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當頭,中國應當只有凝聚力量的聲音

中國南方再遇洪水災害。據說這一次,比人們記憶中還沒退去的那場「98洪水」,可能來得更猛。

   洪災面前,依然是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一樣的揪心,依然是齊心協力抗擊自然災害的身影,依然是人民子弟兵大災大難面前不變的本色。

   這一次,沒有太多的網路上充滿戲謔的「看海」聲,有的是更多的同情、同心、同力。洪災面前,大難當前,中國最需要的就是凝聚力量的聲音,眾志成城的聲音,而不是一聲嘆息的聲音、泄氣的聲音。

   確實,在這場依然罕見的自然災害面前,一些陳年的歷史舊賬,很殘酷地呈現在了世人面前,包括投入的、治理的、反腐的,既成事實。這些舊賬,是教訓,是漏洞,是人民生命財產在為之付出,它應該被這個社會去記取,去梳理。但是,洪災當頭,將這些瘡疤,以良好的出發點、反思的方式揭開,卻是不合時宜的。它客觀上起到的是積蓄戾氣的效果,是泄氣的效果,生生地將災難面前的凝聚力,拆解成懷疑的注意力。懷疑這樣的抗擊自然災害究竟值不值得,懷疑今天堵上的洪水會不會再被「猛獸」擊穿。

   大難當頭,氣可鼓,不可泄。因為人心不能散。

   洪水淹來,團結人心、凝聚力量的聲音不能被淹。因為此時此刻,必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澤國之中何以安民?唯有安身、安心、安定。所以,李克強總理在安徽視察防汛工作時強調,蓄洪窪地不能變成民生窪地;並且對當地百姓承諾,「我們一起努力讓你們的生活不斷好起來,逐漸變成民生高地」。

   這是黨和政府,與受災群眾風雨同行的聲音,是鼓勁打氣的聲音,是溫暖兜底的聲音。水災再大,責任的堤壩不能塌。洪水再猛,愛心的力量不能垮。洪峰之上,中國需要的是積聚能量的聲音,是一鼓作氣抗擊自然災害的聲音。窪地之下,災區最需要的不是反思的聲音,不是憤怒的聲音,而是需要輿論擔當起生命,擔當起社會責任,與受災群眾一起從受災的窪地,一起走向生命的高地。

   當前而言,搶險救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在這場還處在決戰過程中的搶險救災中,從黨中央國務院、到普通基層黨員幹部,從人民群眾、到部隊官兵,都像保護自己的家園一樣,在用生命的責任,守護著整個社會的大家園;在挺著有血有肉的身軀和脊樑,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死死地頂在頭頂上。這場災難、這些拼搏,都為輿論提供了謳歌不盡的正能量素材,它理應成為輿論在這場抗洪搶險過程中最鮮艷奪目、最值得關注的底色,並且能夠由衷地為之發出鼓勁聲、鼓掌聲。

   不錯,歷史終會將那些在防洪保命的大堤上,曾經挖去過基石的腐敗官員和豆腐渣工程的施害者,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釘在法治中國的警示牆上。這些年通過反腐鬥爭的進一步深入,很多在治水工程中伸出貪婪之手的官員,如今很多已經成為階下囚。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個教訓應該總結,必須總結,並且必須通過各項制度的完善,防微杜漸。但是,歷史同樣應該記住更多過去和現在,在共和國的堤壩上挺著脊樑擔當的大國好漢;記住黨員幹部與百姓群眾一起,在自然災害中共同凝聚的這股風雨同舟的力量。

   災難當頭,中國只應該有團結鼓勁、凝聚力量的一種聲音。這是輿論應有的清醒認知,應有的責任擔當。

推薦閱讀:

日本寶麗就對中國客人不敬告示道歉,你怎麼看?
·【中國畫 寫意山水的布勢構圖解析】·(下)
中國畫的種類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中國商務禮儀及忌諱

TAG:中國 | 聲音 | 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