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1912年,袁世凱逼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統治從此結束,清朝建立了完備的官僚制度,當時官員分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從之分,這就是無謂的九品十八級沿用自漢魏六朝,我們常在清代古裝電視劇中看到各類身著冠服頂戴、蟒袍以及補服等華麗而又彰顯地位的官服,拿和珅來說,他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正白旗鑲藍旗都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等職務,又常常被人稱為和中堂,那麼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清朝官員不僅有九品十八級的品軼之分,還分為文職京官、文職外官武職京官武職外官,,總結一下就是按地域分為京官、地方官,按職能分為文官和武官,按地域此外還有超品官員,宗室不入八分輔國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視為超品。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幾類官職,一類是大學士,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一類是太傅、太保、太師等官銜,如太子太師,太子太傅,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封。還有一類是加某部尚書銜,作為一種獎勵賞賜給重臣。清朝的各省總督是正二品,一般加大學士銜的總督就是正一品官員,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加太傅、太保、太師等官銜也可以升至正一品。

清朝正一品中文職京官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等,外官有大學士銜總督等,武職京官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杭州將軍、盛京將軍等。從一品文職京官有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外官有各省總督(兵部尚書銜)、駐藏辦事大臣(兵部尚書銜)等,武職京官有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等。武職外官有都統、提督、巡撫(加提督銜)等。

正二品文職京官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文職外官有各省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山東巡撫(例外)、駐藏辦事大臣等,武職京官有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武職外官有副都統、總兵、盛京總管(副都統銜)等,從二品文職京官有各部院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文職外官有巡撫、駐藏幫辦大臣(侍郎銜)、布政使等,武職京官有散秩大臣等,武職外官有副將等。

清朝中堂是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官居正一品,清代大學士管理六部,一滿一漢官員分坐,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坐在中間,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後來成為一尊稱。清朝設四殿二閣(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體仁閣,成為三殿三閣),即保和殿、中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和東閣,稱為殿閣大學士。

總督分管一省或多省事務,清朝有東三省總督(東三省總督因位於大清龍興之地,故為疆臣之首)、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另外還有專門的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

六部中吏部相當於中組部、人社部,戶部相當於財政部、民政部;禮部相當於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兵部相當於國防部,刑部相當於司法部、公安部;工部相當於住建部、水利部、工信部,御史台(都察院)相當於最高檢、監察部;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職官:丞相、三公、三省、樞密院、內閣、九卿、六部、六寺
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內閣制的不同

TAG:大學 | 清朝 | 權力 | 內閣 | 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