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際卒中大會回眸:會議亮點盡收囊中
醫脈通導讀
2017年2月22日至24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卒中專家齊聚於2017年國際卒中大會(ISC2017)。大會於美國的「航天城」休斯敦舉行,共有18項重磅研究的口頭報告,內容涉及卒中預防、治療和預後方方面面。跟著小編的腳步,一同回顧一下這次盛會上的亮點吧。
在今年的國際卒中大會上,這些研究是絕對不容錯過的重點內容:
「HeadPoST」——急性卒中患者坐卧或平躺結果相似
「TARDIS」——三聯抗血小板在預防缺血性卒中或TIA複發方面無益
「PICASSO」——西洛他唑或可作為腦出血後缺血性腦卒中預防新選擇
「PREMIER」——分流療法治療小動脈瘤證實有效
「ASTER」——直接血栓抽吸和支架取栓器療效相當
此外,還有研究聚焦於他汀類藥物的應用時機,以及迷走神經刺激使用前景等方面,這些內容同樣值得關注。
「HeadPoST」研究:坐著or平躺,哪種姿勢更適合急性卒中患者?
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者Craig S. Anderson表示,坐著可能有助於減少急性腫脹,但有人認為平躺也可能會促進血液流向大腦。卒中患者躺著的情況比較常見,但躺著也會引起人們的一些擔憂,有可能會增加唾液吸入風險從而導致肺炎。但根據該研究的結果,對於急性卒中患者,坐著和平躺不會對患者的預後造成差異。
HeadPoST的結果表明,在急性卒中患者住院的最初24小時內選擇平躺或坐起來,對殘疾或安全性結果並未造成差異,在根據癥狀發作時間、卒中嚴重程度、年齡、卒中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的亞組中,同樣也沒有任何亞組顯示出明顯的益處或危害。研究者認為,因此不能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頭部位置做出明確的建議。
「TARDIS」研究:預防卒中複發,抗血小板藥物越多越好嗎?
在TARDIS研究中,與指南推薦的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或氯吡格雷單葯治療相比,三聯抗血小板治療在預防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卒中複發方面並無更大獲益。來自英國的首席研究員Philip Bath表示,儘管三聯治療顯示出腦部事件複發減少的趨勢,但也伴有大量出血的增加,導致風險獲益基本相抵。
對此,美國AHA/ASA的發言人Mark Alberts指出,TARDIS是一個設計良好的研究,表明在卒中二級預防中抗血小板藥物並不是越多越好。目前人們正試圖確定一個最有效點,可能存在一些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的亞組患者,或許會從短期的強化治療中獲益。
「PICASSO」研究:腦出血後的缺血性腦卒中預防有了新選擇?
該研究結果顯示,對於近期發生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腦卒中或TIA,並且既往有腦出血或多發性腦微出血病史的患者,西洛他唑在預防血管事件上並不劣於阿司匹林。不僅如此,西洛他唑組還顯示出更少的腦出血趨勢,但並未達到統計學意義。在血管事件方面,西洛他唑在減少複發性缺血性腦卒中方面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但在預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較差。
來自韓國的研究者Sun U. Kwon Sr得出結論,西洛他唑與阿司匹林相比,可以減少卒中發生率,可用於易發生腦出血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但可能需要考慮心肌梗死風險。而AHA/ASA的發言人Mark J. Alberts則表示,與白種人相比,亞洲人的腦出血風險要更高,因此在出血方面,西洛他唑可能比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安全,這是一項很好的研究,但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改變美國的臨床實踐。
「PREMIER」研究:將大動脈瘤治療方法用在小動脈瘤上,效果怎樣?
此前在大動脈瘤治療中使用的分流設備,PREMIER研究將其應用到了小中型動脈瘤的治療之中。研究結果顯示,該種治療方案的動脈瘤閉塞成功率高,且併發症發生率更低,且無一例動脈瘤複發。
目前用於分流治療的栓塞裝置已獲得美國FDA的批准,用於治療頸內動脈超過10mm的大型動脈瘤。雖然目前這種設備常作為標籤外用法用於小型動脈瘤的治療,但目前仍然缺乏相應研究證實其療效,而該研究則是對分流設備用於小型動脈瘤的療效進行了首次評估。首席研究員Ricardo Hanel表示,該設備治療小型動脈瘤是安全有效的。
「ASTER」研究:直接血栓抽吸和使用支架取栓器哪個好?
該研究顯示,前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再灌注治療時,直接血栓抽吸和支架取栓器同樣有效。來自法國的研究者Bertrand Lapergue表示,這項研究為取出血塊增加了一種新的工具。
此前,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術的金標準是支架取栓器,目前已有至少5項研究證實了其臨床療效。通過大口徑抽吸導管使用負壓吸出血塊,是另一種再灌注治療的工具。該研究是首項前瞻性、盲法隨機、多中心對照、開放標籤研究,並證實了直接血栓抽吸術的療效。
「SOCRATES」研究亞組分析:替格瑞洛再戰阿司匹林
SOCRATES研究的亞組分析從SOCRATES的研究數據中識別出伴有潛在癥狀性同側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患者,結果顯示,在預防急性卒中或TIA複發方面,替格瑞洛的療效優於阿司匹林,尤其是預防同側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相關卒中。
對此,來自法國的研究者Pierre Amarenco表示,該項研究結果強調了識別動脈粥樣硬化性TIA/卒中患者並給予治療的重要性,在這些患者中,替格瑞洛預防早期複發的效果優於阿司匹林。
急性卒中患者早期vs延遲啟動他汀治療,哪個更好?
該研究在日本13個中心招募了2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結果顯示,與他汀類藥物治療延遲至入院後7天的患者相比,在中風24小時內給予他汀類藥物的患者90天後神經功能改善並不顯著。
研究第一作者Shinichi Yoshimura承認,與入院後1周接受治療的患者相比,入院後立即使用他汀藥物治療缺血性卒中並沒有減少卒中患者的殘疾。不過與會專家指出,該研究樣本量較小,且參與者的卒中嚴重程度相對較低,因此研究結果有待商榷。
迷走神經刺激可改善卒中患者的手臂功能
這是一項小型臨床研究,該研究的結果顯示,刺激迷走神經的植入設備有望改善卒中患者的手臂功能。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為治療6周後的功能評分變化,雖然兩治療組間的主要終點沒有顯著差異,但在進一步治療60天後,迷走神經刺激帶來了獲益,且患者響應率也出現了差異。
來自英國的首席研究員Jesse Dawson表示,手指靈活性對於生活質量獲益尤其重要。研究結束時,對照組患者也接受6周的積極治療,功能評分同樣出現了改善。目前所有患者均繼續積極治療2年。
止血藥物或無法阻止腦出血患者的血腫擴大
來自加拿大的SPOTLIGHT和美國的STOP-IT的獨立協作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重組因子VII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止血治療,並沒有阻止其擴展或改善其結局。不過,該研究結果提示了神經影像學策略對患者選擇的潛在效用。使用CT血管造影選擇腦出血患者,尋找「斑點征」,提示活動性出血並可以預測進一步的血腫擴張和臨床惡化。
加拿大的學者David J. Gladstone對此表示,這是首次嘗試在腦出血止血治療的隨機試驗中使用CTA斑點征進行患者選擇,但是不得不承認,研究者並未在參與本研究的斑點征陽性患者中看到任何獲益。
推薦閱讀:
※開會太耽誤時間!又沒法回家!你真的就差一個它了!
※中聯辦主任:絕不容許「港獨」分子就任立法會議員
※錫林郭勒積木公社參加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精品旅遊景區推介會
※在全縣信訪穩定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趙捍東
※會議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