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本法師:性空世界

如本法師:性空世界

 

點擊:761

如本上人佛書著作——性空世界

 

芸芸眾生,有人因一句佛法而浪子回頭,有人因一句佛法由邪見轉而正見,有人因一句佛法而大澈大悟,畢竟,佛法是覺悟之法。

 

衲從事於弘法歷經數寒暑,諸如各佛寺、電視弘法、學校、監獄、全省各縣市文化中心、國父紀念館等,盡心闡述聖教。無常的人生,幻化佛事,水月道場,空幻的歲月,一一無非導歸於歷史上的影塵。

 

『性空世界』此書之問世,乃集合大藏經六百卷之大般若經精粹法要,是過去于山上閱藏所筆錄,於弘法期間,無不引用大般若經而開導有情,一字一句皆為如來大智慧所流露,如來演說佛法四十九年,大般若經就說了二十二年之光陰,畢竟,大般若經能令眾生由邪見匡導正見,由我洞澈無我,由凡轉聖,如是破除一切虛妄顛倒執著,前後與性空相呼應,以達成佛陀出世本懷 性空世界。

 

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眾生,性空是入聖道得聖道果之根本要階,本性空是十方三世諸佛所尊所護,本性空即是佛眼。

 

如本深見法義堂奧,乃出世解脫無上醍醐,不敢心存慳貪、吝法,倍受法喜之下,一一節錄供養我佛門第子,與大地諸有情,共結般若智慧,同登性空世界,與諸佛同一鼻孔出氣。

 

 

 

--------------------------------------------------------------------------------

 

 

諸佛出世, 皆說本性空義, 化導有情; 要聞佛說本性空義, 乃入聖道得聖道果; 離本性空, 無別方便。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住十方界, 為諸有情宣說正法, 無不皆用此本性空, 本性空即是佛眼。

 

譬如虛空, 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 大乘亦爾, 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 又如虛空, 無來無去無住無見, 大乘亦爾, 無來無去無住無見; 又如虛空, 前後中際皆不可得, 大乘亦爾, 前後中際皆不可得, 三世平等故名大乘, 菩薩大乘, 具如是等無邊功德。

 

一切善法、 菩提分法、 若聲聞法、 若菩薩法、 若佛法, 如是一切, 無不攝入般若波羅蜜多。

 

大乘不異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不異大乘, 何以故? 若大乘, 若般若波羅蜜多, 其性無二, 無二分故。

 

一切法皆畢竟空, 畢竟空中, 都無有法可名能證, 可名所證, 可名證處, 可名證時, 何以故? 諸法皆空, 若增若減, 都無所有, 皆不可得。

 

一切法一性非二, 當知諸法一性, 即是無性; 諸法無性, 即是一性; 如是諸法一性無性, 無造無作; 若菩薩摩訶薩能如實知, 諸所有法, 一性無性, 無造無作, 則能遠離一切執著。

 

諸法皆空, 五蘊不堅固, 無我無我所, 色是誰色, 受是誰受, 想是誰想, 行是誰行, 識是誰識, 諸法皆空,

離我我所。

 

般若波羅蜜多者, 一切聲聞、獨覺、菩薩、 如來能到彼岸,故名般若波羅蜜多。

 

菩提以何為義? 證法空義、 證真如義、 證實際義、 證法性義、 證法界義, 是為菩提義。

 

以何義故名為佛陀? 所謂: 隨覺實義, 現覺實法, 通達實義, 如實現覺, 於一切法, 自相共相, 有相無相,

自然開覺等等, 故名如來。

 

諸法自性, 即是無性, 無性不能現證無性。

 

佛說一切法, 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若一切法, 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誰染誰凈? ?誰解?

 

勝義諦者,即本性空, 此本性空, 即是諸佛所證無上正等菩提。

 

何謂空解脫門? 觀一切法自相皆空。

 

何謂無相解脫門? 觀一切法遠離諸相。

 

何謂無願解脫門? 觀一切法遠離所願。 三解脫門亦名三三摩地。

 

 

諸法自性空, 非聲聞作、 非獨覺作、 非菩薩作、 非如來作、 亦非余作, 有佛無佛, 其性常空, 此即涅 無生無滅故。

 

一切法都無實有, 離我我所, 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本性空寂、 自相空寂; 唯有一切愚夫異生, 迷謬顛倒。

 

善用智慧分別萬法、萬境, 於清凈本性而不動, 名為解脫, 亦名登彼岸。

 

本性空是十方三世諸佛之正法眼藏, 是生死度涅之寶筏。 是空性義、 寂滅義、 不生不滅義 法身義。

 

菩薩摩訶薩, 欲疾證得一切智智,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即是智慧。

 

菩薩摩訶薩, 欲拔一切煩惱習氣, 應廣學諸法自性空, 共登正覺。

 

菩薩應以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於空性, 能住所住, 不可得故。

 

菩薩摩訶薩, 欲超越聲聞與獨覺地, 應廣學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摩訶薩即是大菩薩之義。

 

何緣菩薩複名摩訶薩? 菩薩於大有情眾中, 定當為上首, 以是緣故, 複名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 發金剛喻心, 決不退壞, 由此心故, 於大有情眾中, 定當得為上首。

 

勤求無上正等菩提, 利樂有情, 故名菩薩, 具如實覺, 能遍了知一切法相而無所執故, 複名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圓滿三十七菩提分法, 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不可得故。

 

般若波羅蜜多, 就是到一切法究竟彼岸, 亦稱智慧到彼岸。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六種神通,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知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別,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世世常見諸佛, 恆聞正法, 得佛覺悟, 蒙佛憶念教誡教授,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佛身,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十隨形好, 圓滿莊嚴,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世世常憶宿住, 終不忘失大菩提心, 遠離惡友, 親近善友, 恆修菩薩摩訶薩行,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生佛家入童真地, 常不遠離諸佛菩薩,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世世具諸相好端嚴如佛, 一切有情見者歡喜, 發起無上正等覺心, 速能成辦諸佛功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五眼, 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觀, 菩薩但有名, 佛但有名, 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名, 五蘊六根六塵但有名, 四大因緣但有名, 以不可得故空, 但隨世俗假立客名, 諸法亦爾, 不應執著。

 

菩薩摩訶薩為大施主, 施諸有情無量無數無邊善法, 是真福田, 生長勝福, 因而圓成佛道。

 

恆與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相應, 在所生處常得值佛,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能令般若波羅蜜多, 漸得圓滿。

 

菩薩摩訶薩, 與般若波羅蜜多恆相應故, 從此處沒, 生余佛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在在生處, 常得值遇諸佛世尊,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離佛。

 

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化身如佛, ?入地獄傍生鬼界, 若人若天, 隨其類音為說正法,

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六度不可得, 不得聲聞、 不得獨覺、 不得菩薩、 不得如來, 何以故? 於菩提道中, 一切法皆不得故。

 

雖能圓滿一切佛法, 而於諸法, 無執無取,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菩薩摩訶薩, 得凈慧眼, 於一切法非見不見, 非聞非不聞, 非覺非不覺, 非識非不識。

 

諸菩薩摩訶薩, 由得如是清凈佛眼,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 無所不見、 無所不聞、 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 於一切法, 見一切相。

 

菩薩成熟有情, 嚴凈佛土, 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常不離佛。

 

若正問言: 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應正答言: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如是清凈五眼,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善達實相, 了知其中無染凈故。

 

般若波羅蜜多, 最尊最勝, 最上最妙, 具大勢力。

 

菩薩摩訶薩, 得六神通, 不生欲界, 不生色界, 不生無色界, 游諸佛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量如來, 應正等覺, 修諸菩薩摩訶薩行, 漸次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諸法畢竟不可得, 性非有故, 既然非有, 聲聞、緣覺、菩薩、如來, 皆不可得, 六根六塵、 四諦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 三十七道品、 乃至一切空不可得, 皆為名法假施設。

 

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覺, 名假施設, 法假施設, 是故不應著一切法。

 

有為界不見無為界, 無為界不見有為界, 何以故? 非離有為施設無為, 非離無為施設有為故。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見, 於一切法無所見時,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於一切法心不沉沒, 亦不憂悔。

 

菩提心應知不應著, 何以故? 是心非心本性凈故。

 

菩薩摩訶薩, 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我所執所纏擾故, 心便住於一切法中, 由此心住一切法, 由加行故, 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 作此觀時, 於一切法心無行處, 是名菩薩摩訶薩無所攝受三摩地, 此三摩地, 微妙殊勝, 廣大無量, 能集無邊無礙作用, 不共一切聲聞獨覺。

 

一切相智, 非取相修得, 所以者何? 諸取相者皆是煩惱。

 

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一切法不取不舍, 實相法中無取捨故, 乃至於涅亦不取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 不可取故。

 

菩薩於一切法無所取著, 能從此岸到彼岸故, 若於諸法少有取著, 則於彼岸非為能到。

 

何者是般若波羅蜜多自性? 無性是般若波羅蜜多自性。.

 

菩薩畢竟不墮女人胎中, 常受化生, 亦永不生諸險惡趣, 除為利樂有情因緣。

 

菩薩成熟有情, 嚴凈佛土, 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常不離佛。

 

於一切法皆無取著, 以諸法實相不可得故。

 

一切法自性不可得, 何以故? 一切法以無性為自性故。

 

一切法都無自性, 不可取故。

 

愚夫異生, 以於諸法執著有性, 於諸法空不能信受, 由不信故, 不能成辦聲聞獨覺菩薩如來所有聖法, 故於聖法不能安住。

 

菩薩摩訶薩, 欲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成辦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常以無所得為方便, 如應而學。

 

若能以無所得為方便, 依此法勤修善根, 不令迴向聲聞獨覺, 唯令證一切智智。

 

菩薩摩訶薩, 欲住菩薩不退轉地, 應廣學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摩訶薩, 欲於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觀一切法皆畢竟空, 以大悲心而行精進。

 

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一切法自相空。

 

菩薩摩訶薩, 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發趣大乘, 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具修一切種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一切法, 法住、 法定、 法性、 法界、 平等性、 離生性、 真如、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實際, 皆由他性故空。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行時知行, 住時知住, 坐時知坐, 卧時知卧, 如如自身威儀差別, 如是具念正知。

 

於三界法, 心無所住, 是為菩薩摩訶薩。

 

達一切法自相皆空, 是為菩薩摩訶薩。

 

於三界法不樂不動, 是為菩薩摩訶薩。

 

善攝六根, 是為菩薩摩訶薩。

 

以一心智, 如實?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 是為菩薩摩訶薩。

 

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而證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輪, 度無量眾。

 

諸法都無和合自性, 何以故? 和合有法, 自性空故。

 

不壞假名, 而說法性。

 

設更有法勝涅者, 我亦說為如幻如化如夢所見, 所以者何? 幻化夢事, 與一切法乃至涅 皆悉無二, 無二分故。

 

菩薩摩訶薩, 知一切法無非假名,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法無依處, 是故如來非所依處, 亦無所依, 但為隨順世俗施設, 說為依處。

 

假使?滿十方無量無邊世界, 有聲聞獨覺之福田, 有人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盡其形壽; 若復有人, 經須臾頃,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一切發心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 以前功德, 比此福聚,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不學般若波羅蜜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無有是處。

 

如來所得一切智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因。

 

不可思量, 不可宣說, 無上, 無上上, 無等, 無等等, 一切智智, 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如來一切智智及相好身, 並設利羅, 皆以般若波羅蜜多為根本故。

 

無量無邊佛法, 皆攝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難可得, 惡慧懈怠, 下劣精進, 下劣勝解, 下劣有情, 不能證故佛以清凈無障佛眼,

觀察十方無量世界, 雖有無量無數無邊有情, 發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由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難得若一若二若三有情, 得住菩薩不退轉地, 多分退墮聲聞獨覺下劣地中。

 

若佛住世, 若涅後, 應依般若波羅蜜多, 常勤修學, 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法印, 亦是一切聲聞獨覺真實法印。

 

若此般若波羅蜜多, 在贍部洲人中住, 則此世間佛寶、法寶、 比丘僧寶皆住不滅。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皆從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皆從諸佛一切智智而得生故。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不異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異諸佛一切智智;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與此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無二亦無二分;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威神, 甚為稀有。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設利羅, 決定不復墮三惡趣, 常生天人, 受諸快樂, 富貴自在, 隨心所願, 乘三乘法而趣涅

 

如來所宣說十二分教, 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若見如來應正等覺, 若見所寫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此二功德, 平等無異。

 

菩薩摩訶薩, 以無所得為方便,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尚不得菩提及薩 況得菩薩摩訶薩, 此菩薩摩訶薩既不可得, 豈得菩薩摩訶薩法, 菩薩與法尚不可得, 況得諸佛及諸佛法。

 

於此般若, 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畢竟無有少法可住, 可超可入, 可得可證, 可受持等, 所獲功德, 及可隨喜。

 

迴向菩提,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都無所有, 若無所有, 即是般若。

 

凈自心, 福田方凈。

 

是心於心, 理不應有隨喜迴向, 以無二心俱時起故, 心亦不可隨喜迴向, 心自性故。

 

於此般若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畢竟無少法有入有出、 有生有滅、 有斷有常、 有一有異、 有來有去、 而可得者。

 

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中都無能所隨喜迴向法故, 雖如是知, 而能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清凈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所執受, 法界不動故。

 

菩薩摩訶薩, 於隨喜心不生執著, 於迴向心不生執著, 於所迴向無上菩提不生執著; 由無執著, 不墮顛倒, 如是菩薩摩訶薩, 所起隨喜迴向心, 名為無上隨喜迴向。

 

若有謗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為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亦等於謗毀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一切相智, 亦等於謗毀佛, 亦等於謗毀法, 亦等於謗毀僧, 亦等於謗毀世間正見, 亦等於謗毀如來一切諸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取名取相, 取名相已, ?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證得實相般若。

 

菩薩摩訶薩, 行六波羅蜜多時, 所行布施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為方便, 與一切有情, 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護凈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亦復如是。

 

如來應正等覺, 宜說種種著不著相, 令大乘者學般若波羅蜜多, 離諸染著, 速得究竟。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住此岸, 不住彼岸, 不住中流, 是為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以三世法性平等故, 成道相智。

 

菩薩教化眾生有四種無畏:

一、 總持不忘,說法無畏。

二、 盡知法樂,知眾生根機欲趣, 說法無畏。

三、 善能問答,說法無畏。

四、 能斷物疑,說法無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法性, 若說若不說, 俱不增不減, 如本無異。

 

若菩薩摩訶薩, 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虛空學。

 

菩薩摩訶薩, 不觀視他好惡長短, 平等憐愍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 終不輕爾而發語者, 所發語言, 皆引義利, 若無義利, 終不發言。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如修虛空都無所有, 如虛空中無色可施設, 無受想行識可施設, 所修般若波羅蜜多, 亦復如是。

 

佛對眾生說法有四種無畏, 何等為四?

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有一切智, 所以無懼怕之心。

二、漏盡無所畏:佛已斷盡一切煩惱,故無懼怕心。

三、說障道無所畏:佛說明種種障礙佛道之法,無懼怕心。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說明種種可滅除苦之道理,無懼怕心。

 

假使十方一切世界, 滿中如來應正等覺, 如竹麻葦甘蔗等林, 若經一劫, 或一劫餘, 為諸有情常說正法, 各度無量無邊有情, 令入涅 究竟安樂, 而有情界, 不增不滅, 所以者何? 以諸有情, 皆無所有, 性遠離故。

 

如來一切諸法, 畢竟空故, 不生不滅, 不染不凈; 如四聖諦、 十二因緣、 三十七道品、 五眼、 六神通、 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畢竟空故。

 

若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 如理思惟, 為他演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六根無患, 肢體具足, 身不衰朽, 亦無夭壽, 常為無量百千天神, 恭敬圍繞, 隨逐護念。

 

般若波羅蜜多, 名無所得, 大法寶藏, 能化三界有情 無量無邊大苦聚, 令速證無上正等正覺。

 

般若波羅蜜多, 不超三界, 不住三界; 不超色界, 不住色界; 不超無色界, 不住無色界。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如是諸法, 常無變易, 法性、法界、法定、法住, 一切如來等覺現觀, 既自等覺, 自現觀已, 為諸有情, 宣說開示, 分別顯了, 令同悟入, 離諸妄想, 分別顛倒。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雖證菩提, 而無所證, 證不證法不可得故; 雖轉*輪而無所轉, 轉法還法不可得故; 雖度有情而無所度, 見不見法不可得故; 如是大般若波羅蜜中 *輪事, 畢竟不可得, 以一切法, 皆永不生故。

 

棄捨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 求學余經, 而攀枝葉, 終不能得大菩提, 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 出生一切菩薩摩訶薩, 與世間出世功德法故。

 

諸法自性, 皆無所有, 不可得故, 即是無性, 如是無性, 即是般若波羅蜜多, 非無性法能書無性,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可書寫。

 

諸法相, 有佛無佛, 法界法爾, 佛於此相, 如實現覺, 故名如來。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生諸佛, 是諸佛母, 能示世間諸法實相。

 

菩薩摩訶薩, 欲得無上菩提, 當於一切有情, 住平等心, 不應住不平等心。

 

菩薩摩訶薩, 能觀一切法, 無行無狀無相, 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不退轉位菩薩摩訶薩, 成就柔潤可愛可樂身語意業, 恆常成就慈悲喜舍, 於諸有情, 心無礙。

受不退轉記菩薩摩訶薩, 若墮地獄、傍生、鬼界、 阿修羅中, 終無是處, 何以故? 不退轉菩薩, 定無不善業故, 亦無善業招苦果故, 如來必無虛誑語故, 諸佛所說, 皆為利樂一切有情, 大慈悲心所流出故。

 

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於佛無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轉, 無有是處。

 

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 於無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轉, 斯有是處。

 

一切法空皆不可說, 如來方便,說為無盡、或說無數、 或說無量、或說無邊、或說為空、 或說無相、或說無作、或說無生、 或說無滅、或說離染、或說寂滅、 或說涅、或說真如、或說法界、 或說法性、或說實際,如是等義, 皆是如來方便演說。

 

諸法實相, 不可宣說, 如來甚奇方便善巧, 而為有情方便顯示。

 

一切法空即是無盡, 亦是無數,亦是無量,亦是無邊, 諸法空中,盡不可得,數不可得, 量不可得,邊不可得,由此因緣, 無盡無數,無量無邊,文義無別, 皆共顯了諸法空故。

 

一切法皆不可說, 一切法皆畢竟空, 無能宣說畢竟空者。

 

非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亦不離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非用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亦不離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而諸菩薩摩訶薩,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大地, 少處出生金銀珍寶, 多處出生砂石瓦礫; 諸有情類, 亦復如是, 少分能學無上正等菩提, 多分學聲聞獨覺法。

 

若諸有情, 於諸菩薩功德善根, 不隨喜者, 當知皆是魔所魅著, 皆是魔之眷屬。

 

觀色如聚沫, 觀受如浮泡, 觀想如陽焰, 觀行如芭焦, 觀識如幻事。

 

菩薩摩訶薩, 欲居一切有情上首, 欲普饒益一切有情, 無救護者,為作就護;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無投趣者,為作投趣; 為眼目者,為作眼目; 無光明者,為作光明; 尖道路者,示以道路; 未涅者,令得涅 當學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真如尚不可得, 何況得有安住真如? 修菩薩行, 速當安住不退轉地,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宣說正法, 此若實有, 無有是處。

 

如來隨世俗, 假立名相, 方便宣說諸法法性, 而無執著。

 

菩薩摩訶薩, 欲於諸法得大自在,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善法生長方便所趣向門, 能成就聲聞、獨覺、菩薩, 無上正等正覺故。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應知諸佛所變化者, 雖有所為, 而無執著。

 

一切法, 但有假名, 但有假相, 而無真實, 聖者於中亦不住著, 但假名相。

 

以不生法離諸戲論。

 

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法, 但假名相, 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而於其中, 不應住相。

 

一切法但有名相, 如是名相, 但假施設, 名相性空; 諸有類, 顛倒執著, 流轉生死, 不得解脫; 是故菩薩摩訶薩, 發菩提心, 行菩薩行, 漸次證得一切相智, 轉正*輪, 以三乘法度脫有情, 令出生死, 入無餘依般涅界, 而諸名相, 無生無滅, 亦無住異施設可得。

 

一切智, 是聲聞及獨覺智; 道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智, 一切相智, 是如來應正等覺不共妙智。

 

一切法皆同一相, 謂寂滅相。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有為法及無為法, 俱無所作, 非恩非怨, 無益無損,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 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菩薩摩訶薩, 應知一切法, 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一切法皆以無性為自性中, 有性無性, 俱不可得, 不應於此執有無性。

 

菩薩摩訶薩, 於諸有情, 其心平等, 無差別想而行布施。

 

佛、菩薩、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七道品、六道、十八界、六度、十二因緣、四聖諦、生死涅、煩惱菩提、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有漏無漏、如是一切名,皆是假立,為表諸義,施設諸名,故一切名皆非實有;愚夫異生,於中妄執,菩薩方便善巧,教令遠離,勿執著一切施設假名,名無實際,自性皆空故。

 

上從諸佛, 下至傍生, 平等平等, 菩薩了達諸法及諸有情, 自相皆空, 都無差別, 故無異想, 無所分別, 而行布施。

 

何謂佛眼? 即本性空, 名為佛眼。

 

諸佛出世, 無不皆說本性空義。

 

一切法不空無道無果。

 

諸阿羅漢, 諸漏永盡, 昏沉睡眠, 蓋纏俱滅, 畢竟無夢。

 

依世俗說, 行菩提行, 及得無上正等菩提; 不依勝義, 勝義中, 都無所得, 畢竟空, 無所施設名相故。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雖觀諸法, 皆無自性, 都無實有; 而依世俗,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 種種宣說, 令得正解, 遠離顛倒。

 

菩薩摩訶薩, 以二諦為有情宣說正法, 所謂世俗諦與勝義諦。

 

如來於法方便善巧, 能於無相建立種種法等差別。

 

於空性中, 一切差別相, 皆不可得。

 

離有為法, 無為法不可得; 離無為法, 有為法不可得; 有為界無為界, 如是二界, 非相應非不相應; 無色無色無對一相, 所謂無相。

 

一切法平等、 一切法遠離、 一切法不動、 一切法無念、 一切法無畏、 一切法無際、 一切法一味、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平等、 亦遠離、亦不動、 亦無念、亦無畏、 亦無際、亦一味、 亦無生、亦無滅, 何以故? 一切法與般若波羅蜜多, 無二無別, 畢竟空故。

 

如來法身,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諸法實性皆不動故。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不可以色身見, 夫如來者, 即是法身; 如來法身, 即是諸法真如法界, 真如法界, 既不可說有來有去, 如來法身亦復如是, 無來無去。

 

諸佛弟子, 凡有所說, 一切皆承佛威神力加被。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真生養母, 是諸菩薩摩訶薩眾真軌範師, 一切如來菩薩咸共尊重恭敬讚歎。

 

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無所執著。

 

菩薩摩訶薩,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成熟無縛無解有情, 應嚴凈無縛無解佛土, 應親近供養無縛無解諸佛, 應聽受無縛無解法門。

 

一切法無縛無解, 一切法無所有故。

 

修行無縛無解六波羅蜜多, 能證無縛無解一切法性, 無所有故、 遠離故、 寂靜故、 無生無滅故、 無染無凈故。

 

諸佛弟子, 於一切法無依著者, 法爾皆能隨所問詰, 一一酬答, 自在無畏, 何以故? 以一切法無所依故; 譬如色, 色本性空故, 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間。

 

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故, 於諸法亦不取相, 亦不壞相, 何以故? 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諸法自相空故。

 

一切法無依持, 是故如來非所依, 亦無依持, 但為隨順世俗施設, 說為依持。

 

三寶不斷絕故, 如來一切法亦不斷; 三寶斷絕故, 如來一切法亦斷絕。

 

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四大王眾天, 乃至色究竟天, 若聲聞獨覺菩薩佛, 乃至一切具大威力龍神葯叉人非人等, 皆共守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令眾惡為作留難; 何以故? 諸天等皆依般若波羅蜜多威力神故。

 

一切法皆以空無相無願為趣, 趣與非趣不可得故。

 

如來初發心乃至成佛, 及十方佛, 於諸法中, 求實不可得, 是名不可得空。

 

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多, 一日修智慧, 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上。

 

諸法不見諸法, 諸法不見法性, 法性不見諸法; 法性不見地種, 地種不見法性, 乃至識種不見法性, 法性不見識種, 諸法畢竟空故。

 

若菩薩知是心相, 與淫怒痴不合不離, 諸纏流、縛等諸結使, 一切煩惱, 不合不離, 聲聞辟支佛心, 不合不離, 是菩薩心相常凈。

 

諸法不壞不分別, 是名無心相。

 

若有見現在佛, 若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等無異, 何以故? 是般若波羅蜜多, 與佛無二無別。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於無上正等菩提,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無上正等菩提。

 

如來所得無上正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虛。

 

諸法實相, 不可宣說, 佛為有情方便顯示。

 

一切法性皆畢竟空, 不垢不凈, 不生不滅, 無能宣說, 畢竟空故。

 

何謂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法真如, 是謂無上正等菩提。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無增無減。

 

諸菩薩摩訶薩, 依止無增無減, 無所有為方便,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由此為門, 集諸功德, 便證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摩訶薩, 住一切法自相空中, 為度諸有情, 入三三摩地, 大悲願力所引逼故, 依此三定成熟有情。

 

菩薩摩訶薩, 成就二法, 一切惡魔不能障礙, 何者為二?

一、 觀諸法皆畢竟空。

二、 不捨棄一切有情。

 

菩薩摩訶薩, 觀法空時, 先作是念: 我觀諸法, 諸法皆空, 不應作證, 我為學故觀諸法空, 不為證故觀諸法空,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心住一切法, 則有礙, 礙故有退沒, 退沒故劣弱, 心劣弱故, 便生懈怠。

 

菩薩摩訶薩, 除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更無有餘要所學法, 何以故? 三解脫門, 總攝一切妙善法故。

 

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 上從諸佛下至傍生, 施尊貴下賤亦爾, 平等布施, 無所分別, 不觀福田勝劣有異; 菩薩摩訶薩, 了達一切自相皆空, 空中都無上下差別, 故無異想, 無所分別而布施, 當得圓滿一切相智。

 

菩薩摩訶薩, 要具足圓滿一切善法, 方得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摩訶薩, 若有一善法未能圓滿, 而得無上正等菩提, 無有是處。

 

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無所取著, 能從此岸到彼岸故; 若於諸法少有取著, 不能從此岸到彼岸。

 

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與空相應, 最為第一, 最尊最勝, 無能及者。

 

大乘都無所住, 以一切法皆無所住, 何以故? 諸法住處不可得故, 如是大乘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住無所住。

 

譬如真如、法界、法性、 不虛妄性、不變異性、 平等性、離生性、 法定、法住、實際、 虛空界、不思議界、

非住非不住; 大乘亦爾, 非住非不住。

 

菩薩摩訶薩成就二法, 一切惡魔不能留難, 何等為二?

一者如說悉皆能作。

二者常為諸佛護念。

 

依勝義理分析諸法,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依此義故, 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觀一切法平等平等, 皆以無性為性。

 

於諸法相求正?知, 說明菩薩; 若至究竟, 即名如來應正覺, 於一切法自相共相, 照了無暗, 清凈具足。

 

住因位時, 名為菩薩; 若住果位, 即名如來。

 

通達諸法都無實事, 性相俱空。

 

自圓滿無上佛道, 亦勸他圓滿無上佛道, 歡喜讚歎圓滿無上佛道。

 

離本性空, 無有一法是實是常, 可壞可斷。

 

諸法真如, 是謂無上正等菩提。

 

諸法本來自性清凈, 是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本性凈中,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如實通達,

心不沉沒, 亦無滯礙, 遠離一切煩惱染著。

 

諸佛說法, 隨眾根性, 雖說三乘而實一道。

 

佛無上正等菩提, 能證所證, 能知所知, 一切寂空, 是故無上正等菩提, 非難信解, 非難證得, 以一切法無不皆空, 如是信知, 便證得故。

 

性離文言, 心行處滅, 是名為法, 一切法性皆不可說, 若有所說, 即是虛妄, 虛妄法中, 都無實法。

 

如來常說諸法平等, 不可攀緣。

 

諸佛讚歎三事最為無上, 何等為三?

一者發菩提心。

二者護持正法。

三者如教修持。

 

菩薩最初發心, 超阿羅漢, 應受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妙供養故; 菩薩第二發心, 超獨覺地, 普覺我法二空,

所顯平等真法界故。

 

如來覺一切法畢竟空寂, 證大菩提, 隨順世間假立名字, 故稱為佛, 非為實有, 若有若無, 不可得故。

 

諸法性相, 不可表示、不可分別、 不可取著、不可造作, 一切有情, 設能如實了達諸法皆如幻化, 應本已證無上菩提; 然由有情於一切法, 不通達諸法皆如幻化, 故於諸去生死輪迴。

 

為初學者說生滅如幻, 不生不滅不如幻; 為久學者說生滅不生滅一切如幻。

 

不著一切法, 而學一切法。

 

眾生及諸法, 非以入無餘涅時乃空, 從本以來常空。

 

菩薩不學一切法, 不能得一切種智。

 

五蘊如夢無自性, 響、影、焰、幻化皆無自性; 若法無自性, 是法無相, 若法無相, 是法一相, 所謂無相。

 

若一切法不空者, 菩薩摩訶薩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諸法中, 定性不可得, 但從因緣和合起法, 緣起畢竟空故。

 

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 菩薩不可得、 行亦不可得、 行者、行法、行處, 亦不可得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不行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諸戲論不可得故。

 

無上正法, 佛為根本, 佛為導者, 佛為所依。

 

莫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可貪者, 所以者何? 諸法自性空故。

 

菩薩觀一切法畢竟空, 不生慳貪心, 何以故? 畢竟空中, 無有慳貪, 慳貪根本斷故。

 

緣起、法住、法位, 不關如來出不出世。

 

眾生實不知諸法自性空故, 不得脫六道生死。

 

行菩薩道而無所著, 諸法本空, 如幻如化, 無染無惑無動, 是名行菩薩道。

 

菩薩摩訶薩不凈佛國土, 不成就眾生, 不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因緣不具足故, 不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摩訶薩都不見有法可生疑處, 如五蘊乃至無上佛道, 當知是名阿跋致菩薩摩訶薩。

 

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菩薩摩訶薩道, 乘是道,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知諸法一性, 即是無性; 諸法無性, 即是一性; 如是諸法一性無性, 是本實性, 此本實性, 無造無作。

 

菩薩觀一切法空, 無法性可見, 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無性相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2824

 


推薦閱讀:

世界上巨毒蛇類集錦 【有圖--膽小者慎進】
世界文化遺產
香港的武俠世界十佳電影,李連杰獨佔五成,卻難進第一
虛假的世界
《世界是紅的》,我的第一本書

TAG:世界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