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我管理法

情緒自我管理法 【網摘】

心理暗示法

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個人通過語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這個概念最初由法國醫師庫埃於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極自我暗示與積極自我暗示。積極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積極的自我暗示令我們保持好的心情、樂觀的情緒、自信心,從而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心理學上所講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期望效應,就是講的積極的自我暗示。而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強化我們個性中的弱點,喚醒我們潛藏在心靈深處的自卑、怯懦、嫉妒等,從而影響情緒。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利用語言的指導和暗示作用,來調適和放鬆心理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的方法。心理學的實驗表明,當個人靜坐時,默默地說「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氣死我了」等語句時心跳會加劇,呼吸也會加快,彷彿真的發起怒來。相反,如果默念「喜笑顏開」、「興高采烈」,「把人樂壞了」之類的語句,那麼他的心裏面也會產生一種樂滋滋的體驗。由此可見,言語活動既能喚起人們愉快的體驗,也能喚起不愉快的體驗;既能引起某種情緒反應,也能抑制某種情緒反應。因此,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情緒問題時,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語言的作用,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對自身進行暗示,緩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比如默想或用筆在紙上寫出下列詞語:「冷靜」、「三思而後行」、「制怒」、「鎮定」等等。實踐證明,這種暗示對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有奇妙的影響和調控作用,既可以鬆弛過分緊張的情緒,又可用來激勵自己。注意力轉移法

注意力轉移法,就是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從事其他活動的自我調節方法。當出現情緒不佳的情況時,要把注意力轉移到使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電影、電視、讀讀書、打打球、下盤棋,找朋友聊天,換換環境等,有助於使情緒平靜下來,在活動中尋找到新的快樂。這種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緒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過參與新的活動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達到增進積極的情緒體驗的目的。適度宣洩法

過分壓抑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而適度宣洩則可以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從而使緊張情緒得以緩解、輕鬆。因此,遇有不良情緒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宣洩」;宣洩一般是在背地裡,在知心朋友中進行的。採取的形式或是用過激的言辭抨擊、謾罵、抱怨惱怒的對象;或是盡情地向至親好友傾訴自己認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發泄完畢,心情也就隨之平靜下來;或是通過體育運動、勞動等方式來盡情發泄;或是到空曠的山林原野,擬定一個假目標大聲叫罵,發泄胸中怨氣。必須指出,在採取宣洩法來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時,必須增強自制力,不要隨便發泄不滿或者不愉快的情緒,要採取正確的方式,選擇適當的場合和對象,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後果。自我安慰法

當一個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時,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種合乎內心需要的理由來說明或辯解。如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尋找的理由強調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以此沖淡內心的不安與痛苦。這種方法,對於幫助人們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現實,保護自己,避免精神崩潰是很有益處的。因此,當人們遇到情緒問題時,經常用「勝敗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變好事」等詞語來進行自我安慰,可以擺脫煩惱,緩解矛盾衝突、消除焦慮、抑鬱和失望,達到自我激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目的,有助於保持情緒的安寧和穩定。交往調節法

某些不良情緒常常是由人際關係矛盾和人際交往障礙引起的。因此,當我們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煩惱時,能主動地找親朋好友交往、談心,比一個人獨處胡思亂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找人談一談,具有緩和、撫慰、穩定情緒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際交往還有助於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增強自己戰勝不良情緒的信心和勇氣,能更理智地去對待不良情緒。情緒升華法

升華是改變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動機和慾望,而使之符合社會規範和時代要求,是對消極情緒的一種高水平的宣洩,是將消極情感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去。如一同學因失戀而痛苦萬分,但他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立志做生活的強者,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上述方法都失效的情況下,仍不要灰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去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傾訴,在心理醫生的指導、幫助下,克服不良情緒。[6]


推薦閱讀:

品牌管理的就業和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使一群消極的人變得積極起來?
Legalseed#10┃總法律顧問手記:我的書單(管理類)
醫療的創新和投資機會探討
說說授權那些事兒——管理者一生的修行

TAG:情緒 | 管理 | 自我管理 | 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