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150506:《何以笙簫默》為什麼能捕獲小鎮青年?
05-30
2015-05-06 15:38 | 鳳凰新聞綜合
第514期【導語】燈光暗下來,大銀幕上閃過逆光拍的樹葉,逆光拍的女主角的顏,打架,彈吉他,開房,打胎,從相愛到分手,最後響起王菲唱的主題曲,還會熱淚盈眶……燈光亮起,這是你的青春嗎?
不管是不是,近期青春電影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買票走進電影院。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只有青春片《何以笙簫默》的票房成績能和創造內地票房紀錄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7》相抗衡。 青春片如此火爆,卻不招專業人士的待見,他們將大多數青春片直接劃入「爛片」之列。而影評人和媒體從去年就開始唱衰這股風潮,認為青春片質量參差不齊,劇作嚴重雷同,觀眾遲早會審美疲勞。但從這個五一檔的成績來看,青春片不僅沒有萎縮,還在瘋狂生長。●「國產青春片」為何物?何為「青春片」?維基百科的詞條里這樣寫道:「青春片的主要場景通常是『高中』,主角是12-17歲的中學生,觀眾範圍主要是基於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內容涉及初戀、青春期焦慮、成年、叛逆、和父母衝突等、『性愛』這個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青春期最大的『矛盾衝突』之一,它多數時候以輕鬆幽默的形式出現,如《美國派》。」在美國,青春片早已是一個相當成熟的類型,風格也是五花八門,有《美國派》這樣的搞笑型,有《死亡詩社》這種思考人生型,也有《歌舞青春》這樣的載歌載舞。而在中國,這股青春片風潮的發起者可能要追溯到2011年的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由此引發「懷念青春」的熱潮,同時期內地的微電影《十一度青春之老男孩》也在網路上引發共鳴,看得不少人淚流滿面。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小清新」、「喜劇」、「懷舊」,這也成為接下來的青春片最明顯的標籤。2013年,趙薇導演的《致青春》正式開啟了內地青春片的潮流,導演處女作就收穫了7.26億元的票房。接下來,《小時代》、《後會無期》、《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票房一部高過一部。直到今年4月,《萬物生長》、《左耳》、《何以笙簫默》三部青春片以一周一部的速度密集上映,宣告著青春片已經進入批量生產時代。這些青春片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有漂亮的明星面孔,有懷舊的場景和道具,有如出一轍的情節,暗戀、分手、劈腿、背叛、墮胎、打架、畢業……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們的成本都不高,票房還很不錯。拿幾個大賣的青春片來看,《匆匆那年》投資4000萬,總票房超過5億,投資方凈賺2億;《左耳》投資約6000萬,上映首日就基本收回了成本,現在票房已經超過4億。●他們為什麼去電影院里懷念別人的青春? 正如批評者所說,國產青春片里講述的故事的確不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青春,但這並不能抵擋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掏錢走進電影院,並熱淚盈眶的去懷念「別人的青春」,那這種「致青春」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影評人們搞混了一點,電影講述的不是普通人的青春故事,但並不代表與他們的青春無關,這一波青春電影大多數都改編自觀眾們讀過的、甚至是正在讀的青春小說。對於大多數85後、90後的女生來說,是那段枯燥的記憶里難得的輕鬆回憶。觀眾們明明知道這些青春並非自己的故事,卻還是不免流下幾滴熱淚。並且很多時候,這些熟悉的名字和橋段,會把她們帶回屬於自己的青春歲月里。無論是已經上映《致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簫默》還是將會上映的《泡沫之夏》、《誰的青春不迷茫》,這些小說都曾聚集過大量的粉絲,當下的中國年輕觀眾也培養出了觀影習慣,粉絲效應開始收穫經濟利益。這些由青春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難免充斥著不切實際的少女情懷或狗血的劇情、台詞,這正好凸顯了「瑪麗蘇」效應。 瑪麗蘇這個詞源自國外《星際迷航》粉絲寫的同人文章,作者虛構了一個被多名男性愛上的女主角瑪麗蘇,從此,這個虛構名字也成為某一類女主角的代名詞。「瑪麗蘇」的特質首先一定是內心善良的「小白兔」,相貌要美但不能是性感型,出身平凡,身邊的男一男二男三男四卻全都愛她愛得死去活來甘當備胎,雖然磨難重重卻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這種特質緊緊抓住了普通人渴望浪漫和逆襲的潛意識,將自己投射到男主角或女主角身上,享受虛擬的快感,而這在少年兩點一線且貧富差距巨大的現實生活中太難遇到了。這恰恰也解釋了《左耳》的成功,雖然大部分80後都沒有機會和社會混混成為摯友,也很少出生於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更難得有人為女朋友的死承擔一世的愧疚,但哪個好孩子沒有偶爾也想犯犯壞呢,哪個好學生不會在做模擬題時也幻想過一段瘋狂刺激的校園戀愛呢?●在飛快向前走的時代,懷舊是必然的主題高曉松曾經監製的青春片《同桌的你》收穫了超過5億的票房,他對青春片如此爛俗卻能一火再火的現象解釋說:「每個時代特別快地向前走的時候,懷舊是必然的主題。我去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我看他們20年也沒什麼區別,也不需要懷舊。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年輕的時候是最好的,對於80後也一樣,以後回想起現在的嘈雜,也會覺得是最好的,因為年輕。」很多人在青春片里懷舊,並不需要多麼完整的一個故事,有時候一個物件、一個場景就足夠了。就像是《左耳》裡面出現了05/06賽季「米蘭德比」的畫面,很多跟這部電影壓根不可能產生任何關係的足球迷,紛紛表示為了這個場景也要去看這部電影。這種懷舊情緒集中在近些年中國變化最大的地區和人群身上,中國電影界甚至專門總結了一個詞來概括這部分觀眾——小鎮青年,大致指中國二線以降三四五線城市的年輕觀眾人群。《何以笙簫默》的導演之一楊文軍更是直截了當:「這就是一部為觀眾節假日尋求娛樂的觀影需求定製的電影,甚至是為小鎮女青年定製的。」 他們生活在中國飛快向前走的時代,他們的家鄉經歷了巨大的城市化變革,他們自己身處這種變革之中,甚至背井離鄉,他們對逝去的歲月有一種特殊的情緒。所以,「懷舊」一詞最能挑動起他們的情緒,他們不僅為「懷舊」的青春片貢獻了票房,還得出了與影評人以及一二線城市裡的影迷完全相反的觀影感受。以最近大賣的《左耳》為例,據淘寶電影預售人氣榜數據顯示,杭州、南京、武漢、廈門、長沙、福州等城市是購買《左耳》預售票的主力城市,購買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7至28歲之間,二、三線城市的大中學生成為青春片最主要的買單人。而《何以笙簫默》在以專業影迷為主的時光網上評分為4.7,在一二線城市文青聚集的豆瓣網評分為3.6,卻在代表小鎮青年的貓眼電影上獲得7分以上的評價。●對於青春的懷念能不能高級點?這些模式單一、質量不高的青春片能大賣,也是說明中國電影市場上對青春電影有著巨大的需求。事實上,中國也並非沒有過好的青春電影,拋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政治色彩濃厚的青春片不談,被奉為經典的要數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段特殊時代的青春歲月,至今看來仍然灼人眼球。此後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雖未能進入影院,卻也捧紅了高圓圓這張青春面孔。如今,由青春小說改編而來的國產青春片大多輕飄飄的,跟八點檔電視劇沒什麼區別,拍成電影,如果不加入一些更多的價值,那它們就不可能留下什麼印記,也不會擴大其市場。一位為幾部國產青春片修改過劇本的編劇曾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台灣青春電影《藍色大門》里,男主角的困惑是,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電影給的答案是,青春過去,留下什麼,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聽起來簡單,卻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命題。國內的青春電影里,少見這些思考。」儘管大陸小鎮青年有著自己的審美趣味,但國產青春片對於青春的懷念完全應該可以更高級一點。 |
推薦閱讀:
※小米盒子2017三大神秘勁爆玩法,秒看鳳凰台、翡翠台
※寧晉鳳凰城的傳說
※鳳凰花的傳說
※內心強大的女人男人敢娶嗎?-鳳凰新聞
※張鑫龍民間大師 | 鳳凰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