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的積極面和不離婚的消極面
中國式的家庭生活,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無奈與隱忍。就離婚這件事,許多家庭寧願過著無愛而冷漠的生活,也不願意離婚或做出任何改變。然而,這樣的選擇,除了給予孩子一個貌合神離的家之外,其他一切都是破碎的。離婚真的毫無積極的一面嗎?
離婚了,我們依然愛你
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是1980年的奧斯卡影片《克萊默夫婦》,裡面涉及了女性對「妻子、母親、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掙扎,女性解放思潮與「離婚潮」給傳統家庭模式帶來的衝擊,父母分居對子女養育的挑戰,社會性別分工的局限之處……
不過說到底,這是一對普通男女的故事。他們對自己的婚姻,有不滿、有埋怨、有傷痛,因為兩人矛盾不可調和,最後也離婚,但是,他們都在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逃避內心的困境,也沒有以孩子為借口放棄對自我價值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自我、親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豐富而成熟。
當我們說育兒時,我感覺我們常常忽視「生命教育」,我們並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潛力無限的生命。許多父母整天看育兒經,卻逃避自己的問題,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滯、呆板和狹隘。生命的成長不是學習加減乘除和微積分,而是要去學習「活著」這件事。生活不是一個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瀾壯闊的。
一個生命活著,有許多重要的內容等著他去發掘:如何獲得生存的資本,如何辨別美好的事物,如何應對常見的挫折,如何處理細膩的感情,如何調理變動的情緒,如何發現活著的樂趣,如何認識真實的自我……這些才是生活的本質。就像魚每時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時每刻的言行在告訴孩子以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處理離婚這件事時,有的父母展現了可貴的氣度、智慧和真誠,這對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啟蒙。孩子並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父母,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孩子可能會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會傷心和難過,但只要身為父母的你總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會更理解熱愛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義。
不離婚的傷害
有許多家庭認為,為孩子好的底線就是「不能離婚」,他們認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對孩子的保護。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如果夫妻關係長期冷漠、緊張、尖銳、充滿敵意,雙方也缺乏改善的動力,那麼,「不離婚」就只是將孩子囚禁在一個冰冷、恐懼、荒謬、搖搖欲墜的環境里。
離婚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傷害,與不離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對孩子的傷害是同等級別的。這種確切的傷害,在很多人的成長經歷中都被證實著,看一下大家發給我的真實案例:
A說:我爸媽離婚的時候,我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們五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全不會在乎我的感受,還不如離婚。後來,幸好他們離婚了,不要覺得我無情。
B說:雖然是長大了才離婚,但是貫穿童年的爭吵讓我習慣去逃避,不聽,不想,不看,可是到頭來還對我說我們對你好,熬到你長大才離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經被傷透。
C說:說實話,我巴不得他們早點離,大約小學時候就已經挺貌合神離的了。互相折磨,一個不顧家,另一個怨懣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來關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侶就嘗試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閉自己,早就從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說:從小我爸就對我媽很冷淡,我媽總說為了我才不離婚,這讓我很痛苦,好像很對不起她,長大後,我勸我媽離婚,她還是離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離的婚姻,虛偽空洞的感情,只會讓孩子看到對生活的將就和敷衍,體會到情感上的無奈與無力,養成逃避真正問題的習慣。因此,不必輕易揮舞道德大棒敲向離婚的夫妻。離婚的,未必就不愛自己和孩子;從不離婚的,也不一定就愛自己和孩子。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啊!
(文章節選自《不可慢待的孤獨》)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會是離婚命 ?
※簽離婚協議書時一定要警惕這4點!
※夫妻離婚分割財產時需要注意哪些?
※離婚女人最深的痛,從來都不是因為男人
※離婚協議範本及使用注意事項(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