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心要定,身要動;拜佛身在動,心是清凈的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12-10 16:52:29

關鍵字:拜佛,健身,修心,無我,盤腿面壁,接觸,接觸六塵,學佛,健康,定功

【 點擊數:302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144集 2014年12月8日  講於 香港

心要定,身要動,拜佛身在動,心是清凈的

  今天科學家慢慢也發現了,他是用數學、是用儀器,現在先進的儀器觀察到了。現在的科學家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捕捉到這個鏡頭,看到物質現象,是從意念裡面產生的幻相。意念怎麼生的?也是在這個高的頻率之下所發生的,在佛法的名詞叫「業相」,「業」就是動,波動現象現在科學家提出「弦定律」,好像彈琴,你撥的時候它就響,那是振動。這是什麼振動?宇宙的振動。宇宙的振動是我們自性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不動是真的;振動是假的,振動是迷。不動是覺。

所以心要定,身要動身是個機器,不動它就發生故障;心要清凈,不能有念頭,有念頭心就病了,這心就不正常了。所以心要定,身要動。佛法修行用拜佛,拜佛身在動,心是清凈的,心裡頭不能有念頭、不能有妄想。

  初學的人心裏面總是有念頭,把念頭放下,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修定,把念頭集中在一點,不讓它散開。道理在此地。功夫深了,時間久了,自自然然沒有妄想,那就成功了,那叫得定了。定開智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現前,無所不知。十號裡頭有「正遍知」,「正」是正知,沒有錯誤;「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自性裡頭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要向自性當中求,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沒有法。

  【解】又靈峰大師曰:念根增長,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

  特別是用在念佛法門,念力非常明顯。

  【解】慧根增長,能遮(止也)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

  「通惑」是所有眾生全都有的,這叫「通惑」,六道眾生全有的就是見思煩惱,念根提升變成念力,慧根增長,念是屬於定,定生慧,「通別諸惑」,「別」是講聲聞、緣覺,他們沒有見思惑,他們有塵沙惑、有無明惑。三乘菩薩他們見思惑斷了,塵沙惑也斷了,無明惑沒斷,這叫「別惑」。

  「真無漏」就是明心見性,這是慧力。

  【解】見思惑為通惑,三乘所同斷。塵沙惑、無明惑為別惑,別屬菩薩所斷。慧光止惑,顯發無漏真智,名為慧力。如是諸力,悉皆殊勝。

  法藏菩薩他殊勝的大願,將「五根」提升到「五力」,讓「五力」都起作用,這都增上。

佛法修自心,一定要從「無我」做起、修起

  【解】「增上」者,有強力勢,能使它法增長上進曰增上。今經中增上,至極殊勝。因所增上者,非是余法,而是「其心」。「其心」者,當人之自心也。

  這些話非常重要,特別顯示出佛法是心法。佛法修什麼?修自心。「增上其心」,這個心是當人之自心,是自己。

  【解】《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惠能大師在這句經文裡頭開悟了,這八個字形容的菩薩、法身大士,他們煩惱習氣斷乾淨了,所以「無所住」。從哪裡修起?一定要從「無我」做起、修起

  「無我」是什麼?世間人把身當作「我」,把「色、受、想、行、識」「五蘊」當作「我」,錯了!「五蘊」不是「我」。

  六道眾生都是住在五陰裡面,所以他所生的心是自私自利、是貢高我慢、是迷惑顛倒,他生這個心。這心是錯了,全都錯了,念頭錯了,行為錯了。這些錯誤感受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這個錯誤的念頭產生的,你的思想言行善,就現三善道;思想言行是惡的,就現三惡道。三善道,善業之所感;三惡道,惡業之所感,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首先要看破。這些想法看法全錯了,不是真的。

  佛陀教給我們要放下身見,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叫「我所」。那「我」是誰?世間人都執著有個「我」,「我」是「末那識」。「末那」是一個妄念,執著的妄念,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把阿賴耶當作我。「阿賴耶」從哪來的?迷失自性變現出一個「阿賴耶」,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所以「末那」是代表。

  你看「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我見,」《金剛經》上說得好,《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沒有「破四見」,《金剛經》前半部是小乘初果的境界;後半部「破四見」是大乘的入門、大乘的初階,不一樣。大乘相宗說的「轉八識成四智」,菩薩境界,「無我見」,「末那識」沒有了;第一個沒有了全都沒有了,「轉八識成四智」,這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

  「我見」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我愛」是貪,「我慢」是嗔,貪嗔痴,跟著那個「我」來的,叫四大根本煩惱。那我們曉得,我們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這個四大煩惱。

  看看真正修行人,你看看海賢菩薩,他不但沒有「身見」,他沒有「我見」,你細心去觀察,你會看得出來,貪嗔痴都沒有了,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他能隨緣,「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盤腿面壁的定不起作用,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定功才有用

  那我們在生活當中,跟外頭人事物相接觸生什麼?生我愛、我慢、我痴,這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爆發出八萬四千塵勞。所以修行修什麼,這個不能不清楚,不清楚搞了一輩子冤枉搞了,就把這個修正,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我」。沒有「我」誰在做?不知道,海賢老和尚回答人的,人家問他,他說不知道,實際上他是真清楚真明了。

  這個回答說的是。「不知道」是個否定詞,是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有戒定慧的人,聽到這一句覺悟了、明白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個追問聽了不知道沒懂,怎麼不知道?那還在迷裡頭真正懂的人,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契入境界。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沒有一念生起的。一念不生,真心無念,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

  可是那個「無念」,不能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

  為什麼叫無念?他沒有執著。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他沒有障礙;有執著,他有障礙。障礙什麼?他不能見性,見性沒有障礙。

  這些細心從海賢老和尚身上看到,對我們很有利益,是我們真正的好榜樣。

  不是叫你不接觸。你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這個。這真修,真管用!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不接觸怎麼度眾生?!但是接觸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被眾生度跑了,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你了,你受他的影響、受他的干擾。

  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

  所謂定功,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盤腿面壁入定那定起什麼用?不起作用。

佛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誰要說佛說法是謗佛

  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他自己說得好,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有沒有說?他全否定。我沒有說一個字,誰要說我說法,是謗佛,他毀謗我。是不是真話?是真話。四十九年有沒有說一個字?一個字也沒說到。佛所說這一切法,你問什麼,他自然回答你,沒有通過思考,那就是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是自自然然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

  所以佛經上有一句話說得好:法,說的這一切法,今佛跟古佛完全相同,為什麼?同一個自性,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是一法。這個境界要慢慢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去學習,其味無窮,法喜充滿。大乘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個都難,佛教我們從哪裡開始?從最初明顯的執著,不執著!然後再進一步提升到不分別。不執著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不分別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成佛了,那叫「明心見性」。我們的念頭妄念一個接一個,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一秒鐘二千一百多兆,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能覺察,一點感應都沒有。到什麼時候才有感覺?像我們身體有病,麻木不仁,必須要到明心見性才有感覺,就是能力慢慢恢復了,外面有感自然就有應。現在我們感我們沒覺察到,沒有應。眾生有感佛有應,佛的應就是現身說法,佛裡面常講的神通、佛事,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眾生有感是有起心動念,佛應沒有起心動念

  所以佛可以說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他可以說,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一般所有一切造作,都是從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他沒起心動念,能現身、能說法,幫助眾生覺悟,滿眾生的心愿,然後他的相就不見了,眾生沒有感他就消失了,相就不見了,就沒有了。現相、說法、住世,時間長短統統是感應,這個裡頭真相,諸法實相,要很細心去體會。如何我們自己能入這個境界就好了,能不能?能。

------------------------------------------------------------------------------------------

  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微信號: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凈土釋疑網」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台已發所有文章。本微信內容是凈空老法師每天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以及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

  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是幫助初入佛門的網友確立正確的學佛方法,介紹如何學佛和學佛次第,參與本網學佛,保准你學佛不走彎路。本網【網上共修註冊】,願與志同道合、正知正見的同修一塊共修!

  凈土釋疑網手機版網站應用:安卓版。有疑問,可發郵箱:foxdw_01@163.com。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命運可以改
保養身體兩個方法:素食、清凈心 --- 凈空法師講
凈空法師:念佛的真實利益(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拜佛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