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5課:難行與易行──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舍難行取易行(二)

第5課:難行與易行──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舍難行取易行(二)

凈宗法師2006年9月25日講於長春般若寺

【幾件事情:供養、疑問、聞法】

諸位法師、諸位蓮友,大家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請放掌。

有幾件事情,先略為說明一下:

第一個:很感動於一些蓮友,他們大概也是因為聞法歡喜,所以就有一些財物的供養,這個就不必了。財物、錢物或者是法物之類的,可以直接供養常住,感恩於常住成就我們這次難得的聞法因緣。我們最好的供養就是在這裡能夠安靜地聞法,把法義深入心中,如法修持供養,是名最上供養。這是很感動於大家,大家的心領了。謝謝!

(「阿彌陀佛。」)

第二:有些蓮友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請大家寫成小紙條,交給我們法會組織的管理者,師父、居士,然後由他們統一交到這裡來,我會抽時間來作統一的回答。因為有些問題都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如果一個一個回答,可能三十個人回答三十次,在這裡回答就是一而代之。既簡略,大家還聽得清楚,提的問題或許對別人也有幫助,這是第二。

第三點:我們般若寺的講堂本來就很莊嚴,也很大,可是還是顯得不夠大,所以,也有一部分蓮友在外邊露地當中聞法。當然,他們也是來聞法,也有資格跟大眾一樣,坐在裡邊來聞法,可是,他們把這麼好的座位奉獻出來,讓我們在這裡能夠好好坐著聞法,他們的精神可貴不可貴?

(「可貴!」)

是不是行菩薩道?

(「是!」)

我們應該向他們感謝,應當為他們鼓掌,聲音大一點!好!這一鼓掌,麥克風就傳播出去了,他們就知道了。就知道說:「我坐在外面聞法,心是一樣的。」心不分內外,但是,他們的精神很值得我們感謝!秩序井然有序,聞法熱忱飽滿。都坐在地上、坐在台階上,很涼的,坐在松樹下面,用心聞法是一樣的,能夠得到法義。

我們坐在講堂裡面,坐在舒服的位子上,大家應當集中精神,好好聽聞,也感謝外面的蓮友為我們讓出這麼好的位子。心中懷著感恩的心,這就是場內場外互相成為一體。他們在外邊,也等於是加持我們了,讓我們精進聞法。

【六點啟發】

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判」。主要的精神內容,第一節課已經說明了。說明了它有六種分判的啟發。

第一、當然總的就是「難易分判」:舍難而取易。這是符合我們人心的特點。

第二、就是「苦樂分判」:舍苦行而取樂行。

第三、就是「步和船的分判」:因為他講的步行、陸地步行,還有水上乘船,舍掉步行的法門,選擇乘船的法門。

第四、「一多分判」:舍掉諸行的法門,而選取念佛的法門。

第五、「久即分判」:舍掉要久行才可以得證的法門,而選擇當生成就、當念成就、「即入必定」的法門。

第六、「勝劣分判」:「殊勝」和「劣」,這是從法門的對機來講,從根機來講,我們是下根;從選擇法門來說,選擇勝法。下根如果再選一個下法,完了!下根就要選擇勝法,所以,是選「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這麼一個法門,舍掉劣行而取勝行。

這裡講「取」、講「舍」,其實就是取哪一個呢?就是取: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

這是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為我們在擇法修行方面,給我們作的貢獻,對我們的恩德。

所以,如果我們修學凈土法門,仍然是按照難行道的觀點和思維說:「哎呀!想要成佛,就要修行!就是很難的,就是很苦的,就是要很長時間的,就是不是那麼容易得證的。」這樣一種觀念就偏頗了。就好象我們曾經說到的,你就對法義的領解就偏頗、不周全。

難行道,苦的法門、久的法門、諸行並行的法門,這個固然也是菩薩道。龍樹菩薩同時說明:我們凈土法門是乘船的法門、安樂的法門、容易的法門、唯一念佛的法門,也同樣是菩薩道,不僅同樣是菩薩道,它更加適合我們下劣的根機,而能讓我們得到殊勝的果報──「即時入必定」。所以,這樣我們心中就很明朗了。

【為什麼念佛法門容易?本願如是!】

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是這麼容易呢?下面我們來講解:

我想:首先還是以龍樹菩薩本身的話,他前面就說得很清楚了,他說: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就說得很明白了。「如是」是什麼意思呢?「如是」就是法爾如是、法爾自然,不加勉強造作,本來如此。我們學佛法,大家對於剛才所說的這幾個名詞應該是明白的。如果我們有為造作,有為法、有漏法、造作法,這肯定是沒有契入實相的,肯定是沒有達到「如法修持」這麼一個標準。真正修持,不管是聖道門還是凈土門,聖道門的修行,悟得這一顆真心之後,真心本來了無所得、得無所得。所以,雖然講日日修行,其實並沒有修行相可得,他也是法爾如是,本來具足;凈土門也是一樣,如果你還在有為造作,你想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善導大師也講了: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極樂世界是無為的、遠離造作的、不生不滅的、涅槃的境界,我們隨緣雜善,有為、有漏、造作,因果不相吻合。以有為法,想入無為境界,這個不能往生。

我們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如是。」所以,我們念佛不要用我們這種造作的心態,「我要達到什麼、什麼樣……」不用達到什麼樣,就是念佛!法爾如是。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就是這樣子,念佛很簡單。念佛有什麼樣子呢?各隨根機,口稱名號,以彌陀誓願不虛,任何人念佛決定往生,所以叫「本願如是」。

在《無量壽經》裡邊有這麼幾句話:

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彼國不逆違」:是說極樂國土,「逆」就是違背;「違」和「逆」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說「你想去,又達不到,違背了我們的意願」。沒有任何違背,沒有任何障礙,中間好像有遮擋,沒有!是:

「自然之所牽」:阿彌陀佛大願業力自然而然地牽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歸投彌陀誓願,自然牽隨往生凈土。

「升道無窮極」:什麼叫「升道無窮極」呢?就是我們解脫道——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是成佛,沒有邊限的、沒有窮、沒有極的這樣的境界。很容易往生,「易往」。為什麼?「自然之所牽」。但是後面三個字很悲嘆:

「易往而無人」:這個「無人」,當然不是說沒有人了,是說很少人。為什麼少呢?他不相信,這麼多人都漏落在外面。很容易往生,結果很少人去,因為他不能隨順阿彌陀佛「自然之所牽」,都用自己的有為造作的想法,這樣違背了彌陀的誓願,違背了自然的法則、法爾如是的佛法道理。這樣反而落得一個很少往生。所以,大家學法要隨順自然如是的道理。

我想打一個比喻來說明,讓大家比較能夠明了。

比如說:我們在長江的上游,有一桶水,這一桶水,我們想把它送到東洋大海,有兩個方法:

一個方法就是:我把這桶水很謹慎地挑在肩膀上,翻山越嶺的,或者捧在懷中,或者抱起來,或者提上,又怕它漏到外面,又怕把桶摔破、摔碎了,又怕天氣熱,給蒸發完了,你能不能把這桶水送到東洋大海?是很危險的。我看不大容易!對不對?崇山峻岭的,越溝越塹的,這麼遙遠的距離,怎麼能把這桶水送到大海呢?

第二個方法:你就乾脆把這桶水一股腦倒在江裡邊,就完事了。是不是?你不用看它,它自然而然的,「哎呀!倒進去了,我就看不著了……」你看得著也好,你看不著也好,它自然而然隨順長江的前浪後浪,波波不息流到大海。

這一桶水,代表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對這個木桶執著;桶,就代表我們的執著,被它障礙住了;大海,就代表阿彌陀佛的極樂寶國,是彌陀智願海所形成的極樂國土;長江,就代表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的牽隨的力量,阿彌陀佛本願名號,它自然牽引的力量。

我們來念南無阿彌陀佛,歸心於南無阿彌陀佛,等於是說把我們這一顆心,像龍樹菩薩所講的「稱名自歸」,我稱念彌陀名號,不是說我自己還把這桶水放岸上,我就連水倒到江裡邊,就是連我們這一個人整個地滾到阿彌陀佛誓願裡邊,我就完全拜託阿彌陀佛了。「你老人家發了願,全靠你、完全靠、百分之百靠,不加一點夾雜」。這叫「稱名自歸」。把我們這個心水,投入阿彌陀佛的名號誓願當中,你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仰仗阿彌陀佛,沒有不往生的。

至於說「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帶幾位菩薩來迎接?到時候萬一他不來,怎麼辦呢?」這都不要你考慮,這些通通是阿彌陀佛來考慮,所以,這個叫「法爾自然」。

【放下自力觀念,全仗佛力】

我們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等於是把我們自己融在阿彌陀佛的誓願當中,看不見自己了。你念佛了,你還覺得「我來、我去、我的修行、我的功德、我的功夫……」這個還是有障礙。沒有我!

當然,我這裡所講的,怕大家誤會,不是聖道門那種證悟到「無我境界」——空性,不是那種。是指我們完全(我前面說過了,用置換的方式),把我們自己完全歸投於阿彌陀佛,在這裡邊,見不到我們凡夫的有為造作和修行,一天念十萬聲,也是全靠阿彌陀佛;一輩子到臨死聞法,只念了一句,也是全靠阿彌陀佛。所以,這個叫做「本願如是」。投水入江,它是自赴大海;稱名自歸,即入必定。我想這個比喻應該能夠說明問題。

我們往往,有些還沒有完全隨順阿彌陀佛誓願的牽隨,內心就起種種的執著妄想。什麼是妄想?這個就是妄想!「我念佛沒達到什麼功夫,能不能往生?」還有一個「我的功夫」存在。你何必呢?拿掉它!撤掉這個界限。我們既然念佛了,靠的是佛力,如果靠我們功夫的力量,就不必念佛了。你可以有你禪定的功夫,你可以有你其它的觀照的能力;既然靠佛,就見不到自己,自己就沒有了。

在《無量壽經》裡邊也有一段經文,我是很喜歡!也很能說明問題,不要說我們凡夫來念佛,見不到自己的些微小善和我們的小功小行(也有啦,不是沒有,比外面那些不修行、不念佛的,我們還是強很多)。只是,我們想到說,歸投彌陀誓願之後,不再存有「我」這個心。在《無量壽經》裡邊怎麼說呢?有這麼一段經文:

譬如劫水,瀰漫世界,

其中萬物,沉沒不現,

滉漾浩瀚,唯見大水。

像大水瀰漫世界了,在三災當中,水災、劫水過來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給淹蓋住了,裡面的高山、低山、大樹、小樹、樓房、平房全部蓋住。「滉漾浩瀚」,浩浩茫茫,唯見一片大水,什麼都看不見。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說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是這樣。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

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阿彌陀佛的光明一旦升起來,「聲聞」就是阿羅漢;「菩薩」……象畫畫、塑像,聲聞、緣覺後面都有一個圓光,代表他們有光。但是一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這些光「悉皆隱蔽」,沒有了、蓋住了。蓋住了,是不是吃虧了呢?「哎呀,我的光搞的沒有了!」不是的,反而給你提升了,「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把聲聞、菩薩都提到佛光的層次。

我們念佛之所以說沒有自己的功行、自己的修行觀念在裡邊,是因為我們完全乘托阿彌陀佛的願力。你靠上了佛的力量了,你哪裡還有自己的東西呢?就沒有了。如果還有自己的東西,就說明你沒靠上。是不是?好好想一想哦!

比如說:我們這個房間很黑,點一個蠟燭就很亮。可是,如果門窗一開,太陽光照進來了,那麼蠟燭光就沒有了,是不是?蓋住了。如果你還能看見蠟燭光,就說明你在小黑暗的房間裡邊;如果蠟燭光看不見,只看見太陽光了,說明是天下一片光明。

我們這個心是個黑暗的房子,如果只是看到自己小小修行的一點點光,就說明沒有看到佛光;你心裏面都被佛光照亮了,自己那一點小小東西就沒有了。

所以,這個法門,它也是很妙,妙在哪裡呢?是把我們自己歸投於阿彌陀佛的誓願。這是龍樹菩薩這樣解釋。

【為什麼念佛法門容易?以佛願力!】

我有引用兩段文來解釋:之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容易,在哪裡呢?

第一段文引自於《善導大師全集》的五十一頁(這一部著作般若寺會印出來):

但能上盡一形,下收十念,

以佛願力,莫不皆往。

故名易也。

「故」就是所以。為什麼念佛法門稱為「易行道」?善導大師就解釋說:

「但能」:只要你能夠。

「上盡一形」:「上」就是向上,「盡」就是完結、完了,「形」是指我們這個身體。多到我們這個身體壽命完結為止。就是說我們現在遇到這個念佛法門,現在就開始念佛,一直念到臨終,一直念到往生凈土,這個穢身色報,舍在這個世間上,叫「上盡一形」。

有的人沒有這樣好的因緣,沒有老早遇到念佛法門,他到臨終十念、三念才遇到,叫「下收十念」。

善導大師解釋念佛,經常是這麼解釋,說:「上盡一形,下收十念」,沒有遺漏。不管你是臨終遇到的,還是平時遇到的,通通都包含在內。

這個地方也有人問了:「那好!師父啊!我老早遇到了,我吃虧了。」

我說:「你怎麼吃虧了?老早遇到念佛法門,你沾光了,還說吃虧了!」

「你看,我還要念上十幾年,我不吃虧了嗎?他臨死才遇到,他多沾光啊!」

你老早遇到念佛法門,平常念佛,很多便宜都沾到了。你現在念佛,能消災免難,你能夠身心安樂,你心中有定向、有歸趣,不僅是未來的利益得到了,現世也得了很多利益。現在消災免難的很多利益你都得到了。念佛有現當二益。

臨死碰到了,那個是少而又少。少而又少的人,何必走這個險路呢?

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大願船,越早登上,你越進了保險箱,進了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當中,怎麼會吃了虧呢?沾了大便宜!不僅你個人沾便宜,你的妻子、兒女、六親眷屬、歷代祖先,通通跟在後面得恩德。這個要懂道理。善導大師說:

「上盡一形,下至十念」:這麼簡單,這麼容易,萬機不漏!什麼原因?

「以佛願力,莫不皆往」:因為阿彌陀佛的誓願的力量──他沒有說因為我們的功夫,「你念的功夫好才往生」,沒有!「念的功夫好」就不能達到「莫不皆往」了,功夫好的能往生,功夫不好的不能往生啊?既然說「莫不皆往」,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那就不是在我們凡夫這一邊,都在佛那一邊,叫「以佛願力」,沒有不往生的。

比如過江,如果靠游水的力量,功夫好的,能游得過去;功夫不好的,半路就葬身魚腹,成了魚肚子裡邊的食物了。這樣就不能保證都能過江。如果坐渡船,那通通可以過去!所以,既然說「莫不皆往」,都完全靠佛的願力。

凈土法門,念佛「萬修萬人去」。「莫不皆往」,是因為前面四個字——「以佛願力」。不是我們凡夫的修行力。

印光大師也很懇切地講:我們念佛能往生,完全是佛的願力,不是自己的本事,不是自己的道力。比如:坐火輪船過海,完全是船的力量。

結論:善導大師就作了四個字的說明——

「故名易也」:所以,念佛法門叫做「易行道」。容易,不是容易在我們這裡。這麼容易,為什麼能往生?「以佛願力」。我們這裡雖然容易,但是要知道這個容易,可是來之不易!

怎麼來之不易?法藏比丘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而成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果覺名號,全體果覺授予濁惡眾生,給你,我們得來容易,要知道我們的慈父、他掙來得可不容易啊!

所以,大家要懷有感恩心、難遭想,好好地受持,不要反而起輕慢心:「哎呀!這麼容易,肯定沒有了不起的!肯定不殊勝,便宜沒好貨嘛!這麼容易來的,肯定不管用,沒有什麼好的效果!」這樣就把佛的慈悲、把佛對我們的慈愛、他的功德糟蹋了。

我們在座各位,很多都是做父母的,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不容易,兒女不覺得寶貴,糟蹋了,我們就感到心裡很委屈。

阿彌陀佛因地五劫思維、兆載修行成就六字名號,我們才有今天易稱、易念、易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因為阿彌陀佛難修、難行、難證果啊!

像一般的法門,說修行難,說「三大阿僧祇劫證悟佛果」,「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這就很難了。可是法藏比丘成佛,他的時間不止三大阿僧祇劫。在《無量壽經》裡邊說: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無央數大劫」。「兆」和「載」都是我們漢文當中最大的天文數字,後面又加一個「永」,永遠的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

為什麼如此之難呢?他發的「超世願」,超越世間、出世間的願望,超世的修行,得到超世的果報。因為他要救度我們十方無量無邊、罪業深重、煩惱深厚、善根淺薄、造罪勇猛、修行乏力,惡業充滿、造罪造業、善根淺薄的人。

【名號的根本來源】

第二段:在《往生禮讚》(《善導大師全集》的四百八十七頁)有這一段。這一段文叫做「光號攝化之文」──光明、名號攝化眾生的這一段文。這一段文是善導大師解釋《觀經》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結合《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來解釋的。善導大師解釋三部經都是站在阿彌陀佛本願立場。這一段文非常的透徹,我把這一段文字來念誦一遍。希望大家聽清楚: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這一段文分成三小節。

第一節、就是講它的根本來源。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來說明的。

第二節、是站在我們眾生的立場來說明的。

第三節、是站在阿彌陀佛和眾生成為一體,得到的果報來說明的。

我來給大家解釋:

「彌陀世尊」:就是阿彌陀佛。

「本發深重誓願」:這個「本」字很重要,「本」是根本,也是源頭。這後面所有的結局,都是來自於阿彌陀佛本來發了這樣深重的誓願。如果沒有這一個,後面通通沒有。

就好像樹一樣,樹從根本生長出枝末;又好像水,從源頭而有下面的末流。樹沒有根本了,枝末就不存在了;源頭如果斷了,底下就沒有流了。

所以,都在阿彌陀佛的誓願當中,叫「本願」。「本發深重誓願」,願很深切、很殷重。什麼樣的誓願呢?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用他的名號來攝受、化導十方的眾生,也就是第十八願的道理,說:「十方的眾生,稱念我的名號……」為什麼叫「光明名號」?我們大家有沒有名號?有沒有?有啊!我們叫張某某、李某某、王某某……我們的名號有沒有光明?沒有啊!阿彌陀佛的名號叫「光明名號」?

在《阿彌陀經》里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名號本身和佛的光明是一體性的、名體不二,名號本身就是佛的光明。所以,我們念佛,身上有佛光;我們念佛,被佛的光明所攝取,因為它不能分二。所以,叫做「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攝受和化導十方的眾生。只要我們來稱念彌陀名號,阿彌陀佛就要攝取我們、救度我們。「攝取」就是救度的意思,救度我們十方的眾生。這是從佛的立場來說明。下面就從我們眾生來說,我們該怎麼做呢?

「但使信心求念」:很簡單,「但」是只要;「使」是使得。你只要這樣做就可以了,很簡單、很容易。「光明名號攝化十方」是阿彌陀佛的事;我們凡夫做哪個事呢?你只要「信心求念」。「信心」,我就信順不疑;「求」是求願往生;「念」是念彌陀名號,也就是所講的「信、願、行」,「信心求念」。怎麼念法?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很簡單,現在遇到,我就現在念佛。一天念三千,一天念三萬,一天念一萬,各隨根機,如人吃飯各隨量,隨量而飽。你只能吃一碗,你不要撐大肚皮,三碗吃下去,胃搞壞了;大肚皮能吃五碗,看人家吃得少,不好意思,只吃一小碗,結果餓了。我們修行也是一樣,隨我們的根機,隨我們的狀況,就是不疾不緩,不多也不少。當然,作為凡夫的習氣,都是懈怠、下流、容易放逸,所以,多少要有約束。

我遇到好多人,他初歸依,就問我:「師父,你告訴我怎麼做?你給我定個功課好不好?」

「好啊!你能做到就行。」

「哎呀!師父,你定的功課,我無論如何也得做到!拜師父了嘛!」

「好啊!你念佛,念佛好。」

「念多少?」

「你初學佛,不敢定得多。你每天念一百零八聲好不好?」

「哎呀!好!好!好!這個不難!」一百零八聲佛,一秒鐘念一聲,也不過兩分鐘,兩分鐘一百二十秒。「這個不難!」

過了半個月,我去問他。

「我還在念。」

再過幾個月問他。

「師父,我有時候念,有時候沒有念了。」

再過一段時間,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所以,貴在相續。你每天都能念,能念一百零八聲,你就得到很多的功德。

他心中佛法的信仰沒有紮根,搖搖擺擺。他每天念一百零八聲都覺得費事兒──兩分鐘的時間哪裡多?每天念一聲,也還有人念不來。

善導大師在這裡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這個「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是我們心中自己能夠發生的嗎?探本求源,是因為阿彌陀佛發了這樣的誓願,我們才能夠念得出來這句名號。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雖然口中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但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它的根不在我們凡夫這邊。我們念出來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過是阿彌陀佛的正覺果樹上的一片葉子,它的根在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那個地方。你順著它,怎麼不到極樂世界呢?

我們跟阿彌陀佛這棵正覺大樹是一體的。阿彌陀佛要成就正覺的時候,他說:「我要成佛,要救度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往生功德不成就,我誓不成佛!」

等他成佛的時候,他的正覺果樹上面,就結滿了十方眾生往生功德的果。

比如說:這一棵蘋果樹,上面結了果子,阿彌陀佛這一棵六字名號的正覺果樹、菩提樹,它上面結了很多往生的果。每一個人一顆往生果,你張某某,有你一顆,你只要念名號,這個果子就是你的。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了,我們心裏面這個往生的果就結下來了。就像這一棵樹長在這裡,枝丫伸過來,上面結了一個果子,但是,它的根在那裡。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六字名號的根,就在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當中、大菩提心當中,就在極樂世界。我們怎麼不往生?肯定往生啊!

「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才使得我們今天能夠「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才能念出佛來。

大街上,就是一個乞丐,能夠念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十方諸佛都為他鼓掌,這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乞丐,念了一句佛,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告訴你:十方法界都震動啊!因緣成熟了,他才能夠念出這一句佛號出來。也許對他來講是很茫然的,「反正我見了和尚嘛!就是:善哉!善哉!阿彌陀佛!」很多人見到我們,他就來那麼幾句。特別小學生,他心裡邊沒有掛礙,見了和尚,「善哉!善哉!阿彌陀佛!」他也念了一句,這也是他善根成熟了,經過了無量時間,佛的培育和教化,不然這句佛號他也念不出來。

【先以欲鉤牽】

他能念出來了,在經中說:

如吞鉤之魚,出水不遠。

佛很會打比喻,像釣魚,魚已經把魚鉤吞到肚裡去了,你說這個魚,它出水面還遠嗎?時間就不久了。對不對?我們眾生就是一條魚,水代表生死海,阿彌陀佛要把我們救起來,放到涅槃岸上面,他就放一個鉤下來,這個鉤就是六字名號,把你鉤住,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念佛好啊!」「怎麼好?」「能保平安!」「哎呀,好!」

「念佛好啊!」「怎麼好?」「保發財啊!」「哎呀,好!好!好!」

「念佛好啊!」「怎麼好?」「能除病惱啊!」「好!好!好!」

「念佛好啊!能往生。」「能往生我不要!我現在還早,我才三十幾歲。」

你要講能往生,他說不好;你說能發財,「哎!那好!」

那就「先以欲鉤牽」,「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鉤住了。鉤住了,就不遠了,今生不往生就來生,來生不往生,第三生一定往生。

【放心大膽宣講名號】

大家放心大膽、義無反顧,去跟別人宣講這句名號,不要不捨得,不要不好意思,念佛有什麼不好意思?做賊就感到很好意思?念佛覺得不好意思?做那些不好的事,還覺得「這個挺體面」──「今天我們請客,七大姑、八大姨到我家裡面來」,搞一桌,殺生,他覺得很光彩,請吃喝。然後,自己在外面念佛,他覺得:「哎呀!被別人聽到怎麼辦?不好意思啊!」

「真是有味道!怎麼念佛不好意思?」

有一位蓮友,他到哪裡去都拿一串大念珠,總是一串大念珠,上市場買菜也是大念珠,坐火車、坐汽車都是拿著大念珠,好像旁若無人(當然,我們念佛也不要故意招搖,你上了公共汽車,或者晚上周圍鄰居很安靜,就不要出聲了)。他拿著念珠,他說:「我拿著念珠,也未必要出大聲,只要人家看見我拿念珠,他腦子就要想了:『噢!他怎麼拿這串東西!念佛的。』就給他種了一個佛根。」這就好!

【我們能念佛,是因為阿彌陀佛本發深重誓願】

所以,我們能念出這一句名號出來,是因為阿彌陀佛「本發深重誓願」,他發了這樣的願望,說:「我成佛的時候,我要讓十方的諸佛讚歎我的名號,讓每一個眾生聽聞到我的名號。」我們的耳朵能聽到這句名號,這個本來就是佛的誓願在我們身上落實下來了;如果佛的誓願是虛假的,我們聽不到。我們能念到這句名號,也是佛的誓願在我們心中落實下來了;如果佛的誓願和光明來不到我們身上,我們決定念不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光明名號,通過十方諸佛的宣傳、勸化、引導,我們在娑婆世界,感恩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凈土三部經,哎!我念南無阿彌陀佛。

有這麼一個笑話,媽媽想問這個兒子:

她說:「兒子啊!你中午吃飯,你知道這個飯來之不易嗎?你知道飯從哪裡來的?」

「媽媽,我知道。飯是從鍋里盛來的。」

她說:「你啊,不懂。」

另外一個兒子說:「媽媽,我知道。飯從鍋里盛來是不對,飯是從那個桶裡面挖來的。」

她媽媽說:「還不對。」

另外一個兒子說:「我知道,飯是從糧店裡買來的。」

這些都沒有找到根本。之所以有米飯吃,是農民從地裡邊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好像我們吃這一碗白米飯,是從哪裡來的?「我修出來的。」你修出來的嗎?六字名號不是我們修出來的;說:「是我師父告訴我的。」也不錯,但是,沒有講到根本;「是我師父的師父告訴我的。」也沒有講到根本;一直往前追,「師父的師父……」追到釋迦牟尼佛;還往前追,追到阿彌陀佛,就對了!所以,這一句名號從哪裡來?從阿彌陀佛本願、誓願功德而來。來到我們身上,而且來到我們心中,而且被我們念出來了,怎麼能夠不往生?就被阿彌陀佛鉤住了嘛!

大家願意不願意被阿彌陀佛鉤住?願不願意?

(「願意!」)

這還差不多,聲音夠響亮!這麼大好事不願意!

如果不願意……大家願意不願意被閻羅王鉤住?

(「不願意!」)

這個不要回答三個字,回答一個字。你回答三個字聽不清楚。「不」沒聽到,「願意」聽到了,麻煩了!「不!」——就好了!大家願意不願意被閻羅王那個鉤子鉤住?

(「不!」)

對啊!如果我們這張嘴巴──我看大家很多人嘴張得很好!口型不錯!年輕的時候可能長的是櫻桃口,不錯!牙也很白,我們這麼好的口、這麼好的牙,應該拿來幹什麼?

(「念佛!」)

對啊!這叫做物盡其用,這個物就發揮它的作用了。

如果拿來罵人,好不好?

(「不好!」)

不好。拿來罵人、拿來講是非,舌頭就被閻羅王的那個拔舌的鉤子鉤住了。

那怎麼才能脫離這個鉤子?鐘鼓樓那裡有一個《地獄變相圖》。拔舌地獄,挑撥是非、誹謗佛法、婆媳關係不和、咒罵老婆婆、惡口罵人……都要墮落拔舌地獄,那個苦惱啊!閻羅王的鉤子一鉤住之後,不容易脫離!有什麼辦法?也有脫身之計──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被阿彌陀佛鉤住是很幸福的!是不是?

(「是!」)

被閻羅王鉤住是很痛苦的。

阿彌陀佛,他有八萬四千光明。在《觀經》裡面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好有八萬四千光。哎呀!都算不過來了。這麼多的光明,幹什麼用呢?這些光明就要把我們團團包圍,把我們層層捆綁,怕我們漏掉到三惡道裡邊,念佛眾生攝取不舍。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八萬四千光明「咔嚓!」上下左右,立即地把你包圍起來,像一個網藍一樣,包在六字名號的光明當中,不讓你離開在外面,「攝取不舍」,包起來,進了保險箱了,臨命終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色身就留在娑婆世界作紀念了,不要了;我們的神識就到凈土去花開見佛了。

被阿彌陀佛的柔軟光明所捆綁是很舒服的;如果被我們的貪嗔痴惡業、業力系縛的繩所捆綁,所謂「業系凡夫」,那我們就不自在了,就捆到閻王爺那裡去受審判,那就很痛苦。

善導大師這段文就說得很清楚,根本的來源是因為阿彌陀佛發了深重誓願。「深」,是阿彌陀佛的智慧深、慈悲深。經典里講: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阿彌陀佛的智慧、誓願,深,沒有底;廣,沒有邊。沒有一個眾生不在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心的攝受範圍之內。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叫「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我們只要有信心,我們只要願往生,我們只要願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句話,我剛才講的這一段話,是印光大師講的。他說:

凈土法門,萬修萬人去,

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念佛,

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所以,「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一聲,以佛願力,莫不皆往」。後面八個字跟前面講的一樣,「以佛願力,易得往生」,容易往生。

前面第一段話,是阿彌陀佛來救度我們,攝受我們,所謂「光明名號攝化眾生」。我們怎樣被阿彌陀佛攝受呢?不是我們達到什麼樣的功夫、水平,是你只要「信心求念」,你就被阿彌陀佛光明所攝取。這樣就成為一體──佛的光來攝受我們,我們被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不剛好成為一體了嗎?

好像這一支粉筆被我抓在手當中,就跟我的手成為一體了。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被阿彌陀佛攝受在他的光明裡邊,這樣跟佛成為一體,自然而然的,在佛的願力攝受之內。所以,「以佛願力,易得往生」,很容易往生。

各位!往生極樂很容易,只要舉手說同意。同不同意?

(「同意!」)

真的這樣啊!我們只要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說:「阿彌陀佛,我願意被你救,我願意往生,我願意念佛,請你救度我吧!」

阿彌陀佛說:「哎呀!不用請,我是『不請之法』,你沒有請我為你發願,我都為你發了願,何況你還要請我呢?」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不是經過我們三請四邀:「阿彌陀佛,我求求你啊!我請請你啊!你一定要救我,你一定要為我發願,你一定要救我!」這個講的話,是沒有意義的。

阿彌陀佛說:「你沒有請求我、你還在那裡六道輪迴,作人、作豬、作馬……」那個時候,他作為法藏比丘,就主動地發願說:「我要救度你,我要用我的名號救度你!」說:「你現在才跚跚來遲!」

我們很多人講:「阿彌陀佛啊!我念你念了這麼長時間了,念了三年、五年了,你還沒有來!你是不是跚跚來遲?」是阿彌陀佛跚跚來遲?還是我們跚跚來遲?阿彌陀佛成佛十劫了,我們搖搖擺擺,這一輩子跑來了——「阿彌陀佛」,念了一句,「您老人家一定要救救我!」

阿彌陀佛說:「你來晚了,你早就該來了!十個大劫,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去往生了!不過,這一輩子來,也還不晚!」今生來了,也不晚。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他很有耐心,這一輩子沒有來,下一輩子還要等著你,他永遠在等待我們,永遠都要救度我們。

但是,我們自己不要延誤!說:「反正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我這一輩子漏掉之後,下輩子再來,他還等我。所以,我到地獄去打個滾。」敢不敢?

(「不敢!」)

地藏菩薩才敢去;我們不敢去,遇到苦惱就不得了啦!

阿彌陀佛的誓願和名號,它就像樹的根本、河流的源頭。我們念佛,等於是樹的果,結到我們心中來了,等於是阿彌陀佛的法源流到我們的心中。如果阿彌陀佛的法流沒有運到我們的心中,這句佛號任你的能力是念不出來的。我們輕輕鬆鬆能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完全不用懷疑。你何必要在那裡一天念三萬句,又在懷疑呢?

【自信教人信,以阿彌陀佛誓願為標準】

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完了,這一段就講完了:

有一個佛教徒跟一個基督教徒在一起談論後生一大事:

「哎呀!人啊!在世間活得苦啊!」

「對呀!我們上帝也這麼講,耶穌也這麼講,對呀!」

「我們佛也這麼講,阿彌陀佛也這麼講。」

「好啊,」他說:「那你怎麼辦?」

「我啊?我就靠上帝,死了我就上天堂。」

「哎呀!那個,你不究竟啊!上天堂之後,完了到時候還六道輪迴怎麼辦?」佛教徒就講了:「你念佛,到極樂世界,不生不滅。」

基督教徒聽他一講,極樂世界好,怎麼好?

「黃金為地,四色蓮花……極樂世界非常的清凈,那個地方風也清凈、水也清凈,極樂世界的空氣,只要你吸了一口,一吸進去,一不小心,開悟了!吸到肚裡去,所有的煩惱妄想沒有了,當下開悟了。你看,多好啊!」

「哎呀!這麼好的地方!」

「好!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空氣污染,你看,吸下去還有毒素。」

「這麼多好處!」他動心了,「那怎麼去啊?」

「念佛!念阿彌陀佛。」

「就能去啊?」

「能去!」

「那好!那你呢?」

「我?我也念佛啊!」

「你一天念多少佛?」

「我一天念三萬聲。」

「哎呀!那你往生到極樂世界肯定可以了吧?」

「哎!還不行!我的功夫還沒到,我修行還不好。」他又謙虛一番。

這個基督教徒一聽,「不去了,不去了。」他說:「你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講的這麼好,本事這麼大,你這個老修行,一天念三萬聲,你都不能往生,我這個才來的什麼時候能往生啊?你還是跟我一道,上帝那個地方雖然說不究竟,但是,要信靠他,也能去。我們先到天堂不好嗎?」

結果他想去度化人家,被人家講得啞口無言。是不是輸給他了?如果我們這樣去弘揚佛法,肯定輸掉了。你還沒出門,我就知道你要輸。你心中不知道阿彌陀佛的誓願功德。就好像宣傳醫生,說:「我遇到一個神醫,這個神醫有非常神妙的醫術,妙手回春,我講個例子給你聽,他怎麼妙手回春呢?我有一天得了一個小感冒,他給我開了葯,我連服了六十付,感冒沒有治好。」人家一聽,對這個神醫就沒有信心了。

什麼叫神醫?「我某某親戚,他快死了,這個神醫的葯,點到他的舌頭上,當下起死回生!」這個神醫才叫神醫啊!

我們很多人讚歎阿彌陀佛,其實是在貶低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這句六字名號是萬德洪名、阿伽陀葯,我每天服三萬遍,一直念了三十年,往生沒有把握。」這個叫「萬德洪名」嗎?這個叫「阿伽陀葯」嗎?這叫「滿一切願、破一切無明」嗎?這不叫「如實修行」,也不叫「如實讚歎」,這是不了解。

「我們任何眾生、罪業再深重,當下念佛,被阿彌陀佛光明攝取。雖然我是一個貪嗔煩惱具足的凡夫,依靠我自己的業果輪迴的話,我只有墮落地獄,但是,還好!我還有一個保險,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得救有希望。」這麼一聽,沒有哪一個不願意來念佛的。

我們很多人出去弘揚佛法,往往把佛法堵住了。遇到了一個局長,他又喜歡吃。你第一步跟他講:「哎,某某人啊,你要念佛不行啊!你吃了肉怎麼可以念佛?」

他說:「我寧可吃肉,念佛的好處不知道!我現在還是吃肉。」怎麼能勸他念佛呢?

應該怎麼勸他(吃肉當然不好,能夠吃素最好了,但是他現在肯定做不到)?「你只管先念佛,佛也不嫌你。」這樣他才願意念。他有罪惡感,他本來想念佛了,「佛要救度你啊,要給你消災化難啊!你多念佛啦!」

他只要願意念佛,就有佛在他心中做工作。我們來弘揚佛法,不如阿彌陀佛放在他心裡去弘揚佛法。他每天念十句就有效果,每天念一句就有效果。佛在心中之後,慢慢地他就不吃了。他就告訴你:「哎呀,我現在感覺肉沒有味道了,吃下去很腥臭,吃下去之後,毛孔都是臭的。」

世間的人講愛美,愛美把自己弄得很醜;愛香,愛香把自己弄得很臭;吃肉,吃得面孔一點不光潔、很粗糙,在你旁邊一坐,我們都想敬而遠之──離他遠一點,味道不好;對身體也不好。

那麼,怎麼治他的病呢?你先勸他念佛,他只要能念佛就好,底下的事情讓阿彌陀佛慢慢地收拾他。好不好?

(「好。」)

阿彌陀佛有智慧、有辦法,好好收拾他。

特別對你老公,對你家裡人,勸化他,把佛號無論如何送給他,就好了。慢慢之後,他就開始心裏面入道了。「他到臨死都還沒有吃素,我這不是白白教化了?」沒關係!他到臨死沒有吃素,他死了之後就要吃素了。為什麼?他念了一輩子的佛,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眼睛一閉,到極樂世界沒有肉吃了,他只有念佛了,到極樂世界成菩薩了!如果在這個世界,他沒有去往生,這一輩子他吃眾生肉,下輩子眾生吃他的肉,再下輩子他又吃眾生肉,你吃我、我吃你,永遠輪迴,合算不合算?大家都虧了,阿彌陀佛也虧了,他也虧了,眾生也虧了。

如果他能往生,阿彌陀佛也賺了,賺了一個造罪的眾生到極樂世界來成佛;他也賺了,他有三惡道的惡業,但是,他到凈土,不要墮落三惡道,還可以成佛,他也賺了;被他所吃的眾生也賺了,因為,他跟眾生之間有這個緣,不管善緣惡緣,他成了佛之後,他可以分身來度它,他有無生法忍,「我就變一條魚來給你吃,還這個命也沒有關係」,吃完之後,跟眾生解了怨,也可以救度它到極樂世界。

如果對沒有吃清口素的人,你說:「哎呀!你沒有吃素,你念佛,不允許你去!」一個門檻擋住了,「讓你下去!」結果,阿彌陀佛也虧了,他本來可以到極樂世界成佛的,少了一個,他沒有賺到這一筆買賣(阿彌陀佛也要做買賣啊,賺我們眾生到極樂世界成佛,你去一個,他高興一個啊!他嫌極樂世界人少啊?不嫌極樂世界人多啊!「個個都來!十方眾生像雨點一般到我極樂世界來,我廣大無邊際,猶如虛空一樣沒有邊際,都來就好!」)結果,他沒有去,阿彌陀佛就虧了;這個眾生當然也虧了,他念了佛,你說沒吃素,不能往生,嚇得他墮落了,也虧了;其他的眾生也虧了,還要互相之間因果輪迴。相纏相牽入惡道,六道輪迴何時了?這個都是以我們凡夫的知見,障礙了眾生解脫的因緣。這是我們的情見,沒有慈悲。

念阿彌陀佛不要你出一毛錢,他能往生,你何樂而不為呢?

「我就不高興!因為他不吃素,因為我吃素,他念佛往生了,我就感到不平衡!」

請問:這樣的人是有發菩提心嗎?有沒有?

(「沒有。」)

如果要這麼要求,那我們也不能往生了。阿羅漢說:「我得到阿羅漢果,我往生了可以;你這個凡夫,沒有得阿羅漢果報,貪嗔痴具足,你怎麼也能往生?那我虧了!」這怎麼辦?我們怎麼辦?我們不都是不能往生了嘛!

到極樂世界不是以我們凡夫講「你能往生,我不能往生」,彼此在那裡講,「因為你沒有吃素,因為你沒有出家,因為你不會讀哪個經典,所以,你念佛是沒有用的」。這些話都不符合法門的精神。

是以阿彌陀佛的誓願作為標準,你只要念佛,你只要願意來往生!

【加強自律】

當然,我們願意念佛,我們心中就有佛的存在,就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要收攝我們的惡業、收攝我們的身心。我們既然念佛了,加強自律。

念了佛了,應該比原來做得更好,才說明你入了法道。哪裡說你入了佛法之道,結果比原來做得更差,原來吃素,原來不喝酒,「現在我可以喝兩杯了」,這樣是貪圖世間,你不是貪愛極樂,你這樣不是在念佛,是在念你的五欲六塵。不是說這樣的人佛不救,而是說你根本心不在佛那一邊。

就好像我們上船一樣,我們兩隻腳,雖然一隻腳在岸上,一隻腳在船上,就看你的重心在哪裡?我們現在還在娑婆世界,我們這隻腳當然還沒有拔開,但是我們的重心是在前面那隻腳、在佛那一邊,你這樣才可以到極樂世界。結果你的重心在後面這隻腳上,前面那隻腳碰上面,那能夠坐船到彼岸嗎?能不能?

(「不能。」)

我們很多人念佛,他做個樣子給別人看,「我也念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像這個腳放在旁邊點一點,重心還在娑婆世界,「我還要貪兒、貪女、貪吃、貪喝、貪五欲六塵……」以念佛作為一個裝璜的門面,這個不叫真實願,不叫真實信,也不叫真實行!六道輪迴有你在!

好!大家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中論 觀苦品第十二
中論 觀六情品第三
中論 觀業品第十七
中論 觀因緣品第一
中論 觀時品第十九

TAG:思想 | 菩薩 | 大師 | 龍樹菩薩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