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別用「空巢」掩蓋問題真相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可避免會讓一些人離開另一些人。近日,一則《媒體調查空巢老人: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里》的文章刷爆了網路,一時間「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內疚感在無數年輕人心中涌動。
「空巢老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9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曲《常回家看看》傳遍神州大地時,這一群體就已經存在,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走入大眾視野。在媒體調查中,他們常常很孤單,需要人陪伴;他們也常常很柔弱,需要人照顧。而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人,不是伴侶,而是子女。
因為「空巢」二字,本身指的並不是老人身邊沒有伴侶,而是沒有子女。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老了,即便他生活多姿多彩,即便他可以與老伴攜手相伴,他的家也不是滿的,而是空的。且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老人也這麼認為,一心圍著子女轉,並試圖將自己人生中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時間也全部給予孩子。
就像調查中的每一位老人,沒有孩子在身邊,好像就沒有了生活一樣。可這樣的他們,真的曾有過生活嗎?也許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事實是,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孩子就是父母的生活。這樣其實並沒有錯,小時候養育、教育,長大後買房、買車,老了後被陪伴、照顧,這種從付出到回報的循環,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綿延至今。
但這樣的循環,在城市化進程面前,正在土崩瓦解。在時代的快車上,囿於種種現實,父母被留了下來。而因為沒有子女相伴,他們的生活也彷彿「空」得什麼都不剩了。於是,以親情之名,各方紛紛呼喚孩子回歸,甚至連政府也試圖以法律的形式來解決這一難題。
2013年,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出台,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與老年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常回家看看,若不常回家看望老年人的將屬違法。但執行至今,「空巢老人」的現象卻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人說,百善孝為先,現在的孩子太不孝了。的確,如果以過去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孩子連陪伴都難做到,更不用說「蘆衣順母」「鹿乳奉親」「賣身葬父」了,孝順離他們真的是很遠。但為了給父母更好的生活,也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他們一直在奮鬥。這也是為什麼法律出台至今,卻很少有父母狀告孩子不常回家的原因所在。
有人說,在家也可以拼搏,為什麼一定要遠離父母,奔赴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呢。因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區別,從來不在於奮鬥,而在於眼界和格局。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而孩子們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是每一個父母最深切的盼望。
也有人說,可以接父母來城市一起生活,既能照顧到老人,也能讓老人時時看到自己。暫且不論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家庭是否能承擔起,單就讓父母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不是一個好選擇。雖然很多父母,也最終會選擇來到孩子身邊,但由於孩子同樣忙碌,她們中很多也不過是從農村「空巢老人」,變成城市「空巢老人」罷了。
不可否認,現實中的確有不願意照顧父母、真正不孝的子女。但如果只將指責的棍棒打向他們,對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其實並無多大裨益。我們更應該正視的一個問題是,一個新的現代家庭關係正在孕育和誕生,而與之相關的各種配套措施卻並沒有及時跟進。
比如,在調查中,有「空巢老人」反映不去城市的原因,是怕生病後異地醫保無法結算;比如,城市高昂的房價,讓家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人;再比如,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孩子根本無暇照顧父母,更無暇照顧自己的孩子等等。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難題,只有它們破解了,父母的進城之路才會順暢很多。
或者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逐步縮小城鄉間的差距,讓城鄉間共享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讓城鄉間能提供同樣的就業機會,為孩子的回鄉之路掃清障礙。又或者讓父母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追求,不再一心圍著孩子轉,用自己的喜樂去填滿空下來的生活。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決不僅僅局限於讓孩子回到老人身邊,或讓老人回到孩子身邊,而是如何讓一個全新的現代家庭關係在中國大地上高效運轉起來。
就像西方很多家庭一樣,孩子從生下來的一刻起,就是單獨的個體,父母負責養育他到成年,然後各自單飛。而在整個過程中,父母不至於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人生,孩子也至於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未來,他們各自安好,又各自幸福。同時,政府在教育、醫療、社保等各方面也都給予充足的保障,讓時間和空間距離不再成為孩子與父母相見的「銀河」。
如果我們的「空巢老人」也能享有這樣的人生,也能擁有這樣的選擇和自由,相信「空巢老人」即便家裡空著,也能用自己的生活將其填滿。
推薦閱讀:
※分享│時寒冰為女兒解讀《項鏈》——讀書心得:悲憫心洞悉真相-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熱門資訊
※認清這7大財富真相 成為富翁也不難!
※出軌男人告訴你的三個真相
※股驚現6年罕見黃金大底 揭秘暴跌背後真相
※你有哪些藏在心底的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