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個故事,你登泰山的心境還似從前嗎?

俞軍傷所在,今人幾共感?

高山流水易,知音覓求難。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很多人都知道這首曲子。登泰山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看到一座高山流水亭,也許你還在此處乘涼,歇息。那麼大家知道這首經典名曲和泰山高山流水亭之間的故事嗎?

  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泰山經石峪有高山流水亭,石亭位於暴經石西側,以石構築,小巧別緻。清人有詩讚其景色:「群山環抱一石亭,翠綠叢中一點金。僅聞溪水潺潺過,不見浪花與石經。」道出了此處景幽亭美的奧妙所在。此亭取名「高山流水」,是以此附會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據《列子·湯問》記載,伯牙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琴師,而鍾子期則是欣賞音樂的高手。有一天,伯牙彈琴,其志在高山,鍾子期撫須讚歎:「太好了!這優美的旋律就像泰山一樣嵯峨雄偉,富有氣勢。」過了一會兒,伯牙又彈一曲,其志在流水,鍾子期又點頭稱道:「太妙了!這優美的旋律就像長江大河一樣洶湧澎湃,勢不可擋。」伯牙聽後欣然首肯,兩人成為至交,相互把對方看做「知音」,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來兩人相約三年後再在泰山相會,但不到三年鍾子期就去世了,伯牙得知後,長嘆道:「知音已一去不復返,我再要這把琴有什麼用處呢?」說完將琴摔毀,再也不彈琴吟唱了,不久這位音樂大師就追隨他的知音而去,永遠離開了人間。據傳兩位大師的神交之處就在泰山經石峪,明隆慶六年(1572年)建亭。

 知道了這個故事,每當我們欣賞泰山並讚歎它的巍峨時,心中難免會多了几絲傷感惋惜之情。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雖然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然而仍渴望冥冥之中能有另一個靈魂與自己產生共鳴。岳飛午夜難眠長歌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朋友可求,然而知己卻求不來。

 如今再登泰山,路過高山流水亭,也許眼前看到的便不僅僅只是一座亭子了,心中更多的是對伯牙和子期這對知音的感慨。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文為知己者作,樂為知己者奏。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到人生難得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上相互陪伴。任時光匆匆,青山依舊,綠水依舊,知音依舊。

推薦閱讀:

心靜與心境
從陸亦可看大齡2:單身源於心境,相親需要走心
寧靜的心境
患了惡劣心境加焦慮發作,怎樣才能不拖累身邊的人?
坦然的心境

TAG:故事 | 心境 | 泰山 | 知道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