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史】韓信的取死之道(二)

【從軍】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二月,項梁的軍隊來到淮北,韓信帶著身上僅有的一把劍,投到項梁部隊。

此時,天下已經大亂八個月了。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叫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言,在大澤鄉起義,拉開了反秦戰爭的序幕,一時間風雲突變,各地造反者紛紛響應。

八月,武臣在邯鄲自立為趙王。

九月,韓廣自立為燕王,田儋自立為齊王。

……

立得快,破得也快,幾個月的時間,陳涉死於自己的車夫庄賈之手,吳廣死於自己的部將田臧之手,趙王武臣死於自己的部將韓廣刀下,魏王魏咎被章邯包圍,自焚身死。

到韓信投軍時,最初的造反者大多被殺,各諸侯相對穩定了下來。

韓信投到項梁軍中,一無一兵一卒,二無半點糧草,本人也無半點名聲,僅憑一把破劍,自然換不到一官半職,只能當個普通士兵。

七個月後,項梁戰敗身亡,韓信轉而跟隨項羽,憑著不俗的形象,成為項羽的執戟郞中,一干就是十六個月,一直到秦朝滅亡,項羽分封諸侯,天下算是初定了。期間韓信也曾多次獻策項羽,無奈均不招項羽待見。

整個推翻秦朝的戰爭,從陳涉起義算起,一直到項羽分封,共計二十九個月。前八個月,韓信在淮陰思考人生,中間七個月,在項梁軍中服役,後面十六個月,手持長戟,為項羽站崗。

如果不是後來的楚漢相爭,韓信的最終命運就是個執戟郞中而已。

眼看天下即將大定,韓信將再無出頭之日。

幸好,項羽完全不懂政治,只是個穿著人衣戴著人帽的猴子。項羽雖然沒有給韓信證明自己的機會,卻給了他最後的希望。

論打仗,項羽是有幾把刷子的,可是,推翻了中央集權的秦朝,項羽建立的,卻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或許是他看到中央集權的秦朝二世而亡,認為是實施郡縣制的原因,或許是大家都熱衷於分封,要照顧大家的情緒,總之,他走了以前的老路,而且,一口氣分封了十九個王國。

最要命的是,項羽分封,完全按著自己個人的喜好,而不顧大家在滅秦中的實際功勞,結果喜歡的,和自己親近的,就分好點的地盤,討厭的,與自己有隙的,就踢到邊遠的蠻荒之地,該封王的沒封,不該封王的卻封了。

或許項羽根本不在乎別人服不服,只要自己有兵,不服也能打服的。

天下就這樣被項羽再次攪渾了,韓信也再一次迎來出頭的機會。

【求變】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懷王與諸侯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結果,劉邦一路順風順水,七個月後的漢元年(前206年)十月比項羽先一步攻入關中,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這是一個蓋世榮譽,卻被劉邦搶走了,項羽自是恨的牙痒痒的,於是分封諸侯時,就沒有遵照當初的約定,把劉邦封為秦王,而是一腳將之踢到了南鄭(陝西漢中)。

幾家歡喜幾家愁。

分封后,有高興滿足的,有不爽鬱悶的。最滿足的當屬西楚霸王項羽,項羽有能力獨霸天下卻沒有,他很滿足,滿足於回到徐州當個西楚霸王。

不滿足通常要比滿足的多點,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付出比得到多,還有很多人覺得別人不應該得到那麼多。

比這種人更不滿足的劉邦。

其實劉邦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滿足不滿足的問題,一個月前,劉邦初進秦宮,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看著那珍寶似山美女如雲,立馬就想住下不走了,可是張良一勸,又立馬將奇珍異寶和所胡庫房全部封起來,帶著軍隊回到霸上。

用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話說,以前的劉邦貪財又好色,現在進了關,居然財也不貪了,女人也不要了,為的什麼?劉邦的志向根本就不是封不封王,封什麼王,他的志向是天下。

那麼韓信呢?韓信有沒有不滿足?韓信則還談不上滿足不滿足。他很鬱悶,再想想那些封王的人的出身,比如英布,貴族出身的韓信估計就會更鬱悶。

英布,平民出身,曾因犯罪臉上被刺了字。韓信在淮陰蹭飯的時候他在驪山服苦役,韓信在淮陰蹭飯蹭到眾人鄙夷,英布服苦役時卻注重與一些小頭頭搞好關係,後來竟帶頭他們到長江上做強盜去了。

陳涉造反後,韓信繼續待在淮陰,可能開始思考天下局勢,而英布已經開始起兵反秦了。等到項梁到達淮西,韓信基本和英布同時投到項梁軍中,可是韓信只帶了一把劍,英布卻帶有一隊人馬糧草。

於是,秦朝滅亡後,英布成了九江王,韓信的變化只是手中的劍換成了站崗用的戟。

戰爭結束了,很多人都回家了,可是鬱悶無比的韓信不相回家也沒臉回家。

想當初,他對河邊給他飯吃的老婦人說要重重報答的,現在怎麼有臉回去?而且那個讓他鑽褲襠的人也還在呢,回去豈不遭人笑話?

韓信其實還不甘心回家的,他更不甘心的是戰爭就這麼結束了,他還需要在戰爭中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可能做任何事。

這是韓信心態上的一個重大轉折。

一開始,陳涉選擇引發天下大亂的連鎖反應,諸侯紛起。

韓信也想起事,可是他沒有機會,性格孤傲,一幅看不起任何人的樣子,自然也沒有人看得起他,整天只能獨來獨往,沒能力像劉邦、英布一樣團結有用的革命同志,舉不起自己的大旗。

而整天帶著一把劍,一心想和下等人劃清界線的心態,也讓他無法隨便從了誰的隊伍,於是他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到河邊釣釣魚,希望像姜太公一樣釣來個賢君。

可是沒有人知道他有能耐,結果連魚都釣不到幾條,還要靠一個洗棉絮的老婦人賞飯吃。眼看著機會一點點消失,再釣下去輸的就不只是起跑線了,無奈之下先投項梁,再從項羽,不管跟這兩人有沒有前途,起碼,這兩個主都是貴族出身,跟他們也不算太丟人。

可是,一轉眼秦朝就被推翻了,戰爭似乎結束了,很多人都封了王,韓信同樣花了二十九個月,卻似乎只得到一個教訓,那就是,抬頭雖然可以仰望星空,低下頭腳踏實地才能成事。

機會可以失去一次,決不能失去第二次了,想明白的韓信決定重新選個主,放眼各諸侯,最後他選擇了劉邦。

劉邦的野心不小,雖然項羽看不出,但范增看出來了,劉邦遲早會成為項羽的心腹大患,於是范增一心要殺了劉邦。

韓信也看出來的,能重新挑起戰爭,有實力爭奪天下的,只有劉邦,於是韓信從項羽的軍隊叛逃,轉頭投奔了劉邦。

【叛逃】

韓信一生中有過兩次叛逃,一次真的,一次裝的。

真的這次,只能算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能不能成功,還要看你的造化。

韓信到劉邦軍隊後,得到的第一個職務是連敖,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算是個後勤幹部。

沒辦法,韓信在項羽處站了一年多崗,除了算個老兵外,估計也沒什麼業績,再求賢若渴的人也不見得提拔每一個投奔而來的人,況且這個時候慕名而來跟隨劉邦去漢中的,有好幾萬呢。

在跟著劉邦去南鄭的路上,韓信一直默默無聞。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再有本事,也得先引起人的注意,才有機會啊。估計韓信實在憋得不行,再也不想循規蹈矩了,他要弄點動靜出來,他需要機會。

機會來了,還帶有很大的危險性。

具體的起因不清楚,也不知道是不是放火燒了糧倉,反正不是什麼好事,韓信犯了事,還是殺頭的大事,和他同案的有十三人。

戰爭年代,犯法殺個頭很正常,十三個頭一個個被砍下了。

大概大小算個軍官,韓信被排在最後一個,可最後一個也是要砍頭的,砍十三個頭不過是切十三個西瓜,能花多少時間?

眼看著一刀下去,韓信就要人頭落地,也不知道這刀下去,會不會把劉邦的天下也砍掉。

都說史記的文學價值很高,寫得像小說一樣,也不知道事實是不是這樣。總之,關鍵的時候,關鍵的人物,關鍵的一聲吼,一樣也不少。刀就要砍下了,韓信居然沒有嚇暈過去,也算他命大。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關鍵的夏侯嬰出現了,韓信一看,是個大官,喊出了關鍵的一嗓子:「漢王不想一統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虧得有了個不俗的長相,救了韓信一命。夏侯嬰一看,這漢子長得不錯,從刀下把韓信給救了,再一交談,發現韓信口才還不錯,是個人才,就推薦給劉邦。

這夏侯嬰,是一個車夫,但他是劉邦的車夫。

在劉邦還沒有起事的時候,就曾為劉邦兩脅插刀,坐了一年多的牢的,此時已被劉邦封為昭平侯。

可見,車夫和車夫,也是有差別的,夏侯嬰這個車夫,是如今的司機所沒法比的,儘管,現在的領導司機,也是相當的牛。

在夏車夫的推薦下,韓信當上了治粟都尉,還是個管糧餉的,不過級別高了點,是個中級軍官。

你要相信,在你人生中的每一個經歷,你做過的每一個職位,都會成為你通往成功的台階。

治粟都尉,雖然不會使韓信有機會上陣殺敵,展示他天才的軍事指揮藝術,卻使他有了接觸蕭何的機會,因為,蕭何是劉邦的後勤部長,是管糧餉的最大的頭。

蕭何無疑是韓信目前能傍的一條巨腿,通過他,韓信有機會直達天聽,所以在彙報工作之餘,韓信自免不了向蕭何談談自己對時局的分析,對戰爭的理解。

韓信是個口才很好的人,在沒有任何實績的支撐下,蕭何很吃他那套夸夸其談。韓信對自己也比較自信的,他肯定自己已經打動了蕭何,相信蕭何一定不止一次地向劉邦推薦了自己。

可是,大部隊已經到南鄭安頓下來了,依舊不見劉邦有任何重用自己的跡象,韓信作出了一個決定,他決定賭一把,決定再一次叛逃。

從關中到南鄭,一路上叛逃的士兵不計其數,多得連劉邦都無動於衷了。雖然,每個人的叛逃,都是因為看不到希望,但大數多的,都是奔著家去的,只有韓信,是以退為進,奔著自己的夢想而去。

韓信的這一次叛逃,是擺一個姿態,他走走停停,是在等著人去追他,追回去了,身價自然就不一樣了。

這當然有一定的風險,但博弈嘛,押得大,贏得才大。何況,輸了,只是輸掉一個治粟都尉,贏了,將是一個不可估量未來。

於是韓信跑了,蕭何去追了。

我們不知道韓信之前有沒有給過蕭何暗示,比如自己不得志可能會選擇跑路,比如自己會往返哪裡跑,或者乾脆教蕭何一些追蹤的技巧。

總之,韓信跑了之後,蕭何就追了過去。韓信精心布置了一出假意逃跑的戲,自然有充足的準備,控制得也很好,沒有讓蕭何半天不到就輕易追上,也沒有讓蕭何一出營門就抓瞎不知往何處追,結果花了一兩天,追上了。

治粟都尉,實在是一個關鍵的台階。

要不是治粟都尉,韓信怎麼有機會忽悠蕭何,要不是治粟都尉,韓信跑了蕭何都不能知道,知道了也沒用,跑的人那麼多,比韓信大的將都顧不得追加,還有空追他嗎。

要說蕭何在劉邦心中確實有相當的份量。

聽說韓信跑了,蕭何急怱怱去追趕,招呼也忘了打了。不明就裡的人一看蕭大人跑了,趕緊去報告劉邦。那麼多兵啊將啊跑了,劉邦可以不在乎,可是一聽說蕭何跑了,劉邦急了,大發雷霆,卻束手無策。

直到蕭何又回來了,氣還沒消,指著蕭何的鼻子就罵,一聽說蕭何是去追韓信的,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也是,逃跑的將軍那麼多,都不去追,卻說去追韓信,誰信啊。

一切都向著對韓信有利的方面發展。蕭何說,別的將軍都是很容易得到的,至於韓信,那是當世獨一無二的。大王你要是一輩子安心在這裡當漢王,那你是用不著韓信的,你要是想爭奪天下,那就非韓信不可了。

要說劉邦對蕭何的信任,真是沒得說,就憑蕭何幾句話,劉邦當即表態,那就讓他當個將軍吧。

幾句話就讓一個治粟都尉當將軍,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可是蕭何卻並不滿足,說即使讓韓信當將軍,人家還是會跑的。言下之意當將軍還不夠。

劉邦沒法,當即表示,那就當大將軍吧。隨即就想讓人把韓信叫來,落實任命事宜。可是蕭何卻得寸進尺,說劉邦平素就待人傲慢無禮,要求劉邦要沐浴齋戒,擇良辰吉日築壇拜將。

將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人拜為大將的事都答應了,還有什麼事不能答應呢?於是,一切聽眾蕭何的,劉邦戒齋沐浴,準備拜將。

消息傳開,全軍期待,當宣布韓信為大將軍時,卻是全軍震驚。


推薦閱讀:

讀史鑒帝之二
龐林森讀史記?張良之張良妙計
讀史譚經:漢初三元勛之死
《羅織經》的智慧 帶給我們職場的學問
關羽 失敗的根源是自負

TAG:韓信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