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最被唾罵的工程,卻奠定了唐宋元明清的繁華,至今這個工程仍在使用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和坎兒井一起成為中國三大偉大工程之一。

中國修建運河的歷史悠長,從春秋時期起,就營建了多條運河,這些運河多是出於軍事需要,將糧草和士兵快速送往前線。例如,秦始皇為了征服嶺南,營建了舉世矚目的靈渠,而靈渠也成了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隋朝建立後,結束了自西晉以來的亂世,天下歸於一統。但是由於南方長期與北方分裂,導致地方分離主義十分猖獗,為了更好地統治南方,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決定營造一條運河溝通南北。一方面,可以將南方的賦稅、錢糧運往北方;另一方面,當南方發生叛亂,鎮壓大軍可以立即到達。

值得注意的是,京杭大運河是分段施工的。公元603年,隋煬帝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將海河與黃河聯繫到了一起;公元605年,隋煬帝又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春秋時吳國建造的邗溝和江南運河;公元608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

由此,動員民工無數,花費無數錢糧,長度達到1800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就這樣修成了。運河工程師們靈活運用支流水道,節省了很多人工,僅用六年時間建造完成,這證明了中國人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舉世無雙!

京杭大運河一經建成,就立即派上了用場,隋煬帝攜後宮嬪妃,乘坐龍船下揚州,據說是為了觀看瓊花,實則是為了向南方門閥示威,維護國家統一。一時間軸櫓畢至、千帆雲集,隋煬帝帶著後宮佳麗、文武百官、僧尼道士等在內的數十萬人一起乘龍舟出遊;慶典史無前例,量全國之力,討皇帝歡心。

原本,京杭大運河應該是個善政,不至於受到後人的詬罵。但是由於隋煬帝的失敗和被殺,這項偉大工程竟然成了隋煬帝虐民害民的典型案例。但諷刺的是,那些大罵隋煬帝的朝代,一面痛罵著楊廣,一面卻享用著京杭大運河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在唐朝,京杭大運河促進了南方沿途城市的繁榮,揚州成了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人口多達數十萬,商旅雲集、遊人如織,而詩人也因此盛景,寫出了「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美麗詩句。

到了宋朝,位於中原、立足於京杭大運河中段的開封成了宋朝的首都,南方的財富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湧入開封,使開封成了人口百萬、經濟繁榮的大都市,而這樣的情景也被著名畫家張擇端記錄在《清明上河圖》上。如果沒有大運河,哪有開封的繁榮呢?

金滅北宋後,京杭大運河暫時失去了公用。但當元朝建立後,京杭大運河又成了南北經濟的樞紐,元政府將財富和士兵運到北京,支持蒙元政權的對外戰爭。

到了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的漕運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級別,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兩朝根本不敢建都北京,因為經濟衰落的北方已經不能滿足北京城的供應。

京杭大運河是偉大的,它不僅溝通了南北經濟,而且還維持了國家的統一,自大運河建立以後,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時間越來越少。從元到今天,中國已經保持了六百多年的統一,以京杭大運河為紐帶,中國已經成為鐵板一塊,不再分離。

在這點上,隋煬帝居功至偉,雖然他罪在當代,卻利在千秋,歷史對他並不公平,我們應該給他更為公允的評價。

隨著海運的發達,小小的烏篷船再也承擔不了維持國家經濟的重擔,京杭大運河逐漸失去了作用,很多航道已經淤塞,明清時代商船雲集的盛況已經不再出現。但是在某些航道,例如江南河一段,京杭大運河仍然發揮著一定航運作用。

京杭大運河,流水潺潺,它以溫柔的語調向我們闡述千年的歷史,向我們講述我們偉大民族的偉大。

推薦閱讀:

美國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為什麼吸引了那麼多遊客?
杜拉斯:多少愛情,毀於這個愚蠢問題
希特勒對外侵略,全歐洲在哭,唯獨這個國家在笑,你猜是誰
女人老得快的不是臉,卻是這個「隱秘」部位!
讓老人帶孩子,最怕的就是這個

TAG:隋煬帝 | 明清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