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作者:佚名 教案來源:網路 點擊數:    有獎投稿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文 章來源 蓮

山 課 件 w w w.

5Y k J. c oM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

1.背景

(1)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洛邑,建立東周。

(2)春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宗法制、分封制破壞,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

(3)戰國時期,強大的諸侯紛紛稱「王」,對本國進行政治、軍事改革或變法,力圖通過兼并戰爭統一天下。

(4)人民經受長期分裂和混戰後,也渴望統一。

(5)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

2.過程

(1)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陽。

秦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1)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①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地聯繫加強,這為統一提供了物質條件。②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大多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局部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從而為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③各民族間聯繫日益加強,以華夏族為中心,形成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④廣大勞動人民渴望統一。⑤長期的爭霸戰爭,形成了局部統一。

(2)從秦國來說,具有完成統一的實力。①秦國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秦國新興地主力量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戰鬥力強。③秦國實行了遠交近攻等正確策略。④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題1  秦國能滅掉六國、統一中國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統一

B.秦國是七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C.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D.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

答案 B

解析 注意題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個選項均是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是綜合實力的強大。

 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來: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合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權力:皇帝總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軍隊調動以虎符為憑,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

(3)特徵:皇位世襲,皇權至上。這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2.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職

①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③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④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2)特點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後由皇帝裁決。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原因、內容和特點

(1)原因

①經濟上,由封建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經濟的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保證生產發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階級也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權」理論的影響。

(2)基本內容:包括至高無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機構的郡縣制度。  (3)特點

①皇權的至高無上;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級官吏;皇帝從決策到行使權力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③皇權藉助於神權來鞏固和加強;以文化專制來鞏固政治專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伴隨於中央集權制度。 題2  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  )

A.規定皇權至高無上  B.中央設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縣制度  D.頒布秦律,嚴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總攬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權至上是秦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

 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由來

(1)郡縣制度是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并的地區設郡縣。

(3)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

2.內容

(1)行政區劃

①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②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

(2)官僚機構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郡守定期向丞相彙報工作。

②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③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響

(1)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比較

(1)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繫的,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郡縣制是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

(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並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

(3)諸侯國具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獨立性,對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題3  20世紀90年代,陝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

C.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  D.用泥制陶的事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獲取題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可知當時已實行了郡縣制。

 

【史料文本】 閱讀教材P8「秦朝疆域圖」。

【信息解讀】 通過閱讀插圖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長城的起止點,設置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認識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的作用。

【史料應用】 1.結合秦朝的疆域圖,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

答案 (1)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秦朝的統治。

(2)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史料文本】 閱讀教材P9[歷史縱橫]和「陽陵虎符」插圖。

【信息解讀】 歷史縱橫反映了「皇帝」名號的由來,實際上反映了秦王嬴政不滿足於人間的最高統治者,還要將自己的權威賦予神的力量。「虎符」反映了皇帝掌握一切大權,維護自己的統治。

【史料應用】 2.《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初並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大一統的產物

B.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王嬴政稱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動提出要給秦王改名號

D.秦王試圖通過改名號讓子孫認識自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皇帝名號以及皇帝制確立的原因,實際上是秦朝鞏固統一的需要。

【史料文本】 閱讀教材P10[歷史縱橫]和P11[歷史縱橫]。

【信息解讀】 兩則歷史縱橫都是秦統一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維護國家的統一而採取的措施。一個是制訂法律、發展經濟的措施,一個是基層行政機構設置,加強對地方的統治。

【史料應用】 3.全面分析畫面內容,下面兩幅圖可以反映出秦始皇(  )

 

       秦半兩錢     秦銅權

①統一貨幣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 ④統一車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A

 

 

思考:(1)秦始皇為什麼對丞相乘車騎的多少如此在意?

(2)這則小故事反映了什麼問題?(P10)

知識點撥 根據所學知識可以了解,在秦朝丞相位高權重,秦始皇為維護自己的特權和威嚴,所以很在意車騎的多少。

答案要點 (1)秦始皇開創了封建中央集權制,確立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原則。丞相車騎數量的增多,雖然僅僅是數量的問題,但它反映了相權的逐步擴大,勢必影響到皇權的加強和至高無上,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

(2)這則小故事反映了秦朝的高度集權與秦朝的暴政和法律嚴酷。

 變式1  皇帝在中央同時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確立皇權至高無上  B.削弱地方權力

C.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D.防止大臣專權

答案 D

解析 「中央集權」是相對於地方分權而言,是指全國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所以B、C項與題意無關;A項是根本目的;三公有明確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防止三公的任何一個專權,所以D項是正確的。

 

一、本課測評

比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縣制對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P11)

知識點撥 本題要求在對比分封制的基礎上,分析郡縣制對中央集權的影響。結合所學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內容,從維護中央集權制度的角度分析郡縣制的影響。

答案要點 在分封制下,受封諸侯擁有世襲特權,在他們的領地有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的獨立性,為形成諸侯割據創造了條件;在郡縣制下,郡、縣屬於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機構,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聽命於中央,地方上沒有特權,缺少獨立性。所以實行分封制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郡縣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變式2  下列有關分封制與郡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都一直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

B.都是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C.都是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手段

D.相比之下,郡縣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答案 D

解析 A項錯在「一直」起作用這種說法;B項錯在「秦朝」這一說法,因為西周時實行分封制,秦朝廢分封行郡縣制;C項錯在「封建」二字上,儘管在封建朝代也實行過分封制,但西周的分封制處在奴隸社會;D項說法符合史實,說法正確。

二、學習延伸

想一想,人們對長城的看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麼看秦修長城?(P11)

方法點撥 本題是一道材料分析題,解題時要找准爭鳴雙方的不同觀點,然後分析論證,最後談談你的觀點,並說明理由。

答案要點 秦統一後,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騷擾,把原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成著名的萬里長城,這對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鞏固起了重大作用。同時,萬里長城對其兩側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這是次要的。實際上,歷代長城兩側的民族通過官方或民間貿易等形式不斷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第一段材料只闡述了長城的功績,第二段材料只看到長城的弊端。因此,兩者的觀點都有片面性。另外,長城恰好處於游牧與農業經濟區的分界線。由於游牧經濟的單一性,它十分需要農業經濟的補充。長城南北人民除了和平條件下的正常經濟交流外。長城以北的以游牧為主的民族政權統治者,往往南下劫掠,給長城以南地區帶來了巨大災難。破壞了農業經濟的正常發展。因此,萬里長城的修築,就相當有效地阻擋了游牧民族統治者的南下劫掠。維護了長城以南農業經濟區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了經濟文化的發展。但長城的修築,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

 變式3  目前,對修復長城的奇談怪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曰「修復長城是勞民傷財」,一曰「修長城是搞歷史的大倒退」。你如何看待以上觀點?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 以上觀點是錯誤的。修復長城雖然耗費一些資金,但意義重大,有利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發展旅遊業,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根本談不上勞民傷財,更不是歷史的倒退。

 

課程標準 課標追問 要點提示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1.分別闡述「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的建立。 (1)來歷:初並天下,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權勢和地位。於是,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希望從自己開始,子孫能夠二世、三世乃至千萬世地傳承,永掌政權。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建立: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并的地區設郡縣。秦統一後,經過朝廷上激烈的辯論,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郡守定期向丞相彙報工作。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簡述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和影響 (1)形成:①皇帝制度:秦始皇統治時期,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都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軍隊的調動以虎符為憑據,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②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戰國時期官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權為中心比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三個最高官職。③地方制度: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

分若干縣。

(2)影響:①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中。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

完善。

基礎鞏固

1.在阿房宮遺址出土的一塊秦磚上,用小篆刻寫了「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十二個字。其中「海內皆臣」這四個字最能表明秦朝(  )

                   

A.國家統一  B.經濟繁榮

C.文化統一  D.百姓安居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基本辨別能力。「海內皆臣」表明國家統一,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2.以下有關嬴政定「皇帝」稱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權的意圖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權的產物  D.體現了專制主義傾向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認為其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B項的說法不合史實。其他各項符合對皇帝制的評價。

3.下圖是秦陽陵虎符,銅鑄,中分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銘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陽陵。」發兵,必須左、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應是(  )

 

秦陽陵虎符

A.太尉  B.皇帝

C.丞相  D.御史大夫

答案 B

解析 虎符是調兵所用的權力標誌物,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由將軍掌握,合在一起才能調兵。

4.秦和西漢前期,丞相為「百官之長」,其主要職責是(  )

A.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B.對重大軍政事務作出決定

C.處理朝廷各種日常軍政事務

D.代表皇帝監督百官

答案 A

解析 由四個選項可判斷,B項中皇帝對重大軍政事務作出決定;C項九卿處理朝廷各種日常軍政事務;D項中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監督百官,從而得出答案為A。

5.下圖是統治者為維護統治建立的兩種政治制度,它們分別是(  )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和三省六部制

答案 A

解析 根據圖示可判斷是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政治制度的推行,都加強了統治。

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B.焚書坑儒,實行思想專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答案 A

解析 從「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和「公元前221年」等信息可判斷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7.秦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的積極意義是(  )

A.加劇了社會矛盾,無益於社會發展

B.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助於秦長治久安

C.避免了國家分裂,有助於政局穩定

D.造成君主獨裁,導致政治黑暗

答案 C

解析 A、D兩項沒有體現積極意義;B項的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中央集權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因而有助於政治穩定。

能力提升

8.中國古代有一個統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郡縣制,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政治模式。據此判斷,這個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東漢  D.明朝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題關鍵在於提取題中關鍵詞「郡縣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符合條件的應為秦朝。

9.秦朝是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中央集權」的含義是(  )

A.權力集中於中央,地方必須聽命於中央

B.皇權至高無上,實行個人獨裁

C.嬴政自稱始皇帝,實行王位世襲制

D.皇權空前加強,在中央設三公

答案 A

解析 注意對歷史概念的理解。B、C、D體現的是「君主專制」。

10.「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記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時人們以金玉為印

B.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C.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

D.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答案 B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時間「秦以前」與「秦以來」,此指秦朝統一前後。為什麼秦統一後群臣不敢用玉制印?可見,「玉璽」是皇權的象徵。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下的第一道重要詔令是「議帝號」。群臣商議後向秦王建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因此,臣等願「昧死上尊號」,請王為『泰皇』。秦王不以為然,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並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他還採納了群臣關於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的建議。

材料二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璽並非最高統治者所專有。春秋戰國時,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稱璽。至秦代,則是「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據載,秦朝的傳國玉璽其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史記·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1)從材料一、三的「皇帝」稱號及「制」「詔」「朕」「璽」等規定中,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2)材料二所含歷史信息說明了什麼?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其本質。

答案 (1)說明了皇帝獨尊的權勢和地位,「制」「詔」說明皇帝的話就是法令;「璽」是皇權的集中體現,並帶有君權神授的色彩。

(2)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3)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本質是君主專制。

12.山東是我國經濟和文化大省,歷史悠久,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歷史上的山東行政圖

 

材料二 歷史上的山東行政圖

 

材料三 據文獻記載

①魯、齊等諸侯在其領地,有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徵收賦役的獨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須經過國家委任才能就職;官吏調任時,不得帶隨員;官吏一經任命,必須服從調遣,違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反映的山東大地出現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麼?它是何時實行的?

(2)魯、齊等國與中央(周王室)是何關係?按照這種關係,魯、齊等國要承擔哪些義務?

(3)材料二中,山東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麼?這一制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始於何時?

(4)通過材料三可以看出,以上所述兩種政治制度在地方許可權上有何不同?各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答案 (1)分封制,西周。

(2)服從關係(或主僕關係)。服從周天子命令,為周天子盡鎮守邊疆、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

(3)郡縣制,秦朝。

(4)許可權: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較大的獨立性,而郡縣制下的官員由國家任免,絕對服從中央。

影響 :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不利於中央集權和國家的統一、穩定。郡縣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防範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

 

文 章來源 蓮

山 課 件 w w w.

5Y k J. c oM
推薦閱讀:

李斯和公子扶蘇之間並沒有矛盾,為什麼最終卻會選擇幫助趙高?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戰國時如果是其他國家兼并六國,會這麼快滅亡么?
大一統是特指漢武帝時期嗎?
春秋至秦帝國時期的國家繼承人選定是依據什麼?

TAG:秦朝 | 制度 | 中央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