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黃講堂:中國古代占星術的秘密

喵~第四次天文學講座河馬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神秘的占星學!中國古代占星學究竟是神馬呢?那些古怪的術語和神奇的天象又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呢?為什麼說占星術是偽科學呢?跟我來,讓本喵帶你去一探究竟吧~

古代天文學講座之中國古代占星術的秘密

  12月15日晚,北京師範大學章黃讀書會邀請天文系高爽老師主講第四場古代天文學講座——天文學與占卜。此次講座中,高爽老師細緻地梳理了古今中西星占學的發展歷程,並對中國古代星占體系進行了詳盡深入的介紹,由淺入深地引領剖析了星占術本質上的偽科學性。

(敬請期待明日微信:「天文學家:星座真的不靠譜!」)  星占學,看上去與生活關係不大,實際上它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天文學。如今人們對於星座的狂熱追捧,便是最好的實例。今天,中國五大門戶網站都擁有獨立的星座頻道,星座運勢、星佔大師的答疑解惑,常年佔據頻道頭條;書店裡充斥著關於星座的「理論著作」;經過一定的「學習」,還可考取星座學會對星座分析師的認證。  可以說,「生辰星占學」已經牢牢佔據了星占的主流。顧名思義,生辰星占學是以一個人的出生時間、地點為測算要素,根據出生時所對應的星座以及行星、太陽、月亮的位置,來占算人一生的命運。這種通過星座分析來把握個人命運的學說,源自對於西方生辰星占學的追隨和演繹。  在中國古代,佔據主流地位的,主要是軍國星占學。中國古代的「軍國星占學」和西方傳統的「生辰占星學」的本質差異,在於星占的不同目的:占星不是預測個人命運的工具,而是判斷戰爭勝負、祭祀順利、天子繼承人等關係國家命運的重要事件的手段。  軍國占星學在中國古代的盛行與發展,有著怎樣的思想根基?星象在軍國占星學中得到了怎樣的 「政治利用」?讓我們走近中國古代星占體系,一探究竟。

天之意志:軍國星占學的思想基礎

  軍國星占學在東西方的命運截然不同——在西方不斷消亡,在東方流傳不已。在古代中國,軍國占星學有著深厚的思想基礎,那就是對天道的敬畏與遵行。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前說道:「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以項羽的英雄氣概,也要無可奈何地承認,自己的失敗受到至高的神秘意志——「天」的操控。古人對於巍然天命的欽敬與畏懼,是星占學得以發源的思想基礎。

  「天」究竟所指何物?古人強調「天」有兩方面特點:天地相通和天的人格化。所謂「天地相通」,指古人相信人與天地可以進行思想溝通。所謂「天的人格化」,指天和人一樣,具有性情。今天我們在驚喜之中,往往會說「天哪」!這其實就是對人格化的天的繼承與延續——之所以驚呼天,是因為我們相信人與天精神相通,天能夠讀懂人的心跡。

占星的坐標:星官  在天人感應的基礎上,古人建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占星學體系。中國古代占星學以「星官」為坐標系,以「星象」為占卜內容。

  所謂「星官」,是一組距離相近的星,類似於西方的星座,但面積上不及星座,有的星官只有很少的幾顆星,甚至只有一顆星。在古代的星經中,如楚國《天文星占》、魏國的《天文》,都記錄了若干星官,二者合稱《甘石星經》。如果排除了占卜迷信的成分,它們本身是是一套有價值的早期天文觀測星表。  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對星官理論進行了總結,定義了一套完整的星官體系。明代程明善在佛像肚子中發現的《開元占經》,記錄了《甘石星經》中對星官及其所預示的事件和命運,其中石氏92官、632星,甘氏118官、506星,巫咸氏44官、144星,二十八宿28官、182星,還有一星一官不屬於任何一家。加上二十八星宿,中國古人總共記錄了1465顆星,分屬283個星官。  星官的命名,有以諸侯國命名的,如齊,趙,鄭,越,周;有以官職命名的,如宦者,宗正,天將軍;還有以建築命名的,如房,東壁,天市,閣道,等等。每一個星官都是一組恆星,組成星官後以人間具體事物進行命名,用事物對應人間事件。如果天體在星官範圍內運動,人們就能根據星官的命名附會相應事件,星官也就得以成為我國古代星占學的固定的坐標體系。     

占星的內容:異象  《周易·繫辭》說:「天垂象,見吉凶」。在中國古代的占星內容上,人們對吉凶的判斷,主要是根據特殊的、偶然的天文現象。對固定出現的天象往往「視而不見」。常用於星占的天象主要有三種:北斗、日食與月食。

  北斗醒目,常年可見,因而成為了重要的占卜對象和工具。所謂「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北斗是天帝乘坐的車,圍繞北極點旋轉,一年四季中北斗方向是不同的。北斗七星象徵七政,稱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古人在占卜中,將北斗七星定義為朝廷具體官職,當 任何一顆星的亮度出現明顯變化時,便表示相應官員的失職,提醒皇帝應予以替換。此外,古人還發現開陽附近有一顆輔星,如果輔星有問題,就代表皇上身邊輔臣有問題。

  日食是僅次於北斗的重要天象。在古人心中,日是「太陽之精,人君之象」,象徵國君,那麼日食發生時,賴之以生長的國君被陰影擋住了,自然就是壞事。日蝕象徵著「陰侵陽,臣掩君」,提醒君主其地位正在遭受侵犯。

  歷朝君主對日食都十分重視。日食後,會採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第一步,詔求直言,以體現君主改過自新的態度。第二步,替天受譴,由於君主的統治地位不可動搖,只能找人替君主承擔懲罰。第三步,靈台祈禳,這是一套包括素服、避殿、撤樂、減膳在內的儀式,由禮部負責實施,以表明改過態度。同時,整套措施必須通過官僚機構對外發布——有時候,姿態比執行更為重要,因為有姿態才能使民眾滿意,挽回天心。

  月食,相對於日食更易觀測。由於月亮的重要性低於太陽,月食的影響也就相對較低。古人認為月為「太陰之精,女主之象」,月食意味著「當其國之野,大敗,軍死」,即發生月食的分野所對應的國家在戰爭中會遭受失敗。由於月是女主之象,因此需要後宮之主主持相應儀式,皇后素服而修六宮之職,整頓後宮秩序。

  此外,「行星相互」也是一種值得注意的天象,它主要體現在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關係上。五顆星中,若兩兩相近,則為相鬥,屬於凶兆。如「太白與熒惑,春斗,歲旱;夏斗,不出其年異相;秋斗,兵起;冬斗,不出二年有喪」。(太白,即金星;熒惑,即火星)五顆行星可以兩兩「相鬥」,發生在不同的時間,有著各自的意義。但如果五顆行星都聚集在一起,呈現五星匯聚之象,則表示大吉。災異的象徵:流星、客星與彗星  除了這些明顯的大天體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天象。它們不常見,解釋起來也更為複雜,特別容易讓古人感到恐慌。

  比如流星,現在的人們,把「流星雨」看做是浪漫的象徵,但在傳統古代,流星曆來被視為「天皇之使,五行之散精,告示休咎」,可以更為明晰地預示天意。在天文記錄中,「流星犯某星官」指流星在某星官處出現,不祥!「流星起心,南行,越君死」,即意為流星出現於心宿,向南行動並消失,這預示著越國君主駕崩。

  在史書中有這樣的橋段:街邊一群兒童傳唱一首童謠,童謠歌詞預示著王朝的滅亡。現在看來,這一定是政治陰謀的產物,但在古人眼中,這就是流星下凡到人間化身為兒童,傳唱預言。  此外,還有一種過去不曾出現、將來也不會久留、只在當下短暫的出現的星引起了古人的注意,這種星被稱作「客星」。現代科學認為,這些客星就是「新星」、「超新星」。這是恆星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劇烈爆炸,亮度極亮,一般持續幾周至幾個月,然後消亡。在古人的記錄中,卻認為這是「非其常有,偶見於天,皆天皇大帝之使者,以告咎罰之精也」,即天用比尋常天象更加嚴厲的方式提出警示。如《宋史·仁宗本紀》載:「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至是沒」。而史籍記載的這顆客星爆炸的殘骸,實際就是今天天文學觀察到的金牛座附近的蟹狀星雲哦。

  至於彗星,古人因為其形狀像掃帚,故稱「彗星」。在今天,觀測到彗星仍是大新聞,在古人看來,出現彗星則是大凶之兆,預示著「大臣謀反,臣殺君,自殺父,妻害夫,小凌長,眾暴寡,百姓不安,干戈並起,四夷來侵」的凶象。

  總之,占星的結果可分為「瑞」、「妖」兩類。如果說瑞象如金星亮、木星亮、五星匯聚等是天對人的「點贊」,那麼妖象如火星亮、日食、月食、流星、客星、彗星,則是天對人的「吐槽」。在我國古代占星記錄中,妖象要遠多於瑞象。占星術與政治  在古代,占星水平有著高低之分。但這與天文學水平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情商!

  低級的占星術,每天認認真真地觀測星空,然後預言吉凶。如果預言不準,上級會懷疑你能力不夠,如果預言准了,難免被看成烏鴉嘴、掃把星,這都是「失敗」的占星。

  那什麼是成功的占星呢?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先了解政治、社會的情況,根據現實事態設計預言;再假裝觀測天象,假如真的出現相應天象,則是天賜良機,即使沒有出現,也一樣進行彙報。如此的結果是,彙報者一定會受到皇帝的重用,而史書則會記載應驗的真相。以《魏書》中的一則記錄為例:

  初,姚興死之前歲也,太史奏:「熒惑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謂下入危亡之國,將為童謠妖言。」  太宗聞之大驚,乃召諸碩儒十餘人,令與史官求其所詣。  浩對曰:「案《春秋左氏傳》說,神降於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請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陰雲,熒惑之亡,當在此日之內。庚之與未,皆主於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咸陽,是熒惑入秦矣。」  諸人皆作色曰:「天上失星,安能知其所詣?而妄說無征之言!」浩笑而不應。後十餘日,熒惑果出於東井,留守盤旋。

  其實,崔浩並不是真的能未卜先知,而是依靠對於政治局勢的深入了解,做出判斷並反推出相應的預言。當然,崔浩也掌握了一定的天文規律,能夠預測火星再次出現的位置,並將秦地的災禍與天象相聯繫,這就是高明的占星術。此外,史書中還有許多類似記載。

星占的歷史與社會影響  占星術在古代的發展,經歷了由被強烈依賴到不斷被質疑與重新審視的過程。先秦兩漢魏晉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落後,人們畏懼自然力量,政治活動多依賴占星;經過唐宋調整與重新認識,明清時期,古人已經極大地減少了對占星的依賴,而傳教士帶來的西方先進科學與思想也是占星術在明清衰落的重要原因。  在占星機構的職能發展上,觀測天象職能如今被天文學家所繼承;推算曆法職能,也由今天的天文學家負責,並通過民政部門發行;記錄天象與事件的職能後來被史家繼承;占卜吉凶在當今看來則是巫術與迷信,而古代也由天文觀測者負責。雖然占星被皇室所壟斷並標準化,但在民間的執行並不這麼嚴格,由於占星的誘惑力,總是有底層人民嘗試進行觀測占卜,因此在民間,占星術與其他學說,如風占、雨雪占、五行、八卦等,形成了十分龐雜的混合。  儘管占星術被官方主流價值所認同,但仍有古人對此表示懷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鄭國的子產,稱「天道遠,人道邇」,主張應當更為關注身邊的人事而非天象,至於占星的預言,則不過是「多言或中」。齊國的晏嬰認為「君無穢德,有何禳焉;君德之穢,禳之何損」,即君主只要德行清白,自然無需向天祈福;相反,如果君主德行污穢,祈福又能有什麼作用呢?歐陽修則在《新五代史·司天考》提出了「未有人心悅於下而天意怒於上者,未有人理逆於下而天道順於上者」的著名論斷,對占星提出了振聾發聵的質疑。  占星的泛濫不論對社會發展還是對個人,都有極大的消極影響。首先,占星術相信天意與人的思維相通,這就使得人類遠遠地高估了自己,而事實上人類的存在與否對宇宙並無影響;其二,對於星占的推捧容易使人走向宿命論,雖然中國古人相信天意是非宿命論的,但仍然有人安於天命,因為畢竟改變宿命是需要付出代價與風險的;其三,也許我們自己並沒有發現,但當我們利用星座給他人貼標籤時,我們已經是在用粗暴的方式給他人分類,也就是說占星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偏見;其四,占星帶來的迷信思維極大的阻礙了科學發展。  當然,占星術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例如在軍事上,占星在冷兵器時代是很好的戰爭動員與鼓舞士氣的手段;在政治上,藉助天象進行勸諫可使得風險大大降低,給勸諫者增加一道保護。在史書記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史官總是樂於記錄天象對政治的預警與應驗,這是為了教育和警醒後世的君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範君主作為,保證政治理性。這也就是史書很少記載失敗占星的原因所在。

微信平台主編:孟琢

講座整理記錄:蘇彥穠 高銘婉

微信圖文編輯:史瑞雪

國學小喵作者:黃亭穎


推薦閱讀:

讓胎兒智力超凡的秘密 必看!
YD周一:男人的五個秘密
47歲鍾麗緹說出23年的秘密,才明白為何55歲周星馳至今未婚
億萬富翁不會告訴你的10個財富秘密
男女「情感」的秘密

TAG:中國 | 古代 | 占星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