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七集) 2013/1/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六十五頁第一行,科題,「稱佛本懷」,分三科,第一,「大悲出世」。請看經文: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善導大師有兩句名言,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個意思。『無盡大悲』。「《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又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這《華嚴經》上說的。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體,就是前面所說的住諸佛之所住。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一切諸佛之所住。一切諸佛住在什麼地方?住在大慈大悲。換句話說,大慈大悲就是諸佛如來的根本。大悲從哪裡來的?從大智來的,沒有智慧就沒有慈悲心。智慧是看破,確實通達明了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真相,他明白了,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悲心流出來了。智慧、慈悲都是性德,都是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自性裡頭有。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說明自性具足無量智慧、無量慈悲、無量神通、無量相好、無量道力,一切都是無量,自性本具的,自性就是佛。
今天諸佛安住在慈悲心,這表什麼?表諸佛如來應一切眾生之所感。這裡面有菩薩,有法身菩薩,應法身菩薩之所感,就現報身;應十法界六道裡面,就現應身跟化身。而以化身最多、最普遍,真正做到了隨心應量,《楞嚴經》上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既然都是自性里本具的,那我們人人都有分,只是自己現在迷了,並沒有失掉,迷了它不起作用。大慈悲心迷了的時候,就變成現在凡夫所講的愛。這個愛的範圍不大,完全是自私自利,只知道有自己、有家人,有你所愛的這幾個人,除這個之外,你都不愛。所以大慈悲失掉了。如果你回歸自性,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這一點點的小愛就會慢慢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你都會愛。這樁事情一點都不稀奇,為什麼?你本來是大慈大悲,因為障礙,它不起作用。現在障礙除掉,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我放下,回歸到自性,回歸到本來面目,回歸到真我,真我就是佛陀。所以,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沒有例外的,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佛法的教學,宗旨就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歸自性,幫助眾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東西。這樁事情如何才能達到?方法、門徑無量無邊,所以說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無邊的法門,總的綱領、總的原則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只是看破放下的方法不一樣。如果離開看破放下,就不是佛法,就不屬於八萬四千法門,不屬於佛所說的無量法門,所以佛無有法可說。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真正所修學的這個法門與看破放下相應,這是真正的佛法。無論是什麼宗教,無論是什麼學派,教你看破放下的,那就是佛法,就為佛所印證。
因為心是大悲心,從大悲心裏面流出來的,這個大悲水是比喻,就是愛。悲,是憐憫一切眾生,眾生迷了,可憐,造作很多惡業,如果不回頭,他就有果報。惡業的果報三途,畜生、餓鬼、地獄,他受這個果報;善業的果報是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所以佛的慈悲心,慈悲的氛圍,現在人說磁場,大慈悲的磁場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好像沒有感受到。佛的磁場在不在?在,而且非常強烈。為什麼感受不到?是我們自己有煩惱、有業障,障礙住了。煩惱業障除掉,你就感受到了,你感受到這個磁場特別好,在這個磁場裡面能生歡喜心,生歡喜心就消業障,所以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能成就。為什麼能成就?眾生跟佛菩薩有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緣若成熟,現身為你說法,你根熟了,聽聞佛法,你就能開悟。開悟是什麼?真放下了,徹底放下就開悟了,不是別的。
「無盡者」,就是《行願品》裡面所說的「無有窮盡。如來以無有窮盡之大悲心,矜哀三界」。矜哀是憐恤、憐憫。看到三界六道眾生,像母親看兒女,兒女很小,一、二歲,什麼事都不懂,母親念念都要關懷他,唯恐他遇到危險、遇到災難,時時刻刻照顧到。諸佛如來對六道眾生確實如此,可是眾生不見不聞,對於佛菩薩這種愛心完全沒有體會。這是什麼?迷得太深,造的業障太重,特別是惡業,所以變成完全感受不到。真正學佛的人,真正學佛,真信,真願,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得到法喜充滿,這個法喜充滿就是如來無盡慈悲磁場裡面的感應。
「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講最上層的,天道,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總共二十八層天。「佛為悲憫三界之一切眾生,所以出興於世」。三界眾生有苦有難,這就是感,佛菩薩來應,出現在世間。用應身,應身就是也來投胎,十個月滿了之後出生,跟六道眾生業報身的樣子相同,六道眾生看了就不奇怪,正常,為大家示現八相成道,這是表演。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了,在我們這個世間這一次的表演,佛說是第八千次。佛常常在世間表演。現在在不在?在,我們不認識。我們肯定他在,為什麼?現在的眾生太苦、太可憐了,能不來嗎?肯定來。他不暴露身分我們不知道。「此正表明如來出現世間之本懷」,也就是他的本意,就是為這個到世間來。
「《法華經》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麼一樁事情,沒有別的事情。怎麼幫助?佛知道眾生苦樂從哪裡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眾生所有一切苦,都是從迷惑顛倒裡頭發生的;所有一切樂,是從覺悟而來的,對於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明白、覺悟了,就得樂。苦樂是果報,迷悟是它的因。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果上解決不了。眾生沒有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眾生沒得穿的,送點衣服給他,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真正解決是教他破迷開悟,這真解決,徹底解決的辦法。
所以,佛把破迷開悟定做教學的宗旨,落實在教育,佛一生所做的是教育的工作,不是別的。八相成道給我們所示現的,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他父親是國王,他是長子,如果不出家,繼承王位。他出家學道去了,學了十二年,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成佛了,證得佛法最高的學位。開始教學,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僧團在這個世間正式形成。有佛、有法、有僧,五比丘是僧,法是四諦,佛為這五個人說四諦,憍陳如尊者開悟了,證阿羅漢果,正法住世。所謂的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依教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叫正法。所以鹿野苑第一次講經,這些條件統統具足,就是正法住世間了。
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一生教學,這個示現我們要記住,佛是以教學為佛事。佛有神通,菩薩、阿羅漢都有神通,不以神通做佛事,用教學。為什麼?如果佛以神通做佛事,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那佛的教法跟妖魔鬼怪這些邪法沒有辦法辨別。所以佛採取教學,妖魔鬼怪不會教學,他沒有這個能力。佛讓當時,特別是後代這些弟子們,學習經教,如同佛在世講經教學沒有兩樣。特別是中文翻譯的經典,我們決定不能有懷疑。我年輕的時候對於這樁事情有疑問,問過方老師,問過李老師。方老師的解答是一般的,認為中國人翻譯沒有翻錯,中國人有智慧、有德行,負責任,有充分的信心。李老師告訴我,參加翻譯的那些人,許許多多是佛菩薩再來的,最低的果位也是阿那含,就是三果以上。中國人得天獨厚,真是蒙三寶加持,所以經譯得這麼好,意思沒有譯錯,文字絕不亞於梵文。所以傳來的梵文經典都失傳了、都不見了,翻出中文東西,中國人認為很好了,不亞於原文,就可以不必再用原文,用中文經典就可以了。有這樣強烈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我們才能夠得利益。今天學習不能違背這個宗旨,聖教能夠契入,就是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教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成佛了,你得的是究竟圓滿的利益。人人都能得的到,問題你有沒有誠敬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不肖。你要問為什麼,佛說得很詳細,因為你本來是佛。這是講真因,你本來是佛,佛說的經哪有不懂的道理?不必人教,全靠感應。真誠心是感,自性清凈心它就能應。例子很多,古今都有這些大德,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經教沒有一樣不通,這怎麼回事?感應,自性裡頭自自然然流出來。
我們今天不具足感的條件,所以沒有應,因為我們的心是散、是亂的。散亂心不起感應,寂定心就有感應。佛法如是,世法亦不例外,世間聖人留下來的教誨,也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所以用真誠心去面對它。古人說得非常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上一千遍,意思全明白了,自然明白了。為什麼?因為你這一千遍真誠恭敬。若不是真誠恭敬心,不起感應。像「往生咒」,經文上有說,你能夠持誦三十萬遍往生咒,你就能見佛、見到極樂世界。有人真干。早年在台北,張齡居士,這湖南才子,他看到這段經文,他就真干。念滿三十萬遍,沒感應。來給我說,他說經上講三十萬遍,我念了三十萬遍,為什麼沒有感應?這個人傲慢。你說誠,用誠敬心,念經的時候誠敬心,不念經的時候誠敬心就沒有了,這不可以。待人接物沒有誠敬心,一敬一切敬,一誠一切誠,一慢是一切都傲慢,不行!不能怪不靈,怪自己沒有誠敬心。為什麼鍋漏匠念了三年佛就能見佛,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為什麼?他沒有傲慢心,他非常謙虛。如果鍋漏匠是個才子,念三年,三十年也不會有感應。所以要問,自私自利的心有沒有放下,貢高我慢的心有沒有放下,那是自己的煩惱,貪瞋痴有沒有放下?統統沒放下。張齡居士我跟他很熟,文人習氣很重,這是他學佛的障礙。三十萬遍往生咒沒有白念,阿賴耶識裡頭種了很好的種子,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遇到佛緣,他決定得生凈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跟佛結了很深的緣分。
《法華經》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是《法華經》上最重要的一句經文。我們再看下面,這三句是黃念老他老人家的話,「釋尊所為之大事因緣,即宣說彌陀願力,普度眾生」。這大事因緣就是善導大師講的「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主要的第一個因素,為這個,不是為別的。說其他的這些經論是恆順眾生,眾生的根機沒成熟,恆順他們,把他們引導到凈土,引導到這個法門,根性利的,學到最後,恍然大悟。學《華嚴》的,看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相信他一定會懂,他會放棄《華嚴》,專修凈土。《楞嚴》也不例外,《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章顯示出來,那是略說二十五種法門,門門能成無上道。文殊菩薩選擇,選擇了兩個人,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兩位最得力的助手,當然他回歸凈土。
我初出家的時候,還沒有受戒,那一年,方丈白聖老法師六十大壽,寺院給他辦一場很熱鬧的慶祝。就在那一天,我在臨濟寺接見了台灣大學一位客座教授,他帶了五、六個同學來見我。這些同學是我們大專講座的學生,慈光講座的,跟我都很熟。這個日本客座教授是出家人,日本的出家人,問我學的是什麼?那個時候正好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楞嚴經》。他問我平常修行哪個法門?我說念佛法門。他很訝異,也很傲慢,說《楞嚴》跟凈土有什麼關係?問我這句話。一般人只知道《楞嚴》跟禪有關係,跟密有關係,是禪宗、密宗必修的一個課本,跟凈土有什麼關係?我一聽這個教授和尚的話,我就知道他沒通,問出這麼個問題。我反過來問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凈土有什麼關係?他還沒聽出來,他很茫然。凈土西方三聖,那關係太密切了。《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真正教給我們修行法門的就是這兩個菩薩,其他二十三位所修的法門我們根性不行,我們不能成就,唯有這兩位菩薩,特別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怎麼沒有關係?說沒有關係是外行,根本不懂得《楞嚴》的真實義。
所以確實一切諸佛如來,無論在哪一個國土示現成佛,主目的都是在宣揚凈土。為什麼?這個法門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保證你一生不退成佛。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有的,無量法門裡頭也找不到的,只有這一門。所以,善導大師的話是一點都不錯,唯說彌陀本願海,這話是真話。因為這個法門是難信法門,所以佛先隨順眾生,你想學什麼,佛就教你什麼,到最後你遇到困難了,你學不下去了,佛再勸你修念佛法門,你決定會成就。所以歷代多少學教的、學禪的、學密的、學戒律的,最後統統是念佛往生,這就對了。與世尊當年在世間那個教學的義趣自自然然就相應。所以,唯有宣說彌陀願力,普度眾生。
古時候,道綽大師,一生專講《阿彌陀經》,講了兩百多遍,到處講,人家請講經,他就講這部經。這部經好,分量不大,講演可長可短,單講經文,很多人在打佛七裡頭講《彌陀經》,七天圓滿。我也講過不少次,也有十幾、二十次。可是最長的,我講過蓮池大師的《疏鈔》,連疏帶鈔一起講,像現在我們講黃念老的註解一樣。這一遍講了三百多個小時,我記得好像是三百三十多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小時,一部經講了三百次,大概四百多個小時,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清楚。那個時候沒有錄像,留下的錄音帶。我初到美國講經,就把這一套的錄音帶放在講台上,很多人看到這麼大的分量,問這什麼東西?這是《阿彌陀經》。確實把很多人嚇到了,大家都認為《彌陀經》很簡單,一年的時間講一部《彌陀經》,怎麼講的?這什麼?讓人家看到不敢輕視凈土。美國的佛教徒,他們學禪、學密。禪,從日本傳過去的;密,從西藏傳過去的,所以藏傳的密、日本傳的禪很風盛,在美國到處都可以看到,凈土宗沒人講。
我到美國也是接受美國的同學,她邀請我去的,是紐約大學的一個研究生。在台灣,跟台大做交換學生,所以她到台灣來,她專攻《華嚴》,讀《華嚴經》,讀清涼大師的註解,用清涼大師《華嚴經疏》寫博士論文。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正好講《華嚴》,所以她就來找我,在我們圖書館住了四個月。她就告訴我,勸我到美國傳凈土。她說,法師你行,別人到美國去講凈土沒人相信,你去很適合。所以我到美國的時候,就把凈土帶過去了。這一套《彌陀經疏鈔演義》起了很大作用,多少人看到這個再不敢輕視凈土。
《無量壽經》就更長了,前年《大經解演義》,一千二百個小時。哪一個學校課程有這麼大的分量?《華嚴》更不必說了,照我以前那個講法,我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了多少?講到「十住品」,大概全經的五分之一。所以像我那樣講法,一部《華嚴經》講圓滿估計要兩萬個小時,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才知道佛教的經典博大精深。方東美先生,早年在輔仁大學,天主教辦的,博士班教《華嚴》,那是講大意,那時間不長,他的課程「華嚴哲學」,好像是一年,就是兩個學期,講大意,也講得非常精彩。真正幫助眾生一生成就,只有這個法門,《華嚴》、《法華》,像《楞嚴》,統統是導歸極樂,這是我們自己親身修學的,感觸特別深。
下面這一段,「真實利生」。我們看經文: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真實之利』,無過於信願持名。請看註解,『光闡道教,欲拯群萌』。「光者,明也,大也,廣也」,有這麼多意思。「闡」是開的意思,就是開示。「道教指正道實教」,真實的教誨,叫道教。「即諸佛之教化。總指世尊一代時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這裡道跟教就全都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故知光闡道教,即廣宣如來經法之義」。現在會集成為《大藏經》。拯,拯救、幫助、協助,這個意思。萌是芽,植物的芽稱為萌。「群萌,即指群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迷失了自性,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現前,就像植物萌芽的時代,人生嬰孩的時代,這都稱萌。
「諸如來以大悲為體,欲救一切眾生,故曰欲拯群萌」。諸佛如來希望有緣能幫助這些眾生,這是如來的本懷,如來的本願。一般人會說他跟眾生無緣無故,為什麼要干這樁事情?這樁事情是很辛苦的事情。教童蒙非常辛苦,老師要做出榜樣給學生看,老師做榜樣就是代眾生苦。老師教孩子們《弟子規》,老師必須條條做到,你才能教,學生才會相信,才會真學。老師沒有做到,講給他聽,他不相信,他也學會講,他做不到。做不到沒用,對這個社會不能產生效果。要讓學生做到,老師必須先做到,老師要做到代眾生苦,得捨己為人,學生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會疏》曰: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度脫。故云拯群萌」。佛的教學,四十九年的教育無一不是隨機施教,眾生的根機不相同,一定要隨順,聰明才智不一樣。小孩雖然同年,同一個環境裡面長大,根性還是不相同,有聰明的、有愚鈍的,從讀書非常明顯能看出來。有聰明的小孩,現在聰明小孩愈來愈少了,為什麼?他雖然小,他妄念很多。不像從前,從前小孩沒有什麼妄念,很單純,他接觸的面很小,孩子跟孩子在一起玩耍,他們玩的地方都是大自然,所以很單純。現在小孩玩的東西不一樣,五花八門,電腦、電視、電子遊戲,東西太多了,所以很小的小孩他就學會了,沒有從前小孩那麼單純、那麼老實好教。
以背書來說,十遍他能背多少字?中國的古書每一行二十個字,每一頁十行,一頁兩面二十行,二十行就四百個字。有沒有小朋友,古人的標準十遍,十遍就能背?他讀十遍,把書本合起來,他能背得下來,這叫標準,這個根是上根。如果背不下來,給他減少一百字,讓他背三百字。能背三百字的,中根。三百字背不下來,背兩百字,兩百字就是書的一面,十行。兩百字背不下來,叫他背五行,五行一百個字,標準就是十遍就能背。再不行的話,那就差了,背三行,六十個字;兩行四十個字,用這個方法,這就是契他的根性。所以老師教的是一門課,同學學的都是這一門,進度每個人不一樣,有人進度很快,有人進度很慢。不像現在學校,現在學校完全都一樣的。古時候私塾不一樣,每個人程度不一樣,一定是契機契理。根性利的進步很快,一年學的東西不少。程度差一點的,他進度就慢,慢不怕,只要有恆都能成就。
中國小學著重紮根,所以基礎要厚。到了十二、三歲,知識慢慢開了,就鼓勵他一門深入,經學、史學、文學,看他喜歡,學一樣。這一樣東西,確確實實是遵守古人教導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他讀的遍數多,研究討論的遍數多。讀的遍數多是定力,研究討論的遍數多是智慧,我們就曉得這種修學的方法,就是佛家所說的戒定慧三學。三學落在學習功課上,遵守古人說的這個原則就是持戒,一門深入是修定,分享討論時候有所發明,那是智慧。所以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成大徹大悟,這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佛心、菩薩的心愿我們知道了,真的非常單純,就是幫助眾生開悟。
下面,「又曰:欲指釋迦大悲所願。然此一字,通上下」,含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謂欲拯群萌。諸如來以大悲為體。欲願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光闡道教皆為之也」,這是原文。「故通上文」。這個裡頭兩句最重要的話,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這是一切眾生迫切需求的,哪一個不是盼望著佛菩薩來幫助我們?我們今天沒度,不安,真的是不安。不但我們不安,你去問問,哪一個人身心安穩?幾乎找不到,沒有一個身心安穩的,沒有一個自己有把握能超越六道輪迴、能往生凈土。不修凈土的人也不必說了,修凈土的人連往生都沒有把握。老和尚,凈宗的,念了一輩子佛,問他有沒有把握?沒有。他不是講客氣話,是真的。為什麼沒有?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心量沒有拓開,還是小心眼,這就不行,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這是大麻煩、大障礙。我們要想這一生得度、要想得安穩,就要把這些東西放下,你身心就安穩了。像前面所說的,住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願彌陀之所願,你心就安了,心就定了。
經上真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沒有看懂,沒有在意,這個過錯是我們自己,經沒有錯,佛沒有錯,傳法的老師都沒錯。所以責任還是要自己承當,不能推給別人,推給別人就錯了。有緣分,親近善知識是必要的;沒有這個緣分,老實,一門深入,讀書千遍,自然就開悟了。可是自己的毛病習氣要改,如果不改,是你開悟的障礙,你開不了悟。毛病習氣是什麼?真的,專看別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會批評別人,不接受別人批評,別人批評你,就生氣了,就怨恨了。這樣的人,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他的批評是不是正確,他自己也不知道,似是而非,都是自己以為怎樣怎樣,不是如來真實義,如來在經上講的你沒有聽懂。
在這一方面爭議再多的,真正的心是什麼?真正是嫉妒、傲慢,是從這個心裡流出來的。法師把經講錯了,他以為講錯了,不合他的意思。合不合如來的意思?給諸位說,如來沒有意思。釋迦佛講經四十九年,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我常說,沒有起心、沒有動念,他有什麼意思?經怎麼說出來的?你看這個經,阿難啟請。有人問佛,佛自自然然回答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沒有意思。講經的人有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怎樣才能跟佛的意思接近?跟佛的意思接近就是跟性德接近,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要真修,不真修見不到真實義,真修的人能見到真實義。真實義是無義,從無心流露出來的是真實,真實義是契機契理。如果自己沒有開悟,爭論很多;開悟之後,所有的爭論都沒有了。現在有爭論的地方,大家跟他辯論,這個毫無意義。佛遇到爭論的地方,默然,一句話不說,爭論完了,讓你們自己去想。
末法時期,特別是戒律,幾個人持戒?我沒有看到過。偶爾有看到過持戒的,持戒的大德怎麼樣?常常批評不持戒的。這是不是真持戒?不是,真持戒的人不批評人。持戒的人心地清凈,一塵不染,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開智慧,這是一條成佛大道。有傲慢心、有嫉妒心,執著分別重,決定戒定慧三學全部都沒有,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不容易!現在這個世間,世尊的末法,各個宗派都衰了,真正修行人稀有難逢。我們活在這個夾縫當中,知道自己不是上根利智,下下根人,唯有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我們只要自己能得生,功德就圓滿了。對於別人的指責,我們感恩,沒有怨恨,好好想一想,指責是對的,我們要改過;指責是錯誤的,要原諒他,他沒有學過,不要跟他計較,也感謝他。唐太宗就有這個雅量,有人當面指責他,說他的過失。太宗旁邊的人說,他這個人對你有誤會,你沒有這個過失,他誣賴你。唐太宗笑笑,他是好人,他敢講話,我們好好承認,為什麼?如果我處分了他,將來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講話。這是高明,這人度量大,所以他能成為一代聖君。錯誤的指責,也不會處分你,不會責怪你,只是你見識不廣,認為你是好心,你沒有智慧,沒有見識,常常會錯怪別人。你錯怪了聖賢君子,他不會計較你;如果你要是對小人這樣,他非報復你不可,那就會惹來麻煩。唐太宗是個聖賢君子,不容易。
大家知道我這一生受人指責的太多了,有意無意毀謗、侮辱、障礙、陷害,層出不窮,報紙上、雜誌上、網路上到處都是。這日子怎麼過?憑心而論,我們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東西統統都沒有。所以這些不必管它,他們都是好人,他們都是菩薩,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以恭敬心來對待他們,我們就沒有過失。所有一切指責,我們認真反省有沒有?有則改之,要感謝他;無則嘉勉,也要感謝他。這麼多人常常在督促我,常常在看到我,我不能有絲毫錯誤。誤會是決定免不了的,所以我們自己承受,不責怪別人,不要為這些事情去操心,要把時間拿來念佛。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分秒必爭,分分秒秒念阿彌陀佛,別管閑事。我們只求往生,所有一切的侮辱、毀謗這一類的,統統是我的增上緣,幫助我消業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要有怨恨心就錯了,那我就造孽了;我只有感恩的心、恭敬的心來承受,這就消業障。這一世沒造的惡業,前世有,無量劫來哪有不造業的道理!所以是善是惡、是是是非、是禍是福,都在自己一念間,我這一念統統轉到阿彌陀佛,這就能生凈土,那就是消業障。決定不能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往生這條路就斷掉了,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所以不能幹這個傻事。對人要感恩,永遠生在感恩的世界,這就對了。所以,未度令度,未安令安。首先對自己,先度自己,先安自己;再看緣成熟的,幫他;緣沒有成熟的,恆順眾生,他這一生沒法子得度。
再看下面,「二謂欲惠真實之利」,是欲惠真實之利,「謂如來欲願眾生入彌陀海故」。真實之利是入彌陀願海。「《甄解》則於上說,結歸後義曰: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這個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們這一生非常可憐。李老師在世,對我很愛護,常常召見我到房間談話。老師告訴我,我們所處的是亂世,滿清亡國之後,中國大陸軍閥割據,戰爭從來沒有斷過,倫常、道德、因果沒人相信了,在這個世間修行太難太難了。章嘉大師勸我,千萬不要去做官。告訴我,你做官,你心地清白,如果你的部下貪贓枉法,你怎麼辦?他這個話真的把我嚇到了,再不敢想這個行業了。我問他做什麼好?他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學釋迦牟尼佛,李老師就告訴我,這一條路也很難走,古往今來,現在尤其劣。老師說,你講經教學講得好,別人嫉妒你;講得不好,別人諷刺你、笑話你,那你還能活得下去,如果別人嫉妒你,你走投無路。老師當年講的話,我這一生全遇到了,真的是走投無路。經營一個小道場都不敢,我一生沒有道場。
小道場,三、五個人能不能做到六和敬?做不到。說得很好聽,做不到。為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想法,他不能放下。修六和敬要放下自己的成見,依佛的教法這才行。兩個人在一起都不和,四個人做不到。這個事情說了差不多三、四十年。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洗塵法師,香港的大德,覺光、洗塵,覺光老法師還在,九十多歲了,洗塵大我不多,香港佛教領袖。我們確確實實希望能有一個僧團出現,五個人,五比丘,在香港找一塊地方,我們不要建房屋,我們住帳篷,我們托缽。他聽了很歡喜。我們是外地人,到香港居留有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回台灣去了,消息就沒有了。說說而已,誰肯真干!所以難。
在這個時代,只有個人明白了,自己修好自己就不錯了。兩個人當中沒有意見,和睦相處,都非常不容易得到。誰跟誰兩個可以能包容?不能包容。夫妻都吵架、都離婚,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認清這個時代,只把自己管好,能夠影響別人,那就是功德。不求影響別人,自己管好,自己決定得生凈土,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弘法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倒駕慈航,回頭再來,可以做得到。為什麼?成佛了。自己沒成佛,要度眾生,叫無有是處,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回來之後再度眾生,這是一條正路。
這部經的註解確確實實能度自己,自己真正相信,真正發願,依教奉行。實實在在要萬緣放下,讓自己清凈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清凈心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了,這種人能修六和敬。這樣的人在一起不會爭執,這樣的人在一起只有念佛,除念佛之外,沒有雜心閑話,沒有爭論是非。如果心地不清凈,念佛就好了,不要爭了,把爭論的時間都用來念佛,自己決定得生。爭論爭勝了還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那又何必爭?不必了,讓他好了,他對我不對。不對的人,乖乖的老實念佛,求懺悔。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最重要的是能夠接受教誨。
我們看這一段的結論,《甄解》總結這個意思,諸佛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目的是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善導大師說得簡單扼要,「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雖然還沒有往生,不算是真正成就,但是對於諸佛的本願要知道,我們要願佛之願,住佛之所住,這是真正求往生的人決定不能少的。前面我們讀過,住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願彌陀之所願,得彌陀之所得,這就對了。依教奉行,認真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還要快速成就,愈快愈好。早年,黃忠昌給我們做了個表法,他是做實驗,閉關三年,真的往生了。最近的,劉素青居士的表現,跟經上講的一樣,在下一品講到的時候,我會指出來給大家看。她表的是往生之後馬上又回來,再表演第二個法往生,這經上有。真難得!真不容易!她表演得太好了,說明念佛往生這樁事情,我們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給我們做了證據。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0九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三一集)
※第七編 禪宗與凈土 禪佛二門,到家一著
※凈土論著___宗曉___樂邦遺稿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