無依的孩子,除了給他們生活上的庇護,更注意性格上的發展,避免讓孩子產生自卑、孤僻或攻擊性的傾向。
六
星雲在草創事業之初,培育青年人才是投資財力、心力最多的項目,但其中的困難鮮少有人知道。在籌設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時,星雲還曾率領學生捲起袖子、繫上圍裙,為香客煮飯炒麵,希望他們吃得歡喜,願意出資協助辦學。
星雲是一位天生的教育家,有許多理念非常值得教育界人士借鏡。
他強調「心」的教育,主張以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呵斥。師父對弟子如此關心,弟子更湧泉以報。每當師父巡視全山,或南北奔波弘法講經而誤餐、疲累時,弟子總是隨侍在側,一杯熱茶、一頓熱飯、一條熱毛巾,恭敬體貼自然流露。
星雲患糖尿病多年,需要定時吃藥控制病情,每餐飯後,只見弟子悄悄遞上丸藥及一杯溫開水,見師父和水吞下,才安心退開,近幾年他坐車旅行的機會多,每次上下車,隨行弟子一定會幫他用手隔開車門框,深怕身材高大的師父不小心碰了頭。
1985年9月22日,是佛光山世代交替、遞嬗薪傳的歷史性時刻。
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已黑壓壓的跪滿了信徒。雙手合十,鴉雀無聲,目迎十多位青年法師在佛前誦經禮拜,鐘鼓齊鳴中,引頸期待這一場台灣佛教史上首見的傳位大典。完成傳缽心愿的開山大師星雲,由新住持心平、管理人慈惠法師,以及各地寺院住持等一百多位弟子送行,先至大雄寶殿向佛祖頂禮拜別,然後徐徐徒步下山,再一次巡禮他熟悉的一景一物、一花一葉。在瀰漫著濃濃離情的氣氛中,星雲始終頷首微笑,頻頻揮手向信徒致謝,難捨得舍,難行須行,他堅毅的身影終於消失在山門外……。星雲法師面對弟子眷戀、信徒依依,他心中卻極為淡然,因為他相信惟有制度能使教團的生命延續下去。在傳法大典中,他清楚說明退位的四個理由:
一、 法治重於人治。
二、 不是非我不可。
三、 退位不是退休。
四、 加強新舊交替。
在一千多得法弟子中,不乏僧中的才俊,其中:
心平法師為宜蘭縣人,現年58歲,隨星雲學佛逾三十載,1961年披剃出家。他雖身為首座弟子,但不擺師兄架子,個性謙和慈悲,深受大眾敬愛。
素有「佛教界才女」之稱的慈惠法師,現年60歲,出身宜蘭世家。思路敏捷、行事周延,是擔任管理員一職的不二人選。
七
星雲退位至今十年了,真的做到了「放下」。退位後先是到美國閉關半年,以便讓後繼者從容接任。這些年,重要客人到佛光山拜訪,即使他人在山上也不出面,完全由新住持接待。個別分院寺廟建設、共修、法會等也由弟子獨當一面,不再插手干涉。如果有人來請示,一定會先問:「問過住持了嗎?他的看法如何?」從不輕易表示意見。他之所以能如此,一方面是對佛光山組織運作及規矩制度很有信心,一方面顯示他對新領袖的肯定支持。將心比心,他誠懇地說:「我最不喜歡人家『丟碗不丟筷子』,退位了就該真正放手。」
對星雲個人而言,卸下佛光行政之職,卻因緣際會站上另一座更廣闊的舞台,正所謂「捨得,捨得,要舍才能得」。
近年來,他風塵僕僕行腳各地,一個接一個佛光會在他鼓勵下茁壯成長。
誠如老母親把兒子送給了大眾,星雲也把自己交給了眾生。一生只做過一次選擇(出家),有無遺憾?問他,若歲月能重新再來過,他要怎麼度此一生?他的回答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當和尚,但願來生,還能再做和尚,甚至生生世世我都要做和尚。」
光明佛壇【gmfotan】
已近40萬關注讀者,是免費的公益佛學、修行、傳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學平台。讓您天天親近佛菩薩,學習善知識,積累福報,讓生命充滿慈悲與智慧!
搜索本平台總目錄:回復@;選擇往期文章,回復刊數,如想閱讀第600期,回復600;也可以通過「查看歷史消息」檢索。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709】星雲大師:人間處處充滿鬼
【708】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707】在家居士修學佛法的資糧
【706】星雲大師《福報哪裡來》
【705】《楞嚴經》導讀
【704】《普賢行願品》導讀
【70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
【702】今天農曆七月三十日,普天同慶地藏王菩薩聖誕
【701】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 佛弟子要踴躍參加各種紀念活動 共沾法喜
【700】星雲大師如此開導病中李開復
【699】天籟之音的瓊英·卓瑪
【698】星雲大師:算命到底準不準
【697】《藥師經》導讀
【696】今天七月二十四,恭迎龍樹菩薩聖誕日
【695】美國最新紀錄大片:《生死與輪迴》
【694】《金剛經》導讀
【693】十大抗戰高僧罕見照
【692】星雲大師遺囑
【691】科學家發現微中子即靈魂
【690】星雲大師向大陸佛教界進言:寺院需與商業分開,不可以收門票
【689】《地藏經》導讀
【688】修行人不可不知的五十種魔境
【687】星雲大師:農曆七月不是鬼月 而是「報恩月」「孝道月」
【686】明天盂蘭盆節,佛教徒該知道些什麼
【685】今天七月十三,恭敬大勢至菩薩聖誕日
【684】大圓滿十二佛陀
【683】大悲咒水加持法
【682】南懷瑾: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
【681】圓瑛法師:十種人正好念佛
【680】為人、處事、心境、品德
【679】七夕 | 佛教如何看待愛情
【678】星雲大師——人生聚散總是緣
【677】成熟的最高境界
【676】南懷瑾先生:持誦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675】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674】佛教的超度亡靈
【673】誦經拜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672】南懷瑾先生: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機
【671】星雲大師: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670】圖文《佛說盂蘭盆經》
【669】南懷瑾老師談阿彌陀佛
【668】壯觀 | 宜興大覺寺350人短期出家
【667】大德如印光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666】星雲大師:如何分辨邪教
【665】中國佛教的痛:北京佛寺五分之四不屬僧人
【664】圖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663】台灣法師談釋永信事件:佛教要有勇氣面對醜聞
【662】隆重紀念觀音菩薩成道日,大慈大悲觀世音專刊
【661】圖文《心經》(王菲讀誦)
【660】圖文《金剛經》(王菲讀誦)
【659】禪坐關鍵:七支坐法
【658】《地藏經》的功能和讀誦
【657】圖文《佛說阿彌陀經》(六和敬共修讀誦)
【656】測測自己學佛是否走對了路
【655】佛教徒最嚮往的朝聖:四大佛教聖地
【654】不做十種奇怪學佛人
【653】靜波法師:容易被誤解的開光
【652】十八種病的心念誘因
【651】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
【650】令人敬仰的四位念佛人
【649】讓眼睛快速清晰明亮:般若法眼
【648】藏傳佛教常用咒語
【647】南懷瑾:人死亡到投生之間的中陰身
【646】星雲大師:我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話」
【645】精美藥師佛聖像珍藏百圖
【644】帶你看看地球上的六道
【643】凈界法師:五種因緣菩薩不賜財富和地位
【642】精美彌勒菩薩聖像珍藏百圖
【641】放縱嗔心的後果
【640】精美地藏王菩薩聖像珍藏100圖
【639】惟覺老和尚:人生要追求真正的富貴
【638】星雲大師:我解決困難的方法
【637】精美觀音菩薩聖像珍藏百圖
【636】生命有十件無能為力的事,必須放下
【635】大德開示:殊勝的度母修法
【634】精美阿彌陀佛聖像珍藏百圖
【633】十首禪詩悟禪境
【632】精美釋迦牟尼佛聖像珍藏百圖
【631】宣化上人:人死後,燒紙錢,根本無用
【630】做生意和學佛
【629】世間最困難的戰爭是內心佛魔之戰
【628】四個經典人生故事
推薦閱讀:
※【今日大師】馬斯卡尼
※民間面相大師留下的不傳面相口訣
※盲派大師夏仲奇先生典型命例賞析
※2013年屬豬人蛇年運程分析(李計忠大師極准之作)
※行策大師凈土警語精華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