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長老《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講記:如何報父母恩?
「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四恩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在平等蒙受這四種恩德,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受賜於四恩。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四恩都是「如天之高,如地之厚」。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佛陀把父親的恩稱為慈恩,把母親的恩稱為悲恩。佛陀對於眾生的慈悲就是這兩種恩德升華。本經第一卷說:「是諸如來有二種法,於三昧中,不復久住,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依大慈故與眾生樂,依大悲故拔眾生苦。」父親的慈恩,就是父親時時刻刻都在給孩子以快樂;母親的悲恩,就是母親時時刻刻都在為兒女們操心,懷胎、出生、撫育,直到長大成人,只要眼睛沒有閉上,她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子女,不但想著這一代人,還想著她的孫子孫女。所以古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中時時刻刻記掛著子女。
點我,免費領牛股 廣告展開剩餘94%
父母的恩德,「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佛說即使他住世一劫那麼長的時間,專門來稱說父母的恩德都說不完。可見佛對父母恩的重視和讚歎,對報父母恩有無比深刻的洞察。每一個人都應該知父母恩,報父母恩,「我今為汝宣說少分。」於是佛作了一個假設:「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沉香立諸房舍,百寶莊嚴床卧敷具,療治重病百種湯藥,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供養三百人,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以種種最好最珍貴的物品來供養,最好的飲食、最好的衣服、最好的房舍、最好的卧具、最好的醫藥,供養的時間長達百千劫,應該說這種發心和功德就不可思議。但是做了這麼多的功德,還不如一念之間生起孝順父母的心,以很少的東西色養悲母。色是什麼呢?意思就是你要有所表示,要有一點笑容,而不是:「呃!拿去!」現在做兒女的對待父母的情形往往是這樣。買了東西往那裡一放,父母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好像在給父母恩賜一樣。我給你東西吃,就是盡到了我的責任。那不叫色養,色養是要恭恭敬敬的。中國古人用字非常巧妙。《論語·為政》中說:「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論語》的註解說:「色難者,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後人因此稱承順父母顏色、孝養侍奉父母為色養。本經譯者借用儒典,稱孝養父母為「色養」。在內心中既要「孝」,也要「順」,所以叫做孝順心。所謂孝順,就是要百依百順,恭敬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如果不能讓父母順心,給的東西再多,他們也不一定高興。做父母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子女都非常「孝」,但是有沒有做到「順」呢?不見得。父母信佛,隔三差五不免會到寺院里走一走,於是兒女們就有意見了:「在家裡信佛還不行,還要到外面走!孩子沒人看,飯沒人做,衛生沒人搞。」於是就不高興。這就不能稱作「順」。做子女的要做到既孝又順,很不容易,所以說「百孝不如一順」。
還有一點,就是要順從父母的教導。子女給父母買點東西容易做到,但是要順從父母的教誨就很難。也有不少老頭老太太,勸說子女信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了好多好話,好一點的子女不反駁,不好的子女就要反駁:「你這老太太迷信,也叫我們迷信?」我們既要有孝心,又要有順心,要順從父母的教誨,順從父母的意志,順從父母的選擇,不要干涉老人的自由,不要干涉老人晚年的想法。不管他們的想法是實際還是不實際,作為子女都應該聽,不要反駁,不要讓老人不高興。現在的老年人有很多疾病,疾病從哪裡來?往往是由於心裡不順而產生的。癌症的產生,就和人的心理有關係。一個人心裡一直不高興,不開心,有話沒人說,在家庭生活之中找不到共同語言,找不到知心人可以傾吐內心的苦惱,時間久了就積鬱成病。大家注意觀察,得癌症的人十之六七都是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不開朗的人、有話不說的人,這種人很容易患上不治之症。
剛才講到功德的比較,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以種種珍寶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所以說孝順父母的功德不可思議。
「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做母親的在孩子尚處胎中還未成形的時候,就在想怎樣讓胎兒舒適有營養,而且還注意胎教。我聽一位居士講,做母親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後聰明智慧,就要從胎教開始。胎教教什麼呢?教《金剛經》。懷胎時,母親經常誦《金剛經》,這樣的孩子出生後,身體健康,相貌端正,聰明智慧。這位居士還舉出好幾位有名有姓的例子。在胎中就進行教育,這是現代和古代都有的事情。作為佛弟子,如果要進行胎教,從五戒、十善、三皈依做起,然後誦《金剛經》。這是很重要的經驗。特別是女居士們,如果身懷有孕,一定要受持三皈五戒、修十善、經常誦經。誦經要心存觀想,觀想誦經時所念的每個字,腹中的小生命也在跟著念,這樣觀想,胎教一定非常成功。
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孩子相貌端正,聽話懂事,不哭不鬧,父母親很省事。可是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鬧,弄得父母無法睡覺,而且不聽話,總有病,從生下來就看病,一直看到幾歲,還是在看病,花很多錢,很辛苦,有的在看病後還留下種種後遺症。我想這些都和胎教有關。
這就是說悲母的恩德恩及未形,孩子還未出胎,母親就注意關心孩子的成長。
「始自受胎,終於十月,行住坐卧受諸苦惱,非口所宣。」簡直就是講不完道不盡的痛苦。「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恆無休息,但自思維,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愁惱。」經常想到孩子出生時會有種種痛苦,晝夜愁惱。臨產的時候,「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或致無常;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猶如貧女得如意珠,其子發聲,如聞音樂。以母胸臆而為寢處,左右膝上常為游履,於胸臆中出甘露泉。」孩子生下來,母親不管多麼痛苦,只要聽到孩子哭一聲、叫一聲,就高興了,知道孩子不是啞巴。有的孩子生下來不會哭不會鬧,父母也很著急。人總是處在矛盾之中,不哭不鬧著急,哭鬧太厲害了也著急,所以做父母的人實在是非常辛苦。我們這些出家人大部分沒有做父母的經驗,做子女孝順父母、色養父母的經驗也不多。我們在三寶光明的照耀下、在三寶恩德的撫育下,對人世間的種種痛苦沒有太多體會,往往對於世間的時節因緣不會太珍惜。出家人的這種生活環境,應該說既是善因善緣,也是生活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怎麼補救呢?就要多看佛經,多了解佛陀所講的應該怎樣回報父母恩德的教誨,使我們補上這一課,然後才能夠設身處地為做父母的人多想想,為做子女的人多考慮。這樣我們在教化眾生時,講的就不是隔靴搔癢的話,就能夠隨順眾生,對機說法,打動人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經上講,母親的「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憫之德廣大無比」。為此,佛講了幾個比喻。「世間所高,莫過山嶽;悲母之恩,逾於須彌。」世間的山嶽雖高,但是悲母恩德比須彌山還要高。「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誰能把大地拿起來稱一稱有多重呢?而母親的恩德比大地還要重。
「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徵,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假設有不孝順的男女,背恩不順,只要父母心生怨恨,口發惡言,子女就要墮落,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之中。世間最快的是風,父母的怨念之威比猛風的速度還快,父母對子女的怨恨念頭,比颱風還快。我在這裡也勸一勸做父母的人,即使子女不孝順也不要怨恨,不要讓子女墮到三惡道。做父母的也要念恩,生生世世互為子女,互為父母,要反過頭來想一想,也是我們前世做別人子女的時候有不孝順的地方,所以這一世沒有感應到孝順的子女。我們把一切都忍受了,一切的事情就好辦了,家庭就能和睦,社會就能和諧。如果父母一定要以怨報怨,受苦的還是自己的子女,最後還是你心裡不好受,所以不要冤冤相報。
佛說,由於母親對子女的怨念而使子女所感得的不孝順的果報,一切如來、天神、五道仙人等都不能挽救,所以「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或者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饒益父母。」能夠孝順父母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尊貴的天人種類,或者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來饒益父母,報父母恩。佛陀讚歎知恩報恩、知道色養父母的人。
佛為了說明悲母的恩德,舉出悲母有十種恩德。
「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母親的恩德就像大地一樣。為什麼?一切眾生依地而生,胎兒在母腹中,依母親的身體而生存。母親有像大地一樣的功德。
「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大地能夠生長萬物,母親歷眾苦而能生養子女。
「三名能正,恆以母手理五根故。」母親經常會用手安撫子女,摸摸耳朵,摸摸小手,讓他的小手會拿東西,牽著小孩學走路......東西該怎麼拿,應該怎麼走路,該怎麼站立,都是小時候父母不斷教育、不斷糾正的結果。
「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隨著季節的變化更替,孩子該穿什麼衣服,該吃什麼飲食,母親都要操心。
「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以種種方法讓孩子有智慧。有的母親是知識分子,從一兩歲就教孩子認字,學外語、讀唐詩、學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在學前就讓孩子能夠具備一些啟蒙知識。有了這些啟蒙知識,就有聰明智慧。
「六名莊嚴,以妙瓔珞而嚴飾故。」母親以種種好的衣服來打扮自己的孩子。
「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母親以自己的懷抱作為孩子的依止處,讓孩子感到溫暖,有安全感,不會跌倒,不會碰傷。母親總是以自己的身體來保護孩子的安全。
「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以各種善巧方便來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人格和生活習慣。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自立,才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以行善止惡的教導讓子女遠離眾惡,不受壞的影響。
「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最後母親以自己的家業付給子女。從懷胎出生,教育勸善,一直到最後把一生的積蓄都交給子女,不管是有多少家產。古時候的傳統都是子承父業,和現在的情況有些不同。現在都是希望子女能自立,到了子女成年的時候,家裡有一些積蓄就要分開,兒子歸兒子的,父母歸父母的,你要來吃飯,要交多少錢。這是現在的方法。在過去,父母財產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就是自己的子女。
「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在世間什麼人最富、什麼人最貧呢?「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有老母親在世,這個人就最富有。「家有老,是一寶。」如果母親不在了,這個人就是最貧窮的人。為什麼呢?沒有依靠了。不管孩子是二十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六十歲,有父母在,總感覺到是一種幸福。一旦父母有病,或者父母見背,儘管自己也做父母了,還是會覺得老父老母陪伴一輩子了,一旦離開,痛苦萬分。
佛說:「悲母在時名為日中」,如日中天一樣;「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去世的時候,就像日頭落山一樣。「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母去世了,光明就沒有了,所以佛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孝養父母的功德與供佛的功德是平等無異的,應當像供佛一樣來報父母恩。
反過來,我覺得做父母的也應該像對佛一樣對待自己的子女。為什麼呢?子女也是未來的佛,子女在往生中也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如果子女把父母當作生佛一尊,父母也將子女當作活佛一樣,這樣的家庭一定會幸福美滿。希望在座的各位居士,做父母的要以感恩的心對待子女,做子女的同樣要以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雙方都把對方當作佛。不僅如此,還要把所有的人都當作佛。《法華經》上有一位常不輕菩薩,就是這樣一種風格。他見了所有的人都禮拜,並且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我們把一切眾生都當作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以佛心做佛事,就是佛光普照。
「善男子!眾生恩者,即無始以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慈母。」
在多生多劫當中,一切眾生互為父母。基於這樣一種理念,把所有眾生都看成自己的父母一樣,世間哪裡還有什麼殺盜淫妄呢?哪裡還有十不善業呢?我們現在的人不要說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就連親生父母不看作父母的也大有人在。據我所聽到的事情,兒子打父母的有,媳婦罵公婆的有,兒子媳婦把公婆趕出家門的也有。
我在北京聽說一件事,說是兒子媳婦把聾啞的母親送到了火葬場。因為母親是聾啞人,但也還有一點聽力。兒子結婚以後,媳婦對啞巴婆婆很不高興,天天跟他丈夫吵,說無論如何要把這個廢品處理掉。一天,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兒子那天特別殷勤地對母親說:「媽,你不是身體不好嗎?我帶你去看病。」他母親點點頭。到哪兒去呢?因為她又聾又啞又瞎,就把她送到了火葬場。送到火葬場以後,把被子蓋得緊緊的,說:「你不要出聲啊!我去給你找大夫,買葯去。」他哪裡是買葯,是去焚屍爐排隊了。排隊時編了個號,編的是十六號。叫到十六號,因為老人多少知道點,看病要挂號嘛,她的兒子去做別的事情去了,不巧,很快就輪到了。叫十三號旁邊有人答應,推進去,叫十五號旁邊也有人答應。叫到十六號,因為兒子不在場,她就哇哇作聲!把火葬場的人嚇得要命,怎麼還是個活人就推到火葬場來了?馬上報案。她的兒子一來,就被公安局給抓走了。人世間無奇不有,這不是講故事,不是編出來的,是真實的,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
一切眾生在多生多劫當中互為父母。所以佛教一貫主張「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我們時時刻刻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所有的人,哪裡還有什麼怨恨之心呢?哪裡還有爾虞我詐之心呢?都沒有了。因為都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一切眾生「往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如是昔恩猶未能報,或因妄業生諸違順,以執著故,反為其怨。何以故?無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為父母,所可報恩,互為饒益。無饒益者,名為不孝。以是因緣,諸眾生類,於一切時亦有大恩,實為難報。如是之事,名眾生恩」 。
佛教這種「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報恩思想,與現在所提倡的「生命共融、自他不二」完全一致。我們不解過去生中曾經互為父母,反而把對方當成仇敵,這是因為有無明覆障,把宿命智遮障住了,不能了知前生。一切眾生既然都是互為父母,就要互相饒益、互相成就,不要互相仇恨、互為仇敵。有了這種「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思想,一切的恐怖活動就不會有,一切的姦淫燒殺就不會有。相反的,會以感恩的心、報恩的心、成就的心來面對一切眾生。
這種思想,既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又符合現在所提倡的環保理愈。在環保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護生態平衡。世間萬事萬物相生相剋、互斥互補,世間的萬事萬物才能達到平衡。某一方面多了,某一方面少了,都不能達到平衡。世間的生態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害。我們坐在火車上,沿途仔細觀察一下,哪個地方氣候比較好,一定是有青山綠水;哪個地方到處烏煙瘴氣,一定是山上沒有樹、河裡沒有水。如果說這只是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古代的沙漠地帶也是有青山綠水的,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古人總是說黃河的水長流不斷,曾幾何時,黃河也有斷流的時候。古人無論如何不可能相信黃河會斷流,但是今天已經成為現實。這就是我們人類對大自然不尊重、不愛護,以掠奪性的方式進行開發,造成了大自然的不平衡,所以河裡沒有水,山上沒有樹。有資料顯示,國土的沙漠化,以每年沙化一個縣的面積的速度快速推進。我們美麗富饒的國土,良田美地,轉眼之間就變成了沙漠,多麼可怕!如果不根治沙漠化,將來我們北方就會變成不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態不好,只顧跟前利益,只顧局部利益,沒有全局觀念。現在提倡科學發展觀,應該說是一種非常好的理念。
大力提倡生命共融,尊重生命,就會少去許多的怨仇和恐怖因素。所以要報眾生恩,把一切男子看作是慈父,把一切女人看作是悲母。經書上不是說「看作」,而是說「即是」,「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要以這樣的心態面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過去生中不止一次互為父母,所以在一切時都有大恩德,而且這種恩德不是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就能報答的。這種報恩的思想,隨著我們的菩提心、大願力,生生世世,盡未來際,都要感恩一切眾生。即使像這樣,也未必能夠報盡眾生恩。
生活禪的基本理念,就有「將個人融化於大眾」。意思是什麼呢?要曉得每一點微小的成就和進步都是大眾的賜予、大眾的成就。離開了大眾,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一事無成。大眾是誰呢?大眾就是一切眾生。「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一切的事情都是大眾的成就,所以要與大眾一起來分享。這就是佛心、菩薩的心,這就是佛教所提倡的報恩的心。(文字 | 節選自凈慧長老《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講記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推薦閱讀:
※正法:【六波羅蜜】 具足十法修行屍羅波羅蜜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4
※寫給曾經的自己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八集) 2003/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8
※1595 31 P0152 攝大乘論釋(15卷)〖陳 真諦譯〗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