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錯位——一種極易被誤診的疾病

    骶髂關節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狀關節面構成的,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狀關節面,關節囊緊張,並有許多堅強的韌帶包裹,活動範圍極小,是人體軀幹向下肢傳遞重量與支撐的關節,骶髂關節的前面有坐骨神經及其它神經通過,骶髂關節錯位後,除了骶髂關節周圍韌帶的緊張痙攣,產生腰骶部的疼痛外,極易產生一些神經癥狀,如坐骨神經痛、會陰部神經痛等複雜的疼痛表現,甚至出現月經不調,尿頻、尿急、遺尿、陽痿等,且久治不愈。

前錯位:發生於下肢伸髖屈膝的位置上,如劇烈奔跑、跳遠或勞動中一腿伸髖屈膝,用肩推重物時,大腿前部的股四頭肌強力收縮向前猛力牽拉髂骨,同時由於同側骶髂關節後面韌帶的作用,使骶髂關節向後旋轉,導致髂骨向前下錯位。

後錯位:生於下肢屈髖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溝壕、彎腰搬取重物時,大腿的後部肌肉強力收縮,牽拉髂骨向後,軀幹、脊柱及骶骨向對側前方旋轉時,導致骶骨向後上錯位。

一、診斷

1、誘發骶髂關節錯位的原因有:

①外傷、勞損、產後、風寒濕侵襲、先天因素。

②繼發於其他疾病及損傷,如: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椎管狹窄

骨質增生、盆內臟炎症……(需排除關節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腫瘤侵犯等)。

2、臨床癥狀:

      一側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著地、負重及站立,行走困難。坐位時患側臀部不敢著力,常以健側臀部著床,患肢保持屈髖屈膝位,翻身困難,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經放射性痛(或麻)。鞍區癥狀,腹股溝部及內收肌群痙攣性疼痛,其他內臟表現(如痛經、陽痿等)。

3、檢查體征:

      壓痛(關節部、梨狀肌、坐骨神經行程、內收肌群……)。髂後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長、腰椎側彎…… 患側骶髂關節處明顯壓,骨盆分離試驗,「4」字試驗及床邊試驗陽性

4、輔助檢查

x線片:關節間隙不等寬,密度不均,骨盆傾斜。(或可見)恥骨聯合分離。

二、治療

1、複位手法

(1)仰卧單膝壓腹法

適應症:骶髂關節半脫位之前錯位。

    體位:仰卧,健側下肢平伸,患側下肢屈髖屈膝。雙手置於腹部(以保護季肋部不被壓傷)。

    手法:醫者一手扶住膝蓋,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氣後屏氣,醫者趁勢將膝部壓向對側季肋部方向,連續彈壓3次。此時常可聞及腰骶部複位聲響,術畢。

(2)俯卧足跟壓臀法(屈膝跟—臀法)

     適應症:骶髂關節半脫位之後錯位。

體位:患者俯卧,患側屈膝,足跟接近臀部。

手法:醫者一手抵住患側骶髂關節,一手握持踝部,將足跟壓向臀部。在操作過程中,可握住踝部將髖關節同時內旋、下壓或外旋、下壓,此時常可聞及骶髂關節複位聲或手下有滑動感。

(3)仰卧屈髖壓膝法(分膝法)

適應症:骶髂關節半脫位,無論是前脫位還是後脫位,亦無論是單側或雙側,均可複位;腰骶關節錯位;髖關節半脫位;假性下肢不等長。

    體位:仰卧,兩膝分開,雙足跟並齊,使鼻—臍一足跟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雙手置於腹部,全身放鬆。

手法:令患者雙目微閉,「意守丹田」,然後深吸氣後再緩慢呼出,至呼氣將盡時,醫者雙手將分開的雙膝用有彈性的巧力下壓,此時常可聞及腰骶部複位之彈響聲,術畢。

2、輔助治療

(1)針刀療法:對慢性病變,腰骶部具有明顯壓痛區域進行針刀松解,之後再進行手法複位治療,效果會更佳。

(2)銀質針導熱軟組織松解術:對急慢性性疼痛,炎症反應比較重的患者應用銀質針導熱術和迅速消除局部炎症病變,減輕疼痛。

(3)藥物治療:需要有良好的鎮痛,通經活絡藥物治療,以曲馬多、神經妥樂平及鎮痛中成藥為佳。


推薦閱讀:

今日杭州重要疾病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疫情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
什麼是血小板減少?了解病因癥狀及時預防!
疾病傷殘斷
男性體質與疾病密切相關 - 永恆

TAG:疾病 | 誤診 | 關節 | 骶髂關節 |