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

生存知識 --- 睡袋的使用

睡袋側面都有拉鏈,如果覺得熱可以不拉拉鏈,冷了,就將拉鏈拉上;睡袋的頭部和頸部處各有一根拉繩,覺得寒冷時可以將繩收緊,讓睡袋不漏風。睡睡袋不用穿好多衣服,跟平時在家睡一樣穿。關於枕頭的問題,可以在鋪好睡袋後,在相應位置帳篷底下墊上自己的鞋,或拿自己的衣服疊成枕頭。

生存知識 --- 背包的使用

  裝包

把帳篷、睡袋、防潮墊各自豎著放進背包,自己的衣物塞到這些東西的縫隙里,再把吃的和其他雜物放在上面,常用的東西放在背包的側兜里,比如手紙、手電筒、水壺等,注意:重的東西應放在背包上部,並且裝包時不要將睡袋、防潮墊隨便放在地上,以免弄髒或讓昆蟲爬入。

(2)背包

將肩帶鬆開,把包放到較高的位置或讓別人托一下,背上包以後再收緊腰帶和肩帶,收緊背包的腰帶是為了讓包的大部分重量分配到腰臀部,使肩膀不累;收緊肩帶是為了讓背包更貼近後背,行走中好掌握平衡。團隊訓練時每個背包上都有背包號,請大家記住自己的包號,以免拿錯。

(3)放包

我們使用的帳篷都有一個門廳,在營地分配好帳篷後,大家把各自的背包都放到門廳里,以防夜晚的露水或雨水打濕背包。

生存知識 --- 防潮墊的使用

防潮墊應鋪在睡袋和帳篷之間,因此也要保持乾淨,不要隨便鋪在地上,也不要在墊上吃飯。

生存知識 --- 帳篷的使用

現在我們使用的帳篷一般都睡 3個人,是雙層的,外帳是用來防雨、防寒、抗風的,內帳的門也是雙層的,裡面是紗簾,用來防止蟲蛇的入侵,所以進出帳篷都必須把紗簾拉上,外層的門拉上,可以製造一個隱蔽的空間,換衣服方便,也可以保溫,晚上睡覺適當拉上;帳篷裡邊有一個小兜,方便放一些零碎物品。帳篷是我們野外的家,所以大家一定要愛惜,支帳篷時一定要聽訓導員的講解,看訓導員做示範,然後正確安裝。支好帳篷後,把裝帳篷的黑袋子和地釘、裝帳篷桿的袋子都放進帳篷內,收帳篷時要用;不要穿鞋入內,保持帳篷內的清潔。尤其注意不要在帳篷里抽煙,帳篷的面料就是怕火,一個火星就是一個窟窿。因為露水或帳內水汽散發不出去,或者下雨,帳篷都會濕,第二天收帳篷前最好能把帳篷晾乾,如沒有條件也可以等回家後再說;收帳篷之前把帳篷內的沙子倒乾淨,把門帘拉好,然後鋪平內帳,放上外帳鋪平,摺疊,同時拍掉帳篷底面的灰土,將帳篷桿一塊兒捲起,裝入袋內收好。

野營注意事項

  應盡量在堅硬、平坦的地上搭帳篷,不要在河岸和乾涸的河床上紮營。

  帳篷的入口要背風,帳篷要遠離有滾石的山坡。

  為避免下雨時帳篷被淹,應在篷頂邊線正下方挖一條排水溝。

  帳篷四角要用大石頭壓住。

  帳篷內應保持空氣流通,在帳篷內做飯要防止著火。

6.晚間臨睡前要檢查是否熄滅了所有火苗,帳篷是否固定結實了。

野營中如何睡得舒服

不論你是使用新購的睡袋是相當的膨鬆與舒適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經百戰的睡袋如何讓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務,牢記:睡袋不會自行加溫或加熱,它只是減緩或降低身體的熱量釋出,最好的方式是身體儲存更多的熱能。

外界環境的因素會影響睡覺的舒適度

  遠離不良環境:帳篷座落於舒適的位置可以增加約 30度的溫度,營地不要選擇於溪底,因為此處是冷空氣聚集處,且不要紮營於山脊稜線,選擇背風面或森林處或是運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睡袋的蓬鬆度:新的睡袋因受到擠壓於睡袋套內久,初期的蓬鬆度與隔熱使用時會稍差較不暖,最好是搭好帳篷就攤開睡袋讓它蓬鬆,當然時間譽久愈好睡墊的

  材質:每種睡墊的隔熱係數均不同,它可以隔絕睡袋底層釋出的熱能,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睡墊,如雪期最好選用全長含概驅體且實心的睡墊或是自動充氣的睡墊,然後將背包,主繩或其它物品置於腳下。

  完整防水性:任何潮濕的睡墊都會讓人受不了且不舒服,若沒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當帳篷泡水,濕的物品可置於內,外帳之間或內帳角落遠離睡袋,惡劣天候,內帳會聚集水滴,所以帳篷的窗戶須微開細縫讓帳篷通風,當雨過天晴就須取出並曬睡袋,若是雪期則直接攤在帳篷內。穿足夠衣物:高山嚮導曾說如果你睡覺不完全穿上全攜帶的衣服,代表你帶太多衣服 .最好帶一頂帽子因為身體的熱能有一半是從頭部消散。

  飽食: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稱空油庫,睡前吃些高熱量實物,同時充足的水份是對人體的代謝功能相當重要,當你感到疲累,睡覺時被渴醒,或當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數約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黃色代表身體依然呈脫水狀態。

  暖身:睡袋不會維持與製造熱能,不要到營地就馬上躦到睡袋內,太累與太冷的身體是無用的,吃好與足夠的晚餐與熱飲,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陣,以不流汗為標準將身體暖和入睡才舒服不論使用何種睡袋於潮濕的環境依然會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個 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將身體的水蒸氣向外透氣,即使帳篷內凝聚少許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適,但塑膠製品不會透氣造成睡袋潮濕,一般睡袋的頭部會較臟,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潔劑或專用的羽毛清潔劑,清洗過程不能有清潔劑殘留於睡袋須清洗乾靜,使用洗衣機的步驟繁複不建議使用,擰乾後須晾曬數日才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須不停的拍打不能讓它聚成塊狀,活動結束,睡袋須馬上吊著風乾,不要長期置於睡袋套內,會把羽毛或纖維擠壓變形,最好置於一個大型袋內或衣櫃內,盡量不要乾洗羽毛睡袋會將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除非送專門店。

野外行走小貼士

  攜帶物品要精練。一般人來說,負重不超過體重的1/5時,人可以較輕鬆地承受;負重達到體重的1/4時,長時間行進會感到很累;負重達到體重的1/3時,身體靈活性受到很大影響,完成攀登、跳躍等動作很困難,易受傷。所以,野外活動中負重以不超過體重的1/4為宜。

    秋冬季進山不可行路吸煙,不要在野外用明火,以防引起山林大火。

  注意保護環境。所有金屬、塑料等不易降解的垃圾,應攜帶進城再扔,絕不能就地焚燒或掩埋。

  出發前應有較詳細的活動計劃,並留一份給自己的親友。每到一地應盡量與家中聯繫,告知行程,或者在沿途村落留信。這樣,萬一發生意外,別人能夠迅速準確地展開救援。

  易耗品一定要有備份(如手電筒、燈泡、電池、火柴等)。

  初次穿越的人最好不要單獨進山,以三至五人結伴為宜。

  萬一迷路,不要瞎走。最簡單的脫險辦法是找一條山溝(谷),沿溝(谷)底向下遊走。因為所有的溝(谷)都會通向某一條河,而溪、河終究是要流出山的。

野外蟲蛇的防治

1.如何應付蜂蟄: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因為那裡往往是蜂類的家園,發現蜂巢應繞行,一定不要做出過與『親近"的表現,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蜂類的視覺系統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非常敏感。如果有人誤惹了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如果不幸已被蜂蟄,可用針或鑷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塗抹被蟄傷處,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最後,直奔醫院吧。

2.蛇咬傷:在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或經過蛇類棲息的草叢、石縫、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較陰暗潮濕潮濕處時,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嚇得不知所措。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癥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癥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噁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噁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鐘後,其癥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鐘紮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鐘左右,放鬆2-3分鐘。應用冷水反覆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藥片,並將解蛇毒藥粉塗抹在傷口周圍。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並迅速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併帶到醫院)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自然條件製造一根繩子?
荒野獵人涉及到了那些求生知識?
貝爺和徐霞客誰的生存技能更強?
怎樣才能使得在荒島上的存活率更高?
長期在野外工作的男生該怎麼防晒?

TAG:野外生存 | 生存 | 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