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卷下 彼果智分第十一
《攝大乘論》卷下 彼果智分第十一
如是已說彼果斷殊勝。彼果智殊勝云何可見。謂由三種佛身應知彼果智殊勝。一由自性身。二由受用身。三由變化身。此中自性身者。謂諸如來法身。一切法自在轉所依止故。受用身者。謂依法身種種諸佛眾會所顯清凈佛土。大乘法樂為所受故。變化身者。亦依法身從睹史多天宮現沒。受生受欲踰城出家。往外道所修諸苦行。證大菩提轉大法輪。入大涅槃故。
此中說一嗢拖南頌。
相證得自在 依止及攝持差別德甚深 念業明諸佛
諸佛法身以何為相。應知法身略有五相。一轉依為相。謂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凈分依他起性故。二白法所成為相。謂六波羅蜜多圓滿得十自在故。此中壽自在心自在眾具自在。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業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勝解自在。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願自在。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神力自在五通所攝。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三無二為相。謂有無無二為相。由一切法無所有故。空所顯相是實有故。有為無為無二為相。由業煩惱非所為故。自在示現有為相故。異性一性無二為相。由一切佛所依無差別故。無量相續現等覺故。此中有二頌。
我執不有故 於中無別依
隨前能證別 故施設有異
種姓異非虛 圓滿無初故無垢依無別 故非一非多四常住為相。謂真如清凈相故。本願所引故。所應作事無竟期故。
五不可思議為相。謂真如清凈自內證故。無有世間喻能喻故。非諸尋思所行處故。
複次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證得。謂緣總相大乘法境無分別智及後得智五相善修。於一切地善集資糧。金剛喻定破滅微細難破障故。此定無間離一切障故得轉依。
複次法身由幾自在而得自在。略由五種。一由佛土自身相好無邊音聲無見頂相。自在由轉色蘊依故。二由無罪無量廣大樂住。自在由轉受蘊依故。三由辯說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轉想蘊依故。四由現化變易引攝大眾引攝白法。自在由轉行蘊依故。五由圓鏡平等觀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轉識蘊依故。
複次法身由幾種處。應知依止略由三處。一由種種佛住依止。此中有二頌。
諸佛證得五性喜 皆由等證自界故
離喜都由不證此 故求喜者應等證由能無量及事成 法味義德俱圓滿
得喜最勝無過失 諸佛見常無盡故二由種種受用身依止。但為成熟諸菩薩故。三由種種變化身依止。多為成熟聲聞等故。應知法身由幾佛法之所攝持。略由六種。一由清凈。謂轉阿賴耶識得法身故。二由異熟。謂轉色根得異熟智故。三由安住。謂轉欲行等住得無量智住故。四由自在。謂轉種種攝受業。自在得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智自在故。五由言說。謂轉一切見聞覺知言說戲論得令一切有情心喜。辯說智自在故。六由拔濟。謂轉拔濟一切災橫過失。得拔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橫過失智故。應知法身由此所說六種佛法之所攝持。
諸佛法身當言有異當言無異。依止意樂業無別故。當言無異。無量依身現等覺故。當言有異。如說佛法身受用身亦爾。意樂及業無差別故。當言無異。不由依止無差別故。無量依止差別轉故。應知變化身如受用身說應知。法身幾德相應。謂最清凈四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無諍願智。四無礙解六神通。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相清凈。十力四無畏。三不護三念住。拔除習氣無忘失法。大悲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相妙智等功德相應此中有多頌。
憐愍諸有情 起和合遠離
常不舍利樂 四意樂歸禮解脫一切障 牟尼勝世間智周遍所知 心解脫歸禮能滅諸有情 一切惑無餘害煩惱有染 常哀愍歸禮無功用無著 無礙常寂定
於一切問難 能解釋歸禮於所依能依 所說言及智能說無礙慧 常善說歸禮為彼諸有情 故現知言行往來及出離 善教者歸禮諸眾生見尊 皆審知善士暫見便深信 開導者歸禮攝受住持舍 現化及變易等持智自在 隨證得歸禮方便歸依凈 及大乘出離
於此誑眾生 摧魔者歸禮能說智及斷 出離能障礙自他利非余 外道伏歸禮處眾能伏說 迷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 攝御眾歸禮遍一切行住 無非圓智事一切時遍知 實義者歸禮諸有情利樂 所作不過時所作常無虛 無忘失歸禮晝夜常六返 觀一切世間
與大悲相應 利樂意歸禮由行及由證 由智及由業於一切二乘 最勝者歸禮由三身至得 具相大菩提一切處他疑 皆能斷歸禮諸佛法身與如是等功德相應。復與所余自性因果業相應。轉功德相應。是故應知諸佛法身無上功德。此中有二頌。
尊成實勝義 一切地皆出
至諸眾生上 解脫諸有情無盡無等德 相應現世間及眾會可見 非見人天等
複次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相云何可見。此中有多頌。
佛無生為生 亦無住為住
諸事無功用 第四食為食無異亦無量 無數量一業不堅業堅業 諸佛具三身現等覺非有 一切覺非無一一念無量 有非有所顯非染非離染 由欲得出離了知欲無欲 悟入欲法性諸佛過諸蘊 安住諸蘊中
與彼非一異 不舍而善寂諸佛事相雜 猶如大海水我已現當作 他利無是思眾生罪不現 如月於破器遍滿諸世間 由法光如日或現等正覺 或涅槃如火此未曾非有 諸佛身常故佛於非聖法 人趣及惡趣非梵行法中 最勝自體住佛一切處行 亦不行一處
於一切身現 非六根所行煩惱伏不滅 如毒咒所害由惑至惑盡 證佛一切智煩惱成覺分 生死為涅槃具大方便故 諸佛不思議應知如是所說甚深有十二種。謂生住業住甚深。安立數業甚深。現等覺甚深。離欲甚深。斷蘊甚深。成熟甚深。顯現甚深。示現等覺涅槃甚深。住甚深。顯示自體甚深。斷煩惱甚深。不可思議甚深。若諸菩薩念佛法身。由幾種念應修此念。略說菩薩念佛法身。由七種念應修此念。一者諸佛於一切法得自在轉。應修此念。於一切世界得無礙通故。此中有頌。
有情界周遍 具障而闕因
二種決定轉 諸佛無自在二者如來其身常住。應修此念。真如無間解脫垢故。三者如來最勝無罪。應修此念。一切煩惱及所知障並離系故。四者如來無有功用。應修此念。不作功用一切佛事無休息故。五者如來受大富樂。應修此念。清凈佛土大富樂故。六者如來離諸染污。應修此念。生在世間一切世法不能染故。七者如來能成大事。應修此念。示現等覺般涅槃等。一切有情未成熟者能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脫故。此中有二頌。
圓滿屬自心 具常住清凈
無功用能施 有情大法樂遍行無依止 平等利多生一切佛智者 應修一切念複次諸佛清凈佛土相云何。應知如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中說。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間列。周圓無際其量難測。超過三界所行之處。勝出世間善根所起。最極自在凈識為相。如來所都諸大菩薩眾所云集。無量天龍葯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從。廣大法味喜樂所持。作諸眾生一切義利。蠲除一切煩惱災橫。遠離眾魔過諸莊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大念慧行以為游路。大止妙觀以為所乘。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入門。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之所建立。大宮殿中。
如是現示清凈佛土。顯色圓滿形色圓滿。分量圓滿。方所圓滿。因圓滿。果圓滿。主圓滿。輔翼圓滿。眷屬圓滿。住持圓滿。事業圓滿。攝益圓滿。無畏圓滿。住處圓滿。路圓滿。乘圓滿。門圓滿。依持圓滿。
複次受用如是清凈佛土。一向凈妙。一向安樂。一向無罪。一向自在。
複次應知如是諸佛法界。於一切時能作五業。一者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為業。於暫見時便能救濟盲聾狂等諸災橫故。二者救濟惡趣為業。拔諸有情出不善處置善處故。三者救濟非方便為業。令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脫行。置於如來聖教中故。四者救濟薩迦耶為業。授與能超三界道故。五者救濟乘為業拯拔欲趣余乘菩薩及不定種性諸聲聞等。安處令修大乘行故。於此五業應知諸佛業用平等此中有頌。
因依事性行 別故許業異
世間此力別 無故非導師若此功德圓滿相應。諸佛法身不與聲聞獨覺乘共。以何意趣佛說一乘此中有二頌。
為引攝一類 及任持所余
由不定種性 諸佛說一乘法無我解脫 等故性不同得二意樂化 究竟說一乘如是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緣可見。此中有頌。
一界中無二 同時無量圓
次第轉非理 故成有多佛云何應知。於法身中佛非畢竟入於涅槃。亦非畢竟不入涅槃。此中有頌。
一切障脫故 所作無竟故
佛畢竟涅槃 畢竟不涅槃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由六因故。一色身可見故。二無量佛眾會差別可見故。三隨勝解見自性不定可見故。四別別而見自性變動可見故五菩薩聲聞及諸天等種種眾會間雜可見故。六阿賴耶識與諸轉識轉依非理可見故。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應道理。何因變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得不退定。於睹史多及人中生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書算數印工巧論中。及於受用欲塵行中不能正知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知惡說善說法教。往外道所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應道理。又諸菩薩舍百拘胝諸贍部洲。但於一處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不應道理。若離示現成等正覺。唯以化身於所余處施作佛事。即應但於睹史多天成等正覺。何不施設。遍於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既不施設無教無理。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由一四洲攝世界故。如二輪王不同出世。此中有頌。
佛微細化身 多處胎平等
為顯一切種 成等覺而轉為欲利樂一切有情。發願修行證大菩提畢竟涅槃不應道理願行無果。成遇失故。
佛受用身及變化身既是無常。云何經說如來身常。此二所依法身常故。又等流身及變化身以恆受用無休廢故。數數現化不永絕故。如常受樂如常施食。如來身常應知亦爾。由六因故。諸佛世尊所現化身非畢竟住。一所作究竟成熟有情已解脫故。二為令舍離不樂涅槃。為求如來常住身故。三為令舍離輕毀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四為令於佛深生渴仰。恐數見者生厭怠故。五令於自身發勤精進。知正說者難可得故。六為諸有情極速成熟令自精進不舍軛故。此中有二頌。
由所作究竟 舍不樂涅槃
離輕毀諸佛 深生於渴仰內自發正勤 為極速成熟故許佛化身 而非畢竟住諸佛法身無始時來無別無量。不應為得更作功用。此中有頌。
佛得無別無量因 有情若舍勤功用
證得恆時不成因 斷如是因不應理阿毗達磨大乘經中攝大乘品。我阿僧伽略釋究竟。
推薦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泉池功德第十七)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七十九集) 2000/3/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79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二
※從方方面面看大乘「大」的意思
※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下
TAG: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