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都是老師——濃濃親情,猶如雨露
親人都是老師——濃濃親情,猶如雨露
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親人的精心培育。在家中,不僅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其他親人也同樣是孩子的老師。血濃於水,骨肉情深。濃濃親情給予孩子陽光雨露般的滋養,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在孩子成長中,親人的言傳身教,是他們學習做人的重要途徑;親人給予的關愛,是任何別的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滋補品。兒子的日記中就記下了祖輩、父輩給予他的深情厚愛,給予他的刻骨影響。
(一)姥爺
※這是兒子第一次寫《我熟悉的一個人》,他用自己手中的筆對我的父親做了描述,圍繞自己學寫毛筆字,寫下了姥爺在自己頭腦中最深刻的印象,記述了姥爺對自己的關愛和影響。
1、《我熟悉的一個人》
我參加了學校的書法小組,老師要求每天寫篇大字。每當我拿起筆,就會想起我的姥爺。
我的姥爺是一位老中醫,七十多歲了,中等身材,寬寬的肩膀,方正的臉盤,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總是閃著慈祥的目光。姥爺寫得一手好字,頓筆回鋒乾淨利索,每個字都寫的豐滿蒼勁,誰看了誰喜歡。聽媽媽講,姥爺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筆,就靠幫人家抄東西練字。這手好字是經過刻苦努力練就的。
我四歲的時候,姥爺來到了我們家,開始教我練字。姥爺手把手地教我,每一筆都認真指導,讓我先從橫、豎、撇、捺、點、折等基本筆劃練起。我每學寫一個字,姥爺都要在旁邊先寫幾個字作示範。我看著,暗暗下決心,也要練出一手好字來。姥爺走後,我一直堅持練字。每次媽媽給姥爺寫信,我都隨信寄去一篇習作。姥爺回信時總要鼓勵我一番。
到了三年級,學校動遷,我就把練字的事給丟開了,字也寫的不好了。姥爺知道後很生氣,來信嚴厲地批評了我,告訴我說:「毛筆書法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藝術,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結晶,後繼有人才能流傳千古。」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又開始練字了。
這學期我又參加了書法小組,不管功課多緊,每天都按要求完成書法作業。每當我累了想放下筆時,就彷彿看到了姥爺那期望的目光,就會振作起精神繼續寫下去,一筆一筆認真寫完。
※四年級時,老師又讓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寫一篇作文,兒子又一次寫了「姥爺」。他沒有抄襲第一篇作文,而是從另外的角度,寫出了自己對姥爺的認識。
2、《記一個熟悉的人》
老師又讓我們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寫一篇作文。寫誰呢?我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還是寫「我的外祖父」,因為他不僅是我熟悉的人,也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的理想就是將來做一個像外祖父一樣有學問,技術好,又品德高尚的人。
我的外祖父是長春一位有名氣的老中醫。今年七十多歲了。他中等身材,花白的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紅光滿面,一雙慈祥的眼睛總閃著溫和的目光,濃密的眉毛有幾根特別長。媽媽告訴我那叫「長壽眉」。
外祖父很喜歡我。前幾年每到夏天都來瀋陽看我們。每次來,他都教我背古詩,給我講故事,指導我寫大字。我真佩服他有那麼多學問。「他的學問是那來的呢?」我曾奇怪地問過媽媽。媽媽告訴我:外祖父小時候家裡很窮,只讀過兩年私塾。後來去藥鋪學徒,白天幹活,只有晚上能在油燈下偷偷看書。他那些學問都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我上學後,外祖父最關心的是我的學習,每次來信都問我的學習情況。當媽媽去信告訴他,我的學習成績優秀時,他很高興。來信鼓勵我要堅持下去,還希望我要活潑,要學習琴棋書畫,使大腦更聰明。
外祖父的醫術很高。前年夏天,媽媽病了,而且很重。到醫大、空軍醫院等好幾個地方看過,吃藥打針都沒效果。爸爸去信告訴了外祖父。他和姥姥就趕來了。外祖父給媽媽診了脈,開了方,還親自抓藥煎藥,看著媽媽喝下去。外祖父的葯真靈,只幾付葯就把媽媽的病治好了。
改革以來,好多老中醫都去個體開業,掙好多好多錢。外祖父沒在家開業,也不退休,還每天去上班。他以為患者解除病痛為最大快樂,從不把金錢看得太重。回姥姥家過春節時,我親眼見到一些患者給他送禮,他都想辦法還了回去。
我也要像外祖父那樣,靠勤奮得到學問,靠本領為人民服務,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我的父親不僅將父愛給了我,而且給了我的兒子。他老人家很愛我的兒子,在某種程度上愛這個外孫超過了愛他的那幾個孫子。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也源於兒子本身。兒子從小聰明、聽話、好學、懂事。這正是父親對兒孫的期望。也許是他知道這個外孫不會讓他失望,所以倍加疼愛。兒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真的始終沒有忘記外祖父的期望,就連高考前下決心一搏時,也寫道:「為了父輩、祖輩的希望,拼了。」長輩對兒孫的愛,是一種動力,力的作用點放對了,會對孩子的成才產生重大影響。
3、發生在火車上的一件事
今年夏天,我跟著媽媽、姥爺回姥姥家,坐上了開往長春的火車。
在公共汽車上,我經常看到給老人、孩子讓座的好人好事。可在火車上我從沒遇到過這種事。坐火車是長途旅行,要走幾個小時,誰也受不了站著挨累那個滋味。火車上人很多,早已沒有空座位,中途上車的旅客只能站著。
在昌圖那站上來一位阿姨,還領著個小女孩,看到我們這邊不那麼擠,就站在座前。從談話中我得知,她們是去哈爾濱看小孩的爸爸。小女孩活潑可愛,小嘴不停地給我們講,大眼睛「吧嗒,吧嗒」的眨著,招人喜歡極了。過了四平,小女孩要睡覺,她媽媽讓她再堅持一會兒。可她已經睡眼朦朧地靠在媽媽身上了。姥爺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了她們。我想:特意求人一定要買到有座排號的票,不就是為了給姥爺坐嗎?姥爺怎麼讓座了。媽媽見姥爺讓座,趕緊站起來,讓姥爺坐下。外邊那麼擠,站著多累呀,我心想。沒想到媽媽叫我也站起來,把坐讓給一個叔叔。說:「大夥換著歇歇。」我本不想站起來,可又一想:為什麼姥爺若大年紀還讓座?為什麼媽媽不怕擠?是呀,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都有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精神。我趕忙站起來,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這件事給我的教育很深,在我的腦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永遠忘不了它。
※這是兒子第三次以姥爺為描寫對象完成的作文。當時,父親的行為不僅觸動了兒子,也觸動、教育了我。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以仁愛之心待人,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只要他認為對方需要幫助都會主動伸出援手。父親對外孫的教育,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自己平日的一言一行。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成長中的兒子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教育。
※下面兩篇,是兒子第四次、第五次寫到了自己的姥爺,可見姥爺對他的影響太深了。每讀起這些文章,我都會自愧不如,在內心中暗自慶幸,慶幸自己有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由衷感激他老人家成功培育了我們兩代人。
4、姥爺二、三事
姥爺是一位老中醫,已經七十多歲了。滿頭銀絲,額頭上早已出現了深深的皺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能一下子把你看穿似的。下巴上還有一個淺淺的小坑。姥爺個很高,雖說那麼大年紀了,身體可結實了。
姥爺所以有那麼好的身體,是因為他天天堅持鍛煉。而我,是個小胖子,最不喜歡鍛煉。有一次,姥爺帶我去長跑。不一會,我就「呼吃,呼吃」地喘著粗氣,滿頭大汗了,就說:「太累了!」可姥爺一點事也沒有。跑完了,姥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身體好,就一定得鍛煉。運動使人健美,能益壽延年,運動才能使人少生病。你這麼胖,可得好好鍛煉啊!」我打了個立正說:「是。」姥爺被我給逗笑了。
姥爺早該退休了,可他怎麼也不肯,一直工作到七十多歲。現在倒是不再上班了,可還時常在家裡給鄰居看病,而且一分錢也不收。很多次,鄰居為了感激他,送來了煙酒或糕點。姥爺總是說什麼也不要。要是硬留下了,姥爺會把它們原封不動送回去。
親戚朋友中有人說他有發財的道不走,自己愛受窮。我卻不這麼看,覺得他們說的不對,望著姥爺那高大的背影,心想:姥爺真好。
5、夢
我有過許多夢,當飛行員的夢;當司機的夢;當解放軍的夢……這些夢,追隨著我,伴我度過了童年,步入了少年。
終於,我的姥爺使我的這此夢全都消失了。用他的夢取代了我的夢,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
那是今年夏天,姥爺從長春來到瀋陽。姥爺,是長春頗有名氣的老中醫。他一來,立刻成了大忙人。媽媽單位的叔叔、阿姨蜂擁而至,請姥爺給看脈診病。只見姥爺伸出三個手指,往來人腕上一搭,眯起眼睛,略一思索,正確的診斷便如流水一樣,從他口中涌了出來。真是怎麼說怎麼對,一說一個準,好似神機妙算的神仙,看得我都呆了。這使我對他老人家佩服備至。
姥爺常常坐在床邊獨自嘆息,嘆息他行醫一生,沒收著幾個好徒弟,沒一個真正鑽研能成為名醫的;嘆息自己雖有五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接他的班。他更為中醫事業的前途憂心重重。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神農氏嘗百草以來,中醫中藥學幾經興衰,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我行醫一生,積累了那麼多的經驗,卻沒有一個徒弟或兒子能真正學了去。唉,恐怕中醫在我們家要後繼無人了!」
我聽完他的話,很受震動。是呀,不能讓中醫在我們家後繼無人,更不能讓中醫逐漸衰落,使這顆明珠失去它耀眼的光彩。從此,我愛上了中醫,學起了中醫,背起了「湯頭歌」。學習中醫,繼承祖業,成了我心中一個不破不滅、不飛不散的夢。
※1989年9月9日我的父親去世了。這是兒子出生後第一次痛失親人,而且失去的是他最敬愛的姥爺,心情非常悲痛,久久難以平靜。為此,他連寫下兩篇日記,來記錄那個難忘的時刻。之後,又寫了三篇作文,回憶姥爺對自己成長的深刻影響,並決心把悲痛化為了力量,用最優異的成績來報達姥爺對自己的關心和疼愛。他說到了,也做到了。當兒子考上清華時,他覺得自己可以告慰九泉下的姥爺了。我相信,父親九泉下有知,那時也一定在為他的外孫感到驕傲。
1989年9月12日星期二晴(6)
前幾天很忙,沒有時間記日記,這裡補記一下。上個星期六中午,學校放假,我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心裡還盤算著星期天去哪裡玩。
我擰開房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眼圈紅紅的,像是剛哭過。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也有預感——不好。媽媽沖著我說:「你姥爺快……」說著眼裡又滾出了淚珠,過了好一會,媽媽才又接著說:「快不行了。」
我覺得腦袋裡「嗡」地一下子,淚水像斷線的珍珠落下來。剎時間,姥爺那慈祥的面容,那高大的身軀,那曾經撫摸過我多少次的大手,還有姥爺給我講故事,教我背古詩,指點我寫大字的一幕幕,像電影一樣閃過眼前,連媽媽問我去不去長春也沒聽見。
媽媽又問了一遍,我抹了一下眼淚,懇求地說:「媽,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看看姥爺!」
匆匆吃過午飯,我坐在那裡,向所有我知道的神仙祈禱,請求他們保佑我的姥爺,讓他活下去。
下午,爸爸也回來了。我們一家趕到了火車站,登上了開往長春的列車。
1989年9月13日星期三晴(7)
今天接著記:晚上九點多鐘,我們到了長春。出站了,姨夫迎面走來,帶著我們向外走,三舅也過來了,接著是二舅、大舅……。我突然覺得媽媽拉著我的手一震,抬頭一看,她眼裡已含滿了淚水。
我不知為什麼,只以為是舅舅們來接我們去看姥爺——後來才知道媽媽看舅舅們都來了,知道姥爺已經去世了。來到車裡,車裡籠罩著一片沉寂,二舅對媽媽帶著哭腔低聲說:「大姐,爸走了。」我全明白了。以後他們的談話便什麼也沒聽見,只是一面流淚,一面獨自在想。
進了屋,姥姥盤腿坐在床上,整理著黑紗和一堆堆紙錢,眼圈紅紅的,眼角還掛著淚珠。媽媽見了姥姥,撲上去抱頭痛哭,嘴裡念叨著:「沒想到呀……死了,臨死前也沒見上最後一面呀!……沒趕上啊!沒趕上……」屋裡的一片哭聲,裡面有媽媽的、姥姥的,還夾雜著我和舅舅、表弟們的。
媽媽把我拉過去,姥姥用她那哭得紅腫的眼睛看了看我,伸手把我拉到懷裡,淚水滴到我的手上,滴在我的衣襟上,把它濕透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像開了閘的洪水,湧出了眼窩,哭聲又一次在小屋裡響起來…
我跪在姥爺的靈前,淚水已經把地弄濕了一片,黃裱紙在我手中化成了片片紙灰……這就是在姥姥家的第一個夜晚。
8、我和中醫
我的姥爺是長春一位頗有名氣的老中醫。他十分希望我能繼承他的職業,用中醫學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正當我對中醫有了興趣的時候,姥爺去世了。他沒能教我中醫,無人調教,我也就把學醫的事放下了。前些天,我正在聽課的時候,只覺得腦袋眩暈,兩頰發熱,趴在了桌上。回到家後,頭臉更熱了,一量體溫,39.5℃。要知道,發燒40℃就有危險,燒過42℃就必死無疑了。我已經接近了危險線,可把媽媽急壞了。又是給我打針,又是給我吃藥,可是一點用也沒有。沒辦法,媽媽只好孤注一擲——請出了姥爺留下的中藥方。按著藥方抓來中藥煎了給我吃。我只吃了兩付就大病痊癒了。我又能上學了,心裡別提多高興啦。我默默地感謝姥爺的在天之靈,心裡不僅想:姥爺的藥方,真神!
我對中醫重新有了興趣,背《湯頭》,看《針灸學》,起勁地學起中醫來。有一次,我的牙不知怎麼鑽心地疼起來。我正捂著腮幫子痛得滿地亂轉,忽然記起了《針炙學》上說:「牙痛,應按齦中穴,此穴位於上門牙牙齦間。」想到這,我立刻用手指去按齦中穴。按了一會兒,別說,牙不太疼了;又按了一會兒,牙便一點不疼了。這可真得好好謝謝中醫啊。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要繼續發揚這一寶貴的遺產,當一名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好中醫。
9、我敬佩的一個人
我敬佩許多人,其中有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也有周圍生活中的老師、同學。但最使我敬佩的還是我的姥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中醫。
姥爺的醫術是相當高超的,在長春頗有名氣。這是我敬佩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姥爺從長春來瀋陽看望我們。媽媽單位的幾個同事聽說了,一齊來到我們家請姥爺給他們診脈看病。姥爺在那短短的一次見面中,就憑他那三根手指往來人的手腕上一放,馬上病因、癥狀、療法等一股腦的都清楚地說了出來。驚得來人張大了嘴巴,讚不絕口。我也大吃一驚,這太不可思義了!姥爺從未見過他們,也沒見媽媽和姥爺說起過他們,可對他們的健康狀況竟知道得如此詳盡,不能不叫人嘆服。
聽媽媽說,姥爺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只好到藥鋪里去學徒。說是學徒,其實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掃院子、抱孩子、倒尿盆這些家務活上。掌柜的並不傳授半句醫書。不給講,姥爺就自己看,自己背。白天沒時間,就晚上偷著看,偷著背,常常背到深夜。白天,就用站櫃檯抓藥的機會,注意收集病人的藥方。有人來抓藥了,就一邊給人家抓藥,一邊問「誰吃這葯啊?」「吃了以後怎麼樣?」「需要什麼藥引不?」然後留心把那些病人吃後有效的好方子記在心裡。……就這樣,姥爺憑著刻苦努力,硬是按期出徒了,成了坐堂先生——就是現在說的有了處方權的正式醫生。以後,又靠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加上解放後黨的培養,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了長春市一位有名的老中醫。
如果說姥爺「望而即知」的高超醫術令我折服的話,那他高尚的醫德就更使我敬佩了。姥爺名氣不小,自然登門求醫治病者絡繹不絕。他雖然年過古稀,不僅天天堅持去上班,對來家看病的也是有求必應,總是耐心診斷,儘力開出又好又便宜的藥方。還有那些病癒後來送禮的病人,姥爺從來不收他們的東西。硬留下了,也會讓舅舅原封不動地給送回去。還記得那次我去長春度暑假,一天深夜,風雨交加,外面漆黑一片。我在熟睡中被雷聲驚醒,吃驚地發現姥爺正在穿衣服。我悄悄聽著他跟另外一個人在談話。「大夫,您可快點去呀!俺娘病得快不行了。」「怎麼啦?」「昏沉沉的,說胡話,發著高燒,喊她也不答應。」「啊,那咱們快走吧。」姥爺一邊說著,一邊披上雨衣,隨來人匆匆走了出去。而我一會兒又睡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姥爺才回來,兩眼布滿了血絲,本來就已銀白的頭髮似乎更白了,渾身濕漉漉的,臉色很不好看。他一回來,便倒在了炕上,顯然是太累了。後來聽姥姥說,那次姥爺真的救了那母親的命。那母子是從外鄉來的,挺困難。姥爺不光搶救了病人一夜,還給他們墊付了藥費呢。
每當我想起姥爺妙手回春的醫術和那真正的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心中就會不由地產生一股敬佩之情。如今,他老人家已經作古了,連醫術也帶走了。而我一定要繼承他老人家的高尚醫德,將來也努力學醫,做一個像他那樣醫術高超的醫生,來紀念九泉下的姥爺。
10、難忘那一天
1989年9月9日,是我永遠難忘的一天,最疼我愛我的姥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那天放學後,我和往常一樣樂滋滋地回到了家。可一進門,立即覺得有股悲傷的氣氛。媽媽擦著眼淚對我說:「叢知,你姥爺病危了!這次可能夠嗆,恐怕搶救不過來了。」我一聽,情急之下,一把抓起電報,看了又看。又是腦出血,那可是又重又危險的病,何況姥爺已經得過一次了,那次就很危險,是媽媽趕回去,護理了十來天才轉危為安的。這次,出血比上次多,……我不敢往下想了,總有種不好的預感。
我和媽媽、爸爸立即去了火車站,買了當時能最早最快趕到長春的火車票,登上北去的火車。火車在飛馳,可我老覺得太慢。夜已經很深了,仍然毫無睡意,隆隆的車輪子聲攪得我心煩。我望著車窗外黑沉沉的夜色,思緒翻滾,姥爺對我那一樁樁、一件件情深意長的往事,一齊湧上了我的心頭。
孩提時代,我就多災多難,身體不好,要不是姥爺是長春有名的老中醫,有妙手回春之術,真不知我現在會怎麼樣呢。記得四歲那年,我得了肺炎還合併了什麼病,吃藥打針都不見好。姥爺特意從長春趕到瀋陽。姥爺親自到藥店去抓藥,把葯搗碎,又親自來煎,老怕別人抓錯了葯或掌握不好火候。葯煎好了,他把湯藥倒進一個小碗,涼一會兒以後,總要先自己嘗一口,味道和溫度都對,才端來喂我。中藥很難喝,我不願意吃。姥爺就耐心地對我說:「好孩子,良藥苦口利於病啊。」「你不是想早點好了,好去玩嗎,吃了葯姥爺保你今天就退燒,三天就全好了。」「你好了以後,姥爺帶你去玩,地方由你挑。」我知道姥爺最疼我,不會騙我,就皺著眉頭把葯喝了下去。姥爺的話真准,我果然吃了葯以後,睡一覺,醒來,燒就退了,也不那麼難受了。又吃了兩天葯,就能下樓玩了。
長大一點兒,姥爺又教我讀書寫字,背古詩。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姥爺教我背他最喜歡的那首《春早》的情景。那是南宋詩人志南的一首七律詩。姥爺先自己背了一遍,然後又把詩的意思逐句逐字地講給我聽。之後就一句一句地教我背。我很快就背下來了,還學著詩中老者拄拐杖的樣子走路,逗得姥爺哈哈大笑。那天晚上,練毛筆字的時候,姥爺又把著我的手腕,教我用楷書寫下了這首詩。
再長大一點兒,姥爺又教我做人的道理和成才的規律,教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教我中醫學那奇妙的理論。還記得他對我語重心長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立志方能成人,成人方能成材,成材便要報國。國強才能家安,人人都該為國出力。」
火車終於到站了,可我們還是回去晚了一步,姥爺已經永遠閉上他那總是帶笑望著我們的眼睛。我到姥姥家之後,看到的只有他那掛著黑紗和白花的照片,和哭腫了眼睛的姥姥 。我立即明白了,我再也見不到我親愛的姥爺了,一下子撲到姥姥的懷裡,抱著姥姥大哭起來……那一夜,我的心裡一直亂糟糟地,也不知是怎麼過的。
那以後,已經半年多了,我還在為那天沒能和姥爺見上最後一面而遺憾。姥爺的音容笑貌也時常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明明知道姥爺不在了,可還是覺得他沒有死。他還在長春姥姥家,坐在屋裡的藤椅上,盼著我的來信,等著我新學期的好成績,等著我考上重點高中、考上重點大學的消息……姥爺對我的希望仍然是我努力學習的一個動力。
(二)姥姥
※在親人中姥姥給予兒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姥爺少,兒子對姥姥的感情同樣很深。在日記和作文中也寫下了自己心中對姥姥的認識和所受感動。
1987年8月7日星期五晴(11)
我的姥姥今年快六十歲了。她中等身材,是個胖老太太,看上去很富態。姥姥的兩鬢斑白,額頭上布滿了皺紋,眼角也爬滿了皺紋。唯有那雙眼睛炯炯有神,總是閃著慈祥的光。
姥姥當了十九年街道居民委員會主任。她串百家門,管千家事,熟悉全委一千多戶的情況。誰家住在哪,有幾口人,都在什麼單位工作,兒子、女兒到沒到結婚年齡,有沒有對象,夫妻和不和,孩子幾歲了,每人的年齡、相貌特徵,她全知道。
姥姥對居民委的工作非常熱心,不管是正在吃飯,還是正忙著家務,只要有人找,說委上有事,她馬上就走,還經常起早貪黑。有一天晚上,都九點多鐘了,姥姥還沒回來。媽媽告訴我,姥姥去抄戶口了。我實在太困了,就先睡了。第二天才知道,姥姥十點多才回來。
舅舅們都反對姥姥跑街道,我卻敬佩姥姥那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愛我的姥姥。
※ 這篇日記後來改寫成了一篇作文,標題是
12、《閑不住的姥姥》
我的姥姥是一個閑不住的老人。她是街道居民委主任,干這項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
姥姥都六十多歲了,就是不肯在家休息。大家都不願意姥姥在外邊操勞。姥爺是位頗有名望的老中醫,工資很高。幾個舅舅也都參加了工作,非常孝順。家裡真不缺她掙的那幾十塊錢。大人不願意姥姥上班,我們這些孫子、外孫也希望姥姥能在家看我們,可她就是不聽。
姥姥家在長春,只有過年過節我才可能去一次。姥姥個子不高,胖胖的,一看上去就知道她是一位可親可近的老人。姥姥非常疼愛我,我也愛姥姥。每次過節回姥姥家,我都希望和姥姥在一起多呆一會。可她整天老是不在家,有時早上我醒來時,她已經走了;有時晚上我已進入了夢鄉,姥姥還沒回來。我真不明白,姥姥為什麼要管那麼多事,又是計劃生育,又是社會治安,左一件,右一件,沒完沒了。
姥姥沒念過幾天書,年紀又這麼大了,我真奇怪她為什麼能記住那麼多事。全委上百戶,每戶幾口人,幾個孩子,大人在哪工作,孩子學習好不好,甚至連他們的生活習慣,親戚多不多,她全都知道。我清楚地記得,公安局調查一個被謀殺的人的生前住處。姥姥又是分析照片,又是查問誰家有人外出未歸,最後確認了是委里一個姓劉人家的女兒。
我問姥姥:「您起早貪黑,管百家事,圖個啥?」姥姥笑著說:「傻孩子,我這麼大歲數了,還圖個啥,為大家做點事也是一種樂趣。」我望著姥姥那慈祥的面容,心裡想,姥姥的心眼真好。
1987年11月9日
※ 後來,兒子又寫過一篇類似的作文。
13、《一個勤勞的人》
我有一個勤勞的姥姥,我愛我的姥姥。
我的姥姥住在長春。我們每次回去探親,都看到姥姥從早到晚的忙碌。她那充滿血絲的眼睛和微微有些駝起的背,告訴我,姥姥每天很累。可她那微笑、慈愛的目光,又告訴我,姥姥很幸福,一點沒有抱怨。
姥姥六十多歲了,有五個兒子,二個女兒,除媽媽不在她身邊,其餘的都住在長春。姥姥、姥爺和四舅住在一起,其他的舅舅,還有小姨,都和她樓前、樓後地住著,離得不遠。姥姥要照顧姥爺、兒女和常在身邊的幾個孫子,一天從早忙到晚。早上,她總第一個早早起床,給大家做飯、炒菜;晚上,要洗碗、掃地;深夜,還要等上夜班的舅舅或舅母回來,給他們熱飯、熱菜。白天雖不上班,可要洗衣、買菜。前年姥爺得了腦出血,從那時起,姥姥又要精心照顧生病的姥爺。還有我們這些孫子、外孫冬天的棉衣,也要姥姥抽空給做。
我們返回瀋陽的前一天,天氣很熱,又停了一天水,姥姥很著急。「這要晚上也不來水,明天可怎麼給他們娘倆做飯呢。」這句話,姥姥叼咕了好幾遍。半夜,我被熱醒了,發現姥姥沒在床上睡覺,急忙去找,看到姥姥在廚房裡,正守著從水龍頭裡緩緩流出的纖細水流,接水呢。她接一鍋往水缸里倒一鍋。我朦朧地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鐘,都三點多了。心想,這麼晚了,姥姥起來接水,這一夜才睡多點覺啊。姥姥看見我,擺擺手,催我快回去睡覺。
早晨,我醒來的時候,姥姥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把飯菜做好了。白花花的大米飯,香噴噴的豆角燉肉,頓時把我的饞蟲鉤了出來。姥姥還滿滿裝了一大茶缸,那是讓媽媽給我帶上,留給我中午在火車上吃的。看著姥姥那又熬了一夜布滿血絲的眼睛,和略微駝起的後背,我心裡又一次產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真想撲上去,大聲說:姥姥,我的好姥姥,你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我永遠,永遠地愛你。
1988年10月12日
※兒子與姥姥、姥爺的濃濃親情,還可見於他給二老的信中。
14、寫給姥姥、姥爺的一封信
姥姥、姥爺:
您們好!
我們7月20日就放假了。因為媽媽工作忙,不能休假,我不能去看望您們,深感遺憾。您們身體好嗎?我真想您們。
這學期我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算術得了99分,語文得了88分。總分在班裡是第五名。可也還是有不少收穫的。比如,過去我不太愛勞動,您們也批評過我,可一直進步不大。這學期,我們開了勞動課。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多道理,使我懂得了是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美,勞動最光榮,不勞而獲是可恥的。我聯繫自己,每次掃除時都好偷懶,不願乾重活,坐在同學們掃得乾乾淨淨的教室里學習,不也算是「不勞而獲」嗎?我感到很慚愧,決心用實際行動來改正缺點。從那以後,每次大掃除,我都幹得非常賣勁。不但積極打掃本班教室,還熱心幫助低年級的小同學擦地、擦燈管。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望著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教室,心裡甜滋滋的,真高興。還有音樂,這次樂理我考了98分,唱歌考了95分,都是前所未有的「紀錄」。媽媽聽了都很驚訝,有點不相信。可這是真的,而且我喜歡上了這門功課。
最後,祝姥姥、姥爺、舅舅、舅母、表弟們身體好,全家快樂。
此致
敬禮
您們的外孫:王XX
1989年8月10日
15、給姥姥的一封信
親愛的姥姥:
您好!
自從去年十月一日一別,轉眼五個多月了。我們一直沒寫信,讓您老人家挂念了,請您原諒。您身體還健康吧?還總在街道居委會裡忙嗎?家務還是不是您來做?我和媽媽、爸爸都祝您快樂。
我們過得很好。我的學習不太緊張,成績挺好的。爸爸工作很好,心情愉快。媽媽工作卻很重,所以爸爸時常幫助她。慶幸的是,這一年多媽媽的老病沒有犯,請您不要惦念。自從您走後,我們都很想您,總想把您接到瀋陽來安享晚年。
自從姥爺去世以後,我們知道您心裡很難過。看到您越來越消瘦,我心裡真著急呀!您又瘦了嗎?勸您寬寬心,多吃點滋補的東西。街道居委會的活,就不要幹了,家裡不缺那幾個錢。我們只盼您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我知道居委會的工作最忙最累。一條街幾百戶人家,家家的事都要管。今天東家有事,明天西家有事。您現在的身體怎麼受得了呢?如果是因為在家寂寞,可以看看電視,聽聽廣播,也可以去找老鄰居串門聊天。如果您老願意,還可以來封電報,讓媽媽去接您來瀋陽。我們這裡地方寬敞,條件也要好一點兒。住在這兒,我想對您是很有好處的。
請您代問舅舅、舅媽、表弟們好。祝他們快樂!
此致
敬禮
您的外孫:王XX
1990年2月23日
(三)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更為直接、更為深刻。兒子對這一點也在日記和作文中做了記述。
1988年8月31日星期三晴(16)
今天,爸爸下班給我帶回來一件好東西——袖珍單放機。它是藍色的,只比錄音磁帶大一點,真是小巧玲瓏。我太需要它了,高興地跳起來。
為了讓我上初中後不會在外語上落下,去年媽媽就讓我開始學外語了。背單詞,爸爸給我寫卡片;背課文,媽媽陪在我身邊。爸爸、媽媽處處幫助我,使我的英語長進很快。
為了學好單詞發音和語調,媽媽給我買了外語錄音磁帶。我每天都要聽半個多小時。晚上要把大錄音機搬到我的房間來聽,聽完再搬回去,很不方便。爸爸給我買了這台小巧玲瓏的單放機,可解決了大問題。
為了學習,爸爸、媽媽嘔心瀝血,我一定好好學習,來報答他們。
1989年9月3日星期日晴(17)
父母的心血
那是一個初秋的夜晚,我至今還難以忘懷。
夜深了,只有路燈還在閃爍著點點黃色的光。我睡在床上,早已進入了夢鄉,或許還發出了輕輕的鼾聲。忽然,一個夢把我驚醒。我抬頭一看,已經快十二點了。可媽媽爸爸的屋子還都亮著燈。我不解地爬起來,去看他們在幹什麼。
媽媽房間的門虛掩著,她正舉著穿線的銀針在給我縫著過冬的棉被。那針尖扎進去又挑出來,一連重複了好幾次,媽媽才用力一拉,把線拽緊,接著又繼續往下縫。針來回飛舞,不一會兒,厚厚的棉被就縫好了一大半。
爸爸呢,我又來到爸爸房間的門前。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裡面檯燈下爸爸的身影。他正在給我抄英語卡片呢。筆尖在白紙上划出「嚓嚓」的響聲。卡片已經抄好了一大摞,可爸爸還在往下寫。沒有看旁邊的電視,也沒有睡意。
這麼晚了,他們還在為我操勞。這是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是父母為兒女付出的一片心血。想到這,我有些激動。暗想:爸爸,媽媽,您們的心血不會白流,您們的汗水不會白撒,您們的兒子將不會,而且永遠不會辜負您們的希望。想到這,我又看了看他們屋裡的燈光,悄悄地走回了自己房間。
1989年9月27日星期二晴(18)
我考試、寫作業經常出錯,還老不吸取教訓。為了使我改掉這些毛病,最近爸爸又想了個新辦法。
爸爸先給我講了在司機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是他們的座右銘:「車輪一動,想到群眾。」簡潔的兩句話,保護群眾利益的意思含在了裡面,記著它可以隨時提醒司機注意行車安全。
爸爸說這種辦法很好,我可以借鑒,就給我也編了幾段順口溜:「鋼筆一握,不要出錯。」還解釋說:「鋼筆一拿起來就得想到不能出錯。」「試卷一答,想到檢查。」解釋說:「試卷一開始答,就得想到做完後要檢查。」「解題一道,再看一眼」。解釋說:「做完一道題,要再看一眼,是否抄錯、寫錯,是不是拉了什麼,再接著往下答。」還有「抄題一節,再瞧一遍。」等等。
為了使我吸取教訓,改正毛病,爸爸才費盡苦心編了這些順口溜,以使我能容易記住、記牢,並付於實際行動。我感謝爸爸。我一定要改正缺點,以優異的成績去報答他們,一定不讓爸爸媽媽的心血白白浪費。
19、記一個最關心我的人
媽媽一定是你一生中最親愛的人。她曾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你;她曾扶你走路,教你學語;她還在你學習的道路上經常地幫助你。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一個最關心我的人。她給了我無盡的愛。
媽媽今年四十三歲了。她中等身材,胖胖的,圓圓的臉上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樑上架著一副寬邊眼鏡。以前那烏黑的頭髮已經露出幾根銀絲。她的下嘴唇上有個小包,那是小學六年級上自然課,做實驗時碰傷後留下的。小時候我還以為我也應該有呢,現在想起來真好笑。
記得我四歲那年,一天,我病了,發著高燒,混身難受極了。當時,媽媽身體也不好,但還是趕緊背起我去醫院。我很沉,壓得媽媽彎了腰,大口大口地喘氣。看著媽媽額頭上那豆大的汗珠,我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滋味。
媽媽是個花錢很節省的人,可為了擴大我的知識面,給我買了很多書。有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也有小說、詩歌和科普讀物,總計好幾百冊,擺滿了一書架。這些書加起來用的錢何止成百上千。可媽媽捨得花這個錢。
媽媽在品德上也嚴格要求我,不讓我罵人、打架、亂花錢。有一次,我說謊了,媽媽狠狠地打了我一頓。我哭了,媽媽也哭了。
媽媽從各方面關心我,教我學習,教我做人。她是一個合格的好媽媽,一個最關心我的人。
20、踹被
媽媽買了一本《世界妙語大觀》,上面居然有一位名人寫道:「被子伸多長,腳就伸多遠。」結果成了爸爸的話把,常用來形容我的踹被。
我踹被,自己睡得正香,根本不曉得,而且甭管多冷的天,也凍不醒。爸爸沒辦法,只好天天查夜。為了不讓我踹被,媽媽也想了不少辦法。開始時把被子縫成一個筒,很快被我踹開了線。媽媽想,大概是「被筒」里的空間太小吧。於是在底下襯一塊布,還是縫成筒,又加針加線密密地縫死。這回縫得真結實,我楞是沒把線踹開,可我把被子給撕開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展開了「持久戰」。後來,媽媽又乾脆把被縫到床單上。我呢,說來慚愧,照踹無誤。最近媽媽終於想出了絕招:把被子塞到厚厚的褥子下面,和褥子縫在了一起。我躺在床上,等於自己把被子壓到了身子底下。終於,這場拉鋸戰,以媽媽的勝利而告終。
爸爸總是說我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仔細想一想,自己也覺得是到該「長醒」的時候了。就像爸爸說的那樣,要在上大學之前這整整兩年半的時間裡,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今後步入社會打下好基礎。
1994年2月20日
21、眼鏡又打碎了
我手捧著又一次遭到厄運的眼鏡,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難過,惱怒……而最強烈的是一種歉疚。
這是上高中以來第幾次打碎眼鏡,我記不清了;從戴眼鏡起我一共弄壞了多少眼鏡,我更記不清了。當我拉開一個專放眼鏡的抽屜,那些缺腿,少鏡片的傢伙只能給我一個大概的數目。
每一次打碎眼鏡,接踵而來的便是母親的焦急,父親的呵斥,寧靜的家庭泛起小小的漣漪。有一次,五天眼鏡架壞了三次,每次父親都急忙拿去修理,晚上修好拿回來給我用。這要多走多少路,多費多少口舌,多操多少心啊!對於身患冠心病的父親來說,這是一個多重的負擔啊!今天,眼鏡又碎了,一切還將重演,我怎麼對得起父母呢?父母多增加一次煩惱,就是我多犯了一次罪過。
眼鏡雖小,但卻必不可少。在小事上體諒父母,積在一起才能使父母得到安慰。想想自己的學習、生活,還有許許多多本不該讓父母操心的事,我自己是有能力管好的,那麼我就應該儘力去做到它。
我希望,不,我保證,愛護下一個眼鏡,讓它平平安安地擱在我的鼻樑上。
1994年11月15日
(四)其他長輩
※對家中其他長輩,兒子在日記和作文中記述的不多,但也能看出他也把他們給予自己的愛記在了心裡。
22、姑爺爺來我家
昨天中午,爸爸帶回一位客人。我一眼就認出他是姑爺爺。
我立即想了四年前的事,想起了就是姑爺爺不遠萬里從四川老家給我帶來了一籃子大水蜜桃。那桃真甜,一直甜到心裡。
姑爺爺,花白的頭髮,已年近花甲,但身體仍然那樣魁梧,慈祥的面龐總帶著微笑,讓人一見就高興。
姑爺爺這次是去哈爾濱參加「企業管理研討會」,路過瀋陽,順便來看望我們。這次他又給我拎來一籃子正宗「血橙」。因為我長大了,姑奶奶還讓他給我捎來一支鋼筆。鋼筆筆桿是褐色的,筆帽閃閃發光,還是金尖的呢。爺爺對我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上初中考個好學校。」
我接過鋼筆,說:「謝謝爺爺!」便拿去試了一下,真好使。我的字寫得不太好,正準備假期好好練練字。我原來的鋼筆已經壞了,這隻筆真是雪中送炭。
爺爺的話刻在我心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僅要考上好初中,還要考上好大學,來報答老一輩對我的關心。
※現在,家長對培育孩子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捨得投入。可是,很多人卻走了彎路:只知道捨得花錢送孩子去好學校,不知道家庭也是課堂,親人都是老師,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只知道整天盯著孩子的學習與分數,不知道孩子首先需要學會做人,家長是責無旁貸的老師;只知道買這買那滿足孩子的需要,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和諧的家庭、濃濃的親情。結果,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最敬重的人,卻只從孩子那時得到了抱怨甚至對抗。孩子們不明白,為什麼白天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晚上也難得見一面;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父母休息,自己卻要去特長班、補習班;為什麼父母有時間會朋友、打麻將,卻沒時間陪自己去公園;……。所以,家長讓他做的他不做,家長不讓他做的他偏做——上網吧、玩遊戲機,就是不愛學習;他瞧不起父母,更不願聽父母嘮叨;還有的竟在人生遇到挫折時選擇了出走甚至自殺;更有甚者,還能向生身的父母舉起屠刀。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這話說得非常深刻。它告訴我們,當了父母就要擔起這份責任,就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處處「為人師表」,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只要我們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孩子就會自覺地跟著去學,我們能說到做到,他們也能說到做到。相反,孩子身上的問題,都能在父母身找到原因。
我由衷地感謝我的父母,在生活中為我們做出了良好榜樣,教會了我在子女教育上「身教重於言教」,讓我成功地培育了兒子。為此,我真心地希望現在的家長和那些准父母,能從我兒子的日記中悟到一些東西;而身為子女的孩子們,能從我兒子身上學到他成人成才的秘訣——聽長輩的話,不辜負他們的希望。
推薦閱讀:
※轉載:七政四餘論命術 講義 四 台灣:楊國正老師
※趙向陽老師說風水中的「七星打劫」
※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談談邵偉華老師的《駁遷都論》(原創首發)
※家裡萬萬不要掛這幾種畫,老師傅看了搖頭,難怪我家越住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