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五音念佛
05-30
來源:admin發布時間:2008-11-12字體大小:[大中小 ]點擊率:2903次呼吸是生命的根本,佛說生命在呼吸間,我們念佛也是在呼吸間。這樣說就不難明白,一息不還即是念佛往生了。但這樣的殊勝,平時必須要有隨息念佛的基礎,也就是說必須要在平時養成這樣念佛的習慣了。臨終時隨著習慣性,決定能念佛往生的。為此徹悟大師開示,臨終時,「強者先牽,重處偏墮。是故吾輩於此一句彌陀,千念萬念,以至終日終年念者,無非為熟此一念而已。果得一念純熟,則臨命終時,唯此一念,更無異念。智者大師云:『臨終在定之心,即凈土受生之心。』然惟此一念,更無異念,非在定之心乎?念果如是,不見彌陀,更見何人?不生凈土,更生何處?只恐吾人自信不及耳。」如果能用一千萬念佛來供養,那你已經認識了佛法和修學了佛法,因為佛法不是得到而是放下。你能不計人我艱難念佛供養,說明你已經放下身心世界,已經走在修行路上了。不要懷疑,直行一門深入,專修專念。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長時間一心不變,身正不怕影子偏,音正不怕聲偏。鬼影定是鬼,佛影定是佛,如影隨形。最簡單的事情是最難做的事情。聖人把魚貼著水放生,施魚無畏,怕魚驚嚇;善人把魚拋在空中放生。同一件事情,分出聖人、善人。有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有菩提心即成等正覺。對一切眾生要生無緣普度心、同體大悲心。一切法在心中,法無定法。因果不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萬法歸無自性,本性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要嚴持凈戒,不見過失、不生過失、不言過失、不談人我、不論是非。只看好樣子,放下壞樣子。寧失生命,不言別人過失。《大寶積經》云:「護戒自觀身,不求他過失。」定要深信因果,正人得不到邪法,無苦之人聞不到苦聲,何況親受。堅定信心,勇猛精進,一心念佛,畢命為期,定生佛前。這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本意。為開啟佛的知見,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受持三皈、落實五戒、奉行十善、慈悲喜舍、六度萬行、普度眾生。一盞光明之燈點燃在心中,遍照十方,才不會留下自己的影子。佛法實意本無言說,如有言說都無實意。生活中注意微細的小動作,不要傷害微小的眾生,細心方為菩薩,心粗即是凡夫。初發心的菩薩境細心粗,只有持名一法,境安一處、心念一佛,不雜不亂。只愁不到一心不亂,若到一心不亂,佛及聖眾現在其前。初入門,如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云:「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大丈夫生在天地間,要看得破、放得下。提起五音佛號,一股正氣,直達念佛三昧,登上金台蓮坐,再看十法界,如手上明珠。到了極樂,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具足,廣行六度,無障無礙;尋聲救苦,大慈大悲。記數供養本,不叫畫道本。有人方便說可以,意思不能錯會。大眾通過這幾年供養,即使我不說,你們已經有數了。煩惱如水波,翻騰起來了,能用手伏住嗎?真的是多虧有了這供養本。如同下地的農民,拿起鋤頭很自然的鋤草留苗。伏住惡念,善念增長。要麼大眾做實驗。如煩惱淫慾痛苦無明火,翻起來真如同拉響的手榴彈,只有爆炸。我們來看《楞嚴經》阿難尊者,開悟為小果,習氣尙在,因為女人,險破戒體。末法眾生業大,主要是欲重情薄,遇事容易沖昏頭腦,煩惱一起便如同脫了韁繩的野馬。如果通過記數念佛供養來攝受,再大的煩惱衝上來亦如同抓住了馬韁繩,在習氣近處下手;又象抓住了流水的閥門,轉著圈從大到小直到關住水流。簡單的說,有手就執抓東西,閑不住的;有心就要胡亂想,閑不住的;有口就要胡亂唱說,閑不住的。如果拿起筆來供養,供養念佛把手占上了,妄想心自然跟著念佛了;口不亂講、亂唱了,口跟著念佛了。計算供養不是執著,而是為了精進念佛。不是我這個苦惱人沒事找事,而是大眾不念佛,心生不甘啊。人身實難得,佛法誠可貴,命在呼吸間,生死面前,誰能誰所?只有攝心念佛,定境現前,才為念佛得力之處。如若不然,心即煩惱妄想無明,何往何生,何去何從?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在煩惱習氣近處下手,往往造成:煩惱來了,把業造了,開始後悔、懺悔;煩惱又來、再造業、再後悔、再懺悔。如此反覆,時間長磨疲了,也不後悔了,也不懺悔了。不是怕因果,而是因果開始怕了。得到人身、遇到佛法不好好珍惜,將一生空過了,豈不可惜!記數本是因緣而來,不是我個人主觀發明,流通自有他的因、住世自有他的果。受益者眼睛是明的,佛菩薩眼睛是明的。一千萬依正莊嚴的供養,真乃萬修萬人去的無上資糧,佛菩薩是不虧人的。印光大師說:「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智慧酬勤,在磨勵中透出心光、現出法身,實為定心一處,慧境現前。雖未往生,常遇蓮池海眾;一旦報盡,阿彌陀佛金台接引,上品上生。佛陀大悲,告訴苦難眾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生命在呼吸間。你們是菩薩、未來的佛,乾脆人做事不留死角,只有一個字——干。牢記一切方便是為了能念佛,不是念佛為了方便,理不能錯,切勿本末倒置。心總要自己長在心上,得到念佛一心,即是一心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一種方法的入門雖然看似很簡單,但信疑夾雜,理無二智,因病施藥。一種動作,循環而作,久久功成,意不散亂、心不顛倒,貴在至誠。雖有手而動於筆、畫於道,其法生於心,必安於心。於其用身不散亂、眼不亂視、耳不亂聽、舌不亂唱,即攝六根;於其體凈念相繼,心不生於法,法又何處生於心?手動由心生,非心動由手生,佛性在作用。心為本,行為用。聖人念佛念於心,凡夫念佛念於境。萬法本無自性,心生法生。娑婆有一境,我們生一心,境生心生,境滅心亡。心有佛所念,佛有心所聽。口不空過、耳不空過,字正腔圓,呼吸均勻,聲息合一,境相合一,心佛合一,一合無二,諸法不二。雖有彌陀之境緣,念念在聖。心生聖即聖、生凡即凡,念聖即聖、念凡即凡。在凡之心不能無所念凡,在聖之心不能無所念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筆一西方、一頁一極樂、一本一世界。佛在心中念,切莫向心外再尋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切莫在下筆處還要再說執著,境念於佛,非佛念於境。心境、定境、聖境,心定聖合一,三為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為法本,性在作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於念佛,念佛不變於隨緣,隨緣念佛。正如蕅益大師開示:「記數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礙記,下根必須記,故總以數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鈍者亦不失緣因善根。倘託言事理一如,不須記數,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幾希矣。」一百萬記數是期,一千萬記數是期,是故以數期之。量變質變。大眾切莫妄失本意、妄生分別。記數念佛方知一天怎樣過來的,無數念佛不知一天怎樣過去的。凡夫之心,不立規矩、不成方圓。簡單的說,沒有一個好方法,漫長的夜晚念佛,我們不知道怎麼能熬過來。切莫空談大道理,自誤誤人。《普賢行願品》雲,眾生種種差別、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小豆、數珠供養實在是老年人的拐杖、年輕人的資糧。佛陀在世時,佛已教人用數珠記數來念佛。《佛說木槵(huàn)子經》中,佛告流波離王:「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小豆供養則緣起在善導大師的師父道綽大師。大師依此小豆勸化大眾記數念佛。其實任何方便法方便中是不假方便的,一切能執著的方便念佛法,為不究竟方便。但是在哪裡迷,在哪裡悟;在哪裡執著,在哪裡下手。心本無心因境有,方便念佛方法,在門頭上把門,如同門衛守崗,會清楚的發現來往的行人。就如有的人,不念佛還好,一念妄想反而多了。其實不是妄想多了,而是因為發現了。這樣,可進的、不可進的,善的、惡的,心裡就有數了。為此,稱為近處先生、近處先滅。用正念轉邪念,用念聖轉念凡,久而久之,則凡夫染污心轉為如來秘密藏。小豆念佛,蕅益大師稱為放光豆。豆用得時間久了用不成了,放到水裡餵魚,或供養其他眾生,結佛光之緣,利益眾生,為一切眾生念佛,迴向一切眾生念佛。是小豆供養念佛,不是數豆、撿豆,意思不能錯。修行供養念佛,為誠敬功德法。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十分功德。心是法用,緣是法相。緣生信,信生願,願生行,行助願,願助信。信為道源功德母,安心辦道到極樂。極樂從樂入樂,歡歡喜喜,帶著彌陀微笑念彌陀,彌陀、彌陀、真彌陀。原來五會念佛住世時,大家也有不同的認識,如法照大師在《凈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卷》中所說:「普勸現在未諸眾等,上都南嶽念誦音旨雖有稍殊,而根本體同,不離念佛,皆歸凈土,同見彌陀,更無別耳。但隨根逐時化揚,以多方便而接引之,非向聲中有別異意。但據經文,作觀念佛,或定或散,或高聲兼默念,但隨眾生心;稱念佛名者,盡得生凈土,成佛皆歸。一一亦不可得,無得無不得,是名中道觀。譬如一樹有多枝葉,形狀雖殊,不離一根而出故。《華嚴經》:『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何妨五會念佛誦經種種音聲?皆為令諸眾生同生凈土,同得成佛,更有何別?眾等必須如是圓見修覺,慎勿互生誹謗,見有是非。若各互見是非,即當自滅佛法,命終必墮阿鼻,何由得生凈土?一切念佛之人,相見須如父母兄弟姐妹至親無別。深生歡喜,各慶不久,即當成佛。勿懷彼此之心,何以故?導和尚云:『親中之親,無過念佛之人。』和尚贊云:『同行相親相策勵。畢命為期到佛前。』若作是心,千即千生,萬即萬生,盡此一形,何處不超三界。願熟思之,慎而誡之,勿見互生誹謗耳。「法照自惟,垢障深重,多劫沉淪,有少微因,遇斯凈教,悲喜交集,慶躍於懷。信自已身,與念佛眾,盡此殘生,定超苦海。舍最後凡身,得無上聖智,生死永斷,更有何憂。普勸未來一切四眾,但依此行,盡此一形,若不生彼國疾成佛者,法照即願舌根墮落、遍體生瘡、代位諸子、長處阿鼻、受苦無窮,誓將此身以為念佛保證。今得斯法,欲報佛恩,遂輒搜約諸經,述斯法事,稱讚念佛凈土教門,普願速出愛河,俱登不退者矣。」關於五音念佛,信為入門,緣有不同,志有不同。希望大眾能具真知灼見,事可爭,理不可廢,相互學習,共同勉勵。五音念佛他的殊勝在於沒有個性,隨眾生心而念,快慢自己調,找到適合自己的快慢速度,如同給一張白紙,遂心而用。一呼一吸念一句,一呼一吸念二句、三句、四句、五句不等。無論怎樣念必須要呼吸念佛,要做到速度均勻、呼吸均勻。只要不是為了趕供養數,你想快即快、想慢即慢,隨心所意,歡歡喜喜。有的同修一千萬供養快結束了,非常難得。不動心、不動念,繼續真干,畢命為期、必生為願。如果一千萬供養中途未能做到自知時至往生而命終了,未用完的供養本可流通給其他同修供養;已供養完的記數本可作親眷留念或焚化。願此供養、念佛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福慧雙修念佛供養,蒙佛接引同生極樂。焚化燒的灰,拌上米面灑向大地,供養眾生,迴向願法界一切眾生得佛法食,成甘露味,即刻發大菩提心、放大光明,出苦得樂,蒙佛接引往生極樂。真是善巧方便、福慧雙修,了緣結緣,緣生願生,大智大法,大吉大祥。有自知時至往生者,普告大眾廣結法緣,存好供養法寶,待入塔供養,普利後來。以上關於呼吸五音念佛,事清理明,大眾如有更好的認識,不要保守,交流出來相互學習。比如有同修認識到供養本上畫的道象「人」字,「人」與「人」手拉手,認識到眾生即為共同體;有的同修供養念佛時,別人說畫道是執著,他張口即答:「畫道即道,念佛即佛」;有同修供養念佛,別的同修問:「如何?」回答:「金字塔頂南無阿彌陀佛」;有同修用小豆供養,別人看到她用的小豆每粒豆上一尊佛像,遂稱讚,她說:「不要管他。」念佛的感應事迹太多了!我在南方的山上隱居學習,不知山外如何。大家要依眾靠眾、相互團結,愛國愛教,弘法利生,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人、行好事,爭做人間菩薩。身常常助眾生,口常常讚歎眾生,意常常挂念眾生。慈悲喜舍度眾生,忍辱度眾生,布施度眾生,持戒度眾生,慈悲度眾生,智慧度眾生,禪定度眾生。我為者是我的父母,為我者是我的父母。常生感恩心、慚愧心及懺悔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如自己的慈母。用心說說心裡話,自有冥冥之力量,有佛菩薩,一切都不會錯邪。一切所受都是我們的果報,深信我們是受報來了。把心掛在阿彌陀佛身上、把眼盯在眾生苦上、耳聽眾生苦上,看到眾生苦幫助、聽到眾生苦幫助、想到眾生苦幫助,做人間的慈悲苦心菩薩,若一眾生未出苦,我心終歸未得安。回 向正法久往 世界和平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法界眾生 同證菩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知道導致孩子哮喘的過敏原有哪些么?
※用香煙點鞭炮安全嗎?
※《觀呼吸》讀後感
※異物堵塞呼吸道怎麼辦?
※明明都是吸入肺部,腹式呼吸相比胸式呼吸而言的優勢是否值得考慮?
TAG: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