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軍隊所向披靡,和他的這些裝備是密不可分的

提起秦朝,我們可能不得不說的一個就是他的軍隊了,他的士兵強悍,作戰士氣高昂,每聽到要大戰就磨拳擦掌急不可耐,而且嗜血成性,然而,讓這些士兵成為這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朝軍隊的裝備,讓他們所到之處,戰無不勝。

那麼,咱們就著重介紹下秦軍的武器裝備,看看他們是用怎樣的武器來殺出一條血路的。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秦軍的弩。當匈奴騎手高速衝鋒時,傳統的步兵是很難抵擋的。一種叫弩的遠射兵器在當時的戰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與弓不同,秦弩必須用腳蹬,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軍的弩機通過一套靈巧的機械傳遞,讓勾牙在放箭瞬間突然下沉,扣動扳機變得異常輕巧。這恰恰是弩對弓的優勢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氣,時間越長,越難控制瞄準的穩定。秦軍所到之處都會先放弓弩,一是為了抵禦敵方快速進攻時秦軍之不備,二是為了達到震懾敵人和擾亂敵人陣腳的目的,就像電影《英雄》中所展示的那樣。

騎弩弩機

箭頭改為三棱的,這樣射出來的洞更大、更具穿透力,秦軍擁有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生產線,保障了這支中國史上最強的弩兵。秦軍在戰鬥中把這種射殺武器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形成了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然後還有長柄刺殺兵器,戟和鈹。戟的長度在2.8米左右,它是在戈的前面加裝了矛頭,可以勾砍,也可以直刺。持戟的士兵可以單兵格鬥,對他們來說,掌握自由搏擊的技巧和發揮個人才能才是關鍵的。 鈹很像插在長桿上的短劍,長度介於戟和長矛之間,約在3.5米左右。持鈹的士兵是依靠某種隊形去衝擊敵人,從不同的殺傷距離來看,它們之間既有專業之分,又能相互保護。

秦戟

光有好的衝刺的武器也不行,秦國還給將士們製作了穿在身上的鎧甲。秦軍的鎧甲都是用質地均勻、顏色青灰的石灰岩石片和扁銅條連綴而成的。鎧甲大致分為粗大型甲片的甲衣、中型甲片的甲衣、小型甲片的魚鱗甲,甲衣一般身長約80厘米,重約10公斤至20公斤,由百餘石片組成,分前甲和後甲。它們在形式上與秦兵馬俑出土的陶俑模擬性鎧甲十分相似,做工精細,工藝高超。制鎧甲的石片均為長方形、寬約5厘米以上,厚約半公分左右。表面打磨平光,邊緣切割整齊,四周鑽有小孔,扁窄的銅條從孔中穿過將各片連綴成一體。

在說了這些手上拿的武器後,咱們還要繼續說一種大型的武器,那就是戰鬥力極強的戰車。在秦朝那會,輕兵不是以前認為的是敢死隊性質甚至自殺式攻擊的輕裝步兵,而是特殊編組的戰車部隊。是不配備步兵和重車單純由輕車組成的快速機動打擊部隊。在秦朝那時,所謂「一乘」是由2兩戰車和72名步兵組成的綜合戰鬥單位。其中的戰車包括一輛輕車(也叫馳車或者攻車,負責馳逐攻擊)和一輛重車(也叫輜車,革車或者守車,負責後勤運輸和防禦)。 而輕兵就是由不配備步兵和重車單純由輕車組成的快速機動打擊部隊。這其實與20世紀出現的裝甲突擊集群簡直就是異曲同工。

騎兵代替戰車成為戰場的王者是由於騎兵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而不是更強大的攻擊力或者防衛力。實際上,正如同在面對面地直接交鋒中,重騎兵比輕騎兵更強大一樣。戰車也比重騎兵更強大。

秦軍的強大和他的管理也分不開,秦朝的戰爭動員潛力與動員效率讓人瞠目結舌,以法律形式保證國家對耕作的管理以及軍事化的管理著他的臣民,把每個臣民都用法律捆綁到了秦國的戰車,他們與秦國共生共榮。所以秦朝可以組織動員上百萬軍隊參與戰爭,並且百姓們不怨戰,爭先恐後的建功立業。

秦朝軍隊在當時不僅是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神話般的存在。

推薦閱讀:

箭鏃收藏指南:先秦青銅鏃最漂亮、禮射鳥紋鏃最稀有?
如果扶蘇不自殺,如果曹昂不戰死,如果朱標不病死,如果朱由校多活30年,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
秦朝末年,劉邦才一個小亭長,項羽是貴族後代,按常理說,劉邦是不太可能打敗項羽,除了性格外,還有何原因?
為什麼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秦始皇南征百越前,百越之人是什麼心態?

TAG:軍隊 | 秦朝 | 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