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遇泰山水畫
楊遇泰山水畫(1)(景秀的河山收集編輯)
楊遇泰字見平,一署梓孚,1947年生於北京。現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北京中華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
篆刻從師於著名金石家鈕雋(字通微)先生,並得到古文字學家、金石家康殷(大康)先生悉心指導。作品曾多次在全國書畫展賽上獲金、銀、銅獎,並收入《當代印人名鑒》等書。
山水畫啟蒙於周吉、王仲華先生,後從師於劉松岩先生學習傳統技法。作品在國內十幾個省市及韓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展出,並分獲聯合國和平美術教育工作者書畫大展優秀獎、銅獎;台灣工筆畫邀請展致佳評獎等。青綠山水《峨眉疊翠》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近年常見楊遇泰先生的書畫作品刊於藝術雜誌、報端。多以為他是一位近年脫穎而出的新秀,其實不然。楊先生是一位家學淵源、師承名家、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全才。遠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的篆刻作品就曾多次參加全國展覽並分獲金、銀、銅獎;山水畫作品獲《聯合國世界和平美術大展》銅獎等。由此可見楊先生早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知名畫家。
十幾年前,我作為《唐詩書畫集》的主編,邀楊先生為唐代詩人李涉的《潤州聽暮角》一詩配畫。楊先生的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畫面上山抹微雲,水天萬里,驚雁騰雲,江城角響。筆墨間透著古樸、清新、雅逸的文人畫韻致。這幅畫在百餘幅名人大家的作品中都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佳作。他的作品不同於那些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浮淺之作。詩句的韻律、筆墨的運用、印章的選擇,都有師承的根源,使人感到有很深的文化積澱。
楊先生學山水畫從傳統入手,師承著名山水畫家劉松岩先生,曾系統臨摹了歷代名家畫霐。最初的很長時間裡,以學清四王(王時敏、王鑒、王暈、王原祁)為主,上溯北宋四家(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繼而元四家(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按董其昌南北宗之說,這些畫家的作品都屬於南宗文人畫。因此在臨摹中,使他學到了淺絳山水重筆墨、尚意趣的水墨渲淡風格。在這之後,他又重點臨摹了北宗畫派代表人物,南宋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等名家以大小斧劈為主的青綠山水,這使他的畫講求篆籀筆法,增加了奇古渾厚之感。由於多年苦下臨摹功夫,在追求古人之法的同時,漸得前人韻味,乃生融匯南北的個人風格。楊先生從傳統入手,博取眾長,有選擇地吸收,融各家風貌,為己所用。形成了他筆墨蒼古、設色淡雅、意境悠遠的文人畫風格。
楊先生的篆刻成就幾為繪畫所掩。他在弱冠時期師從鈕雋、康殷兩位名家學習篆刻。其印始宗秦漢,並遍臨明清各名家,博採眾長,刀筆結合。印作有寧靜、安詳、端莊的風格。作品收入《當代印人名鑒》等書。他的書法基礎雄厚。青年時期他臨習秦篆、漢隸、魏碑各書體,都曾下過很大工夫,現在尤擅小篆和金文。著名詩詞書畫家孫菊生老先生對他的篆刻藝術有幾句精闢的讚譽:「詩書畫印交響共鳴,籍游刃之有餘,促頑石而能語,實萬里之長江,非一丘之小壑。」
楊先生的題畫詩,得到黃正襄先生指導,以近體詩山水絕句為主,依照古韻、聲律、循規蹈矩,情景交融。既有景物的描繪,又有心靈的感悟,為他的畫增加了更多的意趣。
詩、書、畫、印的融會貫通,成就了楊先生藝術上的全才。
楊遇泰先生山水畫作品在國內外榮獲各種獎項,作品被各級博物館、紀念館所收藏,並非偶然。
楊遇泰山水畫(2)(景秀的河山收集編輯)
3景秀的河山收集編輯)
推薦閱讀:
※不同特點的四幅江南山水畫欣賞!
※寫意靈境 --- 張東林水墨密體山水畫欣賞
※張懷勇小工筆山水畫
※「名聲已經臭了」的山水意向
※新家裝修,客廳掛多大尺寸的山水畫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