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祥、中山裝、奉幫裁縫:中百公司原址的故事
來自畸筆叟
00:00 17:35今朝,還是拿「中百公司小別」來當由頭。
老上海都曉得,四大公司中,中百公司大樓,即原大新公司造得最晚。1917年就有先施,第二年有了永安,1933年再有了新新,三年後才有了大新。
不過,大新公司的十層樓沒造的時候,亦非一片荒地。早在辛亥年之前,那裡就有了一排三層樓的沿街面房子,轉彎角子也是弧形的。
榮昌祥門面
2013年,我的一位朋友曾雄心勃勃地想做一套南京路(花園弄)170周年的紀錄片,我有幸參與了前期籌劃。此項目雖因故流產,但我還是從中撈到了不少珍貴資料。
比如,1910年時,南京路西藏路口轉彎角子上的一排門面,租給了一個叫王才運的寧波奉化人,他開出了一家幾乎是上海最早的有些規模的前店後工場式的西裝店,名字就叫「榮昌祥」。
王才運的西服手藝是跟他父親學的,而他父親的西服手藝則是東渡日本學得來的,也算是海上第一代「海歸」了。
王才運13歲初到上海時,是在煙紙店做學徒。後來父親回國,才跟著父親做裁縫。
做裁縫他也不安分。
人家做裁縫,弄堂口或者家裡後客堂甚至亭子間擺只攤頭,坐等人來,所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直到100年後的現在,滬上還有不少這樣的裁縫攤。
王才運做裁縫,不做坐商做行商。人稱「包袱老闆」。啥意思?就是手裡拿只包袱,裡面擺點料作,到處跑,主動到需要做西裝的顧客屋裡去當場量體裁衣,再送貨上門。
這樣一來,他賺到的鈔票肯定比坐商多,據說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這麼撈來的。同行說他「包袱老闆」,絕對有嘲嘲他的意思。因為一般裁縫師傅不稱老闆的,生意太小了嘛。生意大的才能稱為老闆。而他這個老闆又不坐寫字間,而是拎只包袱到處跑,是為「包袱老闆」。
有了「第一桶金」,王老闆曾在別處租過一間店面,開了一家西裝店,店名叫做「王榮泰」。「王榮泰」生意越做越大,王老闆就動腦筋要「搞搞大」了。
當時,中百公司原址的街面房居然是空關著的。打聽下來,地皮是猶太人哈同的,房產是滬上聞人,人稱「阿德哥」的虞洽卿的。也對,如此黃金地段,也只有大亨才玩得起。
哈同像
虞洽卿像
還好,阿德哥是阿拉寧波同鄉。王老闆便親自上門去求。據說阿德哥講,空關也是空關,就借畀儂拉倒了。開價不高,好像只有幾萬銀洋鈿。王老闆一時現鈔不夠,一個叫潘瑞璋的浙江慈溪人幫伊軋了點頭寸。慈溪也算是寧波同鄉。
據說是當年榮昌祥西裝的仿古式樣
搬到大馬路,王老闆把店名改成了「榮昌祥」。地段好了,規模大了,生意當然一直不錯。
不過,真正讓「榮昌祥」名揚海上,是因為王老闆做出了第一件「中山裝」。
據說,辛亥那年,孫中山先生曾託人在「榮昌祥」定製過幾套西裝。大概覺得穿得蠻適意。於是,十年後(具體年月日已不記)的一天,孫中山親自來到「榮昌祥」,當面表示感謝之餘,叫隨從人員打開一隻帶來的盒子,裡面是一套衣裳。孫中山講:
「這是我從日本帶回來的一套日本陸軍士官服,我想請你們以這套服裝為基本式樣,然後再根據我的設想和要求,做一套衣裳。」
孫中山先生的要求,流傳得很廣了。
直翻領,表治國嚴謹;
四貼袋,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
袋蓋筆山形,表重視知識分子;
五粒紐子,表五權憲法,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
袖口三粒紐子,表三民主義,即民族、民生、民權。
背片不開縫,也有講究,據說表和平統一之大義。
孫中山像與中山裝廣告
因由孫中山先生親自設計,故稱「中山裝」。而第一件中山裝,就是在中百公司原址,「榮昌祥」西裝店裡做出來的。「榮昌祥」亦由此聲名大振。
王才運做生意門檻精,做人倒很「四海」。學生子成才了,要自立門戶,一律放行,從來不「狗皮倒灶」。
來看看下面這份名單:
王才興、王和興(兩兄弟,奉化王漵浦人),開設王興昌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807號;
王來富(奉化王漵浦人),開設王榮康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815號;
王輔慶(奉化王漵浦人),開設王順泰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791號;
王廉方(奉化王漵浦人),開設裕昌祥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781號;
王士東(奉化王漵浦人),周永升,合資開設匯利呢絨西服號於南京路775號;
王正甫、王介甫(兩兄弟,奉化王漵浦人),開設洽昌祥西服號於廣西北路346號;
王繼陶(奉化王漵浦人),開設滙豐西服號於靜安寺路429號;
孫永良,開設順泰祥西服號於貴州路;
王增表(奉化王漵浦人),開設開林西服店;
王豐萊(奉化王漵浦人),開設王榮康西服店於重慶路。
還有兩個徒弟改做皮鞋生意,也照樣放生。
王慶(奉化王漵浦人),開設中華皮鞋股份有限公司於南京路河南路東首;
周毓孚,開設華東皮鞋店於南京路777號。
一看名單就曉得,這些人多是王老闆的同鄉甚至親眷。而且,他們的西裝店也大多開在南京路上,講不搶生意是不可能的。
有一點令人感慨,那就是,後來南京路再也沒有同時擁有過這麼多西裝店。而且「榮昌祥」出來的,家家生活靈光。
以上這些,還是「兒子輩」的。後來徒弟也效法師父,徒弟的徒弟翅膀硬了也放單飛。於是又有了:
王克敏開設的敏泰西服店;
王五芳開設的大方西服店;
王和生開設的偉勃西服店(即後來的黎明服裝店);
王汝定開設的慎昌西服店(即後來的人立服裝店);
鄔榮富開設的英倫西服店(即後來的景華服裝店);
金明德開設的天昌祥西服店;
孫德生開設的東興西服店;
鄔綏北開設的鄔復昶西服店;
羅潮維開設的天興昌西服店;
林天石開設的志翔服裝廠。
而且巧了,這些店也大部分開在南京路及附近的支馬路。
現在你知道了,他們都是奉化人。所以,上海灘上最會做西裝的人叫「奉幫裁縫」,而不是「洪幫裁縫」或「紅榜裁縫」。洪幫做裁縫去了,那黑社會豈不都成了清幫的天下了?
這些「奉幫裁縫」,據說都是王老闆親自到老家去覓得來的。剛來時,也不過在「榮昌祥」幫王老闆照應照應店堂,掃掃地,揩揩灰,泡泡開水。「榮昌祥」,鋪面是商場;二樓前半部經營呢絨批發,後半部是裁剪間、配料間、工場間;三樓前半是工場,後半是職工宿舍。
榮昌祥的樓上樓下
後來,「榮昌祥」真的市面越做越大。不光做西裝,做呢絨批發,還兼營襯衫、羊毛衫、領帶、領結、領帶夾、呢帽、弔帶襪、皮鞋等。
到1926年春天,王才運把「榮昌祥」交給外甥女婿王宏卿經營。其他在滬資產企業統統分光,告老還鄉。回鄉後他仍做些善事,比方修路。五年後,即1931年返歸道山。
王才運像
一定有人要問,最後「榮昌祥」去了哪裡?答曰:1959年9月並給了春秋西服商店。
我常常想,如此一部西裝「春秋」,春秋西服商店哪能吞得下去。
王宏卿像
另,王宏卿於1972年過世,享年73歲。
我最近還寫過:
中百一店小別,我也來講兩句
張愛玲的《雷峰塔》中提及的海上舊俗(一)
上海弄堂童謠小全
塑料鉛桶搪瓷痰盂汏腳面盆——儂曉得這些自相矛盾的上海言話嗎?
投三投四投五投六投七投八
這段上海言話儂看得懂否啊?「滬普」故事:老清早外婆很忙
說說上海人的「腔」和「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