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七集)  2010/10/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八十二面倒數第三行,從涅盤梵行品看起:  「《涅盤梵行品》曰: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云何不變?過去諸佛為度眾生,說十二部經,如來亦然,故名如來。」經裡面所說的意思,很清楚、很明白為我們顯示出,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他來幹什麼?說十二部經,講經教學,他是為這個來的。為什麼要講經教學?古大德告訴我們,大乘「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看到眾生在受苦難不忍心,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生死,生死是大苦,怎樣幫助眾生永遠脫離生死大苦。樂是什麼?樂是究竟樂,佛經裡面的術語叫「大般涅盤」,這是梵文音譯的,照這個意思裡面來講,永恆的樂就沒有苦,一切苦永遠遠離了,這就是大涅盤的境界。經論裡面說苦,通常說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苦苦裡面跟我們講了八種,叫八苦交煎。這八大類,前面四種生老病死,任何一個人都免不了的,富貴貧賤平等要受;除這個之外,有求不得苦、有愛別離苦、有怨憎會苦,還有五陰熾盛苦。五陰熾盛苦特別顯示在我們的身心不健康,所以多愁多病這種人也佔了不少。大般涅盤,這些苦的現象、苦的果報永遠沒有了,佛是為這個。  為什麼用教學?我們不知道苦從哪來的,苦從迷惑造業來的,迷惑造業果報就是苦。所以佛把六道輪迴比喻作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那我們就懂得,釋迦牟尼佛以及一切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就是幫助我們回頭的。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就是覺悟,覺而不迷,你就回頭了;迷而不覺,這就是六道輪迴的因。由此可知,佛對眾生最大的恩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破迷開悟的方便,方便為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來講,最適合的方法、最恰當的方法就是教學。所以世尊出現,示現的是職業老師,是這麼個身分,我們要知道。經典裡面我們常常看到個名詞,叫「天人師」,十號裡頭有,天人師,所以佛的身分是老師,以這個身分出現於世,他給我們示現的三十歲開悟。在中國,孔子所謂說他一生,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也差不多,十九歲離開家庭,他的家庭是帝王之家,捨棄榮華富貴出去參學,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之間,印度所有的學派、宗教都親近過,沒東西學了,也沒地方去學了,問題沒解決,大問題。  千萬年來人類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宇宙從哪裡來的?人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我?這大問題!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也沒答案,捨棄了、不學了,在恆河旁邊畢缽羅樹下入定,他知道,只有甚深禪定才能解決問題,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果然沒錯,釋迦牟尼佛開悟了,開悟了,問題解決了,成就圓滿的智慧德相,這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教學四十九年。如果這一段的行誼,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跟宗教不能說有關係,也不能說沒關係。為什麼?他學過宗教,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但是他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真的,他也不是宗教,用中國人的看法是道道地地的老師,像孔子一樣,以老師的身分出現於世。所以我們後世的弟子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用現在的話說,我們接受的是佛陀教育,創建佛陀教育的第一個老師,這稱他為本師。我們跟他的關係是師生,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就是現在人講的學生,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關係。過去這些菩薩、阿羅漢都是佛的學生,我們現在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所以諸菩薩、阿羅漢跟我們什麼關係?同學的關係,我們同一個老師,他們學在先,我們學在後,我們關係是學長、學弟這個關係。觀世音菩薩是學長,這關係屬於倫理,這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當中沒有宗教的關係,我們完全是師生關係,跟菩薩、阿羅漢是同學的關係,我們都是接受佛陀教育的。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今佛如古佛一樣,為我們講十二部經。這十二部前面三種是體裁不同,三種屬於體裁,後面這些是屬於他所講的內容。他講些什麼?理論與事實真相這兩個部分。我們在十二部經里學到第八,今天我們從第九。  第九是「論議,以法理論議問答之經文也」,這一類屬於論議,這講到內容,經裡面給你講道理、給你講真理。這裡面很多經論上我們都看到問答,像大眾所熟知的《大佛頂首楞嚴經》,就是屬於這個,在體裁上它是長行,散文體,內容上它是論議。弟子們提出問題,佛來解答,佛也提出問題,讓眾弟子來解答,這一問一答,我們在旁邊聽,聽明白,覺悟了,這一類的經文就叫做論議。在現在《大藏經》裡面論藏就是屬於這一類的。第十是「自說」,無問,沒有人請教的,佛自己說的。「無問者,佛自說之經文。如《阿彌陀經》是也」。《阿彌陀經》我們念得很熟,沒人問,自始至終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叫著舍利弗,舍利弗也沒什麼話說,舍利弗恭恭敬敬在聽,這一會全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為什麼?這個法太深了,一般人問不出來,佛看緣成熟了。緣是什麼?佛說出來,眾生能信、能解、能行,這就是成熟了,後頭能證,信解行證都具足,念佛往生就是證果。緣成熟了不能不說,沒有人來請法也得要說,顯示出佛陀慈悲至極,真正是「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我們佛弟子對老師要認識,你對老師不認識,那種恭敬心生不起來,尊師重道,對老師尊重的心生不起來。認識得愈清楚,恭敬心就愈殊勝,自己才能得利益,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老師教學,同學很多,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師學經教,他開了一個班,經學班。班上同學有二十多個人,一個老師教,二十多個人程度不一樣,什麼原因?每個人對老師誠敬心不一樣,真誠、恭敬。對老師的誠敬是表面的、是外表的,內裡面是什麼?內裡面是對佛法的恭敬,誠於中自然就形於外,裡面人家看不出來,但是從外表上能看到你裡面。所以這些學生,哪個人有成就,哪個人沒有成就,老師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於能成就的專心教導,對於不能成就的也很歡喜,看作什麼?旁聽生,也不拒絕他,種善根!古時候老師要栽培人、要選學生,完全都從這些地方看。如果老師要傳法、要傳道,正式指定你,把你選拔出來做接班人,那一個考察總在五年以上,才能看清楚你能不能肩負這個重擔,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能不能擔起這個擔子。沒有這個能力不傳給你,大慈大悲,為什麼?沒有能力,傳給你,你這個擔子挑不起來,那就是罪業。這個罪業,你看《戒經》裡面結罪阿鼻地獄,罪很重,所以老師非常細心,非常認真的觀察來選拔,就跟中國古代那些帝王選繼承人,選賢與能。  你看《禮運大同》里「選賢與能」,非常謹慎,觀察一個人往往觀察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這樣才選出來。第一個是德行,人品、學問、能力,看確確實實能夠擔這個重任,再把王位讓給他。賢就是繼承王位的,能是繼承大臣的,這是大同之治,在中國出現過,不是理想!堯、舜、禹,我們再看看歷史上記載,就是這樣選拔出來的。禹以後這傳兒子,這變成家天下,不過禹那個兒子實在是太好了,也就是啟,夏禹的兒子啟,德行、學問、能力、處事待人接物,在當時沒有人不讚歎、沒有人不佩服,所以大禹也就接受大眾的推崇,把王位傳給兒子,傳給啟。這以後中國人所講的小康,小康講三代,夏、商、周,這都是小康。孔子跟孟子出生的時代是亂世,春秋戰國,這個動亂綿延四百多年,將近五百年,所以孔孟他們念念不忘聖賢政治,總是講到堯舜禹湯,聖人。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政治是聖賢政治,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教育是聖賢教育,政治就是聖賢政治,無論哪個行業,人是聖賢人,經商的,聖賢的商人,做工的,聖賢的工人。無論哪個行業都是聖賢,你要問為什麼?因為所受的教育是聖賢教育,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讀書志在聖賢,這天下大治,不敢說是極樂世界,也跟極樂世界相似。所以這是中國歷代文人、讀書人心目當中所嚮往的,跟現在人不一樣。所以根性熟了,能接受了,沒有人請,佛就自己說了,自動就教了。  第十一「方廣,說方正廣大之真理」,這一類的經文就標上「方廣」,最著名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真的是方正廣大的真理。用《般若經》上的話來說,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講的是什麼?《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你們想想對不對?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是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實相就是現在人講真相,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真相,就講這個,這一類的經就標上方廣。最後的一條叫「授記,於菩薩授成佛之記之經文也」,這個沒有專精的,一切經典裡面佛有講到這些事情的,這一段經文就是屬於授記。佛有這種智慧、有這種能力,知道未來什麼時候你修行證果成佛,你在什麼地方成佛、在什麼時候成佛,成佛的佛號稱什麼,他都能說得出來,這叫十二部經。所以十二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的內容。佛佛道同,古佛出世是講這些經典,今佛出世跟古佛沒有兩樣,也講這些經典,所以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稱之為如來。  下面我們繼續看經文。「又《會疏》曰:如來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在一百八十二面最後一行,也能稱如來。法身就不必說了,法身是從自性上說的,報身是自受用身,應化是他受用身,都可以稱如來,都是今佛與古佛沒有兩樣的。這三身我們要了解它的真實義,法身沒有相,凈土宗裡面講的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常寂光土、常寂光身,身土不二。為什麼?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但是要曉得它是活的,它什麼都沒有。六道裡面講靈魂,它不是靈魂,勉強說它是靈性,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它能看、能聽,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它全知道。這個奇怪了,一點都不奇怪,你看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實驗,水它是個有物質的東西,但是它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但是它會看會聽,它肉身器官都沒有,它懂得人的意思。這什麼?靈性!誰沒有靈性?有。靈性是什麼?靈性是法身。我們有沒有法身?當然有法身,沒有法身這個身怎麼來的?法身是體,是本體,這身是現相。報身是佛把煩惱斷盡了,自受用身,就是我們講的離苦得樂。報身是真的得樂,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斷了,這是報身。報身住哪裡?報身住實報莊嚴土,所以叫報身。我們曉得,實報莊嚴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一般人去不了。就是說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這個時候住實報土。實報土裡頭有身、有色相,有身,那個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我們平常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身,報身是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為什麼?性德完全從報身上顯示出來。性德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不可思議,在報身上全都現出來,所以這是自受用,真正叫離苦得樂。  應身是他受用,應身是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眾生有感,佛就示現,佛示現這個身叫應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地球上出現應身,應身是跟我們這個地方的眾生身沒有兩樣。我們地球上的人道是來投胎的,他也示現投胎,跟我們人間沒有兩樣,我們是個人,他也是個人,但是我們是個迷惑顛倒的人,他是個究竟徹悟的人,這個不一樣。他來幹什麼?來教化我們。教人,示現人身;教畜生,示現畜生身;畜生眾多,如果教一群老虎,他就示現老虎身,現同類身,不是同類身,怎麼能夠在一起居住?現同類身,這叫應身。要教餓鬼,他要現餓鬼身。你看佛教有些法事裡面,焰口,焰口是施食。鬼很可憐叫餓鬼,得不到飲食。放焰口,放焰口是什麼意思?請客,請誰?請鬼來吃飯。你看焰口台對面扎一個鬼王,叫焦面大士,青面獠牙,焦面,那是誰?觀世音菩薩,在鬼道裡面現鬼身。在哪一道現哪一道身,這叫應身。沒有這個身,你不能教化那類眾生,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  還有一種,化身,化身跟應身不一樣,也是教化眾生的,時間短。你見到他,他跟你說話,指點你一下,完了之後就不見了,你再也找不到他,不知道他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他到哪裡去,真見到了,這化身。化身也常有,有緣的人都遇到,你跟佛菩薩有特殊的緣分。我們在過去,真正的事實,不是假的,我的師母,周邦道的夫人。周先生,我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他是我們的校長,抗戰勝利之後回到南京。他在南京那個家的院子很大,三道門,大門開了之後是庭院,裡面有很多果木樹,一個大院子,然後再到裡面,這第二道門,前面是院子。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遇到了校長,校長也跟老師學佛,以前我們是師生,現在我們變成同學了。周師母告訴我,她在南京的時候,有一天有一個和尚,他們不信佛,沒有宗教信仰,有一個和尚到她家化緣。她問這和尚:你從哪裡來?九華山來的,托缽化緣。她說你要什麼?向她要五斤香油。周師母沒給他。沒給他,他就走了。走了之後,就突然想起來,我家進到我這裡是三道門,沒人開門,沒有聽到有叫門的聲音,他怎麼來的?去了之後,看到門都是關著,他怎麼走的?就感覺得很奇怪,這個事情在心裏面就悶了很多年,到台中遇到李老師把這樁事情告訴老師。真的,大概談話的時候有十幾分鐘,決定不是看錯了,確實真的看到了,這個和尚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走也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九華山的,化五斤香油,後悔沒給他。老師告訴他,那是地藏王菩薩,她就嚇得跪著磕頭。地藏王菩薩到她家裡來,來度她,所以她以後一生就供養地藏王菩薩,天天念《地藏經》,天天念大悲咒。她真修行。我們師母,學生沒有一個不讚歎的,她對我們學生比對她兒子還好。所以我們那個時候的學生,真叫師徒如父子,患難,沒有家,學校就是家,老師就是我們的父母,同學真的跟兄弟姊妹一樣,互助合作、互相照顧,在患難的時候。這是什麼?地藏王菩薩的化身。所以應身、化身,因為他沒有迷,他覺而不迷。所以過去諸佛應化教化眾生,現在諸佛來示現應化,跟古佛沒有兩樣,所以可以稱為應身如來、化身如來。  下面說,「《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此法身如來也。」法性,法性身,這是從法體上說的。《金剛經》上還有一句,「如來者,諸法如義」,也是講的法身,這句話講得好,諸法一如,也就是說一切法是一體。諸法如義給我們透的這個信息,這都是講佛教的倫理,佛教的倫理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一個自性變的,大乘教里我們念過「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個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的本體是真心,外國的宗教,它不叫性、它不叫真心,它叫真神、它叫上帝,名稱不同,實在是一個意思。我這一次看到,上個月有幾位科學家在澳洲雪梨開了一個會,兩天的一個論壇,有邀請書送給我,我沒有去,我們有幾位同修去參加,有五、六個人去參加。我看到他們報告的記錄,讓我感到很驚訝,這些科學愈來愈接近佛法,居然他們是宗教徒,說出「上帝即是我,我即是上帝,我是上帝,你也是上帝」。看到這樣的報告,這就跟大乘教裡面所說的一樣,「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現在這些科學家他們有些宗教信徒,他們承認上帝不是一個人,這過去我還沒有聽說過,所以跟大乘佛法愈來愈接近。這是真的,真正造物主是意念、念頭,佛經上所講的心現識變。心就是真心、就是法性,能生能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本性,能生萬法。  《還源觀》上告訴我們的,宇宙的源起是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阿賴耶產生了,整個宇宙出現了,出現之後,這就是什麼?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出現了。任何一種現象它有三個特性,第一個「周遍法界」,因為我們曉得,無論是物質、無論是精神它都有頻率。所以現在科學家發現的是,宇宙,他們講了一個理論,「弦的理論」,好像彈琴,弦的理論,你撥的時候它有振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這頻率不一樣,統統都是屬於振動,這個振動現在科學就稱為能量。因為振動,所以才出現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跟自然現象。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振動,這個動的時候我們叫它做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我們自己沒有辦法覺察到,極其微細的振動。而這振動的速度,只要一動,它就周遍法界,換句話說,任何的速度都比不上這個心念的振動。太陽的光到地球要八分鐘,距離並不遠,可是我們念頭上一動是周遍法界,所以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第二個特性,「出生無盡」,用我們現在話說,變化無窮,這個不可思議。這些變化當中,縱然是億萬年來,沒有兩個波動現象變化是完全相同的,沒有,從來沒有過,只有到什麼時候相同?不動的時候相同。只要是動就沒有相同的,出生無盡。第三個特性,「含容空有」,含空,空是虛空,有是萬有,這個我們一般講心量大,它能包容,佛法裡頭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這個意思,你看這量多大!這是什麼?是你自性的心量,阿賴耶的心量,你本來就這麼大的。  現在心量變得這麼小,兩個人都不能相容,那叫什麼?造業!造業你就得受苦。業不是真的,苦也不是真的,可是它一定有這個現象,這是因果定律。這個定律不難理解,為什麼?可以從夢境當中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作惡夢,在夢中嚇得一身冷汗,醒過來一場夢,假的。因果都是假的,我們現在在夢中,這個要知道。佛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從執著來的,情執。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你就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一場夢,六道不見了,一場夢。但是夢醒過來之後,你還在夢中,還有一層夢,六道是夢中之夢,醒過來了。那上面那個夢境是什麼?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也不是真的,那是什麼?塵沙煩惱斷了,就是不分別。分別比執著微細,執著沒有了,但是還有分別。分別沒有了,到最後能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有為法,夢幻泡影,你真的醒過來了。這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你住在哪裡?原來住在實報莊嚴土,醒過來之後才曉得你住的地方是實報土。  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是自己的實報土,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這是極樂世界,這裡頭沒有苦,真叫離苦得樂,但還不是最究竟。最究竟是怎麼樣?回歸自性。我們從自性出生的,最後還歸到自性,這好像是一個大循環,又回去了,自性就是常寂光凈土,回到常寂光了。什麼時候回到常寂光?無始無明的習氣斷盡了。我們常在經上讀到的,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這一品無明斷了就成妙覺位,究竟圓滿的佛果,無上正等正覺,沒有再高的,他到無上了,這個時候實報土也不見了,回歸常寂光。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我們稱它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裡面沒有生滅的現象、沒有變異的現象。你生到實報土,相像什麼樣子?大概就是十七、八歲的樣子,永遠十七、八歲,壽命多長?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變!他為什麼不變?他沒有識,他只有心現,沒有識變。識是八識,他在那個境界是轉八識成四智,換句話說,他用真心,真心不變。十法界裡頭用妄心,妄心變,妄心剎那剎那不住,分分秒秒不一樣,所以它有生滅。念頭有生滅,現相就有生滅,念頭沒有生滅,所以它就常住了。實報土裡面,人長壽,無量壽,但是相貌永遠不變,永遠沒有什麼生病,沒有這種現象的,樹木花草常青,沒有凋謝的。我們在經教裡面讀了很多,佛沒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除外」,沒說這個話,所以實報土也會滅掉的。這也就是現代這些物理學家,研究宏觀宇宙發現,我們現在能夠探測得到的,實際上只是整個宇宙的百分之十而已,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他們很迷惑。我們聽到他的話,我們很歡喜,我們點頭,我們明白,他不明白,我們明白,那百分之九十宇宙到哪裡去了?回到常寂光去了。  回到常寂光,那你怎麼找你也找不到,因為常寂光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如果是物質,眼耳鼻舌身可以能夠接觸到,它是精神,第六意識可以接觸到。所以他回到常寂光的時候,八個識都不起作用,都沒有辦法緣到它,所以他回歸自性了。佛法確實是高等哲學,不但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今天科學跟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全在佛法裡頭。科學進步能探測到這個境界,之後再就沒法子,再要向上提升,無法提升,再提升那就要用佛經的方法,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佛最後說了一句話,明心見性這樁事情「唯證方知」,要你自己親自證得,你就曉得了。你沒有辦法證得的時候,用六識去緣它,六識的功能對外可以能緣到宇宙,對內可以能緣到阿賴耶,緣不到自性。六識能緣的,我們現在的名詞叫知識,從放下煩惱習氣裡面去證得的那叫智慧。所以佛所證得的,他用智慧,他不是知識。今天科學家探測的,全都是屬於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能夠探測到這麼大的一個範圍,真了不起,但是他的煩惱沒有斷。煩惱沒有斷,換句話說,他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要懂!佛法裡面修學不重視知識,重視智慧、重視德行、重視放下。佛教給我們,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就出去了,這真得受用。知識縱然相當高,可是你是非人我沒有去掉,自私自利沒有放下,貪瞋痴慢沒有放下,你在六道裡頭,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用處,知識不管事。再高的知識,如果還有貪瞋痴慢,必定墮三途;如果有智慧,他決定不會搞貪瞋痴慢,不一樣,智慧管用,這我們一定要曉得。  我們再看底下,一百八十三面第一行,「《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這是講的什麼?實報莊嚴土裡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第一義諦叫做如,第一義諦是什麼?就是本經裡面講三種真實的第一種,真實之際,就是自性,我們中國人叫本性,本性本善,就是凈土裡面講的常寂光,這是如。正覺名來。第一義諦是性德,自性本有的,下面正覺是修德,我們要不修,雖有性德,性德不起作用。性德永遠隨緣,你造地獄罪,性德也跟著你變地獄的現象;你造的是畜生罪,性德變現畜生,性德永遠隨緣,真的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點都不錯。這是講的報身如來,正覺現前,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  「《成實論》云:乘如來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此應身如來也。」前面是法相,報身如來是法相。你看法身如來是法性,報身如來是法相,應身如來是法用,是法性的起用,這應身如來。乘如來道,這是自性。來成正覺,這是示現應身,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這個世間來成正覺,我們稱他作如來、稱他作佛,這是應身,應身佛、應身如來。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統統搞清楚了,就知道怎麼樣修。這是佛對我們的大恩大德,如果佛不出世,我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肯定是隨著煩惱習氣天天在造惡業。不聞佛法,你肯定就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一樣的也是遇緣不同,你要遇到好的父母、好的老師,教給你仁義道德,你在六道里的三善道;如果遇不到好老師,你肯定去做這些貪瞋痴慢,這是惡業,果報在三惡道。人道是個臨界線,這是個點、是個中轉站,你從三善道轉到三惡道從這轉,從三惡道轉到三善道也從這轉,所以人道壽命並不是很長,但是在六道里它起很大的作用。諸佛菩薩如果示現佛身來度眾生,都在人道,三善道諸天,他現菩薩身,他不現佛身,三惡道也現菩薩身,成佛決定在人道。所以人道可貴,可貴在此地,苦多樂少容易覺悟。  我們明白之後,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方向找到了、目標找到了,我們依據的經典找到了,就是這部經,依照這部《無量壽經》,方向是西方極樂世界,目標是親近阿彌陀佛,我這一生決定要把它辦到,要下定決心。真能去嗎?真能。憑什麼?只要你肯放下,你就能去得了。決定不可以把這個世界的東西帶到極樂世界去,這你帶不去的,徹底放下,哪一天放下,哪一天就成功了。你想哪一天往生,我今天往生,今天徹底放下,今天真就往生了。為什麼?我們這裡一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那裡信息收到了,《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周遍法界,極樂世界跟我們同一個法界,他當然收到信息。真發願、真發心,阿彌陀佛就來了,這一點都不假,不要再搞假事情了。六道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連十法界都是假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回歸到實報莊嚴土去了,我們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一品沒斷也是的,也是實報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得很清楚,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菩薩?三不退。三不退怎麼講法?小乘阿羅漢位不退,大乘菩薩行不退,明心見性,華嚴圓教以上念不退,這三種不退都證得了,那是《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住哪裡?他們住實報莊嚴土。所以你就曉得,極樂世界雖然講四土,它是以實報莊嚴土為中心。雖然你是生凡聖同居土,煩惱一品沒斷,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在極樂世界智慧、神通、道力,跟初住以上的法身大士平等的,平等待遇,這是別的世界沒有。阿彌陀佛一視同仁,決定沒有分別你是同居土的、你是方便土的,沒有這個分別心,這個難得,太難得了。所以極樂世界四土是在一起的,一生一切生。這樣殊勝的一個修學環境,我們不去,到哪去找?這要知道,這樁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貪戀,住在這個世間一天,第一樁大事提升自己的境界,幫助苦難眾生是第二樁大事,這你要搞清楚。你要把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擺在第一樁大事,自己修學功夫擺在第二,不錯,你在那裡修了不少大福德,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你來生享人天福報,干這個去了。享人天福報的時候,你造不造業?你看看現在這個世間,做大官的、發大財的,他造不造業?不說別的,天天在飲食上吃眾生肉,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吃它半斤,還它八兩」,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這怎麼辦?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所修學的一切功德,統統迴向給冤親債主,對他們懺悔,以前無知,現在學佛才明白,求他們原諒,往生的時候不要來干擾,我生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回過頭來度他們。我們的條件談妥,真用功,他接受。如果你談這些條件,你自己還有私心,還搞名聞利養、還搞貪瞋痴慢,這些冤親債主不饒你,為什麼?你跟我說的話全是假話,你來騙我。學佛的人天天拜懺、天天懺悔,為什麼業障還那麼重,還那麼多病苦,甚至於還有附身,那就是什麼?你講全是假的,你不是真干。你真干,他佩服你,為什麼?他知道你真的能成就,你真能見阿彌陀佛,你一見阿彌陀佛我們都沾光了,他不會找你麻煩,他會保護你。這個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不能不曉得,一定要真干。  我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我沒有成就,所以要把自己成就擺在第一,佛說了「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你想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得度,你度不了別人。我到極樂世界在那裡打個轉再回來,那就行了,到極樂世界就是自度,我才有能力幫助大家。只要一到極樂世界,頭一天到,第二天就回來,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是阿惟越致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不是等到西方極樂世界畢業、成就了,不是,只要入學,你就有這個本事,這不可思議,難信之法。如果到你自己有這個能力,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修成了,阿惟越致了,《觀無量壽佛經》講得很清楚,像我們這種凡夫一品煩惱沒斷,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要修多少時間才斷無明證法身?十二小劫,十二劫。很短的時間,我們看起來很長,在菩薩看起來很短,十二劫。所以這個地方修行比極樂世界快,這是佛說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因為極樂世界沒障礙、沒有誘惑,你平平穩穩走。這個世界修行大起大落,起得快落得也快,你一念錯的時候馬上墮到地獄,一念正的時候立刻就生天,大起大落。所以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這個世界好,在這個世界修行十年,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千年。關鍵不在環境,都在自己。環境,順境、逆境都是好環境,順境裡面考我們不起貪戀,逆境裡頭也在考我們不起瞋恚,在這裡修什麼?修清凈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那你這樣修行,你到達極樂世界,你不是凡聖土下輩往生,肯定是中輩以上,那將來你自己修成了,不靠阿彌陀佛加持,大概一般來講是三四劫、五六劫就成功了,絕大多數,十二劫那是少數。這是什麼?臨命終時造一身罪業求往生的,那個需要十劫、十二劫的樣子。所以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才真死心塌地,就這一個法門、就這一部經,這一生當中保證成就。所以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你要依教奉行,它真保證你往生。拿到這本書,沒有去照做,意思也不懂,那靠不住,那不是你的保證書;真信、真解、真行,所謂是真干,這個書是保證書。  下面說「又《天台壽量品疏》」,這是《法華經》上的,「云: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無佛,性相常然。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不動而至為來。指之為法身如來也。」《法華經》上這段話也是講的法身如來,都是講的自性。「法如如境」,這個如如境是比喻,如如是沒有兩樣,性相一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是一體,理事是一體,因果是一體,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全是一體。「非因非果」,有沒有因果?有因果。為什麼說有因果?你有念就有因果;你無念,因果就沒有了。我無念了,無念你還有因果,為什麼?你有無念,你沒辦法,你還有個無念。無念也不能有,真的要是修無念的時候,將來到哪裡去?到無想天去了,果報在無想天。所以無念也沒有,那叫做什麼?真的念頭沒有了,起心動念斷掉了,起心動念斷掉是初住以上法身大士的境界,這個要知道。一切法的起因是第一個念頭,起心動念,一念不覺,這一念是什麼原因?沒有原因,所以叫無始無明,它沒有開始。這是跟你講真話,事實真相,沒有開始。迷了,這一句話很難懂。  早年我在台中學《楞嚴經》,經里有這麼一個問題,無始無明怎麼起來的?我們原先把「無始」這兩個字解釋什麼?解釋時間,好像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解錯了,真正解釋的意思,根本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它真有這麼回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因為這個問題是富樓那尊者提出來的,富樓那是阿羅漢,佛舉一個比喻,「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樁故事大家都知道。是有錯誤,演若達多是有錯誤,這迷頭認影我們講也不好講,我講另外一個比喻跟它完全相同的。我念小學、初中的時候是在抗戰期間,中日戰爭,那個時候小學五、六年級叫高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生就接受軍訓,那初中就更不必說了。小學五、六年級就受軍訓,所以我們也受過軍事訓練。軍訓裡面最平常的緊急集合,早晨,這教官在操場上一吹哨子,限定三分鐘服裝整齊就到那裡去排隊去了,操場去排隊去了。這常常看到的,我服裝整齊的時候,忽然慌慌張張的就問同學,「我的帽子不見了,在哪裡?」人家說「你帽子不就戴在頭上嗎?」一摸是真的。迷頭認影,你說那個迷有沒有時間?什麼時候發生的?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故事跟這個一樣的性質,真的會發生慌張,你說那一念,那就是一念不覺,忘掉自己帽子已經戴上了,那一念不覺。那個一念不覺有什麼原因?找不到原因。第一個念頭沒有原因,第二個念頭有原因,是什麼?第一個念頭是因,才有第二個念頭,第二個念頭是第三個念頭的因,往後都有,都有因果。所以第一念沒有因,這個念沒有時間,你說幾時起來的?沒有,就在當下。  所以我們這個妄念,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你才看到這個世界。假如我們這個念頭一斷,這世界馬上就沒有了,為什麼?它是假的。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電影那個底片一張一張,哪一張底片要是斷掉,電影馬上就沒了,一片空白,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要曉得,我們這個世界還相續、還在存在的時候,念頭沒斷。個人是個人世界,彼此不相關,我的念頭斷了,我的六道沒有了,你們的六道在;你的六道這個妄念斷掉,這一念斷掉,起心動念沒有了,你的六道沒有了,他的六道還在。個人是個人的,個人是個人的宇宙,各各不相到,佛在大乘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一覺悟之後,你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覺悟,你才有能力在十法界裡面應化身,以應身、化身來幫助這些有緣眾生。有緣眾生是什麼?他相信你的,你跟他講,他相信,他能理解,他真干,這就是跟你有緣。現在結緣比從前方便,你看現在我們用網路跟多少人結緣,在全世界,只要人家打開這個頻道,都是有緣人,衛星電視這非常普遍。這裡講到「非因非果」,這是真的,第一義裡頭非因非果;第二義裡頭有因有果,也就是十法界裡頭有因有果。實報莊嚴土裡頭還是有因有果,它不是第一義,常寂光是第一義,常寂光裡頭無因無果,只有這麼一個境界。因果跟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因果是跟能生萬法同時生的,因果也是萬法之一,同時生的,沒有先後。  「性相常然」,法性、法相,法性能現能生,法相所現所生,法相裡面種種變化那是識。識是什麼?分別執著,這就是世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很了不起,為什麼?這句話是包括整個宇宙、包括實報莊嚴土。實報土、方便土、凡聖同居土,全都是從念頭生的、心想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沒有了,全都沒有了;只要你有心想,你心想沒斷,它就存在。佛教我們什麼?佛教我們要把心想去掉。我們中國這些老祖宗,我是肯定他們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普通人。你看他創作的文字,你看「思想」,你看到這個文字你智慧就開了。什麼是思?你心裡起分別,你看一格一格的,那起分別了。想是什麼?相出來了。相是什麼?執著。想是執著,思是分別。你把田那個格子拿掉、把相拿掉,真心就顯露,底下是真心。那個真心是什麼?法性,那個格格、那個相,那是法相,我們老祖宗不是佛菩薩,他能造得出這個樣子出來嗎?所以中國文字不能改,一改意思全沒有了,智慧的符號,不得了!你雖然不認得,不認識這個字,可是你會看,你懂得,你就能夠曉得它那個意思。真心怎麼能現前?相拿掉,真心露出來了;分別去掉,真心現前了,一步一步的提升。  所以現在有人說,研究哲學的,把釋迦牟尼佛也說為思想家,你說釋迦牟尼佛冤不冤枉?思想家是誰?六道輪迴裡頭眾生是思想家。所以叫性相常然。諸佛菩薩到六道、到十法界來示現,跟這些眾生和光同塵,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楞嚴經》上所說的「隨心應量」。這個心是眾生的妄心,就是思想,隨著眾生的思想他來感應,他有沒有障礙?沒有。他雖然是示現,他沒有思也沒有想,所以他永遠是跟真心相應、跟自性相應,這就對了。我們今天要跟性德相應,但是裡頭有思想。性德是什麼?在佛法裡面講最普遍的,十善業道,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的人天法,也就是說,你在六道里取得人身、取得天身,是什麼?十善業。你不修十善業,你就不能生人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生天。違背十善,那就是十惡,十惡,下品十惡畜生道,中品十惡餓鬼道,上品十惡地獄道,那是性德。在中國,中國人講十二個字,意思是一樣的,你看中國人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這十二種德是性德,但是我們學的時候,我們還是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就變成世間的道德;如果我們修這十二種東西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跟阿羅漢修的是一樣的。修這十二種能不能證阿羅漢?能;能不能成菩薩?能,因為它跟十善通的。  所以有些學佛的同學非常執著,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那是儒家的東西,我們怎麼可以學它的?《感應篇》那是道教的,我們怎麼能學它的?」這些人都出不了六道輪迴,雖然對佛很尊重,對其他宗教很排斥,錯了,其他宗教也是佛,同一個自性生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我們要問,儒是在心外還是在心內?我們心外有儒嗎?心外有道嗎?心外道它從哪來的?它要不是自性變的,它從哪來的?難道有兩個自性、三個自性嗎?哪有這種道理?自性只有一個,一體生的,你要排斥,你錯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早年我在日本訪問,日本有個老和尚,他也很喜歡我,我去看他的時候老和尚一百歲,那一年我去看他的,他走的時候是一百零三歲,走了好幾年,中村康隆。他告訴我,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你說他會排斥別的宗教嗎?肯定不會!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離開之後,他的徒弟告訴我,橋本,現在他是方丈。橋本告訴我,「凈空法師,我們老和尚一生沒說過這個話,怎麼今天跟你見面說出這個話?所有宗教創始人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儒道的創始人當然是佛菩薩的化身,也包括日本的神道教,所以是一不是二。性相常然,這句話的意思很深。  遍一切處而無有異,這是如,沒有兩樣,這一定要知道;不動而至為來,確實不動而至。這個現象也普遍在一切處,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我們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統統都是妄想分別執著在做主宰。妄想很難斷,只要分別執著放下,大乘經教講的這些東西你全都看見了,就在眼前,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指之為法身如來也。  下面說,「蓋佛有法報化三身,故如來之釋」,就是解釋,「亦有法、報、應(即化)之異」,有這三種說法。「具如《會疏》所釋」,《會疏》是日本人,日本的一位法師,《無量壽經》註解他講的,「無來去者為法身。正覺於第一義諦、真如實相如是而來,是為報身。乘真如實相之道而成正覺,如是而來,是為應身」。這個講得很好、講得很清楚。「諸釋皆可依《會疏》之說,而知其意」。《會疏》講得明白、講得清楚,容易懂,沒有來去、沒有生滅的。用我們現在講,它不是相對的,沒有相對的,這是法身;再說得明白一點,沒有對立的是法身。這第二種是依於法身,這報身是依法身而來的,「正覺於第一義諦」,這就是依法身,「真如實相如是而來」,真如實相是修德,這是報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下面是應化,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這個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身沒有一定的現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身說法,應當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他示現決定沒有起心動念,完全是感應。眾生想要什麼,他就跟你講什麼,你想學小乘,他跟你講小乘;你想學大乘,他就跟你講大乘;你想學禪,他就給你學禪;你想學凈,他就給你學凈,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菩薩決定沒有意思。若佛菩薩有意思,那他就貶低他了,他就變成凡夫,六道凡夫有意思。四聖法界裡頭有意思,他不用意思,因為什麼?他接受佛陀的教誨。雖接受佛陀的教誨,他的意思沒有斷,只是伏在那裡不用,所以他比我們高明,他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很像佛,他不是真佛,他學得很像,那是四聖法界。他真的用真心,那他就不在四聖法界,他就變成報身,這個我們要知道。總而言之一句話,都在「放得下」。佛法修學沒有別的,功夫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真功夫,這個不能不知道的。如來這一個號,這裡面講的是佛的十種通號,也就是自性裡面無量的德能,總歸這個十條,這大乘經上來跟我們講解,我們今天學第一個「如來」。時間到了,今天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五集)
《香巴拉深處》|樂園的古法訴說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九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