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七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七集)  2012/7/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頁,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我們學到第四,現在看第五。「五、禪那波羅蜜:梵語禪那,華言靜慮」,翻成中國是靜慮的意思,「可度散亂。謂念慮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謂依定生智也」。這就是大乘教常說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禪定能開智慧。什麼叫做定?這個地方有標準,說念慮皆忘,念是起心動念,慮是分別執著;換句話說,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定的境界就現前,那就是定的境界。念慮皆忘,這是自性本定,也就是明心見性了。這個心安在自性上,以自性為境界,自性就是涅盤、就是真如、就是如如,也就是圓寂。又名智生,智慧現前。底下這一句說,謂依定生智,這就有次第的,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大徹大悟那是性定,那是此地講的念慮皆忘,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經云:菩薩於五欲境」,五欲是色聲香味觸,這個地方的五欲它是這樣寫法的,「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禪那波羅蜜」。五欲也說財色名食睡,這是經上常講的。兩個說法沒有妨礙,都是貪瞋痴的對象,它能夠生貪瞋痴慢。對於五欲境,把貪瞋痴慢斷掉了,這就叫得到定;如果在這個境界裡頭還有貪瞋痴的念頭生起來,這定就沒有了。眼對的是色,這個地方講的是五塵,意對的是法,那就叫六塵,五欲六塵。香是鼻根對的,味是舌根對的,觸是身根對的,眼耳鼻舌身這前五根,這是五種境界。對這五種境界它就生五識,眼識、耳識,這稱為識。我們前面學過轉識成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作就是菩薩行、菩薩業,這個智慧就生起來了。在凡夫,他就生慾望,生貪瞋痴慢疑,他生這個東西,叫生煩惱;換句話說,禪定波羅蜜幫助我們轉煩惱成菩提。所以它能夠度散亂,凡夫的心是散亂的,散亂的反面就是禪定,也就是講制心一處。

  我們修禪定,我們學凈宗,修念佛三昧。一般禪定是心安理境,安心於理境;我們的禪定是安心彌陀,把心安在彌陀上,比這個容易修,容易修,成就比這個高。這個在世間一般說,在現前社會已經相當困難了,從它的等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色界天。實際上,欲界六層天,前面兩層天修十善業道,上品十善生忉利天。再往上去,單單善不夠,還要加禪定功夫,也就是慾望逐漸要降低。對於五欲六塵淡薄了,才能夠提升到夜摩天,還是欲界,夜摩上去兜率,再上去化樂天。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王就是波旬,我們佛門裡面也稱他為魔王波旬,他的地位高,神通廣大。為什麼稱他魔?他不喜歡人出家,他不喜歡人脫離六道輪迴,一個人要真正修行脫離六道輪迴,他總是會障礙。什麼原因?他情執很重,六道眾生都是他的眷屬,他希望他的眷屬興旺,不希望他離開。這個天王福報也非常之大,在欲界裡頭福報是最大的,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的。

  可是,如果真正發心修行,他也很佩服,你真有這個決心,真有這種堅固的願力。所以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他也曾經做過護法。原先世尊示現的八相成道,他也來擾亂,結果被世尊定力降伏了,降伏之後他護持。現在佛法衰了,其他的宗教大概他不會理會,為什麼?其他宗教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他對佛法做障礙我們理解他。我們真正真修,在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倒駕慈航回到娑婆世界來教化眾生,波旬也會很歡喜。畢竟真正有出世這種願望的人不多,貪戀這個世間人間、天上之樂的人佔大多數。魔王波旬也是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所以我們跟他往來的話,要把我們的心愿講清楚、講明白。

  六道,一般諸佛剎土都有,諸佛的凡聖同居土就是六道,諸佛的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我們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世尊為我們介紹十方諸佛剎土,有完全清凈的,沒有穢土。這種情形我們就明白了,每個人修行證果願力不相同。有人發願,我要度造罪業的眾生,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悲心特別重。有些人成佛了,他不要六道輪迴,像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頭有六道,但是它只有人天,它沒有修羅,沒有三惡道,有人天兩道。甚至於看到其他佛世界裡有沒有六道的,它有四聖法界,沒有六道。也有一些連四聖法界都沒有的,換句話說,它只有實報莊嚴土,那叫真凈土。那個地方不能帶業,純凈土,往生到那邊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們將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統統斷盡了。所以諸佛剎土並不完全相同。哪些人願意去往生?這些人過去生中所謂是有緣人,跟佛有緣,跟那裡頭的菩薩有緣。有緣人還是會到一起,在一起修行、證果,回歸常寂光。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

  有六道的地方成佛都特別慈悲,為什麼?眾生難度。我們現前這個環境,可以說是難度裡頭最難度的。你怎麼樣誠心誠意待他,他不相信你;騙他,他相信。真實利益他不知道,他聽不懂,他想不通。只看到眼前,不知道前後,前是過去世,後是未來世,他不知道,這是最難度的。難度而來度,這叫難能可貴。在這個地方示現,在這個地方修行,修成功的,十方世界的諸菩薩都佩服、都讚歎,太難、太不容易了!這是塵。真正講欲是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所謂七情五欲。

  禪定也有三類,第一個「安住靜慮,謂亂想不起,深入禪定」。修禪定是什麼意思?怎麼個修法?這些常識要知道。禪定,總而言之就是把妄念伏住,它沒有斷掉,斷掉那就證果了,伏住,不起作用。四禪八定都是把妄念伏住,為什麼?即使生到最高的四空定,非想非非想處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的壽命八萬大劫,這壽命,世間壽命最長的。那個壽命是什麼?就是定功。八萬大劫不可思議,諸位要知道,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這叫一個大劫。八萬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這是多長的時間!這些天人,四空天人,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他到哪裡去了?他到他方世界去了,將來這個世界又成就了,他又回來。那壽命到了?壽命到了定功就失掉了,定功失掉,他上頭沒有了,他就往下墮落,這叫輪迴。掉到哪裡去?一般掉下來不是掉一層、二層,從上頭一直掉到最下,掉到無間地獄。為什麼會掉到無間地獄?謗佛、謗法。他自己以為修行在那個境界證得大般涅盤,證得大般涅盤就不生不滅了。壽命到的時候,生死現象一現前,他就說這是諸佛妄語,我證得了,為什麼現在還要受輪迴、還要墮落?這個念頭生了,這就是謗佛、謗法,謗佛、謗法的罪是無間地獄。這就說明,四禪八定是伏煩惱,不是滅煩惱,所以他不如小乘,小乘真的是滅見思煩惱,不是伏煩惱。所以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這個我們總搞清楚。

  可是世間禪定不簡單,世間禪定我們要是得到了,往生決定有把握。為什麼?他能控制妄念,他妄念不生,讓我們的心裡頭只生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除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其他的念頭都沒有,這是念佛三昧。念佛的人只要有這樣的定功就夠了,就決定得生。品位向上提升,我們就知道蕅益大師在《要解》里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淺深不是念多少,不是這個,也就是說你伏斷煩惱的功夫。定力深的人,伏斷煩惱力量很強。伏煩惱就能往生,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若是滅煩惱,那就不是同居土,他生方便土,方便有餘土。只要你能夠把身五種見惑斷掉了,這不是伏,是斷,到極樂世界就是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的下三品。如果再將思惑,八十一品思惑斷掉,他在方便有餘土就得中輩往生。如果統統斷掉,見思煩惱斷盡了,這個人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跟辟支佛這種人去往生是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在那裡面。由此可知,禪定能夠幫助我們往生提升品位。

  應該說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念佛功夫的淺深。六度,一切大乘菩薩統統都修的,十波羅蜜是《華嚴經》上,華嚴海會佛菩薩他們學習的。六度跟十度其實是一樣的。十度後面四度從哪裡來的?從般若波羅蜜開出來的;換句話說,講十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體,後面四種是般若波羅蜜的作用,起用。說兩種智來說,般若波羅蜜是根本智,後面這四種是後得智,是權智,就是他把般若波羅蜜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這個地方,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說六不少,說十不多。智慧是從定中得來的,我們對它要認識。這是第一種安住靜慮,亂想不起。我們今天用的是安住彌陀,安住在聖號,阿彌陀佛名號上,亂想不起,這也有功夫淺深。真正定住了,剛才說的往生品位升了,到方便有餘土去了。

  第二種,「引發靜慮,謂智慧現前,生諸功德」。定跟慧常常是互為體用,禪定是體,生智慧,智慧之體能生禪定。禪定是什麼?禪定是放下,智慧是看破,看破能幫助你放下,放下能幫助你看破,這就是禪定跟智慧它兩個互相相輔相成的。實在講,整個佛法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定跟慧,也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放下;也就是教下常講的止觀,止就是定,觀就是慧,智慧觀,止就放下。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事實真相,誤以為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真的,所以放不下。如果你真知道了,擺在面前什麼都是假的,連自己身體是假的,自己念慮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就容易修定,不想了。連袁了凡居士,命被人算定,居然二十年當中,每一年的流年都被他算得那麼準確,一點都不差。所以你看看這也是智,世間智,相信算命先生,算得真不錯,把念頭放下,什麼也不想,每天靜坐。他那個靜坐只有定沒有慧,不是禪定。禪定是靜慮,靜裡頭有慮,有境界;了凡那個定沒有境界,那個定叫什麼?無想定,什麼念頭都沒有。無想定真修成了,第四禪有個無想天,他們到那裡去了。什麼念頭都沒有,一點智慧也沒有,它是無明,被無明所覆蓋。這在佛法里不是正定,那是邪定。

  佛法里定中是有境界的,依照《華嚴》修定的,定中有華嚴境界;依照《法華經》修定的,定中就有法華境界;依照凈土修行的,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定中能見佛,定中能到極樂世界去,它不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定中境界不能執著,一定要守住一個最高指導原則,《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執著就錯了,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不能執著。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種種境界現前,一定要知道,全是假相,不要被境界欺騙,我們的心才清凈。心裏面怎麼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再說得粗一點、明顯一點,我們對這個境界非常清楚,這是智慧;心如如不動,不起貪瞋痴慢,這就是定功。不起妄念,妄念是什麼?佔有、控制、支配,支配就是權力,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生起這個東西,你造業。無所得的,他起了個要佔有的念頭,得不到,這個念頭要放棄、放下,不能控制。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真相好,被科學家證明了,我們對它一點懷疑都沒有,那就是不斷之無。我們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裡頭有什麼東西?那個境界是什麼?那個境界是整個宇宙,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什麼地方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生的,遍法界虛空界,就在那麼短的時間。法界虛空界真的嗎?不是真的,它的生跟滅,用佛經上說,生住異滅四個階段,都在那一念裡頭。你說這一念是有還是無?這一念裡頭有生住異滅、有成住壞空,你看那麼短的時間,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再把它分成四個階段,那就乘四,確確實實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整個宇宙就這個現象,能大師看到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我們今天看到是什麼?是這些許許多多現象密集糾纏在一起,讓我們五根裡頭產生了個幻相,以為它有。一秒鐘很短,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的現象是獨立的,它不是相續。相續是完全相同的,這才相續,它不是,不是完全相同,每一個都是獨立的,那根本就沒有。《般若經》上佛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說無所有、畢竟空是事實真相,不可得是勸我們不要在這裡頭有得失的念頭,沒有得也沒有失。有得就有失,沒有得哪來的失?到我們自己修行證得八地菩薩的時候,這個事實真相全看出來了,這清清楚楚,一絲毫不迷惑。能大師證得的境界,我們無法想像,能生萬法是他親證的。這樁事情,理我們曉得,一念之間,就是那個微細的一念,他能捕捉到那一念。那一念怎麼?那一念放下了,真相大白。我們是這一念沒放下,妄念一個一個的冒出來。

  這樁事情,我們看量子力學家的報告,這個現象他看出來了。念頭,念頭起來立刻就滅掉,他們說沒有原因,念頭一起立刻就滅掉。物質現象知道了,是從念頭來的,念頭怎麼來的?念頭不知道,怎麼冒起來馬上就滅掉、就沒有了?他看到這個現象,佛在《楞嚴經》上講了,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念頭。這一個念頭,我們現在很清楚,就是大乘經上講的五蘊,這一個念頭裡頭具足了色受想行識,阿賴耶在其中。迷了就是五蘊,悟了怎麼樣?悟了不可得,悟了就沒有了,念頭不生了。這一念斷掉就悟了,這個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悟是體,見性是它的作用,明心見性,它作用。見性,我們教下稱它為成佛,見性成佛。這是大乘教講到究竟圓滿了,圓滿成佛,圓成佛道。所以智能幫助放下,這樣講法大家更清楚,引發靜慮就是幫助放下。謂智慧現前,生諸功德,放下是功德,放不下是福德,福德在輪迴裡頭受報,功德是超越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跟福德不一樣。

  第三「辦事靜慮」,放下能辦事,「謂功行圓成,利益眾生」。這什麼意思?《妄盡還源觀》上賢首國師給我們講四德,第一句話說隨緣妙用,這個就是隨緣妙用。隨緣是辦事,妙用是什麼?妙用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禪定,是辦事的靜慮,那就是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示現的時間長,釋迦牟尼佛的示現八十年,應身,也來投胎,示的有生有死,八十年。隨緣妙用,這禪定的妙用。文殊菩薩照顧虛雲老和尚朝山,路上生病了,現一個乞丐的身來幫助他,這是化身。乞丐從哪裡來他也不曉得,走了之後到哪裡去也不知道,需要他的時候他來了,不需要的時候他走了,這化身。你看化身能夠照顧他十幾天,不可思議。什麼人能做到?真正明心見性的人統統能做到。

  這就說出學佛的好處,念佛人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有這個功夫。這個功夫是什麼?六通裡頭講神足通。神足是變化,能分身,能變種種不一樣的身。現身變什麼樣的身分,不是自己意思,自己如果有意思的話,那是凡夫,他做不到。這個身是怎麼變出來的?眾生的感應,楞嚴會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希望什麼心,他就現身。你看虛老和尚病倒在路上,四周圍都沒有人家,這個時候一定想,這時候要有個人來幫助我多好,就有個乞丐出現了,隨著他的心。為什麼?乞丐出現,他一點懷疑都沒有;其他的身分,怎麼好要求他來照顧他幾天,不好要求。乞丐反正到處討飯的,居無定處,這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個乞丐心很好,他來幫助我。這種感應就跟水實驗一樣的,一個道理,水沒有起心動念,我們有個念頭去感它,它馬上就有反應,我們沒有心去求他,自然的。

  所以諸佛菩薩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真到有需要的時候,他怎麼會不現身?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活活潑潑,自在無礙,沒障礙。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有這個能力,那能力從哪裡來的?不是修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你的。經上不是說得很好嗎?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薩,普賢也是阿惟越致菩薩。發心朝五台,文殊照顧你;發心朝峨嵋,普賢照顧你;發心朝九華,地藏菩薩照顧你,感應。這些大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根本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沒有現身。我們起心動念、一切做為,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身體狀況他也很清楚,每一個細胞這個頻率他都收到,我們身體遇到病痛困難,他一定會來照顧。

  所以,這屬於智慧,都從經教上得來的,長期經教的薰修,真的相信,不再懷疑,感應道交就形成。有懷疑是最大的障礙,感應斷掉了。我們發射出去的波,佛菩薩接收到了;但是他那個波到我這裡來,我這裡有障礙。他知道我,我不知道他,換句話說,他幫我就有困難。我發出去的沒有問題,他們能收到;他發給我的時候,我收不到。其實是收到,收到怎麼?好像我們的機器故障了,不靈,沒有感觸。如果我們這個機器,這個身體、這身心沒有故障,他發射到我這裡來,我這裡很清楚。什麼沒有故障?清凈,沒有故障;平等,沒有故障;覺,沒有故障。我們有染污、有不平、有迷惑,這故障,故障產生障礙,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障礙不在外面,在自己,在念頭。

  念頭為什麼產生這麼大的力量?為什麼產生?因為我們信心不夠,始終都有懷疑。這信心真難!一點懷疑沒有,真信太難了!什麼人一點懷疑沒有?一個是有智慧的,上上根人,他對於這些事理一清二楚,他沒有懷疑。第二種愚夫愚婦,他沒有懷疑,我們常說的阿公阿婆。他老實、聽話、真干,沒有一點懷疑心,所以他的感應不可思議,他沒有障礙。上智下愚最容易得度,上智的人成就很多,下愚成就也不少。我們這個階層,今天叫知識分子,我們的麻煩就是知識,知識在佛法里叫所知障。障是兩種,一個是煩惱障,煩惱是障,貪瞋痴慢疑這是障;另外就是所知,知識,知識裡面的障,重點就是懷疑。信心不具足,你不能說他不信,也不能說他真信,信裡頭有疑。

  般若波羅蜜,第六「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不是不能翻,是為了尊重不翻。大乘經求什麼?就求般若,所以大乘就是智慧。《無量壽經》的經題,「佛說大乘」,佛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這三種是果。修凈土希望是什麼?希望就這三樁事情,我們所希望的,智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無量壽是德裡頭的第一,為什麼把它放在第一?如果沒有壽命,一切都落空了,所以頭一個要有壽命,德用才圓滿。極樂世界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證得佛果,那個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但是,等覺破最後一品無明習氣的時候,他提升了,證得妙覺的果位,那是真無量壽了。妙覺如來他離開實報土,他到哪裡去?他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無量壽,那不是有量的無量;換句話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有量的無量,證得妙覺是真正無量。所以他那個有量跟無量是接著的,接軌的,沒有脫節的。我們可以說,極樂世界無量壽是真的無量壽,兩種生死都沒有了。這兩種生死,說實在的話,在實報莊嚴土裡頭就看不到了,實報莊嚴土理上講有變易,但是事上你看不出來,事上沒有。不像在十法界,理跟事都很清楚,在諸佛的報土裡頭,理有,事上看不到。

  般若「度愚痴」,它的相「決定審理名智」,這是給我們解釋這個字,智慧這兩個字的意思。什麼叫智?什麼叫慧?審察這個理論下決斷的,這是智。「造心分別名慧」,這是什麼?出主意的。如果我們拿打仗來做比喻你就很了解,參謀出主意是慧,主將下定決心那是智。慧主意多,主意多什麼?不知道用哪個好。智高的人他一看,他就能知道哪一個主意好,決定用他的。所以打勝仗的功勞不在參謀,在主將,他決定的,他的功勞最大。這個解釋也非常好,你看決定審理,造心分別,造心就是分別心,這是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達無礙也」。這是菩薩的智慧。菩薩對於一切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他知道這些事情相有性無,沒有自性,事有理無,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智。這就是他決斷。他能夠在現象上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穿衣吃飯,一起工作。眾生著相,有苦,身有苦樂,心有憂喜,這就是眾生所受的,苦樂憂喜。佛菩薩沒有,為什麼沒有?他沒起心動念,跟眾生在一起幹活,他沒有苦樂憂喜,這就叫隨緣妙用。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連佛法都是假的。《金剛經》上佛講得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你要以為佛法是真的,就壞了,那你完全搞錯了。

  我們現在要執持名號,認定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相有、事有,我們執著這個有,我們要到那裡去;但是一定要曉得,理上沒有,自性清凈心裡頭沒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十劫之前建立的,那十劫之前沒有,這個要曉得。極樂世界設立在那裡是什麼用的?給我們做跳板的,我們到那去成佛;如果你執著它有的話,佛就成不了。所以到極樂世界最後,極樂世界舍不舍?舍掉了。剛才講的,等覺菩薩住極樂世界,升到妙覺就脫離了,實報土不見了、沒有了,還是一場夢。夢醒了到哪裡去?常寂光去了。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你要到極樂世界,常寂光馬上把極樂世界現前。常寂光現一切諸佛剎土,給諸位說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示現出來的?這就跟那個水實驗一樣,感應,眾生有感,常寂光自然應。常寂光就是佛身,常寂光就是佛心,身心都沒有了,一片光明,光明就是他的身,光明就是他的心,光明遍照,光明遍滿。無論你在哪裡,你起心動念是感,常寂光就應,自然應。所以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事實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文殊菩薩示現一個乞丐,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他這個身能夠停留十幾天,眾生需要,他就在,眾生不需要,他就沒有了。

  我還遇到一樁事情。我抗戰期間,抗戰的最後我在貴州念書,國立第三中學,專門收的是流亡學生,不但不要繳學費,學校管吃管住。有時候救濟的一些衣服東西我們還都分到,全都是難民,學生都是難民。所以國家辦這個學校來救濟我們。校長周邦道先生,這個老人天下第一好人,大公無私。他兒女好像有六個,也在我們一起念書,他的老四跟我同班,我們也非常好。在學校裡面,所有救濟物資來援,同學先分,分剩下來的,有,他們才有分;沒有剩下來的,他們都分不到。我們學生對校長服氣,校長一點私心都沒有,照顧我們學生比照顧兒女還要周到,夫妻兩個都是這樣的。跟他自己小孩說,你們父母在身邊,他們父母都不在身邊,要多照顧些。我們感動,把老師、師母當作自己父母看待。

  抗戰勝利,學校解散了,各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回到南京,老師他們解散之後也到南京。這樁故事是我們在台灣又碰頭了,他跟李老師講的。因為他在台灣住在台中,拜李老師為師,學佛了。從前是我校長,在李老師會下,我們同學。他跟李老師說,他說周師母住在南京的時候,他南京住的地方我去過,很大的房子,三進。大門進去是很大的院子,很多樹木;然後再裡面,裡面有圍牆,第二進;到第三進才是他們的客廳。她說有一天有個和尚到她家來化緣,問這和尚從哪裡來的?九華山來的。問他想要什麼?五斤香油。沒給他,不信佛那時候,那時候沒有佛教信仰。夫妻兩個非常慈善,真是慈善家。沒給他,那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庭院這麼深,沒開門,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再把門打開一看,大門、二門都是關到的,他到哪裡去了?

  這樁事情讓她多少年來她沒有辦法解開,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化身。後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家裡有,沒有給他。從此以後,她跟地藏菩薩有緣,修地藏法,每天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她念的大悲水特靈,真治病。師母晚年學佛,在台中往生,火化的時候留有三百多舍利。在家修行有這麼好的功夫,難,真不容易。這是化身,只有二十幾分鐘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他們家大門、二門都沒有開,沒動靜。這是特殊因緣,大概就是奠定往後在台中遇到李老師學佛的一個緣分,菩薩用這種方式把它促成。她真信,她那個信比我們的信不一樣,她親眼見到的,所以學佛特別認真。

  我這個老校長,我說他天下第一人,天下第一個清官。晚年他做考選部的政務次長,就是副部長,現在講第一副部長。國家配給他有一輛轎車,家裡給他裝了電話,這是公家裝的。他在家裡告訴他的兒女,他的車只有上班他可以坐這個,上下班,如果去看朋友的話,他坐巴士、坐公共汽車,家裡的人完全沒分。你說這個,他家他的兒子跟我們談起來,他說老頭子怎麼糊塗到這種程度!公家給你車,不就給你坐的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坐?他自己去看個朋友,他坐巴士,為什麼?為公家省一點汽油。電話可以接,不能打出去,他的公事他就可以打出去,私事不用這個電話。私事打電話,那個時候巷口,這一條巷巷口有個公用電話,到巷口去打公用電話。到哪裡去找?恐怕找不到第二個,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個,我說天下第一清官,真正是清白。

  做事情小心謹慎,認真負責,不是應該得的錢,一分錢都不拿。公家裝電話,電話費是公家給他付的,國家的,要替國家節省,私人用電話不用這個,因為用這個機器是公家付錢。這是我們一生親自看到的。你要是給人家講,人家不相信,怎麼可能有這種人?他家是真的。他的兒女我們就跟兄弟一樣,常常在一起聊天,非常不服氣。所以他們給我說,做他的學生好,做他的兒女太苦了,管得太嚴,好處都分給同學,家裡人得不到的。現在這些人都走了,這種典型、樣子再也看不到了,如果我們不是真正遇到,確實沒人相信。但是我們知道老師一家真正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後人如果能效法,一定有發達的,祖上有德。

  「經云:菩薩於諸佛所,善觀諸法,得實相印,普入一切智門,是名般若波羅蜜」。這幾句話意思很深。菩薩於諸佛所,菩薩有能力親近佛陀,尤其是法身菩薩。不但極樂世界如是,證得法身就有這個能力,有能力分身,分無量無邊身,親近諸佛如來。供佛,供養佛是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我們親近善知識亦如是,親近善知識是福慧雙修,佛是善知識當中第一善知識。親近善知識要善觀諸法,這個善字,妙就妙在這個字,善是真實智慧,你看一切諸法得實相印。實相,括弧裡頭有簡單註解,「一實相也」,實相就是什麼?一相,一相就是實相。一相是什麼相?空相、幻相。一切法體是空的,相有體空,事有理空。所以你看到實相,就是從相上見到性。相從哪裡來的?性現的。性是什麼樣子?性沒有樣子,性不是物質,不是意念,所以它沒有相,但是它能現相。眾生有感,它就隨著感現相,隨緣現相。現什麼相由緣去決定,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隨自己的意思,他沒有自己,他也沒有意思。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知道。

  你知道之後,你才曉得佛經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憑什麼說的?憑實相說的,實相無相,完全是憑感應說的,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眾生沒有感,他就沒有應。所以,眾生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說法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完全是從自性裡頭自然流露的。怎麼流露的?你有感,自然應的。就像水實驗看到這些圖案,水沒這些圖案,有感它就現,沒有感它不現。水尚且能夠感應現相,何況自性?自性有感的時候,能現身相。在極樂世界實報土,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佛在實報土現報身相;在前面兩土,同居土、方便土,現應身相;臨時,時間很短,不是很長的,現化身相,都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可能有分別執著?這種現象是什麼?這是自然現象,就是法爾如是,自自然然他就是這樣的。如果勉強說個理由,那就是佛在因地曾經發過心,發過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發過這個願。今天他成佛了,眾生需要他幫助的時候肯定現相,是這麼回事情。佛菩薩沒有不現身說法來幫助的,沒有這個道理!我們將來成佛亦如是。所以我們對這樁事情要信心十足,不能有絲毫懷疑,懷疑就錯了。

  「無相之相名為實相」,真實相是什麼?真實相沒有相。「印即印定」,印定是什麼?中國的習俗是以印做為憑證的,佛的印把它印定,叫真憑實據,蓋上佛的法印。佛的法印是什麼?無相。「一切法皆無相故」,一切相都是假相,所以相有性空。現在科學給我們做出證明了,相怎麼有的?完全是波動。它不動?不動,相就沒有了。所以所有的物質現象,是念頭波動現象裡面產生的,產生這個物質現象;念頭不動,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所以科學家也是下了個定論,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念頭。佛經上也講,佛經上講,相是什麼?相由心生。古大德後頭還有一句話做總結,「全體是心」,遍法界虛空界全體是個心。心有沒有相?心沒有相,但是它能現相。這真的叫實相。我們要曉得,知道之後就是放下,真知道了,徹底放下,徹底放下你就全部證得。需不需要?不需要。眾生有需要的,立刻就現前。

  確確實實沒有自己,你說法身,法身是什麼?整個宇宙就是自己的身。我們把這個降低一層來講比較好講,降低一層是阿賴耶,整個阿賴耶的境界相是我們的身體,這叫法身;整個阿賴耶的見分是我們的心,是自己的心,這叫法身。雖然這些相不執著這些相,完全對了,執著就迷了,不執著是覺悟。為什麼不執著?因為它剎那剎那波動現象,它根本就不存在。我們今天所看的、所接觸到的,統統就像什麼?像電影的銀幕上一樣。銀幕上所現的,決定不是真實的,剎那生滅,這個剎那都不好講,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滅;換句話說,它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它聚集在一起產生一個幻相,許許多多的意念、無量的意念,你看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聚集在一起,一秒鐘的時間。我們能看到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相,有色受想行識五蘊具足,我們看到色,也感覺到它裡頭有受想行識。

  譬如水,水是礦物,現在證明水會看,它有見;會聽,它有聞;它對這一切境界它知道,它有覺;我們把念頭對它,我喜歡你、我討厭你,它有知。見聞覺知統具足,就是一滴水裡頭它都具足。做水實驗的時候只是一滴水,用一個針尖,拿一滴水放在玻璃板上,放在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冰,拿出來放在顯微鏡裡面,它就變成結晶。善的念頭、好的意念,它的反應非常之美;不善的念頭,它的結晶就很難看,非常明顯。針尖底下那一滴水有見聞覺知,我們端起杯子喝的水,滴滴都有見聞覺知,活的不是死的,今天講有機。那我們就知道,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石頭、泥沙都有,這桌子都有,都是的。我們在小房間裡頭,天花板、牆壁、地板統統有。如果你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還能起壞念頭嗎?還能幹壞事沒人知道嗎?全知道,沒有一個不知道,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這樁事情,上次美國修.藍博士到我這裡來參觀,他就說出來了,統統知道。他那種能力,實在講每個人都有,並不是他特殊,所以他到處宣傳,要人家學習。基本的條件就是清凈心,他說的,他講記憶,你把你記憶裡頭一些不善的念頭清除掉,善的念頭也清除掉,讓你的心恢復到清凈,清凈心就能幫人治病。清凈心是把自己身上得病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所有的病態都是細胞帶的病毒,病毒都是染污,都是不善的念頭所感的。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他能夠用心想,清凈的心想,純善的心想,能讓自己身體恢復正常。我問他的方法,每天做半個小時觀想,把病人觀想跟自己合成一體。所以,他要他的資料,就是病人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病歷,他知道這些東西就可以了。然後觀想自他是一,現在看他的病歷就是自己的,用自己的意念調整自己,自己的病好了,對方就好了;對方的人距離幾千里都沒關係,不要見面的,不跟病人接觸的。一個月,三十天就治好了,每天半個小時,完全用觀想、用念力。

  今天量子力學說念力不可思議。念力,也談到負面的念力,負面就是惡念,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念頭力量非常強大,能把這個世界破壞,能把星球破壞,非常可怕。懂得這個道理,這些量子力學家各各都知道,用什麼方法?斷惡修善,不但救自己也救了別人。你用負面的,不但害人也害自己。負面我要害一個人,但是負面同樣讓山河大地全都變壞,就災難發生了。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般若也有三種,第一種,「生空無分別慧,謂平等照了俗諦之法,無生滅相」,俗諦是世間法。生空,生是講眾生,也就是人空。它第二個講法空。生空是眾生空,所有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是假的,都是空無所有,不可得。你看用什麼?用無分別慧,不分別是智慧,分別是煩惱;不執著是智慧,執著是煩惱,執著是染污,這都不是好東西。謂平等照了俗諦,俗諦是世俗諦,就是六道,就是十法界。以阿賴耶為主的,這俗諦;以真如為主的,這叫真諦。這是慧照俗,照一切俗諦怎麼樣?無生滅相。這個話很難懂,必定要用彌勒菩薩這個開示,我們就明白了。一切諸法波動的現象,頻率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波動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在這個真相之下,生滅不可得。你說它生,生不可得,滅也不可得,所以叫它做不生不滅。如果它真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那毫無意義。而是什麼?生滅的速度太快了,你沒有感覺到它生,它已經滅了;你沒有覺察它滅,它底下又生了。

  所以,每個生滅都是一個獨立的,它不是相續相,時間那麼短,你根本捕捉不到,所以說它是空相。必須這些生滅相,無量的生滅相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這個現象《金剛經》上叫做「一合相」。一,現在我們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就是最小的物質,科學名詞叫微中子,佛學名詞叫極微色,極其微小的色,也叫它做極微之微。這個東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現在科學家發現微中子,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他們分開了,再分變成什麼?物質沒有了,看到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個發現才曉得,物質現象是從念頭波動現象裡頭產生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上講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心就是念頭,所有物質現象是念頭產生的。念頭好我們身心就好,因為身心是物質現象;念頭不好,我們就多病,身體就不好。

  所以今天科學家提出來「以心控物」,用我們的意念控制物質。第一個實驗點就是身體,叫療愈,疾病的治療,用意念,用好的念頭。現在治療裡面證據十足,發現這個治療,念頭集中,不要去問身體好壞,那個效果比什麼都大。他們做實驗的,念力集中,集中在一個善念,把自己身體忘掉了,根本就不想它。身體有病也不要去想病,也不要去想沒病,你只不理它就完了,專想你那個善念,身體病毒的細胞自然沒有了。這個要有耐心,你看修.藍博士他替人治病需要三十天,每天半個小時,三十天,這是耐心。只有念,純凈純善的念頭,不夾雜不善的念頭在裡頭。那個念,你看,真的就把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了。

  在這個地方讓我們也能想到,為什麼佛門裡修行的人健康長壽?換句話說,他心在定中,定心是心住在一處。修定的方法很多,你住在一處就對了,儒也修定、道也修定。但是他們的修定方法跟佛家不一樣,他們把心,你看一般我們聽說丹田,把心就想著丹田,這也是一種禪定,他就不胡思亂想。今天我們知道,我們能夠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因為這個裡頭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雙重利益。你修其他定得不到佛力加持,修念佛三昧決定得佛加持。只要你真信,萬緣放下,靈得很。修習效果不彰,不是別的問題,統統是沒放下;真放下,效果立刻就現前。時間到了,我看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四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集)
超度嬰靈往生凈土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五集)
凈土論著___宗曉___樂邦遺稿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